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

合集下载

品美味佳肴尝浓郁乡情散文

品美味佳肴尝浓郁乡情散文

品美味佳肴尝浓郁乡情散文品美味佳肴尝浓郁乡情散文朋友,如果你久居闹市,奔波十丈红尘,不妨到上饶寻找寻找养生保健的秘方。

年关将近,舌尖上的上饶美味佳肴令人神往,俗话说,食五味,明事理。

懂得品味故乡美食的人,也一定懂得品味自己的人生。

上饶饮食,有人将其上升为一种上饶文化,但笔者认为它有时也是一面镜子,照出上饶这座城市的内涵和气质,照出自己的喜好偏爱,更照出上饶未来许许多多演变和发展。

众所周知,上饶位于江西东北部,自古被誉为“上乘富饶”之地。

这里物产丰饶,泽有蒲鱼之饶,山有林麓之利,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江西的仓廪府库。

追本溯源,饶帮菜起于明代,其时规模甚小,多以经营地方小吃为主,擅长炒煮,偏重辣味。

之后有京津、江浙风味传入,而南北交融,东西贯通,极大地满足了上饶人的“舌尖”。

曾经一部热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搜罗了全国各地的美食,引得无数“吃货”们垂涎欲滴。

看着电视上的珍馐,笔者也不禁要敝帚自珍一回,说道说道赣菜系的主要成员——上饶的饶帮菜,用文字触摸舌尖上的“上饶味”。

饶帮菜“喜鲜香,味偏重”,以古信州为中心,兼纳广丰、铅山、玉山各县市美味佳肴而成,与南昌菜、浔阳菜、赣州菜共同构成传统的赣菜系。

其选料广泛新鲜、注重刀工、制作精细。

辅以传统“烧、焖、炖、蒸、炒”的烹饪技巧,因“食”制宜,或清爽、或酥脆、或鲜辣,只为一求食材的“原汁原味”。

美味出笼,厨艺为先。

厨艺即厨房的艺术,厨师的艺术,做饭的艺术,享受生活的艺术。

如何将眼花缭乱的食材烹饪成一桌美食,考验的是厨师的技艺,厨师的技艺是美食的升华。

上饶,青山绿水,极目是景;湖光山色,处处临仙。

由于上饶地域广阔,十二个县市物产各异,其特色菜亦是千差万别,鸡鸭鱼肉、时令鲜蔬、山珍野味,品种繁多,各具风情。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鱼虾满筐,母亲河信江水质清冽,醉美三清山藏“珍”纳“宝”,物产丰富的江南鱼米之乡为上饶人的吃食提供了“家门口”的食材。

靠山吃山,春季的春笋,冬季的冬笋,则是大自然对上饶人最无私的馈赠,有此两味食材,可烹制出各式各样的可口美食;靠水吃水,上饶水库湖泊众多,鱼类资源非常丰富,甲鱼、青鱼、荷包红鲤鱼等皆可入味。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家乡就像一颗小巧俏丽的明珠,坐落在崇山峻岭的万绿丛中。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描写家乡美食的散文随笔篇一:家乡的味道奶奶托姑姑带来一袋家乡的地瓜,地瓜还裹着一层泥土,带着来自乡间的朴素的味道。

蒸熟了,洗净手轻轻拈一个,怕手劲大捏坏了地瓜憨头憨脑的可爱造型。

田野的气息迎面而来,甜甜的、香香的。

一下子,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家乡……我的家乡是长汀的一个小村庄,碧波荡漾的河水,重重叠叠的高山,青山绿水养育了祖祖辈辈的家乡人。

国庆回家,只见原来朴素的矮房已经改头换面。

商店多了,道路宽了,生活也更好了。

大家都模仿流行的城建风格,拆了许多旧房子,立起了新楼,全都铺上了红红绿绿的砖,显得有些土气。

家乡在变,变得让人不认识了,空气中充满了新经济时代的因子。

家乡的人事已非昨日,景与物悄悄地变模糊,可是,家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郁地包围着我。

我轻轻地合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空气中飘来家乡的味道。

原来,家乡的味道是这样的美,早已沁入我的心腑。

最美的是童年的味道,混合着淘气的气息。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

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

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

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

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

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

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

关于的美食散文

关于的美食散文

关于的美食散文提到美食,满是色香味,尽是形意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的美食散文,欢迎来参考!关于美食的散文(一):我并不是一个美食家,但是我是一个对吃很讲究的人,我从不乱吃东西,我吃东西是从健康的角度来思考的,只要是对身体健康有利的东西,不管是好吃还是不好吃,我都要吃,而且我在饮食的过程中还会注意各种膳食的合理搭配,比如:肉类与素菜的搭配呀,水果与杂粮相配合呀等等,此刻许多人都在追求所谓的绿色食品,这证明人们对美食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对健康有利的概念了。

中国菜肴素有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之说。

四大风味是:鲁、川、粤、淮、扬。

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东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苏菜、浙江菜、安徽菜、广东菜和福建菜。

粤菜系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三种地方风味组成。

广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庆、韶关、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内。

地域最广,用料庞杂,选料精细,技艺精良,善于变化,风味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

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浓郁,擅长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温恰到好处。

潮汕菜故属闽地,其语言和习俗与闽南相近。

我给大家说几种蔬菜不明白大家喜不喜欢。

炒土豆丝:土豆切丝,水中泡五分钟,洗去表面的淀粉,表辣椒一个,切丝。

锅里放油烧热,倒入土豆丝、辣椒丝同炒,然后放入少量盐、醋、鸡精、味精。

炒熟装盘。

豆腐西红杭汤:豆腐切成手指大小的块,西红杭切块,锅里放油烧热,倒入豆腐,加入盛汤用的盆子的半盆水,放少量盐、鸡精、味精,烧开后再烧3分钟,倒入西红杭烧开盛入盆子。

豆腐白菜汤,做法同上,倒入白菜烧开后再烧一分钟盛入盆子。

青辣椒炒鸡蛋:青辣椒三个,切成丝,鸡蛋二个,锅放油烧热,倒入鸡蛋炒熟盛起,锅里放油烧热,倒入青辣椒丝炒,加少量盐、味精、鸡精、酱油,倒入炒熟的鸡蛋炒熟装盘。

大家能够学着做。

关于美食的散文(二):世界上有许多不一样的菜系,不一样的菜系里又有许多不一样的菜。

在杭州,有一种叫做“松子桂鱼”的美食,它但是我的最爱啊!每次到外面的酒店、饭店里去吃饭,这道菜但是必点哦!没有了这一道菜,好像其他再好吃的菜,都变得没有味道了。

描写江南美食的散文随笔

描写江南美食的散文随笔

描写江南美食的散文随笔江南素有才子美女之乡,其美食也十分出名。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描写江南美食的散文随笔,以供大家参考。

描写江南美食的散文随笔篇一:江南美食——臭豆腐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大浪淘沙,也惟有臭豆腐,依然在时代的浪潮缓缓的冲击中默默地传承和发展。

臭豆腐“闻着臭”的经典口号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了。

在江南的街头巷尾中,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场景:一副担子,一头小灶油锅,一头木格按板;油锅小沸,一位老爷爷用钳子把锅中的臭豆腐翻个身,按板上放着调料瓶、竹签。

臭豆腐其名俗气,但爱吃者多而又多。

臭豆腐是用黄豆进行发酵做成的。

它穿着一身牛奶白的外衣,带着一股特殊气味,呈长方形或正方形。

炸熟后换了一身金黄色晚礼服。

卖臭豆腐的老爷爷总是先拿出做好的白嫩臭豆腐,放进油锅里炸。

顿时,锅里热闹起来,随着“噼噼啪啪”的交响曲,把臭豆腐翻个身再炸。

老爷爷会撒上点儿调味品:鸡精、胡椒粉、自制的辣椒粉。

然后撮一点儿切细的葱花均匀地放在臭豆腐上。

这样一份美味的臭豆腐就做好了。

每次,老爷爷的摊前总是排着老长的队伍。

“臭豆腐”、“臭豆腐”,两元、三元、五元都行。

一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便会忍不住买上几元钱。

瞧,这些臭豆腐,长长的、方方的、扁扁的,加上排放整齐的配料,令人看了垂涎三尺。

把这些金黄的臭豆腐往鼻子上一靠,哇!一股香臭相间的味道扑鼻而来,直钻我的胃中,望着这些可爱的臭豆腐,我真有点舍不得吃呢……开一个小天窗,鲜而美味的汁顺着舌头流入口中,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中间似海绵般柔软的臭豆腐脑。

外酥内嫩,这正是臭豆腐最纯正的味道了!这臭豆腐还十分有嚼劲呢!送一块放入嘴中,瞬时间,鸡精的鲜、胡椒、红辣椒粉的辛香辣味和葱花儿的香伴着鲜嫩多汁,外酥内嫩的臭豆腐味一起涌进口中,令人口味无穷。

呵!臭豆腐这种小吃,大家都应该去尝一尝哦!描写江南美食的散文随笔篇二:江南美食江南素有才子美女之乡,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江南也是美食之乡。

小的时候,一放学就往街上跑,当然,这是在口袋里有几个钱的时候。

有关民间美食的散文

有关民间美食的散文

有关民间美食的散文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东西。

这就是美食。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有关民间美食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民间美食的散文:熏鱼逢到过年,家家户户就开始忙活起来,都要赶紧准备年货了。

水阳金宝圩乃鱼米之乡,老家的亲戚们,一到年关,就会送来一米多长,重达三十多斤的铁青鱼,此鱼该是生在长江里的。

因鱼硕大,隔壁的邻居们都会好奇地跑过来围观。

此番情景,虽时过境迁,然历历在目。

如此大鱼,该怎么吃才能吃的出彩?鱼头,自然是用来炖豆腐,加点蒜段、芫荽,舀一勺磨制的鲜辣椒酱,添少许猪油,便越炖越香,鲜美之极,此是父亲的大爱。

冬夜好似极为漫长,开水般空洞拖沓,迷离在桔黄的灯光下,母亲那洗鱼的双手,早已被冰水冻的通红,见她拎起一截鱼身,庖丁解牛般刀切成块,一块块厚鱼片,丢进大铁盆里,用料酒去腥、酱油上色,撒入盐和糖,随即刀切姜丝一撮,入盆中搅和均匀。

稍稍腌炝三十来分钟,再用竹筷夹起,一块块码在大竹匾里。

翌日清晨,冬日和煦,且是谢天谢地的好天气,父亲把装着鱼块的大竹匾搬置于瓦房顶上,让其舒坦地沐浴阳光。

我带着几本小人书,悄悄爬上屋顶,在屁股下垫了两片碎瓦,坐下来。

我得守着竹匾,不然,淘气的猫儿肯定闲不住,定想跑上来偷腥的,我怎能让它得逞呢?小人书早就翻了无数遍,我心猿意马的躺在屋顶上晒太阳。

见鱼块朝上的调料汁已凝干,我用小手将其一块块翻了个身。

阳光好,晒一天的太阳便可以了。

傍晚时分,忽听得母亲叫嚷:““赶紧收了,再晒就晒硬的了。

”我端着大竹匾,递于她手中。

晒好的鱼块,酱色深附其上,经过阳光的光合作用,已有蜡质之感,拿起一闻,像是散着太阳的味道了。

晚上,母亲在生铁黑锅里倒了半锅油,待油温上来,把鱼块放进去炸制,炸熟了,用铁丝兜勺沥油。

那金晃晃的鱼块,飘散着鱼香,悄然间就四溢满屋了,口水那个流啊。

母亲夹了一块给我尝鲜,问我味道怎样,我哪里还说得出话,一个劲的点头:“嗯嗯嗯,好好好,再来一块可行!?”母亲看着我的猴样,笑出声来。

家乡美食作文范文(通用59篇)

家乡美食作文范文(通用59篇)

家乡美食作文家乡美食作文范文(通用59篇)家乡美食作文篇1我的家乡是唐山,因七六年大地震而世界闻名。

它东临渤海,水果和海产品很丰富。

要说最有特色的美食就数卤虾油了。

把鲜虾放满大水缸,撒上盐,发酵一个夏天。

每天要晒太阳和搅拌,等缸面漂着一层青色透明的液体,从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海鲜味儿。

最表层是精品,鲜香扑鼻。

超市里卖的卤虾油却多有股臭虾的腥味。

唐山人几乎家家都自制卤虾油,表弟最爱吃卤虾油了,没事儿就拿筷子蘸蘸。

奶奶曾说:“卤虾油吃多了就变成了卤虾喽!”卤虾油凉拌花生米和脆萝卜皮,又鲜又香又脆!卤虾油还能蒸蛋,煎豆腐等。

吃过唐山正宗卤虾油的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它,再也不想吃酱油了。

家乡美食作文篇2我家乡在重庆,那里有许多美食,最好吃当然还是火锅。

重庆城美食街,火锅店一家连着一家。

重庆火锅,十里飘香。

到了傍晚时分,这里就更加热闹了,火锅芳香引来了千万顾客。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每家火锅店门口都站着热情迎宾,接待来自四面八方客人。

重庆火锅,色香味俱全,她美名传扬世界。

到了重庆外地朋友,如果来到了这个辣椒世界,一定要去尝尝。

不吃火锅,枉来重庆。

火锅种类繁多,形式灵活。

你可以在锅里放毛肚、火腿肠、豆芽等不同食物。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红汤或者清汤。

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天,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喝山城啤酒,尝重庆火锅,感受舒畅极了。

心动了吧,那你就赶快来吧!家乡美食作文篇3鱼香肉丝是我们家乡的美食之一,也是我最喜欢的食品之一。

炒熟的鱼香肉丝整体是深橙红色。

肉丝是细长细长的,外加一些胡萝卜丝和黑木耳丝辅料,便组成了这道美食。

鱼香肉丝的味道是辣中带甜,甜中带辣,美味极了。

鱼香肉丝味道极佳,但做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制作材料:猪瘦肉、黑木耳、胡萝卜、鲜红辣椒等。

第一步,把黑木耳、胡萝卜切丝。

第二步,把猪肉切丝。

第三步,放淀粉、料酒上浆。

第四步,胡萝卜丝放油锅炒一下盛盘待用。

第五步,热油,放肉丝。

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

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

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一:家乡的烧饼曾经有远方的朋友这样向我发问,假如他们去到我的家乡,我拿什么款待他们?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东乡饼子”。

东乡是古时家乡那一带地域的别称,制作烧饼是家乡流传千年的一道独特的民食风情,烧饼是家乡特别馋嘴的风味美食。

家乡的烧饼有其独到的特色,连载了家乡的古往今来,包罗了家乡的新意旧念,故我拿来招待远方的客人更能彰显我待客的热情和厚道。

家乡小镇的烧饼铺子,是家乡一道千年不变的风景。

家乡的烧饼,是对家乡千百年历史陈情的最好回味。

家乡的烧饼已流传千年。

制作烧饼的手艺究竟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

家乡的小镇西晋时就已设置县郡,民情辽远,家乡很多古旧的风物早已尘封在苍茫的遥远的记忆里,唯有家乡的烧饼,是家乡历久弥新的风情。

近日欣闻家乡的烧饼被授以本土一绝,家乡的烧饼享有这样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

那些制卖烧饼的铺子,至今还沿袭着传统原始的制作技艺,整个制作过程不借助任何现代工具,纯手工制作出的烧饼,外壳干脆酥香,内在绵软爽口,老少皆宜。

甘肃中部的东乡族也有喜食烧饼的习俗,原以为家乡的烧饼是远借他乡的外传,细究与其没有半点渊源,家乡周边如今都是“楚民实川之诏”迁徙而来带有浓郁客家民俗的移民,先前也没有过移民栖居的历史,实无回民聚居。

无可厚非,家乡的烧饼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慧的先民们独创的民食风情。

每逢赶集的日子,小镇东南西北四个场口,都会摆架起炊烟袅袅的烧饼铺子。

那些烧饼铺的师傅,乡民们无需去知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沿袭着传统的手艺,让家乡烧饼千百年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在他们手中代代相传。

他们把一身的心血倾注在小小的烧饼上,让小小的烧饼有了万人渴求的念想。

家乡的烧饼,能让人咀嚼出千百年来家乡人间烟火淳朴的味道,是家乡一个丰润圆满的传说。

家乡美食作文(通用60篇)

家乡美食作文(通用60篇)

家乡美食作文家乡美食作文(通用60篇)家乡美食作文篇1民以食为天。

中国自古以其独特的美食闻名于世。

八大菜系,煎煮焗炖,样样齐全。

而在我们新会古井这儿,就有一道名扬四海的菜——古井烧鹅。

有人听了可能就会说:“不就是烧鹅吗,有什么稀奇的。

”哎,这也是,不就是烧鹅吗,没什么稀奇的,但听完我的介绍,你可能就不会这么想了。

古井烧鹅有两个名牌,一个是恒益烧鹅,一个是平香烧鹅。

烧鹅常用的鹅种是每年清明和重阳前后一个半月的鹅苗,并且要在本地鱼塘长至三、四个月大,大约7斤重。

这种鹅叫“乌鬃鹅”,不受污染,肉质最好。

烧鹅时采用传统的生抽王混砂糖、盐、酒、蒜茸、五香粉以及其他不得外传的独门秘方等为酱料,塞入鹅肚内,用绳扎紧摇匀,并以麦糖擦鹅身,用荔枝柴烧炉。

鹅挂在热炉内,炉下置有水之镬接鹅油,避免把鹅烧焦,以中火烧烤约40分钟便成。

烧鹅做好了后,皮脆色好,有特殊香味,表皮金黄,肉脆甜。

夹起一块有肉连皮的,放进嘴里,那种皮脆肉甜的感觉真的让你难以忘记。

这古井烧鹅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七百多年前,新会崖门发生了一场改朝换代的宋元战。

大战结束后,一位在南宋宫廷里负责制作烧鹅的卸师,带着女儿逃难到银洲湖西岸的仙洞村。

卸师在仙洞村开了一间烧鹅店,凭着宫廷秘制烧鹅的高超手艺,把鹅烧得色香味独特,很快便名扬远近数十里,生意特别好。

后来卸师的女儿长大了,嫁到银洲湖东岸的古井,女儿也把秘制烧鹅的手艺带到了古井。

古井烧鹅由此而起,并代代相传到今天。

怎么样,听完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有一种想吃的冲动呢。

心动就不如行动吧!家乡美食作文篇2绍兴人特重竹笋,这种东西长大了像竹子一样,幼小的时候你找不到,有时连本地人都会空手而归。

挖竹笋得有很好的视力和体力,还要不怕辛苦。

但只要找到一个,就能连带找到好些,都在附近待着呢。

竹笋呈黄色,身子弯弯的有点像飞刀。

在绍兴,这道菜几乎每餐桌子上必不可少,通常加点梅干菜熬汤,只需放一点盐,那汤吸收了笋和梅干菜的味道,原汁原味,喝上一口,清香可口。

美食散文——精选推荐

美食散文——精选推荐

美⾷散⽂美⾷散⽂【篇⼀:美⾷,散⽂】提到美⾷,满是⾊⾹味,尽是形意养。

曾⼏何时,美⾷于我并⽆概念,仅是钟情的那个⾷物⽽已。

印象⾥,回家吃到妈妈做的可⼝饭菜,爸爸骑车带我去赶会吃到的⾁包⼦,学校餐厅⾥打到美味的蛋炒饭,⼤学宿舍⾥乳⼭舍友带来的熏鲅鱼、临沂舍友带来的煎饼、惠民舍友带来的红富⼠苹果我的美⾷概念⼤都停留在这些点上了。

也正是这些美⾷串起了家⼈、朋友对我的爱,很⽆私,很温暖。

⽃转星移,美⾷于我⼜多了份责任。

因为我已为⼈妻、为⼈母,更希望把⾃⼰对家⼈、对的爱落实到餐桌上的⼀粥⼀饭、⼀汤⼀菜之中。

尤其为了让孩⼦能够吃的营养健康,我把研究美⾷当做⼀门课程来对待,⾥的⾖果美⾷成了我的最佳搭档,按照上⾯的⾷谱要求,收集⾷材,置备厨具,进⾏试做,成功做出了可爱的⼩猫⾖沙包、美味的烤翅、糖醋排⾻只为奉上我的母爱,能够陪伴孩⼦健康成长。

转眼当下,美⾷作为⼀种⽂化,在我们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被彻底放⼤了出来。

从⼤⼿笔的《⾆尖上的中国》,到厨艺⽐拼类、美⾷养⽣类节⽬纷纷搬上荧屏,美⾷的、美⾷的乐趣娓娓道来,美⾷的⽅法、美⾷的营养传播出来,⽤美⾷讲述百味,⽤美⾷讲述中国故事,美⾷节⽬已成了⼈们追逐的热点,成了传播中国特有⽂化的最佳途径,成了中国软实⼒的特有体现。

因为爱中国美⾷,所以更爱中国悄然兴起。

此情此景,思绪再次飘飞。

怎会忘记那个⼩⽶加步枪的抗战年代、那个⼀⼝炒⾯⼀⼝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艰苦卓绝,正是⾰命前辈们凭借不怕吃苦、勇于拼搏、敢于牺牲的精神换来了我们今天美好的⽣活,换来了这个可以安享美⾷的时代。

⾄此,美⾷有了另⼀种诠释,美⾷是⼀种赞美,赞美⾰命先辈的伟⼤功绩和崇⾼精神;美⾷是⼀种致敬,致敬⾰命先辈的艰苦奋⽃和牺牲精神。

唯有安享美⾷,不忘致敬。

我爱美⾷,爱美⾷传递的爱,更爱我们这个安享美⾷的伟⼤时代。

【篇⼆:美⾷,散⽂】有哪些跟美⾷有关的⼩说或者散⽂值得推荐? - 知乎登录加⼊知乎有哪些跟美⾷有关的⼩说或者散⽂值得推荐?前⼏天看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和⽇本⼩说孤独的美⾷家,⾥⾯对美⾷的描写都挺细致的,各有风味。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精选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精选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汪曾祺的美食散文精选汪曾祺是我国现代的散文以及喜剧家,他写的散文没有豪华的修饰,是那样的朴质,以下是小编整理了一份汪曾祺的美食散文,欢迎大家一起来阅读!篇一:故乡的食物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

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

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

炒米是各地都有的。

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

这是很便宜的食品。

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

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

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

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

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

那也是作坊里做的。

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

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

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

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

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

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

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

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

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

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

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

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

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

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

他算卦用蓍草。

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

芜湖家乡美食作文

芜湖家乡美食作文

芜湖家乡美食作文篇一芜湖家乡美食咱大芜湖的美食那可真是绝了呀!从小我就对咱这儿的美食情有独钟。

你要说芜湖最有名的美食,那肯定得是小笼汤包啦!那皮薄馅大的汤包,咬上一口,汤汁就“滋”地一下流出来了,哎呀妈呀,那味道,别提多鲜美了!我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吃小笼汤包,我都猴急猴急的,结果被烫得直叫唤,但是下一次还是忍不住。

我觉得吃小笼汤包就像是一场冒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口会不会被烫到,但就是忍不住要去尝试,哈哈!还有渣肉蒸饭,那也是我的最爱之一。

糯米饭蒸得软软糯糯的,上面铺着一层香喷喷的渣肉,再配上一点咸菜,哇塞,那滋味,真的是绝了!每次吃渣肉蒸饭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能吃上两大碗。

我有时候就在想,这渣肉蒸饭咋就这么好吃呢,难道是有什么魔法不成?咱芜湖的虾籽面也不能不提呀!那细细的面条,配上鲜美的虾籽汤,吃起来爽滑劲道。

可能有人会觉得虾籽面有点腥,但是咱芜湖人就好这一口呀!我觉得虾籽面就像是芜湖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咱芜湖的独特风味。

哎呀,说着说着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咱芜湖的美食真的是太多啦,什么红皮鸭子、腰子饼、梅花糕等等,每一样都让我欲罢不能。

我觉得生活在芜湖真的是太幸福了,每天都能吃到这么多好吃的。

也许以后我去了别的地方,最想念的肯定还是咱芜湖的这些美食呢!你们有没有吃过芜湖的美食呀?快来尝尝吧!篇二芜湖家乡美食嘿呀,说起咱芜湖的家乡美食,那可真是有得唠了!你看那耿福兴的小笼汤包,一个个圆鼓鼓的,像小灯笼似的挂在蒸笼里。

那皮儿薄得哟,都能透出里面的肉馅和汤汁来。

我每次吃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就怕把那皮给弄破了,汤汁流出来就可惜咯。

有一次我太着急了,一口咬下去,那汤汁溅得到处都是,哎呀,可把我给烫坏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接着吃,这小笼汤包的魅力就是这么大呀!还有那红皮鸭子,看着那油亮的外皮,闻着那诱人的香味,谁能抵挡住诱惑呢?我记得有一次我爸买了一只红皮鸭子回家,我一闻到那味儿,就跟饿狼似的扑了过去。

那鸭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皮脆肉嫩,真的是太好吃了。

有关家乡美食的散文欣赏

有关家乡美食的散文欣赏

有关家乡美食的散文欣赏家乡的美食永远都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有关家乡美食的散文欣赏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有关家乡美食的散文欣赏篇一:家乡的美食我的家乡在建南,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自然也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美食。

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我们建南的咸菜。

记得有一次,我感冒了,什么也不想吃。

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他们给我买来了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我却吃不下。

恰好,奶奶从老家带回一些咸菜。

妈妈问我:“想吃吗?”我说,“试试吧!”我夹了一小撮,就着一些白米饭。

刚进口,感觉脆脆的,紧接着就有种咸咸的、酸酸的、辣辣的味道。

这种滋味实在是太美了!不知不觉间,一碗米饭不见了,盘子里的咸菜也都吃光了。

我胃口大开,不到两天,我的病全好了。

就这样,我爱上了我们建南的咸菜。

从那以后,不论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建南咸菜。

渐渐地,我对咸菜的做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想自己亲手做咸菜的欲望。

于是,我便跑去问奶奶,奶奶告诉我:“首先要在大晴天砍下整棵青菜,上杆晾干后,装进大盆用温水泡洗,用竹刷刷净叶缝土泥垢。

晾干后,把菜剖开分为若干等份,将花椒、辣椒、食盐、姜末等佐料包进半剖开的菜茎中,放入土陶坛中密封,三月后就能吃了。

”我又问奶奶,“那吃法呢?”奶奶说,“吃法很多啊,可以做咸菜汤,咸菜面条,咸菜炒腊肉------吃起来美味可口。

”我又问:“为什么都是咸菜,一样的做法,一样的吃法,不同时候却有不同的味道呢?”奶奶不厌其烦地说:“乖孙子,你不知道吧!咸菜不与其他菜相同,其他菜讲究新鲜。

咸菜就是放上一至三年的时间也好吃。

三到五月的新鲜咸菜看起来黄金亮色,味道鲜美。

一至三年的咸菜看起来不好看,但绝不会腐烂变质,而且吃起来美味绝伦!做酸菜鱼、洋芋咸菜汤就离不开这陈咸菜。

等你们放星期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做吧!保证你吃了还想吃!”奶奶的一席话,让我直咂口水。

朋友,如果你来建南,我一定让你品尝咸菜,我会亲自下厨,给你做一顿咸菜大餐:煮一钵洋芋咸菜汤,炒一盘咸菜腊肉丁,再加上一盘咸菜笋丝,最后再端上一锅热气腾腾的咸菜鱼。

关于美食的散文_美食的散文欣赏

关于美食的散文_美食的散文欣赏

关于美食的散文_美食的散文欣赏美食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发展和城市形象塑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描写美食的散文也丰富多样。

本文是美食的散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关于美食的散文:庆阳美食今天,大家来到了庆阳,不能不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庆阳的美食。

庆阳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环县羊羔肉、镇原糖油饼、合水糖圈圈、正宁豆腐,还有荞剁面、炒豆豉、猪血灌肠、冉面、洋芋布拉、麻仁包、搅团、高粱卷、凉粉、燕麦柔柔、土暖锅等等。

而且庆阳风味小吃在中国甘肃首届美食节上以独特的地方风味获得“甘肃名宴”称号。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手工臊子面了,它以精致的做工配料和地道的农家口味,让很多人情有独钟,流连忘返。

手工面和面、揉面、擀面和切面都很有讲究,有句俗言是这样讲的“擀成纸,切成线,煮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筷子打秋千,盛到碗里赛牡丹”。

那么吃面也是很有讲究的,手工面一般是汤和面分碗而盛的,吃面的时候,是用筷子把面夹到汤碗里再吃的,这种面吃到嘴里,细而长、柔而韧、清而辣,辣中含清香。

正如有人曾经评价:“一碗庆阳臊子面,吃到嘴里,赛过活神仙”。

如今庆阳臊子面,已成为了城乡饭馆早餐的时尚面食,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了。

关于庆阳臊子面,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风俗习惯:相传,在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

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鲜美。

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

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

也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

此后,为了显示妇女的贤惠,将这种新媳妇过门第二天,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高低的习俗传承了下来。

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与肯定。

正如一首民歌唱道:“十八省里(那个)转一遍,好不过咱们庆阳的臊子面”。

忆故土之美食篇散文

忆故土之美食篇散文

忆故土之美食篇散文忆故土之美食篇散文故乡是一处偏僻的水村,尽管偏僻,居然既是两县交界,又是两镇交界,行政上属于边城镇,却离茅山比较近,都在方圆十里的范围之内,所以把茅山与边城均归入故乡当属自然。

偏僻有时候不是坏事,会存留一些别处没有又不曾被异化的东西,如独特的山水美景、美食美味。

今天我就先回忆一下故乡独特的美食吧。

一、茅山的饺儿当地人一直讲茅山的饺儿味道特别好,“好得来打嘴巴子也不肯丢”,这是老家的方言,是对吃食味道好的顶级称赞。

我对茅山饺儿的第一次印象是在十岁之前,距现在已经有快四十年的光景了,不过那唇齿留香的感觉一直记忆犹新。

老家的村子离茅山大概六七里地,在茅山西南方向,就隔了一条小河。

以前我们村子在河北边也有耕地的,在农业社的时候调整耕地区划,河北边的田地就被调到茅山去了,所以茅山也是我们村子的邻村。

茅山是个集镇,有大小商店十几家,一般的日常开销都能够在这里买到,家里自留地里的一些产出也可以在这里找到买主。

尽管来这里赶集买卖的都是不过方圆不过十里左右的人们,但这水乡道路弯弯曲曲的,除了撑船就是靠走路,还是很费时间的,办完事后,在街上吃碗饺儿垫垫肚子也是常事。

那次是跟爸爸去的,办完事后,爸爸带我到街上的一家小吃店。

街道是东西向的,窄窄的,青砖铺的,也不长。

小吃店在街道南面,印象中的门面大概一丈多高点,门面板卸下来了靠在两边。

房子看上去很老旧,青砖砌就的墙面变得都有点歪斜了,屋面小青瓦盖顶,屋内摆放了三四张八仙桌,木柱、木梁、木椽子黑乎乎的,连椽子上的汪砖也是黑乎乎的。

桌边坐了三四个人都在吃着饺儿,爸爸对着两碗饺儿旁坐着的一位老婆婆说:“包两碗饺儿来。

”于是,老婆婆马上忙碌起来。

馅老早就调好了,饺儿皮也是现成的。

只见老婆婆左手拈起一张饺儿皮,皮是方形的,很薄。

皮子摊在手掌上,右手拿筷子搛了一点馅,点在饺儿皮上,然后左手大拇指把饺儿皮往里一翻,跟其它四个指头很协调地把饺儿皮捏在了一起,一个饺儿就成了。

家乡的美食随笔散文

家乡的美食随笔散文

家乡的美食随笔散文一、拨面条家乡有无数种美食,真的想全记下来。

但太多了,不可能,只能将我认为好吃的东西记下来,留给后人。

一位伟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我想拨面条就是民族的。

在几十年前,一位同事曾以《香喷喷的拨刀面》为题写过散文,发表于本地报刊上,家乡的美食也因此闻名。

拨面条可是一种美食。

小时候,吃顿拨面条是一个梦。

因为那时候每口人一年也就分十来斤荞麦,平日里不来客人谁家也舍不得吃。

荞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植物,喜欢生长在沙质土壤中,生长期间降雨量不能超过200毫米,雨大了将停止生长,甚至是颗粒不收。

我小时候最早学会的谜语就是关于荞麦的:红梗绿叶开白花,五方六月才种它。

三块小瓦,盖个小房,里面住着个白姑娘。

这些,是荞麦的真实写照。

但荞麦由于生育期短,种植要求条件高,产量低,农民都不喜欢种。

不过荞麦面好吃,荞麦皮是上等的枕头填充物,特别是荞麦面的拨面条儿,别有风味,农民为了尝鲜还是要种的,如今在我家乡的市场上,新鲜的荞麦面1斤已经是4斤白面的价格了。

关于荞麦的故事有好多,但我感觉“三片瓦”的故事更有趣。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对贫苦的农民夫妇,住在一间又低又窄的茅屋里,茅屋上只盖着三片瓦,所以人们都称他们为“三片瓦家”。

三片瓦家虽然穷,却养了三个漂亮姑娘,大姑娘大麦,小姑娘小麦,二姑娘荞麦。

大麦和小麦,高高兴兴地嫁给了两个庄稼人,成家立业,男耕女织,日子过得热火。

只有二姑娘荞麦,跟大姐小妹不一样,小姐的身子丫环的命,人懒,什么活也不干,什么苦也吃不了,还爱吃香的穿好的,整天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喜欢头上戴一朵小白花。

父母把她许给一个叫“苦得”的庄稼汉。

荞麦嫌人家生得不体面,人老实,打心眼里瞧不起。

村子里有个坏小子叫“寒露”,终日游手好闲,拈花惹草。

一日在地里遇见荞麦,甜言蜜语,勾勾搭搭,从此二人眉来眼去,暗中幽会。

荞麦学会了几句诗文,就更看不起大姐小妹。

父母一提“苦得”,便顶撞父母。

反正不愿和“苦得”成亲。

在“寒露”千方百计的勾引下,荞麦姑娘怀孕了。

家乡的小吃散文随笔

家乡的小吃散文随笔

家乡的小吃散文随笔家乡的小吃散文随笔我的家乡在豫东宁陵县。

离开家乡来洛多年了,但家乡的几种小吃一直叫我牵肠挂肚。

豆沫、水煎包。

豆沫是用小米做的。

先将小米用水泡好了,再用小石磨磨成细细的面糊,配以花生(黄豆)、杏仁、粉条兑水熬制而成。

葱、姜是不可少的,再放些油炸豆腐泡儿,撒层炒芝麻,盛到一个用棉被裹得严严实实的陶瓮里,挂到一辆特制的车子上,推到集市上水煎包锅旁,卖时还要再往里放些油炸面泡儿。

豆沫很好吃,闻着香,吃着香,回味更香。

豆沫属汤类,得配以主食,那就是旁边的水煎包了。

水煎包是羊肉馅的,只掺有葱、姜,皮是发面的。

水煎包的一面带有一层透亮的焦皮,一咬焦脆绵软,满口鲜香。

人们吃饱了、喝足了,还不忘用秫秸秆儿串两串水煎包回去。

烧饼、羊肉。

烧饼是用炭火烤的。

烤烧饼的炉子是椭圆形的,上面倒扣了一口铁锅,下面是炭火。

炉子外面糊了很厚的一层麦草泥,架在一个木头架子上。

做烧饼不说做,说打。

打烧饼的揪好面剂儿,用手在案子上揉搓几下,抻长了,抹上油、盐、五香粉,卷好,按扁了,拍圆了,用刀在周围做出一圈花儿,在正面刷层糖稀,飞层芝麻,用手背顶着贴到铁锅上。

这是技术,不然,手一离,烧饼就掉到了炭火上。

烧饼烤好以后,香味扑鼻,咬一口,外焦里软,一层一层的,盐味、油味、作料味、糖稀味、面香味……不用就菜,用手撕着,一会儿就能吃上好几个。

最好的'吃法还是烧饼夹羊肉。

羊肉是垛子羊肉,一辆车上就放一垛肉。

买多少给片多少,卖肉的拿刀噌噌噌片得极快,肉随刀飞,片大、肉薄、透亮,往热烧饼里一夹,好吃得很呢。

我妹妹知道我喜欢吃这口,每次从老家来,总要带一大纸箱烧饼和七八斤羊肉。

烧饼怕剩,一剩也就皮了。

肉呢,吃的也是个鲜气,往冰箱里一放,味就失了。

热烧饼夹鲜羊肉才是绝配。

绿豆糊涂、油条。

绿豆糊涂是用绿豆面做的。

绿豆糊涂做好了,不稀不稠,盛在碗里,绿嫩如玉浆。

有一次,我带一个外地朋友吃早点,喝的就是绿豆糊涂。

他端起碗就是一口,还没下咽,就一股脑儿吐了出来:“呸!呸!这是啥东西呀?”我大笑起来:“真是个外行!喝绿豆糊涂得慢慢去品,就着油条才好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一:家乡的烧饼曾经有远方的朋友这样向我发问,假如他们去到我的家乡,我拿什么款待他们?我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东乡饼子”。

东乡是古时家乡那一带地域的别称,制作烧饼是家乡流传千年的一道独特的民食风情,烧饼是家乡特别馋嘴的风味美食。

家乡的烧饼有其独到的特色,连载了家乡的古往今来,包罗了家乡的新意旧念,故我拿来招待远方的客人更能彰显我待客的热情和厚道。

家乡小镇的烧饼铺子,是家乡一道千年不变的风景。

家乡的烧饼,是对家乡千百年历史陈情的最好回味。

家乡的烧饼已流传千年。

制作烧饼的手艺究竟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

家乡的小镇西晋时就已设置县郡,民情辽远,家乡很多古旧的风物早已尘封在苍茫的遥远的记忆里,唯有家乡的烧饼,是家乡历久弥新的风情。

近日欣闻家乡的烧饼被授以本土一绝,家乡的烧饼享有这样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

那些制卖烧饼的铺子,至今还沿袭着传统原始的制作技艺,整个制作过程不借助任何现代工具,纯手工制作出的烧饼,外壳干脆酥香,内在绵软爽口,老少皆宜。

甘肃中部的东乡族也有喜食烧饼的习俗,原以为家乡的烧饼是远借他乡的外传,细究与其没有半点渊源,家乡周边如今都是“楚民实川之诏”迁徙而来带有浓郁客家民俗的移民,先前也没有过移民栖居的历史,实无回民聚居。

无可厚非,家乡的烧饼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慧的先民们独创的民食风情。

每逢赶集的日子,小镇东南西北四个场口,都会摆架起炊烟袅袅的烧饼铺子。

那些烧饼铺的师傅,乡民们无需去知晓他们姓甚名谁,他们沿袭着传统的手艺,让家乡烧饼千百年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在他们手中代代相传。

他们把一身的心血倾注在小小的烧饼上,让小小的烧饼有了万人渴求的念想。

家乡的烧饼,能让人咀嚼出千百年来家乡人间烟火淳朴的味道,是家乡一个丰润圆满的传说。

细细品味,家乡的烧饼沉淀着故乡纯正浓厚的麦香,那是一种深沉的气息,飘荡在每一个虔诚的子民心里,浓烈的无法抗拒,难以释怀。

家乡的那一方山水里,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百姓,无一不喜爱家乡有口皆碑的“东乡饼子”。

家乡脆香便携的“东乡饼子”,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征途上将士们果腹的军粮,是金牛古道上行商坐贾劳累时打尖的伙食,是爹娘娇惯儿女的归家捎带,是家乡那一方多情的土地对它的子民最真切质朴的恩赐。

小小的烧饼是家乡子民醉心的念想,那些远走他乡的子民,无论天涯海角,重重远山,挡得住山,挡得住水,挡不住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家乡烧饼的无穷回味,外出奔波离开故土时行囊里总忘不了要揣上几个家乡的烧饼,带着那一份淳朴的家乡的气息远行。

归乡的游子,踏上故土总会热切地奔向烧饼铺子,迫不及待的亲尝一口久违了的家乡的味道。

那些行经家乡小镇的过客,也会在家乡的烧饼铺子驻足,贪恋一份异乡奇美的民食风情。

家乡的烧饼是它的子民古往今来一贯的喜爱。

今天家乡的烧饼依然在那原始的烟火浴烤下成就它一贯固有的气息。

小小的烧饼,已无法翻阅出它历经了多少代人的传承和受用,家乡的烧饼是祖先给我们最为珍贵的馈赠和恩赐。

家乡的烧饼,是家乡农耕文明的一个厚重的缩影,带给我们无尽的骄傲和景仰。

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二:家乡小吃要说我是个吃货一点也不过分,因为我一看到好吃的东西就两眼放光,呵呵,所以长得圆乎乎的,怎么也苗条不起来。

人家都说我富态,管它呢,只要健康快乐就好,身材好坏嘛,顺其自然吧。

说起特色小吃,就不能不提到我的故乡,一个湘西的小县城,地方不大,民风很淳朴,人文气息很浓厚。

离码头不远的市场上热闹非凡,经常是人潮汹涌,窄窄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小摊贩。

我最喜欢跟着母亲去赶集了,因为这一天比往常都要热闹,商品也比往常丰富许多。

这里的人们心灵手巧,能想出许多巧妙的食谱,制作出很多令人惊奇的美食。

最出名的是本地的酸萝卜,别小看这道不起眼的小零食,口味独特,十分畅销,现在甚至出口了呢。

很多人买来送给亲朋好友,大家品尝过以后都赞不绝口。

我来介绍一下简要的制作方法吧,本地出产的红皮萝卜个大又圆溜,挑选个头中等的萝卜洗干净了,切成片,放进坛子里边用酸水泡个十天半个月就行了。

当然这酸水是特制的,里边还得搁上冰糖,吃起来酸酸甜甜的,还很脆爽。

记得大姐结婚的时候,家里买了很多这种萝卜招待客人,都被一扫而空。

糯米莲藕是一道甜食,我们那里的农户到了夏天喜欢种莲藕。

莲藕有很多种吃法,大家熟悉的吃法有素炒藕片,莲藕炖排骨,白糖凉拌。

我们这里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莲藕切成一段段的,清洗干净,把里面的空隙处塞上糯米,然后放进油锅里炸,炸出来的口感很好,又香又甜,十分好吃。

小时候最爱吃的一道早餐小点心就是金黄的糯米糍粑,小贩把糯米切成三角形,放进油锅炸成金黄色泽,整条街都能闻到那浓浓的香气。

五角钱一个,拿在手里还烫手呢,就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烫的龇牙咧嘴的同时又很满足。

你看这糍粑外边金黄酥脆,里面的糯米香甜绵软,香味始终在口中回味无穷。

哎,不骗你,绝对是人间美味。

小孩子就是嘴馋,到了市场上光想着吃了,呵呵。

也怪不得俺么,那么多美食让人眼花缭乱,肚里的馋虫四处乱蹿,不安分么。

上蹿下跳了半天,肚子饿了吧,来上一碗米豆腐好了。

软软的米豆腐加上特制的辣椒酱,强烈的辛辣味刺激了味蕾,胃口大开,常常一碗都不过瘾呢。

要知道我们这里的辣椒酱也是特色食品,我老妈是制作辣酱的能手。

她会挑选上好的干红辣椒,洗净晒干水分,油烧热,把辣椒放到锅里去炸香脆,火候要把握好,不然辣椒就烧糊了。

炸好的辣椒捞出来放到陶制的擂钵里用木锤使劲捣碎,还得加上蒜子和生姜,这样捣出来的辣酱才特别香。

捣碎的辣椒末装在玻璃瓶里边,上面淋上一些香油,这样保存的久,要吃的时候勺一点出来做调料,是很好的调味品额,凉拌菜味道好不好,就靠这辣椒酱调味了。

到了清明时节,去扫墓的人们还会制作一道特色美食用来祭祀。

是什么呢?当然是蒿菜糯米饭了。

说起这糯米饭,因为工序麻烦,而且需要一道特殊食材,所以平时是吃不到的,算一道时令小吃吧。

四五月的时候,田边地头的蒿菜四处可见,绿油油的一片,散发出特殊的艾蒿气息。

拎上篮子,半个小时就能采满一篮子。

回家以后,把蒿菜洗干净,用盐水把苦水揉搓掉,加点儿盐,和上糯米,拌上切碎的腊肉一起煮熟。

哇塞,煮出来的米饭是亮晶晶的绿色,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很养眼。

而且会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因为里边的食材有蒿菜,糯米,腊肉。

你想想,这三种香味混合起来,相信全世界也没有几个人不喜欢这道美食的。

过年北方人喜欢煮腊八粥,而我们这个南方小镇喜欢做糯米糍粑。

我姨妈住在大山里,他们家住的是木制的吊脚楼,冬暖夏凉,十分舒适。

过年,地里的糯米丰收了,为了庆祝这一年风调雨顺,大家会把上好的糯米煮熟,放到自制的石臼里,派上十几个壮劳力轮流把糯米捣成糍粑。

这可是个苦力活,把几百斤的糯米捣成糍粑要从大清早一直忙到天黑才能完工。

我有幸见过捣糍粑的过程,场面十分壮观。

男子汉脱光上衣,背上流淌着汗水,胳膊上的肌肉有节奏的一鼓一鼓的,在冬天的白色雾气中升腾着热气,仿佛一尊尊大力神,比那些健美教练更具有原始奔放的美感,可惜那时候没有照相机,不然能拍到几张好照片。

糯米捣好了,用手工做成一个个圆形的糍粑。

我试着称量过,一般的糍粑四个一斤。

当然还有最大的,这种糍粑比一般的糍粑个头要大,有脸盆大小,中间留一个孔,晒干后用绳子穿起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切上一块煮熟就行了。

除了白米糍粑,还可以添加绿豆,做成绿豆糍粑。

或者加上晒干的蒿菜,做成蒿菜糍粑,都十分美味。

吃的时候,可以加上猪油白菜煮熟,加点盐;喜欢吃甜食的可以放白糖。

也可以用油煎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放在炭火上烤熟了,包上咸菜或者白糖就可以了。

烤的过程十分有趣,用火钳放在炭火上烤,等到糍粑中间鼓起来,变成一个圆鼓鼓的大胖子,就熟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取下来,中间填上各种食材,很美味。

圆圆的糍粑象征着这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寓意吉祥,吃起来美味可口,烹调又简单,所以这个风俗一直流传了下来。

用糯米制作是因为口感好,每年姨妈都要送我们家几十斤糍粑,平时不吃的时候用冷水泡在盆里就行了,可以保存很久。

离开熟悉的故土,离开熟悉的人,也远离了从小吃到大的家乡风味美食,才幡然醒悟家乡的一切都是如此亲切美好,那么耐人寻味。

偶尔在梦里与我的故乡邂逅了,这份感觉竟然也甜蜜如往昔,仿佛又变成了那个贪吃的小姑娘。

关于家乡的美食的散文三:故乡的美食烧肉粽很小的时候每天都有位老婆婆踩着三轮车,车上放着两个大的煤炉,煤炉上又架了两口大锅,锅里沸水滚着热腾腾的肉粽。

走街串巷用闽南语喊着:“烧肉粽,烧肉粽”!“烧”字并不是强调用火在烧,而是闽南语里“热腾腾”意思的普通话谐音。

听着是不是特别来胃口,十岁前家住在街边的店面,所以每天婆婆注定要从俺们家门口经过,隔些日子老爸老妈就会为我和弟弟小圣买一次,一个粽子一元钱,这在十五六年前就小朋友的花费来说可是奢侈品。

更喜欢寒冬被这么溺爱,想想就来胃口,冬日里来个热腾腾的大肉棕,坐家门口饶有兴致地细细品尝,看着街上的人来人往,有点晒幸福的意思,看吧,伙伴们,我在吃烧肉粽,哈哈!邻里很多同龄人,所以呀一般一家的大人给小孩买了,其他家的小朋友注定也要闹腾着,然后婆婆就会忙好一会儿才离开,为小朋友们一个个剪下串在绳上的肉粽。

吃这烧肉粽是不要套塑料袋的,就是要双手捧着被烫得扑腾扑腾然后打开粽叶抓着粽叶两头趁热吃下去的,当然小屁孩免不了要惹些麻烦,偶尔就是有人把整个粽子翻江倒海般栽地上,那样不好意思,你就看着大伙儿吃吧,哈哈!不过粽子做得最好的当然还是妈妈牌的,这可是个麻烦活儿,所以呀除了端午老妈是轻易不做的。

粽叶要一片片用布擦洗干净,力气小了擦不干净,脏了包粽子当然不好,力气大了又要搞破的,而且也可能把粽叶的清香都给磨耗殆尽。

糯米呢我看妈妈都是泡上会儿功夫,然后沥干放锅里用油炒香,接着要炒馅料,我们家的馅料几十年不变,哈哈,应该说味道也是几十年始终如一的美味,廋肉、牡蛎、香菇、萝卜干、虾米按比例调好然后和拍碎了的藠头混好,下油锅爆炒出香味,然后再加盐酱油等调料,炒出来的馅料在大街上都能闻得到,所以剩下的馅料妈妈就会给我们当早菜,就着白米粥,真是味美无比。

馅料里还有一味就是卤蛋,可以是大的卤鸡蛋卤鸭蛋,我们家用的是鹌鹑蛋,我和弟弟喜欢因为鹌鹑蛋卤起来吃着着实比其他蛋要香多了。

包粽子时就是先一层糯米,然后搁馅料,最后再一层糯米然后就可以封起上绳缠绕,其实老家用的都不是什么绳,是一种什么草搓的,我也说不上,就像我们那里菜市场买菜经常是用水稻秸秆来打包的,当然包粽子的不是稻秆。

同样的家里的粽子最好吃的也是刚出锅的,因为不像买的一次只能吃一个,所以呀一次都是剪两三个,小圣还喜欢把它们都放到大碗里,用勺子剜着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