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原理及其发展(精)

合集下载

激光原理资料

激光原理资料
• 激光环境污染标准:规定激光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污染等级、 排放标准等
08
激光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激光技术的研究进展
• 激光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激光器研究、激光调制研究、激光 探测研究等
• 激光器研究:研究新型激光器,如光纤激光器、超短脉冲激光 器等
• 激光调制研究:研究新型激光调制技术,如电光调制、磁光调 制等
• 激光对水体的影响:激光在水体中传播时,可能受到水分子和 悬浮物的吸收和散射,导致激光能量损失
激光安全与环保法规
• 激光安全与环保法规主要包括激光设备标准、激光防护标准、激 光环境污染标准等
• 激光设备标准:规定激光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环保要 求等
• 激光防护标准:规定激光防护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使 用要求等
激光的工作原理及其分类
激光的工作原理
• 激光是通过受激辐射过程实现光子的放大和输出的 • 受激辐射是指原子、分子等粒子在受到外界辐射的激发下,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 再回到低能级时辐射出光子
激光的分类
• 根据工作介质的不同,激光可分为固体激光、气体激光、半导体激光等 • 根据激光波长的不同,激光可分为红外激光、紫外激光、可见光激光等 • 根据激光脉冲宽度的不同,激光可分为连续激光、脉冲激光等 • 根据激光输出功率的不同,激光可分为低功率激光、中功率激光、高功率激光等
• 激光探测研究:研究新型激光探测器,如量子探测器、光纤探 测器等
激光技术的应用前景
• 激光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激光通信、激光医疗、激光制造等 • 激光通信:激光通信具有高速、高容量、长距离等优点,有望 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 激光医疗:激光医疗具有精确、无创、高效等优点,有望在未 来得到广泛应用 • 激光制造:激光制造具有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等优点,有 望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的原理及简介

激光的原理及简介

激光的原理及简介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

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一.激光的原理应该追溯到1917年爱因斯坦的一篇论文,题为“论辐射量子理论”(on the quantum theory of radistion)。

爱因斯坦提出原子和光辐射的作用机制有三种:(1)原子自发发射;(2)原子的光辐射吸收;(3)原子受激发射。

由于当时量子力学还未被发现,爱因斯坦对光辐射和原子作用这个问题的研究方法采用了经典统计物理的办法,研究一个两能级的原子气体和光辐射处于平衡时的条件。

爱因斯坦把这个统计力学平衡的系统中的原子光子过程,描述为三种过程,使系统处于平衡态:①受激吸收②受激发射③自发发射。

二.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

激光主要有四大特性:激光高亮度、高方向性、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

①激光的高亮度:固体激光器的亮度更可高达1011W/cm2Sr。

不仅如此,具有高亮度的激光束经透镜聚焦后,能在焦点附近产生数千度乃至上万度的高温,这就使其可能可加工几乎所有的材料。

②激光的高方向性:激光的高方向性使其能在有效地传递较长的距离的同时,还能保证聚焦得到极高的功率密度,这两点都是激光加工的重要条件③激光的高单色性:由于激光的单色性极高,从而保证了光束能精确地聚焦到焦点上,得到很高的功率密度。

④激光的高相干性:相干性主要描述光波各个部分的相位关系。

三.正是激光具有如上所述的奇异特性因此在工业加工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目前激光已广泛应用到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孔(包括斜孔、异孔、膏药打孔、水松纸打孔、钢板打孔、包装印刷打孔等)、激光淬火、激光热处理、激光打标、玻璃内雕、激光微调、激光光刻、激光制膜、激光薄膜加工、激光封装、激光修复电路、激光布线技术、激光清洗等。

激光原理与发展

激光原理与发展

激光原理与发展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和相干性等特点。

它的研究和应用涵盖了广泛的科学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

本文将探讨激光的原理、分类与发展历程。

一、激光原理激光的基本原理是受激辐射,即激光器内的电子或分子吸收外界能量后跃迁到高能态,当他们回到低能态时会释放出能量,此时放出的能量就是一束激光。

激光器由三个部分组成:能量供给系统、增益介质和光学谐振腔。

当外界能量注入到激光器中时,激光器内的分子或原子被激发到高能态。

这些激发态非常不稳定,它们会自发地衰减,产生发光。

如果一个激发态的分子被一个发光光子刺激,它就会跃迁回到基态并同时释放出两个光子。

这两个光子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并且会被反射回谐振腔内,从而强化激光。

这种反射放大的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激光器内的增益介质被耗尽。

二、激光分类激光可以根据其波长、功率、相干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1.根据波长分:紫外激光、可见光激光、红外激光等。

2.根据功率分:低功率激光、中功率激光、高功率激光等。

3.根据相干性分:完全相干激光、部分相干激光、非相干激光等。

不同类型的激光具有不同的应用。

紫外激光用于电子显微镜、光刻机、化学分析等领域;红外激光在生物医学、红外热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高功率的激光则用于金属切割、激光熔覆等领域。

三、激光发展激光技术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

最初的激光只能发射红外光,功率只有几百瓦,而且非常笨重。

进入60年代,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激光的波长范围不断扩展,功率也越来越大。

70年代中期,氦氖激光首次发射了可见光,标志着激光技术进入了成熟期。

1987年,全球第一条激光光纤开始商业化生产。

此后,激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激光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激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例如激光近视手术、激光治疗癌症等。

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应用,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充分表明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激光(Laser)是指一种具有高单色性、高亮度的光,其产生的过程是通过激发原子、分子或固体晶体中的电子能级跃迁而实现的。

激光在现代科技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激光切割、激光雕刻、激光治疗等。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激光工作的基本原理。

一、激光的产生过程激光的产生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激发、增强和产生。

1. 激发阶段:在激光器中,通过能量输入(如电能、光能等)使得介质处于激发态。

能量的输入可以通过电磁场激发,或者通过光束与物质相互作用实现。

激发态能级的能量高于基态,电子处于非稳定状态。

2. 增强阶段:在激发态的电子中,由于受到外部的刺激,电子会跃迁到更高的激发态。

这些电子在激发态之间的跃迁中释放出更多的能量,从而形成了一种能量逐渐积累的过程。

这个阶段又被称为能量积累阶段。

3. 产生阶段:当能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基态会产生一束特定波长的光子。

这个光子与入射的光子频率或介质中的其他光子频率相同,达到了相干和放大的效果,从而形成了激光。

二、激光的基本原理激光的产生基于基本的量子物理原理,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光学谐振腔和增益介质。

1. 受激辐射:受激辐射是激光产生的基本物理现象。

当一个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遇到一个与自身激发态频率相同的光子时,会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并产生与原始光子具有相同频率和相位的新光子。

2. 光学谐振腔:光学谐振腔是激光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和反射光。

光学谐振腔包括两个镜片,一个是激光输出镜,另一个是高反射镜。

激光光线在两个镜片之间多次反射并逐渐增强。

当增强光线达到一定强度时,激光输出镜会允许一部分光线通过,形成激光束的输出。

3. 增益介质:增益介质是能够提供激光放大过程所需能量的物质。

常见的增益介质包括激光二极管、气体(如二氧化碳)、固体(如Nd:YAG晶体)和液体等。

在这些介质中,通过激发能级跃迁和相应的补偿机制,能量得以积累并产生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激光具有一些独特的特性,使其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应用。

激光的原理、发展 历程以及应用的研究(激光原理论文)

激光的原理、发展 历程以及应用的研究(激光原理论文)

成绩《激光原理》课程论文(设计)题目:激光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的研究学生姓名学号2011 112 172院系物理学系专业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年级2011教务处制激光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激光的相关应用一直处于当代社会各行各业的最高端,引领着各行各业的发展。

本文阐述了激光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其在军事、工业、医学等应用方面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激光原理激光医用受激辐射微波波谱激光武器激光治疗工业正文“激光”一词是“ LASER”的意译。

“LASER”是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缩写。

随着激光原理的提出以及科技的发展,激光这一技术已用到了现在的军事、工业、医疗、农业等多种领域。

它的诞生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增加了很多崭新的手段,作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也必将促进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继续深刻而重要的影响着世界。

一、激光原理激光原理,是在激光的产生、形成、输出、传播和应用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规律和道理。

它可作为研究激光器件、技术及应用开发的规律及特性的理论基础之一。

它从产生激光的装置——激光器的结构特点出发,研究讨论激光的产生、形成、输出、传播和应用过程的规律特征和机理。

[1] 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

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

什么叫做“受激辐射”?它基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1916年提出了的一套全新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说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在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跃迁)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相同性质的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能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

激光的产生原理

激光的产生原理

激光的产生原理激光,全称为“光电子激光”,是一种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光束,具有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等特点。

激光的产生原理是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使其在受激辐射作用下发射出一束高度一致的光线。

激光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印、激光医疗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激光的产生原理,以便更好地理解激光技术的应用。

激光的产生原理主要涉及三个基本过程,激发、受激辐射和光放大。

首先,当原子或分子处于基态时,通过外界能量输入(如光、电、热等),使其能级跃迁至激发态。

在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很快退回到基态,这时就会发射出一个光子,这个过程就是受激辐射。

接着,这个发射出的光子会刺激其他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使其也发射出同样频率、相位和方向的光子,这就是光放大。

通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产生一束高度一致的激光光束。

激光的产生原理还与能级结构有关。

在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结构中,通常存在着一个基态和多个激发态。

当原子或分子处于基态时,通过外界能量输入,可以使其跃迁至激发态。

而在激发态,原子或分子处于不稳定状态,会很快退回到基态并发射出一个光子。

这个光子的频率和相位与激发态到基态的跃迁能级差有关,也就是说,它们是单色的。

通过受激辐射和光放大的过程,就可以产生一束高度一致的激光光束。

激光的产生原理还与共振腔有关。

共振腔是激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两个高反射镜和一个半透镜构成。

在共振腔中,激光光子来回反射,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发生受激辐射和光放大过程,最终形成一束高度一致的激光光束。

共振腔的长度决定了激光的波长,而高反射镜和半透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则影响了激光的输出功率和光束质量。

总的来说,激光的产生原理是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使其在受激辐射作用下发射出一束高度一致的光线。

这种高度聚焦、高能量密度的光束在现代科技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切割、激光打印、激光医疗等领域。

通过深入理解激光的产生原理,可以更好地推动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激光的原理和应用

激光的原理和应用

激光的原理和应用激光,全称为光子激发放射。

它是由震荡原子发出的强光束,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和方向性,广泛应用于医疗、通信、工业、科学研究等领域。

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光源,其原理和应用非常值得关注。

一、激光的原理激光的产生是利用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在外界刺激下产生电子从低能量级跃迁到高能量级,然后再自发辐射出同一频率和相位的光,最后形成强、单色、准相干、方向性好的激光束。

激光的原理主要包括三种:受激辐射、光学共振腔原理和增益介质。

其中,受激辐射原理是指在外界光的刺激下,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从低能量级跃迁到高能量级,同时放出一个与外界光频率、同相位,且能量和方向相同的光子。

光学共振腔原理则是利用两面反射镜将介质中的激光束反复反射,使光子增多,从而放大了激光束的强度。

增益介质是激光发射过程中具有产生激光所必需的放大介质,它能够将吸收的能量转化为激光能量,从而提高激光功率和稳定性。

二、激光的应用激光作为一种新兴的光源,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下面介绍几个典型的激光应用领域:1、医学领域激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激光束去照射人体的组织或器官,实现医疗治疗的效果。

例如,激光手术是一种高科技医疗手段,可以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提高手术的精度和效果。

其他如激光治疗近视、皮肤光纤激光剥脱术、激光疤痕修复等,也成为了常见的激光医疗领域应用。

2、工业领域激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激光切割、激光打标、激光焊接等。

激光切割技术是将激光束照射到金属板上进行切割,提高了切割的精度和效率,同时还可应用于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材料切割。

激光打标则是用激光束对物体进行标记,可以应用在各种材料上,加工效果好,标记质量高。

3、通信领域激光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激光发射器将光信号传输到纤维内,然后通过纤维将光信号传输到目标点的通信方式,与普通的电信传输方式相比,光纤通信传输的速度快、损耗低、带宽高、安全可靠。

总之,激光的原理和应用是现代科技中的必备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中,能够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进步。

激光产生的原理和应用

激光产生的原理和应用

激光产生的原理和应用激光,全称为“光的放大与辐射的受激发射”,是一种具有高度单色性、高度一致性和高度直线性的光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

激光的产生原理基于光的分子、原子和核的能级结构,以下将详细介绍激光的产生原理和常见的应用。

激光产生的原理主要源于激光器内部的能级结构。

在激光器中,光的生成通常经过三个基本过程:激发、光放大和光辐射。

激发是指在激光器材料中加入能量以增加材料中电子的能级,通常通过电击、光照等方式来实现。

光放大是指在激发过程中,电子能级跃迁释放出的能量被放大,并形成一个具有高度单色性和一致性的光束。

最后,光辐射是指经过光放大后,光束通过激光器的输出部分,输出到外部环境中。

激光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激光应用:1.切割和焊接:激光具有高能量和高密度,可以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切割和焊接。

激光切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等领域,激光焊接则常用于电子设备的制造和焊接。

2.激光雷达:激光雷达利用激光束的狭窄和单色性,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探测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汽车、航空器导航、测量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3.医疗领域:激光在医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激光手术、激光疗法和激光治疗。

激光手术可以用于眼科手术、皮肤手术等,具有高精度和低创伤的特点。

4.激光打印和刻录:激光打印和刻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办公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中。

激光打印机通过控制激光束在感光鼓上的扫描,实现图像或文字的打印。

激光刻录机则可以将图像、音乐等信息刻录到光盘或DVD 上。

5.光通信:激光光纤通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信领域的技术。

激光通过光纤传输信号,具有高速、大容量和低损耗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网络传输和长距离通信。

6.科学研究:激光在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激光可以用于原子和分子的激发、激光干涉测量、激光光谱等。

利用激光的高度单色性和高度一致性,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分析。

总之,在工业、医疗、通信、科学等多个领域中,激光技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激光的原理是什么

激光的原理是什么

激光的原理是什么激光,全称为“光电子激射”,是一种特殊的光。

它与普通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单色性、相干性和集中性。

激光的产生原理主要是利用激光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的受激辐射过程,通过激发原子或分子的能级跃迁,使得原子或分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然后再自发辐射出与激发光子同相位、同频率、同方向的光子,从而产生激光。

激光的产生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吸收能量、寿命延长和辐射出光子。

首先是吸收能量,激光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使得其能级发生跃迁,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其次是寿命延长,原子或分子在高能级停留的时间相对较长,这段时间内可以积累足够的能量。

最后是辐射出光子,当原子或分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自发辐射出与激发光子同相位、同频率、同方向的光子,从而形成激光。

激光的原理还涉及到激光共振腔的作用。

激光共振腔是激光器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能够使得激光在其中来回传播,从而增强激光的相干性和单色性。

激光共振腔一般由两个高反射镜构成,其中一个镜片是局域镜,另一个是半透镜。

激光在共振腔中来回传播时,会不断受到反射和透射,最终形成一束高度相干和单色的激光。

除了激光共振腔,激光的原理还涉及到泵浦源的作用。

泵浦源是提供能量的装置,它能够为激光介质提供足够的能量,从而使得原子或分子发生跃迁并产生激光。

常见的泵浦源包括光泵浦、电子束泵浦、化学泵浦等。

总的来说,激光的产生原理是利用激光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的受激辐射过程,通过外界能量的激发和激光共振腔的反射和透射,最终产生一束高度相干和单色的激光。

激光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方向性和高单色性等特点,因而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激光医学、激光通信、激光加工等。

对于激光的原理,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其产生过程和关键部件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应用和发展激光技术。

激光在社会的应用及原理

激光在社会的应用及原理

激光在社会的应用及原理一、激光的原理激光(Laser)是一种特殊的光源。

它是通过激发物质的原子或分子,使其产生受激辐射,进而产生具有高能量、高单色性和高相干性的光束。

激光的原理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光放大和光反馈三个步骤。

1.受激辐射:当物质的原子或分子处于高能量的激发态时,如果有一束具有相同频率和相位的光照射到这些原子或分子上,它们就会从激发态跃迁回到低能量态,同时释放出辐射能量。

这种释放出的辐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和相位完全一致,称为受激辐射。

2.光放大:受激辐射引发的辐射能量在激光器中通过多次反射和受激辐射过程进行放大。

在激光器中,利用光放大介质(如气体、固体或半导体)对光束进行放大,形成一个强光束。

3.光反馈:激光器内部设有光学反射镜,其中一个镜子是半透明的,当光束经过被反射后再次穿过放大介质时,会产生更多的受激辐射,形成连锁反应,最终产生一束强光。

二、激光的应用激光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众多领域,以下列举了一些典型的激光应用。

1. 科学研究•光谱分析:激光可用于分析物质的成分和结构,通过激光照射样品并观察其散射、吸收等现象,可以获取物质的光谱信息。

•光束操作:激光束可以精确控制和操纵,用于研究微小颗粒的运动、光学力学等现象。

•量子科学:激光可用于实现冷却和操纵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量子态,研究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等领域。

2. 医学应用•激光治疗:激光可用于医疗领域,如激光手术、激光治疗、激光凝固等。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眼科、皮肤美容、癌症治疗等领域。

•激光诊断:激光可以用于医学影像学、荧光检测等诊断技术,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激光照射和检测,实现早期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3. 工业制造•激光切割:激光束可用于高精度的材料切割,如金属、塑料、纺织品等。

激光切割技术具有切缝窄、切口平整、灵活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领域。

•激光焊接:激光焊接技术可实现材料的高精度焊接,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领域,具有焊缝小、热影响区小等优点。

激光的原理及技术基础

激光的原理及技术基础

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
高效化
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 和能量转换效率,以满
足各种应用需求。
微型化
减小激光器的体积和重 量,使其更加便携和易
于集成。
智能化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 习技术,实现激光器的
智能控制和优化。
多波段化
开发多波段激光器,以 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特
殊需求。
未来激光技术的应用前景
01
02
03
04
在激光中,受激辐射通过共振腔的作 用得到放大,使得某一特定波长的光 得到增强,最终形成激光。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
激光器由工作物质、共振腔和泵浦源三部分组成。工作物质 是产生激光的物质,共振腔是维持和放大激光的装置,泵浦 源则提供能量使工作物质发生受激辐射。
通过调整共振腔的反射镜间距和角度,可以控制激光的波长 、模式和输出功率等参数。同时,通过改变泵浦源的功率, 可以调节激光的输出功率和模式。
激光武器
激光雷达侦查
利用高能激光束对目标进行打击,具有快速、 灵活、低成本等优点,可应用于反导、反卫 星等领域。
利用激光雷达对敌方目标进行高精度侦查和 定位,获取情报信息,为军事行动提供决策 支持。
04 激光的特性与优势
激光的特性
单色性
方向性
激光的波长范围非常窄,因此具有极高的 单色性。这使得激光在光谱分析、干涉测 量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02 激光技术基础
激光调制技术
直接调制
通过改变注入电流的大小来改变 激光的输出功率,适用于低频信 号的调制。
外部调制
使用一个外部装置来改变激光的 参数,如偏振态或相位,适用于 高速信号的调制。
激光放大技术
半导体激光放大器

激光技术的介绍

激光技术的介绍

激光技术的介绍激光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光源的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通信、医疗、制造等。

本文将对激光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介绍。

一、激光技术的原理激光是指一种具有高度一致性和高度聚束性的光束。

激光的产生是通过激发材料,使其处于激发态,然后通过光学谐振腔的反射反馈作用,产生高度聚束的光束。

激光的特点包括单色性、相干性和高度聚束性。

激光的单色性是指激光光束具有很窄的频谱宽度,可以实现精确的频率控制。

相干性是指激光光束中的光波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能够实现精确的定位和测量。

高度聚束性是指激光光束可以通过透镜或反射镜进行聚焦,从而实现精确的切割、焊接和制造。

二、激光技术的应用1. 通信领域:激光技术在通信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光器作为光信号的发射器,可以实现高速、大容量的数据传输。

激光通信具有抗干扰性强、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

2. 医疗领域: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激光刀可以精确切割组织,减少手术创伤;激光治疗可以用于癌症治疗、皮肤美容等。

激光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具有无创、无痛、精确等优点,已经成为现代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制造领域:激光技术在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激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等设备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材料加工。

激光制造具有无接触、高速度、高精度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三、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激光技术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正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激光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更高的功率和能量密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光器的功率和能量密度将会不断提高,以满足更多领域的需求。

2. 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集成度:激光器的体积越小,集成度越高,将更方便应用于微型设备和集成电路中。

3. 更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激光技术的不断创新,将会有更多的领域开始应用激光技术,例如无人机、虚拟现实等。

制作激光的原理与方法

制作激光的原理与方法

制作激光的原理与方法激光(Laser)全称为“光线激发放大辐射发射”,是一种通过光线的激励产生辐射发射的装置。

它具有高亮度、单色性、尖锐的空间相干性和强大的定向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通信、制造业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激光的原理与制作方法。

1. 激光的原理激光产生的原理主要基于物质的激发、光的放大和正反馈反射。

常用的激光产生原理有四种:受激辐射原理、半导体激光原理、固体激光原理和气体激光原理。

1.1 受激辐射原理受激辐射原理是激发原子或分子进入激发态,当它们通过非辐射的过程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放出射频或微波辐射。

这些辐射作为外界的刺激,可以激发周围的原子或分子进入同样的激发态,从而形成辐射能量的放大。

最后,这些激发态的原子或分子回到基态,释放出一束聚焦的射线,即激光束。

1.2 半导体激光原理半导体激光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中的正负载流子复合产生辐射发射的装置。

当半导体中注入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时,这些载流子会在材料中扩散。

当电子和空穴相遇并结合在一起时,会释放出能量,形成光子。

这些光子在半导体中得到放大,并通过光波导器材料集中成激光束。

1.3 固体激光原理固体激光器使用某种固体物质(如晶体或玻璃)作为激活材料。

该材料通常被旁边的辅助装置激发,例如闪光灯或强光泵浦激光器。

在激发的过程中,固体材料的原子或分子进入激发态,并通过辐射跃迁释放放大后的能量。

这种放大作用通过反射、增强和聚焦反射产生并形成激光束。

1.4 气体激光原理气体激光器使用气体介质作为激发材料,通常使用气体混合物,如二氧化碳、氦氖、氩气等。

在激活气体时,电子首先被激发进入不稳定的能级,然后通过非辐射的碰撞和辐射跃迁(受激辐射)回到基态。

这一过程产生了激光放射,形成激光束。

2. 激光的制作方法根据不同的激光原理,制作激光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激光器制作方法。

2.1 半导体激光器制作方法半导体激光器的制作包括材料选取、晶体生长、薄片切割、电极制备、激光腔装配等步骤。

激光原理1-1,1-2

激光原理1-1,1-2

激光原理
目标
① 对激光技术中的物理学问题有较系统全面的认识; ② 建立正确的有关激光科学基本概念; ③ 掌握一定的有关激光器技术方面的知识。
激光原理 . 第一章
第一章
主要内容: (1) (2)
激光的基本原理
光场的相干性与光波模式关联 光的受激辐射
(3)
光放大和光学振荡
§1.1 相干性的光子描述 光波模式、光子(状)态、相干体积、相格 一、光波模式与光子态
3
8 h 黑体辐射Planck公式: n E 3 c
1 e
h KT
1
2. 跃迁:
激光原理 . 第一章
跃迁:原子从某一能级吸收或释放能量,变成另一能级。 吸收辐射跃迁: 低 辐射跃迁: 高
(自发辐射)
吸收能量 辐射能量
高 低
h E2 E1
3. 受激辐射:
激光原理 . 第一章
相干光
总结
掌握:
激光特性
激光原理 . 第一章
光波模式、光子(状)态、相格、相干体积 概念及相互关系 光子简并度 概念 自发辐射、受激吸收、受激辐射 含义、特点、相互区别、相互关系 爱因斯坦三系数的相互关系及所得结论 受激辐射的相干性
理解:
光波模式数、相格空间体积、相干体积相互关系的 推导过程 黑体辐射的Planck公式 玻尔兹曼统计分布 爱因斯坦三系数的相互关系的推导过程
dE Vd
能量密度
激光原理 . 第一章
1.黑体辐射的Planck公式 Planck辐射能量量子化假说: 热平衡状态下,黑体辐射分配到腔 内每个模式上的平均能量 腔内单位体积中频率处于 附近 n 单位频率间隔内的光波模式数
E e
h

激光的原理与应用

激光的原理与应用

激光的原理与应用激光(Laser)是一种通过能量跃迁引发的高度集中、单色性良好的光束。

它的独特性质使其在科学研究、医学、通信、制造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激光的原理、分类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激光的原理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是基于物质在受到外界电磁波激励时发生非平衡的电子跃迁过程。

这种非平衡状态下,物质内部的电子在吸收光子并发生跃迁后,会进一步促成其他电子跃迁,从而在物质中形成一个偏离热平衡态的“粒子泵浦”系统,即光谱线增强。

当这种类型的粒子泵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受激辐射的过程,即通过发射光子的方式释放能量。

这一过程通过光学谐振腔增益放大,最终形成激光束。

二、激光的分类根据激光器的工作介质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激光分为固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以及半导体激光器等多种类型。

固体激光器是利用固体可吸收外界能量发出激光的装置,常用的工作介质有Nd:YAG、Nd:YVO4等。

液体激光器则是使用各种有机染料作为工作介质,能够实现连续调谐激光的波长。

气体激光器通过使用气体放电产生激发态气体而发出激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二氧化碳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在外界电流注入下产生激光辐射,具有体积小、功耗低的优点。

三、激光的应用1. 科学研究领域:激光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其中包括光谱分析、材料表征、粒子悬浮等。

通过激光器对物质的照射,可以探测物质的成分、结构、性质等信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手段。

2. 医学与生物领域:激光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激光手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眼科手术、皮肤整形、血管疾病治疗等。

此外,激光还可以用于药物释放、成像和生物分子探测等方面,推动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发展。

3. 通信领域:激光器在光通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激光光源可以提供高速、稳定、可调的光信号,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

光纤通信系统、激光雷达等都离不开激光技术的支持,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通信手段。

激光原理和发展历程的概述

激光原理和发展历程的概述

激光原理和发展历程的概述激光(Laser)是指通过聚集光源能量而形成的高强度、单色、高相干和直线偏振的光束。

它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微电子、医学、通信、制造业等领域都离不开激光技术。

在此,我们将从激光原理和发展历程两个方面来探讨激光技术的演进。

一、激光原理激光发射的能量来源于一个三能级粒子系统,包括电子、元激发态和基态。

这个三能级粒子系统中,电子处于基态,元激发态的能量高于基态,可通过吸收光子而被激发,而电子则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且具备动能。

当激发的电子回到元激发态时,将放出一个光子,在激光腔内受到反射后,光子就会与处于元激发态的其他分子进一步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这一态的粒子数增加,最终产生激光束。

二、激光发展历程激光技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是在美国贝尔实验室由肖尔丹、汤普森等人发明的。

当时的激光仅仅是由氦氖气体激光产生的红光,但已经指向了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

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各种激光设备和激光处理方法得到迅猛发展,如CO2激光、半导体激光和固态激光等。

尤其是在1974年,德国科学家汉克曼发明了第一台使用合成尖晶石晶体Nd:YAG激光器,使得激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激光器是一种固态激光器,使用氨气激光器为激发源,其波长最低达到1064nm,而这些特性为激光在医学、材料加工等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80年代末,激光技术专门用于制造业中,如激光切割、激光钻孔以及激光表面处理等。

20世纪90年代,激光医学和激光美容开始得到快速发展,且在现今社会中已经普及使用。

这种激光的非侵入式特性和处置效应,使其在医学方面用于眼科手术、皮肤治疗等等。

在21世纪时,激光通讯技术已经得到高速发展,类激光的不断引入促成了激光技术的革命。

总而言之,激光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技术中的许多领域,其另一特性就是突显出单色纯粹的特性,能够通过其波长和强度对许多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调控。

激光的原理发展及应用

激光的原理发展及应用

激光的原理发展及应用1. 激光的基本原理•激光(Laser)是一种利用激光介质中的原子或分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粒子间的相干辐射所形成的电磁波。

•激光器由激光介质、激光泵浦源和光学腔组成。

•激光器中产生的激光具有高度的聚焦性、单色性、相干性和高功率。

2. 激光的发展历程•1958年,激光的理论被提出。

•1960年,第一台工作在可见光波段的激光器被成功制造。

•1962年,第一台激光器进入商业市场。

•1970年代,固态激光器在军事、医学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980年代,激光技术开始应用于光通信和制造业。

•1990年代,激光在半导体制造、材料加工和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取得突破。

•21世纪以来,激光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无人机、激光雷达和激光显示技术等。

3. 激光的应用领域• 3.1 医疗领域– 3.1.1 激光治疗– 3.1.2 激光手术– 3.1.3 激光皮肤美容• 3.2 工业领域– 3.2.1 激光切割– 3.2.2 激光焊接– 3.2.3 激光打标• 3.3 通信领域– 3.3.1 激光通信– 3.3.2 光纤通信– 3.3.3 激光雷达4. 激光的应用案例• 4.1 生物医学领域– 4.1.1 激光治疗疾病• 4.1.1.1 激光治疗白内障• 4.1.1.2 激光治疗近视– 4.1.2 激光手术• 4.1.2.1 激光角膜矫正术• 4.1.2.2 激光刀手术• 4.2 工业制造领域– 4.2.1 激光切割金属– 4.2.2 激光焊接材料– 4.2.3 激光打标产品• 4.3 通信领域– 4.3.1 激光器用于光纤通信– 4.3.2 激光雷达应用于自动驾驶技术5. 激光的未来发展趋势• 5.1 紫外激光技术的发展• 5.2 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应用• 5.3 激光加工技术的提升• 5.4 激光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5.5 激光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新应用总结:激光作为一种重要的光学技术,其原理和应用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

激光原理及其发展(精)

激光原理及其发展(精)

激光制冷原理与展开现状於林鹏热力学第三定律已说明绝对零度是没法实现的,只管我们没法抵达绝对零度,但人类追求靠近它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而由此也产生了众多的制冷技术,比方磁制冷技术,蒸汽压缩式制冷等等。

而此中最引人瞩目,也是最拥有展开远景的技术之一即是激光制冷技术。

我们知道物体的原子老是在不断地做无规那么运动,这实质上就是表示物体温度上下的热运动,即原子运动越强烈,物体温度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

所以,只需降低原子运动速度,就能降低物体温度。

由此也产生了两种不一样的激光制冷思路,其各自的应用范围也不经相同:第一种即是利用反斯托克斯荧光效应来抵达制冷目的,这种方法是使用激光冷却大物体。

这种冷却的想法是德国物理学家晋林希姆在1929年第一提出的。

他的想法是当物质发射荧光时,它会变冷。

当分子汲取光时,它的电子就受激。

这个新的状态是不稳固的,分子一定失掉剩余的能量。

要做到这一点,可经过使分子发生永远性化学变化(如打开一个键,或许是将分子升温,使它和四周环境变热。

剩余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走开分子。

经过使荧光走开所有能量,比汲取的能量更多,冷却即可实现。

其方法即是对激光束中光子的能量进行精选,以便它只被资猜中那些已经拥有某种能量的分子所汲取,以第一实现对这些分子的“加热〞。

利用统计方法能够看到,物质中有一小局部分子老是比其余分子温度高。

当它们汲取光子时,它们就受激进入更高一级的能态。

在有些资猜中,这时荧光会把分子带到比它们本来的能级更低,即更“冷〞的振动向。

走开分子的光于是便比被汲取的光含有更多的能,这种状况被称为反斯托克斯荧光。

在理论上普林希姆的想法很好,可是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

因为要使他实现起来,一定得有四个条件:1.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间距要大;2.基态与激发态中的多重态间的能量间距要小;3.发光介质应有极高的贞洁度;4.入射激光应有适合的波长。

但在1946年,Landau等人从热力学角度证了然此法的可行性。

随之其获取了长足发展。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

激光工作原理激光(Laser)是指通过受激辐射放大的光,具有高度的单色性、相干性和方向性。

激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激光打印机、激光切割机、激光器等。

那么,激光是如何工作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激光的工作原理。

一、激光的产生激光的产生过程主要包括受激辐射、受激吸收、光学放大等。

首先,激光器内有一个光学腔,其中夹杂着能激发原子或分子的激发源,例如电流、光、放电等。

当激发源刺激物质时,会使得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高能级。

而当一个高能级的原子或分子与低能级的原子或分子碰撞时,就会导致之前低能级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高能级,并释放出一束能量相同、相干性很强的光子。

这个现象就是受激辐射,而产生的光子就是激光。

二、激光放大激光在产生后通常光线很弱,需要经过光学放大来获得足够强的能量。

光学放大通常通过构建激光器来实现,激光器中的光学腔被包围在两片反射镜之间。

其中,一个镜子是半透明的,能够让一部分光通过,而另一个镜子是全反射的。

这样,当激光通过半透明镜传播回到激发源后,又会激发更多的原子或分子跃迁至高能级,并产生更多的受激辐射。

这个过程会不断放大激光的能量,直到光强达到一定水平。

而产生的激光光束,经过全反射镜后就能纵向传播出来,形成一束强大的激光。

三、激光的特性激光具有许多独特的特性,这也是它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

首先,激光光束具有高度的单色性,即它只包含一个特定波长的光子。

这种单色性使得激光在光谱分析、通信传输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其次,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不同光子之间的相位关系非常稳定。

这种相干性使得激光能够形成细而锐利的光束,能够进行精确的测量和切割。

此外,激光具有高度的方向性,它的光束非常集中且能量密度很高。

这种方向性使得激光特别适用于激光打印、激光切割等领域。

四、激光应用激光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触及各个领域。

其中,医学领域应用最为突出,激光在激光手术、激光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激光的产生原理及其应用

激光的产生原理及其应用

激光的产生原理及其应用激光(Laser)全称为“轻放大放射性放大光辐射”,是一种通过放大同一频率相干单色光的辐射能量转变为其中一种形式的光,具有较高的亮度、直射性和单色性。

首先,激光的产生是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

在普通的发光过程中,原子或分子吸收能量后再发出光子,这是一个自发辐射的过程。

而受激辐射是一个从一个已经由光子激发的原子或分子向另一个原子或分子传递能量的过程。

当一个光子与一个光子激发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时,它可以激发原子或分子跃迁到比激发它们更高的能级上,并通过发射一个与碰撞它的光子具有相同频率、相同传播方向和相同相位的新光子使其退激回低能级。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得到放大,从而产生了激光。

其次,激光还需要一个泵浦机制来提供能量。

泵浦机制是指通过外部输入能量使发射激光的材料的原子或分子跃迁到能级反转状态,以便于受激辐射的发生。

泵浦机制主要有光泵浦和电子泵浦两种方式。

光泵浦是指将强光辐射到激光材料上,使其吸收光的能量;电子泵浦是指通过电流激发激光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使其跃迁到能级反转状态。

然后,激光产生还需要一个光学谐振器来实现反射和放大激光的函数。

光学谐振器一般由激光器的两个可反射的镜子组成,其中一面是完全反射镜,另一面是部分反射镜。

当激光在光学谐振器中来回传播时,会受到镜子的反射和放大作用,从而得到一定强度的激光。

最后,放大器是激光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增加激光的功率。

放大器通常由一个激光材料和两个光学镜子组成,其中激光材料能够吸收光的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激光光子的能量,而两个光学镜子则用于反射和放大激光。

激光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分为医疗、通信、材料加工、科学研究以及军事等领域。

首先,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激光手术已经成为许多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如激光近视手术、激光切割手术、激光消除皮肤瑕疵等。

激光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优势在于其高精度、无痛无创、严密控制和可调节性。

其次,激光在通信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光制冷原理与发展现状
於林鹏
热力学第三定律已阐明绝对零度是无法实现的,尽管我们无法达到绝对零度,但人类追求接近它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而由此也产生了众多的制冷技术,比如磁制冷技术,蒸汽压缩式制冷等等。

而其中最引人瞩目,也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便是激光制冷技术。

我们知道物体的原子总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实际上就是表示物体温度高低的热运动,即原子运动越激烈,物体温度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

所以,只要降低原子运动速度,就能降低物体温度。

由此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激光制冷思路,其各自的应用范围也不经相同:
第一种便是利用反斯托克斯荧光效应来达到制冷目的,这种方法是使用激光冷却大物体。

这种冷却的想法是德国物理学家晋林希姆在1929年首先提出的。

他的想法是当物质发射荧光时,它会变冷。

当分子吸收光时,它的电子就受激。

这个新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分子必须失去多余的能量。

要做到这一点,可通过使分子发生永久性化学变化(如拆开一个键,或者是将分子升温,使它和周围环境变热。

多余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离开分子。

通过使荧光离开全部能量,比吸收的能量更多,冷却便可实现。

其方法便是对激光束中光子的能量进行挑选,以便它只被材料中那些已经具有某种能量的分子所吸收,以首先实现对这些分子的“加热”。

利用统计方法可以看到,物质中有一小部分分子总是比其他分子温度高。

当它们吸收光子时,它们就受激进入更高一级的能态。

在有些材料中,这时荧光会把分子带到比它们原来的能级更低,即更“冷”的振动态。

离开分子的光于是便比被吸收的光含有更多的能,这种情况被称为反斯托克斯荧光。

在理论上普林希姆的想法很好,但是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

因为要使他实现起来,必须得有四个条件:1.基态与激发态的能量间距要大;2.基态与激发态中的多重态间的能量间距要小;3.发光介质应有极高的纯净度;4.入射激光应有适当的波长。

但在1946年,Landau等人从热力学角度证明了此法的可行性。

随之其得到了长足发
展。

1995年,美国LosAlamos国家实验室Epstein等人首次成功地在固体材料上获得了实际可测量的制冷效应,实现了0.3K的温降。

1997、1998、1999年,同样采用掺杂三价镱离子重金属氟化玻璃作为激光介质分别获得了16K,21K,65K的从室温起始的温降。

2007年,MIT研究员使用激光制冷技术将一个硬币大小的物体冷却到了0.8K。

由于这种全光性的新型制冷方式具有无振动和噪声、无电磁辐射、体积小、质量轻、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反斯托克斯荧光制冷器在军事、航天卫星、微电子、低温物理与工程等领域具有非常诱人的应用前景。

但其也具有制冷效率高,制冷系数小,制造成本高的缺点。

第二种便是将制冷对象缩小到原子级别。

由于光具有压力,光与原子共振时,原子受到的光压就很大,而在微观层面上,温度是原子运动速度的表征,利用大量的光子阻碍原子运动,使其减速,从而降低了物体温度。

这类激光制冷方式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就是多普勒冷却技术,多普勒冷却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激光发出光子来阻碍原子的热运动,而这个阻碍过程则是通过减小原子的动量来实现的。

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频率变低。

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同样,对于原子也是
如此,当原子的运动方向与光子运动相反时,则此光子的频率将增大,而当原子运动方向于此光子运动方向相同时,则此光子频率将减小。

利用此原理,当我们把激光器的频率调至略低于某原子的可以吸收的频率照射原子时,如果原子是向着激光束运动时,则光子的频率增加,而原来激光光子的频率刚好是略小于原子的可吸收的频率,则此时由于多普勒效应则刚好被原子吸收。

而这一吸收表现为动量改变。

因为光子的运动方向与原子的运动方向相反,则在光子与原子碰撞之后,原子跃迁到激发态,并且动量减小,故动能也随之减小。

而对于其他运动方向的原子,则其对应的光子的频率不会增加,所以不能吸收激光束中的光子,所以
也不会有动量增加这一现象的发生,相对于动能来讲也是一样。

当我们用多束激光从不同角度来照射原子,则在不同运动方向上的原子的动量都会减小,从而动能减小。

而由于在激光只减小原子的动量,所以在此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大多数的原子的动量就会达到一个很低的水准,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利用多普勒冷却技术,1985年,华裔科学家朱棣文和他的同事用两两相对互相垂直的六束激光使原子减速,达到了240uK的超低温。

他们让真空中的一束钠原子先是被迎面而来的激光束阻碍下来,之后把钠原子引进六束激光的交汇处。

这六束激光都比静止钠原子吸收的特征波长长一些。

而其效果就是不管钠原子向何方运动,都会遇上具有恰当能量的光子,并被推回到六束激光交汇的区域。

由六束激光组成的阻尼机制就像某种粘稠的液体,原子陷入其中会不断降低速度。

大家给这种机制起了一个绰号,叫“光学粘胶”。

但由于重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并为维持多久,因为其并未使原子陷俘。

在1987年,磁光陷阱被做成,其可把原子拉回到陷阱中心。

从而使原子被约束在一个很小的区域。

但从多普勒激光冷却原理可知,多普勒激光冷却是有一个温度极限的,可科学家们却发现冷却的原子温度却低于这个极限温度。

于是,又促成了亚多普勒冷却。

从此之后,又提出了几种新的冷却方式,如偏振梯度冷却,选择相干布居数囚禁,拉曼跃迁冷却等,他们所达到的温度都可用uK作为单位了。

但这些研究的对象都是原子,美国耶鲁大学的爱德华·舒曼和戴维·德米尔,使用了既有技术和几项新技术,把氟化锶冷冻到仅有几百微开氏度。

从而使超低温激光冷却扩展到分子领域。

这种激光致冷早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精确测量各种原子参数,用于高分辨率激光光谱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频标(原子钟,后来成为实现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关键实验方法。

目前激光冷却有许多应用,如:原子光学、原子刻蚀、原子钟、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然后还有最近的超冷分子,其为量子计算机的制造提供了可能性依据。

可以说,激光制冷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了。

激光致冷是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尽管其现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但还有很多待完善与努力的地方,我们应将其放置在一个很高的高度去认识与研究,做出更大的突破与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