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课件25张

合集下载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
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与庄子并称“老 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 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 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理论,一切事物都 遵循这样的规律
(道)。
太极 阴 阳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方法( 德 )来源于事 物的规律( 道 ) 。
道家类别
老庄之学 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以自然为本,天性为尊,法天心而无心弗志而为,以清静而使人退欲 消妄,以己之虚无澄他人之妄心而为。主张清虚自守,齐物而侍。以致“不为物累逍遥天下。”因 其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在汉初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以《老子》“无为”思想为主旨的
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 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 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
三十辐共一毂,当 其无,有车之用。 填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 之用。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用。
三十根辐条穿在车轮,中间必须留出空处, 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揉打 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 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 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 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室)能 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 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jīn者不长chá 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 之, 故有道者不处chǔ。(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 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译文: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
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 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 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 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其安易持①:事物安然未变的时候容 易失散。
其未兆易谋②: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 的时候容易解决。
其脆易泮③: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 离。泮,同“判”,分离。
其微易散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为之于未有⑤: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毫末⑥: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 物。
累土⑦:一筐土。累,同“蔂”,土筐。
企者不立①: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②: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③: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④: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⑤: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 的意思。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⑦
(“自见”“自是”“自伐” “自矜” 等行为)这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课堂小结
《〈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 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 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要依照自然规律,从 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老子》四章 PPT课件28张

《老子》四章   PPT课件28张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 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
—— 托尔思泰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 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 尼采 今天我们走进《道德经》,去领略鹿邑先哲—— 老子带给我们的智慧!
作者简介
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 西就不会特别强求。 ②圣人尊孙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①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 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区别符合“礼、 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私利的“小人之争”。
②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 导致混乱。“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自己 在规范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
踮脚
自我表现 活用动词 活用动词 自夸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
自夸 长久/受敬重
“形” 人们
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
为 之,故有道者不处。24
有的(时候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自我显露的人不能 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成就大 功,自尊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尊重。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 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这些东西。所以有道的人绝不这样 做。
清末民初的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曾说,人的 肉体寿命不过区区数十载,人不可能长生不老, 但人的精神则可以永垂不朽,因为他的肉体虽 然消失了,但他的学说、思想及精神却能够长 期影响当代及后代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说, 人完全可以做到“死而不亡”。梁启超的这种 观点,主要就是受了老子思想的影响。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
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①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
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2.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自见”、
“自是”、“自伐”、“自矜”)及其后果。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
未有,治之于未乱。
[注释]
1.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老子》四章
- .
老子出生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
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
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
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
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
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
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
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者:踮起脚的人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意、是否有能力,就更令人生厌。所以尊重孩子的愿望不加干涉,
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选择。何况真正的自我表现、自我展示,
需要真才实学。而抛却浮华,修炼真学问,真功夫,才是正道。
三十三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
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
所者久,死而不亡者
“知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
就永远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
“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勤勉而行。一个
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勤勉。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
不能勤勉。
六十四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
我受孔子思想影响很大,受老子思想影响巨大!(托尔思泰)
三、文本研读
1.尝试着翻译全文。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十一章 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有器之用。凿户牖以
为室,当其无,有室
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
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二、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
适合于所有事物的
事物会互相转化,即
理论,一切事物都
是阴阳转化。转化的
遵循这样的规律
方法(德)来源于事
研讨活动: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文本研习】
• 3.第三十三章中,老子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 要做自知、自胜、自足、强行的人。在老子看来, “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 加重要。他认为,一个人倘若能省视自己、坚定自 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推行,就能够保持旺盛的 生命力和饱满的精神风貌,与大道“复归”,从而 “死而不亡”。个人的精神修养,可以使人具有智、 明、力、强、富、志、久、寿这些品格和素质,这 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始于足下。”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 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 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提醒我们,人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 心态,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更要了解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 不狂妄自负,要有自知之明。
为明辨是非。
【文本研习】
• 词语释意
• 伐: 夸耀 • 矜: 自尊,自大,自夸 • 长: 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尊重。 • 物: 人们 • 处: 为,做。 • 泮: 同“判”,分离。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青年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馆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天下。
担任馆长时期,孔子多次来请教关于“礼”的问题。(龙)
老年时,老子对礼崩乐坏的现状感到无奈,辞官西行。
yĬn
骑青牛西行至函谷关,受关令尹喜邀请,
写下《道德经》后,出关销声匿迹。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与庄子合称“老庄”。
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
鲁迅文章———斗争精神
本质、根本性的原则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真正不朽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代词,指各类事物。 持:持守,把握,保持。
兆:动词,显露出征兆。 泮:同“判”,分离。
事物安稳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
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
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
自我吹嘘者没有做出实际的功劳,
自恃骄傲者不能被别人认同。
zhuì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其:表示假设,如果。
处:做。
如果(“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
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
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企:踮起脚。 想要比别人高,看得更远。 站不稳,容易跌倒。
。“ 死而后已 ,
不亦远乎 ”
三纲
八目
四心
四端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义、礼、智
知人论世
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左右,大概比孔子大20岁。姓李名耳,字聃(dān)

《老子》四章(课件(共52张PPT)

《老子》四章(课件(共52张PPT)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通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老子告诉大家要做 一个什么样的人?本章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要做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人。 本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知足”“强行”?
【明确】: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 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 合大道。
资源与积累
《道德经》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 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 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 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 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重点字词: (1)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 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2)泮:同“判”,分离。 (3)毫末:比喻极其微小的事物。 (4)累土:一筐土。 (5)几:接近。 (6)欲不欲:想望人所不想望的。 (7)复:弥补。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重点字词: (1)强行者有志:努力不懈地去 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 (2)不失其所者久:言行不离道 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 (3)死而不亡者寿:躯体虽死而 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 的长寿。
语言积累与探究

诵读课文,读懂文意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下正。
第四十五章译文
• 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 远不会衰竭;
• 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 是不会穷尽的。
•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 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 样;最宽裕的人,好像仍有不足。
• 快走可以抵御寒冷,安静能够消除烦热。清静无 为可以作为天下的准则。
《老子》四章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 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 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 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二章译文
•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 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 的存在。
《老子》第六十四章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 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 九层之台,起於累土; •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第六十四章
•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 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 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 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 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 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 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 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 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老子》第四十五章
•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zhuō], • 大辩若讷,大赢若绌[chù] , •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门窗
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
“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
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部分。 “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学习任务一: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走近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 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老庄”。
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 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学习 目标
1.了解老子的生平事迹及《老子》的主要思想,感受儒道思想对 中国文人的影响; 2. 理解《老子》四章的含义,体会“有”和“无”、“胜人”和 “自胜”、“知人”和“自知”的关系。
➢ “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 ➢ “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
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
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

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
【探究内涵】
『学习任务二』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
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两句话与上文的联系?
知足者富——真正的富有不是满足于现状,知足常乐 而是对自知、自胜的程度达到一定境界而感到满足。
强行者有志——不能简单理解成发愤图强,才算有志气; 而是精益求精,强劲奋进,求道不息, 身死道存,与道同在,才称得上长寿不朽。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PPT课件

高中语文《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 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以“道”解 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 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 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老子企图通过无为缓和尖锐 的社会矛盾的思想。
老子又回过头来问老翁:“是石头寿命长呢,还是砖头寿 命长?”老翁说:“当然是石头了。”
老子释然而笑说:“石头寿命长,人们却不择它;砖头寿 命短,人们却择它,不过是有用和没用罢了。天地万物莫不如 此。寿虽短,于人于天有益,天人皆择之,皆念之,短亦不短; 寿虽长,于人于天无用,天人皆摒弃,倏忽忘之,长亦是短啊。” 老翁顿然大惭。
第 5 课 《老子》四章

者不 立,跨
者 不行,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步行的人走不远,就好像
自 见 者不 明 ,自 是 者 不 彰, 自 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

者 无功,自 矜 者 不 长。 企:踮起脚。
耀功劳的人没有功绩,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 不行:不能
走远。明:明察。是:认为正确。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 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一说读zhǎnɡ,意思是得到敬重。 ]
哪儿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静。此等宁静和达 观,是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这的确是一种“无为”,但不是对 “大我”的无为,而是对“小我”的无为,是在个人利益上的 无为。
二曰齐心。 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生死相依, 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故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 流”之慨叹。因其团结一心,水威力无比:汇聚而成江海,浩 浩渺渺,荡今涤古;乘风便起波涛,轰轰烈烈,激浊扬清。

《老子四章》PPT课件30张

《老子四章》PPT课件30张

6.1 《老子》四章
一、知人论世
1. 老子生平
辩证释“道”的智者——老子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 春 秋 时 期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 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做 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老子幼年牧 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 死于扶风。
2. 理解翻译文句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 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 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的。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 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 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 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三、文本理解
【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 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2. 理解翻译文句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人不能显明,自以为 是的人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长久。(这些行为)用 道的观点来看,就叫作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有道的人不这样做。
二、文本阅读
1. 字正音
①一毂( gǔ) ④自矜( jīn ) ⑦累土( léi )
②埏埴(shān zhí ) ⑤赘行( zhuì)

《老子》四章课件张PPT

《老子》四章课件张PPT

老子生平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1.聪颖少年
2.入周求学
3.孔子问礼
4.函谷著书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5.出关
老子的生平老子的思想辩证和无为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老子弃世出关
大约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 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 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 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 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 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 字左右的著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据说,这篇著作就是 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聪明。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弱点的
人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勤勉而行的
人就是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
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

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
十 四
[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时容易持守,问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
时容易分离;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在
《老子》四章 课件24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
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老子》四章 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老子》四章 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探究内涵】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注释】 ①强(qiǎ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②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 ③ 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 长存,这就是寿。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导学案及相关材料,了解老子 及其作品《道德经》中所蕴含的思想。
2 阅读文本,掌握重点文学知识及文言现象。
3 通过对比阅读,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 思考其现实意义,体会老子的辩证思想。
实际运用老子的辩证思维和逆向思维解决实 4 际问题,涵泳心灵,养育人格,将所学转化
为为人做事的准则。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注释】
11.几(jī):接近。 12.慎重如始:审慎面对事情 的终结,一如开始那样。
重在阐释百姓做事经常功 败垂成的原因,强调必须从始 至终保持谨慎,越到收官结尾 处越要小心。
【六十四章】 第五层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 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 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注释】 ①企者:踮起脚的人 ②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③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④自是者不彰:自己为是的不能彰显。 ⑤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⑥长:长久。一说读zhǎng,意思是得到敬重。 ⑦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 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⑧处:为,做。

《老子》四章 ppt课件

《老子》四章 ppt课件

同 “判”,分离
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同“蔂”,土筐 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 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 失。要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处理妥 当。合抱的大木,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 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走出来 的。
《老子》四章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老子,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老子的论说风格,领悟老子思想的精妙之处。 4.分析本文的“对待”关系,把握其启示意义。
一、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
春秋思想家
紫气东来
《道德经》
小国寡民
孔子问礼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思想
怎样理解本章的“有”和“无”?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
“有”发挥作用。没有“空”和“无”,就不能发挥“有”的作用。因此,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对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有韵律美。
动手去做的 有所把持的
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接近成功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
常人所不想要的
弥补、补救
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 不加以干预
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 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 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 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 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 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老子》四章-ppt课件

《老子》四章-ppt课件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 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 i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安:安定,安然未变时。 持:持守,保持维护。 兆:显露迹象。 谋:谋划,解决。 泮:同“判”,分离。 散:散失,消散。 为:做。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
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等写作特 色。(难点)
作者简介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 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周王室主管图 书典籍的官职】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去,谓 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 ,飞者可以为矰(zēnɡ,箭)。至于龙,吾不 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 “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 “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
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 那是我们的本能。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老子》之书, 专说对待之理”。
《老子》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译文: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 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道”之内涵:天地万物对立转化的规律和法则,体现了老子朴素辩 证法的思想。

6.1《老子》四章 课件25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1《老子》四章 课件25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 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 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 自伐:自我夸耀,同下文的“自矜”; 长:长久。一说读zhǎnɡ,得到敬重;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用 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 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 处:为,做。
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 容易持守; 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 的时候容易解决; 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 离。泮,同“判”,分离; 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 失; 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 的事物; 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蔂”, 土筐。
请输译入文标题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把持所以 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 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 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 妄加干预。
请输译入文标题
【章11】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 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用陶土做成器皿,有 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 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 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作用。
请整输体入感标题知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 彰,自伐者无功,自矜 者不长。其在道也,曰 余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道者不处。
请整输体入感标题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高中语文课件】《老子》四章 课件25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课件】《老子》四章 课件25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生活中还有哪些“无之以为用”的例子
物质——人体器官:鼻子 耳朵 胃 肠……
生活——放空、发呆、无欲则刚 学习与休息——我们能把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来学习吗?如果这样做,人很快 就会崩溃。所以,我们白天学习,晚上休息。睡觉休息恰恰是积蓄力量,是为 了第二天更好地学习。 读书——如果囫囵吞枣不假思索地读书,把头脑塞得满满的,不给自己留下思 考空间和消化吸收的余地,读书的效果如何能好? 法律——它并不规定人们去做什么,怎样生活,而是根据社会本身的需要,对 社会成员的行为提出不可缺少的规则和先定,划出人可以自由活动的空间。也 就是说,法律真正有价值、有效用的地方,恰恰是他的“无”和“空”。 美术——中国画中的留白、断臂的维纳斯雕塑 诗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音乐——停顿、“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戏剧——哑剧、默剧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 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 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同“判”,分离 ),其微易散。为 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状语后置)
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 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
《老子》四章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
当年孔子在鲁国为官,一心想要到洛阳学礼,听闻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是一位得道 之人,就想向老子请教大道的奥秘,于是带着弟子到洛阳求道。当时老子智慧之名天下皆知, 年龄又比孔子大,于是孔子准备了贵重的礼物前去拜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老子·第三章》)1. 孔子和老子的治民主张有什么不同?2. 你赞 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 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
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 前37章为上篇道经, 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 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上下共五千字左右。
1.齐读课文, 读后请尝试着翻译全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 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 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 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 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 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 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 “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 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必将走向虚无。 比如:人的生与死。
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1.孔子和老子的治民主张有什么不同? 孔子主张先让百姓富裕起来再教育他们, 而老子则主张让百姓无知无欲。
2.你赞成谁的主张?请简述理由。 我赞成孔子的主张。孔子把教育问题放在了民生问题之后, 突出教化的重要作用是让百姓各安其分,社会和谐有序。 我赞成老子的主张。“无知无欲”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 而是要“虚其心”“弱其志”,
这样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 (三章)
不崇尚贤能的人,使百姓不争夺; 不珍视难得的财货,使百姓不为强盗; 不炫耀引起贪欲的事物,使百姓思想不惑乱。 因此圣人治理天下,要使百姓的心灵空虚,使百姓的饮食得以满足。 使百姓的意志被削弱,使百姓的筋骨强健。 永远使百姓没有过多的知识,没有贪婪的欲望, 使那些聪明的人不敢有所作为。 用无为的方式处理事务,那么没有事务不做的。
《老子》四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天下万物 生于有, 有生于无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学 壹 知人论世,了解老子,了解《老子》。 习 贰 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目 叁 分析本文的“对待”关系,把握其启示意义。

《老子》又名《道德经》。
道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 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 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 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无为
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 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便成为我们唯一的选择。
所以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 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 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 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 是为“反者道之动”,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 “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谢 谢 观 看
老子,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字聃, 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 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他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他问礼。 后退隐蒙山著书立说,游历江南塞北, 又西出陕关,不知所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 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 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勉强而行的人有意志。 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 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泥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 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 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 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用简短的话概括每一章的主要观点。
1、讲的是“有”和“无”的关系。 “有”和“无”同样重要, 他们共同存在,相互配合,才使事物发生作用。
2、讲的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坏处。
3、讲个人修养与自我建立。
4、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 讲的是“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理。 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 任何事物的出现,总有自身生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人们应该了解这个过程。 对于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祸患的环节给予特别注意, 从而杜绝它的的出现。 从“大生于小”的观点出发, 老子进一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说明远大的事情,都是以细小的事情为开端的。 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 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 ; 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 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 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 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 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 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 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 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 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 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