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热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传递的规律。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数据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现象和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设计实验验证?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热传递的现象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影响传热的因素。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总计60分钟。

注:以上教案根据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7传热比赛》编写,仅供参考。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

教材简析:《传热竞赛》是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册第14课的内容。

本活动“勺柄冷热变化”将帮助学生认识到热量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的部位,从而对物体的传热有一定的了解。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3、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① 能够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需要研究的问题。

② 能够设计实验来证明要研究的问题。

③ 它可以预测实验现象。

④能按照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⑤能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 能够与其他学生一起探索热传导现象。

② 能够与其他学生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知识目标能理解什么是热的传导。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STSE)目标可以解释生活中更多的热传导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热传导实验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小学科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式教学内容,因此,我选择了探究式教学方法,其过程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数据收集5。

思考与结论6。

表达与沟通3。

教学程序合理设计教学程序是落实教学、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学生的知识经验、认知规律及目标教学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2)实验探索、交流与总结(3)巩固应用,拓展评价(4)课外探索是我最好的选择下面我结合教学设计,做具体说明:(一)感受生活,提出问题科学来自问题,问题来自生活。

本环节重点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提出本节课所需要探究的问题。

1.首先,展示一个小勺子,让一些学生触摸把手,让他们在室温下感受把手的冷热感觉。

然后将勺子放入热水中一段时间,然后让学生触摸把手,感受把手的温度变化。

因此,问学生:为什么要把勺子放进热水里中,勺柄也会变热呢?2.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猜测和大胆的预测。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技能:了解传热的方式、认识热的传递实验方法,认识热的规律;2. 领域概念:热、传热方式、传导、传热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过程与方法:观察、体验、实验操作、分析、比较和归纳;4. 态度价值观:认真对待实验、探究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1. 热的传递方式;2. 热传递的实验方法和规律;3. 传热比赛。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冷热水混合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后的结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猜测热传递的方式;(2)回顾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提示,回顾传热方式和实验方法;(3)教学目标:介绍传热比赛的内容和目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向每组学生发放杯子、温度计和舀子,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在杯子中倒入热水和冰水,记录不同时间的水温;(2)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3. 认真分析(1)回顾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逐一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和结果;(2)探讨规律:引导学生讨论热的传递规律,探索不同环境下的传热方式;(3)总结知识:归纳出热传递的方式和实验方法,回答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传热方式和传导,以及实验方法和规律。

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加深了对热传递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了引导和监督,避免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问题。

同时,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在科学思维方法上的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1.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了解热的传导方式,掌握传热过程中的相关概念;b.技能目标:能够设计实验进行传热比赛,掌握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的操作;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内容:a.热的传导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b.传热比赛实验设计:分组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传热速度;c.实验操作: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进行数据记录。

3.教学过程:a.引入:通过展示一组不同材料的棒状物件(如铁棍、塑料棒、纸棒等),带领学生思考哪种材料所含的热能传导速度最快;b.导入:简单介绍热的传导方式,包括导热、对流和辐射的概念;c.实验操作:分小组设计实验,选择不同材料制作一段长度相等的棒状物件,同时加热一端,并使用温度计和计时器记录下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和传热时间;d.结果分析:学生在小组内分析实验结果,讨论不同材料的传热速度;e.总结: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回顾传热比赛实验的结果和相关概念;f.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缓热传导,讨论实际生活中能够应用传热知识的场景。

4.教学手段:a.实物展示:展示不同材料的棒状物件;b.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进行实际操作;c.讨论与合作:小组内讨论分析实验结果,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交流;d.总结归纳:梳理实验结果和相关概念,进行总结。

5.反思概要:a.教学亮点:-通过传热比赛的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利用实物展示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验结果中推理和总结。

b.教学不足:-实验设计的时间安排可能有所不足,需要对实验步骤和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传热比赛的目的和过程;-对于传热的详细机理和公式推导等内容,需要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或结合其他教学资源进行讲解。

c.针对改进的措施:-在实验设计之前,提前预测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充分准备教学策略和材料,确保课堂的流畅进行;-结合具体课程内容,选取适当的拓展学习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加深和补充,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传热的原理和应用。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概要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陈锡平二小学新安江第:念概科学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观、价值情感、态度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分组实验材料 12 组:烧杯、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铜棒、铝棒火柴铁盘子牙签传热比赛实验装置酒精灯同样大小的铁勺和木勺各一温度计若干其它: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在上堂课的探究活动当中,我们使用了铁棒、圆铁片,这些材料都是铁做的,那么其他材料的传热的情况是不是都跟铁一样呢,她们的传热速度是不是都一样呢?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1、认识各种材料传热的速度有快慢之分1)教师出示所提供的各种材料。

(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铝棒、铜棒)2)将这些材料分成传热速度慢和传热速度快两组,怎么分?说说这么分的理由。

3)实验要求,同时放入热水中,及时观察,比较谁传热的速度快。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结果。

2、建构科学概念: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1)像铜、铁、铝这类传热快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这类传热慢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铝……(板书:热的良导体:铜、铁)玻璃……料、(2)举例运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

生活中有的地方需要传热快一点,如锅底用铁做的,炒菜就容易熟。

有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一点,如锅柄用塑料做的,防止手烫伤。

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尽可能多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

特别像玻璃,在学生意识当中认为是热的良导体,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有热的玻璃水杯会烫手这样的经验。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体验,学生能够:1.理解“热传递”这一概念,并能够分辨辐射、传导、对流三种形式的热传递;2.了解“传热比赛”这一实验活动的意义,认识热传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3.能够通过实验和研究,体验热传递的方式和影响因素;4.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辐射、传导、对流三种热传递方式;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难点:1.让学生发现热传递的不同方式,并从中总结规律和结论;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

3.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烧杯、水杯、塑料袋、卡纸等;2.预先制定实验流程和竞赛规则;3.分组安排好学生。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热传递的概念有所了解。

(2)出示一段话:“家里的电风扇是怎么把凉气吹出来的?火车经过时铁轨会变热,那到底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热传递的关系,引出今天的主题。

2.实验探究:(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了解热传递方式的不同。

(2)将学生分别安排到三个实验站,让他们了解辐射、传导和对流这三种方式的热传递。

每个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3)实验结束后,教师为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和规律,并引导他们思考与生活中的实际细节有什么关系。

3.传热比赛:(1)根据教师事先制定的竞赛规则,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传热比赛。

(2)每组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计算温度升高的时间和高度等,确定获胜组。

(3)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组的结果不同,从中找出导致差异的因素,并总结经验和教训。

4.结束环节:(1)通过学生的讲述和展示,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结果。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以及影响传热的因素。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热传递的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2.让学生了解影响传热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现象和过程。

2.影响传热的因素。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热传递的现象。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热水瓶、热水、温度计、金属板等。

2.教学课件:实验过程的图片和视频。

3.学习单: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热传递现象引入新课,如用热水袋温暖手心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热是如何传递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器材,并简要介绍实验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热传递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影响传热的因素,如温度差、物质的热导率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热传递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 实验探究热传递现象。

3. 传热比赛的设计和实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实验探究热传递现象。

2. 教学难点:传热比赛的设计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表达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塑料板、玻璃板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3. 比赛材料:各小组准备的传热装置。

一、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热传递现象。

2. 讲解:讲解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特点。

3. 互动:学生举例说明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探究热传递现象1. 布置实验: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热传递实验。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热传递现象。

3.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热传递的快慢与材料的关系。

三、传热比赛的设计和实施1. 比赛规则:教师提出比赛要求和评分标准,学生分组设计传热装置。

2. 比赛准备:学生准备传热装置,进行调试和优化。

3. 比赛进行:各小组展示传热装置,并进行比赛,记录结果。

1. 结果展示:学生汇报比赛结果,分析传热装置的优缺点。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热传递知识。

2. 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传热原理的深入探讨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和比赛,引导学生思考传热的原理。

2. 讲解传热公式:介绍传热的数学模型,如Q=mcΔT,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传热比赛》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热比赛》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传热比赛》教学反思1这个活动我在今天已经开展,可是在活动时,涌现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1、在开展第一个比赛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并操作,可一个同学却提出:在比较塑料棒、木棒、铝棒、铜棒谁热时,我们用手一起触摸感觉,这样对比准确吗?2、在开展第二个比赛时,有一组同学设计一种方法:分别在铜条、铝条、钢条的同一个位置上用凡士林粘上一根火柴棍,再用酒精灯分别在同样的距离上加热,然后记时,最后看谁用时最短谁就传热快。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为:1、对不同材料传热快慢的问题进行预测,能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

2、能举例说明哪些是热的良导体或不良导体。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和整理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

一、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学生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形式,它不仅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条件,而且实验本身就能很好的展示知识发生、形成的过程。

这节课我提供给学生各种实验材料:不同材料的小棒、杯子,凡士林,绿豆,热水,酒精灯等。

让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自行设计实验,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哪种材料传热得快,哪种材料传热得慢。

从实验仪器的选用到实验操作,无不体现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科学学习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探究为核心,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一基本理念,对科学探究提出了具体的内容标准。

教学中,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鼓励学生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大胆进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汇报、展示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他们是否做得科学,有哪些不足之处,还可以怎样进行改进?”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探究中知道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2.与其他同学一起探究热传导的现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交流。

3.初步了解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有着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我们要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

【教学重难点】在探究中知道不同材料的传热本领是不同的能设计材料导热性的比较实验,证明自己的预测。

【教学准备】铁棒、铝棒、铜棒、塑料棒、玻璃棒、木棒、酒精灯、火柴、铁架台、杯子、热水、实验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前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热是从物体热的一段传输到冷的一端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热传导现象随处可见,那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他们的传热本领是不是一样呢?结合生活经验谈想法:塑料传热慢,玻璃快,木头很慢,纸材料也慢,金属快等。

二、实验探究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五种材料,大家可以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按照热传导的性能,把这五种物体分类吗?有不同意见吗?学生分类;你们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传热快的一类,传热慢的一类。

大家分类是否正确,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

在一号烧杯中老师给大家放入了这五种材料,倒入热水自己感受一下不同材料的导热快慢。

小结:我们把像铜、铁这样,容易传热的物体叫热的良导体,不容易传热的叫热的不良导体。

我们通过刚才得实验发现金属材料热传导速度都很快,那他们的热传导速度都一样快吗?不一样,怎么判断呢?我们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比较谁的传热本领好。

2.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些实验材料。

出示实验材料:凡士林、蜡烛、蜡环、铁架台、火柴、酒精灯、铜、铝、铁。

出示要求:如何设计比赛?如何观察谁的热传导速度快?3.学生根据实验材料和材料特点,分组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并修改实验方案。

4.梳理方案:把金属条涂满蜡烛油,用酒精灯加热;把金属条涂满凡士林,用酒精灯加热;用蜡烛油固定火柴梗,用酒精灯加热;用凡士林固定火柴梗,用酒精灯加热;把蜡环挂在金属条上,用酒精灯加热。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传热的概念及基本原理;(2)掌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计算方法;(3)运用传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智育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关注与热相关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传热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理解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难点:(1)热对流的计算方法;(2)运用传热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传热比赛的背景及意义,并展示一些关于热传递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20分钟)(1)讲解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结合实际例子,分别介绍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计算方法。

3.实验设计(30分钟)(1)分组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实验,以验证热传导的规律。

要求每组都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案,并解释实验原理和目的;(2)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步骤和所需材料,并给予指导和建议;(3)每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数据处理(20分钟)(1)每组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热导率,并进行结果分析;(2)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对比各组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

5.制作展板(30分钟)(1)每个小组根据实验结果,制作展板并陈述实验过程和结果;(2)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对其他小组的展板进行评价。

6.比赛展示(20分钟)(1)每个小组进行展示,并向全班讲解实验结果和结论;(2)全班学生共同评选最佳展板,并评选出最佳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四、教学反思通过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培养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板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热的概念和特性,掌握热的传递方式,了解热的应用。

2.通过“传热比赛”游戏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常见物质传热。

3.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
学生们要能够掌握热的特点和热的传递方式。

三、教具准备
火柴棒、烧杯、砧板、保鲜膜、温度计、冰块、水、水壶、吸管、塑料杯、热
水袋等。

四、教学过程
1.热的物理概念
启发学生们关于热的概念,引导他们了解热的各种形态,例如热量、温度和热
传递等。

2.传热方式
通过有趣的实验和案例引导学生们模拟传热过程,帮助他们了解热的传递方式,例如传导、对流和辐射。

3.传热比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用吸管完成水的传递,
用热水袋分别对两个烧杯加热水和冰块,用砧板和保鲜膜让火柴浮在水面上。

2.对每项任务,规定一定时间完成并测量掌握其平均温度变化值。

3.对比每个小组完成任务的时间和温度变化值的大小,评出最佳小组。

4.学习反思
引导学生们对传热比赛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反思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教训。

五、教学反思
“传热比赛”是一堂生动有趣的课程,帮助学生们理解热传递方式、认识热现象、巩固课堂知识,并培养团队精神。

此外,在实践中,老师充当了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通过竞赛激励,激发学生有目的地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动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效果。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

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教案和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和特点;2.了解热传递对环境和人的影响;3.发展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4.培养小组合作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2. 教学重点1.解释热传递方式;2.设计热传递实验;3.协作竞赛。

3. 教学难点1.分析热传递过程;2.探究问题。

4.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问题式研究法。

5. 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图片展示或小故事的形式导入热的传递方式,引发学生兴趣;2.思考题:夏天烤烤串用什么方式来传热?(2)观察实验1.时间:25分钟;2.实验器材:两种不同材质的杯子,热水、冷水;3.实验步骤:–将热水倒入玻璃杯中;–将冷水倒入塑料杯中;–分别将两个杯子倒出水,测量温度,并比较两个材质杯子的热传递特点。

(3)合作竞赛1.时间:45分钟;2.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每组3-5人;3.活动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设计一个热传递实验,并进行探究;4.评分标准:–实验设计和完成度;–竞赛积极性;–解决问题能力;–表达思想能力。

(4)展示与讨论1.时间:15分钟;2.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互动;3.教师评价和总结。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收获1.学生参与热传递实验的热情高涨,合作精神好;2.实验设计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3.学生表达思想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问题的理解也更深入。

2. 教学不足1.实验物资不足,组织不够充分;2.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需要提高;3.活动过程难免出现一些小问题,需要及时处理。

3. 改进方案1.增加实验物资储备,确保实验顺利进行;2.针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不足的情况,尝试采取更多的培养措施,如增加问题讨论时间等;3.加强调查规划,增强做事的预见性和周密性。

总结通过《传热比赛》的教学,学习了热传递的方式和特点,掌握了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合作竞赛的方式使得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理论知识。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

小学科学19传热比赛(教案)传热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热的基本概念和常见方式。

2.掌握传热的三种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3.通过实践参与传热比赛,体验传热的过程和特性。

二、教学内容:1.传热的概念和方式的介绍2.导热的实际应用和例子3.对流的实际应用和例子4.辐射的实际应用和例子5.小学科学传热比赛的规则和安排三、教学重点:1.传热的基本概念和方式2.导热、对流和辐射的特点和区别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PPT2.传热实验器材和道具(如热导实验棒、水流观察器材、黑纸和镜子等)3.传热比赛的材料和设备(如保温杯、冷热水、热敷贴、风扇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你们是否注意到,我们身边的物体有时会变热或变冷?”“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吗?”等等。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可使用PPT,介绍传热的基本概念和三种传热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

解释每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和原理,并给予适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实验演示(15分钟):分别进行导热、对流和辐射的实验演示。

例如,使用热导实验棒展示导热,观察水流的热对流现象,以及利用黑纸和镜子观察辐射的效果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深入理解每种传热方式。

4.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来让学生了解传热的应用。

例如,热水袋的使用、电暖器工作原理等。

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每种传热方式的存在和作用。

5.传热比赛介绍和安排(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小学科学传热比赛的规则和安排。

要求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套传热实验材料和设备,参与比赛,并展示各种传热方式的实际应用。

6.组织比赛活动(4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传热比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学生根据比赛规则,合作完成实验和展示各种传热方式。

7.总结和讨论(10分钟):学生和教师一起总结比赛结果,讨论各组的传热表现和方法。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2.7《传热比赛》教案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课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热传递现象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温度、热量等概念,也对一些热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热传递的规律和原理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热传递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原理。

2.热传递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金属板、温度计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出热传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了解热传递的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热传递的规律,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给予反馈。

5.拓展(5分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课外实验,了解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温杯、空调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并进行点评。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热传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2.7《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传热比赛》这一节的内容,主要通过一个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在不同物质间的传递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对于热传递的深入理解仍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热传递的规律,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

2.使学生掌握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热传递的概念和方式的解释。

2.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问题解决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热传递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金属板、木板、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发学生对热传递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示例:我有火,但没有烟,我有光,但没有电,我可以的热量传递,我可以冷热变换,我是什么?2.呈现(10分钟)介绍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热传递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热传递。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热量在不同物质间的传递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热传递速度的因素。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热传递的规律。

通过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暖、散热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热传递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热传递的概念、方式和影响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与热传递相关的实践作业,如观察家里的保暖措施,分析其原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传热比赛)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1. 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本课是学生在认识了什么是热,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怎样传递之后的根底上为进一步认识热传递的性质而设计的。

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都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的。

因此,依据学生喜欢自己动手,爱提问的感情和行为特征,展开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方案,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归纳,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开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良对实验数据的精确性产生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拟实验。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师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理解新知〔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1.〔师出示一个小勺〕启发学生思考。

2.学生进行实验并总结〔二〕铜丝、铝丝与钢丝的导热比赛1.启发谈话。

2.学生进行实验并分享成果3.师小结〔三〕演示铜、钢、铝金属导热性能1.教师在演示台上出示实验装置,生观察。

2.师进行实验演示,学生观察并记录学生概括总结。

三、总结深化,拓展延伸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是如何利用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教学反思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共7篇)第1篇:传热比赛教案2.7 传热比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

2.培养学生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来证明热在不同物体中的传导有差异,即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

【教学难点】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酒精灯、火柴、蜡烛、金属导热性能演示器、水壶、实验记录单。

2.学生准备:塑料勺、木勺、钢勺、杯子、热水、蜡烛、铜丝、钢丝、铝丝。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在展示台上出示一个壶把和壶身是两种材料的水壶,倒进一些热水,请学生上来摸一下壶身。

师:手有什么感觉?(追问:水只装了一点,为什么水壶就热了?热是怎样传到水壶的上面的?)(再请同学摸水壶把)师:手有什么感觉?这是怎么回事?水壶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请大家观察壶身、壶把) 2.猜想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传热性能方面的不同?师:怎样知道哪种材料传热快,哪种材料传热慢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传热比赛吧!(板书课题)二、学生实验验证(一)金属、木头、塑料的导热比赛。

1.老师为大家提供实验材料:金属小勺儿、木头小勺儿、塑料小勺。

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传热比赛的实验方案,比一比哪种实验材料的传热速度快。

在实验前可以请一位同学来预测一下哪种材料的传热快哪种慢,下面请大家设计实验方案并且通过你们的实验来进一步验证你们的预测是否正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

师:谁来汇报一下?(生:把三把小勺放到烧杯里,倒入热水,用手摸,看哪只小勺最先变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热比赛》教学设计与反思
新安江第二小学陈锡平
科学概念:
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2、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过程与方法:
1、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2、分析热的良导体与热的不良导体在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探究的浓厚兴趣。

2、意识到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改进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
分组实验材料12组:烧杯、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铜棒、铝棒酒精灯铁盘子火柴牙签传热比赛实验装置
同样大小的铁勺和木勺各一
其它:温度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
导入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热是怎样传递的。

在上堂课的探究活动当中,我们使用了铁棒、圆铁片,这些材料都是铁做的,那么其他材料的传热的
情况是不是都跟铁一样呢,她们的传热速度是不是都一样呢?这堂课我们就来
研究这个问题。

二、认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1、认识各种材料传热的速度有快慢之分
1)教师出示所提供的各种材料。

(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铁棒、铝棒、铜棒)
2)将这些材料分成传热速度慢和传热速度快两组,怎么分?说说这么分的理由。

3)实验要求,同时放入热水中,及时观察,比较谁传热的速度快。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结果。

2、建构科学概念: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像铜、铁、铝这类传热快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木头、塑料这类传热慢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热的不良导体:木头、塑(板书:热的良导体:铜、铁、铝……
料、玻璃……)
(2)举例运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

生活中有的地方需要传热快一点,如锅底用铁做的,炒菜就容易熟。

有些地方需要传热慢一点,如锅
柄用塑料做的,防止手烫伤。

请你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设计意图:在材料的选择上,选择尽可能多的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利于学
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科学概念。

特别像玻璃,在
学生意识当中认为是热的良导体,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有热的玻璃水杯会烫手这
样的经验。

通过实验,纠正了他们错误的认识。

在分析和讨论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又可以在了解学生前概念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

由于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并不是特别严格的科学概念,加上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因此,在实验要求上并不十分严格,不必过于细致地指导。

]
三、比较铜、铁、铝三种金属的传热性能
1、引出研究问题
老师有个问题,同学们刚才用手模的办法做实验时,铜、铁、铝这三种热
的良导体,它们的传热速度是一样的吗?不一样的话,谁的传热本来最强。

铜、铁、铝三种材料传热的速度快慢,我们靠手摸的办法能不能准确的判
断出来吗?我们手的感觉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差别不大的无法准确地判断。


想比出它们到底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我们想办法亲眼看到才行。

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它们到底谁的传热本来最强。

(板书:传热比赛)
2、设计实验方案
(1)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分发实验记录单,巡视了解情况并参与讨论。

(2)小组汇报。

(将记录单实物投影)
问:其它小组对这个小组的实验设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或者认为有那些好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的要点:要同时加热,加热点要相同,热源要一样.)
(3)用几分钟时间修改和完善小组的实验设计。

3、分组实验
(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

(上台汇报,实物投影)
说说你们在实验中还遇到那些问题。

[设计意图:因为有了上堂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教学的基础,本节课让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这样的活动不算是太难。

所以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他们的创造性。

活动中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思想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在相互评价,乃至相互争论中完善他们的实验方案,使他们的探究能
力得到切实地锻炼和提高。

同时小组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1、各种材料传热的本领都是不同的。

2、选择好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拓展练习:
(出示铁勺和木勺)老师有一个铁勺和一个差不多大小的木勺,拿在手上,
谁更冷一些?为什么?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来解释。

是不是这样的,请
同学们回家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
教学反思:
1、准备好实验材料是上好科学课的保证。

开始备课的第一天就发现
工具箱里和学生的学具袋里竟没有相同粗细的铜棒、铁棒和铝棒!满心欢
喜地从五金商店里买到了这些材料,回家一试,却发现铜棒的导热本领不
如铝棒,原来买到的铜棒竟不是纯铜!后来购来铜导线和铝导线,剥开绝
缘皮获取材料。

可是又遇到了麻烦,生产厂家偷工减料,铜导线的铜芯居
然比同规格的铝芯要细!后又找了四、五家商店才找到满意的材料。

真没
想到,准备教案的时间竟主要化在了找材料上!喻伯军老师说,科学老师
准备教案最重要的是准备好实验材料。

看来此话一点不假!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顺利地进行。

让学生
举例生活中应用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的例子,没想到竟出现了“卡壳”,
本以为是一个简单不过的问题,班上举手者寥寥。

尽管是生活中熟见的事
情,但平时没这方面的概念,此时无法跟现所学的知识对应起来,因此回
答不上来。

如果这时候配以图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无论是高估学生还上
低估学生,都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够了解。

学生是学习科学的
主体,看来备教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还要做好备学生的工夫。

3、教学的应变能力不够,没有给学生更多地锻炼机会。

有一小组在
设计实验方案中提出用三盏酒精灯分别加热三跟金属棒,还有一个小组提
出把涂了蜡烛油的三根金属棒放在热水中比谁融化的快。

这两中方案在讨
论交流中都轻易地被我否决掉了。

本来这方案都应该让学生实践一下,实
验若不成功,在改正过来不迟,总共也化不了多少时间。

让学生在实验中
体会失败,或许也是一种有益地尝试。

我一门心思地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
教学,错失了一次很好的教学生成的机会。

看来自己的教学思想还够先进,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教学的能力还需要磨砺和提高!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没有完美,只有追求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