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尽》诗歌赏析及答案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杜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①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本诗作于客居成都时。
①百花潭:即浣花溪,杜甫草堂在其北。
②篠(xiǎo):通“筱”,指细小的竹子。
③裛(yì):通“浥”,沾湿、滋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的典故,暗示诗人的操守。
B.颔联使用对偶的手法,描绘明净悦目的翠竹轻摇,细雨中清香可闻的荷花格外娇艳。
C.颈联描述了现实生活中诗人故人书信断绝,家人饱受饥饿之苦,与前文景色形成对比。
D.尾联“欲填沟壑”写诗人饱经患难,行将就木的消极与无奈,尽显杜诗思想感情之“沉郁”。
2.杜甫此诗,自称“狂夫”,却与李白《将进酒》中的“狂”大相径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两首诗中二人的“狂”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马【注】杜甫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注】这首诗大约写于乾元二年(759),当时诗人流寓泰州(今甘肃天水,当时属唐朝边境地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首“咏物诗”,本诗表现了诗人的“爱物之心”;又以独特视角,用第二人称抒情达意,将马人格化,生动而有情味。
B.前两联语意紧密相承,“老”承“久”,“岁晚”承“天寒”。
交代了马与自己患难相依的关系,也写出了其老病的状态。
C.颈联写马的毛发、骨相等资质绝非平常之辈,但它在我面前却十分温顺驯服,对我非常忠诚,表达出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D.曹操在《短歌行》中因思慕贤才而沉吟,杜甫因感动于此马为物虽微但对我情意深厚而沉吟。
同是“沉吟”却意味不同。
4.如同闻一多借“红烛”来写自己,杜甫所写的“病马”也实为诗人自己。
2023苏州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苏州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破山寺后禅院的环境特点是“________”,作者的心境是“________”。
(各用诗中一字概括)(2)诗的颔联现已化为哪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蕴含了怎样的哲理?5.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
(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6.阅读《送友人》和《谢亭送别》,完成下列小题。
【全国百强校】内蒙古集宁一中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答案
一.基础训练题1. C(做——作) 2. D(纵<时间>、横<空间>颠倒) 3. zhēn zhǒng xǐng zhǔbìn zhúo 4.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传统题材。
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之感,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功业难成之类的联想。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家国的忧伤,身世的感慨,显得更加沉郁厚重。
能力提高题:1.(1)萧瑟阴森(2)连天(3)往日(4)冬天穿的衣服(5)北方的沙漠 2. D(“新停浊酒杯”的原因是因为老病。
)高考链接:解析: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景,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后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临发又开封,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正显出了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跟踪训练2一.基础训练题:1.B(无拟人) 2.B 3.(1)回旋(2)回转(3)极(4)使......困苦(5)发愁(6)以...为苦二.能力提高题1. 写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2.此联从大处着笔,境界壮阔,融视觉、听觉于一个画面,情景交融。
写秋天肃穆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一句仰视,一句俯视,有疏宕之气。
“落木萧萧”引起诗人“悲秋”之感,“长江滚滚”引起诗人对身世的感慨。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
3.身逢战乱、时值悲秋、离乡万里、漂泊他乡、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再加上国家多难,诗人身受八重愁苦。
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赏析这是一首调笑。
诗的首联是写江
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
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
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
有关秋愁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
有关秋愁的古诗杜甫《秋兴》赏析《秋兴》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古诗,它以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感慨和秋天引发的思绪为主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秋愁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与自身的情感交融,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秋天的壮美和压抑的画卷。
首先,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了秋天的壮丽和辽阔。
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描绘了秋天的夜晚,冰冷的明月照亮了一片寂静的园林。
轻罗小扇扑流萤,展现了秋夜的虫鸣声和闪烁的萤火虫。
这些描写清晰地表现了秋天的夜晚的景象,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带给读者诗人内心对秋天美景的诗情画意。
其次,诗人以秋季景色为媒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和思绪。
诗中写到:“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表达了秋夜的清凉与宁静。
而卧看牵牛织女星,映衬了诗人孤寂的心情。
这些表达了杜甫在秋天的夜晚独处时,内心难以平静的忧愁和思绪。
诗中的这些景象,恰到好处地凸显了秋天给诗人带来的孤寂和忧伤。
再次,诗人通过对内心情感的倾诉,揭示出对生活现实的担忧和忧虑。
诗中写道:“灵娥眉黛秋容好,门前冷落车马稀。
”灵娥眉黛秋容好,表现了诗人经历了种种沧桑后,面临着秋天的美好事物而感到心生惋惜。
而门前冷落车马稀,揭示出诗人眼前的现实社会已经萧条,给读者以一种深度的思考。
最后,整首诗以意境深远、情感独到的语言方式,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性和艺术性。
整首诗以七绝的形式写作,节奏韵律明显,行与行之间呼应和谐,给人以诗意盎然的感受。
而语言简练明快,字里行间透露出满怀忧伤的情感,使得诗中的秋愁和思绪更加深入人心。
综上所述,《秋兴》这篇古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展示了诗人对秋天壮丽景色的痴迷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通过揭示诗人内心的秋愁和忧虑,这首诗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既展现了诗人才华横溢的写作技巧,又折射出作者深刻对社会现实状况的关注。
正因为如此,《秋兴》成为了古代优秀诗歌作品的代表之一,在现代人的审美观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杜甫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杜甫诗歌鉴赏题及答案
1.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舟一系故园心系:牵挂
B.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
B.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D.滔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
答案A 解析:“系”诗中指系舟上岸。
2.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答案C 解析: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3.下面是杜甫一首名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孤月浪中翻2鹤鹤追飞静3材狼得食喧4薄云岩际宿
A.1432
B.4123
C.2413
D.2341
答案 B 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综起来看,B项最恰当。
瞟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诗歌鉴赏练习(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借古讽今)。
(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分)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综合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诗词,回答问题。
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为篱下黄花开遍”一句运用典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说说作者这样用典的表达效果。
2.作者在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有人评价这首词“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请联系诗歌画线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表达出词人既苦闷彷徨又忧国忧民的复杂情感。
(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愤恨之情,比男儿更加刚烈的爱国之情,对缺少知音的悲伤之情。
)3.示例:“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以及宏大的抱负、志向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
“为篱下黄花开遍”化用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表达作者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却又愁苦的心理。
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据此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诗词的特点。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
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高三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登城北门①陆游幅巾②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③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④。
【注释】①城北门:成都城北门。
②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
③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
④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描绘诗人装束和出游地点,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
B. 颔联巧用“杜陵秋”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
C. “搔首”“倚楼”的描写,表现诗人心忧国家安危,感叹命途未卜,抒发了忧国深情。
D. 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戎马生涯,“非复昔”包含着对戎马生涯已成往事的感慨。
(2)诗人的“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悲秋之情。
诗人登上城北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眼前凄凉的景象使人愁绪满怀。
②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
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沦陷故都的怀念、忧虑之情。
③身世遭际,前途未卜之愁。
诗人瞻望自己的前途,身世安危未卜,搔首不安,愁肠百结。
④壮志难酬的悲愤。
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
【解析】【分析】(1)B项,“颔联巧用‘杜陵秋’……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错误,从诗中来看,从诗中来看,颔联“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前一句中“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必会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后一句是说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陆游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
秋颂 阅读答案
秋颂阅读答案《秋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
全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思考。
下面将对《秋颂》进行阅读分析,并对其中的意象、感情以及艺术手法进行解读。
首先,整首诗以秋天为中心。
杜甫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独特美景,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例如,“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句描写了秋夜中明亮的银烛和飞舞的萤火虫,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冷清和幽静。
同时,“画屏”、“小扇”等细节描写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通过这样的描写,杜甫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宁静和美丽。
其次,整首诗以秋天的景象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反应。
杜甫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表达了作者对江上行人的留恋之情。
他虽然喜爱江水中的鲈鱼,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其中看到了人世间的美好。
这样的描写既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内心的情感。
最后,杜甫在《秋颂》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物的精确描写,细腻的笔触使人如临其境。
同时,他运用对比的手法,如“黯销魂”、“独尽幽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此外,他还巧妙地运用了景物的象征手法,如用“鲈鱼浅”暗喻人生的浮躁和短暂。
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
总之,《秋颂》是一首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思考和情感的杰作。
通过对杜甫的描写、意象、感情和艺术手法的解读,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也领悟到了杜甫精湛的写作艺术。
通过欣赏和阅读这样的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文学的魅力,感受到诗歌对生活的启迪。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篇一: 杜甫《秋雨叹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秋雨叹三首①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颈联和尾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译文在连绵的秋雨中,百草都已烂死,只有台阶下的决明草却颜色正鲜。
学优网http:/// 长满枝叶的决明草好像翠鸟的羽毛饰就的帷盖,无数的黄花好似金色的铜钱。
萧萧的秋风迅疾地吹着你,恐怕你日后难以自立。
堂上一介书生的我徒然满头白发,面对秋风再三闻到决明花的芳香不禁感伤哭泣。
杜甫《新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杜甫《新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杜甫《新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新秋》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秋杜甫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
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
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注:火云:俗称火烧云一叶风:秋风萤焰:萤火搔首:用手抓头⑴这首诗题为《新秋》,首联是如何表现秋天“新”的特点的?⑵“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请简要分析。
⑶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诗歌的首联是如何照应题目中的“新”这个字进而描写景物的?(5)颔联中的“几处”“谁家”能否替换为“处处”“家家”?为什么?【译文】火烧云尚未收敛层层变幻的奇峰,斜倚在枕上惊觉吹落树叶的秋风。
多处园林已呈现出萧索的秋日景象,捣衣声划破冷落的幽境。
断断续续的蝉鸣仿佛为残月而悲鸣,忽高忽低的流萤光焰映照着黄昏的夜空。
再次献赋以期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夜深心绪烦闷感叹自己像蓬草般随风飞转。
参考答案:⑴云还具有夏天云的特点,天气还很热,但是已经有叶子被吹落,这是秋的特点。
这个时候既有夏的特征又有秋的特点,说明是夏末秋初,体现了秋“新”的特点。
(意对即可)⑵不能。
诗歌描写的是新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
如果是“处处”“家家”就不是新秋了。
(扣住“新秋”,意对即可)⑶这首诗既写了新秋季节的物候特征,也表露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名难就的苦闷心情。
(三点中答对任意两点即可)(4)诗歌首联上句描写了夏日的火云(红色的云彩),表明盛夏的威力还没有过去,傍晚的云峰还在变换着各种形态;下句写有凉意的风、一片落叶,表明已经到了秋天。
古代诗歌赏析杜甫《秋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秋兴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①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②抗疏③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信宿:再宿。
这里有一天又一天的意思。
②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
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
③抗疏:上疏直言。
杜甫任左拾遗时,曾上疏言事,论救房琯。
④刘向:汉朝经学家。
宣帝时任谏大夫,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免为庶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写于秋天,身处秋风萧瑟之时,诗人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B.首联写城里千家万户都静静地沐浴在秋日的朝晖中,江楼坐拥在青翠的山峰中。
C.颔联写渔人连续在船上过夜,此时正泛着小舟在江中漂流,燕子依然展翅飞来飞去。
D.全诗既有动景,又有静景,诗人以动衬静,对静景的描写看似宁静却并不宁静。
16.本诗由眼前秋景而生感,试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生发出哪些感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共4道小题,任选3道作答即可)(1)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真理正义绝不后悔,这与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至死不改的诗句“,”有着跨越历史的相似。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描写了动人的音乐,“,”两句,形容乐声的悲伤感人,从侧面写箫声的魅力。
(3)2020年的中秋节和国庆节相逢在同一天,普天同庆“中国节”。
我们可以来到岳阳,近距离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 B项“江楼坐拥在清翠的山峰中”错误,应该是诗人在江楼中坐看青翠山峰。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三中考语文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题目是“秋思”,词中哪些景物点明了季节?(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寂寞卞之琳乡下小孩子怕寂寞,枕头边养一只蝈蝈;长大了在城里操劳,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墓草做蝈蝈的家园;如今他死了三小时,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1)诗中的小孩子是一个什么形象?诗中“蝈蝈”“夜明表”等意象有何作用?(2)请谈谈你对诗歌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3.阅读诗歌,完成以下问题。
南安军【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诗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找出诗中表现国家沦陷的诗句并解释其意思。
诗句:________意思:________(2)首联“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4)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作背景相似,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专项300练】长沙市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下边小题。
黄州陆游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还叹学齐优② 。
江声不尽英豪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鹤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遗迹,生子何必似仲谋③ !【注】① 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况之人。
② 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伶。
③ 生子何必似仲谋:《三国志·孙权传》中曹操曾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1)“江声不尽英豪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纳了________,________表达技巧。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叹息“千古江山,英豪无觅,孙仲谋处”;而作者却叹息“生子何必似仲谋”。
二者感情表达上有何异同?请作比较赏析。
【答案】( 1)借景抒怀;拟人手法(2)① 都表达对孙权的赞叹;②都有借英豪人物,叹息自己壮志难酬的悲忿,并有暗讽时世,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
即便生子如孙权,仍无用武之地。
但辛弃疾的词直接称他为“英豪”,直抒胸臆;陆游在诗中采纳化用手法,正话反说,感情谢愤不平。
【分析】【剖析】(1)本题,“江声不尽英豪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写江涛吼鸣,似前朝英豪的恼恨之声;草木临秋,荣枯皆有天意。
这里自有当年曹操不获吞吴、周郎未擒老贼之恨,更有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恨;而眼前草木入秋,纷繁凋谢,如同千古英豪接踵消陨,自己也终难免与草木同腐,于是不可以不叹息天意无私、不遂人愿了。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借景鸣心中的不平,又运用了借景抒怀的手法。
(2)“生子当如孙仲谋”原是曹操当年看见吴军阵营整肃时的一句叹语,此刻诗人面对赤壁遗迹,自然感触万千。
他把曹操的赞语改作“生子何必似仲谋”,正语反说,集中表现出抗衡战前程的深深绝望和伤心,同时也包含了对主和派执政的激怒之情。
而辛弃疾“千古江山,英豪无觅,孙仲谋处”词人盛赞孙权,他继承父兄基业,西拒黄祖,北抗曹操,战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后迁都建康,称霸江东,为世人公认的一代英豪好汉。
高二 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梦(唐)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一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秋夜高空凄清的声音和捣衣砧上清冷的月色,营造了清冷却又高远的意境,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写思妇因对远戍边塞的丈夫的深切思念而无法成眠,唯有在清冷的秋夜中体味深沉的孤独与痛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阅读答案:
【答案】14.C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两句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特别是“未回”、“寄”形象别致突出这种内心的郁闷与愁苦;“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两句运用袁绍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人生苦闷的态度;“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两句则是突出一种读亲友的无限怀念.“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彰显出自己长期漂流在外的苦闷与无奈.
答案:
14.C
15.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
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译文:
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