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学案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微粒》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复 习第1课时 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习目标】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3、能对原子与离子进行比较,能根据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判断阴、阳离子和原子; 【学习重点】1.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理解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学习难点】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1.分子和原子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 和 都很小,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 (2)分子总是在不断 着,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 ; (3)分子间有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

(5)分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可分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

分子 原子 新的分子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概念(1)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混合物:由 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 构成的物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 变化; 化学变化: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 变化。

4.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 构成的,而原子核又可以再分,它是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的。

5.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6.元素周期表 原子序数=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交流活动一、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Ⅰ)请判断下列现象能否用微粒的性质来判断1. 春天闻到花香的味道;2. 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易发生爆胎事件;3. 秋天北京易刮沙尘暴;4.冬天水银温度计中的示数比夏季都要低(Ⅱ)在化学晚会上,冬冬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她将两个“空瓶”中间的毛玻璃片抽去.两瓶均由瓶口向瓶底逐渐充满红棕色气体,其奥秘如图所示。

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魔术中产生上分裂 组合述现象的原因是:①____ ___;②____ ___。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设计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设计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有酚酞试液的滤纸(间隔
棉。

用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
塞。

现象是
通过对比,解释(结论)是
深层思考:究竟是哪种微粒使得酚酞试液变红?这是很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待今后进
同种物质时,一般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

一般微粒间隙固体体小于液体,物质状态的变化微观三维模拟动画:
固态液态气态
讨论:你如何解释: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外面的自来水管有时会发生破裂?
理解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方法?
学习评价:知识是用来运用的,下列现象分别用微粒什么样的观点来解释?
1 :有人把一块铝和一块铜用力地绑在一起,过了两年,你猜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第一节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微粒的性质以及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根本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3〕是学生认识到分子、原子、离子存在的真实性。

过程与方法:〔1〕积极主动与他人进展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提出问题,进展初步的科学研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重难点: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学习重难点:在实验中建立分子、原子、粒子在化学变化重的形象,完成对化学变化宏观现象中的微观解释。

课前准备教师:1、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2、氢气、氧气、水的性质实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分子真实存在的例子。

教学过程:一.微粒的性质【引入】有句俗语叫酒香不怕巷子深,意思是如果酒酿得好,就是在很深的巷子里,也会有人闻香知味,前来品尝。

那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能闻到酒的闻到,为什么我们平时能闻到花香,闻到香水味?这节课我们就来解答下这些问题我们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微粒【教师】对了,物质是由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粒组成的,说明微粒都很小,但是微粒有一定的质量【板书】一、微粒的性质1、微粒都非常小,但有一定质量这些微粒是我们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分子、原子和离子。

为什么我们能闻到各种味道,为什么能远远的闻到花香?【分析】因为构成酒和花的微粒,扩散到了空气中,接触到了我们的嗅觉器官,所以我们闻到了闻到,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可以推测构成物质的微粒能运动,那是不是真的能运动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检验下【实验】探究微粒运动实验【现象】1、甲是无色溶液,参加酚酞后,变成了红色溶液2、甲溶液变红【分析】这里我们来了解下酚酞溶液,酚酞和我们学过的紫色石蕊试剂一样,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酚酞遇到酸变色,遇到碱变红色,可以用于检验溶液是否显碱性,以后酚酞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这里的氨水是显碱性的,所以在酚酞中参加氨水以后,溶液会变红【提问】实验1中我们参加了氨水,溶液显碱性了,所以溶液变红,那实验二中的甲溶液为什么变红呢?【学生】变红证明溶液显碱性,说明B中的氨气微粒跑到了装有酚酞的A 的烧杯中,这说明了微粒能运动【教师】上述的实验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板书】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提问】晒衣服的时候,为什么太阳大衣服比拟容易干?糖水为什么温度高的时候比拟容易溶解?【分析】温度越高,微粒运动的越快【提问】水有三态,但都是水这种物质,大家知道水为什么有三态吗?我们也听说过热胀冷缩,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教师】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先来看下下面这个实验【实验】水与酒精混合实验【现象】1、把玻璃管颠倒数次以后,玻璃管内出现了间隙【分析】这是因为微粒之间有间隙,当玻璃管颠倒数次之后,酒精微粒和红墨水微粒会相互占据微粒之间的间隙,所以最后体积缩小〔酒精微粒比拟大,水的比拟小,可以画模型表示,大球和大球之间的间隙可以塞下一个小球〕【板书】3、微粒之间有间隙【提问】那是不是所有的物质微粒的的间隙都一样大呢?【学生】不是,在固体,液体间的间隙比拟小,气体的间隙比拟大,物质存在三态的原因是因为微粒间的间隙不一样【教师】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下【实验2】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现象】吸有空气的的那支注射器比拟容易被压缩【分析】这说明气体微粒间的间隙比拟大,所以容易被压缩,那压缩前后的气体,哪种间隙比拟大?【学生】压缩前的【教师】压缩后气体间的压强比拟大,间隙比拟小,说明气体的微粒间间隙和压强有关,压强越大微粒间的间隙越小【提问】物体热胀冷缩,这是大家在物理里面学到的原理,大家能说明为什么吗?【学生】跟物体微粒间的间隙有关,间隙大了,物体的体积就大了,所以热胀说明温度升高,微粒间的间隙会变大【总结】这节课学习了微粒的特性,第一是微粒在不断的运动,第二是微粒之间有间隙,现在大家做几道题目1.为什么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应打太满2.为什么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缝隙【教师】经科学家研究,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如干冰、水、氮气等,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如金刚石和一些常见的金属物质还有稀有气体。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案-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教具准备
烧杯 胶头滴管 长玻璃管 酒精 浓氨水 酚酞 水 等
课 前 预 习(见作业纸)
教师复备内容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方式
一、预习情况检查
1、在第二章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物质?
2、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由什么构成的?
3、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性质?有什么事例可以说明?
二、引入
多媒体展示绚丽多姿的物质,思考这些物质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微观的世界,感受微观世界的神奇,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小结: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1、提问: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是静止不动的,还是不断运动的?
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的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向溶液甲中滴加1-2滴浓氨水,观察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讨论:微粒运动的速率和什么因素有关?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事例可以说明?
思考:水为什么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该实验说明了什么?
小组讨论:为什么物质会有热胀冷缩现象板书设计 Nhomakorabea教学反思
小结:微粒间存在空隙
实验2: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取2支针筒,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堵出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哪一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小结: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这是因为构成水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而构成空气的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在固体和液体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小,在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比较大。
2、为什么物质会有热胀冷缩现象?
小结:微粒之间的空隙与温度有关,受热时,微粒间空隙变大,而遇冷时微粒间空隙变小,所以物质一般存在热胀冷缩现象。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3.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3.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过程与方法: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启发、诱导、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自主感知】1、议一议:①假如把1杯水分成杯、杯、杯……这样不断地分下去,在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水分到最后便得构成水的最小微粒。

这样微粒能叫水分子吗?②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的、不能再分的小球。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2、想一想: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②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它们有什么区别?③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什么?【互动生成】1.自学指导(一)认真默看P.63第一段及图3-6的内容,2分钟后能完成下列小知识。

科学家长期研究证实,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

如金刚石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铜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3.归纳、点评:(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

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是有分子构成。

(2)展示苯分子和硅原子图片(过渡: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

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三、引导自学1.自学指导(二)认真默看P.64第一段,划出重要语句,2分钟后能回答上述思考题。

思考题: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

氧气、氢气和水各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为什么水不具有氧气、氢气的性质呢?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3.归纳、点评:分子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四、引导思考1.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各属于什么变化?从分子的角度看,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结论:物理变化,分子不变。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教学设计)

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教案(教学设计)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1.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3.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4.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1.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我们都知道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那么物质是由什么构成呢?[提出问题]在10 s内,将一张纸按等比例进行分割到尽可能小,它还能再分吗?(一)微粒的性质[问题]走在校园里,你会闻到桂花香味,但你看到桂花树吗?为什么?[观察思考]:实验操作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

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2:重新配制甲溶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3:在烧杯B中以蒸馏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1的操作。

观察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

九年级化学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 (新版)沪教版-(新版)沪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学内容】九义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②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③能用某些事实或设计完成某些实验说明物质的微粒性;④运用有关物质的微粒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2.能力和技能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空隙;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策略】学生在第二章已学习了身边的物质,知道不同的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不同的,本节课以“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引入,让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的内容和目的。

首先,通过实验感受物质分割过程,使学生构建微粒的观点;其次,通过学生的讨论、设计、实验探究,得到微粒的某些特征: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并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微粒的变化情况以加深认识;最后,利用物质的微观性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一些实验现象。

形成微粒的观点,学生接受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就更加顺利。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分组实验,四人一组,其中化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

2.教具准备①多媒体教学设备②试管、烧杯、酒精灯、药匙、胶头滴管、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注射器、研钵、高锰酸钾、蒸馏水、浓氨水、酚酞、酒精等。

【教学过程】附:板书设计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因此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距离比固体、液体中的大。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微粒的性质 教案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1.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微粒的性质  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微粒的性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掌握微粒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情感目标:1.养成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的思维习惯。

2.培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微粒的特性。

教学难点: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PPT1上一章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变化、用途及制法,这一章我们从微观的角度来学习物质的构成。

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

PPT2导入课题并板书:一微粒的性质PPT3出示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带着目标阅读教材62页至64页环节二:PPT4撕纸游戏家里来客人了,我们给客人冲糖水,糖一会就不见了,是糖消失了,不存在了吗?尝一下水,水是甜的,说明糖没有消失,那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了呢?初步形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

板书: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PPT5,6再次说明过渡思考:糖在杯子底部,按理说应该下面的水比上面的水甜,但给足够的时间让糖溶解,我们会发现整杯水是一样甜,这是怎么回事呢?导进第三环节环节三:PPT7趣味实验铁树开花:介绍实验用品及相关的知识,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魔棒生烟:介绍实验用品,玻璃棒并没有紧挨为什么会反应?通过思考得出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停的运动。

PPT8、9、10、11补充说明课本实验及实验改进思考:氨水中的氨气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中使之变色,你能不能用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学生讨论得出:不同物质的微粒运动情况不同,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所以我们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板书:不同微粒运动速率不同PPT12.13.14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并导出微粒的运动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率越快,并板书思考:湿衣服上的液态水的微粒运动到空气中怎么就变成了气态?由液态变成气态的实质是什么?导进第四个环节环节四:演示实验:酒精和水混合:1体积水+1体积酒精=?(化学课上实验了1+1<2)1体积水+1体积水=?1体积酒精+1体积酒精=?PPT15学生讨论得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空隙,不同物质微粒之间的空隙大小不一样。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案

【精品】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教案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实验型
知识与技能
自信课堂教学进程
:大屏幕演示: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个化学变化吗?
解。

.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有课前延伸部分通过构成物质的微粒和微粒性质的运用,引导学生物质的三种表述形式是统一的,化学符号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内探究部分,通过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能量变化的。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1)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沪教版(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常见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形成物质的微粒性的观点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布置作业:



课题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课型
互动课
课时
第2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 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 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接触化学以来,孩子们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对于学生来说,微观世界很陌生、抽象,本节课即将通过实验探究来带领孩子们走入微观世界,也是化学学习从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开始。

所以本节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营造学生学习情景,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充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微粒的性质。

2、实验并结合小组探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意识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通过宏观认知、微观学习,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并且能够用微粒观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三)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1、重点:通过实验理解微粒的性质,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难点:通过实验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概念,并体会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方法进行教学。

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方案设计--实验--结果讨论根据目标设疑,规范操作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探究和得出结论。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辅助以互动式的交流讨论。

在讲解过程中,学生猜想、讨论、回答。

师生间不断地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提高学习积极性。

实验结束以后,结合实验现象带领学生分析归纳。

实验过程中,辅助以投影仪,多方位刺激学生感官。

三、教学过程书本上通过三个实验来说明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不同微粒之间空隙大小不同。

我通过改进,用一套装置解决了这几个问题。

下面请看我的视屏讲解。

(第一个实验,验证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

首先取一支大试管,一个橡皮塞,在橡皮塞的一端插入细铁丝,细铁丝的一端带有棉花球,在棉花球上滴入酚酞和水的混合液,插入大试管中,旋紧橡皮塞。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案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案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处于不断运动中,微粒之间存在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

重点难点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现象。

学习过程:电解水生成的氧气、氢气为什么不再具有水的性质?通过水分解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变化,想一想,在水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理变化时温度、状态等发生了变化,但分子没变,化学性质没变。

例如冰和水,物理性质不同,但是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化学变化时,分子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新物质),由于结构起了变化,性质不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例如水分子和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由于结构不同,化学性质也完全不同。

微粒之间_______________(1)实验探究(2)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用微粒间存在空隙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1g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A.铁B.氢气C.氯化钠D.铜2.下列事实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微粒可分的是()A.蒸发氯化钠溶液后,有固体析出B.干冰升华形成二氧化碳气体C.水通电可以收集到氧气和氢气D.水蒸气冷凝为水3.过氧化氢和水都是无色液体,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明显不同,其本质原因是()A.元素种类不同B.原子种类不同C.分子种类不同D.相对分子质量不同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5.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水、苯由分子构成,汞、硅由原子构成B.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6.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的特性不对应的选项是()A.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分子体积受热变大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式不断运动的C.一滴水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间有间隔7.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A. 间隔增大B. 质量增大C. 体积增大D. 个数增多8.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B.二氧化碳C.金刚石D.氧气9.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现象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B.胆矾在研钵内研碎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D.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10.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氯化钠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铁B.氧气C.氩气D.硫酸铜。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沪教版
C.构成水的微粒扩散到空气中了D.构成水的微粒受阳光作用体积变小
2.如图所示,将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示放在实验桌上: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的棉花球上,仪器A的名称是,该仪器的主要用途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1沪教版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1课时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微粒的性质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重点
微粒的性质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难点
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教法及教具
分析与讨论练习与巩固交流与展示实验与探究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预习与检查
1、许多实验表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________构成的。
2、走进花园,闻到花香;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总体小于100mL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取A、B两个烧杯,A杯中加入蒸馏水,再向其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B杯中盛有浓盐酸,
用一大烧杯把A、B
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
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实验说明浓盐酸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是:(1)(2)
巩固练习
1、晾干湿衣服时,构成水的微粒所发生的变化是()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沪教版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沪教版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一)【课前导学】1.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跟在同样多的冷水中溶解,溶解的速度快2.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

3.根据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①湿衣服晾在太阳照得着的地方易干。

②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到沸水中就会恢复原状。

③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否则点燃时就不易点着。

【课内练习】*4.不能证明微粒间有空隙的事实是() A.充满空气的皮球可以被压缩 B.10ml大豆和10ml小米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C.水结成冰体积变大 D.10ml酒精和10ml水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ml 5.连连看微粒不停地运动一滴水中约含有1.7×1021个水分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极小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构成物质的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气体受压体积变小【课外练习】6.步入花园,花香四溢;走近正在烧鱼炖肉的厨房,香味扑鼻,这两个现象都说明() A.微粒质量变大 B.微粒间有空隙C.微粒不断运动 D.微粒的质量变小7.氧气变为液态氧是因为() A.构成氧气的微粒大小变了 B.构成氧气的微粒间的空隙变了C.构成氧气的微粒的化学性质变了 D.构成氧气的微粒本身变了8.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B.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处于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9.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微粒运动的是() A.糖在水中自然溶解 B.湿衣服晾干C.校园内到处可闻到桂花香 D.北京地区发生的沙尘暴10.酒精擦在手臂上,感觉十分凉爽,这是因为() A.酒精由汗毛孔进入了体内 B.酒精吸收了体内水分C.酒精与皮肤发生了化学变化D.酒精吸收人体热量不断运动,由液态变成气态挥发到空气中去了11.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微粒运动论解释的是()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分解生成水和氧气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12.下列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13.蜡烛受热熔化和在空气中燃烧分别发生了和变化,前者微粒不发生改变,只是微粒间的发生了变化,后是微粒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微粒。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设计(1)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化学(上)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教案设计(1)

聚焦教课重难点的信息化教课方案课题名称:原子的构造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九年级化学教材版本:沪教一、教课内容剖析经过初中的化学学习, 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深入地商讨原子核的构造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构造的知识解说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 ( 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 ) 的关系。

同时,经过原子构造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构造打下基础。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目标A1.指引学生认识原子核的构造,懂得质量数和Z X 的含义,掌握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互相关系。

2. 指引学生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 18 号元素的原子构造表示图;认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过对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商讨,培育学生剖析、办理数据的能力,试试运用比较、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 三)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过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 , 认识微观世界的物质性 , 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实质;经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一样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峙一致体。

2.经过人类研究原子构造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育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学习者特点剖析(一)知识与技术准备使学生形成微观思想,将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响中的差异紧紧掌握有些困难,一定使用模型教课法,经过建立模型,使学生深动直观的认识原子的构造。

(二)过程与方法准备原子的构造理解和运用的距离比较远,历年中考出题经常波及一些简单犯错的发问,假如学生不可以从更本上去运用原子理论解决问题,不认识原子的微观构造,关于做题来说,简单犯错,一定大批的例题剖析联合解说。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最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3.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案

最新精品资料·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学习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学习过程】一、回顾、预习与交流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二、合作~研讨~点拨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现象记录] 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

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观察与思考]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再分别加入一颗大小相等的品红颗粒。

现象:结论:微粒运动越快[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活动三、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阅读]P64完成下列填空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二氧化碳、氧气、水等由构成,铜、铁等金属及金刚石、稀有气体由构成,食盐由构成。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最新九年级化学全册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导学案沪教版

最新化学精品教学资料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班级姓名备课组长签名【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微粒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4.总结微粒的性质。

【重难点】认识物质的微粒性;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课前预习】1.通常物质有三态,分别为、、。

相同质量的某物质,其体积的大小顺序一般情况为2.将二氧化碳气体冷却至-78℃,它就变成固体,叫做,此变化是。

3.写出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此变化是反应。

4.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

【学习过程】一、微粒的性质1.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是由肉眼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的微粒构成的。

(P16)2.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观察与思考】书P63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实验1: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

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的结论: ____________ _______。

备注:浓氨水是色、有_____________味体。

可以使色的酚酞试液变成色。

实验2:重新配制甲溶液。

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观察到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得到的结论:。

思考:(1)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俗语能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2)生活中,湿衣服晾在阳光下总是比荫凉处干得(快或慢),因为3.微粒之间有空隙【活动与探究】课本63页至64页实验1:观察到的现象:其液体体积会(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得到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________,不同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填“相同”或“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2.知道微粒运动快慢、微粒间隔大小的影响因素,微粒间隔大小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3.能用微粒的观点来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学习重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难点】能从微观上认识微粒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1.高锰酸钾固体的颜色为_______,高锰酸钾溶液_______色。

2.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吗?___________;干冰和冰是同种物质吗?____
3.水的电解和水的蒸发是同种变化吗?你能解释吗?
4.汞俗称水银,可作为温度计的材料,你能解释原因吗?
水能否作为制作温度计的材料呢?
夏天,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你知道原因吗?
二、合作~研讨~点拨
活动一、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观察实验]高锰酸钾溶于水
[现象记录]①固体颗粒逐渐_____。

②溶液的颜色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结论]物质由极其微小的_________构成
活动二、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的性质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观察与思考”
[现象记录] 【实验1】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_____。

实验2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2的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观察与思考]
实验: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
再分别加入一颗大小相等的品红颗粒。

现象:
结论:微粒运动越快
[观察实验] 见课本中p63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记录] 实验1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实验1说明了什么?实验2说明了什么?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
[阅读]P64完成下列填空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二氧化碳、氧气、水等由构成,铜、铁等金属及金刚石、稀有气体由构成,
食盐由构成。

三、总结~反思~提升
1.活动一、活动二。

2.反思“预习交流”中的第4题,你能用微粒的观点来分析吗?
3.你能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解释“预习交流”中的第2、3题吗?
4.沙尘暴现象的存在能证明微粒具有运动的性质吗?海绵能够吸水的事实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性质吗?
5.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的体积是多少? 50ml酒精与50ml酒精呢?
6.学生观察“魔棒生烟”实验,结合“练习与实践”第5题,回答有关问题
7.从热水瓶中倒完开水,塞瓶塞时,瓶塞总是往上蹦,这是什么原因?
四、自检~反馈~巩固
【课堂反馈】 1.为探究物质的可分性,小琴同学用高锰酸钾颗粒依次进行了下列三步实验操作。

①研磨:从试剂瓶中取少量高锰酸钾颗粒放在研钵中研碎成粉末;②溶解:取少量粉末放在试管中,加水使其完全溶解;③稀释:把试管中的溶液全部倒进盛有200 mL水的烧杯中。

其中哪些操作步骤中高锰酸钾不再分?( )
A.全部 B.只有①C.只有②D.只有③
2.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物质由微粒构成的是( )
A.碳素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全杯水都变黑
B.加热试管中的碘晶体,片刻后试管中充满紫色蒸气
C.一袋大米中有很多米粒 D.少量蔗糖放入水中,搅拌后蔗糖不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