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神话及其审美意识_颜翔林

合集下载

美学的当代性关切

美学的当代性关切

现代人面临的悲剧渊薮之一是信仰的遗失,在科技理性使我们舍弃神话意识的同时,工具理性则令我们淡漠了审美精神,而实用理性则更逼迫存在者忘情于宗教信仰和道德律令,失落掉童话的纯真和唯美,减弱寓言的隐喻和象征的思维。

更令人忧虑的是,全球化的后现代历史语境,经济法则和市场规律无情地支配了大众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消费欲望和感官享乐共谋地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参照物,加上官僚主义和群体性腐败成为普遍的社会痼疾,大众的心理基本失衡,一种失望和不满的骚动情绪蔓延在公共空间的交往活动,因此消解传统道德和信仰的守望就成为流俗的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全球化的共谋结果就是文化全球化的可能,因此,后殖民主义的阴影无时不在颠覆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

在这样一个危机四伏的历史语境,尤其对华夏民族而言,重建我们的精神信仰就是一个迫切的历史责任,也是美学必须面对的沉重课题。

一、神话与宗教作为人类古老的文化形式,神话与宗教并不因为科学昌盛和理性发达而丧失存在的可能,更不因为实用工具的日新月异和功利主义盛行而消退其曾经拥有的思想光泽。

传统形而上学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神话和神话思维必然沦落为明日黄花,而宗教也因为理性和知识的逐渐强盛丧失其昔日的辉煌,其统治的地盘将越来越萎缩,仅仅剩余下道德启示和审美教育等稀少功能。

其实,这依然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陷阱之一。

神话和神话思维作为人类精神超越历史的共时性的存在方式,它自始至终发挥神秘和强大的潜能,在人类文化创造的每一个领域,神话意识和神话思维都在不同程度地支配精神的活动。

它们共同构筑了现代神话的存在方式、价值和意义。

与此相比,宗教在现代社会依然显示稳固的精神势能。

它所设定的彼岸世界、绝对的道德信念、虔诚的情感信仰,以及对于美的沉迷、善的向往和真理的承诺等价值世界和意义架构,都对大众心理施行着潜在影响。

在现代化和后现代主义的历史语境里,我们无法抛弃神话和宗教,也不可能抛弃它们。

如果彻底全然地抛弃它们的话,人类精神无可避免地就滑向危险的深渊。

美学视界的楚辞探究——评颜翔林《楚辞美论》

美学视界的楚辞探究——评颜翔林《楚辞美论》

理情结进行逻辑分析和理论综合 ,确立 了论著的 逻辑起点 。透过 “ 诗意地思 ,浪漫地言 ,最终选
择 美学 化 地死 亡 ” 的形 象 表征 ,作 者把 捉到 了潜
意义上对屈原有着高度认同的主体 ,才有可能对
屈原与楚辞做出精湛和唯美的阐释。令我们钦佩
存于屈原精神结构和创造心理的内里事实 :孤独 情结 、痴狂情结 、恋美情结 、死亡情结 。作者既 探究这四种情结各 自的内在基质 ,又注 目于它们 之间辩证联结 的逻辑关联 ,采取历史主义和逻辑 主义相结合的策略 ,经由分析、演绎和归纳 、综 合 的方 法论 , 将 孤独 情结 界定 为屈 原 的精 神 内核 :
丰厚的哲学蕴涵、道德人格 、艺术神韵 、诗性风
于孤独情结的主导性作用 ,屈原的心理平衡渐趋
失调 ,产生了突变 ,呈现出痴狂的迹象 , 更 因为 诗人沉沦在孤独的人生境遇 ,他的生命体验和审 美感悟更滋生出 “ 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等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l - l 8 作 者简 介 :王 昌忠 ( 1 9 7 0 一 ) ,男 ,湖北 利川 人 ,教授 ,博 士 ,J Z  ̄) A¥i #t t N N 、文 艺学研 究 。
确立 为论著的主体和重心。 颜翔林先生以美学家的身份 闻达于学界 。在 美学 理论 研究 上 成就 斐然 ,其 怀疑 论美 学 、后形 而上学美学 、死亡美学、庄子美学 、当代神话美 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显示出卓荦精湛 的理论素 质和知识谱系,丰厚扎实的学养功底和充沛旺盛 的思辨能力。然而 , 他还有着诗人感性气韵 的一
走进屈原与楚辞的精神空间 , 也 意味着步人

种人格范式 ,登临一种诤 陛人生的生命境界。
屈原和楚辞 ,交融浪漫情怀 、哲学运思、道德律 令 、审美超越等精神要素。也许只有与屈原大体

美学新概念:诗性主体

美学新概念:诗性主体

作者: 颜翔林
作者机构: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15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159-16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主体;诗性主体;审美;艺术;话语
摘要:“主体”(Subject)是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和关键词。

然而,“诗性主体”却是一个无论在历史或现实都被缺席的美学概念。

诗性主体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精神形式。

它以精神的虚无化为前提,以想象为动力,直觉和体验为辅佐,寻求自我意识对于现实的审美超越。

在后现代语境,迫切需要重建诗性主体,抗衡消费社会的感性诱惑和技术工具的压抑以及摆脱知识与权力的宰制,由此达到相对理想的精神生存状态,使审美活动和文化创造得以可能。

第一批判:《三国演义》的美学批判

第一批判:《三国演义》的美学批判

第一批判:《三国演义》的美学批判颜翔林【期刊名称】《江海学刊》【年(卷),期】2009(000)004【摘要】<三国演义>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演变为现代意义的"经典"文本.在审美接受意义上,成为一个非理性吊诡的民间文化事件.然而,它却是官方权力和主流意识形态的直接投影.客观地说,它已经成为民间和官方共同认可的"话语"符号,成为一种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心理同构和逻辑化的全社会理性共谋.如此而已,它必然性地提升为一个值得我们展开哲学警惕和美学反思的问题.换言之,如果对它缺乏基本的和清醒的美学批判,势必意味着我们民族整体的历史理性的沉沦和审美体验的麻木,意味着我们现代文明的建构依然面临着人本主义的精神断裂和诗性情怀的缺席.<三国演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循环论和战争与正义的悖论,显示整个文本内涵的思维鄙陋,而普世性的人道主义的缺席则构成小说的精神背景的灰暗色调.与此相关的英雄崇拜、权力情结和男性霸权,在另一个场景呈现出对于生命尊严的漠视和对于女性价值的贬损.最后,断裂的时间叙事和破碎的空间结构也影响自身艺术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做出基本的审美判断,一言以蔽之:这是一本思想粗俗、艺术上缺乏起码美感的民间流行小说而已.【总页数】7页(P15-21)【作者】颜翔林【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后现代美学批判与审美形而上学的重建——兼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的美学体系 [J], 管雪莲2.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评姚文放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 [J], 颜翔林3.《〈三国演义〉批判》之批判 [J], 宋培宪4.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批判”?——《〈水浒传〉与〈三国演义〉批判》读后 [J], 沈嘉达5.莱布尼茨技术存在论视域下作为美学纲领的新技术美学——对技术美学研究对象过度泛化之批判的反批判 [J], 张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2018-05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史海文艺,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齐志恒曾令枭(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200)摘要:无论是西方的创世纪众神之王宙斯,还是东方的女娲,在远古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给了人们对诸多不合理的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同时带给人们心灵的寄托、精神的信仰、情感的宣泄和文学作品的创作。

这些带着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以其本生的神秘感吸引着历朝历代的文人骚哥歌颂、宗教的供奉,使得神话不仅生生不息的流传,与劳动产品相结合时创造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神话;美学意义;特点中图分类号:B932;B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4-0135-01神话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性,相较于古希腊文化的系统性和深远性,中国神话更具有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包含了人们的美好幻想,同时给神话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

它是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历经千年的铅洗,从古人流向的文化作品、古典建筑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

这些美丽又神秘的故事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和文学价值。

一、神话的起源和美学的含义新石器时期或者夏商周时期,人类已经开始进行早期的思想意识的启蒙。

但是对于自然现象,诸如开天辟地、风驰电掣、日月星辰和人类的终极问题:“人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人生的意义”等问题的惊异和迷惑,导致人类不得不将神扯进来运用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来合理的解释这一切,于是神话诞生了。

神话里人物的描述,故事的神奇,传播的精神,无论是对后世的文学、绘画,亦或是神话自身都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和意义。

美学就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一个精神上的体验,神话故事恰好又是人类精神的反映。

对于美的定义是及其复杂的,美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审美不仅依赖于客体,也依赖于主体。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特点1.物质功利,追求伟大功绩,忽视美丽。

权力与革命当代神话的两个要素

权力与革命当代神话的两个要素

文化聚焦*颜翔林,男,1960年生,江苏淮安人。

温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神话的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1YJA720032)、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神话与文艺生产”(项目编号:09CGZW005YBQ)阶段性成果之一。

“当代神话”理论是指承认神话和神话思维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存在并对其作出研究的理论。

学术界有时候也称为“现代神话”(Modern Myth),其基本内涵没有本质的差异,只是能指不同,其所指具有同一性。

为了叙述和表达的一致性,以免引起阐释的歧义,我们统一指称为“当代神话”(Contemporary Myth)。

一当代神话理论认为,“神话”在现代社会中甚至在后现代社会中依然不会消亡,只不过它改变了与以往神话不同的存在形式,甚至以现代科技作为神话的构成元素和面具伪装。

当代社会必然性地存在着神话,它只不过是当代创造主体精心编造的结果,甚至带有工业社会和文化产业的痕迹。

“当代神话”理论是指承认神话和神话思维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存在并对其作出研究的理论。

如果说神话是人类精神对现实世界的虚假的或理想性的超越,那么,“当代神话”即是指在当代语境中人类精神对现实世界的虚假的或理想性的超越方式。

在此,我们将当代神话的基本特性作出简要概括:其一,当代神话是植根于当代社会的历史语境,它在一定程度上舍弃了古典神话的具象思维方式,采取了部分理性思维或逻辑思维方式。

其二,当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普遍渗透到当代神话的表现内容之中,因此,当代神话的思想意识表现出主流意识形态和民间意识的相互渗透的复杂特点。

其三,古典神话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对神话内容、价值观念持有最大程度的观念信奉和情感认同,而当代神话的制造者在理性观念上清楚地认识到这种神话的虚构权力与革命:当代神话的两个要素颜翔林*内容摘要 “神话”在现代社会中甚至在后现代社会中依然没有消亡,只不过它改变了与以往神话不同的存在形式,由此合乎历史与逻辑地构成“当代神话”的存在模式。

屈平词赋悬日月美学新论开生面——评颜翔林教授《楚辞美论》

屈平词赋悬日月美学新论开生面——评颜翔林教授《楚辞美论》

屈平词赋悬日月美学新论开生面——评颜翔林教授《楚辞美论》章辉【摘要】历来对楚辞的研究,常存在视野单一,思路僵化的问题.颜翔林教授的新著《楚辞美论》,以打通中西的现代解读范式,综合运用各类较新的近现代人文学科理论,对屈原和楚辞文本进行了精深的分析思辨.结论或发前人所未发,或对前人的一些固有观念进行了反拨,可谓新意迭出,对美学史的写作构架亦具有启发意义.【期刊名称】《湘南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34)006【总页数】3页(P117-119)【关键词】《楚辞美论》;美学;神话;美学史【作者】章辉【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1“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李白《江上吟》)作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楚辞的地位如日月当空,光照千古。

历来对楚辞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基本囿于传统学术思路,存在视野单一,思路僵化的问题。

颜翔林教授的《楚辞美论》,是近年别开生面的楚辞研究新著。

笔者读罢的感觉首先是“两新一精”。

“两新”:一是解读范式新,二是所得结论新;“一精”是分析思辨精。

此外,笔者认为,该著对美学史的写作构架亦有着积极的启发意义。

一、打通中西的现代解读范式颜著的解读范式新就新在能够综合运用西方人文学科理论,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内涵,显示了打通中西的深厚学术功底。

这样,便能在整合性研究中获得创新的契机。

综观全书,作者运用了西方近现代以来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神话学、语言学、符号学、文学理论、艺术学、宗教学等等的较新理论,对创作主体屈原和整部楚辞文本做了全新范式的解读。

具体来说,作者将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艺术孤独理论,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尼采的悲剧理论,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西方精神病态理论,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理论,西方死亡哲学、死亡美学理论,以及维柯的“诗性智慧”概念,弗洛伊德的“白日梦”、“无意识” 、“力比多”概念,荣格的“情结” 、“原型”概念,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概念,尼采的“超人”概念,马斯洛的“高峰体验”概念,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布莱迪的“飞行”概念,西方文论的“内摹仿”、“移情”概念,西方神话学的“前逻辑”、“原始思维”、“变形”概念,等等,一一引入诗人研究与文本研究之中,以他山之石,攻本土之玉,使西方美学与中国上古美学互相发明,互相辉映。

存疑与否定:美学的逻辑选择

存疑与否定:美学的逻辑选择

存疑与否定:美学的逻辑选择
颜翔林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24)001
【摘要】从怀疑论的视界,从存疑和否定这一话语切入,人们可以对美学进行新思维的追寻.当今美学必须对以往的所有美学命题予以存疑,对传统美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悬搁;与此相关,必须对以往的美学理论予以否定逻辑的清理与消解,从而寻求自我的理论思路和诞生新精神话语.
【总页数】6页(P68-72,113)
【作者】颜翔林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3
【相关文献】
1.刑法适用解释存疑有利被告原则之否定 [J], 薛进展;蔡正华
2.美学"逻辑起点"刍议——兼论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关于逻辑起点问题之争 [J], 栗永清
3.逻辑否定与绝对否定--黑格尔与阿多诺的否定思想之比较 [J], 陈翔勤
4."否定主义"的否定——否定主义美学之考察 [J], 严春友
5.艺术的否定与否定的艺术——论庄子美学的逻辑走向 [J], 韩德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差异与关联:重释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

差异与关联:重释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

差异与关联:重释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谭容培;颜翔林【摘要】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是美学领域辩证关联的核心范畴.经由主体的意向性审美活动,自然感性转化为审美感性,审美感性具体表现为形式感性和象征感性两种形态.形式感性是对自然感性的秩序化,象征感性是主体在感性事物与非感性事物相遇中的意义重构.与此相关,建立在审美感性基础上的审美理性,是包容隐匿想象功能和自由价值的理性形式,也是能够诉诸直观的理性.审美理性执著于审美活动之中的意义追问,表征着生命存在的诗性智慧.所以,无论是一般的审美活动还是艺术活动,都不同程度地衍射着审美感性和审美理性的灿烂之光.【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4(043)001【总页数】7页(P99-105)【关键词】审美感性;审美理性;意义;想象【作者】谭容培;颜翔林【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温州大学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一审美感性与审美理性为美学的核心范畴,尽管这两个关键词在美学著述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迄今没有获得确切的逻辑界定和学理性阐释,甚至有不少学人将审美感性和审美理性与作为哲学范畴的感性和理性混为一谈,由此引发理论上的混乱和误读。

显然,这两个美学范畴如得不到明确的界定,美学就难以获得规范理论的可能。

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性主义美学坚持贬抑审美感性的立场。

柏拉图断言“美本身”不能通过感觉器官去感受,外观中的在场是以真理在场为前提的,而超感性领域的至尊地位的获得必须以感性领域的贬值为代价。

即使比较重视感觉的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也将感觉说成是“坏的见证”和“暧昧的知识”。

康德则反对形而上学将实存归于超越感性的所谓理性存在和实在,并凭借先验感性形式来超越美学的纯理性建构,认为只有纯然的感性方式、现象之方式才能算得上判别美与不美的依据。

但康德的先验感性形式不同于自然主义的自然感性(诉诸物理空间的感觉材料即质料),而是指审美主体通过象征和类比等方式,使道德的善的理念与自然现象发生关联,令“形式因”和“创造因”与“目的因”相沟通,以达到感官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协调,最终实现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的和谐。

论审美时间_颜翔林

论审美时间_颜翔林

Jun ., 2010 Vol .42 No .6
论审美时间
颜翔林
(湖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 , 浙江 湖州 410081)
[ 摘 要 ] 西方形而上学对于时 间的追问给予美学以丰富的启 迪 。时间决定存在者的生命形式和心理状态 , 存在者的时间意识 引导审美活动的意向性和结构性情绪 , 激发对于时间存在的体验 和直觉 。对于时间存在的体验和直觉转换成为一种体验性的时间 和直觉化时间 , 进入到审美时间的境域 。 时间意识规定时间视域 , 时间视域规定着审美活动的心理状况 , 规定着想象力的生成和艺 术灵感的可能 。 简言之 , 主体的审美时间是一种超越历史境域和 物理存在的共时性的精神结构 , 它保证着人类的诗性主体和艺术 创造的精神根基 。然而 , 现代和后现代境域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 丧失古典时期的审美时间 , 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时间意识引领 人类进入一个实用和非诗性的时间境域 , 决定主体存在的非审美时间和审美活动的物化和经 济思维 , 由此证明着审美时间的沉沦成为后现代历史语境的另一种形式的知识悲剧 。 [ 关 键 词 ] 时间 时间意识 时间视域 审美时间 [ 作者简介] 颜翔林(1960 — ), 男 , 江苏省淮安市人 , 文学博士 , 湖州师范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 师 , 主要从事美学与文艺学研究 。 [ 中图分类号] B83-0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439-8041(2010)06-0093-07
① [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物理学》 , 219b2 。 ② [ 德] 康德 :《纯粹理 性批判》 , 第 55 — 56 页 , 蓝公武 译 , 北 京 ,
商务印书馆 , 1960 。 ③ 刘放桐等 :《新编现 代西方 哲学》 , 第 132 页 , 北京 , 人民出 版

美学的凤凰涅槃——读颜翔林新著《后形而上学美学》有感

美学的凤凰涅槃——读颜翔林新著《后形而上学美学》有感

美学的凤凰涅槃——读颜翔林新著《后形而上学美学》有感姚文放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32)002
【摘要】@@ 作为学科形态的"美学"(aesthetics)从1750年诞生以来,至今已整整260年了.期间美学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学科规范,在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操作规程、逻辑构架、基本范畴、应用领域等方面都已有定式,而这一切又都以理论体系稳定下来.不说外国,就说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来出版了若干"美学原理"、"美学概论"之类理论体系,然而同时学界对于这些理论体系隐含的某种固定套路的不满之声也不绝于耳.
【总页数】2页(P107-108)
【作者】姚文放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扬州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6
【相关文献】
1.美学世界中的"唐·吉诃德"--评颜翔林《怀疑论美学》 [J], 雷素华
2.美学视界的楚辞探究——评颜翔林《楚辞美论》 [J], 王昌忠
3.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 [J], 敦玉林
4.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后形而上学美学》 [J], 谭容培
5.智慧与想象的美学世界--评颜翔林《怀疑论美学》 [J], 潘震鑫;肖玉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

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

作者: 敦玉林
作者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学海》编辑部,江苏南京210013
出版物刊名: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48-49页
主题词: 颜翔林;《怀疑论美学》;书评;上海人民出版社;理论价值;思维观念;怀疑主义哲学
摘要: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挟一股清朗的气韵,给美学田园带来令人眷注的思辨生机与心神活力.作为一部多年参悟沉思和苦心构想的美学原理专著,它凝聚写作者的生命意志和诗意激情,堪称为精思妙悟、闪烁灵性的上品之作.。

美学的独行者

美学的独行者

美学的独行者
颜翔林
【期刊名称】《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6(28)6
【摘要】而立之年初读充闾先生的散文,可谓一见倾心,好似久居都市,身陷红尘的出行客,突然问面对青山碧水,听泉声鸟鸣,闻见青草花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人世如烟,转眼将近廿年,恍惚问已近知天命之年,两鬓如盐。

其问,充间先生的散文一直相伴至今,成为生命存在的一部分。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颜翔林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6
【相关文献】
1.一位独行者的时代书写和文化批评——重读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
2.洁白雪山间的孤独行者——专访光影捕手南卡
3.洁白雪山间的孤独行者专访光影捕手南卡
4.茫茫宇宙的孤独行者——浅谈贾科梅蒂及其雕塑作品
5.从学科独行者到跨学科团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审美信仰

论审美信仰

作者: 颜翔林
作者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136-142页
主题词: 怀疑论美学;信仰主义;神话信仰;审美信仰
摘要:传统美学在运思“美”的问题时,遗忘了“信仰”的要素,造成一个极其重要的精神结构的缺席和被遮蔽,如果说神话思维寄寓了对神灵,上帝,英雄,永生等信仰,那么,同时样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审美活动,它无疑也包含了一定的信仰因素,怀疑论美学正是在这个理论意义上建立了美与信仰的逻辑联系,并且试图从神话信仰和审美信仰的有机联结上提出美学的新思维。

论庄子的审美精神

论庄子的审美精神

论庄子的审美精神颜翔林【摘要】庄子的审美精神主要由诗意思维、神话意识和寓言方法等要素构成.庄子是一个诗性主体,他以诗意思维创造感性的审美意象和神话意象.以“道”的神话为基石,联袂形成“自然与自由的神话”和“平等民主的神话”,确立“敬畏生命的神话”和塑造“真人神话”,建构“至德之世的神话”和超越生死的逻辑的“至乐神话”、“唯美主义神话”、“历史主义的神话”等审美结构.《庄子》的神话包含着丰富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审美价值,它使哲理和美感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和神话意识密切关联,庄子以寓言方法蕴含空灵的哲学智慧,赋予寓言以想象力和美感,以故事和情境达到思之启迪和美之生成.【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年(卷),期】2012(041)003【总页数】5页(P5-9)【关键词】庄子,诗意思维;审美精神;神话意识;寓言方法【作者】颜翔林【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15【正文语种】中文庄子是一位充满审美精神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审美精神主要借助于诗意思维、神话意识和寓言方法等要素得以体现,也由于这些结构使之完成文本的创造活动。

庄子是一个诗性主体,他的思维方式主要是诗意思维。

维柯在《新科学》中认为:“诗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赋予感觉和情欲于本无感觉的事物。

儿童的特点就在于把无生命的事物拿到手里,戏和它们交谈,仿佛它们就是些有生命的人。

这条语言学兼哲学的公理向我们证明:在世界的童年时期,人们按本性就是些崇高的诗人。

”[1](98)维柯还作出反向的推论:“推理力愈薄弱,想象力也就成比例地愈旺盛。

”[1](98)卡西尔的将人定义为“符号的动物”(Animal symbolicum)[2](34)。

他认为诗歌和语言、神话在美学意义上,属于同质性结构,都是人类文化的符号形式。

他认为:“人类文化初期,语言的诗和隐喻特征确乎压倒过其逻辑特征和推理特征。

但是,如果从发生学的观点来看,我们就必定把人类言语的想象和直觉倾向视为最基本的和最原初的特点之一。

神话中的审美意识——古文化与审美(三)

神话中的审美意识——古文化与审美(三)

神话中的审美意识——古文化与审美(三)
江建文
【期刊名称】《阅读与写作》
【年(卷),期】1994(000)006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称那些虽美好得令人向往但却缺乏现实可能性的规划、设想之类为“神话”;然而,本文在使用“神话”这个概念时,却不含任何借喻的意味,纯然是在其作为文学种类之一的本源意义来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江建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32
【相关文献】
1.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态审美意识 [J], 罗仪奎
2.浅谈傣族神话中的审美意识 [J], 李蓓
3.蒙古神话中的生态审美意识 [J], 苏布道;特木其其格
4.中国上古神话审美意识的三个特点 [J], 周腊生
5.论审美意识在中国原始神话中的发展 [J], 吴育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学视界的楚辞探究——评颜翔林《楚辞美论》

美学视界的楚辞探究——评颜翔林《楚辞美论》

美学视界的楚辞探究——评颜翔林《楚辞美论》
王昌忠
【期刊名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4)002
【摘要】无论屈原还是楚辞,与其说是矗立在历史旷野的价值偶像,更不如说是横陈于民族心理时空的神话符号和美学象征。

作为仕人群落的道德化身和浪漫主义诗艺的巍巍昆仑,屈原与楚辞,一直都在时间的那一端召唤着后世的应答者与回响者。

颜翔林先生的《楚辞美论》…,即是对屈原与楚辞这一超越历史召唤的美学应答。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王昌忠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3
【相关文献】
1.美学世界中的"唐·吉诃德"--评颜翔林《怀疑论美学》
2.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怀疑论美学》
3.屈平词赋悬日月美学新论开生面——评颜翔林教授《楚辞美论》
4.原创的美学——评颜翔林的《后形而上学美学》
5.智慧与想象的美学世界--评颜翔林《怀疑论美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神话及其审美意识颜翔林摘要:现代社会的实用理性和科技发展共同终结了古典神话,将之送入精神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然而,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则共时性地隐匿于人们的心理结构之中,对文明和文化依然施加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和后现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神话以变形的方式潜藏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里,演变为一种当代意义的神话形式,继续发挥着强大的心理功能并扮演着意识形态助产士的角色。

当代神话的典型表现是科技神话、消费神话、英雄神话等样式。

它承袭了传统神话的符号和结构形式而又有所发展和变异,尤其是借助于科技手段,获得了更广泛、更丰富的社会内容和迅捷密集的传播方式,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当代神话审美意识科技神话消费神话英雄神话作者颜翔林,文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湖州313000)。

神话(my th)是人类文明之光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也是精神存在得以诞生、发展、演化和不断完善的养分。

现代社会的实用理性和科技发展共同终结了古典神话,将之送入了精神文化的历史博物馆。

然而,神话思维和神话意识并没有因此丧失和终结,它共时性地潜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结构之中,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发挥着巨大作用。

因此,我们将当代历史文化语境下的神话称为/当代神话0,将它视为一个符合历史和逻辑的精神事实和文化现象。

就目前情况而言,当代神话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也缺乏较为深入的学理性探讨,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有关当代神话的研究,国外比较少见,恩斯特#卡西尔在他最后一部著作5国家的神话6(1945)有所提及。

遗憾的是,由于这位卓越思想家突然辞世,未能系统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

美国神话学家戴维#利明和埃德温#贝尔德所著的5神话学6(1976),提出了/新神话0和/当代神话0的概念,涉及科学神话、国家神话等内容,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相关论述也没有获得进一步的思想延伸,也未切入现代生活。

法国理论家罗兰#巴特的5神话:大众文化诠释6一书,主要从大众文化视角研究流行神话和当代神话的某些特征,但由于研究对象的制约,没能比较全面地探讨当代神话在其他社会领域的作用。

除此之外,我们所见国外关于当代神话的论述甚少,比较零散,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性。

比较而言,国内有关当代神话的论述几近空白,只有极少数论文偶尔涉及这一话语,尽管如此,/当代神话0这一词语也只是作为一个宽泛意义的语言能指,不是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或理论范畴被阐述的。

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学术界从学理或理论上深入讨论当代神话问题则付阙如。

因为当代尤其是中国社会与文化具有多元、复杂甚至悖论的性质和特点,许多问题都处于千头万绪、矛盾纠结的状态,/神话0视角对于解释这些复杂现象,更好地建构我们的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无疑具有相当重要##172的价值和意义。

一、神话和当代神话的概念从词源学角度考察,/神话0(myth)源自希腊语/m ythos 0,词根为/mu 0,表达用嘴发出声音的意思,这隐含着神话和语言的原初和本质性的关联。

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之家0的哲思,凸显语言的本体论意义。

这也意味着,语言是神话之家。

尼采在5悲剧的诞生6里断言:/没有神话,一切文化都会丧失其健康的天然创造力。

唯有一种用神话调整的视野,才把全部文化运动规束为统一体。

0¹强调神话在文化创造活动的先导性地位和统一性功能。

卡西尔提出人是/符号的动物0(animal sym bo licum)的命题,进而指出:/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这一点是无可争辩的。

0º罗兰#巴特认为:/神话是通过历史而选择的一种言谈。

0»神话的确是人类最早的以语言为核心的符号化活动的结果,而语言和神话的内在逻辑联结,共同奠定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精神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话也是存在之家。

在这样的逻辑前提下,我们可从更具体的哲学美学视角展开对于神话的阐释。

启蒙哲学家谢林赋予神话一种逻各斯(log os)中心的地位。

在他看来,神话不仅是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起因,甚至也是哲学和伦理学的源头:/神话既然是初象世界本身、宇宙的始初普遍直观,也就是哲学的基础,而且不难说明:即使希腊哲学的整个方向,亦为希腊神话所确定。

最古老的希腊自然哲学,便是最先从中产生者。

,,而神话又是哲学伦理部分的初源。

0¼卡西尔表达了和谢林不同的看法,不赞成将神话理解为理论真理的一种象征式描述。

他认为:/神话的真正基质不是思维的基质而是情感的基质。

神话和原始宗教决不是完全无理性的,它们并不是没有道理或没有原因的。

但是它们的条理性更多地依赖于情感的统一性而不是依赖于逻辑的法则。

这种情感的统一性是原始思维最强烈最深刻的推动力之一。

0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韦勒克、沃伦以参照方式揭示了神话与哲学的差异性:/-神话.这一术语在亚里士多德的5诗学6中意味着-情节.、-叙述性结构.、-寓言故事.。

它的反义词是-逻各斯.。

-神话.是一种叙述,是故事,与辩证的对话和揭示性文学相对照;它是非理性的、直觉的,与系统的、哲学的相对照:它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的相对照。

0¾美国当代神话学家理查德#蔡斯则认为:/神话是故事,神话是叙述性或诗性文学。

它无需比任何其他文学类别更富于哲学意义。

因此,神话就是艺术,并且应当作为艺术来加以研究。

神话之所以是一种认识方式、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生活方式,仅仅因为艺术也是如此。

它之所以跟科学相对立,仅仅因为艺术也是科学的对立面。

神话与科学相辅相成,各自满足不同的需要。

0¿神话被阐释为和世界观、认识论、生存论、方法论等密切关联的精神方式,其内涵和功能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艺术范畴,#173#当代神话及其审美意识¹º»¼½¾¿尼采:5悲剧的诞生6,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第100页。

恩斯特#卡西尔:5人论6,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第35页。

罗兰#巴特:5神话:大众文化诠释6,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69页。

谢林:5艺术哲学6上册,魏庆征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第76页。

恩斯特#卡西尔:5人论6,第104页。

韦勒克、沃伦:5文学理论6,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16页。

约翰#维克雷编:5神话与文学6,潘国庆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13)14页。

被寄寓一种形而上学的理性意义。

尽管神话和哲学、科学之间存在本质性差异,然而它们都属于人类精神对自然、历史、社会、自我存在等现象界的直觉、体验、想象、认识和反思的心灵活动。

在阐释和综合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应做出历时性的逻辑推论:神话是人类精神对于现实存在的虚假超越,是精神界对于现实性的审美否定,追求终极和循环构成了其基本特性。

在神话一般规定性的逻辑境域,我们将进一步界定/当代神话0的基本内涵,并描述其主要特性。

显然,当代神话承袭古典神话的最一般基质,保持着神话这一符号形式最基本的文化特性和心理特性。

然而,在现代与后现代的历史文化语境,当代神话在思维形态、符号形式、表现方式和审美意识等方面和古典神话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在传播方式和意义表达方面呈现巨大的时间性变革,这些都是需要诠释的问题。

当代神话是一个时间性或历时性的概念,它指称神话这一符号形式在一定时间单位的差异性存在,也呈现一种历史语境的流动性表征。

换言之,现代与后现代的历史规定性决定当代神话的话语表达、符号形式和象征意义的独特性。

因此,当代神话的能指方式被打上鲜明的时间印记,它的所指对象也相应地有所转换和改变。

当代神话的思维特性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神话生产的主体在理性思维上已经成熟和完善,在理智思维的过程中能明确意识到生产和传播的这些神话,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某些虚幻性。

一方面,因现实存在的利益诉求和日常审美态度的需要,而生产这种当代意义的神话形式;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求去传播神话,以达到公共空间的实用目的。

第二,当代神话的公共性意识决定了当代神话的思维方式。

正如哈贝马斯所言:/随着电子传媒的兴起,广告获得了新的意义,娱乐和信息的不断交融,所有领域趋于集中化,以及自由主义协会和一目了然的地区公共领域的瓦解,公共领域的基本结构又一次发生了转型。

0¹公共领域的基本结构转型以及技术手段和信息传播的巨大进步,影响到当代神话的思维方式注重新型的公共领域的利益需求和主体交互性以及意义传达的有效性。

因此,当代神话思维的公共空间的交往意识更加鲜明。

第三,实用主义成为当代神话基本的思维原则。

由于工具理性构成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流行的公共意识形态。

所以,当代神话比较重视利益、感官、本能等因素的欲望叙事,古典神话的超越性原则和诗意精神一定程度上有所缺席。

当代神话和科学主义实行结盟,从而诞生了相辅相成的不同思维模式的心理共同体。

诚如有人所言:/新出现的神话似乎是在使科学与宗教结合。

这种结合的结果不是只信仰某个宗派或科学的观点,而是导致新一代神话创造者称为-意识扩张.的东西。

0º当代神话呈现出科学、宗教、神话三者混合的迹象。

一方面,科学概念被神话借用,于是,神话有了诞生的逻辑基础和合理性证明;另一方面,神话依赖科学获得了更广泛的心理接受基础与可能。

当代神话的表现特性有如下方面:第一,当代神话的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逐渐减弱,古典神话有关终极和永恒的诗意许诺已逐渐被解构,神话的创造者和接受者的心理普遍认同审美活动的暂时性和当下性,拒绝相信美与爱的绝对和永恒。

换言之,当代神话在去除审美信仰合法性的同时,打开了进入世俗生活和娱乐活动的大门。

因此,当代神话中实用主义的理念随着现实世界的经济繁荣和消费享乐的扩大越来越得以凸显,古典神话的审美纯粹性被商品需求和生活欲望所抑制,商品和消费成为主流的神话内容,神话人物和故事也多围绕金钱这一轴心。

因此,彼岸性意义被放逐和此岸性意义被强化,形成一种有对比意味的神话景观。

第二,信息#174#中国社会科学 2009年第3期¹º哈贝马斯:5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6,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5页。

戴维#利明、埃德温#贝尔德:5神话学6,李培茱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52页。

时代的高科技传媒工具极大地丰富和更新了当代神话的内容,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内容借助于计算机和网络源源不断渗透到当代神话的故事载体中。

当代神话凭借互联网获得了直接而快捷的传播,巨大的信息量给予社会大众的心理以不间断的情感冲击,导致了一种理性休克和思考终止,从而获得了影响社会意识的传播功能,而且虚拟的影像空间以优越于古典神话的视听效果,给予接受者一种惊异和奇幻的审美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