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说课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设置了合理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能够进行描述和表达。

但是,学生在传热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加强注意事项的遵守,以保证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传热的基本概念,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

2.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和图片的展示,使抽象的传热现象更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传热现象,引发学生对传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传热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学习不同物质传热能力的差异。

3.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热的基本原理。

5.巩固提高:通过思考问题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传热概念的理解。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传热的方式、认识热的传递实验方法,认识热的规律;2. 领域概念:热、传热方式、传导、传热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和归纳;4. 态度价值观:认真对待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1. 热的传递方式;2. 热传递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传热比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冷热水混合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热传递的方式;(2)回顾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示,回顾传热方式和实验方法;(3)教学目标:介绍传热比赛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向每组学生发放杯子、温度计和舀子,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和冰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温;(2)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认真分析(1)回顾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逐一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2)探讨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规律,探索不同环境下的传热方式;(3)总结知识:归纳出热传递的方式和实验方法,回答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传热方式和传导,以及实验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引导和监督,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热比赛说课

传热比赛说课

实验记录单
钢、木头、塑料等导热记录表
钢 用手摸的温度 (高或低) 导热性能(良 或不良) 木头 塑料 其它
高 良
低 不 良
低 不 良
低 不 良
实验选用材料: 1、钢丝 铜丝 铝丝 纸杯
2、蜡烛 火柴 黄豆 凡士林 水槽 铁架台 酒精灯 铜片 钢片 铝片 石棉网 铜钢铝绞丝 实验目的: 铜、铝的传热性能与钢一样吗? 请为三种材料导热性能排序
温馨提示
1、所有材料因实验需要取舍。 2、鼓励不同实验方案,做到先 讨论再实施。 3、不能直接用手触碰加热后的 材料,加热后的材料用镊子夹住放 入水槽中降温。(老师指导下除外) 4、各种材料间尽量避免接触。 实验有 风险 触摸需 谨慎
实验记录单
铜、铝、钢等导热比较记录表
铜 你的发现(比 较快、慢) 导热性能排序 (1、2、3、4) 铝 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生互动
(二)猜想讨论 实验验证 (三)实验操作 观察汇报
(四)讨论升华 表演认同
实验选用材料 1、钢勺 木勺 塑料勺 瓷勺 水槽 2、钢杯 纸杯 塑料杯 实验目的: 与钢相比,上述材料中哪种 传热快????????
温馨提示: ①水温很高,注意烫手 ②每个同学都去感受一下 ③材料间尽量避免接触
最 快 1
快 2
较 慢 3
板书设计 传热比赛
木头、塑料 起 钢

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 为线索展开研究的。因此,根据学生爱 交流,爱动手的情感和行为特征来进行 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搜集整理信息,自 主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实验得出 实验结论,鼓励表达与交流、倡导思考 与归纳。 实验法 自主探究法 引导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材料: 酒精灯、热水瓶、紫砂锅、铁锅、黄瓜、 铁柄锅勺、木柄锅勺。 分组实验材料: (1:蜡烛、火柴、黄豆、凡士林、水槽、 铁架台(铁夹一个)、铜片、铝片、铁片、石 棉网)、 (2:铜丝、铁丝、铝丝、纸杯)、 (3:纸杯、铁杯、塑料杯、瓷杯)、 (4:木勺、铁勺、塑料勺、瓷勺、水槽)。

《传热比赛》说课课件全国大赛获奖案例

《传热比赛》说课课件全国大赛获奖案例

《传热比赛》说课课件全国大赛获奖案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七章热学第四节《热传导》。

详细内容包括:热传导的定义、热传导速率的计算、影响热传导的因素以及热传导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热传导的概念,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计算热传导速率,分析影响热传导的因素。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热传导速率的计算以及影响热传导的因素。

教学重点:热传导的定义、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传导演示仪、计算器、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热传导演示仪,让学生观察热在金属棒中的传导过程,引发学生对热传导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热传导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热传导是一种能量传递方式。

b. 讲解热传导速率的计算公式,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热传导速率。

c. 分析影响热传导的因素,如材料、温度差等。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热传导速率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热传导的定义2. 热传导速率的计算公式3. 影响热传导的因素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给定条件下热传导速率。

b. 分析生活中热传导现象的实例,解释其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热传导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热传导速率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新型热传导材料,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知识讲解中的热传导速率计算公式3. 影响热传导的因素4. 例题讲解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关键环节。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传热的因素。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金属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热传递现象引入新课,如用热水袋温暖手心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如温度差、物质的热导率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传热比赛》说课稿范文

《传热比赛》说课稿范文

近几年,传热比赛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在高校传热学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传热比赛是一种基于交互式学习的教育方式,通过模拟实际应用,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和竞争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以达到提高传热学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传热比赛的组织分为两个层面,即小组内协作学习和小组间比赛竞争。

小组内协作学习时,学生将被分为5-8人的小组,每个小组将研究分配给他们的传热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通过组内讨论和交流来确定最终的方案。

在小组内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调、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实现集体智慧的汇聚。

而小组间比赛竞争则是由每个小组派选1-2名代表,进行现场解题比赛。

比赛的题目通常是从传热学的历史、概念、公式和应用方面选取一定数量的主题,每个小组的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内尽量多地回答问题,并展示自己处理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一个回答出所有问题的代表中,将产生最终的胜者。

传热比赛所涉及的主题基本围绕传热学的基本概念、传热模型、传热热力学原理及传热设备的设计等方向。

同时,本题目还将涉及到一些区域传热和水力传热的问题。

传热比赛的应用,可以给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出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以及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通过传热比赛,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热学概念,加深对传热热力学原理的解。

传热比赛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升。

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在传热比赛中,学生将学会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并运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传热比赛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辅导学生,更是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指导学生,鼓励学生以比赛的方式,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互结合,提高学生的技术和专业素养。

传热比赛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让学生陷入奖励机制下的纯粹比赛思维等。

但是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传热学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

七、设计理念
• 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 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 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 探知和自我结构。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 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探究从而获 得新的发现。
• 三、拓展活动:(7分钟) • 让学生举出生活、设计理念
• 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 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 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 探究。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 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 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
• 2、铜、铝、铁、木头、塑料的传热比赛。(15分钟) • (1)教师谈话 • (2)根据实验材料设计实验。 • (3)请学生描述自己组设计的实验。 • (4)学生进行试验活动。 • (5)汇报交流:同样都是金属,但它们的导热速度 也是不同的。但是通过实验证明,金属的传热能力比塑料 和木头的要强。
二、学情分析
• 本班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较高,探知欲 望较强,但平时学习科学态度不够严谨, 操作不规范,记录数据、结论时尤其马虎。 汇报交流时,口头表达能力较差。
三、教学目标
• 1.通过实验,使学生体验并认知,不同材 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即 使同是金属,不同材料的金属,导热性能 也是不一样的。学生能够准确区分生活中 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 2.对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能准确地使用表 格来记录。 3.能意识到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能与同学合作交 流,体会探究的乐趣。
《传热比赛》 说课稿
说课教师:王昆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的应用。

2.通过“传热比赛”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物质传热。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生们要能够掌握热的特点和热的传递方式。

三、教具准备
火柴棒、烧杯、砧板、保鲜膜、温度计、冰块、水、水壶、吸管、塑料杯、热
水袋等。

四、教学过程
1.热的物理概念
启发学生们关于热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热的各种形态,例如热量、温度和热
传递等。

2.传热方式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们模拟传热过程,帮助他们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3.传热比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用吸管完成水的传递,
用热水袋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水和冰块,用砧板和保鲜膜让火柴浮在水面上。

2.对每项任务,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并测量掌握其平均温度变化值。

3.对比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评出最佳小组。

4.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们对传热比赛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热传递方式、认识热现象、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充当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通过竞赛激励,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也对一些热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传递的规律和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热传递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热传递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课外实验,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杯、空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开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良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1.启发谈话。

2.学生进行实验并分享成果3.师小结〔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传热比赛》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传热比赛》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传热比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传热比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中的第七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本课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学生们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科学探究目标: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科学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三、实验器材本课设计了两个实验:一是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

实验所需材料是:木勺、塑料勺、钢勺、热水、测温试纸等。

第二个实验是对铜、铝、钢三种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实验,所需材料为:热传导演示器、测温试纸、酒精灯等。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两个实验中,我的实验器材与常规的实验相比,都多了测温试纸。

测温试纸能够在物体达到预设温度时迅速变色,更直观的展示实验现象,实验效果好,购买也比较容易。

在接下来的环节,实验方法创新环节中,我会详细的介绍测温试纸在实验中的应用。

四、实验方法创新本课的第一个实验是将三种不同材料的物体同时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之后,比较哪种材料传热快。

常规的操作是让学生用手触摸勺柄,感受热度。

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在触摸铁勺柄的时候会有灼热感,学生实验过程中如不小心还可能出现烫伤。

所以我对这个实验做了两次改进。

第一次改进时我采用了在勺柄涂抹易融化物比如凡士林的做法,通过一段时间过后凡士林的融化程度判定热传导的速度。

但在学生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实验现象不直观、不容易观察的问题。

于是我又进行了第二次改进。

我在实验中引入了测温贴片,在每个勺子的手柄处相同位置贴一片测温贴片,哪个勺子先达到预定温度,测温贴片会先变色,从而得出结论。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

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呢?本课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由此进入新课教学。
2、进行新课:首先介绍实验装置(两个试管、金属片、酒精灯、水),然后 请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猜想一下:加热金属片上的水能否全部被加热到?如果不能,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加热金属片上的水不能全部被加热到,
因为热量会向周围散失。由此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究竟什么是影响热传递的 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课题并出示学习目标。接着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并实施。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能如下:两个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
解热传递及其条件的有关知识,它是后面学习热传递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农 业生产中的应用的基础。因此,本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 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③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热传递现 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热传递现象; ②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③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②加强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热传递的条件,确定教材中的实验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根据 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师将采用引导发现法进行教学,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文章,作者通过对家乡山水的描写, 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的景物,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传热比赛的讲解员。

此次比赛旨在让我们对传热原理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传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本次比赛的目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以及相关物理知识。

二、目的本次传热比赛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物体的传热过程,并比较不同方式传热的效果。

通过亲身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热原理,并学会运用传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验内容本次比赛我们将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传热实验,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每组选手将分别进行这三种方式传热的实验,并记录下相应的实验数据。

1. 传导实验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内部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我们将使用热传导仪器,通过测量不同导体材料的导热性能来比较它们的传热效果。

在实验中,选手将根据指定的导体材料,测量传导板两端的温度差,并记录下时间和温度数据。

2. 对流实验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体的流动传递的过程。

我们将使用热对流仪器,通过测量不同流体介质在不同温度差下的对流传热效果。

在实验中,选手将调节热源和冷源的温度,同时测量流体的流速和温度差,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3. 辐射实验辐射是指热量通过电磁波辐射传递的过程。

我们将使用红外辐射仪器,通过测量不同表面材料在相同热源下的辐射传热效果。

在实验中,选手将调节热源的温度,测量表面材料的辐射功率和温度差,并记录相应的数据。

四、实验步骤1. 传导实验步骤:a. 准备导热性能相对明显不同的导体材料和导热仪器。

b. 将导体材料置于导热仪器中,接通电源,记录下导体两端的温度差和时间。

c. 重复实验若干次,取得准确的数据。

2. 对流实验步骤:a. 准备流体介质和热对流仪器。

b. 调节热源和冷源的温度,使其产生一定的温度差。

c. 测量流体的流速和温度差,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3. 辐射实验步骤:a. 准备不同表面材料和红外辐射仪器。

b. 调节热源的温度,使其辐射功率相同。

c. 测量表面材料的辐射功率和温度差,记录下相应的数据。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科学地表探秘说课稿科学传热比赛教案冷水和热水的说课稿衣服的颜色的说课稿篇一:《传热比赛》说课稿《传热比赛》说课稿渊泉小学雷亚丽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编者意图,教材安排了两次比较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为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设计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方案,并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2)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3)教学难点:进行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教材特点,从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我突出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口猜想,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及小学生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整堂课的教学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

传热比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课程以传热比赛为主题,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机制,包括传导、传热和辐射。

通过比赛的形式,学生将探索和应用这些传热原理,在实践中提高对传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机制。

b. 掌握传导、传热和辐射等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c. 利用传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a.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教学过程本次课程采用“比赛+演讲”的形式进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方式。

同时提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和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竞赛(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自主设计一个传热实验或器材,并解释其传热原理。

要求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充分发挥创造力,形成不同的设计方案。

参赛小组应提前准备好实验装置、材料和相关数据。

3. 实验展示(3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实验展示,同时进行简要的演讲,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以及传热机制。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现。

4. 总结归纳(15分钟)竞赛结束后,让学生集中讨论和总结各个小组的实验内容和成果。

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感知传热的特点和规律,总结传热的基本原理,并提出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同时,加深学生对于传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传热机制的理解。

b. 实际问题与传热原理的应用。

c. 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 教学难点:a.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传热知识。

b.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发现传热的规律和特点。

五、教学评价学生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参与度:评估学生在比赛和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学教育)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教科版x

(小学教育)五年级科学下册2.7传热比赛说课稿教科版x

传热比赛一、教材。

本次活动“勺柄冷热的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对物体的热传递有一定的认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 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三、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亲自摸一摸勺柄,使他们感受到室温状态下的勺柄的冷热感觉,接着把小勺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再让刚才的几位学生摸一摸勺柄,亲自感受一下勺柄的温度变化,由此,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会变热呢?2、依据此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表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比赛》说课稿
渊泉小学雷亚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传热比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前后联系和教材思路及编者意图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知识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教材这样安排,重点是通过实验巩固热传递的同时,认识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相同,而同一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相同。

教材具有动手操作性强、科学性强、逻辑性强的特点,为了实现编者意图,教材安排了两次比较实验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为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知识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通过对教材分析,把握教材思路结构和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同一材料的物体,导热性能也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设计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比较实验方案,并能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情感。

(2)教学重点:能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实验。

(3)教学难点:进行同种材料物体传热性能的对比实验。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教材特点,从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出发,我突出了“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做到“动口猜想,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于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
针对学科特点、教材特点及小学生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

整堂课的教学始终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渗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学生实验中的操作难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堂教学程序
整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我从“联系生活,激趣引入”入手,历经两个层次的“动脑猜想,动手验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然后进行“开启智慧,勇攀高峰”,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的同时将科学知识生活化,通过“盘点收获,升华主题”,最后的“奇思妙想,课外延伸”,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又为下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一)联系生活,激趣引入。

教师先以学生熟悉的用手端烫水杯时的感觉入手,自然地引出与物体传热相关的知识,既为学习新知做足铺垫,又顺理成章的引出课题。

(二)动脑猜想,动手验证(一)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这一结论。

1.我先出示不同材料的小勺,然后让学生猜想谁的传热性能会好,并填写猜想结果,交流汇报。

2.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在此环节的教学中,我首先给出明确地实验方法,指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不一样“的结论。

最后根据学生汇报,得出科学概念。

3.联系生活找一找,说一说。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一组实物图片,让学生辨一辨。

此环节的设计,通过猜、做、找、辨等活动,在猜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进行精准地验证,体现“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理念,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渗透尊重科学、用实事说话的科学态度。

小结时,知识与方法并重,重知识更重学习方法的积累。

(三)动脑猜想,动手验证(二)
本环节的教学,创设了铜、钢、铝为谁的传热性能好而争吵的情境,
再次指导学生参与猜想与实验,得出“同种材料的物体传热性能也不一样”的结论。

同时,再次渗透由猜想到验证科学的探究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发散了学生思维,而教师的导向性实验设计单,以及酒精灯的使用演示,为学生扫除了操作验证的障碍,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四、开启智慧,勇攀高峰
本环节的设计,以填空、选择、判断和生活现象的解释等不同的题型,将知识的巩固与应用以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挑战形式出现,依然抓住本课的一个“赛”字,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遵循有易到难,有浅到深的原则,由纯知识性的巩固,巧妙过渡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升华到运用阶段。

五、盘点收获,升华主题
引导提问,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及知识要点。

精炼的小结,既概括性地指明了本课知识要点,更是把学生的探究思路拓展至广阔的大自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

六、奇思妙想,课外延伸
“奇思妙想”这一课外作业的设置,旨在延伸所学,应用知识,同时,为下一课保温杯的制作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良导体金属

不良导体木头塑料
猜想验证
我的板书简捷、明了,突出了本课的知识要点和主要学习方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体验。

始终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同时,本课设计中,不论是开课引入、还是新知的探究,以及巩固升华,始终将科学知识建立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