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对联实用学案、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提高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2. 对联的基本结构3. 对联的韵律特点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5. 对联的应用和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对联的基本结构及韵律特点2.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3. 对联的鉴赏能力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引导学生领悟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分组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探讨对联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介绍对联的上下联、横批等要素。
3. 分析对联的韵律特点:讲解平仄、对仗等韵律知识。
4. 学习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观察经典对联,总结创作规律。
5. 小组合作创作对联:分组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6. 展示和评价:挑选优秀对联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7. 总结课程: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收集不同类型的对联,如春联、寿联、挽联等,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对联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古迹、名胜等地,了解对联在实际环境中的运用,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对联创作: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了解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对联教材,提供系统的对联知识。
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对联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优秀6篇)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篇一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奇妙的对联公开课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的有关知识,如起源、特点、种类等。
2、学会拟写简单的对联。
3、了解对联的有关题型,基本上学会做。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对联常识的介绍;2、难点:对联的练习。
三、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四、授课时间:2个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略)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
(二)、教学目标展示:今天我们要学习:1、对联起源2、对联特点3、学对歌诀4、对联种类(三)、讲析目标:1、对联起源:要求筛选出要点: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对联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第一章:认识对联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定义和起源使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1.2 教学内容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汉语独特的文学形式,由上下两句话组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
对联的起源:介绍对联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
1.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定义和起源,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生动展示。
分析对联的基本结构,让学生举例说明。
学生自主创作一组对联,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二章:对联的修辞手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使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创新能力2.2 教学内容对联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何将这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对联创作中。
2.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学生练习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对联,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第三章:对联的意义和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在汉语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和传承意识3.2 教学内容对联的意义:对联在表达情感、寓意深远方面的作用。
对联的价值:对联在传承文化、丰富语言等方面的价值。
3.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学生讨论对联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创作一组有特殊意义的对联,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四章:对联的创作技巧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使学生能够独立创作出优秀的对联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4.2 教学内容对联的创作技巧:选词、对仗、意境等方面的技巧。
创作优秀对联的方法:如何构思、修改和完善对联。
4.3 教学活动讲解对联的创作技巧,并通过示例进行分析。
学生练习创作对联,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优秀对联,并进行交流和欣赏。
第五章:对联的应用和传承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对联在日常生活和文化传承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对联在弘扬民族文化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对联的热爱和传承意识5.2 教学内容对联的应用:节日、庆典、装饰等方面的应用。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黑龙江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3. 对联的分类和玩法。
4. 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5. 欣赏和评价对联的标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创作对联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对联的分类和玩法,欣赏和评价对联的标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特点和结构。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对联的分类和玩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趣味对联故事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对联的起源、特点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对联,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魅力。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对联的分类和玩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对联,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对联创作:评估学生创作的对联的准确性、创意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收集对联的作业,评估其认真程度和参与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联创作能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对对联文化的理解。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鼓励,以及是否合理地安排了教学内容和时间。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对联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文学素养。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湖南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如平仄、对仗、意境等。
培养学生编写对联的能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及应用。
利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对联的起源,如古代的桃符、春联等。
讲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2. 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介绍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基本要素。
3. 对联的应用讲解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节日、庆典、装饰等。
举例说明对联在不同场合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编写对联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的运用。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对联的起源、发展和基本结构。
2. 示范法: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并进行交流、评价。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编写对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故事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讲解对联的结构,包括上联、下联和横批。
举例说明对联中的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3. 示例讲解对联的编写方法:给出示例,分析对联的编写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对联的寓意和表达方式。
4. 练习编写对联:让学生动手编写对联,注意运用平仄、对仗、意境等要素。
分组交流、讨论,相互评价、修改。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对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编写一副对联,题材自选,要求体现个性和创意。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对联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l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 指导学生根据对联的常识完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要求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说出理由即可。
(2)上联:一代__推《子夜》下联:毕生心血似《春蚕》(要求学生按照对联的基本要求回答,然后多媒体显示)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以及欣赏对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对联大体可以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求学生讨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当点拨。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2)学会编写对联,并能运用对联表达情感、描绘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掌握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2)运用对联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2. 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内在意境和韵律的把握;2.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案例、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对联,引导学生欣赏、思考;(2)学生分享对联欣赏的心得。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1)教师讲解对联的定义、起源和发展;(2)学生跟随教师总结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
3. 分析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1)教师分析对联的构思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内在意境;(2)学生讨论、总结对联的创作方法。
4. 实践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编写对联;(2)学生现场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对联,分享创作心得;(2)教师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创作方法。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编写一副对联,表达对家人的祝福或描绘家庭景象。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对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春联、挽联等;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对联在各地域的特点和差异。
七、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比赛,看谁编写出的对联更具创意和意境;2.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评选出最佳对联作品。
八、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对联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等情感;2. 学生分享自己对对联的情感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
奇妙的对联教案范文教案名称:奇妙的对联教案目标:1.培养学生对联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2.提高学生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欣赏对联的能力和审美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2.提前准备一些对联的创作素材,如名人名言、成语、诗句等;3.准备适当的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对联的美学特点;2.分享一些有趣的对联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对联创新(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名人名言、成语或诗句,并让学生组成对联;2.引导学生尝试采用语音、意象、韵律等创作技巧,创造出更有趣、更有创意的对联。
第三步:对联表演(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组对联表演;2.学生可以选择表演传统对联、对口相声等形式;3.学生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第四步:对联欣赏(2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品,并进行欣赏;2.分析对联的优点和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对联的内在美和趣味。
第五步:对联创作(30分钟)1.学生自由创作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或素材;2.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对联。
第六步:对联展示(15分钟)1.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2.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学生展示创意和表达能力。
第七步: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对联创作的经验和技巧;2.学生自评和互评,讨论自己在对联创作中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3.教师提供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拓展对联的创作能力。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寻找一些经典的对联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2.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文学活动,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对联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深入了解对联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美学特点,引发了学生对对联创作的兴趣。
学生通过创新对联,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表演和展示,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奇异的对联》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驾驭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觉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绚烂的珍宝,它既是一种特别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别的文学体裁。
今日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异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学问,驾驭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实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学问模块:相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高校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闻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假如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赐予充分的确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当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探讨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觉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四平八稳,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主动确定。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学生能够创作出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创作对联,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学生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创作的品质,提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创作结构完整、对仗工整的对联。
难点:对仗的技巧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创作具有创意和个性化的对联。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联示例和参考资料。
学生准备纸笔和创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文化的认识。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结构、对仗、平仄等。
教师举例说明对联的修辞手法和创作要求。
3.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析给出的对联示例。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对联的特点和对仗的技巧。
4.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个人或小组合作创作对联。
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克服创作中的困难。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联,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对联的创作质量,给予肯定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学生进一步学习对联的分类和应用,如春联、横幅等。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不同题材和风格的对联,如诗意对联、幽默对联等。
学生可以参加对联比赛或活动,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教学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总结教学效果和不足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对联文化,培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对联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 学生通过分析经典对联,掌握对联的节奏和韵律。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奇妙的对联》教案王
《奇妙的对联》教案王第一章:对联的起源与发展1.1 介绍对联的起源:对联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桃符,起初用于驱邪避凶,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1.2 讲解对联的发展历程:从唐代开始,对联逐渐兴盛起来,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对联文化。
1.3 介绍对联的基本特点:对联由上联、下联和横批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意境深远。
第二章:对联的基本技巧2.1 讲解对联的平仄规律:介绍平仄的概念和分类,讲解对联平仄的搭配规则。
2.2 教授对联的对仗技巧:讲解对仗的概念,教授如何运用对仗技巧写出优美的对联。
2.3 分析经典对联案例:分析著名对联的构思巧妙之处,让学生感受对联的艺术魅力。
第三章:对联的创作方法3.1 教授自创对联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想象和比喻等手法,自行创作对联。
3.2 讲解对联的修改技巧:介绍如何对对联进行修改,使其更加完美。
3.3 组织学生进行对联创作实践:让学生动手创作对联,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第四章:对联的应用与欣赏4.1 介绍对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对联如何在节日、庆典等场合中运用。
4.2 讲解对联的欣赏方法:介绍如何从平仄、对仗、意境等方面欣赏对联。
4.3 欣赏经典对联作品:分析著名对联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章:对联比赛与交流5.1 介绍对联比赛的形式:讲解对联比赛的规则和评分标准。
5.2 教授如何准备对联比赛:引导学生充分准备,提高比赛成绩。
5.3 组织学生参与对联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联交流,分享对联创作心得。
第六章:对联与诗词的关联6.2 讲解对联在诗词创作中的作用:介绍对联如何为诗词增色添彩。
6.3 结合诗词创作对联实例:通过诗词实例,讲解如何将对联融入诗词创作中。
第七章:对联与书法的关系7.1 介绍对联与书法的密切联系:讲解对联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7.2 讲解对联书法的审美特点:分析对联书法在笔法、结构、布局上的独特美感。
奇妙的对联 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案标题: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3. 能够创作简单的对联作品。
教学重点:1. 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 创作符合对联规律的作品。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对联范例3. 笔、纸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对联的作用和意义。
展示对联范例,让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味和趣味性。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1. 介绍对联的基本结构:上联和下联,上下联之间要求对仗工整,字数相等,意境互相关联。
2. 分析对联的写作技巧:对仗、对比、对称、对景等。
三、示范创作对联教师给学生展示创作对联的范例,并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事物、情感、景物等方面进行创作。
四、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对联作品,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修改。
五、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六、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对联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强调对联的韵律和意境。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创作对联作品,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积累素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对联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和范例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联的写作技巧,提高创作水平。
《奇妙的对联》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案教案:《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对联,认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
2.学会欣赏和创作对联,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联的特点和分类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创作出优美的对联。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和课件。
2.指导学生参考一些优秀对联的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一些著名的对联,引起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并和学生讨论对联的定义和形式。
Step 2:理解对联的特点(10分钟)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认识对联的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Step 3:了解对联的分类(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对联的各种分类,如平仄对仗、押韵对仗、对印对仗等。
Step 4:欣赏和分析对联(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对联,并帮助学生分析对联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Step 5:创作对联(2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词语主题,例如春天、爱情、友谊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对联,然后学生在班级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对联作品。
Step 6:展示和评析(15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上台展示自己的对联作品,并由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评析,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
Step 7:总结与扩展(15分钟)教师总结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欣赏中多加运用对联。
可以邀请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的对联作家和作品,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在家自己创作一首对联,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前期的导入和讲解,生动地介绍了对联的特点和分类,并引导学生欣赏和创作对联。
培养了学生的文学艺术创造能力和对联的鉴赏能力。
但是在创作环节,时间会比较紧张,可以适当延长创作的时间或将创作的时间分为两个课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同时,在展示和评析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分析对联的优缺点,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对联的定义、来源及发展历程。
②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现形式。
③能够欣赏并理解对联的内涵和韵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联,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知识结构。
2.对联的基本表现形式。
3.欣赏对联的韵味与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对联的内涵。
2.如何根据韵味和音律判断对联的好坏。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图片解析法。
3.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请学生欣赏以下几组对联,然后让学生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谷不分贵贱粗,六合只论是非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步:讲解1.对联的定义与来源。
对联是汉族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所谓对联就是古代的联语、衬字、衬语等的统称。
对联源于古代简练的文体,起源较早,大约在唐朝。
兴盛于明代,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往来春秋之际,常要用对联来增添节日气氛、增进友谊。
2.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的基本形式是“上下联”的排列组合,即上联与下联联接紧密或衔里呼应。
在这种典型的排列形式中,上联与下联往往构成一组完整的意义,且上下联一般以四个字为一组。
3.对联的表现形式。
对联的形式很多,但总的来说,它们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押韵字必须相同。
②词意相近相对。
③对上对下意境相协调,意思相关,意味深长。
④语言简练、形式规范、朗朗上口。
⑤对联还应具有富有文化内涵和韵味的特色。
第三步: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下几组对联,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组,给出自己的理由。
1.“山居采菊人归去,天气晚来风起。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步:欣赏请学生欣赏课堂上提供的各种对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奇妙的对联(学案)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②能够区分上下联、正确贴对联,并懂得如何撰写对联③明确对联在高考试卷中的呈现方式,并掌握答题技巧2.方法与过程:参与活动,激发兴趣;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随堂实战,训练能力;奇联共赏,领略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对联艺术和文化的魅力【学习重、难点】①懂得如何撰写对联②掌握高考对联试题答题技巧二、学习过程:(一)学会分享:我所知道的对联知识及趣闻。
(二)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通过阅读,我又懂得了对联那些知识?)①对联,又叫、、等。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和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盛行于,可谓源远流长。
②对联由和组合而成,字数多少无定规,但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也叫,要求是,,。
③对联讲究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称为“仄起平收”。
④对联书写时,要注意上下联都是。
张贴时,上联在,下联在,左右以为分别。
(三)学以致用——我会张贴对联啦,我自豪!1、祥随春到祥天下(是联;贴边)福同岁至满人间(是联;贴边)2、迎新年百福呈祥(是联;贴边)辞旧岁家业兴旺(是联;贴边)3、丹凤呈祥龙献瑞(是联;贴边)红桃贺岁杏迎春(是联;贴边)4、万事如意步步高(是联;贴边)一帆风顺年年好(是联;贴边)5、岁岁平安福寿多(是联;贴边)年年顺景财源广(是联;贴边)(四)学无止境——我还想知道一些对联知识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到了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人们一般都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
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被认为孟昶的题词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
这种习俗,一夜之间,由官廷豪门推广到了百姓门户。
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
奇妙的对联的教案
奇妙的对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对对联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二、教学内容2. 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相生。
3. 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对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经过唐宋时期的发展,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知道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如何编写一副合格的对联。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相关资料,如对联书籍、网络资源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对联,引发学生对对联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对联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二、讲解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2. 教师讲解对联的特点,包括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内容相关,韵味相生等,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艺术魅力。
三、学习对联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1. 教师介绍对联的起源,让学生知道对联最早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2. 教师讲解对联在唐宋时期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对联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编写对联(10分钟)1. 教师示范编写对联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编写一副合格的对联。
2. 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自行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内容,强调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编写对联的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对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是否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学生在编写对联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在课后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对联的种类:春联、婚联、挽联、寿联等。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奇妙的对联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范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标题: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对联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所学技巧创作奇妙的对联。
3. 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对联的写作技巧和要点。
2. 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资源:1. 讲义、课件。
2. 对联的例子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导入新课:通过引用一些简单、有趣的对联,激发学生对对联主题的兴趣。
2. 出示对联的例子,带领学生感受对联的韵律和美感。
Step 2 学习对联的定义和特点1. 通过讲解,给学生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对联的七言与五言形式,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规范和要求。
Step 3 探究对联的写作技巧1. 分析对联的常见写作技巧,如对仗、对称、谐音等。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技巧的具体运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经典对联的写作技巧。
3. 给学生设计一些对联练习题,让他们亲自动手,并互相交流、比较和评价。
Step 4 小组创作对联1.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对联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鼓励他们勇于思考和尝试,推崇创新和个性。
3. 学生完成创作后,进行小组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Step 5 总结和讨论1. 汇总学生的创作成果,从中选取一些优秀的对联进行展示和讨论。
2. 引导学生总结对联的写作要点和技巧,加深对对联的理解和掌握。
Step 6 作业布置1. 布置对联创作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创作几组对联,可以选择任意主题和表达方式。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联创作比赛,提高对联写作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对联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分析对联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对对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小组创作和展示,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增加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机会。
作业布置中的对联创作比赛更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参与度的好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妙的对联》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传说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
身边的衙役都不解其意,郑板桥看后,立即命令身边人从家里送来衣物和粮食。
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
答: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它由上联和下联组成,有的还有横批;张贴时,上联在右(进门的右边),下联在左。
字数没有定规。
2、学生齐读对联,分组思考对联有哪些基本要求:
⑴、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⑵、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賞,赏花赏月赏秋香
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⑸、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⑻、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基本要求:
3、拓展延伸,强化训练
⑴对联寻亲: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滋春树碧连天
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
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
⑦绿柳展枝舞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你的选择是:
⑵、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①、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③、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④、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三、板块二:不畏浮云遮望眼——对联对法
一般上下联的联意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
即所谓正对、反对、串对。
1.正对:上下两联,角度不同,说明同一事理。
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
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上下两联,一正一反,对比尖锐分明,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
①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名流水对。
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顺承、因果、条件、转折、选择等复合关系。
(一句话分成两句说)
例:
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请小组从自己收集的对联里,分别找出三组正对、反对、串对的对联进行交流。
学生作业分享:
板块四牛刀小试显身手
1、二字联
春兰——月转——落日——
细雨——去伪——地理——
2、三字联
水底月——刀子嘴——
辞旧岁——独角兽——
3、四字联
山清水秀——情深似海——东南西北——
青山不老——望梅止渴——行千里路 -----
4、五字联
科学能致富 -------- 时时闻鸟语——
春江花月夜——远看山有色——
明月松间照——
5、九字联
上联:明礼诚信乃做人根本——
五,课后作业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为学校图书馆和宿舍各写一副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赏析名联;尝试对对联。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整理,课内讨论交流,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积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对联知识尝试对对子。
【教学方法】采用板块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引导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讲述课外搜集的有关对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
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多媒体课件显示)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多媒体显示)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它由上联和下联组成,有的还有横批;张贴时,上联在右(进门的右边),下联在左。
字数没有定规。
)
2、学生齐读对联,分组思考对联有哪些基本要求:
⑴、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⑵、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賞,赏花赏月赏秋香
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⑸、不苦不累,高中没味;不拼不搏,人生白活
⑹、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⑻、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⑼、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⑽、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寻找规律:
l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l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l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收。
3、拓展延伸,强化训练
⑴对联寻亲: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①发愤识遍天下字②雨滋春树碧连天
③腊梅吐芳迎红日④学海无涯勤可渡
⑤书山万仞志能攀⑥立志读尽人间书
⑦绿柳展枝舞春风⑧风送花香红满地
你的选择是:
⑵、填成语:根据上联的提示写出一个成语使之构成一幅完整的对联。
①、世本无先觉之验人贵有()
②、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
③、良言入耳三冬暖()六月寒
④、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弃之可惜;
下联:杯里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三、板块二:不畏浮云遮望眼——对联对法(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般上下联的联意存在着并立、对立、顺连三种方式。
即所谓正对、反对、串对。
1.正对:上下两联,角度不同,说明同一事理。
意思互相补充,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
①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反对:上下两联,一正一反,对比尖锐分明,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例:
①天开新岁月人改旧乾坤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又名流水对。
上下联意思顺连,在语法上形成一个复句,构成顺承、因果、条件、转折、选择等复合关系。
(一句话分成两句说)
例:
①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请小组从自己收集的对联里,分别找出三组正对、反对、串对的对联进行交流。
学生作业分享:
板块四牛刀小试显身手
1、二字联
春兰——月转——落日——
细雨——去伪——地理——
2、三字联
水底月——刀子嘴——
辞旧岁——独角兽——
3、四字联
山清水秀——情深似海——东南西北——
青山不老——望梅止渴 -- - 行千里路 -----
4、五字联
科学能致富 -------- 时时闻鸟语——
春江花月夜——远看山有色——
明月松间照——
5、九字联
上联:明礼诚信乃做人根本——
五,课后作业(多媒体显示)
1、课外继续搜集妙联。
2、为学校图书馆和宿舍各写一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