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
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2. 引出本课的主题《永生的眼睛》,向学生介绍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作者的背景和写作意图。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
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写作练习和总结与反思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在写作练习环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一篇关于生命的短文,表达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于生命的思考有所提高。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六年级语文《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并运用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庭、亲人和生命的尊重和珍视。
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背景。
2.2 课文梗概概述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3 课文细节分析分析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词汇和句子,并进行自主学习。
3.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合作和交流。
3.4 教师讲解与分析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阅读理解题目,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任务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5.2 相关背景资料提供作者和相关背景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3 教学多媒体素材使用多媒体素材,如图片、音频或视频,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来深入理解课文。
6.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文中的情景,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器官捐赠知识的学习。
3. 小组讨论和报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器官捐赠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情节、主题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器官捐赠的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永生的眼睛》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器官捐赠知识的资料。
3.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案内容待补充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3. 器官捐赠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概念、意义和流程,让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和情节,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器官捐赠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小组报告:各小组依次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器官捐赠的意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课堂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可以是故事、日记或议论文。
九、课后辅导:1. 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2. 组织课后讨论小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分享机会。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永生的眼睛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眼睛”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
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进《永生的眼睛》,看看温迪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的三位亲人去世后捐赠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评析:课初,赵老师以获得器官捐献者写下的一首感谢诗导入新课,再配之教师深情的朗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和阅读期待。
】(二)品味永生,感受语言美、人性美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琳达的亲人有(板书):母亲、父亲、温迪2、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琳达在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件事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生汇报:由开始的强烈反对捐赠母亲的眼角膜到后来主动捐赠女儿的眼角膜。
课《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永生的眼睛》一文,使学生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结构和写作特点。
2. 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在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
3.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2. 掌握器官捐赠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理解。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情感,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案例分析:教师讲解器官捐赠的真实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和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作文,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作文,评价学生对器官捐赠的看法和态度,以及运用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永生的眼睛》文本。
2. 器官捐赠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永生的眼睛》这篇文章的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亲情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1.4 教学步骤朗读文章,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的珍贵和意义。
第二章:亲情的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亲情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对个人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4 教学步骤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教师总结,强调亲情对个人的重要性。
第三章:亲情的表现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3.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亲情的表现。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亲情情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表现的理解。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亲情的表现。
第四章:亲情的传递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是如何在家庭中传递的。
4.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传递的方式。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家庭作业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4 教学步骤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亲情传递的理解。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观察和记录亲情的传递。
第五章:亲情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体现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亲情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体现方式。
5.2 教学内容通过文章中的情节,引导学生思考亲情在生活中的体现。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个人经历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文章中的亲情情节。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经历和感受。
《永生的眼睛》的教案
《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器官捐赠的故事,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懂得珍惜生命。
2. 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讨论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宝贵,懂得珍惜生命。
(2)培养学生具有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永生的眼睛》,写一篇关于器官捐赠的短文。
2. 调查身边人对器官捐赠的认识和态度,简要总结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3. 家庭作业:与家人分享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内容,讨论器官捐赠的意义。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理解程度,包括主要内容、观点和情感态度。
2. 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类似现象的能力、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写作能力、调查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范例
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一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生动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教学手段:幻灯片、电脑多媒体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姓李,同学们可以叫我(李老师)哎!上课这前,我想出两个字谜考考大家,看哪些同学头脑最灵活、反映最快,有没有兴趣?(有)1、顶破天(夫);2、灭顶之灾(火)。
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真棒!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今天我们一定合作的很愉快。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我这还准备有几个小奖品,一会发给上课发言最积极、最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不好呀!好!那我们就开始上课。
一、图片谈话导入上课开始时我播放一组图片,问:“这几幅图漂亮吗?”生回漂亮,当放到最后这一幅时,我会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生会说什么也看不到。
我会接着说:“盲人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片黑暗。
上面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呀!那么,我们健康的人能不能帮一下盲人,让他们重见光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齐读课题那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眼睛怎么才能永生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思考:1.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4分钟读文,之后找几个学生读生字词,最后齐读.提问: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三、自读自悟,相互交流1、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中划找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划下来。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4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4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认识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课前准备:●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或事例。
●调查:身边的人对器官捐献了解多少,他们愿意在去世后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触摸春天》的盲姑娘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器官捐献出来就好了。
但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这个问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周围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谁来谈一谈。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捐献、移植产生新的看法的。
二、学习新课1、检查生字认识,朗读课文。
2、课文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
3、教师质疑,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围绕重点解决问题1、“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琳达也有,她也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儿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后谈体会指导朗读:你能够读出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吗?2、琳达一开始极力的反对,他的看法改变了吗?能够简单地说说吗?学生:强烈反对捐献母亲的角膜→遵从遗愿捐献父亲的角膜→主动捐献女儿琳达的角膜3、是什么促使她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采取你喜欢的读书方式,边读边划4、全班交流1)从父亲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最新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 18 永生的眼睛 优秀教案2
最新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8永生的眼睛优秀教案218*永生的眼睛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学习目标:1.掌握1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琳达一家三代人的善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从重见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1.按照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
调查表如下:姓名年龄职业学历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A.觉得了不起B.认为出风头C.无所谓④您会捐献角膜吗?()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教学程序: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能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理解器官捐赠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课文《永生的眼睛》的主要内容、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难点: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的意义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的主题。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讨论其表达效果。
4. 口语表达: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如描述自己的一次难忘的经历。
5. 写作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意义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课堂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提交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
3.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口语表达,评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清晰度、连贯性等。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永生的眼睛》。
2. 多媒体教学课件。
3. 相关阅读材料,如关于器官捐赠的articles、故事等。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5. 口语表达评价表。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出本课的主题。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永生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永生的眼睛》的基本情节和主旨;2.能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小说,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3.能够写出小说内容的主旨概括和个人感想;4.能够调动想象力,在小说基础上扩展想象,写出自己的故事。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永生的眼睛》的基本情节和主旨;2.能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小说,分析小说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方面;3.能够写出小说内容的主旨概括和个人感想。
三、教学难点1.能够调动想象力,在小说基础上扩展想象,写出自己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小说《永生的眼睛》封面,并向学生介绍这本书的作者、出版时间、内容简介等信息,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自己的眼睛永远是生命的蓝图。
2. 学习小说(30分钟)1.教师以读者的身份,带领学生一起读完小说《永生的眼睛》;2.教师针对小说情节和人物,进行讲解和解读;3.按照小说情节进行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
3. 梳理认识(15分钟)1.教师总结小说的主旨,展示小说与人们的生活有何关联;2.学生回顾自己与小说主人公的共同点,讲述自己反思和感悟;3.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完成小组讨论,结合小说情节和自己的生活,绘制个人“生命蓝图”。
4. 创作扩展(20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扩展,要求学生修改小说情节,写出自己的故事;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展示自己的故事,相互交流和发表意见。
5. 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2.教师收集学生书面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小说《永生的眼睛》为主体,以情节解析和创作拓展为载体,采用“导入学习-学生中心讲解-认识梳理-创作扩展-总结回顾”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以阅读理解为核心的教学目标,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及想象需求,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散思维,同时让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和想象,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语文S版
18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认读“辍”,理解“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等词语。
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题的含义。
抓住文中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通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思考课文主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1教师揭题:永生的眼睛2请学生讲讲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3教师出示词语,进行词语教学。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1认真读课文,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并与同学交流。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何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1激励学生从“酷爱、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写话。
2朗读课文。
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人物的语言,应引导学生反复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体会人物的情感,对人物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从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么启发,课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收集、整理资料,通过写倡议书或办板报的形式向人们宣传捐献器官的意义。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语文教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生动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教学手段:幻灯片、电脑多媒体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姓李,同学们可以叫我(李老师)哎!上课这前,我想出两个字谜考考大家,看哪些同学头脑最灵活、反映最快,有没有兴趣(有)1、顶破天(夫);2、灭顶之灾(火)。
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真棒!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今天我们一定合作的很愉快。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我这还准备有几个小奖品,一会发给上课发言最积极、最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不好呀!好!那我们就开始上课。
一、图片谈话导入上课开始时我播放一组图片,问:这几幅图漂亮吗生回漂亮,当放到最后这一幅时,我会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生会说什么也看不到。
我会接着说:盲人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一;一片黑暗。
上面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呀!那么,我们健康的人能不能帮一下盲人,让他们重见光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齐读课题那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眼睛怎么才能永生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思考:1.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4分钟读文,之后找几个学生读生字词,最后齐读.提问: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123。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语文S版
【让先生在阅读教学中,充任好主人的角色。引导先生与文本停
止充沛的对话,培育了先生阅读的基天分力与良好的习气。】
〔2〕交流〔引导先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
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质量,了解器官捐赠的意
义。〕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
六年
级下
册语
文教
案 18 永生
18 永生的眼睛
的眼
睛语
文S
版
节次
上课时 间
撰稿人
持有人
知识目的: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
捐赠、热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
生、热泪盈眶、才气横溢〞等词语,鼓舞先生从中选用常
教学目
用词写话。
的 才干目的:鼓舞先生积聚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情感目的:指点先生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人
物的言语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了
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重点难 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入的语句,了解琳达一 家人高尚的肉体境界。
教学难点: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方
法
修正批注
课型
教 时 1 课时
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络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厚外延,打
破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团体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赠了自己的
角膜,请仔细读读课文,〔自在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
的语句,并仔细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_语文S版
1、一读,做到不漏读、不错读,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多次、遵从、搂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读音。
2、再读,边读边摸索边动笔,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语句和段落,并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1、依照学生回答,随机出示父亲“教育”我的两段话,重点研读: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18永生的眼睛_语文S版
18*永生的眼睛
课型
新授
教
学目标ຫໍສະໝຸດ 知识目标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能力目标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学
重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高品质。
⑴ 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躯体的一部分。专门久往常,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假如我们死后的躯体能有助于他人复原健康,我们的死确实是有意义的
⑵ “假如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关心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精妙!”我的女儿温迪自幼热爱画马,她的作品屡屡获奖。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捐赠、盲童、热泪盈眶、多次、遵从、搂住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1、大伙儿回忆一下,作者也确实是文中的琳达,一开始当她得知父亲要无偿捐献离开人世的妈妈的眼角膜的时候,她的心情是如何样的?当她听了父亲的话以后,情感发生了如何样的变化呢?
2、琳达把外公捐赠器官的心愿告诉她心爱的女儿──温迪时,她会有如何样的表现?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永生的眼睛》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永生的眼睛》教案 -本课教材分析:眼睛是的一个器,我们拥有她,是多么幸福,多么方便,她是无法比拟的财富。
当某个人失去生命时,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带给失明者以光明,那将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呀!这个人的眼睛也将得到永生,这又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文章刻画了让人难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省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让人怀念,让人学习。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北师大实验小学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有着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
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自私,不懂得关爱别人。
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搞感恩教育。
这正好是一篇渗透德育的好文章,可借助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来唤醒孩子们的爱心。
促使孩子们都来为别人、为献爱心!本校的学生有很好的一个学习习惯,就是查阅资料,特别是上网查阅资料的积极性很高。
他们会通过多种途径查到相关的信息,丰富课内外知识.本课中,学生对于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了解得不多,可以鼓励大家借助网上资料获取相关信息,使之更多地了解有关内容,以及捐助的意义,从而对于爱的奉献有更为深刻的认识.ﻭ第一课时教学目标:ﻭ1、认识生词6个: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
学习多音字:给.ﻭ2、通过多种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3、读课文,感知语言。
初步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一、课前谈话:ﻭ同学们,你们喜欢吗谁给大家说一句老师也喜欢,送给大家三句。
(出示:毛说: 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于鸿毛。
臧克家说: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文天祥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谁能大声地给大家读读(生读)相信你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三句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情境入课:ﻭ前些天,程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就在去年,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
册)
18﹡永生的眼睛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三个人为盲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课文中的“我”由当年对父亲捐献母亲的角膜不理解,到成年以后亲自捐献了因病去世的父亲和因车祸丧生的女儿的角膜,这是多么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展现了“我”传统观念的转变和思想认识的升华。
当年十四岁的“我”和现在十四岁的女儿,对亲人捐献角膜的两种不同态度,也反映了前辈的言传身教对后辈所产生的影响。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母亲病逝后,父亲遵照他们生前的约定,将母亲的角膜捐赠给医院,并深深地教育了“我”。
第二部分(4——5自然段):写父亲患重病时,仍为自己去世后可以捐赠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角膜而感到愉快,他的心愿深深地感动了“我”的女儿温迪。
(第四自然段父亲说的话,从三个角度说明了捐赠的快乐: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家属的角度,从自己亲人的角度。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我”遵从父亲的遗嘱,
捐赠了他的眼睛的角膜,温迪为此感到骄傲,并准备效仿外
公捐赠角膜。
第四部分(7——9自然段):写温迪在意外车祸中丧生,“我”再一次捐赠了亲人的眼睛角膜。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感悟
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器官捐献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在一个课时要完成本课的教学,
必须将阅读的任务向课前进行适当的延伸,从而也培养了学
生课前预习的习惯与能力。
在课内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
文本对话的平台,教师给予适当的“读”的引导,让学生在
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更为有效的阅读对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文中
人物的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句中含义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
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认读“辍”,读读记记“给予、捐赠、酷爱、领悟、辉映、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激励学生从中选用常用词写
话。
激励学生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3、情感与价值
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琳达一家人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理解课题“永生的眼睛”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画出本课生字新词,试着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阅读资料,认识“角膜”
教师出示(或教师介绍)有关“角膜”“角膜病”“角膜捐献”的资料(内容)——见“教学用书”中“五、参考资料——有关角膜的资料”。
【让学生认识眼睛角膜,了解角膜捐赠的意义。
】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教师揭题:18﹡永生的眼睛
2、请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谈谈读了这篇课文的感受(同学们读完这篇课文后,心里一定很不平静,有什么心里话想分享一下吗?)
3、请一两个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积累的词语后,教师分组出示以下词语,按不同的要求进行词语教学。
a、给(jǐ)予捐赠
b、温迪酷爱栩(xǔ)栩如生才华横溢热泪盈眶捐赠
c、突如其来与世长辞
以上三组词语在学生正确认读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①读了“a”组中的两个词语,你心里有什么感受?(感受精神的高尚。
)
②读“b”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孩子?(再现温迪聪明、善良的形象。
)
③读“c”组词语,你有什么感受?(对亲人突然失去的惋惜。
)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检查学生预习中课文通读情况。
【充分唤醒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生命,引导学生在读词语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人物联系起来,读出词语在语境中的丰富内涵,打破传统教学中就词读词的现象。
】
三、圈画语句,品析人物
1、文中写琳达一家的三个人为了解除盲人的痛苦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请认真读读课文,(自由轻声读,或默读)圈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认真读读、想想、批注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学生读,圈画,批注。
【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当好主人的角色。
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
(2)交流(引导学生从“父亲”说的话和温迪的表现、说的话等语句中,引导体会句子意思和人物的高尚品质,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
)
(3)读好相关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感情。
2、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说说自己对“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3、齐读课文。
4、写一段话送给自己喜欢的文中的人。
四、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从“酷爱、与世长辞、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才华横溢”等词语中自选词语应用写话。
2、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有积累价值的语句。
3、推荐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六年级下册)中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母亲的眼睛》两篇文章。
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母亲
父亲→
温迪
仪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