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历史概念”复习教学探究——以“世界市场”概念的形成、同化为例
高三历史复习范式的探索与认识--以全球视野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吉林教育·教研8/2017高三学生如何在短时间内提升成绩,提高复习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是学生的渴求。
以史学新范式为指导展开历史学科复习定能将高三历史复习推向一个全新的境界。
下面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例谈谈全球史范式在历史学科复习中的运用。
全球史范式,即全球史观,又称整体史观。
这种观点强调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就是从分散到整体发展的一个有机过程。
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此影响的基本方面。
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依据这一观点,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我们可设计如下复习框架:资本主义萌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和工场手工业↓↓↓早期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资本主义掀起早期殖民扩张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葡萄牙占澳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荷兰占台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球化(深化发展)←这一立体框架网由六条横线和三条纵线组成。
六条横线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轴,表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其中横线①是主线,表明生产力的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经历了手工工场、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不断飞跃的历史进程,揭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横线②、③、④、⑤、⑥是副线,其中横线②表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和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先后进入早期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自由资本主义(蒸汽时代)、垄断资本主义(电气时代)阶段。
横线③表明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开始商业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是主角,紧跟的是英法;手段是原始的、赤裸裸的,金银掠夺、种族灭绝和罪恶的奴隶贸易是殖民的显著特征;结果是撒下资本主义的罗网,把美洲未被开发的地区、大洋沿岸缺乏中央集权、自我保护的民族国家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2)殖民扩张对被殖民地国家的历史影响有哪些?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是什么?
(4)两次工业革命对全球联系与世界格局的影响有哪些?
2.各小组针对讨论问题进行交流、分析,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2.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鼓励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强调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历史、传承文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各大洲联系影响的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对世界联系的影响,认识欧洲在全球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殖民扩张与贸易的背景、过程及影响,理解殖民扩张对世界各大洲的联系与格局的演变。
3.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掌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4.教学拓展:
(1)结合现实问题,如全球化、国际贸易、国际合作等,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质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教案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教材分析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由此开始。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换、商品流动与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文明区域的交流与碰撞,世界由分散走向联系。
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讲述世界走向整体的背景、过程”,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侧重于新航路开辟后产生的历史影响。
新航路开辟、世界联系的加强为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创造条件,体现了“世界的发现”到“人的发现”的历史发展线索。
以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认识新航路带来的影响,解读其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1.基于史料研读及地图,知道新航路开辟后人口迁移、物种大交换的基本史实。
运用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全球范围的人口迁移、物种交流对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双重作用。
2.运用地图,能简要描述“三角贸易”,理清欧洲殖民扩张的地域范围和基本的历程,培养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3. 基于史料研读,概括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背景、主要国家、方式手段、影响,提高史料实证和多角度进行历史解释的能力。
4. 联系今天我国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引导学生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教学难点:辩证分析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2020年的春节是令人终身难忘的一年,中国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
每天,许多人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及时了解今日我国和国外疫情发展情况,关注世界范围抗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制情况。
新冠病毒的肆虐不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也对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世界许多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新教材2024版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十一单元世界近现代国家制度社会生活与文化交流__世界近现代选
第40讲近现代世界市场、社会保障与世界货币体系【课标要求】1.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认识其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2.了解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作用;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3.了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4.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链接·选择性必修2·P42~46】1.世界市场的形成2.世界商业贸易的变化(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知识点二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链接·选择性必修1·P105~107】1.西方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1)古希腊时期:依靠________进行。
村社实行自治,______是村社最高权力机关,处理与村社有关的事务。
(2)西欧封建社会①庄园是主要的基层单位。
②10~11世纪,城市里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______或商会,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把持城市政权,行使城市治理的职责。
③________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近代①英国:在1835年颁布法律,确立了英国________________。
②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
③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________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①表现:________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在政府不同程度的管理和组织下,实行________自我管理。
②作用: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
(5)20世纪80年代以后①更加强调政府、社区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
②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③公众、志愿者和私人部门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公共服务,使得基层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2.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1)历程①17世纪初,英国颁布________。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探讨——以中国古代史教学为例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第10期 9
教学研讨
凝聚作用。文化认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于民族政权而言,关乎其合 法性和正统性。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如何妥善处理 与汉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政治上控制中原地区后,在文化心理上与中原汉族 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隔阂,为了巩固政权,往往选择 以儒家文化为内核的中华文化认同,以此来统整内 部的民族关系,这是促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 深层动因。孝文帝具有深厚的汉文化修养,在其影 响与治理下,洛阳成为文化气息浓郁的新都,北魏 不仅是地理上的正统,也成为文化上的正统。辽宋 夏金元时期,契丹、党项、女真都用本民族文字翻 译《史记》《资治通鉴》等文化巨著,这不仅是民 族政权治国理政的需要,也反映了对中原文化的高 度认同。民族政权从政治、文化、民族、心理等多 方面认同、尊崇中原正统王朝,这不仅有利于取得 华夏正统标识、巩固统治,更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 交流、交融,进而拓展、丰厚了中华文化的意涵, 对于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实践逻 辑意义和历史逻辑意义。
——《资治通鉴》 设问:孝文帝以什么方式培育拓跋鲜卑的族源 认同?这有何高明之处?(参考答案:借助拓跋传 统,并以诏书的方式追溯黄帝为先祖;改汉姓。有 利于取得族人的理解,减少改革阻力;有利于建构 政权的正统性。) 意图:族源认同是迁都洛阳,以及改籍贯、易 服饰、说汉语等移风易俗的重要前提与基础。从而 引导学生认识到,孝文帝改革体现了同源共祖的族 源认同,以及大一统的国家认同,进而促进了推崇 儒学的文化认同。 材料:“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 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时教学设计)-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从“天下”到“世界”——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涉及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政策及治理边疆的措施,西方民族国家架构,对外关系的体制与政策都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大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本单元也是对第一单元《政治制度》一个补充。
首先就“民族关系”部分,中国古代处理民族关系和边疆治理与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都是中国政治制度史重要内容,西方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也是与西方近代政治制度演变密不可分;其次就“国家关系”部分,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外交政策与立场本质上体现了这个国家阶级性,所以本单元学习也是拓宽和加深对第一单元学习。
同时,在《中外历史纲要》学习中,涉及了中国民族关系和20世纪国际秩序演变内容,所以本单元学习也是对高一所学加以整合与深化。
并对选择性必修2,3的经济,文明交流做知识铺垫。
就教材内容而言,涉及不同时间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发展,在整合教材内容和单元设计中,需要更多的去让学生接触多但是没有形成概念的知识体系化、时序化、具象化。
所以针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在开发整理历史素材的基础上,把本单元主题设置为:从“天下”到“世界”——共同体视域下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本单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以四个课时进行讲授,其中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主题为:从“天下”看古代中国的国家关系与民族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主题为:晚晴时期“世界”秩序的变革;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主题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天下”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国的外交。
2.学习者分析选考历史的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外交历史,20世纪国际关系基本知识。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使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并及时给予反馈。这种反思与评价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详细讲解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关键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交流。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的探险家要冒险远航,寻找新的航路?”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知识。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详细讲解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等关键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这些关键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讲授,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关键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我会提供一些案例和数据,供学生参考和讨论。讨论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将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成果。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
2.难点: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规律,理解世界市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剖析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
4.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调整与变化,以及战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包括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以及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地位与角色,以及世界市场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1)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地图、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结合课本内容,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模拟联合国、国际经济论坛等,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世界市场的风云变幻。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问题探究、合作交流、课堂发言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阅读相关历史著作或论文,如《大国的兴衰》、《世界经济简史》等,选取其中一段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内容进行精读,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分享你的感悟和收获。
5.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现象,如跨国公司、国际贸易等,分析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个人、国家乃至世界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九下第一单元我们共同的世界教案新人教版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学问,说说我们怎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分)
(1) 运用所学学问,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答:①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②人类面临很多共同挑战,须要解决很多全球性问题。③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实行共同行动,担当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定选择。(答出1点给2分, 共6分)
③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我国贯彻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2.我国在国际社会大力提倡“包涵性增长”的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部国家和地区、惠及全部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包涵性增长”理念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表现在( )
材料二:习主席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 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盼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中国将恒久向世界放开怀抱,也将尽已所能向面临逆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挚友圈’越来越大。我诚心希望,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共同构建各国人民共有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请你对材料一中的时事进行点评?
A.有利于我们照搬照抄一切传统文化
B.表明壮乡“那”文化是最优秀的中华文化
C.须要我们珍惜和爱护壮族优秀的“那”文化
D.表明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排斥外来文化
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行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一潮流包括( )
高考历史复习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策略探析
··#P5$$x y c!$'B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实现民族团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如何在高考历史复习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笔者结合新课程、新课标的背景对此进行探析。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民族情感意识作为一种非物质存在,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难以直观感知。
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情感,激活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历史、理解历史。
例如,在一次历史复习课导入环节,笔者展示了2022年9月在丽江市举办的“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宣传视频。
学生们被视频中的射弩、吹枪、陀螺、秋千、蹴球、抢花炮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被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振奋,激发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自豪情感,为课堂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聚焦核心概念,提升课堂立意核心概念是反映学科本质特性抽象出来的深层次的、可迁移的概念。
通过核心概念统摄教学,可以提升课堂立意,实现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价值立意”的跃迁。
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需要先帮助他们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一体格局”“四个共同”“五个认同”等核心概念,进而围绕这些概念进行教学设计。
93通过阅读教材以及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等材料,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是“56个民族结合成的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间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多元一体格局”指“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为例
专题研究【摘要】本文在论述实施背景、介绍相关概念、阐述相关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指出可通过“聚焦素养,提炼主题”“依据素养,确立目标”“立足素养,整合内容”“落实素养,设计活动”“实施评价,达成素养”等方式,优化大单元教学设计,增强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涵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实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7-0071-05 2021年秋季学期起,广西迎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时代。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单元教学设计是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热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入推进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探索,有助于广大教师平稳顺利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积极对接新高考的各项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掌握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直接渠道。
2010年以来,柳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以实效课堂为突破口,狠抓“三精”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三精”教学是指:课前精心准备——突出集体备课,着眼团队精神;课中精彩呈现——突出实效课堂,着眼教学相长;课后精细落实——突出个性辅导,着眼情感交流。
在“三新”时代,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对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探究,是我校践行“三精”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五个方面。
其中,唯物史观指的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时空观念指的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史料实证指的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历史解释指的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例行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及方法,家国情怀指的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家国情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团结主题教育资源。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落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意义重大,不仅能引导学生形成强烈的家国情怀,还有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视角出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内涵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初步研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认同感引言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所承担的重要责任,需要不断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打好基础。
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民族观,使其对中华民族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对此,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渗透进来,让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形成良好的民族观,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的认识(一)民族自豪感所谓民族自豪感,是指学生能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民族与其民族处于平等地位,是任何民族都无法取代的,同时能够对自己所属民族进行正向、肯定的评价。
要想培养民族自尊与自信,离不开民族自豪感这一重要的前提与基础,其是影响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自豪感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历史、中华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文化感到非常的自豪与光荣。
(二)民族认同感所谓民族认同感,是指让学生作为56个民族中的一员,对于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具有归属感。
首先,要认同民族的历史。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该历史的创造离不开每个民族的成员,作为其中一员必须要对中华历史做到自觉地认同。
其次,应该认同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的形成蕴含着不同民族人民的强大智慧,必须要自觉地认同中华文化,这也是最深层次的认同。
(三)民族责任感所谓民族责任感,是指全身心投入到有关国家民族的事情,关注与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探究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是教学领域的重要使命,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所在。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尚未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产生使命感和认同感,是时代赋予高中历史教学的责任。
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路径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国家的热爱和忧虑、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等多个方面。
因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中国公民至关重要。
一、明确教学目标,形成明确培养方向高中历史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以形成明确的培养方向。
教育目标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方向,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出发点和依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和培养目标,以确保教学活动的实施能够达成预期效果。
首先,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中,教学目标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弘扬中华民族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心等方面,这些目标应当与国家教育政策以及社会需求相一致,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1]。
其次,教学目标需要依托于科学的教育理论,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情感需求,以便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最后,教学目标还应当与评估机制相结合,以便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方法。
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教师可以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展,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这一课时,结合课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其一,了解在石器时期中国境内代表性文化遗存的分布,明确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其二,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文化遗存的发展情况,并理解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生产力的作用;其三,掌握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优秀教学案例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1.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在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的主要内容;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和关键概念;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描绘新航路开辟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细节,如船只、人物、地理环境等;
2.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作想要传达给观者什么信息?”让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心得体会;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认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历史事件,提高历史素养;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关注学生的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应具备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和观点进行客观分析;
3.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目录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1-2期目录O历史教育视野O♦特别关注♦传统的误读/刘梦溪(封二)努力迎接“静悄悄的革命” /本刊编辑部(1)寻找中国的DNA / 执教:郭富斌整理:刘雅雯(34)西周宗法制研究综述/苑忠霞(54)西周分封制研究综述/马敏霞(58)唐宋时期政治制度变迁概述/贾连港(61)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研究综述/邓亚萍郭家玮(65)♦公民视点♦价值协商与价值共享:当代历史教育的重大课题/任鹏杰(4)钩沉记忆书写历史——首届全国公共历史会议综述/向超唐宇君(14)历史教育: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张汉林(17)♦史里史外♦试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分化/雷慧清刘金霞(26)旧灵魂中的新观念:曾国藩的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图书阅读/郭平兴(101)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途径的再探讨/赵灿东税光华(113)浅论日俄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丁大武(140)♦书林一叶♦徐继畲: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孙国平(10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在美国发现历史一一留美历史学人反思录》想到的/孟伟(106)。
教学实践研究。
♦课程论要♦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观/朱汉国(9)关于历史课堂“问题教学”的若干思考——兼议“问题史学”的借鉴意义/李林川(80)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突破教学难点的实践性认识/王德民郑菲(85)♦课堂观察♦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问题——课堂观察笔记(一)/吴萌(32)初中课堂“回到历史现场”的教学价值分析/方毅宁(129)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学实施行为分析——以川教版“西安事变”一课为例/武其芳(136)♦教材评解♦教科书插图选择应审慎——以“北宋文官出行图”为例/孙淑松(88)新中国成立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及其影响浅析/董宇(94)深挖教材:晚清历次对外战争的“和”与“战” /郑清坡(96)运用材料进行历史概念教学的探索——以美国“新经济”为例/李秋珍(98)♦岳麓谈新♦高考试题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例/冯波(108)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宗教知识教学/马懿(111)♦人教走廊♦深挖拓展:有效备课的路径选择——以人教版“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复习课为例/霍建山(116)“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学法指导设计与思考/陈倩郑雯(118)O学生成长聚焦O♦聚焦成长♦我眼中的历史/陆燕南(69)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历史作业设计/马蔚(142)♦课堂内外.让知识课堂透射生活之光——例说“生活原味”与“知识品味”的平衡策略/吴金炉(76)回到原点:有效阅读历史教科书的实践性认识——以人民版必修一为例/刘晓庆(131)♦题来题去♦关于一道“心理类”试题的命制与反思/陈春东(83)“变脸”记:关于一道选择题的评价及认识/刘继伟(134)♦考试论坛♦关于历史课堂教学边界的思考——由一道高考试题说起/南向红(122)浅谈高考对教学的引导和调适作用——从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的评价说起/ 丁苏霞许春凤(124)高中历史复习课的策略与实施——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石峰涛(127)O教研互动广角O♦热点追踪♦晚清时期历史教材的新陈代谢(上)/冯一下(18)“大熔炉”:教师专业发展的境界/陆安(29)♦他山之石.“发现”大英帝国的历史/著者:克里斯托弗•哈丁译者:金永丽(12)澳大利亚《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探析/陈伟壁(22)追寻意义:“核心概念”在美国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基于“美国独立战争”设计的比较分析/周仕德李稚勇(72)♦笔随心舞.关于初中历史好课的几点思考/叶德元(90)《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第3期目录O历史教育视野O♦特别关注♦把握实践与学习需求促进教研员专业发展/苏争艳(43)走出历史教学的“碎片化”——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探索/闫璟(45)找准中心主题意在探索创新/吴勇(46)从“学习效益金字塔”视角审视我们的评课/陈维坚(47)掂量华丽课堂背后的“度” /尹明攀(49)“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一课的教学探索/华春勇(50)交互对话用心创新——兼评华春勇老师执教的“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王少席(53)历史课堂突破教学难点的尝试——由“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说起/王国栋(54)“麦田守望者”的智慧和价值——“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的感悟/许长荣(58)精选素材挖掘教学价值的实践性认识——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例/郭蕾(61)我看郭蕾老师执教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张赛芳(65)读书•教研•做人/张德高(66)从理论引领到实践反思/罗金永(67)回归精神家园的追问与探寻/杜国良(69)“为有源头活水来” /杨复元(70)参加“国培”学习有感/黄兰英(71)我和“国培”的“约会” /周明(72)♦史里史外♦晚清民族主义与国粹主义概述/史海燕(40)。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以“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为例
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研究——以“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为例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226151)谢晶晶[摘要]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现已广泛使用,但出现了“内容繁多、知识碎片化、课时有限”等问题,而单元整体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这一单元的教学应遵循教学目标整体性、教学环节关联性、教学内容阶梯性三个原则,通过“课前探究,目标预热;前端导入,要点切入;课中研读,内容聚焦;课后巩固,课堂延续”,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看问题的大局观,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3)19-0060-03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活动时,站在宏观的角度,从一个章节或者一个单元这样的整体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者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落实教学目标,带领和引导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
与独立的一节课的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能够更好地保持教学思维的完整性,培养学生的大局观。
培养学生的大局观,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与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与前进脉络,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为例,阐述如何将单元整体教学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一、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原则(一)教学目标整体性教学目标引领着一切教学活动。
在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将单元内不同课时的教学目标整合成统一的目标,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整性。
从“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的单元标题可以确定该单元的关键词是“特点”与“趋势”,正视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才能有根有据地对未来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这就是该单元要掌握的核心。
将其转化为教学目标就是: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在分析各个国家普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时,意识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应当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据此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院野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袁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尧发展尧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遥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尧民族团结之本尧精神力量之魂袁更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遥初中历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普及历史知识袁培育学生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袁学生开始历史学科的系统学习袁尤其是在学习中国史的部分袁能够从课程中直观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曰从野满天星斗冶到野月明星稀冶袁从逐鹿中原到经略边疆袁从分裂混战到民族交融袁再从共御外辱到血脉相连袁这些内容对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尧荣辱与共尧生死与共尧命运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作用遥一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开发运用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院野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遥冶[1]中华民族所拥有的历史资源不仅是反映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袁更是为我们披荆斩棘尧开创未来提供了重要启示遥开发和运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袁在历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巨大作用遥在开发和运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袁要以课程标准作为总体指导袁对国家课程资源及地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结合袁教师可以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开发整理以及校本历史课程的实施两个方面来进行遥渊一冤教材内容的开发及运用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史部分所呈现出不同时期的历史知识和丰富史料袁为课程资源的整合运用提供了可能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选择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提炼袁立足于现行统编版初中教材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遥1.中国古代史部分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为例袁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小学步入中学袁在小学阶段并未系统学习历史课程袁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遥在第三单元第14课叶沟通中外文明的野丝绸之路冶曳中袁其中的子目部分明确提到野公元前60年袁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袁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袁管辖西域36国袁都护府设在乌垒城噎噎西域都护的设置袁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袁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尧以南的广大地区遥冶[2]通过对史料以及图片的探究和分析袁可以直观地让学生明白袁新疆的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基本的事实袁中原王朝对新疆的经略和治理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以前袁当今的中国版图是各民族经过数千年的奠基和发展逐步形成的遥再例如第四单元的第19课叶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曳中的课后活动部分袁野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钥冶通过学生对教材文本的阅读袁引导学生明白在魏晋时期袁野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袁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噎噎总体上袁民族隔阂趋于消解袁民族关系趋于和缓遥北朝后期袁我收稿日期院2021-06-15作者简介院丁统祥渊1993-冤袁男袁河南南阳人袁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袁研究方向院学科教学渊历史冤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丁统祥渊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袁内蒙古赤峰024000冤摘要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袁是各民族紧密团结袁凝心聚力袁共同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保障遥初中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人文学科袁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遥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教材内容尧教学方法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以及教师职业素养等方面袁探索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和方法遥关键词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曰初中历史曰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院G 633.5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21冤09-0115-04V ol .42N o.9Sep.2021第42卷第9期2021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渊Soc.Sci 冤115--. All Rights Reserved.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噎噎以往的耶胡爷耶汉爷观念逐渐淡薄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遥冶[3]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解读袁可使学生认知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袁经过了民族的交流与融会袁民族心理得到了自觉的认同袁民族意识也在逐渐得到唤醒袁野中华民族冶整体意涵随着历史的不断向前而不断地具象化和多元化曰北方民族在历史长河里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地进入中原农业地区而不断地为汉族输入了新的血液袁使汉族壮大起来袁同时又为后来的中华民族增加了新的多元因素遥这些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4]遥这些因素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所囊括的各民族间的共同情感尧共同意志尧共同关怀和共同价值曰而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个自在的实体已经随着历史的演进变得更加紧密袁更加包容袁已经形成了中华各族儿女的普遍存在的自觉意识袁这个意识贯穿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始终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事件当中都有相同的体现遥2.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叶诗经窑小雅窑常棣曳有云院兄弟阋于墙袁外御其侮遥中华各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发展袁在近代国力羸弱之际迎来了真正的考验遥屈辱的近代史和仁人志士的摩顶放踵尧救亡图存的辛酸血泪袁更能激起我们后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曰同样袁在学习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尧共御外辱的救亡史中袁也能够唤醒学生对伟大祖国以及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遥以八年级下册第12课叶民族大团结曳为例袁野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袁派出大批人员袁还通过技术尧资金尧物资等多种方式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袁促进各民族共繁荣发展遥冶[5]通过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大力开展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战略措施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所推进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工程袁如教材中所体现的野西部大开发冶战略袁野西气东输冶和野青藏铁路冶等工程袁在引用这些教材中所体现的内容同时袁再结合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所讲的院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袁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遥冶[6]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丰富内涵袁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袁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明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概念袁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袁我国民族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袁增强学生的野五个认同冶意识遥渊二冤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及运用国家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曳指出:野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遥冶[7]校本课程是打造学校特色尧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课程遥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袁在开发和运用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袁能够开拓教师的视野尧提升教师的能力袁也可以增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袁实现德育目标遥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以国家视野和全球视野进行编排和撰写袁对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遥开发和完善校本历史课程对增强学生多维视角看待和分析历史的能力尧增进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遥在开发乡土资源尧编排校本历史课程的过程中袁一方面可以对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起到保护和发扬的作用袁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来延展历史脉络袁将地方历史融入到国家历史袁将地方文化内嵌于国家文化袁将地方精神融入进民族精神袁积极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袁增进野五个认同冶遥1.精选历史资源袁打造本土特色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地区历史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印记和宝贵财富遥一些资源是物质性的袁例如建筑尧名胜尧文物以及古籍等等曰还有一些资源是文化性的袁例如传统工艺尧非物质文化遗产尧方言俚语尧戏剧节目等等遥在内容选择上袁学校在校本历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有选择地梳理和把握本土文化资源袁既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袁又能凸显当地特色袁同时要去除文化糟粕袁有选择性的进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取和编排遥在组织形式上袁可以分为课堂讲授以及活动探究遥教师在介绍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袁要注意强调地域性的特点袁将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当地事物袁结合一定的历史理论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地介绍袁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袁再去引导学生通过课下小组探究袁发现和认识这些资源得以传承和保留的历史因素和独特价值遥最后的归纳总结阶段袁教师再引导学生放眼于宏观的历史发展进程袁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地域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国家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袁让学生主动形成社会心理的认同遥2.结合国家课程袁做好知识延伸校本历史课程应配合国家历史课程的需要袁延伸本土历史知识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尧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遥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袁应该着重在把握国家课程内容的大方向上袁紧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袁但在难度设置上不宜超过国家课程所呈现的难度袁同时要和国家课程的总体结构和知识体系相适应袁在把握趣味性的同时袁拓展学生探究能力袁丰富116--. All Rights Reserved.学生历史知识袁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遥在校本历史课程的课程评价方面袁教师应制定灵活多样的参考标准袁不宜进行只注重结果的一刀切行为袁也不能完全放弃结果导向袁使学生在考核阶段没有成绩袁或是让学生都得到几乎一样的成绩袁没有优劣遥在评价标准上面袁教师可以选择结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综合衡量作为最后评定总成绩的依据曰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参与程度尧重视程度尧理解程度袁对团队合作的责任贡献尧探究结果尧完成质量等袁都可以作为评价标准的参考因素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方面袁可以单独制定相应的综合评定标准袁围绕野五个认同冶意识逐个展开遥在深入探究教材内容和认真钻研校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袁学生在加强民族认同意识的基础上袁与国家认同观念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遥3.利用信息技术袁增强课程趣味在当下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多媒体运用的不断普及袁校本历史课程的教学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手段尧提高教学质量遥在技术层面袁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授课任务需要袁对历史教师展开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袁比如在实施情境教学中袁培训教师掌握使用野虚拟现实技术冶渊V R冤的能力袁为学生构建逼真的历史情境曰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袁建立可视化的历史发展模型袁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袁可以将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处理袁教师和学生可以合作进行电子版作业的开发袁例如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人口迁移数据模型冶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电子展厅冶等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袁既可以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袁直观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袁又能提升教学质量袁摸索并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对历史课堂的限制遥三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建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成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袁也不能成为片面的文字沙化主义教育袁而是多维途径摄入袁自觉成为心理认同[8]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心理的自觉意识袁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化来进行宣传袁也不能发展为纯粹的意识形态教育遥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这几个方向来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落实途径遥渊一冤使用情境教学法袁使学生置身于多元一体的民族情境中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袁有相当多的单元内容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遥例如七年级上册的三尧四单元袁其单元主题分别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尧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曰再例如七年级下册的二尧三单元袁其单元主题分别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遥这些内容围绕民族的融合尧发展尧巩固来逐步地推进袁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袁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遥教师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袁若只用单一的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袁会增加学生的认知疲劳袁甚至把正确民族观的塑造作为知识结构而非自觉意识袁不利于学生形成心理上的认同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增加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袁创造相应的历史情境袁不但可以巩固相应的知识袁加深对课程学习的印象袁还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民族认同袁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遥例如袁在第18课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曳的课程导入环节袁教师可以采用新疆尧内蒙古尧台湾等地的风景名胜来进行导入袁让学生结合空间概念袁分析清朝统治者在经略边疆尧处理民族关系中所做出哪些贡献袁怎样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遥在创设情境过程中袁学生既可以加深对我国当今版图的奠定的历史因素的了解袁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野五个认同冶的意识遥渊二冤设定探究问题的教学模式袁完善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在历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袁从来不能以固化和僵硬的记忆模式作为历史学习的主要模式袁这样会限制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活动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习内容的效果遥有效的历史学习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尧复合式的思维袁需要广阔的尧全面的尧客观的尧辩证的尧变化的尧发展的视野袁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袁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9]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袁不仅需要学生能够客观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尧发展尧繁荣的历史事实袁更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找到民族认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袁塑造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价值取向遥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叶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曳袁关于单元主题野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冶袁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让学生讨论和探究野宋元繁荣的都市文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尧城市繁荣尧民族交融等有什么关系钥冶让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袁从教材以及史料中进行合作探究袁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袁又能在合作交流中获取不同的角度袁得到更加丰富的答案袁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袁并且在单元主题的视角下增强铸牢中华民族117--. All Rights Reserved.共同体意识遥渊三冤优化课堂形式袁促进学生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初中历史课堂的组织形式方面袁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袁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遥在此过程中袁以设定问题导向袁让学生搜集民族交流融合的史料实证袁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故事尧文化特色尧民风习俗尧地域分布等等遥例如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一项拓展活动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袁每个小组随机领取一份野任务包冶袁每个野任务包冶里包含不同的任务类型遥如野丝绸之路任务包冶袁其中包含有小组成员搜集我国境内丝绸之路的路线袁梳理丝绸之路的开辟尧繁荣尧没落以及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历史沿革以及重大事件袁搜集丝路沿线区域的民俗文化尧风景名胜尧土特产等等遥甚至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袁制作一份可以全班共享的旅游攻略遥通过这些活动袁在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袁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袁在此过程中能够加强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袁也在潜移默化中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袁同时也为中学历史教学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遥总之袁初中历史课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袁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意涵不断丰富的背景下袁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教学实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了更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凸显袁教师不仅要在课程标准和课程评价体系的大方向上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尧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尧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袁同时也要注重从不同途径引导学生自觉形成国家意志和民族意识遥意识的培养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袁要注重引导培育而非强行灌输袁注重探索方法而非被动模仿袁注重长效落实而非急功近利遥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实施中坚持以正确的目标为导向袁以科学的方法为助推袁完成好初中历史课程的实施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遥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参考文献院也1页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 ].中国土族,2019(04):4-6.也2页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 ].北京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0.也3页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 ].北京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95.也4页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J ].中国民族,2019(04):80.也5页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M ].北京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0.也6页野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冶袁深情中有深意[J ].中国民族,2020(06):4.也7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渊试行冤[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也8页赵英.新时代青海藏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刍议[J ].民族教育研究,2018,29(04):14-20.也9页叶小兵,等.历史教育学[M ].北京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99.渊责任编辑赛汉其其格冤A bs t ract :I t i s t he key i m por t ant t as k t o bui l d up a st r ong s ens e of t he Chi nes e nat i on com m uni t y f ort he nat i onal i t y wor k i n t he new er a,and i t i s an i m por t ant guar ant ee f or al l nat i onal i t i es t o uni t e cl os el y and uni t e t oget her t o r eal i ze t he gr eat dr eam.A s an i m por t ant hum ani t i es s ubj ect i n t he com pul s or y edu-cat i on s t age,j uni or m i ddl e s chool hi st or y cour s e pl ays an i r r epl aceabl e r ol e i n bui l di ng t he sens e of Chi -nes e nat i onal com m uni t y.J uni or m i ddl e s chool hi s t or y t eacher s can expl or e ways and m et hods t o cul t i vat e t he s ens e of C hi nes e nat i onal com m uni t y f r om t he as pect s of t ext book cont ent ,t eachi ng m et hods ,t he de-vel opm ent and appl i cat i on of s chool -bas ed cur r i cul um and t eacher s 'pr of es s i onal i s m.K eyw ords 院St r engt hen t he Sens e of Com m uni t y of t he Chi nes e N at i on 曰J uni or M i ddl e School H i s t or y 曰C l as s r oom Teachi ngJuni or M i ddl e School H i s t ory C ours e St udy 要要要under t he B ackground of B ui l di ng up t he C ons ci ous nes s of C hi nes e N at i onal C om m uni t yD I N G Tong-xi ang(C 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Chi f eng 024000袁Chi na)118--. All Rights Reserved.。
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
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高考科目中历史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目,所以对于历史考生也是需要仔细地备考的,那么关于高三高考历史的复习方法主要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总结_高考历史复习的冲刺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复习的方法夯实基础知识、理解知识点首先要准确记住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多看书、常复习、采用一些容易记忆史实的方法,如:比较记忆方法、理解记忆方法、联想记忆方法(如时间联想法、人物联想法、事件联想法)等记忆历史史实。
其次是要掌握好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如文艺复兴这个知识点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随着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破宗教会神学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于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它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而文艺复兴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创世精神,又极大地鼓舞着当时的人们去探索通往亚洲的新航路,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完成的;与此同时宗教改革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资产阶级借助反对天主教会神学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整个欧洲社会的进步。
文艺复兴是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同时它又与地理大发现及宗教改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鸣锣开道。
当我们理解了文艺复兴与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后就很容易解决这段历史问题。
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史实将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性对学生复习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如中国近代的每一个变化无不与世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复习中国近代史一定要把历史事件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中学习,形成历史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每年高考出什么样的题,学生在考前很难预料,但学生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就是将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 、宗教改革等,一般只有学优生才 想 得 到。 但 不 管 怎 样,学
优生通过分享活动,在教会他人的过程中 完 成 了 一 种 高 层 次
的学习。学困生在倾听中得到成长。
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进入教师的视野,甚 至 成 为 教 学 的 重
点,这是教改朝着个性化发展的必然 趋 势。 而 找 到 对 学 习 困
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历史概念”复 习 教 学,引 进 了 三 个 要素 :活动(学习 单 )、协 同 学 习 和 分 享 表 达。 每 堂 课 以 某 一 个重要的历史概念为 主 题,通 过 “学 习 单 ”引 导 学 生 开 展 “活 动式 、协同式、反思式学习”,巩固原有 的 知 识,生 成 新 的 知 识 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自己对问 题 的 理 解 和 解 答 进 行 各种方式的阐述,获 得 其 他 人 的 认 可,并 通 过 倾 听 他 人 的 观 点发展自己的认识。实践证明,从学习 共 同 体 的 视 角 设 计 学 生的学习活动,可以 帮 助 师 生 获 得 了 更 多 的 教 学 时 间,有 利 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深度学习体验,有利于 提 高 学 生 的 历 史 核 心素养。
关 键 词 :学 习 共 同 体 ;历 史 概 念 ;复 习 教 学
“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一个同心 圆 的 结 构,它 的 核 心 是 孩子们的协同学习,外 圈 是 教 师 们 的 “合 作 性 同 事 关 系 ”,教 师要成 为 “学 的 专 家 ”,同 心 圆 的 最 外 圈 就 是 我 们 的 社 会 力量。
周刊
学 习 共 同 体 视 角 下 的 “历 史 概 念 ” 复习教学探究①
———以“世界市场”概念的形成、同化为例
严立新
摘 要:概念是历史学习的核心,历史概念解读不明,会造成认知能力的缺失。近 几 年 来 高 考 越 来 越 重 视 历 史 概 念 的 考 察, 这也说明了历史概念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现实意义。从学习 共 同 体 的 视 角 设 计 学 生 的 学 习 活 动,可 以 帮 助 师 生 获 得 了 更 多 的 教学时间 ,有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深度学习体验,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
传统课堂中教师垄断话语权,喋 喋 不 休,碎 问 不 断。“唠 叨症”带来的结果是,学 生 成 为 课 堂 上 的 “哑 巴 ”,形 成 “一 听 就会 ,一考就倒”的尴尬局面。为纠正 当 下“失 语 症”问 题,教 师要从关注少数人走向关注每一个,保障 每 一 个 儿 童 的 学 习 权利,变革“班级”为“学习共同体”。 从 关 注 教 得 精 彩 走 向 关 注 学 得 精 彩 ,从 关 注 认 真 听 讲 走 向 关 注 倾 听 对 话 。
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探索。 一 、协 作 共 建 ,改 变 “孤 独 症 ”
(一 )物 理 环 境 协 同 学 习 的 课 堂,要 有 利 于 学 生 之 间 的 交 流 互 动,有 利 于教师观察学生的 学 习 、倾 听 学 生 的 想 法、串 联 学 生 之 间 的 思维互动。为此,教师用“U”字 型 座 位 替 代 传 统 的 秧 田 式 的 排列。具体做法是四人为一学习小 组。 可 以 是 强 强、弱 弱 组 合,也可以是强弱组合。教师为每个 学 生 设 置 姓 名 桌 牌。 在 物理环境改变以后,学生会更容易把课堂 学 习 的 重 心 放 在 与 同伴的交流互动上。李 希 贵 校 长 在 《学 生 第 一 》这 本 书 里 写 道:“……在所有的字词中,每个人最重 视 的 大 多 是 自 己 的 名 字……标注所有人的名字既使每一个人 感 受 到 被 人 尊 重,也 可以让大家相互熟知……” (二 )心 理 环 境 在“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师尽量 保 持 低 调。 最 大 限 度 地 给学生以表现和表达的机会,教师要 尽 量 低 调,语 气 温 柔,为 学生营造安心的表达空间,给学生创造交 换 意 见 和 相 互 沟 通 的环境。 (三)“学习共 同 体 ”强 调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密 切 关 系、共 同 的目标、归属感和 认 同 感。 教 师 利 用 学 校 的 团 体 辅 导 室,不 定期地开展团体游戏, 所有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获得乐趣, 建 立 起 互 相 信 赖 的 同 伴 关 系 ,学 习 小 组 的 凝 聚 力 不 断 加 强 。 二 、对 话 倾 听 ,改 变 “失 语 症 ”
学习单的设计过程中,教 师 摈 弃 “以 知 识 体 系 的 传 授 为 逻 辑
起点,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的做法,以 问 题 解 决 为 导 向,让
学生经历“反思———探究———批判性思维”过 程,最 后 得 到 比
个 人 信 仰 和 想 象 更 为 具 体 的 “可 以 实 证 的 结 论 ”。
在《世界市场》复 习 教 学 中,教 师 展 示 了 一 条 时 间 轴,请
同学围绕“三个问题”进 行 独 立 思 考,分 享 交 流,对 方 分 享 时
同组其他成员要做记录。
1500 1765 1840 1870 1895 1901 ①每个时间所对应的重要事件是什么 ②以“市场”为 主 题,可 以 把 1500~1900 年 四 百 年 的 历 史划分为几个阶段?并用一个词描述该阶段的特征。
难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策略,是人本主义 教 育 观 的 体 现 和 本
质 ,也 是 需 要 我 们 潜 心 研 究 的 重 大 课 题 。
三 、问 题 导 学 ,改 变 “渐 动 症 ”
概念教学应该是而不应是由 教 师 客 观 而 确 定 的 定 义 的 过 程。 因 此,在
③ 你 认 为 是 什 么 事 件 影 响 了 “世 界 市 场 形 成 ”? 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学困生很快就 能 找 到 几 个 相 关 的
事件:新航路开辟、早 期 殖 民 扩 张、工 业 革 命 等,并 得 到 分 享
的 机 会 ,但 是 对 于 跨 章 节 的 知 识:英 国 的 政 治 革 命、文 艺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