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中的应用18页PPT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贾克俭(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安徽蚌埠233000)【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湿性愈合理论结合精心护理来提高压疮患者的治愈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方法对43例(95处)压疮运用湿性愈合理论,根据压疮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合理使用不同的新型敷料配合精心护理。
结果通过湿性愈合理论的使用配合精心的护理,本组43例患者治愈35例,好转6例(13处),2例行手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湿性愈合理论极大提高了压疮患者的治愈率,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作为压疮治疗理念的更新,可以替代传统的干性疗法,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推广。
【关键词】压力性溃疡/护理;绷带;湿性愈合;新型敷料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2-3467-02中图法分类号:R473.6;R632.1文献标识码:B压疮(pressure sores)是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而导致皮肤、肌肉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处[1],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
常见于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由于溃烂后很难愈合,严重影响疾病恢复,甚至恶化疾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2],给社会造成巨大压力。
本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收治压疮患者43例(95处),经运用湿性愈合理论配合精心周到的护理,取得了很好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的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65~87岁,平均74岁;其中Ⅰ期17处,Ⅱ期29处,Ⅲ期37处,Ⅳ期及以上12处;治愈35例,好转6例,转外科皮瓣手术2例。
1.2压疮的分期2007年2月,美国国家压疮专家组(NPUAP)发布了新的分期系统,扩展了原有的四期分类法,在原有的四期基础上增加了深部组织损伤期及不可分期,总共分为六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
1.3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前需对压疮发生部位、分级、大小、基底、渗出物和周围皮肤的状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
湿性愈合理论在治疗压疮患者中的应用
果 。本研究没有进 行严 格 的科 研 设计 , 包 含许 多 临床 干扰 因 格 的科研设计 , 准确性预 测又是在 同一 所医 院选择检 测对象 。
素, 根据 临床实际工作 情况 , 采 用 B超 与临床 相结 合 的方法 ,
对临床常用 的各 项预 测胎 儿体 重 的指标进 行 统计 分析 , 找 出 胎儿体重的相关 因素 , 得 出估计胎 儿体重 的 回归 方程式 , 通 过
使用银离子敷 料 , 银 离 子 只 有 在 湿 润 状 态 下 才 能 够 释 放 而 发
持皮 肤正常 p H值极适 宜温 湿度造成 一个 接 近生理 状态 的湿
性 愈合环 境 , 同时敷料 可以防止液体 和细菌通 过 , 促使伤 口快 速愈合 。湿性 愈合理论的原理 : ①调节创 面氧张力 , 促进 毛 细血 管的形成 , 加速 肉芽组织的形成 , 促进 伤 V I 愈合 ; ②有利于
因此 , 此公式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 步验证。
参 考 文 献
[ 1 ] 丁媛媛. 四种不 同公式估测胎儿体 重准确 性的比较[ J ] .
医学信息 , 2 0 1 1 , 2 4 ( 1 ) : 6 9— 7 0 . [ 2 ] D u d l e y N J . A s y s t e ma t i c r e v i e w o f t h e u l t r a s o u n d e s t i m a t i o n
愈合提供适 宜的温度 、 湿度及 p H值 。传统 的干性 疗法在 治疗 难 以愈合 的压疮 中面对 诸多无 法应 对 的挑 战 , 如 坏死 组织 形 成干 硬厚 痂 、 痂下 积脓 积液 、 外 露骨 等 ; 湿性 治疗 是密 闭式 敷 料 的支持 下实现的 , 敷料将 渗液全部或 部分保 留在创 面上 , 保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组 间 的愈 合率 比较用 x 检 验 ; 显效 及 愈 合 时间 , 换
药次 数等计 量 资料 以 ( ±s 表 示 , 组 间 的 比较 采 ) 两 用独 立 样 本 t 验 , P< 0 0 检 以 . 5为 差 异 有 显 著 意
义。
2 结 果 ( 1 2 表 ,)
表 1 两组 患者 Ⅱ~ Ⅲ 期压疮疗 效比较
Ⅲ期压疮 , 效满 意 , 疗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料 与方法 1 1 临 床资料 . 我院 20 0 7年 1月~ 2 0 0 8年 1 2月
氧化 氢溶 液擦 洗 ,再用 生 理 盐 水 局 部 创 面 冲洗 , 有 坏死 组织 时行修 剪清 创 , 除去脓 性分 泌物 , 有潜在 腔 隙 的用生理 盐水 纱条 引流 , 创面 涂碘伏 , 然后 用湿 性
肤搓 伤 。根 据病 情 , 时换 药 ,清创 伤 口, 及 如仍 有 难
以清 除 的纤维 蛋 白和坏 死碎 片 , ~2d更 换湿 性 愈 1 合敷 料 , 以便 加 速清 创 ; 表 皮 形 成 阶段 , 保 留 湿 在 可
数 ( . ±1 0 c 2 9 . ) m× ( . ±2 0 C I 3 0 . ) I。将 其 随机 分 为 T 传统 治疗法 组 1 8例 与湿润疗 法组 2 0例 。两 组患者
于 伤 口愈 合而谓 之 干性愈合 理念 。但 事实 上人 类对 氧气 的利 用需血 红 蛋 白的氧 合 作 用 , 大气 氧是 不 而 能直 接被 伤 口所 利用 的 , 干性 敷 料 不 能 隔绝 细 菌 的
侵入 , 也无 法保持 伤 口的温 度和湿 度 , 不利 于伤 口的 愈合 。1 6 ] 9 2年 动 物 生 理 学 家 Witr 过 猪 体 ne_ 通 2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ppt课件
处理方法。
9、伤口湿性愈合的核心
湿润
10、湿性愈合的优点
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 促进渗液中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 保持创面恒温,加快细胞分裂促进创面愈合 局部湿润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机械
性损伤,减少更换敷料时的损伤和疼痛 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少疼痛 封闭性保湿环境敷料形成屏障,降低感染几率。
11、敷料的分类
传统敷料
现代敷料
活性敷料
①纱布 ②人工合成纤维
①水凝胶 ②藻酸盐 ③水胶体、泡沫类
①抗菌辅料 ②含生长因子类敷料
12、传统敷料的不足
易有棉线脱落,形成异物 吸收能力有限,容易浸渍周围皮肤 容易干燥,粘连伤口,造成再次损伤 浸透后细菌容易侵入
水合变软
清除腐肉,促进肉芽生长
提供适宜环境--促进肉芽 生长,渗液管理
提供湿性环境/保护新生组织
7、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
1958年,Odland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溃 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1962年,Dr.Geoge Winter在“幼猪皮肤表浅性上皮形 成速度和瘢痕形成”的研究中发现,用聚乙烯膜覆盖猪 的伤口,其上皮化率增快了1倍。首次证实:湿润且具 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加速愈合过程
Thank you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1963年,Hinman和Maibach证实了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七十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八十年代诞生了第一代保湿性水胶体敷料
8、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及应用_PPT课件
蜂蜜
蛛网
古埃及纱草纸
中草药
伤口表面严重脱水
吸收能力有限
黏着伤口,更换时导致机械性再损伤,换药出血 疼痛
细菌容易穿透
易残留碎屑
更换频繁,换药工作量大
伤口愈合时间长
伤口愈合发展的历史
▪湿性愈合理论:
1962年伦敦大学的Winter博士首先用动 物试验(猪)证实,湿性环境的伤口愈 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一倍
3.在更换敷贴时,应当0度牵拉,撕除敷贴,减少疼 痛,保护皮肤;
何时更换敷料?——颜色的改变
注意:撕除时最好牵拉撕除,可减少疼痛; 吸收渗液或者汗液时,透明贴会变白,提示应该更换。
输注左氧氟 沙星后引起 局部反应
应用康惠尔透明 贴
数小时后,红线 消失,疼痛减轻
Pa ge 45
谢谢!
清创后
通过水合伤口的坏死组织,启动机体内源性清创过程,可彻底、 无痛地清除坏死组织
高内聚性保证在使用时粘附在伤口上,可用于任何部位伤口 当坏死组织被彻底清除后,伤口看上去会比原始创面要大,这
是正常现象
• 特殊的3D发泡结 • 柔软的泡沫垫, • 不与伤口粘连,
• 表层PU半透膜,完
构,能快速、大 可均匀分散压力
为什么 会卷边 儿?
使用溃疡贴/透明贴——促进血运,改善压红和淤血
36
1.不必打开,可直接观察伤口,避免了反复念黏贴引起的皮肤损伤 ;
2.防水,可以避免由于潮湿引起的皮肤问题。
您是否担心:在撕除敷贴时会把表皮层一起撕破?
如何处理?
皮肤保护膜
1.在清洁皮肤后,首先擦拭皮肤保护膜,保护皮肤;
2.不必频繁更换敷贴;
避免更换敷料时
全阻隔外界细菌及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课件
教训一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促进压疮愈 合的关键,过干或过湿的敷料都
不利于伤口愈合。
教训二
清创时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但 要避免过度刺激正常组织,以免
影响愈合。
教训三
密切观察创面情况,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
与其他医疗团队的交流与合作
与康复科、营养科等专业团队 进行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 治疗方案。
织的生长和修复。
降低感染风险
湿润环境可以保持创面湿润, 有利于局部抗菌物质的保持,
降低感染风险。
湿性愈合的理论基础
01
02
03
生物学理论
湿性环境下,细胞和酶的 活性得以保持,可以促进 细胞增生和组织再生,加 速创面愈合。
湿润环境理论
湿性环境下,创面不易干 燥结痂,可以保持创面的 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的 修复和愈合。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概述 • 压疮的形成与影响 • 湿性愈合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 压疮护理的未来展望 • 实践案例分享
01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压疮湿性愈合理论是指压疮创面 在湿润的环境下,通过细胞、酶 和生长因子的生物学作用,促进 创面愈合的过程。
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压疮的预防 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和重视
程度。
03 湿性愈合在压疮治疗中的 应用
湿性愈合敷料的特性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
湿性愈合敷料能够维持创面的湿润环 境,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和上皮细胞 的再生。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
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湿性愈合敷料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痛 作用,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炎症反 应。
湿性愈合理念治疗与预防压疮的运用
湿性愈合理念治疗与预防压疮的运用压疮是活动障碍、慢性病及老年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患者疾病恢复的延期、严重感染甚至死亡。
压疮的预防与护理一直是临床护理的难题,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
目的:压疮:2007年NPUAP给压力溃疡重新定义为皮肤或深部组织由于压力、或者压力混合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引起局部损伤、常发生在骨隆突出。
有关文献资料显示,综合性医院压疮的发生率为3%-14%;脊髓损伤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25%-85%,且8%与死亡有关;神经疾病患者的压疮发生率为30%-60%,住院老人的压疮发生率为10%-25%。
从有关数据证明,预防及减少压疮发生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一项,是衡量护理质量指标之一。
标签:湿性愈合理念;压疮近几年,湿性愈合理念在治疗压疮中广泛应用,湿性愈合的理论1.有利于坏死组织的溶解。
2.维持伤口局部微环境的低氧状态。
3.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和移行。
4.保留渗出液内的活性物质,并促进活性物质的释放。
5.降低感染的机会。
6.不形成干痂,减少疤痕,避免再次机械性损伤,减少换药疼痛。
伤口愈合观念的改变:有传统观念(干燥消毒的伤口—痂皮下愈合)转变为革新观念(湿润清洁的伤口—无痂皮愈合),湿性愈合理论中所谓“湿润环境”并不意味着就是“潮湿的愈合环境”,过量的渗出液会造成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并造成伤口周围皮肤浸渍。
简单的就是伤口湿性愈合=适度湿润的环境+密闭的环境。
治疗与预防压疮需要三步法:伤口的评估、伤口的描述与记录、伤口的治疗原则。
伤口的评估是伤口护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本文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讲解下护理体会。
患者,女性,70岁,神志;痴呆状诊断:帕金森综合征。
患者因患老年痴呆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及认知能力,伴尿失禁。
患者长期卧床后发生骶尾部压疮,请我院造口门诊老师进行治疗。
一、整体评估1.皮肤受损的原因评估患者皮肤损伤的内在因素包括患者高龄患者、活动能力及移动能力障碍,外在因素包括存在压力及潮湿刺激。
湿性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无脱 落 ; 是否有渗血 、 液 , 无红肿 、 结、 痛等 , 渗 有 硬 疼 若有 异 35 饮 食 . 术后应禁食水 , 术后 6h给流质饮食 , 忌食奶类、
糖类食物 , 以防肠胀 气 。排气 后给含 富有 营养 的高 蛋 白、 高
维生 素易 消化 的半流质饮食 。
4 术 后 并 发 症 的 护 理
姜琳
【 摘要 】 目的
法 。结果
探讨湿性愈合对压疮 治疗 的作用。方法 对 3 9例 4 8处压疮病例实施湿性 愈合 疗
合理使用湿性 愈合有效提高压疮 治愈率 , 缩
治愈 3 2例 3 8处 , 出院时好转 7例 1 0处。结论
短愈合时间 , 减轻患者病痛 , 减轻护理工作量。
【 关键词 】 湿性愈合 ; 压疮 ; 压疮护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 组织长 期受压 , 液循环 障碍 , 血 局部 组 织持续缺 血 、 氧 , 缺 营养缺 乏 , 致使 皮肤失去 正常功 能 , 引 而
・
l 88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 1 00年 1 0月第 4卷第 1 9期
C i JMo rgA v. c 2 1 V 4.o 1 hn dD u p 1O t 00. d. N .9
34 切 口的观察及护 理 .
常及 时处 理 。
术 后注意 观察切 口是 否完整 、 有
轻轻按摩 。如无效 , 可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行导尿术 。 4 3 咳嗽 . 多数 患者术后 害怕 咳嗽引起切 口疼痛 , 甚至切 口裂开 , 因而有 意识地 不咳嗽 。此 时要鼓 励患 者咳嗽 , 向 并 其说明及时排痰 的重要性 。同时指 导患者正确将痰 咳出 , 协 助患者翻身 、 背 , 拍 咳嗽时用 双手轻 轻按 压切 口部位 。必要 时雾化吸入或 口服祛 痰药 。 4 4 切 口疼痛与切 口感染 . 患者术后切 口会发生不 同程度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PPT
伤口愈合五个阶段
如何正确地选择合适得敷料 ?
绿期(高风险部位皮肤, 红斑期褥疮,慢性伤口 周边皮肤及创面愈合 后)
皮肤营养保护剂, 超薄水胶体敷料
改善皮肤微循环和营
养,增强皮肤屏障和抵 抗力,减轻压力
黑期(干性坏死期)
机械清创 水凝胶
加速坏死组织 得分解与吸收
黄期(炎症反应期) 红期(肉芽生长期)
2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
临床实践记事
➢ 90年初开始自制封闭敷料,胰岛 素湿敷治疗褥疮
➢ 95年-99年使用“多爱肤”(美 国),“溃疡贴”(丹麦),治疗褥 疮、糖尿病足溃疡、药物性溃疡、 烫伤
➢ 2000年使用安普贴(法国) ➢ 2001年开始使用德湿威(德国)
树立几种新理念
• 伤口是局部得,影响是身心整体得 • 预防伤口和皮肤衰竭像预防多器官功能衰竭一样
重要 • 营养在伤口愈合中起至关重要得作用 • 每个伤口包括无菌切口都有细菌,存在极少量细菌
称为“污染” • 当细菌穿入伤口并繁殖,发生感染,绿脓杆菌达到
104/mm3 或金葡菌达到105/mm3 ,可引起感染 • 任何影响伤口愈合得操作都不能被接受
理、敷料选择、间隔时间) • 制定个体化营养处方 • 制定个体化心理干预处方 • 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 • 评价伤口处理结果,作动态调整直至愈合
现代伤口处理要求
• 营造一个利于组织生长得微环境(微酸、 无氧或低氧、适度湿润)
• 不损害生长环境(消毒剂慎用、禁用抗菌 素)
• 不干扰过多生长环境(不过度清洗、不频 繁刺激、延长更换间期)
需要注意得几个问题
• 选择敷料时要了解敷料得特性、估计伤口 得情况、考虑病人得价值观和需求
湿润愈合疗法在压疮护理中应用
0 临床 与医疗 0
S IN E&T C NO O YIF R T O CE C E H L G O MA I N N
21 00年
第3 5期
湿润愈合疗法在压疮护理中应用
刘 晶 王静 珠 俞晃晃
( 林医药 学院 吉
【 摘
吉林
吉林
12 1 ) 3 0 3
要】 压疮作为临床患者皮肤 护理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 对患者在 治疗上造成花 费高、 复慢、 康 时间长等诸 多问题 , 给社会造成 了巨大压
【 键词 】 疮; 关 压 湿性 愈 合 ; 展 进
M o s a i g Th r py o e s r c r r i g i h p i a i n i tHe ln e a n Pr s u e Ul e sNu n n t e Ap lc to s
【 b tatT epesr l r w ihio eo emot o mo o pi t n f ai ti h l ia c r,rsln ehg ots w A src ]h rsueuc , hc s n fh s cm ncm l ai so tns nteci cl ae eut gi t ihcs, l e t c o p e n i nh o
1 湿 性 愈 合 理 论
料所 固有 的特 点 , 对 外 界环 境 的微 生 物 具 有 阻 隔 作 用 , 其 因此 , 床 应 临
用 表 明 : 这 种 状 况 下 , 面 感 染 率 只 有 26 , 对 于 传 统 的 创 面 处 在 创 . 相 % 理方 法 ( 性 ) 感 染 机会 大 为减 少 71 干 其 .%。 11 湿 润 环 境 愈 合理 论 的诞 生 . .6 2 避 15 9 8年 O ln dad首 先 发 现 有完 整 水 疱 的 创 面 比水疱 破 裂 的创 面愈 1 : 不 会 形 成 干痂 . 免 敷 料 更 换 时 再 次 机械 性 损 伤 刨面 由 于保 持 了 湿 润 .从 而 避 免 了创 面 渗 出 物 的 过 度 蒸 发 而 形 成 千 合 速 度快 。接 着 在 1 5 92年 英 国动 物 学 家 D . 0g ne 在 “ 猪 r reWitr 幼 &-
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伤口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 0 0年美 国食 品药 品管 理局 ( D 颁 布 的行 业指 南 中将湿 F A)
性疗法确定为伤 口处理的标 准方法 。
究领域 的专家意见 , 不但有组织 累及 深度 的描 述 , 而且有累及 组织结构 的描述 。此分 歧更加精 确 、 清楚 、 简洁 , 便于 护士识 别 , 临床 的实用 指导 意义更大 。在湿性愈合理论指导下 , 对 各
速 的清创 , 可使用水胶 体敷 料 , 表皮 软化 , 使 自溶 性清创 。 对受压 呈紫红色的部位 , 皮肤消毒 后 , 局部涂上 赛肤润 ( 液体 敷料 ) 滴 , 1 用指尖轻 柔按摩 1m n 每天 3— i, 4次 , 用无 菌纱 布
i e ti eh t [ ] N p rn 20 8 :0 5 n ria n pri J . eho ,0 0,6 24— . tst l is [O]刘明亮 , 2 郭慧元. 氟喹诺酮类诱发的肾功 能障碍 [ ] 国外 医药 : J. 抗生素分册 ,0 3,:4 2 0 13 . [1 2 ]宋东奎 , 王 瑞. 喹诺 酮类 药 物致 肾脏 严 重不 良反 应 分析 氟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03, 3 1 J. 20 4:7 . [ 2 肖永红. 菌药物 的肾毒性 问题 [ ] 肾脏 病与透 析 肾移植 杂 2] 抗 J. 志 ,0 6 1 ( )2 1— . 20 ,5 3 :4 2 [3 2 ]俞海俐 , 朱利平 , 石尧 忠 , 两性霉 素 B所致 肾小管 酸中毒 的 等. 临床分析 [ ] 中国新药与l J. 临床杂志 , 0 , ( )4 — . 2 32 1 : 6 0 2 3 [4 2 ]俞 雷. 警惕 四环素族药物引起的肾损 害[ ] 中国l 床 医生杂 J. 临 志 ,0 73 ( ) 5 6 . 2 0 ,5 7 :9— O [5]易新 民, 2 陈维顺 , 陈崇伟 , 过期 四环 素急性 中毒患 者 2年 随 等. 访报告 [ ] 中国实用医药 ,06,( ) 8 3 J. 20 1 6 :2— . [6 2 ]陈维顺 , 张选均 , 钟燎原. 过期四环素急性 中毒的临床特点 [ ] J. 中 华 急 诊 医 学 杂志 ,0 3 1 ( )5 6 . 2 0 .2 1 :9— 0 [7 2 ]杨春琴, 正仕 , 周 陈 平. 物相关 急性 间质性 肾炎 2 药 6例分析 [ ] 海峡药学 ,0 9,1 1 ) 18— . J. 2 0 2 (2 :8 9 ( 收稿 1期 :0 1一1 —1 3 21 . 7) 1
湿性愈合理念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9 T r i u l z i D J . T r a n s f u s i o n — r e l a t e d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r y : c u r r e n t c o n — c e p t s f o r t h e c l i n i c i a n [ J ] . A n e s t h A n l a g , 2 0 0 9 , 1 0 8 ( 3 ) : 7 7 0 - 7 7 6 .
p e p t i d e s ( b r a i n n a t r i u r e t i c p e p t i d e a n d N - t e mi r n l a p r o - b r a i n n a —
1 3 21 .
m o n o n u c l e a r c e l l s s t i m u l a t e d w i t h H L A C l a s s I I a n t i b o d y [ J ] .
T r a n s f u s i o n , 2 0 0 8 , 4 8 ( 1 0 ) : 2 0 6 0  ̄ 2 0 6 8 .
f u s i o n - r e l a t e d a c u t e l u n g i n j u y r r e d u c t i o n p o l i c i e s o f r p l a t e l e t s a n d p l a s m a i n t h e U n i t e d S t a t e s [ J ] . T r ns a f u s i o n , 2 0 1 0 , 5 0 ( 6 ) : 1 3 1 2 -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ppt课件
结痂
伤口粘连
每天更换
感染
疼痛
精选编辑ppt
7
伤口湿润环境愈合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各类新型敷料,希望这种敷料既 能吸收创面渗液获得充分引流,又能将渗液全部或部分保留在覆 盖物中,维持一个湿润的环境。
精选编辑ppt
8
湿性愈合理论的产生
1962年Winter博士 动物实验 湿性环境的伤口愈合速度快
周边皮肤及创面愈合后)
减轻压力
黑期(干性坏死期)
机械清创 水凝胶
加速坏死组织 的分解与吸收
黄期(炎症反应期)
藻酸盐类敷料 脂质水胶敷料
加速坏死组织 的分解与吸收, 吸收渗液
红期(肉芽生长期)
水胶பைடு நூலகம்敷料 脂质水胶敷料
粉期(上皮形成期)
超薄水胶体敷料
脂质水胶敷料 精选编辑ppt
促进各种生长因 子的释放,刺激 毛细血管的生成
湿性伤口愈合理论
精选编辑ppt
1
内容简介
伤口愈合发 展的历史
1
干性愈合理 论及干性环 境的弊端
2
湿性愈合环 境理论的产
生
3
湿性环境促 进伤口愈合
的机理
4
湿性敷料种 类及特点
5
精选编辑ppt
2
前言
•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覆盖了人体的整个体表,其面积
约 2平方米,重量约4.5~5kg。伤口或称皮肤组织损伤是临
1963年Hinman
人体实验
证实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七十年代 八十年代 九十年代
湿性愈合观念开始转变
第一代保湿性水胶体敷料
多种敷料诞生,欧美应用广泛
精选编辑ppt
湿性愈合疗法在皮肤压疮中的运用
湿性愈合疗法在皮肤压疮中的运用摘要】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
压疮被认为是当今影响人们健康问题之一,在老年、脊髓损伤、病危病重、瘫痪和长期卧床病人中高发,压疮伤口的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护理理念正由传统的干性愈合向现代的湿性愈合发展。
从湿性愈合理论、湿性愈合伤口敷料、湿性愈合在压疮中的应用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了湿性愈合理论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
【关键词】湿性愈合理论;压疮护理1 湿性愈合理论1.1 湿性愈合理论压疮治疗理念更传统观点认为压疮伤口愈合需要干燥环境和氧气的作用,创面干燥清洁有利于伤口愈合,即干性愈合原理,但其在治疗难以愈合的压疮中面临太多挑战,如坏死组织形成干硬厚痂、痂下积液积脓,腐败恶臭,潜行和窦道引流不畅等,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中一直寻求能够改善压疮效果的方法[2]。
1958年, odland 发现保持完整的水泡,其皮肤愈合的速度比水泡破的快些[3];1962年,英国动物生理学家Winterr 提出“湿性愈合环境理论”发表了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指出水泡如果不给予刺破,能促进伤口的迅速愈合[4];1963 年Hinman 等研究发现在人体上得到同样效果[5];提出伤口湿性愈合的理论,并对传统的伤口愈合理论提出挑战。
但研究证明,湿润才能加快伤口愈合,伤口处理中应该使用封闭性湿性愈合敷料作为处理伤口的常规敷料,实施湿性疗法能减轻疼痛和避免形成痂,如此使伤口处理更方便,病人依从性更好,能降低伤口污染和感染发[6]。
2000 年 8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创面医疗用品(外用药和敷料)的行为指南中特别强调,保持创面的湿润环境是标准的处理方法。
1.2 湿性愈合理论机理促进无痴皮形成:上皮细胞不能移行于干燥结痴的细胞层,必须在湿润、低氧、微酸的环境中才能快速增长;使伤口保持湿润有利于坏死组织和纤维蛋白的溶解;充分发挥渗液的作用:避免新生肉芽组织再次机械性损伤,释放并激活多种酶和酶的活化因子,促进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有效维持细胞的存活,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细胞增殖,达到湿性愈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