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低丘缓坡林地开发利用研究
开发低丘缓坡 集约利用土地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开发低丘缓坡 集约利用土地 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2a6c382d0d233d4b14e6939.png)
耕 地 ,但也 增加 了整理土地 的 巨大 成本 。我 们
认 为 通 过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利 用 的 建 设 用 地 弥 足 珍
制定 了 《 村征地 补偿款 分配 的规定 》等规 范 农 性文件 ,充分发扬 基层 民主 完善拆迁 工作得 到
和修建 性详细 规划 ,对城市 形态和城 市构 架进 综合 开发 利 用 低丘 缓 坡 是 落 实 科学 发展 观 ,集约节 约利用 土地 的重要方式 ,是 省委 、 省政 府支持 欠发达 地区发展 的生动 实例 ,也是 符合 我省尤其 是浙西 南地 区实际 ,推进创 业创 新 ,谋求跨越 发展 的主要途 径。几 年来 ,丽水 行 了精心 布局 ,并根 据工业 用地 、商贸用地 和 物流用 地不 同的用地 需求进 行合理 开发 。三是
大 、高 低 不 等 的 立 体 台 地 。对 坡 度 相 对 不 大 ,
地 形有一 定 的连 续性 ,只需较 少 的工程措施 即 可 获得相 对 比较 好的 平台 的山地 ,采用缓坡式 土地利 用开发模 式 ,尽 可能少 破坏 原始地形 , 以灵活 的布置 形式适应 地形 千变万 化。整个 开
突 出 生 态 理 念 ,结 合 区 域 环 评 成 果 , 融 人 生 态
建设理念 ,在 区 内保 留一定 的生态林 地作 为山 地 生态涵养区和公 共绿化 区,沿瓯江留出1 0 0 米
以上 的绿 化 带 。
市 在 省委 、省 政 府 及省 直 各 部 门 的 支持 指 导
下 ,坚持 “ 向山地 要空 间、向空 间要空 间 、向 结构 要空 间,”积极 推进南 城低丘 缓坡综合 开
系。水 阁工业 区启动前 ,先行 委托浙江 工业大 学编 制水阁工 业区 的环 境影响评价 报告 ,把好
某区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展“坡地村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某区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展“坡地村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37da46205f0e7cd185253607.png)
某区推进低丘缓坡综合利用开展“坡地村镇”试点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x省国土资源厅等9部门关于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的通知》(x土资发﹝x﹞13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坡地村镇建设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山上x、发展生态经济”的目标,按照生产集约高效、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的要求,立足我区土地资源禀赋和优势,通过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转变土地利用开发方式,在深入推进低丘缓坡“台地产业”建设用地试点的基础上,开展低丘缓坡“坡地村镇”建设用地的试点工作,实施建设项目用地“点状布局、垂直开发”,将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低丘缓坡地块开发为城镇、村庄、文化旅游及绿色生态产业用地,减少各类建设对平原优质耕地的占用,建设一批“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林、田、城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和产业园区,探索“保护与保障并举”的土地利用管理路径。
二、基本原则(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把开展“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建立健全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1—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二)精心规划,科学选址结合当地旅游等产业发展和村镇建设用地需求,选址于低丘缓坡区块,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林地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环境功能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等相关规划。
选择区位条件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地块作为项目用地试点区块,切实做好“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规划。
(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的原则,合理确定项目区块内各类用地规模和布局,结合“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项目区块地形地貌特征,实行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的建设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
防止对场地大开大挖,做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
建设用地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等量开发,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部分作为生态保留用地、农林生产或景观用地等。
关于丘陵的开发与利用
![关于丘陵的开发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9946fb4693daef5ef73d3e.png)
关于丘陵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口以及生产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城镇、工业用地需求量大增,土地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同时城市化、工业化建设发展,对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占用以及灾毁等占用耕地的情况较多,耕地相对减少,而城市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客观上需通过土地开发和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其他农用地也需增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粗放经营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要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多、开发利用潜力大这一优势,提高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丘陵地是介于平地与山地之间的过渡性地形,山丘较矮小,地形连绵起伏,坡度较,地形变化不大,土层较深厚,地下水位较低,开园及水土保持较容易,交通较方便,是发展水果生产较为理想的园地。
但其缺点是:植被较稀疏,土壤有机质较缺乏,酸性较大,水土易流失,常缺乏自然灌溉水。
但丘陵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很大的效益如:(一)经济效益规划实施后,累计改善丘陵山区基础设施面积20万亩,将有效促进资源型农业向经济型农业转变,预计将新增农业总产值1亿元。
(二)社会效益。
①丰富地区的农副产品市场供应,满足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
②发挥示范导向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③促进农村劳力就业。
(三)生态效益。
控制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增强农业抗灾,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型农业的发展,营造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和谐发展的氛围。
虽然丘陵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很大的效益,但也要遵守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产业覆盖面广,附加值高,对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产品。
二是坚持园区化的原则,把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建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园区,同时把园区作为农业示范的平台,使园区成为农业项目的集聚区。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宁波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宁波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47d114c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c.png)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宁波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10.20•【字号】甬政办发[2014]202号•【施行日期】2014.10.20•【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宁波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甬政办发〔2014〕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有关单位: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案的通知》(浙政办发〔2013〕81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空间换地”深化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浙政发〔2014〕6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4〕20号)等文件精神,为全面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我市空间换地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经市政府同意,决定成立宁波市实施“亩产倍增”计划暨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
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和职责分工通知如下:一、领导小组成员组长:寿永年副组长:王洪平市政府张南芬市国土资源局成员:郑余庆市农办汤思敏市发改委叶春华市经信委陈建章市科技局王晓市财政局万江波市国土资源局汪友方市环保局袁朝晖市规划局诸国平市住建委卢敏市城管局黄焕利市交通委许武松市水利局凌永建市农业局邵必文市林业局柴利达市外经贸局张列群市审计局许婷娅市统计局吴建义市海洋与渔业局胡国常市人防办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具体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万江波兼任。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一)统筹协调推进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空间换地”等重大工作。
(二)参与制定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相关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订“亩产倍增”计划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及考核评价体系。
浙江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工业建设用地为视角
![浙江省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工业建设用地为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bd771d2b192e45361066f55f.png)
Se 2 2 p. 01
d i 1 . 9 9 j is . 0 7—0 3 . 0 2 0 . 1 o :0 3 6 /.sn 1 0 8 4 2 1 .3 0 6
浙 江 省 低 丘 缓 坡 土 地 资 源 开 发 利 用 研 究
— —
以工 业 建 设 用 地 为 视 角
宋 梦意 , 王盛 毅 , 乐乐 卫
现 了耕 地 质 量 受损 、 会 不 公 平 现 象和 生 态破 坏 等 问题 , 社 因而 针 对 出现 的 主 要 问题 提 出 了相 关对 策 , 低 丘 缓 坡 开 使
发之路保持 通畅.
关键 词 : 丘 缓 坡 ; 地 ; 江省 ; 地 资 源 ; 低 耕 浙 土 开发 利 用 ; 业 建 设 用地 工 中 图 分 类 号 : 9 26 D 1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8 4 2 1 ) 3—0 5 0 10 0 3 (0 2 0 0 2— 3
( 江 农 林 大 学 法政 学 院 , 江 临 安 3 10 ) 浙 浙 l3 0
摘要 : 目前 浙 江 省 的 耕 地 资 源 日趋 紧 张 , 为 经 济发 展 主 力 军 的 工 业 建设 用 地 相 对 匮 乏 , 是 浙 江 省 的 山 地 资 作 但
源非 常 丰 富 , 丘 缓 坡 面 积 比较 大 , 以 作 为 重要 的 土 地 后 备 资 源 . 在 工 业 建 设 发 展 中 , 丘 缓 坡 的 开发 利 用 出 低 可 而 低
低 丘 缓 坡 一般 指 低 丘 缓 坡 区 , 因此 低 丘 缓 坡 应 是 广 大集 中 连 片 分 布 的 , 度 在 5 一2 。 间 的 , 对 高 度 在 2 01 坡 。 5之 相 0 3以下 的 1 丘陵 地带 , 面 积 大 于 2h 主 要 包 括 灌 木 林 地 、 且 m , 疏林 地 、 成 林 造 林 地 、 地 、 草 地 、 土 地 、 岩 石 砾 地 、 地 、 地 、 泽 未 迹 荒 裸 裸 滩 苇 沼 地 、 弃 园 地 、 效 林 、 他 未 利 用 土地 等后 备 土 地 资 源 . 废 低 其 低 丘 缓 坡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是 实 现 耕 地 占补 平 衡 的有 效 途 径 . 学 开 发 和 合 理 利 用 低 丘 缓 坡 是 切 实 保 护耕 地 ( 别 是 基 本 农 科 特 田 )加 强 土 地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 解 土地 供 给 紧 张 状 况 的 重 要举 措 . 合 开 发 低 丘 缓 坡 , 拓 展 了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用 地 空 间 , 占 , 缓 综 既 为 补 平 衡 做 出 了重 大 贡 献 , 又增 加 了 农 民 收 入 , 快 了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 可 持 续 发 展 做 出 了 贡 献 . 江 省 从 实 际 出发 , 加 为 浙 总 结 国 内外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的成 功 经 验 , 极 实 施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战 略 , 展 建 设 用 地 尤 其 是 工 业 用 地 空 间 , 进 经 济 社 会 持 续 积 拓 促 发 展 . 江 省 低 丘 缓 坡 综 合 开 发 利 用 已成 为 全 国 的典 型 . 浙 自从 2 0 0 6年 省 政 府 下 发 《 江 省 人 民政 府 关 于 推 进 低 丘 缓 坡 综 合 开 浙 发 利 用 工 作 的通 知 》 来 , 省 各 地 低 丘 缓 坡 资源 的综 合 开 发 利 用 如 雨 后 春 笋 般 发 展 .0 6年 全 省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为 建 设 用 地 以 全 20 面 积 3 1 32 8亩 , 发 为 耕 地 面 积 8 7 开 76 4亩 ;07年 全 省 低 丘 缓坡 开 发 为 建 设 用 地 面 积 2 8 20 65 5亩 , 发 为 耕 地 面 积 9 6 开 74 5亩 ; 20 0 8年 全 省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为建 设 用 地 面 积 2 4 88 6亩 , 发 为耕 地 面 积 7 5 开 24 1亩 . 在 20 0 8年 , 政 府 制 定 了 《 江省 低 丘 缓坡 重 点 区 块 开 发 规 划 (0 0~ 0 0年 ) , 规 划 将 重 点 区块 分 为 建 设 用 地 和 耕 省 浙 2 1 22 》该 地 垦 造 两 类 . 指 出浙 江 省 低 丘 缓 坡 资 源 总量 大 、 开 发 资 源 相 对 集 中 , 论 上 全 省 共 有 低 丘 缓 坡 资 源 面 积 为 365 1 并 可 理 2 . 6万 亩 .
浙江利用低丘缓坡开发山地人居的可行性研究
![浙江利用低丘缓坡开发山地人居的可行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35db4ba65ce050876321334.png)
作者 简 介 张咏梅 ,浙 江省 安 吉县规 划局 副局 长 ,总工 程 师 ,教 授级 高级 工程 师 。
1.1 开 发利 用低 丘缓坡 将 成 为我 国空 间发展 的 新趋 势
★ 基金 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长 江三 角洲地 区 低 碳 乡村人 居 环境 营建体 系” (项 目编号 :51238011)。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for provincial low ——slope hilly pilot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ization from the point of
mountain human settlements using low—slope hilly in Anji.
17
中国名城 l城镇化研究
职 工 “十 七 届 五 中全 会 ”提 出 “坚 持 各 类 建 设 少 占地 ,不 占 或 少 占耕 地 , 以较 少 的土 地 资 源 消 耗 支 撑 更大 规模 的经 济增 长 ”的 要求 ,随 即在 国 家 “十 二五 规 划 ”中 ,强调 生态 文 明 的重要 性 ,要求 增 强可持 续发 展 能 力。这 些思 路均 体 现 了对生 态 、集约 的可 持续 发展 方 式 的重视 。从 实 际建 设条 件来 看 ,对于 人均 耕地 面积 稀 少 、但 山 区面积 大 大超过 了平 原 区面 积 的中 国 ,向低 丘 缓坡 要 发展 空间 已成 为趋势 。 1.2 低丘 缓坡 是浙 江省 重要 的空 间特 色和土 地资 源
K ey w ords: new —type urbanization;low —slope hilly; m ountain hum an seflem ents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开发造地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9]149号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开发造地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9]149号](https://img.taocdn.com/s3/m/b6ea3b2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64.png)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开发造地工作的意见正文:----------------------------------------------------------------------------------------------------------------------------------------------------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开发造地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09]14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科学合理有效利用耕地后备资源,保护耕地,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开发造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发造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对建设用地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相当有限,耕地占补平衡矛盾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指出,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耕地先补后占,并不得跨省(区、市)进行占补平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开发造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大力开展开发造地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开发造地任务,确保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二、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开发造地的规划编制科学编制造地规划。
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围涂造地和建设用地复耕是我市耕地补充的主要来源,也是开发造地工作的重点。
开发造地要尊重客观规律,遵循土地、林业、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依规,因地制宜。
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科学编制相关规划,开发造地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等相衔接,并统筹兼顾相关工作。
要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和政策,兼顾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符合条件造地区块优先纳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粮食生产功能区及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
关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ba57a33128ea81c759f578b2.png)
关于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几点思考作者:何招兴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3年第5期金华市国土资源局婺城分局何招兴金华市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由于目前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工作处在试点阶段,在法律衔接、政策处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问题分析(一)指标限制规模开发从实践看,要实现低丘缓坡资源的有效利用,规模开发不仅可以降低开发成本,而且有利于合理布局。
但林地和建设用地等各类指标管理对低丘缓坡规模利用形成了制约。
从2008年开始,国家对林地征用实行定额管理。
去年十月浙江省林业厅下达金华市区的调剂使用林地定额指标为198.59公顷。
从实施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需求看,存在指标不足的问题。
低丘缓坡开发为建设用地还受建设用地指标控制。
按国家土地管理现行政策,低丘缓坡开发的建设用地必须纳入年度用地计划管理,实行总量控制。
按照目前全省用地指标的分配情况,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按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解,金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利用低丘缓坡开发非农建设用地受指标限制,特别是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开发区影响更大,降低了开发的经济合理性和综合效益。
(二)零星农田开发难低丘缓坡成片开发利用会涉及其中的零星基本农田,处理难度非常大。
从金华两区反映情况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调整,成片开发的低丘缓坡就不能搞建设。
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修改和调整有着严格的要求,有周期性,时间会很长。
(三)规划之间整合困难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林地调整规划等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相衔接。
但规划与规划之间衔接比较困难。
一是各类规划各有其编制周期,且编制的时间不一致,不同的规划在前后时间点衔接上存在困难;二是规划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在用地指标、空间布局、建设时序上缺少衔接;三是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本身缺少明确的编制规范和审批程序规定,缺少统一标准、科学合理的低丘缓坡适宜性评价,给规划之间的衔接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国土资源部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69fd419fc4ffe473368abfe.png)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为了探索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科学布局。
合理利用土地,更有效地保护优质耕地。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拟在部分省(区)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
为规范推进试点工作,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试点目的和意义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是指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或片开发利用条件的低丘缓坡荒滩区域,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
促进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和农村新居民点建设中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
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来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和大部分县市地处丘陵山区的国情出发,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政策:是在新形势下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因地制宜保障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及农村新居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要举措;是统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开发未干利用土地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重要保障。
二、总体要求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荒山荒坡荒滩土地的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未利用土地规范、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试点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要把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纳入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成立工作班子,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要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规划为指导,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科学编制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合理确定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和布局,根据区域条件和建没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分期进行场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低丘缓坡开发的规划方法研究——以大田县冶铸机械加工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低丘缓坡开发的规划方法研究——以大田县冶铸机械加工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93eee6c9b6648d7c1c746f3.png)
依 据 , 从 而 确保 规 划 方 案 的 科 学 性 与 可 实 施 性 。
[ 关键 词 ]低 丘 缓坡 ;规 划 方 法 ;控 制 性 详 细规 划 ; 大 田县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0— 0 1 0 [ 1 0— 0 2 2 1 ) 5 0 4 — 5 中图分类 ̄] U 8 .3 [ T94 1 文献标识码l B
十分 重要 的现实 意义 。
低丘缓坡 开发 的主要经验
目前,我国可供城镇建设 的丘陵山地资
1重 视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建 设 的 防 灾减 灾 源主要集 中在低丘缓坡 土地。低丘缓坡土地 2. 指的是广大低 山丘陵区集 中连片分布的、坡 度在 2 。以下且面积大于 2k 5 m 的缓坡地,主
治理重建 与异地 迁建 [。 引
种因素进行广义分析,有选择地进行 工程技术设施等方面,都必须适应低 合耕地、林地 、地质灾害与现状建设
约 占 4 %;全 国林地 面积 为 1 2 亿公 顷,其 O .2 2万余个,有一半 左右的城镇位于 山区。 因此,
低丘缓坡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价研究
![低丘缓坡开发的生态影响评价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e22cce0c22590102029df5.png)
K e y wo r d s:Hi l l y a r e a s ;De v e l o p me n t ;E c o—e n v i r o n me n t ;I mp a c t a s s e s s me n t
域 生 态 系统 结构 与功 能产 生 重 大影 响 。在 分 析 低 丘 缓 坡 开 发 对 生 态环 境 的 影 响 因素 与 影 响 方 式 的 基 础 上 , 初 步提 出低 丘缓 坡 开发 生 态影 响 评 价 的程 序 和 方 法 , 为 低 丘 缓坡 开发 试 点 工作 的 生 态保 护提 供 技 术依 据 。
me n t i n c e r t a i n p a r t s o f C h i n a .Ex p l o i t i n g u n u s e d l a n d s u c h a s h i l l y a r e a s c a n h e l p t o r e l i e v e l a n d p r e s s u r e w h i l e b i r n g i n g g r e a t i mp a c t s o n l o c a l e c o s y s t e ms a t t h e s a me t i me .I n t h i s p a p e r ,b 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mp a c t f a c t o r s a n d w a y s o f e c o—e n v i r o n me n t i mp a c t a s s e s s — me n t o f h i l l y a r e a s ,t h e a u t h o r p r o p o s e d a me t h o d o l o g y f o r t h i s k i n d o f E I A,a s t o p r o v i d e s o me e f f e c t i v e a d v i c e f o r t h e o n—g o i n g p i l o t p r o —
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73b5070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1.png)
最近,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8]64号),主要内容如下。
1.总体目标通过对低丘缓坡资源高质量的开发利用,统筹保耕地、护生态、促发展,建设房在林中、园在山中的山水林田房为一体的生态型村镇,实现耕地保护更加有效、用地保障更为有力、村镇建设更显特色、生态环境更具质量,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提供重要资源要素保障。
2.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选址;保护优先,统筹推进;因地制宜,高效利用;规范管理,有序开发。
3.优化开发利用政策(1)实行“多规合一”、精细用地编制低丘缓坡开发利用保护专项规划,统筹落实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用地规划空间,切实做好开发区域所涉及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功能区划,以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林地保护利用、地质灾害防治等规划的相互衔接。
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等建设项目单独选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外的,可以使用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预留指标申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方案;选址在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外的,可依据经市、县(市)政府批准的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或控制性详细规划,划定项目建设用地红线,出具规划设计条件。
(2)实行点状布局、垂直开发项目区内建设用地布局应依山顺势、错落有致、间距适宜。
建设用地原则上按建筑落地面积进行开发。
对未纳入建设用地开发的,可作为生态保留用地。
对交通便利、紧邻城镇周边、纳入城镇建设用地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单个地块开发,也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
对结合异地搬迁、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通过规划引导纳入村庄建设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或带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
对充分依托山林自然风景资源,进行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开发的区块,可以实行点状布局多个地块组合开发。
(3)实行征转分离、分类管理对开发项目区内建设占用的土地,按照建多少、转多少的原则,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单独组件,实施专项管理),按建设用地管理。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ec98c966a98271fe910ef9a4.png)
1 11
4、数➢据《地汇质总➢灾统害县防计(治区规)划》地—质地灾质害灾防害高治易规发划区;范围;
3➢《矿产(➢资4源)生总态低体县规丘建划缓》设坡—规土重划地要;矿建产设压开覆发区利; 用适宜性评价
2 22 3 33
5、编( ( (…4➢写345地)))震调填23将带、、初对查表➢➢土地确。说步划地形分明定县地坐坡筛定:析落度的(震1选好填、:报低构区写区(低的细块1丘告造))丘低化编≤缓图矿至号1缓丘5村、°坡产。坡缓委区;区资名块(区坡称名2块源)块区。称1的总、5。块~区矢体2进块5°量规面行;积数划(编按3据;照)号外>,、业25叠调°命查。加名底到图。上正的射标注影填像写。图中,
基础资料。
面
需求调查
制订试点工作方案
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试点项目开发建设
验收考核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概述
低丘缓坡试点的相关政策要求
国土部对于低丘缓坡试点的总体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三要坚持节约集约、规范管理; 四要坚持生态优先、保建并重;
二、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潜力调查和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以浙江省余姚市为例(优先补充耕地)
第三步,评价因子量化分级
1 并拍其3(摄中、将(2➢➢实,)在外3地拍)内第业坡土照摄优业一度地实片时质预步图 利地。,耕判骤;用调应地提总查在调取体实查出规地评来划竖价的确立耕定一地的个图基标层本示与农牌基田,本分牌农布上田图标分。记布图进行叠加,
关于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思考
![关于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2a29113c5da50e2534d7f07.png)
《 经济师 ̄ 2 o 1 4 年第 3 期
关 子 低 丘 缓 瑗 开 发 利 用 韵 思 考
●陈 正坤
摘 要 :低丘缓坡开发 利用正在浙江省苍南县如 火如茶地 开展。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是破解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用地瓶颈 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何正确处理土地资源开发与 生态环境保护 的关 系是有待 解决的一个难题 。 文章以苍 南县 为例 , 就这 个问题
一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根 据相关 技术 路线 确定 的方法 ,测算 出该 县共拥 有海 拔 低于 5 0 0 m, 坡度 2 。一 2 5 。 的低丘缓 坡 资源 7 0 5 7 9 7亩 , 占全 县 陆 域面 积 的 3 7 . 6 %。按 坡度 级别 分类 , 2 。 6 。低 丘缓 坡 面积 3 8 2 0 3亩 ,占总 资源的 5 . 4 1 %; 6 。~ 1 5 。低丘 缓坡 面积 2 4 3 1 6 1 亩 ,占总资 源 的 3 4 . 4 5 %,主 要分布 在 山间谷地 和 丘陵 岗地 ; 1 5 。 2 5 。低 丘缓坡 面积 4 2 4 4 3 3亩 , 占总资 源的 6 0 . 1 4 %, 主要 分布在 丘陵 岗地 和低 中丘 陵 。按 高程分类 , 3 0 0米 以下低 丘缓 坡面 积 5 1 4 5 7 0亩 ,占总 资源 的 7 2 . 9 l %, 3 0 0 ~ 5 0 0米 低丘 缓坡 面积 1 9 1 2 2 7 亩, 占总资 源的 2 7 . 0 9 %o根 据对苍 南县低 丘缓坡 资 源的 内业 解释 和外业 核查 ,扣除不 可开 利用 的低丘 缓坡 资 源( 包 括落人 生态公益 林 、 基本农 田保 护 区、 禁止 准入 区 、 森林 公 园等 )以及 已开发 的低 丘缓 坡资 源面积 ( 包 括 已开垦 的耕 地、 建设 用地 等 ) 共6 5 5 4 0亩 , 全 县 共有 可 开发 利用 低 丘缓 坡
国土资源部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d69fd419fc4ffe473368abfe.png)
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为了探索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科学布局。
合理利用土地,更有效地保护优质耕地。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拟在部分省(区)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
为规范推进试点工作,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试点目的和意义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是指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具备或片开发利用条件的低丘缓坡荒滩区域,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
促进城镇建设、工业建设和农村新居民点建设中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未利用土地。
推进低丘缓坡荒滩等来利用土地开发利用,是从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和大部分县市地处丘陵山区的国情出发,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加强土地资源节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政策:是在新形势下统筹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因地制宜保障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新居建设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有效减少工业、城镇及农村新居建设占用城市周边和平原地区优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重要举措;是统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充分开发未干利用土地增加建设用地有效供给,缓解用地供需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协调的重要保障。
二、总体要求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发挥荒山荒坡荒滩土地的资源优势。
因地制宜创新土地利用和管理模式、探索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未利用土地规范、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
试点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要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要把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纳入所在地方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成立工作班子,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要以土地资源调查评价为基础,以土地利用总规划为指导,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科学编制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合理确定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用途、规模和布局,根据区域条件和建没布局,合理安排开发时序,分期进行场地平整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五年规划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五年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b4a0f03227916888486d7ab.png)
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五年规划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专项规划(2013~2017年)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规划背景 1第二节目的和意义 1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2第四节规划任务 3第五节规划依据 4第六节规划期限与范围 5第七节规划基础数据 5第二章区域概况 6第一节自然地理条件6第二节社会经济条件7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7第四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实施情况8第五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9第三章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概况10第一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与特点10第二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条件分析12第三节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必要性12 第四章土地适宜性评价与潜力14第一节土地适宜性评价潜力14第二节综合开发利用理论潜力15第三节综合开发利用可实现潜力16第五章综合开发利用战略与目标17第一节综合开发利用战略17第二节规划目标17第六章综合开发利用规模与布局 18第一节宜建区块开发布局 18第二节宜农区块开发布局 21第三节宜林区块开发布局 22第七章重点项目安排22第一节建设开发重点项目安排22第二节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23第三节林地开发重点项目安排24第八章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与调整 24第一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24第二节与城乡建设规划的衔接29第三节与林地保护规划的衔接29第四节与土地整治规划的衔接30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30 第一节投资估算30第二节资金筹集与管理32第三节综合效益分析33第十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35 第一节环境影响 35第二节防治措施37第十一章保障措施38第一节行政措施 38第二节技术措施39第三节经济措施39第四节监督机制40附表41第一章前言第一节规划背景龙马潭区属于低山丘陵区,拥有良好的低丘缓坡资源开发条件。
随着龙马潭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加速推进,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间的矛盾愈加严峻,保护坝区良田好地,利用低丘缓坡资源进行城镇及工业建设成为必然选择。
浅析宁波市耕地占补平衡
![浅析宁波市耕地占补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884fdbed6edb6f1afe001f78.png)
国土资源国土资源LAND&RESOURCESLAND&RESOURCES30耕地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不仅是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也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保护耕地一直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目标。
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也经历了从侧重数量平衡到强调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不断完善过程。
宁波市作为沿海城市,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较快,建设项目对土地需求量大,但耕地后备土地资源日益缺乏,如何在解决建设用地的同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已成为宁波市发展社会经济的重要问题。
一、“十三五”期间宁波市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分析(一)“十三五”期间建设用地需求预测十三五期间,随着城乡规模总量控制力度不断增强和集约用地水平的提高,单位GDP 占用耕地面积将会不断下降,如果按年均建设占用耕地2.8万亩测算,十三五期间全市需求14万亩,可见宁波市仍将处在用地需求的高峰期。
根据前几年占用耕地情况和“十三五”建设项目初步排摸,今后建设用地有三个特点。
一是占用高等级耕地比例高。
全市规划建设占用的耕地等级6-8等约11万亩、占比79%。
二是占用水田比例高。
占用水田约11.2万亩、占比80%。
三是交通项目需求高。
交通项目用地占用耕地约4.8万亩(占全市34%)。
(二)宁波市占补平衡情况分析1.建设用地需求和补充耕地供给矛盾突出一是补充耕地数量不足。
“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611”耕地保护工程垦造耕地10万亩,与占用耕地总量14万相比,乐观估计缺口2万亩。
二是补充水田面积不够。
按照围垦项目必须垦造成水田的要求推算,能垦造水田约8.6万亩,仍缺2.6万亩。
三是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耕地等级不匹配。
从近两年的垦造耕地质量情况来看,补充耕地指标等别集中在9-10等,占62%,7-8等占28%,尚无6等耕地。
按此推测,将有约51%的建设占用耕地无法匹配相应的等级指标,相差2-3个等级,需要有20-30万亩的耕地质量提升1个等级,如再考虑二级地类的匹配关系,这个比例还将大幅提高。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研究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试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4fbaa6dddccda38376bafe3.png)
me n t .We a v o i d e d he t n e g a t i v e f a c t o s r i mp a c t s ,t he n c l a s s i i f e d nd a c a l c u l a t e d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d e v e l o p me n t b y w e i g h ・
张朝 琼 , 蔡 广鹏 , 兰 华
( 贵 州师 范大 学地 理 与环境 科 学 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摘要 : 在 遥感和 G I S技 术支持 下 , 利用 1 : l万高精度 D E M, 叠加 土地 变更调 查数据 、 土地 利用总体规 划及
其他 相 关 规 划 成 果 数 据 , 提 取 研 究 区低 丘 缓 坡 土地 空 间 分 布 信 息 , 统计低 丘缓坡 的地类 、 面积 ; 基 于 优 先 补 充
Pi l o t S t ud y o n La n d De v e l o pm e nt a nd Ut i l i z a t i o n i n Mi l d S l o ps o f Hi l l s i n Ec o l o g i c a l Fr a g i l e Zo n e s
t i n g f a c t o s r o f r e l a i t v e r e l i e f ,t he d e re g e o f wa t e r i n s u r a n c e s ,k a r s t d e s e r t i ic f a t i o n,g r a d i e n t ,s o i l hi t c k n e s s .T h e r e -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龙游县为例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以龙游县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6cc4e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7.png)
36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保证国家耕地红线的重要措处;畈田在冲沟下游和河流两岸。
根据龙游县低丘缓坡施。
深入加强低丘缓坡垦造耕地工作,实现耕地总量占综合开发利用规划,全县可开垦为耕地的低丘缓坡总面补平衡,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积约为60030.24亩,其中占用园地18743.68亩,林地水平。
现以龙游县为例,分析和探讨低丘缓坡土地开发38873.98亩,其他农用地600.02亩,未利用地项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供读者参考。
1812.56亩;近期规划,宜农低丘缓坡项目27018.65亩,其中重点区块规划面积6500亩。
龙游县地处浙江省西部金衢盆地,总面积1138.72平方公里。
境内山脉、丘陵、平原、河流兼目前龙游县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具。
南仙霞岭余脉,北千里岗余脉,中部金衡盆地,衢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如城北开发区建设用地,这江自西往东横贯中部,流程28公里。
地形南北高,中部使得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用地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低,呈马鞍形。
最高点县西南茅山坑,海拔1442米。
最深入加强低丘缓坡垦造耕地的工作是实现全县耕地总量低点县东下童村,海拔33米。
境内岩性复杂。
地貌类型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只有更好地解决用地占补平衡问多种,加开发历史悠久,形成土壤类型多样。
据1984年题,才能实现全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为全民的生活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总面积1474123亩。
分5土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添砖加瓦。
我国土地资源稀缺,现阶12亚类,43土属,106土种。
其中红壤类796402亩,占段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发展受到了土地资源和地形复杂等总土壤面积54.03%;黄壤类123854亩,占8.40%;岩因素的影响,合理开发低丘缓坡是解决工业、农业、住性土85442亩,占5.80%;潮土38986亩,占2.64%;水房和城建等问题的解决方向。
稻土429439亩,占29.13%。
龙游县的低丘缓坡分为狭义与广义,龙游县狭义的在原川缓坡地区,由于有时是大面积灌区,地形变低丘缓坡区界定为:海拔300米以下、坡度6-25度丘陵化不大,因此梯田的设计可以以道路为骨架划分耕作坡地区;广义的低丘缓坡区为:海拔300米以下、坡度区,每一耕作区基本上应为矩形或接近矩形;在丘陵山6-25度的丘陵区各类坡地,其中15-25度区域为斜坡区,地形变化较大,应根据现有地形划分耕作区,例如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宁波市 的实 际情 况 出发 , 以科 学发展观为
指 导,按照可持续发 展战略的要求 , 全面统筹和 收稿 日期 :2 1.3 1 0 10 —0
6
备资源不足的矛盾 , 服务于宁波经济发展大局。
三是 “ 开发 、利用 、整 治 、保 护相 结合 ,避免 生态脆 弱性 、安全性 等方面 隐 患, 防_水土流 “ 二
实现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2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及其分布
2 1低 丘缓 坡 土地 划 分标准 . 丘 陵是 指海 拔 5 0米 以下 ,有 明显起 伏 、 0 无 明显 脉络 的地 类 ,根据 高程 不 同,又 可分 为 海 拔 3 0 以下 的 低丘和 3 0 50 的高丘 。 0米 o— o 米
全 省低丘 缓坡 的主要 分布地 区之 一 。 由于近年 来 , 宁波 市没 有 开展低 丘缓坡 土 地 资源方 面 的专 项调 查 ,缺 少现 成 的材料 ,为
坡度等级分为 6 ,即:坡度小于 5为平坡, 级 。
5 l。 缓坡 , 1~ 2。 一 4为 5 4 为斜坡 ,2— 3。 陡 5 4为 坡 ,3— 4。 急坡 ,≥4 。 5 4为 5为险坡 。广 义低 丘 缓 坡是 指海 拔 30米 以下 ( 0 包括 丘 陵和 山地 ) 坡 度 5 3 。 山坡 地 ,狭 义 低 丘缓 坡 是指 海 — 4的 拔低 于 30米 的丘 陵区坡 度 5 1 。 山坡地 , 0 — 4的 两 者分 别扣 除其 中 已有 的建 设用 地 、划入基 本 农 田保 护范 围 的土地 、生态 公益 林用 地 、湿 地 水 域面积 、 质农 产 品 的原产 地保 护 面积和 坡 优 度 2。 5 以上 的面积 后 ,余 下 的面积 ( 宁波市 的 占比分别 为 2 .% 4 % 8 4 、 0 )即为 广义 或狭 义 可供
2 1 年 5月 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华 东森林 经理
Ea t h n o e t a a e n s i aF r s M n g me t c
M a. y20l 1 Vo125NO2 . .
第2 卷 5
第2 期
宁波市低丘缓坡林地 开发利用研 究
王志 清 ’ 林 飞 苗 国丽 。 陈侃 魏洋 陈开超 。
1 2 基本 原则 . 保护与 开发利用 相 结合 的原则 ;因地制 宜 与依 法依规 相结合 的原则 ,做 到宜农 则农 、宜
就 是加 快 土地 后备 资源 开发 , 丘缓 坡林 地 低
是 宁 波 市 最 重 要 的用 地 后 备 资源 之 一 。近 年
来 ,宁波 市 的林地 保护 和利用 工作 取得 了较 好 成绩 。加 强 保护 ,严格管 理 ,森林 覆 盖率持 续
效利用低丘缓坡土地 的措施建议 。
关键词 :低丘缓坡;林地利用;建设复垦用地;措施和途径
中图分 类 号 :¥ 5 . 774 献标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0 -7 3 (0 )0- 0 60 04 74 2 1 1 2 00 -5 合理调整低丘缓坡 土地 利用结构 , 在保护和 改善
稳定 增长 ,生态 环境 不 断改善 ;规 范利 用 ,支
建则 建 、宜 林则林 ;市场调 节 与政府 引导相 结
合 的原则 ; 有序有度 与突 出重 点相 结合 的原则 。 1 3 利用 目标 .
持建 设 ,林地 征 占用量 稳 中有 降,取得 了较 好 的经 济 、社会 效益 ;林地 的开发利 用提 高 了对 各 项建 设 的供 地 能力 , 实减 轻 了建 设 占用 耕 切 地 的压 力 ,有效 缓解 了宁波市 建设 用地 紧张 和 后 备 资源 不足 的矛 盾 ,为 宁波市经 济社 会 的快 速 发展 提 供 了保 障 。
表1
此,本人查阅了宁波市多年来森林资源调查、
林业 区划 等历 史 文献 ,搜集 到有 参考 价值 的两 份 资料 ,虽 已过 去二 十年 了 ,但 因地 形地貌 的 相对 稳定 性 ,应用 这些 数据 ,总体 上还 是可 行 的 , 同时搜集 到近 期 的两组 省调 查数 据 。
失和各类 地质 灾害 , 到科学 用地 和安全用地 , 做
建 设用地 面积 。 2 2低 丘缓 坡 土地资 源数 据采 集 . 宁波市 境 处浙 东低 山丘 陵区 东北部 ,在全 省 的地貌 分 区 中 ,宁波市 属浙 东盆地 低 山 区、 浙北 平 原区和 沿海 半 岛 、岛屿丘 陵平 原 区 ,是
1 1指 导 思想 .
低 丘缓坡 土地是 宁波市 具有较 大 开发潜 力 的土地 资源 ,对其利用 ,一 是应 以发展 农林产 业为 主 ,切 实保证 生态建设 用地 , 同时要积极
发展各类农林特色基地和商品林业 ,特别是各
种 经济 林 。二 是适 当提 高低 丘缓坡 土地 的建 设 用 地 比重 ,有 效缓解 宁波市 建 设用 地 紧张和 后
1 低丘缓坡林地开发利用 的构想
随着 城 市化 快速 推进 、经济 持续 发展 ,土 地 资源 日趋 紧张 , 决这个 问题 的有 效途径 之 解
一
生态 环境 的前提下 ,适度 开 发低丘缓 坡 土地 资 源, 逐步提高低丘缓坡土地 为各类 建设的供地能 力 ,保 障宁波市社会经 济的持续 向前发 展。
( 浙江省宁波市林业局 35 0;2 1 1 00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宁波分院 浙江宁波 3 50 ; 186
3 江省 宁波 市林场 浙 浙江余 姚 3 4 ) 14 0 5
摘要: 在分析研究宁波市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现状、 适于开发利用条件 、 开发利用对生态
环境和林业发展影响的基础上, 对宁波市低丘缓坡土地可供建设 、 复垦用地 的能力进行 了评价 , 出了土地资源稀缺 已成为当前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了做 提 除 好现有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动低丘缓坡林地资源开发势在必行的新形势下依法、 推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