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

制取氧气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制取氧气一、实验目的1. 了解并掌握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观察能力。

3. 学习气体的收集和实验现象的记录。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₂O₂)在二氧化锰(MnO₂)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2H₂O + O₂↑。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锥形瓶、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玻璃棒、止水夹。

2. 试剂: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约为3%-6%)、二氧化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锥形瓶清洗干净,并干燥。

2. 加入催化剂: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加速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

3.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注意:不要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直接混合,以免提前发生反应。

4. 连接装置:将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锥形瓶口,确保导管一端伸入瓶内,另一端伸入水面下或水槽中的水中,以便收集氧气。

5. 开始实验: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促使二者充分接触,从而引发化学反应。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说明反应已经开始。

6. 收集氧气:待氧气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将集气瓶倒置放在水槽中,用止水夹夹紧导管,使氧气充满集气瓶。

当集气瓶充满氧气后,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7.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将实验器材清洗干净,整理实验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成功制取了氧气。

收集到的氧气充满集气瓶,且氧气性质活泼,能够支持燃烧和维持呼吸。

2. 实验分析: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泡产生,说明反应进行。

通过收集到的氧气性质活泼,验证了实验的成功。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实验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够顺利分解生成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原理1. 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一个挺有意思的实验——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这个实验可不只是简单的化学反应,它可是有点儿科学小魔法的感觉!你知道吗,过氧化氢其实是一种相当常见的化学物质,我们在家里洗伤口时常用的那种小瓶子里的液体,就是它!它的化学式是H₂O₂,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它的结构就像水一样,只不过多了一个氧原子。

想象一下,如果把水里的氢氢俩个小伙伴和氧氧俩个小伙伴合在一起,再多来一个氧,那就是过氧化氢,真是神奇吧?说到分解,它其实就是把一个东西拆成两个或多个小东西。

在我们的实验里,过氧化氢分解成了水和氧气,简单说就是H₂O₂变成H₂O和O₂。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大团子,突然变成了两个小团子——一个是水,一个是氧气!这可有趣了,氧气可是咱们呼吸的宝贝儿,没了它我们可活不成哦!所以,这个实验不仅有趣,还能让我们了解氧气是如何产生的,简直是边玩边学,一举两得!2. 实验原理2.1. 反应方程式咱们再来聊聊实验的原理。

分解过氧化氢其实是个化学反应,反应式是这样的:2H₂O₂ → 2H₂O + O₂。

看,这个反应式就是我们实验的“名片”,简单又明了!听起来简单,但是要让它发生可得费点功夫。

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分解的,它就像个懒汉,总需要一点“推动力”。

2.2. 催化剂的作用这时候,催化剂登场了!催化剂就是那些神奇的小帮手,能加快反应速度,而不被消耗掉。

实验中,我们常常用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MnO₂)。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反应中的“火箭推动器”,只要一加进去,过氧化氢就像喝了兴奋剂,迅速开始分解,冒出大量的氧气!反应开始的时候,液体会起泡泡,像是小朋友们在洗澡时的泡泡浴,热闹得很!一会儿工夫,整个实验室就充满了氧气的香气,简直让人想大喊“太好玩了!”3.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1. 实验步骤现在来讲讲这个实验怎么做。

首先,准备好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然后找一个烧杯,慢慢把过氧化氢倒进去。

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取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氧气的制取实验目的: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1. 通过加热过氧化氢(H2O2),可分解得到水(H2O)和氧气(O2)。

2.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方程式:2H2O2 -> 2H2O + O2↑。

实验材料与仪器:1. 过氧化氢溶液(H2O2)2. 锥形瓶3. 减压法产气装置4. 温度计5. 水槽6. 火柴实验步骤:1. 准备好过氧化氢溶液,并倒入锥形瓶中。

2. 将锥形瓶倒置放入水槽中,确保瓶口完全浸没在水中。

3. 准备减压法产气装置,将装置的一端连接到锥形瓶的瓶口,另一端放入水中。

4. 记录初始水银柱位,然后将水槽内的水银柱高度调低,使水银柱与锥形瓶内的气体平衡。

5. 在水银柱中观察氧气气泡生成情况,并观察产气速度。

6. 观察氧气的颜色和气味。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产生的氧气在温度和压力相同的情况下,与空气的体积比为2:1。

2. 计算出实验中氧气产生的体积,并与预期的理论值进行比较。

3. 比较实验中氧气的颜色和气味与已知的氧气性质进行对比。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安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避免与可燃物接触。

2. 氧气具有氧化性,避免与易燃物接触以免发生火灾。

3.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理实验装置,并注意保持实验室的通风良好。

实验结论: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到氧气。

实验中观察到氧气呈无色、无臭的性质,与预期的氧气特性一致。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合,说明实验制氧过程成功。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结论:常温下二氧化锰(MnO2)加速了过氧 化氢溶液的分解,放出的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 复燃。
步骤三: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把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结论:二氧化锰(MnO2)仍然在起作用使过氧化 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
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
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呢?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 再收集气体;以防收到的气体不纯
3、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4、若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充满水时不能留 有气泡,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时,导气管应 插到集气瓶底部。
随堂检测
1.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方法是 (C)
(A)加热氯酸钾 (B)加热高锰酸钾 (C)分离液态空气 (D)加热二氧化锰
探究: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取氧气
步骤一:在常温下,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过 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现象: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结论: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很慢,放出 氧气少。
步骤二: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
“二不变”:本身 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 没有改变
催化剂应掌握 ⑴改变速率包括加快和减慢; ⑵化学性质和质量匀未改变,物理性质会改变; ⑶对某具体反应可作催化剂,并不是任何时候都
作催化剂。 ⑷同一反应可能有多种催化剂。 ⑸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⑹参加了化学反应。 6、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探究内容
现象
反应快慢
1、在试管A中加入约5mL过氧化
氢溶液,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无明显现象

初中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教学篇•教学创新在化学学科中,实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对于整个化学教学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化学实验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于氧气制法是初中化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化学实验,学生通过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和实验的操作能够基本掌握气体的制取过程。

那么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如何对初中化学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这一实验进行更好的革新呢?下文将进行具体的阐释。

一、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缺陷(一)玻璃容器容易破碎,在连接装置时耗费的时间相对较长。

(二)实验时所用的装置的气密性过差,对于氧气的收集产生不利因素。

(三)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反应没办法很好地控制,不能够实现随时发生和随时停止。

(四)在进行实验时关于药品的用量没有办法很好地进行控制,所以容易导致药品的浪费。

二、实验的优化(一)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20毫升的注射器把过氧化氢溶液注入250毫升的输液瓶中,把二氧化锰配置成悬浊液,用20毫升的注射器注入到输液袋中,将输液瓶和输液袋通过输液管进行连接。

(二)反应过程的改进1.实验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氧气和水。

2.实验药品改进首先是过氧化氢,我们采用的是利用20毫升的注射器把过氧化氢溶液融入250毫升的输液瓶中。

过氧化氢此时的浓度最好在15%左右。

然后进行了下列实验,通过实验找到关于过氧化氢的浓度对分解率的影响。

我们将四支试管加入了各0.5克的二氧化锰,然后分别和5%、10%、15%以及20%的过氧化氢溶液融合,当收集到50毫升的氧气时,对所用的时间进行记录。

结果得出了下表的数据:实验顺序1234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5%10%15%20%反应时间(s)63562216通过上表我们看出过氧化氢的溶度在比15%低时,反应相对较慢,而高于15%则反应趋于稳定,因此考虑到对反应速度的控制这一点时,我们在选用过氧化氢时,最好选择的过氧化氢浓度为15%。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明确所用的药品和反应的条件:
1、加热高锰酸钾(KMnO4)
2、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H2O2)
3、加热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氧气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制取原理
氯化钾+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探究实验】 (1)在试管中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 用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 木条是否复燃?
二氧化锰加快 液能迅速产生氧气。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小结】 (1)“一变”是指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 反应速率,这里“改变”包括加快和减慢。 (2)“两不变”是指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 化学反应的前后没有改变。 (3)催化剂参加了化学反应。 (4)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 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5)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催化剂,同一个反应 也可选择不同的催化剂。 如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时,既可以选择二氧 化锰做催化剂,也可以选择铁锈、新鲜的土豆等 做催化剂。
3、研究表明,许多金属氧化物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 化作用。下表是不同金属氧化物作催化剂,氯酸钾 剧烈反应时的温度。 氧化物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时的温度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作催 化剂,最好选用( ) A、氧化铁 B、氧化铝 C、氧化铜 D、氧化镁
课堂教学展示 典例剖析
例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 A.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5%的双氧水,二氧化锰粉末
仪器:分液漏斗1支,双孔橡胶塞1个、导管,水槽1只,集气瓶100mL,毛玻璃片,小木条,火柴1盒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试验装置气密性
2.在锥形瓶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塞紧橡胶塞,再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3、打开活塞,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气体。

4、等集气瓶中液面下降至瓶口,瓶外有气泡产生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

小心地把集气瓶移出水槽,正方在桌子上。

5、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6、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氧气的制取与实验观察

氧气的制取与实验观察

氧气的制取与实验观察氧气(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是地球大气中的第二种主要成分。

它在许多化学反应和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并通过实验观察去验证制取氧气的过程。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为了制取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加热过氧化氢过氧化氢(H2O2)分解时会生成氧气和水。

可以通过加热过氧化氢来加速其分解反应,从而制取氧气。

实验材料:- 过氧化氢溶液- 加热设备(如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 水槽或容器实验步骤:1) 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水槽或容器中。

2) 点燃酒精灯或Bunsen燃烧器,将加热设备的火焰置于过氧化氢溶液下方。

3) 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产生气泡,以及气泡的性质和数量。

2. 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某些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可以发生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

实验材料:- 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锰)- 高温设备(如炉子或烧杯)实验步骤:1) 将金属氧化物样品放入高温设备中,加热至足够高温。

2) 观察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体产生,以及产生的气体性质和数量。

二、实验观察为了验证氧气的制取过程,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观察:实验一:过氧化氢的分解材料:过氧化氢溶液步骤:将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水槽中,点燃酒精灯,并将火焰置于过氧化氢溶液下方。

观察:在加热过程中,可以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并且气泡会迅速上升。

实验二:二氧化锰的高温分解材料:二氧化锰步骤:将二氧化锰样品放入烧杯中,置于炉子中进行高温加热。

观察:在高温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烧杯内产生棕黑色气体,并且气体逐渐充满烧杯。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加热过氧化氢和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都能够产生氧气。

氧气为无色气体,分子式为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和促进燃烧的作用。

实验中的气泡和产生的气体均为氧气。

结论:通过采用适当的制取方法,如加热过氧化氢和高温分解金属氧化物,可以获得纯净的氧气。

氧气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实验观察结果验证了氧气的制取过程。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一、实验目的:通过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制取氧气。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成氧气(O2)和水(H2O)。

三、实验器材:1.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约为3%)2. 水槽或水浴3. 水银封管4. 导管5. 水平木板6. 镊子7. 清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器材干净、无水迹。

2. 将水槽或水浴中装满适量的水。

3. 将水银封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确保封管的另一端露出水面。

4. 使用镊子将一小块过氧化氢固体放入水银封管中。

5. 将导管一端插入水银封管中,另一端放入水槽或水浴中。

6. 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银封管内的气体变化。

7. 当水银封管内的气体排出后,将导管的另一端移至水槽或水浴外的空气中。

8. 在导管的另一端放有清水的容器,以收集制取的氧气。

9. 继续观察气体的变化,直到氧气收集完毕。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室中要保持通风良好,防止氧气积聚导致安全问题。

3. 需要使用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4. 水银封管要保持垂直,并且封管露出水面的部分要足够长,以确保气体排出顺利。

5.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气体的变化,及时调整导管的位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氧气。

2. 通过导管将氧气收集到水中,观察到水中出现气泡,气泡的体积逐渐增大。

3. 收集的气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产生,说明氧气已经完全制取。

4.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证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可以制取氧气。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制取了氧气。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反应的产物为氧气。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一些实验技巧和注意事项,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这个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加深了我们对氧气的认识。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ppt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ppt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我来做]
提供如下仪器,请组装成合理的发生装置,并阐 述装置的优点与不足。
单孔塞业
汇总各种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用
咱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
气密性检查,是如何检查的?请尝试完成化学小
yjx84915@
论文《我也说气密性检查》,并发送至我的邮箱:
我的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检查]
[我总结]
1、催化剂可以改变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2、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反应物的选择
依据: ①含有氧元素; ②廉价易得; ③节约能源;
④安全环保。
二氧化锰 氧气+水 过氧化氢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加热
氯化钾+氧气 氯酸钾
加热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的实验探究
烟台第二中学 杨俊霞
[我记得]
催化剂
改变其它物质 的反应速率
本身质量不改变
化学性质不改变
活动与探究一:催化剂的合理选择
[我来做]
比一比谁的反应速率快,谁的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活动与探究一:催化剂的合理选择
[我交流]
二氧化锰、新鲜的猪肝 二氧化锰、新鲜的猪肝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1. 先把实验要用的东西准备好呀,就像战士上战场要带好武器一样!咱得有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催化剂、锥形瓶、长颈漏斗、导管、集气瓶这些家伙什儿。

然后在锥形瓶里装上过氧化氢溶液,这就好比给汽车加好油,准备启动啦!
2. 把二氧化锰这个神奇的催化剂小心地放进锥形瓶里,嘿,就像给反应加了一把火,“蹭”地一下就热闹起来啦!这时候你就能看到溶液里咕嘟咕嘟冒泡泡,多有意思呀!
3. 赶快把长颈漏斗插在锥形瓶上,就像给瓶子安了个长脖子一样,用来加过氧化氢呀。

这时候可得注意别加得太猛了,不然就像暴饮暴食一样,可不行哦!
4. 把导管接上,让产生的氧气顺着导管跑出来,就像小火车沿着轨道前进似的。

看着氧气一点一点地出来,心里那叫一个兴奋呀,难道不是吗?
5. 再把集气瓶放在导管口,收集氧气呀。

就等着氧气乖乖地跑进去啦,就像把宝贝装进盒子里一样嘞!注意要把集气瓶口朝上哦,不然氧气不就跑掉啦?
6. 等集气瓶里装满氧气,就大功告成啦!哇塞,感觉自己就像个科学家,创造了神奇的氧气呢!这时候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呀?
7. 最后呀,一定要记得把实验仪器收拾好哦,就像打完仗要清理战场一样。

可别乱丢乱放呀,下次还要用呢!我的观点就是呀,这个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既有趣又能学到好多知识,大家一定要试试看呀!。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活动报告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报告姓名_____学校_____班级_____【实验名称】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目的】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用品】锥形瓶、双孔橡胶塞、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导管、胶皮管、水槽、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木炭、澄清石灰水、细铁丝。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改进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的改进1.原实验失败的原因分析(1)过氧化氢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分解的速率是非常小的,即使在加热的情况下,其分解速率仍然非常小,想让其在短时间内分解出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是困难的。

(2)原实验采用的加热方式是使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这样虽然温度高,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但同时使水蒸发产生水蒸气,随氧气一起放出,这必然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很快熄灭,使实验现象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

2.分解过氧化氢实验的改进基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取消此实验应为上策。

如果要追求在加热与不加热情况下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不同,笔者也对其进行了改进。

方法A:(1)将5%的过氧化氢溶液改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

(2)如图,在加热过氧化氢产生的氧化装置后面增加一个除水装置,消除水蒸气促使火星熄灭的因素,干燥剂可以使用浓硫酸,也可以使用碱石灰。

方法B:(1)将5%的过氧化氢溶液改为20%过氧化氢溶液。

(2)如图所示,在盛放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塞上一个带导管的塞子,其目的是使水蒸气重新冷凝,并防止产生的氧气在流动的空气中散失。

(3)使用水浴中热,防止水沸腾产生大量水蒸气。

水浴温度在80 ℃时为宜。

(4)使用水浴加热10分钟,然后将试管从水浴中取出冷却,取下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检验,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未经加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进行对比。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方程式1. 引言1.1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背景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制氧实验方案。

过氧化氢(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消毒剂和氧化剂,可以与高锰酸钾(KMnO4)反应制取氧气。

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氧气,并且实验操作简单,易于理解。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的反应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氧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并同时还原为MnO2。

这种反应不仅可以制取氧气,还可以观察氧气的产生情况,从而了解氧气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通过进行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的制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制备原理和反应机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这种实验也可以引发学生对氧气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实验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氧气的制备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研究意义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氧气的制取原理和氧气的化学性质。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实验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这一实验,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正确地配置实验装置,操作化学试剂,并且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也有助于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理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规律。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科研价值,对于化学教学和科学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一实验,可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进一步推动化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反应方程式过氧化氢溶液与高锰酸钾反应方程式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通过这个反应可以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实验改进说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中安排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内容,如按书上的实验内容教学,始终留下一些疑惑,针对下列问题,在本节课中做了以下的实验改进:(一)、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的实验改进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

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

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氧化锰过滤出来,而且烘干称量实验操作也较为繁琐,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完成,如没有相应的实验基础,学生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形成不了概念,也就无法更好地揭示催化剂概念的内涵。

1、实验用品烧杯(500mL)1只、试管(18×180)2支、铜丝网(3cm×3cm)、铜丝、30℅H2O2、托盘天平2、实验装置(如下图)3、实验步骤(1)取一块3cm×3cm铜丝网,卷成圆筒形,用一根约25 cm长的铜丝相连,并称重。

(2)分别向2支试管中注入约1/3体积、浓度为30℅H2O2(3)将2支试管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约1min后可观察到小气泡产生。

(4)把带有铜丝的铜丝网放入其中的一支试管中,可观察到试管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随即将铜丝网撤离液面则反应速度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反复实验,上述现象重复出现直到H2O2的分解反应完成。

(5)待反应完成后取出铜丝,用滤纸或卫生纸将铜丝网上的液体吸干,然后称量,可观察到铜丝网的质量不变。

此实验快速简单、操作方便,可明显地观察到反应速度的改变、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外观和质量均不改变,从而很好地揭示催化剂的概念,本实验所用的铜丝和铜丝网也可用铁丝和铁丝网代替。

初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初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

初中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1. 实验准备1.1 材料准备嘿,亲爱的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搞个小实验,制造点儿氧气,听起来是不是超级酷?首先,我们得准备一些材料。

咱们需要的有:过氧化氢(H₂O₂),没错,就是那个能让你在药店里看到的消毒水;还有点儿酵母,这个可不是让你做面包的哦;最后,咱们需要一个烧杯,和一些试管,绝对不能少。

别忘了,准备一个小漏斗和个搅拌棒,这可是咱们实验的小帮手!1.2 安全须知在开始之前,先提醒大家,实验室可不是游乐场,安全第一啊!过氧化氢可不是好惹的家伙,使用的时候可得小心,别让它沾到皮肤上。

还有,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带上手套和护目镜,保护好自己,才能愉快地玩耍!2. 实验步骤2.1 步骤一:混合材料好啦,话不多说,咱们开始吧!首先,把适量的过氧化氢倒进烧杯里,别贪心哦,适量就好。

接下来,把一小勺酵母放进烧杯里,用搅拌棒轻轻搅拌,感觉就像在搅拌一碗美味的汤!这时候,大家可以观察到,液体开始起泡泡,像是咱们在调制一杯神奇的饮品。

2.2 步骤二:观察反应哇,这可真是太神奇了!随着搅拌,泡泡越来越多,整个烧杯就像是开了锅的水,咕噜咕噜的。

其实,这就是氧气在释放,酵母帮助分解过氧化氢,产生了氧气和水。

要是有个小朋友在旁边,肯定会惊呼:“哇,太好玩了!”2.3 步骤三:收集氧气现在,咱们要把这些生成的氧气收集起来。

把试管倒扣在烧杯上,氧气就会慢慢充满试管。

大家看,试管里的水位下降了,氧气气泡在里面欢快地跳舞,就像小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时候,别忘了给试管拍个照,留个纪念,毕竟这可是咱们的“氧气小世界”!3. 实验原理3.1 化学反应揭秘那么,刚才的实验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过氧化氢在酵母的催化下,分解成水和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这样的:2 H₂O₂ → 2 H₂O + O₂。

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其实就像做饭一样,过氧化氢是咱们的主料,酵母是调料,反应的结果就是咱们的美味氧气!3.2 氧气的重要性大家可能不知道,氧气可是咱们生存的必需品!没有氧气,咱们可就活不下去了。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5)用双氧水滴加到二氧化锰中也可用于制取氧气,制取装置能
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为什么?

•1.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 取氧气是化学变化 •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 能产生氧气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 制取氧气
•3、步骤:
•加 压 •空气
•液态空
•蒸 发
•降 温 气
•氮气 •(沸点低,先出 来)
•液
•氧气

•(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
二、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气体发生装 置由反应物的状态
及反应条件决定
•气体收集装 置由气体的密度
和溶解性决定
•【思考】实验装置中,哪部分是气体的 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鱼塘缺氧导致大量鱼群死亡
• 鱼塘增氧剂大粒氧:经特殊压片造粒 ,使用时能直达池塘底部,均匀释放出大 量微小氧气泡,气泡在上升过程中自下而 上溶解到水体中,达到立体增氧的效果。 • 鱼塘增氧剂大粒氧产品性状:白色片 状颗粒物,无味
主要成分:过碳酸钠 活性氧含量 ≥13.5%
•习
•①
题 •右图是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
•复习: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思路:
•1.药品: •高锰酸钾 •2.反应原理气:•过氧化氢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 氧气+水
•3.发生装 置:
•固体加热型
•固液不加热型
•4.收集方法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5.验满: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则已满。
•★过氧化氢制氧气
•与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相比有何优点: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实验药品及仪器】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等.答:锥形瓶、长颈漏斗、双孔橡皮塞、导管、集气瓶、水槽,过氧化氢溶液等;
【实验原理】2H2O2(二氧化锰催化)=2H2O+O2↑
【反应条件】二氧化锰——催化剂(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方法是向长颈漏斗中加水直至浸没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然后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若长颈漏斗下端形成一段水柱,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再锥形瓶中装入二氧化锰
④倒入过氧化氢溶液
⑤收集氧气
⑥验满和检验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首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过氧化氢溶液应从长颈漏斗加入,二氧化锰应用药匙加入
3.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再收集气体;
4、取出后的集气瓶应正放
5、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6.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以防生成的气体外逸
7.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8. 过氧化氢分解完,氧气逸出,剩余混合物是 MnO2和H2O。

所以二氧化锰可以通过过滤,烘干的方式回收留作下次使用。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现象我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和我的实验伙伴们正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一项名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以便我们能够观察到氧气的产生和收集过程。

我们准备了所需的实验装置。

我们将一个小瓶子装满了过氧化氢溶液,并将它倒置在一个装满水的大烧杯中。

然后,我们将瓶子底部的一根玻璃管与一个气球相连,以便收集氧气。

接下来,我们小心翼翼地向瓶子中滴加一滴二氧化锰催化剂。

催化剂的作用是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使其更快地释放出氧气。

随着催化剂的加入,我们可以看到瓶子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开始产生气泡,气泡逐渐上升到瓶口,并进入连接的气球中。

当气球中的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我们小心地将气球从瓶口上取下来,然后用夹子将气球封口。

这样,我们就成功地收集到了制取氧气的气体样品。

接下来,我们针对气体样品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

首先,我们用一根火柴点燃了气球上的气体,然后将它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上。

我们观察到,气球内的气体燃烧产生了明亮的火焰,并且火焰下方的水面上升了一截。

这说明我们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因为氧气是一种能够维持燃烧的气体。

接着,我们将一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入气球中,试纸迅速变蓝。

这是因为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能够检测到氧气的存在,试纸的颜色变蓝说明气球中的气体确实是氧气。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成功地制取到了氧气,还观察到了氧气的燃烧特性和化学性质。

这个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氧气的重要性和作用,也增强了我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我想,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仅是从化学实验中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创造的乐趣。

这个实验让我们意识到,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还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我相信我会继续走进实验室,进行更多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我相信我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是这样安排的:在试管中加入 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不复燃,但说明了“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结论。

显然这样的结论会使学生感到矛盾。

将5 mL 10%的过氧化氢溶液放置一天(用橡皮塞塞紧),再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木条就会复燃,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学生对“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能生成氧气”就会变得清晰。

(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因过滤操作安排在第三单元课题3水的净化中,在本课题的学习中较难安排将催化剂二
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条件为常温,反应物的状态为固体和液体,所选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缺点:
1. 在实验操作中,很难做到使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即很难做到使过氧化氢溶液
粉末分离而使反应停止)。

与MnO
2
2. 无法控制液体药品的用量,浪费药品。

因此做了适当的改进:
改进一
1. 改进所需器材
铁架台(带铁夹)、大试管、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

2. 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下图2所示:
3. 操作方法
①先将少量的二氧化锰粉末放入大使管的底部。

②然后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打开活塞,逐滴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使
反应停止。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活塞关闭,使反应停止。

4. 改进后发生装置的优点
①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向试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来控制反应的速度,可以得到
平稳的氧气流,同时也便于收集。

②可以控制所加过氧化氢溶液的用量,节约药品。

③操作简便。

改进二
1. 1. 改进所需器材
吸滤瓶、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
2.改进后的发生装置如图3
1. 操作方法
①按上图将一根铜丝(一端系上装有二氧化锰粉末的小砂袋),伸入到吸滤
瓶底部。

②将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通过分液漏斗逐滴加入5℅过氧化氢溶
液,使反应发生,产生气体。

③不需产生气体时将铜丝向上拉起,将小砂袋脱离液面,使反应停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