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二

合集下载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船长》教学实录之二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船长》教学实录之二

【教育资料】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船长》教学实录之二一、导入:同学们,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

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引读《船长》。

通过课前预习,大家一定初步认识了这位船长、了解了课文中他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看。

二、初读感悟。

1、课文中有一句高度概括船长人格魅力的句子,打开课本,快速浏览,然后画出这一句。

【生自读】2、交流:哪一句高度概括了船长高尚人格?(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他又一次选择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课件出示】我们一起来读【齐读】1)【师点出忠于职守做人之道】问:忠于职守做人之道怎么理解?生:忠于职守就是忠诚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生:做人之道就是做人应遵守的道义道德。

师:那么你认为哪些是我们的做人之道呢?生:诚实、守信、讲礼貌师:文中船长的做人之道又体现在哪呢?生:体现在他面对死亡不慌乱,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

2)师:我们再读这句话,看还有什么疑问。

【齐读】生:我想问英雄的权利指什么?师:这个问题必须联系上文,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独立学习合作讨论】师:我先问问大家,英雄的权利在你们看来有哪些?(享受荣耀、受优待、有领导的权力)文中的船长面对死亡是怎么做的?(指挥船长所有的人脱险,自己选择了死亡)所以,这儿的英雄的权利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看。

生:这儿的英雄的权利指他面对死亡舍己救人,自己则随轮船沉入了深渊。

师:这种品质我们可送他成语。

哪些?生:舍己为人、先人后己。

3、过渡:船长是怎样运用自己的权利的,课文中有具体的描写,放开声音,用心去读课文,找出这些具体描写,并把你的真情实感写在旁边。

【生自学】4、交流。

A、生: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自然段。

【读,师相机出示】师:说说你的感受。

生:我觉得哈尔威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没有慌,而是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

《长征》教学实录

《长征》教学实录

《长征》课堂实录第一课时师:六年六班的同学,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今年是二千年。

六十六年前,也是这个时候,九月二十六号,红军准备开始万里长征。

在万里长征这个征途上,有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有许许多多无数的英雄甘洒热血。

我们在以前讲过的课文里,一定学过很多有关长征的故事。

有没有?生:有。

师:谁能说一说?生:《飞夺泸定桥》。

师:你说说讲的是什么内容?生:讲的是把泸定桥的桥板卸下来,中国红军爬在铁链上匍匐前进,最后终于胜利了师:还有没有?生:还有《金色的鱼钩》。

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给同志们钓鱼自己活活饿死的事。

生:还有《丰碑》。

这篇文章写一位老红军在大雪天为了其他战友而活活冻死的事。

师:还有一篇课文《倔强的小红军》。

也讲的是一位小红军为了不拖累陈庚将军——生:也被饿死了。

师:牺牲在茫茫的草地上。

那么,同学们刚才讲的都是课文用故事的记叙性写出来,今天我们要学篇课文,它是以诗歌的形式来写的。

作者是谁?生:毛泽东。

师:我们把课题齐读一遍。

生:长征。

师:作为一个六年级的同学,我觉得很多的内容,包括这首诗的意思,不应该老师给你讲,要靠自己来学。

师:昨天老师印了资料发给同学们,要让你们调动自己的潜能来充分的自学。

师:现在先检查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读略)师:有一个发音不准确,“磅礴”,读。

生:磅礴。

师:找一名男生读。

生:(读略)师:这个“磅礴”还没读好。

我就当老师了,读。

生:磅礴。

(读正确了)师:读得真不错,还有一些内容,比如知识啦等等各方面的内容,自由汇报自学情况。

生:我知道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师:对于毛泽东有关内容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还知道在长征中,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师:从此长征有了一个转折。

(师挂挂图)生:我知道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了。

生:我还知道毛泽东写《长征》对举世闻名的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毛泽东刚开始没有真正的起到革命领导人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才有了领导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

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

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一、背景《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长诗,共计七律,用来描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艰辛历程。

这首诗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被广泛传播和推崇。

在中国文学史上,它是一首极具影响力的诗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诗句;•能够欣赏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内涵。

2. 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和掌握《七律·长征》的诗歌艺术。

3. 教学过程3.1. 课前预习在课前,老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七律·长征》的背景和作者创作思想,细致品味诗歌的意象和诗句。

同时,要求学生准备展示自己的理解,为课堂展开做好铺垫。

3.2. 教师讲解在课堂上,老师首先简要讲述《七律·长征》的背景和作者毛泽东的创作思想,重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讲解和比较,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诗句,帮助学生认识到其深刻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3.3. 学生讨论在教师讲解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探讨《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启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和思考。

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有共情,引导学生去思考如何欣赏文学作品。

3.4. 合作学习在讨论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解析和欣赏诗歌。

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体会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深入学习理解《七律·长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掌握诗歌中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同时,学生们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增强了文学欣赏的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能力,提升了文化素养。

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5.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5.七律长征(课堂实录)

七律.长征1.师: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

(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了解押韵。

(出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生:除了“浪、雪”以外,其他字的拼音韵母都师“an”。

师:是呀,这样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有韵味。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

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翻开课,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刚才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出示下列词语:①等闲:平常的小事。

⑤五岭:五座山岭。

②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⑥三军:指红军战士。

③腾细浪:翻腾的小浪花。

⑦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④磅礴:气势雄伟⑧走泥丸:滚动的小泥球。

4.师: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长征非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师: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Cv4+o;CA~=Va7f•8$小学教案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诗歌,品悟诗情1.师: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生:难、长、险……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师: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二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教学实录之二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教师:(课前播放《》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歌曲。

(铃声响后停放歌曲)谁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本诗的作者毛泽东是每一位同学都并不陌生的,而同学们所知道有关他的小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那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学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政治家、思想家、事家,是的开国领袖。

教师: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杰出诗人。

《》诗是他于1935年10月红胜利之后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

(教师板书:1935年10月毛泽东)教师:同学们知道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二万五千里吗?知道是什么人?知道经过了那些地方吗?知道的路有多长吗?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吗?师:(音)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不得不离开苏区根据地,开始,北上。

率领的中国工农红第一方面,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跋涉千山万水。

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教师:在我们了解举世闻名的红之后,共同步入“ ”,与那伟大的红战士同走路。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三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三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三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文中词、句意思,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感受红军英勇、乐观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自制长征路线图。

1/ 13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播放歌曲《长征》,学生认真欣赏。

师: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生:《长征》。

师:对,是《长征》。

长征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影响中国革命前程的关键环节,是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一段历史。

长征途中,发生过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

以前,同学们在语文课本中也读过一些,谁能说说?生1:《飞夺泸定桥》《倔强的小红军》。

生2:《金色的鱼钩》。

生3:《丰碑》。

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写下了一首七律诗《长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七律诗,大家有信心---------------------------------------------------------------范文最新推荐------------------------------------------------------ 学好吗?生:有!师:老师也同样有信心!(二)、资料展示师:前几天,老师叫同学们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请拿出来,向大家展示,并说说是从哪里收集到的。

生1:我简要地介绍《巧渡金沙江》这个故事,红军我是从《重点难点》上找到的。

师:你能善于利用工具书,真好!生2:我从五年级的书上查到红军长征的简介,在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生3:我从初中的《历史》书上了解到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并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一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一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一师: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15课《长征》。

谁愿意帮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一学生举手)好,请你来。

师:课前老师提示大家去做几件事,是哪几件事?生:把课文读通顺,搜集和长征有关的资料。

师:相信大家一定做得很好。

请两位同学读读课文谁愿意?他们读得怎么样,可以从字音读得是不是准确,句子读得是不是正确这两个方面去评价。

生:(读课文并评价)师:很不错,这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

现在我们再集体读一遍。

生:(读)1 / 12师:不错,很有精神。

现在交流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方面的资料。

谁先打头炮?生:(介绍《四渡赤水》)师:四渡赤水,是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敌人的最典型的战例之一。

这个材料好。

生:(介绍《巧渡金沙江》)师:金沙江山高水急,敌人戒备森严,红军未用一枪一弹,就渡过了江。

足见红军的--生:(接答)机智和勇敢。

师:这个材料典型。

生:(介绍《过大雪山》)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风雪严寒,唯有我们的工农红军能做到。

这个材料不错。

---------------------------------------------------------------范文最新推荐------------------------------------------------------ 生:(介绍《过草地》)师:夺人性命的草地,红军走过来啦!这个材料感人。

生:(介绍《惊人的数字》)师:应该说这些平平常常的数字,记录着--生:红军经历的千难万险,记录着红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师:时间关系,大家搜集的材料还很多,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诗意渲染,大气雄浑--《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诗意渲染,大气雄浑--《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诗意渲染,大气雄浑--《长征》课堂教学实录《长征》课堂教学实录南京市鼓楼区2010年小学语文教学年会执教者:南京市琅琊路小学胡志宏执教年级:五年级时间:2010年3月11日上午10:10——10:50地点: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报告厅师:今天跟我一起来学习的是我们琅琊路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请老师们给他们一点掌声,谢谢。

我,是来自琅琊路小学的语文老师。

同学们,话筒递来递去,等一会儿我们就不用了,老师也不用了,等会儿讲话的时候声音大一点,让每一位老师能听到。

好不好?生:好!师:谢谢。

咱们准备上课。

可以上课了么?好,上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

亲爱的同学们,有一个词,或许对你们来说有点陌生。

但是,这一个词儿,它是用血与火写就的。

它深深地烙在我们伟大民族的丰碑上,成了我们伟大民族的集体记忆。

这一个词,就是——长征。

看着我,把它写下来。

同学们请看,就在7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从江西瑞金出发,他们一路跋山涉水,越过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翻过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最后越过了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了陕北的吴起镇。

前后短短一年的时间,中国工农红军如滚滚铁流纵横了11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时,激情澎湃,挥毫写下了这一首壮丽的诗篇,这就是——生:(齐读)七律长征。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个儿将这首诗好好地读一读,相信同学们能将每一个字音读得准,每一行诗读充分。

请吧——生:(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声音读得非常响亮,读得很用心。

谁来将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请你来读。

生:(读课文)师:读得非常投入,我们同学也听得很认真。

他第一遍读啊,就将诗中的四个生字读得特别的准,同学们看——这四个生字组成了三个词语写在了这三行诗当中。

请一位同学来将这三个词读给大家听一听。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教学目标】认识两个生字:丸、岷;会写五个生字:礴、丸、崖、索、岷。

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名人介绍导入新课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请看大屏幕:Ppt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谁?生:毛泽东师:那么你对毛泽东了解多少呢?生1:毛泽东是我国的开国领袖。

生2:他很喜欢读书。

生3:他还是一位诗人。

师:是啊,大家了解的毛泽东多是顶着伟人光环的领袖形象,我们通常都会称他是——(毛主席)当然正如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平凡的父亲。

从今天起,我们将走进第六组课文,一起去感受毛泽东同志的伟人风采和凡人情怀。

首先我们学习第一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七律·长征》。

二、理解课题了解背景师:“长征”从字面意思看,怎么理解?生1:很远的路途生2:路途很漫长师:嗯,这是从字面意思理解那么关于历史上的长征,你又了解多少呢?与大家分享一下你课前查的资料吧?生:长征中,红军走了二万五千里,经过11个省。

师:嗯,你了解长征的路线和距离生:长征是1934年10月开始的。

师:什么时间结束呢?生:1935年10月师:嗯,你知道了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10-1935.10)(板书起止时间)还有么?生:是由于红军反围剿失败,才长征的。

师:多了不起,他还知道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当年毛泽东率领的红军走过的长征路线。

课件出示路线图并简介: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的青海西藏地区)、甘肃、陕西11个省,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

(板书:陕北)回顾长征,毛泽东心潮澎湃,激动地写下了《七律·长征》。

集体备课——长征 教学实录

集体备课——长征  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辅助理解诗意,了解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传承长征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诗句。

3.了解认识毛泽东,感受伟人诗词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

2.理解诗意,了解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课前预习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诗人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七律·长征》,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课件出示预习单)我们按这样的预习单预习了课文,下面我们交流一下。

关于毛泽东你都有哪些了解?学生展示交流资料。

你的感受是?(毛泽东很伟大)资料充实,有条理,谁还有不同的资料补充?(生:……)毛主席在党中央担任的职务几乎全部为主席,所以,被人们尊敬的称为毛主席。

那么,从这节课开始,就让我们尊敬的称它为“毛主席”吧师小结过渡:通过查找资料,我们知道了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还是著名的诗人。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他的诗歌。

二、了解诗体,美读诗歌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数一数这首诗共几行?生:共8行师:再数每行几个字?生:每行7个字师:整首诗共8行,每行7个字,这是七言律诗的一个显著特征。

毛主席还写了一些七言律诗,像《登庐山》《送瘟神》都是,(课件出示两首七律诗)数一数,它们都是几行?每行都是几个字?生齐答:8行,7个字。

师: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师:谁能正确、流利地读一读这首诗。

指生读。

(读得正确、流利。

)师: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诗歌的节奏,真不错。

按照这样的节奏,做到音断气不断,气断意相连,请听。

(播放录音)自己练习着读一读。

(生练读)指生再读。

(谁能读得更好)师:你为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大家之所以读得这样朗朗上口,是因为诗中藏着一个秘密,仔细看,是什么秘密呢?师:七律诗一般押的是2、4、6、8行的韵,第一行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长征》课堂实录

《长征》课堂实录

《长征》课堂实录师: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15课《长征》。

谁愿意帮老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一学生举手)好,请你来。

师:课前老师提示大家去做几件事,是哪几件事?生:把课文读通顺,搜集和长征有关的资料。

师:相信大家一定做得很好。

请两位同学读读课文谁愿意?他们读得怎么样,可以从字音读得是不是准确,句子读得是不是正确这两个方面去评价。

生:(读课文并评价)师:很不错,这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

现在我们再集体读一遍。

生:(读)师:不错,很有精神。

现在交流一下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红军长征方面的资料。

谁先打头炮?生:(介绍《四渡赤水》)师:四渡赤水,是红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打击敌人的最典型的战例之一。

这个材料好。

生:(介绍《巧渡金沙江》)师:金沙江山高水急,敌人戒备森严,红军未用一枪一弹,就渡过了江。

足见红军的--生:(接答)机智和勇敢。

师:这个材料典型。

生:(介绍《过大雪山》)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风雪严寒,唯有我们的工农红军能做到。

这个材料不错。

生:(介绍《过草地》)师:夺人性命的草地,红军走过来啦!这个材料感人。

生:(介绍《惊人的数字》)师:应该说这些平平常常的数字,记录着--生:红军经历的千难万险,记录着红军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师:时间关系,大家搜集的材料还很多,就不再一一介绍了。

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呢?生(1):我觉得红军很了不起,那么大的困难都克服了。

生(2):长征路上,红军遇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都没有把它当一回事。

师:(点击长征地图)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从---------------生:(边看图边说)井岗山出发,经过11个省,走了------------- 两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顺利到达陕北的吴起镇。

师: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毛泽东主席,刚到陕北的第二天,就在全军排以上的干部大会上,满怀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点击课文、录音)生:(听录音朗诵)师:朗诵结束,全场一片沸腾,大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

《七律·长征》课堂教学实录板块一:导入、释题播放《难以忘却的长征》录像片段,初步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随着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走进他的《七律middot;长征》。

谁来读课题生:(读课题,但没有注意停顿)师:中间有个间隔号,稍微停顿一下。

(示范读)生:(齐读课题)师:知道什么是七律吗生:每句话都是七个字的。

师:还不够准确。

生:首字和末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师:你了解得还真多!请大家翻开课本看看,这首诗一共有几句生:八句。

师:每首诗有八句,每句七个字,一般情况下我们就叫它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起再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板块二:初读感知,疏通诗意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次长征呢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读文)师:会读了吗谁来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

这两句是整首诗的眼睛,一定要读好它,他读正确了,谁愿意再来读一读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真好!一起来一遍。

生:(齐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下面两句难度有点大,谁愿意挑战一下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读成wǔliacute;ng,第二句重复了一遍。

)师:感觉你有点儿激动,暂时按捺一下。

请你再把这两句读一遍,我们仔细听,你有什么发现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仍然读成wǔliacute;ng)师:读顺了,可惜的是有两个字音读错了,谁发现了生:wuacute;lǐng他读成了wǔliacute;ng。

师:你在读一遍!生:wuacute;lǐng师:当两个三声字在一起的时候,第一个字的三声要变成;一;;一;;一;(俯身问先前读错的学生)生:(小声的)第二声。

师:对了,第二声。

你在读一遍!生:五岭逶迤(五岭仍然读成wǔliacute;ng)师:停一下!(示范读wuacute;lǐng)你再读。

生:五岭逶迤。

师:好!还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生:磅(paacute;ng)礴。

最新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

最新七律长征教学实录王崧舟3篇

一、情感铺垫,导入课题(一)引入课题七律·长征师:有一段历史,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的笔下,它是前所未闻的故事;在毛泽东的笔下,它是宣言书。

这段历史就是——长征。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图)1934年10月17日,红军途经11个省,行程达二万五千里,历时两年零五天。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壮举。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跟随长征的亲历者毛泽东一起重走长征路。

(二)观察诗歌,理解七律师:请同学们观察这首诗,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生:这首诗有8行,每行有7个字。

师:这首诗总共有8行,每行有7个字,我们把它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所以用小圆点隔开,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能读出节奏,那就更好了。

生按要求自由读诗。

师: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逶迤〞“磅礴〞“岷山〞的字音)师:古人云“句读之不知,学之不解〞。

我们读诗歌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学会断句,读出节奏。

这首诗的首联是223节奏,颔联和尾联也是223节奏,颈联是2221节奏。

(课件出示诗歌全文及节奏划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生自由读诗,品味诗歌的韵律,然后合作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不仅读出了诗歌的节奏,还读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三、聚焦总领句,整体感知“难〞师:这首诗的主题很明确,哪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大意呢(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师: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可以用诗中的一个什么字来形容生:难。

师:(板书“远征难〞)在这句诗中,哪里表达了难生:远征、万水千山。

师:(板书“万水千山〞)看大屏幕,请你快速浏览“资料袋〞,思考哪些信息反映长征经历了万水千山长征路上,除了路程远,红军还碰到了哪些困难生:饥饿。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莱芜实验小学

《七律 长征》教学实录-莱芜实验小学

《七律长征》教学实录-莱芜实验小学一、激趣导入师:(板书:长征)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些画面?生:爬雪山,过草地……师:(小结)是啊,在这万里征途上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长征的感人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生:《丰碑》、《飞夺泸定桥》生:《一袋干粮》、《巧夺金沙江》……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被这些故事感动了,老师也搜集到了一些长征的资料(点击课件:长征资料袋),请你来阅读。

师:读了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了长征经过了哪些地区。

生:我知道了长征历经的时间。

生:我知道了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

生:我知道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了24条大河,行程约25000里。

师:(小结)就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板书)主席挥笔写下了这首旷世史诗,七律(板书)长征。

二、理解诗意,诵读诗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首诗,体会主席用诗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生自由读诗)1、检查读诗情况:(指导朗读第一句诗)师:哪一位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诵诗风采?(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整首诗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击课件,出示这句诗)师:同学们齐读这句诗,你知道了什么?生:万水千山(板书)生:远征难(板书)师:请同学们到诗中找找看,能不能找到万条河、千座山?(学生边度边找,师检查,总结出诗人用的是夸张手法)师:你能读出红军长征路途的遥远与艰难吗(生读,师生共同评价)2、指导朗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主席在诗中写到了哪几座山?生:五岭山、乌蒙山、岷山师:(点击课件,出示五岭山图)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五岭的风光,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岭山?生:连绵不断,群山相连生:绵亘蜿蜒……师:所以主席说五岭逶迤,你能读出这种连绵不断的感觉吗?(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师:(点击课件,出示乌蒙山图)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乌蒙山?生:雄伟高大,山势险峻生:直插云霄……师: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乌蒙山的磅礴气势?(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师:(点击课件,同时出现两座山的图片)站在这样的山脚下,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师:假如让你徒步穿越这些山呢?(不敢想象,太可怕了)师:可红军怕不怕?(不怕)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生:腾细浪,走泥丸师:(过渡)同学们,逶迤的五岭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卷着的细小波浪(简笔画,小波浪),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滚动的小泥球(简笔画,小泥球),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红军很乐观。

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一等奖《长征》课堂实录

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一等奖《长征》课堂实录

全国小学语文优质课赛课一等奖《长征》课堂实录【所属册次】统编六年级上册二单元【单元人文主题】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

【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课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执教:九龙坡区何雪【课前谈话】师:同学们,上午好生:上午好师:平时喜欢看电影吗师:出示长津湖,水门桥。

电影里哪些画面让你印象深刻?生:长津湖战士们在雪地地仍然密切关注敌人动向,这种精神和状态让我印象深刻。

生:我对长津湖战士们传土豆吃的场面感动,在冰天雪地里一直坚守。

生:我还记得有一个画面是战士们躺在毫无掩护的地方上,即使战友牺牲,也不敢出一点声音。

师:这也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你呢?你知道长津湖和水门桥讲得是那段历史时期吗?师:在革命岁月中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看图,猜故事。

生:这是刘伯承的故事。

师播放声音生:黄继光。

师:这就是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

师:一个个人物记在你们心里。

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这段难忘的岁月。

看单元导读微课,明确单元任务:主题:重温革命岁月,聆听历史声音任务一:欣赏毛主席诗词,感受磅礴气势任务二:讲述革命故事,感悟英雄精神任务三:学习演讲习作,表达所见所感【教学流程】任务一:初探感情基调师:同学们,今年是毛主席的诞辰129周年,我们班准备开展毛主席诗词诵读会,以诵读毛主席的诗词为主题,从读一首诗开始,走进一位伟人,了解一段历史,感受一种精神。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诵读——生:七律长征师: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完成与喜爱三个任务来诵读好毛主席的诗词。

有信心吗?生:有师:那就让我们走进诗歌,初探感情基调。

1. 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联(课件出示)——生: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自由朗读师:现在就让我们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文最新推荐------------------------------------------------------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学实录——《长征》教学实录之二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弄清诗中所有词语的意思,从中领会全诗所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读出全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诗这种题材特点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 / 13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计算机,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借助电教,了解时代背景,初读知情。

教师:(课前播放《长征》歌曲)请同学们欣赏歌曲。

(铃声响后停放歌曲)谁能说出我们刚才听过的歌曲名字?又是谁作词的呢?学生:我们欣赏的歌曲叫《长征》,它是由毛泽东作词。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长征》(教师板书)本诗的作者毛泽东是每一位同学都并不陌生的,而同学们所知道有关他的小故事更是不胜枚举,那么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为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毛泽东?学生:毛泽东是我国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领袖。

教师:对,毛泽东不仅是伟大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杰出诗人。

《长征》诗是他于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之后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

(教师板---------------------------------------------------------------范文最新推荐------------------------------------------------------ 书:1935年10月毛泽东)教师:同学们知道震惊中外、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吗?知道长征是什么人?知道长征经过了那些地方吗?知道长征的路有多长吗?知道长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吗?师:(音)1934年10月,由于王明错误路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我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党中央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

跋涉千山万水。

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冲破乌江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翻越千里大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教师:在我们了解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之后,共同步入长征,与那伟大的红军战士同走长征路。

(学生看书,听教师激情朗诵了全诗。

)教师:听老师朗诵后,你知道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吗?学生:作者对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作了生动的描写和热情的歌颂。

3 / 13二、巧用电教,培养自学、表达能力,细读激情。

教师:昨天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同学们在预习课文时是否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谁来说说呢?(多名同学来说,只说重点词语。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刚才同学们纷纷举出自己预习中遇到的不理解词语,稍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共同来解决这些疑难问题。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试画出本诗的中心句。

学生:(读诗之后)这首诗的中心句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通过画中心句,使学生抓住诗的主线。

]教师: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诗的中心句。

刚才有同学举出这两句中有不理解的词语,谁能结合自己的预习情况为他解答呢?学生:万水千山原意是指无数的山无数的水,诗中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

(教师板书:万水千山只等闲)---------------------------------------------------------------范文最新推荐------------------------------------------------------ 教师:这两位同学很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中心句中的疑难词语,那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学生主动抢答)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这无数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只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教师: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做平常事呢?万水千山只等闲使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讨论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红军战士的敬仰之情。

]学生:因为红军不怕远征难把那无数的艰难困苦都当作了平平常常的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红军那种蔑视一切困难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是啊!诗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出来这种感情呢?学生:(慷慨激昂、高亢有力)教师:请大家试读。

(试读之后)谁来为大家范读?(指名来读,教师指导朗诵)[试读教读会读的实践过程,使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

]5 / 13教师:刚才我们共同学习了诗的前两句,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学习的步骤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并用大屏幕出示四字学习法:一、译找出诗句中每一个疑难词语,并加以注释。

二、连把每个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组成一句意思明白的话三、悟领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诵声情并茂地朗诵全诗。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四字学习法,前后桌四人自动组成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余下的诗句。

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互说互述,互相检验,总结概括,如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请教。

(学生讨论学习)[教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请同学们坐好,让我们来交流各学习小组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我们小组在自学过程中遇到了五岭、逶迤、细浪、泥丸四个词语不理解,然后我们查字典讨论后是---------------------------------------------------------------范文最新推荐------------------------------------------------------ 这样解释的(组员解释词义)五岭,是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间。

腾细浪就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走泥丸是指滚动着的小泥丸。

(教师板书:五岭浪乌蒙丸)学生:对于逶迤、磅礴我是这样理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浩大的样子。

教师:这几位同学为我们讲述了他们的学习情况,谁来把这些词语的意思串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争先恐后回答)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那样在脚下滚过去。

教师:逶迤、磅礴、细浪、泥丸四个词语分别写了山的什么?7 / 13学生:逶迤、磅礴两个词语是写乌蒙山和五岭山的高大雄伟。

泥丸、细浪是指高大雄伟的五岭山脉和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细小波浪、滚动的泥丸一样渺小。

教师:写五岭逶迤、乌蒙磅礴说明了什么呢?为什么红军把五岭和乌蒙看做细浪和泥丸?这样写表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学生:逶迤和磅礴两个词语使我体会到了红军长征路途的艰难困苦。

把五岭和乌蒙看作细浪和泥丸显示了红军藐视困难,面对困难不屈服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师:红军正是因为有这种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才能跋山涉水,披荆斩棘,纵横于万里征程。

让我们用铿锵有力的朗读,再现红军豪迈气概。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范读)[在解疑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教师:你知道这首诗的第五六句讲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两次战役么?学生: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教师:请同学们看巧渡金沙江的电影片段。

---------------------------------------------------------------范文最新推荐------------------------------------------------------学生:金沙江两岸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

(教师板书:金沙暖)教师:请同学们观看《飞夺泸定桥》电影片断。

(放映过程中教师激情描述背景)泸定桥头被上刻着两行诗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大渡河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泸定桥13根铁索高悬于湍急的河流上,桥长百余米,高达数十丈。

1935年5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22位勇士就是在这座桥上,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畏艰难险阻,冒着敌人猛烈炮火冲过对岸,夺取战斗的胜利。

教师:看完电影,对于《长征》诗的第六句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学生:泸定桥的铁索高高悬挂在水流湍急的大渡河上,给人以寒气逼人的感觉。

(教师板书:大渡寒)9 / 13教师:暖与寒两个字你是如何体会的呢?学生:暖字体现出了云南五月初温暖的天气,也写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热烈情绪及胜利的喜悦。

一个寒字生动的再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那惊险悲伤的场面,体现出红军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教师:这两句诗既写了胜利的喜悦又写了惊险悲壮的战斗场面,我们应该如何去读呢?学生:前一句喜悦,后一句悲壮激昂。

(学生试图体会,教师指名范读)[通过暖与寒的对比,使学生体会了红军胜利的喜悦及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

]教师:更喜如何理解?(更使人欣喜)更使红军欣喜的是什么?(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教师板书:岷山喜)教师:(播放《雪山》、《过草地》电影片断,简述红军长征的最后艰难历程以及红军翻越雪山之后的喜悦原因)《草地》茫茫的草地,你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过雪山》一九三五年五月底,红军飞---------------------------------------------------------------范文最新推荐------------------------------------------------------ 夺泸定桥以后北上四川,翻越了五座大雪山,8月间渡过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九月十七日翻越了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的岷山,踏上了长征的最后征程。

岷山终年积雪,红军冒着刺骨的寒风,脚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红军战士长眠于这大雪山,化作了晶莹的丰碑。

教师:翻越雪山意味着长征即将胜利,红军战士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在这胜利的时刻,红军战士是什么样的心情?谁能用最准确的词语描述一下这种热烈的场面?学生:尽情欢呼,欢呼雀跃,笑逐颜开教师:对于全军上下的笑逐颜开,作者又是如何描述的呢?(尽开颜)作者用尽开颜三个字准确的概述了红军欢庆胜利的喜悦场面,谁现在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越了白雪皑皑的千里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