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二十六)含解析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ea59a79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ea.png)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二讲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课件苏教版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第二讲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课件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abd7fc9ec3d5bbfd0a74ed.png)
题组演练
题组 1 染色体结构变异分析判断 1.如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 2 由基因 1 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 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增加 D.图中 4 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
是细胞中的一组 非同源染色体 , 形态各不相同 是控制生物 生长、发育、遗传 _和__变__异__的一组染色体
3.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项目
单倍体 二倍体
多倍体
发育起点
_配__子__ _受__精__卵__
_受__精__卵__
体细胞染色 体组数
1 或多(个)
2 (个) 大于或等于 3 (个)
应用
单倍体育种
助考技巧启动高考长句应答模式 1.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变异方式有何不同? 提示:基因突变包括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染 色体结构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变异结果有何不同? 提示:①基因突变导致新基因的产生,但基因数目不变,生 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②染色体结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 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但未形成新的基因。
图①表示四分体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是两条非同源 染色体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 错误; 图③是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 错误;图④是染色 体片段缺失或增加,C 正确;4 种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了 改变,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 错误。 答案:C
2.下列有关图示两种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二、染色体数目变异
1.类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6504c54958f5f61fb6366679.png)
第25讲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考点一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1)类型(连线)(2)结果: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类型①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如21三体综合征。
②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如多倍体、单倍体。
(2)染色体组①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组成:如图为一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其染色体组可表示为:Ⅱ、Ⅲ、Ⅳ、X或Ⅱ、Ⅲ、Ⅳ、Y。
3.比较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1)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3)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诊断与思考]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2)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3)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4)染色体组整倍性变化必然导致基因种类的增加( ×)(5)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二倍体,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多倍体( ×)(6)单倍体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2.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面的部分基因。
(1)下列各项的结果中哪些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它们分别属于何类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有哪些?提示与图中两条染色体上的基因相比可知:①染色体片段缺失、②染色体片段易位、③基因突变、④染色体中片段倒位;①②④均为染色体变异,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③为基因突变,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①~④中哪类变异没有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提示①~④中③的基因突变只是产生了新基因,即改变基因的质,并未改变基因的量,故染色体上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均未发生改变。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基础知识专题汇编(全国通用)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9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基础知识专题汇编(全国通用)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https://img.taocdn.com/s3/m/26e437f576eeaeaad1f33045.png)
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生命现象—要语强记1.基因重组(1)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2)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四分体时期)。
(3)基因重组是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1)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等。
(2)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提供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染色体数目变异①染色体组: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②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界定:可依据发育起点界定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
起点为“受精卵”时,依据“染色体组数”确认二倍体、多倍体,起点为“配子”时,直接认定为单倍体。
4.生物育种的原理(1)诱变育种——基因突变;(2)单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3)多倍体育种——染色体数目变异;(4)杂交育种——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育种——基因重组。
5.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6.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引发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五大因素: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8.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即共同进化。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理性思维—混漏清零1.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辨析不清(1)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①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的二分裂及病毒DNA复制时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后作业(含解析)(必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7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课后作业(含解析)(必](https://img.taocdn.com/s3/m/770f682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4e.png)
染色体变异与育种一、选择题1.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不同③人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4条染色体④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配子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答案 D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各不相同,不含同源染色体,①、②正确;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其一个染色体组中应含有23条染色体,③错误;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可以是配子,也可以是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还可以是单倍体的体细胞,④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一中三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答案 C解析图①表示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不一定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A错误;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错误。
3.以下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B.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答案 C解析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四倍体西瓜,含有三倍体的胚,A错误;杂合子Aa自交,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不是由于基因重组,也不会产生新基因,B错误;由于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C正确;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只发生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错误。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判断题(含答案解析)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判断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a73c03daef5ef7ba0d3ce1.png)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判断题)1.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解析】选择育种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正确。
2.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解析】杂交育种除了选育新品种之外,还可以获得杂种表现的优势,正确。
3.人工诱变可以创造新品种,定向地改良生物的性状()【解析】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人工诱变不能定向地改良生物的性状,错误。
4.基因工程使人类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解析】基因工程能按照人类的意愿改造生物,培育新品种,正确。
5.细胞在没有受到紫外线、亚硝酸等外界因素影响时,也会发生基因突变()【解析】在没有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时,生物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即自发突变,正确。
6.超级杂交水稻和太空椒两者的育种原理相同()【解析】杂交水稻的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太空椒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二者原理不同,错误。
7.单倍体育种过程中诱导染色体加倍的环节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解析】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以用低温处理幼苗或者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但是没有种子,错误。
8.诱变育种时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进行定向基因突变()【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错误。
9.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解析】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正确。
10、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交叉互换,错误。
11.某DNA上的M基因编码一条含65个氨基酸的肽链。
该基因发生缺失突变,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
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会上升()【解析】M基因突变后,使mRNA减少了一个AUA碱基序列,根据碱基互补原则,因而参与基因复制的嘧啶核苷酸数量减少,但由于嘌呤和嘧啶配对,均为50%,突变前后此比例不会发生变化,故嘌呤核苷酸比例不变,错误。
2019-2019全国高考考真题之--变异、育种及进化参考答案(教师版)word资料11页
![2019-2019全国高考考真题之--变异、育种及进化参考答案(教师版)word资料11页](https://img.taocdn.com/s3/m/9dd8a3a4d15abe23482f4dd1.png)
2019-2019全国高考考真题之--变异、育种及进化参考答案1、(2019江苏卷)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原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ACD【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所以选ACD。
2.(2019安徽卷)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 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引起基因突变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答案】C【解析】考察生物变异。
131I作为放射性物质,可以诱导生物变异。
但不是碱基的类似物,不能插入或替换DNA的碱基,发生基因突变。
放射性物质产生射线,可以诱导基因突变,但发生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3.(2019山东卷)8.基因型为AaX B 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
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
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有关染色体数目个别增添或缺失相关知识。
如果多的或少的是同源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如果多的是姐妹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由于没有性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而细胞中又多了一个相同基因,而正常体细胞中是等位基因,所以多了姐妹染色体,则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所以A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7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含答案)听课正文
![高三生物一轮书稿:第7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含答案)听课正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1d3f61be1e650e52ea9945.png)
变异、育种与进化第20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考试说明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考点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图7-20-1(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和。
突变发生在(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由突变成了。
2.基因突变要点归纳图7-20-2理性思维1.(归纳与概括)基因突变为什么常发生于DNA复制时?一个人是否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否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2.(归纳与概括)就“插入”“缺失”“替换”而言,哪类碱基序列改变导致的变异幅度更大?有无例外?科学探究一只突变型的雌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果蝇交配后,产生的F1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2∶1,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2∶1,请依据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合理解释:。
1.基因突变机理图7-20-32.基因突变与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的影响(2)基因突变不引起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①突变发生在基因的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
②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密码子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
③纯合子的显性基因突变为杂合子的隐性基因,如AA突变成Aa ,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
④某些突变虽然改变了蛋白质中个别氨基酸的位置,但并不影响该蛋白质的功能。
3.基因突变对子代的影响(1)基因突变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子形成时),将遵循遗传规律随配子传递给后代。
(2)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但有些植物体细胞中的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
角度1考查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1.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内DNA在复制时偶然出现碱基配对错误而导致基因突变B.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物质能改变DNA的结构而导致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是等位基因,因此不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无关,因此不同种群发生的基因突变相同2.某二倍体植株染色体上控制花色的基因A2是由其等位基因A1突变产生的,且A1、A2基因均能合成特定的蛋白质来控制花色。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精练A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精练A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8fa47433687e21af45a9f6.png)
2019年高考一轮总复习生物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精练A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经检测某生物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其性状并没有发生变化,其原因是()A.遗传信息没有改变B.遗传基因没有改变C.遗传密码没有改变D.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2.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频率一般比较高B.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C.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D.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基因突变3.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将M和N置于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突变体M和N都是基因发生突变得到的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B.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5.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B.染色体上某一段移接到非同源染色体上C.染色体上某基因缺失100个碱基对D.染色体上某片段发生180°颠倒6.小黑麦的精子中有4个染色体组。
用这种小黑麦的茎尖细胞、花药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A.八倍体、单倍体B.四倍体、单倍体C.四倍体、二倍体D.单倍体、单倍体7.下列有关单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②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③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④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⑤基因型是Abcd的生物体一般是单倍体⑥基因型为aaaBBBCcc的植株一定是三倍体⑦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高度不育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8.苯丙酮尿症(PKU)是人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酶①)导致的苯丙酮酸积累,进而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而出现智力低下的病症。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fc4134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c.png)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下面是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请考生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B.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和缺失肯定会引起基因突变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觉其基因型变为AaB, 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D[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不育,但其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
DNA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加和缺失假如发生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中是不会引起基因突变,故B错误。
在镜检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觉其基因型变为AaB,说明缺失了一个基因,应是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有染色体的存在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而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正确。
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肯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 D[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
假如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形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
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运用低温诱导的方法。
3.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都能稳定遗传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得单倍体新品种C.多倍体育种得到的新品种果实较小D.杂交育种可获得集中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答案] D[解析] 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不肯定都是纯合子,故诱变育种获得的新品种不肯定都能稳定遗传;进行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快速获得新品种;多倍体育种获得的新品种果实较大。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共65张PPT)
![最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307aa26529647d27285266.png)
2019/7/31
24
(1)控制该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主要理 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某男患者的家族进行分析,发现他的祖父母、父亲和 一位姑姑都患病,另一姑姑正常;患病的姑姑生了一个患病的 女儿,其他家族成员正常。
2019/7/31
26
④据调查,该男患者与其妻子均色觉正常,妻子的弟弟是 色盲(XbY),则他们生育完全正常孩子的可能性是________,妻 子卵细胞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监测和预 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地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必修2 遗传与进化
2019/7/31
1
第七单元 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9/7/31
2
2019/7/31
3
重点题型研析7——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2019/7/31
4
【典例】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提高单位面积粮 食的产量、质量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019/7/31
5
(1)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 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 新品种。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育种方案,以便最快得到 所需品种。非生物材料:可自选。生物材料有:
17
(1)A→B过程中,用60Co来处理________________,更易得 到突变体。
(2)为培育矮秆抗病(ddRR)的新品种,应以基因型为 ____________的植株作亲本,F2矮秆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 个体的比例是________,为提高该类型的纯合度可进行 ________和筛选,直至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230b6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58.png)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第23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限时:40分钟)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1,2,3,12,132.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5,6,7,8(中),9(中),10(中),11(中),14(中),15(难)3.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 41.(2015辽宁抚顺模拟)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B )A.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变异类型B.一次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一定能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C.诱变育种能大幅度改良生物的某些性状D.诱变育种过程能出现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解析:诱变育种与自然突变相比能提高突变频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变异类型,从而加快育种进程;由于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诱变处理供实验的生物不能定向获得所需的变异类型;诱变育种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能大幅改良生物的某些性状;诱变育种过程能创造新的基因,而杂交育种过程则不能,杂交育种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2015陕西岐山质量检测)下图是高产糖化酶菌株的育种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 )原始菌株挑取200个单细胞菌体选出50株选出5株多轮重复筛选A.通过上图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B.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C.上图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D.每轮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都会明显提高解析: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且获得的个体可能是杂合体,所以通过图中筛选过程获得的高产菌株未必能作为生产菌株;X射线处理既可以引起基因突变也可能导致染色体变异;由于人工选择具有目的性,所以图中筛选高产菌株的过程是定向选择过程;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率性,所以诱变能提高基因的突变率,但不一定都使诱变相关基因的突变率提高。
3.(2016安徽合肥月考)番茄是自花授粉的植物,高光效M对低光效m为显性,子粒少N对子粒多n为显性,以上两对基因遗传。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B卷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B卷](https://img.taocdn.com/s3/m/f67110a4804d2b160a4ec050.png)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某生物兴趣小组搜集到两则有关生物变异的案例: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三年内核辐射导致附近居民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提高了 1.06%;某医院接收了一名智力低下的患儿,经检测发现患儿体细胞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了一条。
案例中的变异类型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染色体结构变异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2.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是可遗传的变异的根本来源B.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同时产生新的基因型C. A基因可以突变成a1、a2、a3…,同样a基因也可以突变成A、A、A…D. 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并一定能改变生物的性状3. 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现将M和N置于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B. 突变体M和N都是通过基因发生突变得到的C. 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D. 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4.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47, XXY患者变异是三条性染色体上基因重组所致D.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遗传时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5.下图为细胞内染色体状态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六)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1.(2018·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较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解析:适应环境个体数越多,其变异程度越小,基因频率改变的程度越小,故种群进化较慢。
答案:A2.(2018·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地理隔离也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A错误;自然选择只能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但不能导致突变,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的进化,对进化的速度和方向均产生影响,C错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
答案:D3.(2018·广东肇庆二模)生物在发生进化时()A.总是适应环境的B.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自然选择总是正向的D.生物的变异总是有利的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B4.(2018·黑龙江省牡丹江一高期末试题)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B.图中①指基因型频率,②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C.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解析:种群是进化的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单位,A正确;图中①是指种群的基因频率,②是可遗传的变异,是导致①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错误;图中③指自然选择学说,③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正确。
答案:B考点二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5.(2018·大连市二十四中高三测试)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遗传多样性B.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物种是②③C.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有利于在⑥⑦原种群之间形成地理隔离D.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相同方向演化解析: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表现型的差异(即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层次中的遗传多样性,A 正确;分析演化图表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种群的时间最晚,两者亲缘关系最近,B正确;由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若种群分布区域扩大,则有利于原种群间形成地理隔离,从而使⑥和⑦之间失去交配机会,C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进化,D错误。
答案:D6.(2018·江西师范大学附中高三试题)下图表示一个亲代种群由于地理隔离(河流和山脉)形成了两个新的种群,进而进入化为两个新物种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1、2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相互间无影响B.地理隔离导致种群1、2与亲本种群之间基因交流受阻C.种群1、2基因库的差异是导致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种群1、2受不定向的选择,保留部分个体解析:种群1、2出现的突变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相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正确;隔离的本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生殖隔离的本质是不同种群基因库不同,C正确;自然对不定向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D错误。
答案:D7.(2018·山东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错误;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产生了适应性,B错误;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错误。
答案:C8.(2018·陕西模拟)下列哪项形成了新物种()A.二倍体的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B.克隆羊多利C.马与驴交配产生了骡D.桦尺蠖体色基因频率由S(灰色)95%变为s(黑色)95%解析: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不育的三倍体无子西瓜,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属于不同的物种,A项正确;克隆羊多利与普通绵羊相同,属于同一个物种,B项错误;骡表现为高度不育,不能称为新物种,C项错误;桦尺蠖的基因频率改变,说明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没有形成新物种,D项错误。
答案:A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9.(2018·江苏江浦高级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是由于不同食物的刺激所致的不同变异B.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是对环境的主动适应C.图丙是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它们的性状分化证实了物种形成的机制D.图丁中捕食关系对两者都是有益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解析:图甲中四种地雀喙的差异、图乙中昆虫的两类翅形的形成,以及图丙中两种体色的桦尺蛾的性状分化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而不是性状分化,故A、B、C项错误;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所以捕食关系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益的。
而且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所以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项正确。
答案:D10.(经典高考题)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解析:等位基因A、a的频率可以相等;基因频率的变化与自身的遗传变异也有关;频率高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在持续选择条件下,可淘汰掉某种基因。
答案:B11.(2018·福建漳州八校联考)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D.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解析:Ⅰ段AA个体为40个,aa个体为20个,Aa个体为40个,故A的基因频率=40%+40%×1/2=60%,A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即环境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而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在Ⅱ、Ⅲ段,AA的基因型频率下降,说明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所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AA个体逐渐被淘汰,C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Ⅰ、Ⅲ段,A和a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D错误。
答案:C12.(2018·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高三试卷)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解析: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并不一定能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分子杂交技术比较核酸:①提取生物A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 A-A;②提取生物B的细胞色素C基因,加热,使DNA变为单链,记录变性温度为T B-B;③在适当条件下,形成杂种双链DNA,记为A-B;然后加热,记录变性温度为T A-B;④计算两个变性温度T A-A(或T B-B)与T A-B的差值,记为M。
上述步骤中,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发现,生物A和生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1)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 的差异最小是0,说明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DNA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的,所以可以通过比较各类生物中细胞色素C的差异来推断不同生物中遗传物质差异。
(2)加热DNA形成单链过程中破坏了DNA分子的氢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DNA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值越大,因此,生物A和生物B的亲缘关系越远,计算得到的M值越大。
答案:(1)黑猩猩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是由DNA上的核苷酸序列编码(2)氢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DNA中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大,杂种双链DNA形成的氢键就越少,热稳定性越低,M值越大15.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种1与种2)果蝇的进化过程时发现:①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为aabbccDDeeff,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型(见下图)。
②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在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同样,基因C 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发生胚胎早亡。
(1)北美大陆不同区域果蝇在阶段Ⅰ出现了基因结构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