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传递的规律。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传热的因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注: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编写,仅供参考。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传热的方式、认识热的传递实验方法,认识热的规律;2. 领域概念:热、传热方式、传导、传热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和归纳;4. 态度价值观:认真对待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1. 热的传递方式;2. 热传递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传热比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冷热水混合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热传递的方式;(2)回顾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示,回顾传热方式和实验方法;(3)教学目标:介绍传热比赛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向每组学生发放杯子、温度计和舀子,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和冰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温;(2)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认真分析(1)回顾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逐一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2)探讨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规律,探索不同环境下的传热方式;(3)总结知识:归纳出热传递的方式和实验方法,回答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传热方式和传导,以及实验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引导和监督,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陈锡平二小学新安江第:念概科学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观、价值情感、态度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材料 12 组:烧杯、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铜棒、铝棒火柴铁盘子牙签传热比赛实验装置酒精灯同样大小的铁勺和木勺各一温度计若干其它: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在上堂课的探究活动当中,我们使用了铁棒、圆铁片,这些材料都是铁做的,那么其他材料的传热的情况是不是都跟铁一样呢,她们的传热速度是不是都一样呢?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认识各种材料传热的速度有快慢之分1)教师出示所提供的各种材料。

(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铝棒、铜棒)2)将这些材料分成传热速度慢和传热速度快两组,怎么分?说说这么分的理由。

3)实验要求,同时放入热水中,及时观察,比较谁传热的速度快。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结果。

2、建构科学概念: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1)像铜、铁、铝这类传热快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这类传热慢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铝……(板书:热的良导体:铜、铁)玻璃……料、(2)举例运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

生活中有的地方需要传热快一点,如锅底用铁做的,炒菜就容易熟。

有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一点,如锅柄用塑料做的,防止手烫伤。

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尽可能多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

特别像玻璃,在学生意识当中认为是热的良导体,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有热的玻璃水杯会烫手这样的经验。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土门子中心小学吴志权一、教材分析《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本课研究的是活动一。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这课与前面的《冷水和热水》及后面的《保温与散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完善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二、设计理念作为科学教师,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不是重在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观察、实验等各种探究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对学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

在学法上,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自行探究。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方便。

热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而新的课程标准更加强调要突出实验教学。

因此,本课始终都是让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去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知和自我结构。

在探知的过程中,启迪出新的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完成探究获得新的发现。

三、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根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情感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四、教学思路1、教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教师演示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做科学”中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内容和时空开放课堂内外有机结合。

2、沿着热传递的主线,设计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加之教师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让学生亲历科学,以达到教学目标多维度,课堂教学高效能。

3、增加学生的自主性。

自主选材、各尽所能、满足喜好、团结协作。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探究引导观察六、教学目标知识: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1.理解“热传递”这一概念,并能够分辨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形式的热传递;2.了解“传热比赛”这一实验活动的意义,认识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通过实验和研究,体验热传递的方式和影响因素;4.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辐射、传导、对流三种热传递方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并从中总结规律和结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3.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烧杯、水杯、塑料袋、卡纸等;2.预先制定实验流程和竞赛规则;3.分组安排好学生。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热传递的概念有所了解。

(2)出示一段话:“家里的电风扇是怎么把凉气吹出来的?火车经过时铁轨会变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热传递的关系,引出今天的主题。

2.实验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热传递方式的不同。

(2)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三个实验站,让他们了解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三种方式的热传递。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与生活中的实际细节有什么关系。

3.传热比赛:(1)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竞赛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传热比赛。

(2)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计算温度升高的时间和高度等,确定获胜组。

(3)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组的结果不同,从中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4.结束环节:(1)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结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传热的因素。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金属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热传递现象引入新课,如用热水袋温暖手心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如温度差、物质的热导率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传热比赛》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1这个活动我在今天已经开展,可是在活动时,涌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1、在开展第一个比赛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操作,可一个同学却提出:在比较塑料棒、木棒、铝棒、铜棒谁热时,我们用手一起触摸感觉,这样对比准确吗?2、在开展第二个比赛时,有一组同学设计一种方法:分别在铜条、铝条、钢条的同一个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上一根火柴棍,再用酒精灯分别在同样的距离上加热,然后记时,最后看谁用时最短谁就传热快。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这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验材料:不同材料的小棒、杯子,凡士林,绿豆,热水,酒精灯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

从实验仪器的选用到实验操作,无不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教材分析(传热比赛)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7课。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这课与后面的(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更好地援助学生理解本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及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通过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热传递的特点,并能区别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能理解热传导的特点。

2、能设计实验要研究的问题,并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例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认识热传导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2、学生猜测后摸摸。

3、比照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在摸摸勺把儿,有什么感觉?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猜测假设设计方案1、猜测: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2、设计实验方案3、交流、完善实验方案〔三〕实验操作观察汇报1、出示实验考前须知2、实验操作3、观察记录4、汇报交流〔四〕商量分析得出结论1、分析:火柴为什么从一端依次掉下?2、商量: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3、总结实验结论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4、播放课件:热传递。

5、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板书设计传热比赛热的良导体:铜、铁、铝……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料、玻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1、能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传热比赛教案2.7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学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传热比赛吧!(板书课题)二、学生实验验证(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小勺儿、木头小勺儿、塑料小勺。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实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实验前可以请一位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谁来汇报一下?(生:把三把小勺放到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手摸,看哪只小勺最先变热。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公开课教案《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师需要准备趣味实验器材和材料,以及课堂展示的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同时,需要提前准备好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八、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有关热传递的实际应用,如电热水壶、保温杯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热传递的探究欲望。

2.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知识特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传递的特征和实际应用。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发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拓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热传递应用,并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分享,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法和自主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需要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也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热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和能力。

八、课时课型:实验探究课,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一把小勺,让学生摸摸勺把儿,询问学生有什么感觉?2.学生猜测后摸摸勺把儿。

3.对比实验:老师把勺子放到热水里,过一会儿再摸摸勺把儿,询问学生有什么感觉?4.提出问题:勺把儿是怎样变热的?5.讲述:热水把热传到勺把儿上,那么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评:针对学生年龄特点,我首先进行了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学生看到这种现象,迫切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趁机提出问题: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能设计实验来验证吗?)二)猜想假设,设计方案:1.猜想:热在物体中是怎样传递的?2.设计实验方案。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比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十四课内容,本次活动“勺柄冷热的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从而对物体的热传递有一定的认识。

以此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能根据生活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②能设计实验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能对实验现象进行预测。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能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

②能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学交流。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能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的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三、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三)巩固应用,拓展评价(四)课外探究我最优秀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源于问题,问题来源于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出示一把小勺,让部分学生亲自摸一摸勺柄,使他们感受到室温状态下的勺柄的冷热感觉,接着把小勺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再让刚才的几位学生摸一摸勺柄,亲自感受一下勺柄的温度变化,由此,和学生共同提出问题:为什么把小勺放入热水中,勺柄也会变热呢?2、依据此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科学知识,进行大胆预测,教师要积极鼓励和表扬。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的应用。

2.通过“传热比赛”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物质传热。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生们要能够掌握热的特点和热的传递方式。

三、教具准备
火柴棒、烧杯、砧板、保鲜膜、温度计、冰块、水、水壶、吸管、塑料杯、热
水袋等。

四、教学过程
1.热的物理概念
启发学生们关于热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热的各种形态,例如热量、温度和热
传递等。

2.传热方式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们模拟传热过程,帮助他们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3.传热比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用吸管完成水的传递,
用热水袋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水和冰块,用砧板和保鲜膜让火柴浮在水面上。

2.对每项任务,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并测量掌握其平均温度变化值。

3.对比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评出最佳小组。

4.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们对传热比赛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热传递方式、认识热现象、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充当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通过竞赛激励,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和特点;2.了解热传递对环境和人的影响;3.发展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4.培养小组合作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1.解释热传递方式;2.设计热传递实验;3.协作竞赛。

3. 教学难点1.分析热传递过程;2.探究问题。

4.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问题式研究法。

5. 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的形式导入热的传递方式,引发学生兴趣;2.思考题:夏天烤烤串用什么方式来传热?(2)观察实验1.时间:25分钟;2.实验器材:两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热水、冷水;3.实验步骤:–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将冷水倒入塑料杯中;–分别将两个杯子倒出水,测量温度,并比较两个材质杯子的热传递特点。

(3)合作竞赛1.时间:45分钟;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3-5人;3.活动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个热传递实验,并进行探究;4.评分标准:–实验设计和完成度;–竞赛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思想能力。

(4)展示与讨论1.时间:15分钟;2.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3.教师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1.学生参与热传递实验的热情高涨,合作精神好;2.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3.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

2. 教学不足1.实验物资不足,组织不够充分;2.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需要提高;3.活动过程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3. 改进方案1.增加实验物资储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情况,尝试采取更多的培养措施,如增加问题讨论时间等;3.加强调查规划,增强做事的预见性和周密性。

总结通过《传热比赛》的教学,学习了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掌握了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合作竞赛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理论知识。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传热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式。

2.掌握传热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通过实践参与传热比赛,体验传热的过程和特性。

二、教学内容:1.传热的概念和方式的介绍2.导热的实际应用和例子3.对流的实际应用和例子4.辐射的实际应用和例子5.小学科学传热比赛的规则和安排三、教学重点:1.传热的基本概念和方式2.导热、对流和辐射的特点和区别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PPT2.传热实验器材和道具(如热导实验棒、水流观察器材、黑纸和镜子等)3.传热比赛的材料和设备(如保温杯、冷热水、热敷贴、风扇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你们是否注意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有时会变热或变冷?”“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等等。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可使用PPT,介绍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三种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解释每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原理,并给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实验演示(15分钟):分别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实验演示。

例如,使用热导实验棒展示导热,观察水流的热对流现象,以及利用黑纸和镜子观察辐射的效果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深入理解每种传热方式。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传热的应用。

例如,热水袋的使用、电暖器工作原理等。

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每种传热方式的存在和作用。

5.传热比赛介绍和安排(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学科学传热比赛的规则和安排。

要求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传热实验材料和设备,参与比赛,并展示各种传热方式的实际应用。

6.组织比赛活动(4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热比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合作完成实验和展示各种传热方式。

7.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比赛结果,讨论各组的传热表现和方法。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也对一些热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传递的规律和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热传递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热传递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课外实验,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杯、空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在不同物质间的传递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对于热传递的深入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热传递的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使学生掌握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的解释。

2.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热传递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木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示例:我有火,但没有烟,我有光,但没有电,我可以的热量传递,我可以冷热变换,我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热传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热量在不同物质间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通过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散热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热传递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热传递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保暖措施,分析其原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开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良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1.启发谈话。

2.学生进行实验并分享成果3.师小结〔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竞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册第14课的内容。

本活动“勺柄冷热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从而对物体的传热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① 能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② 能够设计实验来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 它可以预测实验现象。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 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探索热传导现象。

② 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目标
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目标可以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
实验、操作或数据收集5。

思考与结论6。

表达与沟通3。

教学程序
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2)实验探索、交流与总结(3)巩固应用,拓展评价(4)课外探索是我最好的选择
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
科学来自问题,问题来自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展示一个小勺子,让一些学生触摸把手,让他们在室温下感受把手的冷热感觉。

然后将勺子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触摸把手,感受把手的温度变化。

因此,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勺子放进热水里
中,勺柄也会变热呢?
2.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猜测和大胆的预测。

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表扬他们。

(二)实验探究,交流总结
这个链接基于“当勺子被放入热水中时,勺子的把手为什么会变热?”这个问题开始
被科学地探索。

1、首先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几组探究活动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设计活动方案,
教师在此要紧密地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引领学生直观的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将四幅图片
打开)。

2.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开始实验、观察和记录活动。

首先,教师应该用课件向学生展示
活动的注意事项,以便他们能够在正确和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第二,教师要积极的巡视指导学生活动,指导他们观察现象,填写记录,总结结论,
使他们真正快乐的行走在科学探究的大道上,而不是让他们在摆弄活动器材中寻找迷茫的
快乐!
第三,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师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再
现活动场景,是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最完美的结合!(老师演示四组活动图片)
第四,根据学生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得出结论:(课件出示结论)
结论1: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在同一物体中,从温度较高
的部分到温度较低的部分。

结论2:放在热水中的小勺,勺柄为什么也会变热呢?答案:热在小勺中是这样传递的:热水中的热传递给勺头,然后又传递
小勺子的把手放在热水中也会变热。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究之路上既要做领路人,有要
做守护着,但同时又要避免对学生过分帮扶,哪怕他们在探究的路上偶尔跌倒,我们培养
他们的是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三)巩固应用,扩大评估
本环节重在巩固、拓展学生探究能力。

(课件出示)
问题:小红帮妈妈煮粥。

她用铁勺子来回搅拌粥。

不知不觉地,原本不热的勺子柄变热了。

她请同学帮她解释原因。

拓展题:圆形铁片上距离圆心远近不等处粘有3根火柴棍,用蜡烛在圆心处加热,请你说说火柴棍掉下来的顺序。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首先,较高层次的科学探究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有一种“我是英雄,我能行”的自豪感!
教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表达,驾驭课堂,使学生交流的气氛象跌宕起伏的动听音乐,教师的评价就应该是这一环节最完美的音符!
(四)课外探索,我是最好的
课件出示:问题:厨房里炒菜的锅多是用铁或铝制成的,而锅把却是用木头或塑料制成的。

为什么呢?(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资料5、思考与结论)
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是通过问题的安排,让学生的科学探索更加有趣
趣继续保持延伸,使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起于课堂,而不结束于课堂,让科学真正成为生活的科学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的责任。

多媒体课件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对科学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在科学教学中积极使用多媒体课件对科学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