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检举人制度

合集下载

RBA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RBA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EICC/RBA 6.0)1.0目的为保障供应商和员工依法行使举报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本公司的供方和个人违纪、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控告、检举的公民(以下简称举报人),其举报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0定义3.1检举:公民、单位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

4.0程序4.1本公司各部门和对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以及举报内容有管辖权的机关或组织(以下简称行政管理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依法受理举报,共同做好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4.2一切机关和组织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员工和供应商依法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人。

4.3保护供应商和员工举报应当遵循为举报人保密、举报有功受奖和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4.4举报人可以通过面述、信函、电话或其他形式举报,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提倡员工或供应商使用真实姓名举报。

举报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说明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住址或被举报单位的名称,以及违纪、违法和犯罪的基本事实、线索或证据。

举报人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事实了解不全面而误告、错告等举报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4.5行政管理部应当为举报人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并向供应商和员工公布举报电话号码。

4.6行政管理部接到举报后,应逐件登记,如实记录,及时决定是否受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受理,并自收到举报后二个月内,将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逾期不能告知的,应当向举报人说明原因。

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自收到举报后十日内,将不予受理的原因告知举报人,并告知受理机关;需要代转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的,应告知举报人所转送部门和转办时间。

举报人未署真实姓名、地址,无法告知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我国检举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_美国_吹口哨人保护法_及其启示

我国检举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_美国_吹口哨人保护法_及其启示

! "#
!"#$%"
我国检举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 — 美国 “ 吹口哨人保护法 ” 及其启示
先,国会规定对于占联邦工作人员总数 !"# 的 签订集体劳动合同的工作人员来说,采取诉诸 劳动仲裁的方式比诉诸个人诉讼权 ( $%&’(’&)*+ ) 将是更容易、 更有效的选 ,’-./ 01 23/’0%4 “ $,2” 择。其次, 国会为联邦工作人员通过传统的个人 诉讼权 ( $,2)寻求个人保护提供了更多的合适 的选择。法律的修改扩展了个人诉讼权的范围, 国会赋予个人诉讼权和实绩制度以针对退伍军 人管理部的司法管辖权, 而且对政府公司, 例如 法律服务公司 ( 中 /.5 65-*+ 758(’359 :08;08*/’0%) 的吹口哨人提供保护。再次, 法律的修改支持那 些适合使用个人诉讼权的吹口哨人能更多地进 行附带的诉讼, 并规定了一些新的 “ 禁止人事行 为” 。堵塞原有法律漏洞的好办法是扩展 “ 总括 性” 的“ 禁止人事行为” 的范围, 禁止使用让吹口 哨人在不利的条件下工作的方式来侵害吹口哨 人。原有的法律只是禁止与联邦工作人员的级 别和薪水不一致的岗位和职责的变化。法律的 修改增加了一个总括性条款,这个条款有效地 消除了通过 “ 任何岗位、 职责或者工作条件的显 著变化” 的方式实施的歧视。国会明确地规定这 个条款包括针对社会保险的报复,而针对社会 保险的报复, 自从联邦法院的海军诉伊干 ( <*(= 案的判决之后, 已经成为了实绩制度的 (> ?-*%) 致命弱点 ( 阿 契 里 斯 的 脚 跟 , /.5 23.’++59’ 。最后, 国会也列举了 “ 禁止人事行为” 的 @55+) 种类, 包括 “ 将某联邦工作人员从某一特定的任 命上调走或者免去其任命,或者拒绝给予任命, 改变其工作岗位, 调走其工作助手; 以及其他类 似的行为。” 在法律修改以前, 吹口哨人不能通 过个人诉讼权对抗这些类型的伎俩。 ( 四) 其他保护检举人的法律 除了这三部重要的保护检举人权利的法 律: 欺诈声明法 ” , 公务员 FE!G 年的 “ FHIE 年的 “ 吹口哨人保护法 ” 以 制度改革法 ” 和 FHEH 年的 “ 外, 美国还有其他一些有关保护检举人权利的 法律。 一方面, 有不少联邦法律中包括有保护吹

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1.0、目的为保障供应商和员工依法行使举报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本公司的供方和个人违纪、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控告、检举的公民(以下简称举报人),其举报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0定义3.1检举:公民、单位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

4.0程序4.1本公司各部门和对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以及举报内容有管辖权的机关或组织(以下简称行政管理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依法受理举报,共同做好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4.2一切机关和组织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员工和供应商依法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人。

4.3保护供应商和员工举报应当遵循为举报人保密、举报有功受奖和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4.4举报人可以通过面述、信函、电话或其他形式举报,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提倡员工或供应商使用真实姓名举报。

举报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说明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住址或被举报单位的名称,以及违纪、违法和犯罪的基本事实、线索或证据。

举报人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事实了解不全面而误告、错告等举报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4.5行政管理部应当为举报人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并向供应商和员工公布举报电话号码。

4.6行政管理部接到举报后,应逐件登记,如实记录,及时决定是否受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受理,并自收到举报后二个月内,将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逾期不能告知的,应当向举报人说明原因。

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自收到举报后十日内,将不予受理的原因告知举报人,并告知受理机关;需要代转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的,应告知举报人所转送部门和转办时间。

举报人未署真实姓名、地址,无法告知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4.7举报人对行政管理部的处理结果有异议或多次举报不予受理的,可以向其上层主管陈述意见,并由其上级主管在三十日内将办理情况答复举报人。

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

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

中共中央纪律检察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01.15•【文号】中纪发[1996]6号•【施行日期】1996.01.15•【效力等级】规定•【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奖惩正文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一九九六年一月十五日中纪发〔1996〕6号)第一条为了保障检举、控告人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组织、党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检举、控告人依法进行的检举、控告。

第三条检举、控告人应据实检举、控告,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

纪检监察机关对如实检举、控告的,应给予支持、鼓励。

对检举、控告有功的,应给予奖励。

对检举、控告不实的,必须分清是错告还是诬告。

对错告的,应澄清事实;对诬告的,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条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和查处检举、控告案件,必须严格保密:(一)纪检监察机关应设立检举、控告接待室,接受当面检举、控告应单独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二)检举、控告信函的收发、拆阅、登记,当面或电话检举、控告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泄密或遗失检举、控告材料。

(三)对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检举、控告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人的有关情况以及检举、控告的内容透露给被检举、控告单位和被检举、控告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人员。

(四)检举、控告材料列入密件管理,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

(五)检举、控告材料,除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外,不得向有关人员出示;因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出示的,必须经本委、部(厅、局)主管领导批准,并隐去可能暴露检举、控告人身份的内容。

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分析

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分析

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分析摘要:举报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打击犯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我国对于举报人的保护工作却起步较晚,举报人保护机制的尚不完善,导致举报人屡遭打击报复等一系列问题。

本文基于对举报人保护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几点完善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举报人;保护;保密制度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些法律规范规定举报人保护制度。

但不可否认,我国对于举报人的保护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举报人保护机制尚不完善,进而导致我国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现象时有发生。

一、我国举报人的作用和保护现状最高检副检察长柯汉民说过:近几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每年受理10多万件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举报线索,为检察机关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提供了大量案源。

在检察机关立案侦查的案件中,群众举报或通过群众举报深挖出来的职务犯罪案件占立案总数的70%以上。

另外,许多刑事犯罪也是通过举报才能发现,程维高、马加爵、胡长青、成克杰、厦门远华走私案等,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的举报线索。

由此可见,举报在促进我国廉政建设以及打击防治犯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除了《宪法》之外,其他若干层次的立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公民的举报权。

例如,《刑事诉讼法》第84 条第1 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

”最高检于1996年颁布了《人民检察院举报规定》,并于2009年进行修订,等等。

但是,我国目前仍没有制定专门的举报人保护法,我国”现有法律关于举报人的保护停留在宣示性规定上,而没有建立一套成体系的公民举报保护机制,为公权力的乱作为打击举报人提供了可能。

员工检举管理制度

员工检举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维护公司合法权益,提高公司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检举范围1.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2. 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3.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行为;4. 损害公司利益、泄露公司秘密的行为;5. 其他可能对公司造成损害的行为。

三、检举方式1. 员工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公司检举;2. 检举人应提供真实、准确、详实的检举材料,包括被检举人的姓名、职务、行为事实等;3. 检举人可匿名或实名检举,但公司鼓励实名检举。

四、保密与保护1. 公司对检举人的身份和检举内容严格保密,未经检举人同意,不得向任何单位或个人泄露;2. 公司对检举人进行保护,防止其遭受打击报复;3. 对检举人进行保护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岗位、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等。

五、处理程序1. 公司接到检举后,应及时进行调查核实;2. 调查核实过程中,公司应保持客观、公正,充分听取被检举人和检举人的意见;3. 调查核实完毕后,公司应根据事实依法进行处理;4. 处理结果应及时通知检举人,并予以公示。

六、奖励与惩罚1. 对检举属实,为公司挽回重大经济损失或避免重大损失的行为,公司给予检举人一定的物质奖励;2. 对检举不实,故意诬告陷害他人的,公司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3. 对泄露检举人信息、打击报复检举人的,公司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内部监督,共同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司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司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旨在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第三条检举制度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护检举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第二章检举范围第四条检举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2. 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纪律的行为;3. 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4. 贪污、挪用、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5.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6. 其他违反职业道德和公司利益的行为。

第三章检举方式第五条员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检举:1. 向公司监察部门或直接上级报告;2. 通过公司内部举报热线或电子邮箱进行匿名举报;3. 通过信函、传真等方式向公司监察部门举报。

第六条检举人应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举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举报对象、事实经过、证据材料等。

第四章检举处理第七条公司监察部门负责检举的接收、登记、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对检举人的身份保密,未经本人同意,不得泄露检举人的姓名、单位、职务等信息。

第九条对检举事项,公司应迅速开展调查,调查过程中应保护检举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调查结果应客观公正,及时向检举人反馈。

第十一条对查实的违法行为,公司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检举人权益保护第十二条公司对检举人的合法权益予以保护,对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将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第十三条检举人因检举行为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可以向公司监察部门投诉。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监察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公司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通过以上制度的制定,旨在为公司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共同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和利益。

[实用参考]杜绝打击报复及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docx

[实用参考]杜绝打击报复及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docx
4.13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时,有权向行政管理部或上层主管控告。本规定所称打击报复,是指被举报人或被举报单位实施的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或假想举报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
4.12行政管理部及其工作人员接受举报和查处举报案件,应当严格遵守下列保密规定:
4.12.1受理当面举报应当在能够保密的场所进行,专人接谈,无关人员不得旁听和询问;
4.12.2举报信件的收发、录音等工作,应当建立健全责任制度,严防泄露举报内容和遗失举报材料;
4.2一切机关和组织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员工和供应商依法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人。
4.3保护供应商和员工举报应当遵循为举报人保密、举报有功受奖和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4.4举报人可以通过面述、信函、电话或其他形式举报,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提倡员工或供应商使用真实姓名举报。举报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说明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住址或被举报单位的名称,以及违纪、违法和犯罪的基本事实、线索或证据。举报人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由于事实了解不全面而误告、错告等举报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4.5行政管理部应当为举报人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并向供应商和员工公布举报电话号码。
4.6行政管理部接到举报后,应逐件登记,如实记录,及时决定是否受理。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受理,并自收到举报后二个月内,将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逾期不能告知的,应当向举报人说明原因。对不属
于职权范围内的,应自收到举报后十日内,将不予受理的原因告知举报人,并告知受理机关;需要代转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的,应告知举报人所转送部门和转办时间。举报人未署真实姓名、地址,无法告知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4.7举报人对行政管理部的处理结果有异议或多次举报不予受理的,可以向其上层主管陈述意见,并由其上级主管在三十日内将办理情况答复举报人。

杜绝打击报复及保护检举人管理规定

杜绝打击报复及保护检举人管理规定

杜绝打击报复及保护检举人管理规定1、目的: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障供应商和员工依法行使举报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杜绝打击报复行为。

2、范围:对在本公司的供方和个人违纪、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控告、检举的公民(以下简称举报人),其举报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定义:(1)检举:公民、单位向司法机关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检举、控告、违纪、违法、犯罪,依法行使其民主权利的行为。

(2)打击报复:指被举报人或被举报单位实施的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或假想举报人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的行为。

4、职责:管理部门:为本程序主导部门,其他各部门必须遵照执行。

5、程序:(1)本公司各部门和对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以及举报内容有管辖权的机关或组织(以下简称人力资源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依法受理举报,共同做好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2)一切机关和组织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员工和供应商依法举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举报人。

(3)保护供应商和员工举报应当遵循为举报人保密、举报有功受奖和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4)举报人可以通过面述、信函、电话或其他形式举报,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

提倡员工或供应商使用真实姓名举报。

举报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说明被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住址或被举报单位的名称,以及违纪、违法和犯罪的基本事实、线索或证据。

举报人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事实了解不全面而误告、错告等举报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5)人力资源部应当为举报人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并向供应商和员工公布举报电话号码。

(6)人力资源部接到举报后,应逐件如实记录,及时决定是否受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受理,并自收到举报后7个工作日内进行回应,在二个月内,将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告知举报人;逾期不能告知的,应当向举报人说明原因。

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自收到举报后7个工作日内,将不予受理的原因告知举报人,并告知受理机关;需要代转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的,应告知举报人所转送部门和转办时间。

简评美国保护举报人的法律制度

简评美国保护举报人的法律制度
场高 层 人物 的隐性 报 复 。 们 以工作 不 称 职 、 越 职权 他 逾
调查 相 关事 宜 , 向功 绩 制 度保 护 委 员会 起 诉 。 法 明 并 该
确禁 止 打击 报 复 举 报 人行 为 ,并 设 立 了专 门 的救 济机
构 , 18 年 《 报者 保 护 法》 为 99 举 的制 定 奠定 了基础 。
( )保 护举 报 人 制 度 的 专 门立 法 :举 报 者 保 护 三 《
法》 [
1 8 年 美 国颁 布 了保 护 举 报 人 的 专 门立 法 《 报 99 举 者保 护 法 》 对 举 报 人权 利 保 护 相 关 问 题作 出 了系 统 的 , 规定 。该 法 对 1 7 年 《 务员 制 度 改 革 法 》 出 了重 大 98 公 作
■ 域外案牍
责 辑:婷 任编 斩
简评美国保护举报人的法律构 的 区域 负 责 人科 布 ( hr s .o b 提 交 了一 份 备 C al C b ) eT 忘 录 ,指 出机 场 的年 度工 作 计 划 违 背 了机 场 的实 际 运 营状 况 , 与 当地某 项 法 律相 抵 触 。 备 忘 录还 有格 耶 并 该 十一 位 同 事 的共 同签 名 。 1 9 年9 , 耶 就 遭 到 了机 91 月 格
手段 上 . 立 “ 人 诉 讼 权 ” I dvd a R g t f t n 建 个 ( iiu ih i ) n l o Ac o
机制 ,规定 因举 报 受 到人 事 报 复 的公 务 员对 特 别 调查
自2 世 纪 7 年 代 以来 ,美 国一 直重 视 以法 律来 保 O 0 护 举 报 人权 利 。 9 9 实施 的《 报者 保 护法 》 是第 一 18 年 举 ,

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

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

举报人保护和奖励制度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1.制度概况2.举报渠道2.1.举报人可采取以下形式举报:●电话举报:;●电子邮件举报:;●信函举报:;●预约来访举报;●举报人认为合适的其它形式。

3.举报要求3.1.实名举报或匿名举报均可;3.2.举报应当实事求是,禁止恶意举报和诬告陷害;3.3.举报人须如实将被举报人的姓名、部门及违规事实证据资料等一并提供;3.4.举报人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举报,应确保联系畅通。

4.对举报人的保护4.1.审计监察中心将举报的保密工作放在首位,举报人的人身权利、工作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受集团公司保护。

4.2.对举报人的姓名、单位、部门、家庭住址等信息及举报材料必须严格保密。

4.3.严禁将举报原始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部门、被举报人。

4.4.接受举报人举报或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做好保密工作。

4.5.在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信息。

4.6.相关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举报人的举报和打击报复举报人。

4.7.对侵害举报人及其亲属、假想举报人及有关的证人和协助办理人员的合法权益的,按打击报复处理。

4.8.打击报复举报人和举报事项被查实的,依照公司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5.对举报人的奖励5.1.对举报各类损害公司利益(工作渎职)的,经查证属实,为公司挽回或减少损失的,奖励标准如下:5.2.对举报不适宜用经济损失衡量,但造成恶劣影响的,经查证属实,属维护公司利益的,奖励标准: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审计监察中心拿出奖励建议,总裁、董事长审核批准。

5.3.两人以上(含两人)联名举报同一案件的,按同一举报奖励。

5.4.其他类型的举报,依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奖励。

6.举报处理6.1.举报工作实行依靠员工,方便员工,接受监督检查,从速办理的原则。

6.2.接受举报人当面、电话举报时,耐心倾听、细心询问,客观如实记录。

6.3.对举报信函和提交的书面材料,及时查阅、登记、处理和回复。

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

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

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员工检举工作,保障内部员工合法权益,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员工对公司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的违法违纪行为的检举工作。

第三条检举是指内部员工依据具体事实或合理推测而对其他员工或公司管理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的举报和控告。

检举内容应真实可靠,对公司和员工不构成损坏。

第四条公司管理层应当重视内部员工的检举工作,并对检举人给予必要的保护、支持和奖励。

第五条所有参与检举工作的人员应当严守保密,不得泄露检举人的姓名和相关信息,保障检举人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一经发现泄密行为,应追究相应责任。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员工检举管理制度,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章涉及违法违纪行为范围与程序第七条内部员工检举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一)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二)侵害公司财产或利益的行为;(三)损害员工利益的行为;(四)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的行为;(五)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六)其他涉及违法违纪的行为。

第八条内部员工检举程序如下:(一)检举人应当向公司监察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书面提出检举申诉;(二)监察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应当尽快组织受理,并对检举人进行面谈了解情况;(三)对于属实的检举行为,公司应对涉及人员进行立即调查处理,迅速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依法依规予以惩处;(四)对于不实的检举行为,公司应当对检举人进行批评教育,严肃处理,并保护被检举人合法权益;(五)对于经检举调查却并未查实违法违纪行为的情况,公司应当对检举人予以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内部监督工作。

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检举分析与评估机制,对检举行为进行核实分析和评估审查,确保检举工作的公正、公平、客观。

第三章检举依据及保护措施第十条对于内部员工的检举行为,公司应当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采取以下措施:(一)对检举人的个人信息和身份进行保密,不得泄露其相关信息;(二)对检举人所提出的检举行为,依法进行核实,并予以及时处理;(三)对于经调查证实的检举行为,公司应当及时对检举人给予奖励,以鼓励其积极参与公司内部监督工作;(四)对于检举人遭受损害或威胁的,公司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其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五)对于经过认真核实后证实的检举行为,公司应当对涉及人员依法依规予以惩处,坚决保护检举人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日期】1991.05.06•【文号】高检发[1991]21号•【施行日期】1991.05.06•【效力等级】司法指导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检察机关正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1991年5月6日第七届最高人民检察院委员会第六十五次会议通过高检发[1991]21号)第一条为保障公民依法行使控告、检举的权利,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一条、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民依法向各级检察机关举报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犯罪行为,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条检察机关受理公民举报和查处举报案件,必须严格保密。

1、受理举报应在固定场所进行,专人接谈,无关人员不得接待、旁听和询问。

2、举报信件的收发、拆阅、登记、转办、保管和当面或电话举报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泄露或遗失举报材料。

3、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举报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举报材料和不私自摘抄和复制。

4、严禁将举报材料和举报人的有关情况透露或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

向被举报单位或被举报人调查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复印件。

5、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追查举报人,对匿名举报除侦查工作需要外,不准鉴定笔迹。

6、向举报人核查情况时,应在做好保密工作、不暴露举报人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7、在宣传报道和对举报有功人员的奖励工作中,除征得举报人的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

第四条对违反上述第三条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举报,进行阻拦、压制、刁难或打击报复。

WCA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WCA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本公司的供方和个人违纪、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举控告、检举的 公民,其投诉、举报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受理供方、员工投诉和举报以及具体调查等日常工作。问题严重的投诉和举报案
件,由行政部根据情节拿出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
3.2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具有一定职权的员工,都应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
***有限公司WCA社会责任程序文件
制订部门:行政部
生效日期:2018-03-11
页码:1 / 3
[文件名称: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编号:WCA-OP-045
版本:A/0
1、目的
为保障供应商和员工依法行使投诉、举报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 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
2、范围
5.7行政部应当为投诉、举报人投诉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并向供应商和员工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号码。
5.8行政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逐件登记,如实记录,及时决定是否受理。对属于职权范围内 的,应当受理,并自收到投诉、举报后一个月内,将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告知投诉、 举报人; 逾期不能告知的,应当向投诉、举报人说明原因。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自收到投诉、 举报后十日内,将不予受理的原因告知投诉、举报人,并告知受理机关;需要代转或移送有 关部门办理的,应告知投诉、举报人所转送部门和转办时间。投诉、举报人未署真实姓名、 地址,无法告知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5.6检举人/举报人可以通过面述、电子邮件、网上投诉、信函、电话、来访或其他形式投诉、 举报,也可以委托他人投诉、举报。提倡员工或供应商使用真实姓名投诉、举报。投诉、举
***
制订部门:行政部生效日期:2018-03-11页码:2 / 3

国外如何保护举报人

国外如何保护举报人
如何对举报人实施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举报人保护制度,特别是从法律层面加以保护,以消除公众害怕报复的心理,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安全保护。保护公民举报权是国家的责任,建立一套完整的举报人合法权益及人身安全保护体系十分必要,而且必需。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联邦和各州实行“证人保护计划”,迄今已有超过7500名证人和9500多个家庭成员受到保护,联邦政府为此耗资4亿多美元。在美国,威胁或侵害举报人或证人的处罚非常严厉,如果在庭审中“威胁证人”,罪名一旦成立,最高可获刑20年以上。倘若事后报复,则可能被判终身监禁,甚至死刑。在英国,当证人在法庭上作证时,可以通过设置屏障或其他遮蔽方式使证人与被告人不能相互看见,但必须保证法官、陪审团、律师和其他帮助证人的翻译人等人可以看到证人。德国为举报人或证人提供全方位的人身安全保护,证人在被询问时可以拒绝透露诸如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等相关的身份信息;可以要求用屏风或者面具等遮挡自己,或者坐在由单向玻璃制成的作证室,里面的证人可以看见外面,而外面看不见里面的证人;在确信证人受到威胁时,可以在排除被告及其律师以及第三人在场的法庭上作证;此外,证人可以要求在法庭外审理,利用高科技采取视频、音频传送,包括变声、变像处理等特殊方法作证,以此对证人人身安全予以保护。
专门机构保护。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保护举报人或证人的法律,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举报人或证人保护机构,对包括举报人在内的证人予以“特殊保护”。如英国早在1892年就制定了《证人保护法》,英国的文官委员办公室、加拿大的公共服务廉政专员和公务员举报保护特别法庭都属于此类机构。美国的证人保护制度,歇尔办公室专门执行举报人或证人保护任务,为被保护人提供工作机会、合理住房、平均6万美元的经济资助、变更后的证人及其家庭成员身份资料、心理医生和社会服务等,并在项目执行中提供保护,特别是在预审程序和出庭程序中,必须 24小时贴身保护。对于这个证人保护计划,一位美国法官曾深有感触地评价道:“没有它,很多证人在审判结束后就会永远地消失。”

简评美国保护举报人的法律制度

简评美国保护举报人的法律制度

简评美国保护举报人的法律制度作者:江涛李清来源:《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版》2011年第04期1990年4月,美国马萨诸塞州洛根国际机场的入境检查员格耶(PhiUip A.Geyer)向当地机构的区域负责人科布(chades T.Cobb)提交了一份备忘录,指出机场的年度工作计划违背了机场的实际运营状况,并与当地某项法律相抵触。

该备忘录还有格耶十一位同事的共同签名。

1991年9月。

格耶就遭到了机场高层人物的隐性报复。

他们以工作不称职、逾越职权等借口解雇了格耶。

格耶随即向有关部门提起了控诉,根据《举报者保护法》(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赋予的权利,他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一直重视以法律来保护举报人权利。

1989年实施的《举报者保护法》,是第一部保护举报人免遭隐性打击报复的专门立法。

该法的保护对象限于内部举报人,且仅针对报复性人事处分这类隐性打击报复行为。

一、美国举报人保护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一)保护举报人立法的开端:《欺诈声明法》美国联邦政府鼓励公私部门内部员工举报雇主或管理者弊端行为的立法,可回溯至1963年《欺诈声明法》(False Claims Act),该法以物质奖励手段鼓励内部员工举报。

规定向政府报告欺诈行为的举报人能够得到经济补偿。

但是,该法并没有对举报人提供保护措施。

所以,举报人自己必须在工作安全和胜诉获得的利益之间作出取舍。

(二)保护举报人制度框架的构建:《公务员制度改革法》1978年美国通过了《公务员制度改革法》(CivilService Reform Act),该法第8条、第9条明确规定禁止对检举揭发政府浪费、欺诈和滥用权力行为的公务员进行报复性人事行为。

为了保护举报人,《公务员制度改革法》还在联邦公务员权利救济兼惩戒机关——功绩制度保护委员会(Merit Systems Protection Board)下设特别调查办公室(the Office of Special Counsel),受理对依法举报的公务员实施报复性人事处分的申诉,负责调查相关事宜,并向功绩制度保护委员会起诉。

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

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

处理检举控告工作规则检举控告工作规则是指为了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具体操作规范。

检举控告制度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加强法治建设。

下面就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进行详细的探讨。

首先,检举控告的对象应明确。

检举控告的对象主要是指对违法违纪行为的主体进行检举和控告,包括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

对于不同的违法违纪行为,检举控告的对象可能有所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再次,检举控告的程序应规范。

检举控告程序包括举报、受理、调查、处理和反馈等环节。

首先,对于合法的举报控告,应及时受理,并做好相关记录。

其次,应对举报事项进行初步调查,核实相关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应保障举报人的权益,确保其身份不被泄露,并给予必要的保护。

最后,对于被举报人,应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必要时可以转交相关法律部门进行处理。

同时,还应向举报人反馈处理结果,以增加透明度和公正性。

此外,还应对虚假举报行为进行规范和打击。

虚假举报损害了他人的权益,浪费了社会资源,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对于虚假举报行为,应追究相关责任,进行法律惩处,并对恶意举报者进行公开曝光,以起到警示作用。

最后,应加强相关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为了保证检举控告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需要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还需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检举控告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打击违法违纪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规范的检举控告工作规则,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因此,应加强对检举控告工作规则的研究和完善,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

论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论我国举报人保护制度的完善

公 民是 国家 和 社 会 的 主 人 ,举 报 权 是 公 民享 有 的基 本 权 立法缺 陷。首先,法律 没有 明确规定对举报人信息保密的方 利 之 一 。举 报 是 公 民参 与 民主 监 督 的 重 要方 式 。我 国 正 处于 式和程度等 ;其次缺乏对违反保密措施后 的补救方法和应承 社会转型期, 预防和打击贪污腐败 , 是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 。 担 何 种 法 律 责 任 的规 定 。 根 据 最 高检 举 报 中心 的 统计 , 我 国 处理 的腐 败贿 赂等 案 件 中, 保护举报人的手段存在着发展滞后的实际情况 。法律中 十中有七是来 自群众举报 。举报人被称 作是 时代 的良心 。因 没 有 明确 规 定举 报 人 保 护 的 相 关 人 员 、 资金 来 源 , 也 没 有 明确 此, 我 国现 阶 段亟 需加 强 对举 报 人 合 法 权 益 的保 护 , 完 善举 报 保 护 的方 式 、 保 护 的期 限 等 。 人的保护制度。 1 - 3举报人 经济补偿 的范围与标准不明确
样的规定将 许多潜在 的受害者排除在了法律 的保护之外,这 怎会 冒着可能遭受他人打击报复 的危险去举报。 与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是相悖的,同时也违反 了法律面前人 举 报 人 为 举 报或 作 证 所 产 生 的合 理 损 失 , 例如住宿费、 交 人 平 等 的立 法 准 则 。 通 费、 误 工 费等 , 缺 乏 明确 具 体 的补 偿 义 务 主体 。现 有 的规 定 在 我 国举 报 人 保 护 制 度 的 实 践 过程 中 ,对 举 报 人 保 护 的 并没 有 要 求 纪 检 监 察 机 关给 予举 报 人 适 当 补 偿 ,举 报 人 所 在 范围只停留在 了对举报人及其近亲属的保护上 。国外 曾出现 单位也没有合理 的依据和 理由给予补偿 。虽然 各级 纪检监察 过因法律 的保护范 围过于狭窄而放 弃贴身保护 ,最终导致举 机关都有奖励举报人的相 关制度 ,但有时为数寥寥 的奖金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保护检举人制度
篇一: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
监察部关于保护检举、控告人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障检举、控告人依法行使检举、控告的权利,维护检举、控告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和行政监察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纪检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党组织、党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违纪违法的行为。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拦、压制检举、控告人依法进行的检举、控告。

第三条检举、控告人应据实检举、控告,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

纪检监察机关对如实检举、控告的,应给予支持、鼓励。

对检举、控告有功的,应给予奖励。

对检举、控告不实的,
必须分清是错告还是诬告。

对错告的,应澄清事实;对诬告的,应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条纪检监察机关受理检举、控告和查处检举、控告案件,必须严格保密:
(一)纪检监察机关应设立检举、控告接待室,接受当面检举、控告应单独进行,无关人员不得在场。

(二)检举、控告信函的收发、拆阅、登记,当面或电话检举、控告的接待、接听、记录、录音等工作,应建立健全责任制,严防泄密或遗失检举、控告材料。

(三)对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等有关情况及检举、控告的内容必须严格保密,严禁将检举、控告人的有关情况以及检举、控告的内容透露给被检举、控告单位和被检举、控告人以及其他单位和人员。

(四)检举、控告材料列入密件管理,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

(五)检举、控告材料,除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外,不得向有关人员出示;因查处案件工作需要出示的,必须经本委、部(厅、局)主管领导批准,并隐去可能暴露检举、控告人的身份的内容。

(六)核实情况必须在不暴露检举、控告人的情况下进行。

(七)未经检举、控告人同意,不得公开检举、控告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及其他有关情况。

第五条受理机关工作人员无意或故意泄露检举、控告情况的,应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第六条严禁将检举、控告材料转给被检举、控告单位或被检举、控告人。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追查检举、控告人。

对确属诬告陷害,需要追查诬告陷害者的,必须经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党的委员会、政府或纪检监察机关批准。

第八条对匿名检举、控告材料,除查处案件需要外,不得擅自核对笔迹或进行文检;因查处案件工作需要核对笔迹或进行文检的,必须经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纪检监察机关批准。

第九条受理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被检举、控告人或被检举、控告人近亲属的;
(二)本人或近亲属与被检举、控告问题有利害关系的;
(三)与检举、控告问题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检举、控告问题公正处理的。

受理机关工作人员应当主动提出回避,检举、控告人有权要求其回避,回避决定由受理机关作出。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和手段打击报
复检举、控告人及其亲属或假想检举、控告人。

指使他人打击报复的,或者被指使人、被指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明知实施的行为是打击报复的,以
打击报复论处。

第十一条打击报复检举、控告人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一)对于正在实施的打击报复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应在其职权范围内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并予以处理,或者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二)检举、控告人因被打击报复而受到错误处理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在其职权范围内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纠正,或者建议有关部门予以纠正。

(三)检举、控告人因被打击报复而造成人身伤害及名誉损害、财产损失的,纪检监察机关应在其职权范围内负责处理,或者移送有关部门予以处理。

第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的,应依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行政处分或其他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纪检监察机关受理纪检监察业务范围内的港澳台胞、华侨及外国人的检举、控告,适用本规定。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二: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xx有限公司
保护检举人管理程序
1.目的
为保障供应商和员工依法行使投诉、举报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程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在本公司的供方和个人违纪、违法和犯罪的行为,依法进行举控告、检举的公民,其投诉、举报权利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职责
3.1管理部负责受理供方、员工投诉和举报以及具体调查等日常工作。

问题严重的投诉和举报案件,由管理部根据情节拿出处理意见,上报总经理。

3.2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具有一定职权的员工,都应接受全体员工的监督。

4.定义

5.程序
5.1本公司各部门和对被投诉、举报单位、被举报人以及举报内容有管辖权的机关或组织(以下简称管理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依法受理投诉、举报,共同做好保护投诉、举报人合法权益的工作。

5.2公司组织都应当鼓励和支持员工和供应商依法投诉、举报。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打击报复投诉、举报人。

5.3保护供应商和员工举报应当遵循为投诉人、举报人
保密、举报有功受奖和举报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原则。

5.4员工投诉,是指员工在公司的工作和生活中,员工
的各项合法权益已经受到或即将受到侵犯而采取的申诉和
揭发的行为。

本制度所适用的投诉范围包括:
5.4.1擅自克扣员工工资、奖金,或未按公司规定标准
收取费用或巧立名目滥收费用;侵犯员工经济利益的行为;
5.4.2对员工进行造谣、谩骂、歧视、侮辱甚至殴打,
或泄露当事人隐私等
侵犯员工名誉以及其它人身权益的行为;
5.4.3在绩效考核中不公平、不公正对待员工业绩的行为;
5.4.4在工作中态度恶劣、故意刁难员工的行为;
5.4.5无故推诿应当受理的事项而不予受理的行为;
5.4.6对正常申诉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
5.4.7其它侵犯或妨碍员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5.5员工举报,是指员工对已经或即将侵犯公司的财产
和声誉等合法权益、公
共利益或违反公司规章制度或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进
行揭发和揭露的行为。

本制度所适用的举报范围包括:
5.5.1利用工作或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贪污、受贿、索贿等徇私行为;
5.5.2滥用职权、恣意挥霍公司财产的行为;
5.5.3故意毁坏设备、工具等公司财物的行为;
5.5.4泄露公司秘密或当事人隐私的;
5.5.5兼任其他公司职务或兼营与本公司同类业务等损害公司权益的行为;
5.5.6利用公司名义在外进行招摇撞骗、欺诈的行为;
5.5.7虚报业绩、瞒报事故等舞弊行为;
5.5.8对能够预防的事故不积极采取措施等玩忽职守行为;
5.5.9在公司内或宿舍内进行赌博或偷盗、侵占同事或公司财物等违法行为;
5.5.10其它多次或严重违反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或侵犯
公司权益的行为。

5.6检举人、举报人可以通过面述、电子邮件、网上投诉、信函、电话、来访
或其他形式投诉、举报,也可以委托他人投诉、举报。

提倡员工或供应商使用真实姓名投诉、举报。

投诉、举报人应当如实提供情况,说明被投诉人、举报人的姓名、单位、职务、住址或被举报单位的名称,以及违纪、违法和犯罪的
基本事实、线索或证据。

投诉、举报人捏造事实,伪造证据,利用投诉、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事实了解不全面而误告、错告等举报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5.7管理部应当为投诉、举报人投诉举报提供便利条件,并向供应商和员工公
布投诉、举报电话号码。

5.8管理部接到投诉、举报后,应逐件登记,如实记录,及时决定是否受理。

对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当受理,并自收到投诉、举报后一个月内,将调查情况或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举报人;逾期不能告知的,应当向投诉、举报人说明原因。

对不属于职权范围内的,应自收到投诉、举报后十日内,将不予受理的原因告知投诉、举报人,并告知受理机关;需要代转或移送有关部门办理的,应告知投诉、举报人所转送部门和转办时间。

投诉、举报人未署真实姓名、地址,无法告知的,不适用前两款规定。

5.9有关性骚扰的投诉,则应由与投诉人同一性别的人员负责调查处理。

5.10投诉举报人对管理部的处理结果有异议或多次投诉、举报不予受理的,
可以向其上层主管陈述意见,并由其上级主管在三十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