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高中地理必修123生物圈与植被教案

合集下载

2.3生物圈与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3生物圈与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利用多媒体展示植被分布情况,如动画、图片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植被的特点和长环境。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校园或周边环境为背景,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植被的分布规律。
4.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植被知识竞赛、植被分布地图绘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圈?”“植被是如何影响环境的?”“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是什么?”等。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如根据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地理环境、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组织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知识。
4.创设有一定难度的探究任务,如调查周边植被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找出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人性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本节课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自然界中的实际场景为例,引导学生探讨生物圈与植被的奥秘。
2.利用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媒体展示,直观地呈现植被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2..3生物圈与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地理必修一

2..3生物圈与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地理必修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圈与植被的相关知识。通过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新,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户外实地考察中,亲身体验生物圈与植被的神奇之处,从而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提出问题:“什么是生物圈?植被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联系生物圈与植被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生物圈的概念、范围和结构,以及植被的类型、分布规律和主要特征。
2.通过实际案例,阐述生物圈与植被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圈与植被的影响。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增强地理学科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享成果的价值观,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生物圈与植被的重要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实际案例,为学生创设有趣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展示生物圈与植被的神奇之处,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和针对性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圈与植被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物圈与植被(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生物圈与植被(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片等资料,能够识别不同的植被类型,说明其主要特点。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及其形成原理。

2.归纳和掌握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的典型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圈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与作用。

2.理解森林、草原、荒漠植被的典型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西部地区从草原到荒漠的景观变化》,以大致了解草原植被的特点。

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究地表植被的欲望。

【讲授新课】前面我们知道了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生物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圈层。

那么你知道生物圈的定义是什么吗?其范围包括哪些部分呢?生物圈对地表环境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及作用呢?还有,什么是植被呢?地表分布有哪些植被类型呢?各类植被主要分布在哪里,有什么样的生长特征呢?要知道这些知识,我们现在就开始学习“生物圈与植被”吧!(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一、认识生物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小组讨论并回答:1.什么是生物圈?2.生物圈的分布范围是什么?生:(可能的答案)1.生物圈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物圈指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总和。

广义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所有生物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分布范围: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

教师展示系列生物圈各组成成分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形象直观的认识。

(问题承上)3.生物圈对地表环境有哪些影响?生:(可能的答案)3.影响:(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影响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风化。

(2)对地表环境具有调节和稳定的作用,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相对稳定。

地表的平均气温长期保持15℃左右,原因在于生物圈的自我调节功能。

高中地理 2.3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 2.3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2.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

4.识别主要的植被。

5.认识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导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导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国家疆域辽阔,东西与南北均跨度很大,在不同的自然环境背景之下,植被类型也是丰富多彩,这节课让我们开启一场植被鉴赏之旅!仔细观看视频,并思考一下,视频中出现的植被类型有哪些?它们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如何区分不同类型植被?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第二章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

【素能目标】本节课素能目标,包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能力,请大家一起齐声读一下。

红色字体标注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主要是植被类型特点以及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预习展示】基础展示:展示学生优秀导学案图片,对完成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

以随机两位同学的作业纸为例,投影至电脑,找同学到讲台前为其指正纠错,台下同学再予以补充。

素能提升:假期路线两条,观察沿途植被类型。

【互动探究一】学生回答,A路线:森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温度)。

思考这几类植被有何特点?如何区分?学生回答各特点,总结。

以校园植被为例,跟随地理实践小组的脚步,观看视频,区别和鉴赏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并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之间尝试描述其他几类校园植被的特征,5-8分钟(香樟树、石楠树、枫树、银杏树、冬青树、柳树、落叶松等植被类型)。

小组代表发言描述。

总结特征及区别:学生记录并记忆、巩固。

【互动探究二】学生回答B路线:植被类型分别是,森林、草原与荒漠。

主要影响因素为:降水(水分)。

观察东非大草原与内蒙古草原图片,区别热带草原与温带草原。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学生给出答案。

2.3.1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1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圈的组成和特点,了解生物圈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植被的概念、分类和分布规律,掌握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特点,学会识别和分析植被图。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植被调查与分析中的应用,学会使用GIS软件进行植被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户外调查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品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生物圈与植被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对生物圈与植被保护的态度和意识。
4.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6)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7)教学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情感态度评价和同伴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物圈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圈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以下方式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1.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生物圈与植被知识,总结各自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梳理:帮助学生梳理GIS软件在植被调查与分析中的应用,强化实际操作技能。
3.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圈与植被的关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4.鼓励:表扬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生物圈与植被(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

生物圈与植被(第2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地理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归纳各类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与作用O2.分析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各类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对植被的影响与作用。

2.分析和归纳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航拍中国库布齐沙漠》,以大致了解人类通过大力植树种草等恢复植被的措施治理沙漠,使沙漠环境得以明显改善的事例,理解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激发起学生学习和探索植被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欲望。

【讲授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和掌握了生物圈的定义、范围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与作用,以及地表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主要生长特征等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植被的相关知识, 包括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以及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认识和理解植被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现在开始学习吧!(板书)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知识拓展】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阅读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环境为植被的发育、生长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养料、适宜的温度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条件。

2.植物的生长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植物根系的生长、腐败的植物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组成,植物可以保持水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植物种类的改变会造成生物种类的改变等。

3.不同的植被又依赖于不同的特定的环境,具有适应当地特定环境的特征,植被离开了所适合的生长环境,可能会造成不结实、生长不良、甚至死亡等不良后果。

植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板书)L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环境对植被有哪些方面的影响?高山植被垂直分带现象生:(可能的答案)1.自然环境深刻影响植被的种类与分布。

(1)气候:不同热量、降水及组合状况,植物种类和植被特点不同。

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3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

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一:23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认识生物圈。

主要描述了生物圈的范围以及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识别植被类型。

分析简述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典型植被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案例和材料,分别阐述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学目标1、结合图片等相关资料,识别常见的植被;2、掌握主要植被的分布,特点及代表树种;3、结合实例,说明植被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教学重难点1、主要植被的分布,特点及代表树种;2、分析植被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柳叶、法国梧桐叶、冬青、鹅掌柴、多肉等植被的叶子。

知不知道它们属于什么植被类型?然后课件展示内蒙古自治区的遥感图像,问同学们从西南到东北图像然后不一样的原因。

学生回答因为植被不同。

师说从西南往东北分别为荒漠、草原、森林,展示图片。

问同学们知道图片中包含哪些植被类型,它们和自然环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引出本节课(一)认识生物圈——自主学习本部分内容,前边已有涉及,同学们根据一下填空题自学,知道生物的范围及对地表环境的作用。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岩石圈的和整个。

2.生物圈的作用(1)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①绿色植物通过,改变了原始大气的成分。

②各种生物通过新陈代谢使,影响着水体的组成、土壤的形成和岩石的。

(2)对于地表环境具有和的作用。

地表的平均气温长期保持15℃左右,原因在于的自我调节功能。

(二)认识植被类型——学生自主学习,老师适当点播老师问:中国有14亿人口,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呼吸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为什么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生回答:有绿色植被。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植被吗?常见的植被包含哪几种类型?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植被的类型。

植被的概念和常见的类型。

生: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常见的自然植被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师:我们这里的植被属于哪种类型?生:森林植被。

高中地理_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素养目标】研学手册之探究解密1.能结合地球圈层结构图,说出生物圈的范围。

(区域认知)2.以植被光合作用为例,说明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

(综合思维)3.联系气候分布,认识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类型差异。

(区域认知)4.观察植被图片,学会对植被进行观察、识别并描述其特征。

(地理实践力)【重点难点】重点:能够识别常见的植被。

难点:说明地理环境与植被的相互关系。

【课堂导入】结合学生当前学习情境,点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构想,引发学生兴趣,采用“开启地理研学之旅”方式导入本节内容。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识别不同的植被类型,需要学生阅读文字、图像等图文资料,因此通过地理研学旅行比较贴合本节的内容要求)【讲授新课】开启—地理研学之旅一、远方研学之行囊准备(预习交流)1.根据研学手册(导学案)预习课本知识。

2.将预习中不懂的知识进行标注,可预先小组讨论解决。

二、认识生物圈研学旅行大思考之我们去哪?读地球圈层示意图,说出是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预习课本相关内容,完善导学案,找出预习中的难点与疑惑点。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阅读课本45页-46页内容,自主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及对地表环境的作用。

三、识别植被类型地理旅行之植被大探秘1、 识别森林植被研学第一站:风雨兼程之一路向北(1)从叶片上说出各自特点?分辨它们的植被类型?(2)三种植被主要分布区?(3)在哪一个季节判别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更容易,为什么?归纳总结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主要分布气候区植被特征 常见树种2、 识别温带草原植被与荒漠植被研学旅行二站:策马奔腾之一路向西自主学习总结热带草原景观热带草原景观: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的热带大陆,降水量为____________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季,干季几乎没有降水。

热带植被具有很强的_______性,通常是成片的高草中点缀着零星的树木,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萎。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鲁教版新教材)作者:林均静来源:《地理教育》2020年第09期摘要:该课例从新课标解读出发,依据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对鲁教版新教材“生物圈与植被”一节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观察和采集校园内外的植被,识别身边植被,进而通过问题设置,逐步让学生深刻体会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植被;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一、课标解读本课例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选用的教材内容为必修一(鲁教版)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

课标解读: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看,“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是行为条件,“识别”和“说明”是行为动词,认知内容是“植被”“植被与环境的关系”,显然,通过行为条件可知,课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要求学生通过户外或野外观察等实践活动,或者运用视频、图像等对当地的植被进行观察、识别和描述。

“识别”又称为归类和定性,是指根据一定的规范,对有关事实或问题进行分类和定性,将其归入一定的范畴,并对有关规范进行解释的过程。

课标中所涉及的植被一般以陆地植被为主,包括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

其中森林植被最为重要,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

“说明”则属于理解水平。

“说明”主要是“解释”的意思,需要从两方面阐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一是要解释植被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即一定的环境下必然会有一定的植被类型与之相对应;二是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森林植被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减弱噪声等作用。

“关系”一词,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如森林破坏到一定程度,气候变得干燥而不适宜森林生存,会加剧森林的消失 [1]。

二、教材分析学生学习了大气圈、水圈后,进而再学习生物圈,让学生认识到四大圈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新教材地理 2.3.2 生物圈与植被导学案(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地理 2.3.2 生物圈与植被导学案(1)-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第二课时)1、理解植被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2、理解植被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1. 分析植被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2. 理解植被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植被、,各要素之间相互、相互、相互。

(一)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气候对植被的影响气候决定植被和。

水热丰富的地区形成植被;降水较少地区形成植被;降水稀少地区形成植被。

2.土壤对植被的影响土壤影响植物的。

如:在亚热带气候区,土壤长有马尾松、茶树等;土壤长有紫薇等。

3.地形对植被的影响地形引起差异,进而影响植被种类。

请举例:4.水文对植被的影响水文条件差异影响植被分布。

请举例:此外,植物也可以反过来环境。

如:苔藓能反映环境;铁芒萁能反映土壤环境;碱蓬能反映土壤环境。

【探究活动】猴面包树是非洲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

猴面包树树干粗大,直径达9米,最粗的树干基部圆周达50米,为世界上最粗的树木。

在巴西高原东北部,纺锤树特别引人注目。

纺锤树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

纺锤树疏松柔软的木质部是一种特殊的储水室,一棵大树可储水2吨左右。

猴面包树、纺锤树为什么都长有粗大的树干?(二)植被对环境的影响1.,净化植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通过将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吸收有害气体,释放。

2.水源,保育森林对降水的、吸收和,可以增加可用水量,调节。

植物根系可以减少,改善。

3.积累,保护4.,减轻森林能降低,减轻、台风、等灾害。

【探究活动】完成P52“活动”。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A. 森林、草原、荒漠B. 草原、荒漠、森林C. 森林、荒漠、草原D. 荒漠、草原、森林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从东向西降水减少B. 从东向西降水增多C. 从东向西气温升高D. 从东向西海拔增加2017年12月5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 地球卫士奖”。

2.3生物圈与植被说课稿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2.3生物圈与植被说课稿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
在具体知识点上,首先,学生会学习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三个部分。其次,学生将了解植被的概念,掌握如何根据植被外貌、生态习性等特征对其进行分类,以及不同植被类型如草原、荒漠、热带雨林、针叶林等的分布区域和生态特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植被的分类方法和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规律,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植被现象。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遵循以下几点: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知识点完整、逻辑清晰;2.在课堂上演示过程中逐步呈现,让学生跟随板书的进度思考和学习;3.使用不同颜色粉笔区分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识别和记忆。
(二)媒体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
1.教具:植被模型、地理图表、彩色笔等,用于直观展示植被形态和分布特点。
2.多媒体资源:播放植被分布的纪录片片段、展示不同植被类型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被。
3.技术工具: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演示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和案例教学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直观演示法能够直观地展示植被的形态和分布,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增强记忆。问题探究法则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植被分布的规律。小组合作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同时通过集体智慧解决复杂问题。案例教学法则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有如此多样的植被?它们又是如何分布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3.2生物圈与植被说课稿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2生物圈与植被说课稿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展示生物圈的实际场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圈的范围和结构。
2.设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调查植被的分布,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他们对植被分布规律的理解。
3.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采用逐步呈现知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首先,我会通过展示地图和图表,向学生介绍生物圈的范围和结构,让他们直观地理解生物圈的构成。然后,我会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植被的类型和分布,通过实例和案例,让学生了解植被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原因。接着,我会讲解植被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让学生理解植被的重要性。最后,我会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植被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1.提问与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如设计植被分布图、分析植被分布规律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享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注重以下几点:
1.文字表述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解释。
2.图表和图片选用恰当,能够直观地表达知识点。
3.颜色标注醒目且不过于繁杂,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板书的布局合理,内容模块之间保持适当的间距,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生物圈范围和结构的理解困难、对植被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生物圈与植被教案高中地理

生物圈与植被教案高中地理

生物圈与植被教案高中地理
年级:高中地理
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认识植被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掌握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

教学内容:
1.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植被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气候条件对植被类型及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

2.植被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分布规律。

教学准备:
1.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资料。

2.地图和图片资料。

3.实地调查植被。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生物圈和植被的概念,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讲解:介绍生物圈的概念和组成要素,重点解释植被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及分布规律,并汇报讨论结果。

4.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当地植被的类型和特点。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对于生物圈和植被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延伸: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探讨气候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2.组织学生制作植被图谱,通过绘图或模型展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被类型和分布规律。

3.组织学生参与保护生物圈和植被的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生物圈和植被的概念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加深了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3生物圈与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生物圈与植被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能够运用生物圈的定义来分析和解释实际问题。
2.掌握不同类型的植被及其主要特征,了解植被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对植被分布规律进行探究和解释。
4.培养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主动性。例如,学生在观察植被的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为什么有的地方是森林,有的地方是草原?”等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答,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和实验,让他们共同分析和解释植被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2.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就感。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策略
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的植被景观,让学生体验和理解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类的方法,分析和总结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让学生进行植被分布图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强调植被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如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提供生态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3 生物圈和植被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 生物圈和植被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生物圈与植被【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2.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

4.识别主要的植被。

5.认识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8°。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中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这些植被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一、认识生物圈(学生阅读课文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和整个水圈。

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1.影响地表环境形成和变化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形成;②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影响地表环境的变化。

2.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使地表温度稳定在15℃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学生阅读课文总结)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类型:森林、草原和荒漠(课前布置学生进行资料搜集,课堂分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使用课件总结:展示分布规律、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归纳)(一)森林定义: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1.常绿阔叶林组成:常绿的阔叶树分布: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特点:四季常青,树冠浑圆。

树叶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典型树种:樟树、椰子树、榕树……2.落叶阔叶林组成:落叶的阔叶树分布: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特点:夏季葱绿,冬季落叶。

树叶宽而薄典型树种:桦树、杨树、杨树……3.针叶林组成:针叶树分布:主要在寒温带(亚寒带)带气候区特点:叶子呈针状典型树种:云杉、落叶松、雪松……(二)草原植被定义:在较干旱环境下形成的以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1.热带草原组成:成片的高草、零星的树木分布:南北纬10°~20°的热带大陆特点:湿季郁郁葱葱,干季一片枯萎2.温带草原组成:结构简单,仅有草本层分布: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特点:植物耐旱,“一岁一枯荣”(三)荒漠植被定义:植物覆盖稀疏、种类单一的地面景观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干旱气候区特点:①植被叶面缩小或退化→减少蒸腾②具有肉质茎或叶→贮存水分③茎叶覆盖茸毛→抵抗灼热④根系发达→吸收水分植被生产量低,生物积累缓慢。

2.3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课程标准解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课标旨在通过环境识别植被,根据植被的差异来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

学生需了解在不同的气候区生长的植被不同,通过植被的差异反应地理环境的差异。

【教学目标】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图,认识生物圈的范围。

2.以植被光合作用为例,分析生物圈与其他圈层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

3. 通过观察不同植被景观图片,根据其特征识别植被类型。

4. 利用景观图认识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下的植被类型差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根据景观图片识别植被类型2.难点:通过植被差异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

【教学方法】1.自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

2.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思维碰撞,培养团队精神。

3.比较法:通过列表比较,找出差异,加深理解。

4.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图片等材料,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图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景观图直观感受植被的差异,吸引学生注意,调动学习的兴趣[教师点拨]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差异。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圈与植被,展示学习目标,指出相应的学习方法。

[板书]第三节生物圈与植被[课前预习检测]第1小组发言,第2小组补充。

[过渡]展示地球圈层结构图,利用生物圈概念得出生物圈的范围。

【板书】一、认识生物圈[教师点拨]生物圈并没有独占一个圈层,而是渗透在其它圈层。

生物圈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与其它圈层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它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过程中影响地球的大气组成、水体组成和土壤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生物圈与其它圈层的物质交换图。

[过渡]陆地植被虽复杂,但人们根据其分布的区域和特征对它进行了分类,也就便于我们识别。

多媒体展示主要植被类型[设计意图]明确植被类型,建构知识框架,【板书】二、识别植被类型[学习任务1] 校园植被观赏结合教材47-48页的内容和所给材料,完成学习任务1。

2.3+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生物圈与植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课题生物圈与植被课型新授课备课时间2024.9第1课时教学目标 1. 说出生物圈的范围,说明其对地表环境在形成和变化中的作用。

2.通过观看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常见的植被并说出其特点。

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地理环境与植被之间的相互关系。

4.观察家乡所在地的某种植被,并分析其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1、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参考用书、教辅资料、PPT制作、练习题选择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17年8月中旬,智利北部最大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出现罕见的降水。

之后奇迹出现了,曾经的不毛之地,遍地野花绽放,俨然称为花的海洋。

这平常几乎看不到植物的“死亡之地”,为什么短时间变成花的海洋?其他沙漠中会出现类似的现象吗?新课讲授:一、认识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

2、生物圈的作用:(1)影响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2)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

二、识别植被类型1、植被: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植被的分类:①人工植被:人工经营管理的植被,如人工草场、经济林、花园等。

②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4、森林植被森林植被是主要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

典型的森林植被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

(1)热带雨林世界上共有三个热带雨林的分布地区:美洲热带雨林区、非洲雨林区和亚洲雨林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降水丰沛;植被特点:森林呈深绿色,树种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常见茎花和板根现象。

(2)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无明显干季。

植被特点: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垂直结构较简单。

(3)落叶阔叶林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气候特征:夏季炎热或温暖,冬季寒冷。

植被特点: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落叶,有明显的季相变化。

2.3 生物圈和植被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 生物圈和植被学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生物圈与植被【学习目标】1.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2.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

4.识别主要的植被。

5.认识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习重难点】1.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2.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一、认识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包括下层、上层和整个。

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和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植物通过影响大气的形成;生物通过影响地表环境的变化。

生物圈具有和地表环境的作用。

地表的平均温度长期保持在℃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覆盖地表的称为植被,自然植被有、、等类型。

(一)森林植被森林植被是主要由组成的植物群落。

典型的森林植被有:、、。

●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由的树组成。

主要分布:的________带、带气候区。

特点:四季,树冠。

树叶表面,质地。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主要由的树组成。

主要分布:、的带气候区。

特点:夏季,冬季。

树叶。

●针叶林组成:针叶树分布:主要在带(带)带气候区。

(二)草原植被定义:在环境下形成的以植物为主的植被。

主要类型:草原、草原。

●热带草原组成:成片的、零星的。

分布:南北纬°~°的大陆。

特点:植物有很强的性,湿季,干季。

●温带草原组成:结构简单,仅有层。

分布:温带、地区。

特点:植物,“一岁一枯荣”。

(三)荒漠植被定义:植物覆盖、种类的地面景观。

分布:热带、亚热带以及温带的气候区。

特点:①植被叶面缩小或退化→减少②具有茎或叶→贮存水分③茎叶覆盖茸毛→抵抗④发达→吸收水分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在自然环境要素中,对植物影响最大的是。

在热量条件满足植物生长的情况下,降水丰富的地区往往形成植被,降水较少的半干旱地区往往形成植被,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往往形成植被。

以森林植被为例,其功能有:。

【当堂检测】1)①是有机圈层②是厚度最小的圈层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④是由生物组成的圈层⑤它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A.①⑤B.③④C.④⑤D.①②2.下列地区中,樟树分布最为普遍的是()A.台湾山脉B.长白山C.乞力马扎罗山D.阿尔卑斯山3.某考察队在40°N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
第一课时
本节内容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认识生物圈。

主要描述了生物圈的范围以及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识别植被类型。

分别简述森林、草原和荒漠三种典型植被的分类、分布和特点。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多个案例,分别阐述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生物圈的范围。

综合思维:多角度综合分析世界主要植被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地理实践力: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本地的植被类型,识别主要植被。

人地协调观:结合现实中的地理现象,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1. 理解生物圈与地表环境之间的关系。

2. 世界上主要的植被类型的分布、特点。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东西横跨经度约28°。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森林茂盛,中部分布有大面积的肥美草原,西部则是一望无际的荒漠。

这些植被分别具有哪些特点呢?
一、认识生物圈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下层、岩石圈上层和整个水圈。

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影响地表环境形成和变化
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大气的形成;
②生物通过新陈代谢影响地表环境的变化。

2、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
使地表温度稳定在15℃左右。

二、识别植被类型
植被: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
类型:森林、草原和荒漠
(一)森林
定义:由树木组成的植物群落
类型: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
1、常绿阔叶林
组成:常绿的阔叶树
分布:温暖湿润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
特点:四季常青,树冠浑圆。

树叶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典型树种:樟树、椰子树、榕树……
2、落叶阔叶林
组成:落叶的阔叶树
分布:湿润、半湿润的温带气候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