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关系研究
财政金融协同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路径探究——以菏泽市为例
1292023年10月上 第19期 总第415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党的二十大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突显财政与金融的重要关系。
财政与金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承担着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三大职能[1],二者协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菏泽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作用,打好“财政+金融”组合拳,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受各种因素影响,财政金融协同方式还不够丰富,政策精准性不够,联动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需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强化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因此,总结近年来菏泽市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的工作措施和成效,分析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菏泽市财政金融协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基本情况近年来,菏泽市坚持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撬动更多的“源头活水”流向市场主体,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动力。
2022年,预计全市新入库“四上”企业1200家以上,新登记市场主体15万家。
1.1落实退税减税降费政策成立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全市退税减税降费工作。
优化减税降费办理途径,采用“自行判别、申报享受、相关资料留存备查”的办理方式,实现企业“非接触式”享受优惠。
强化资金保障,统筹使用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积极筹措自有资金,及时下达退税补助资金,并将其纳入直达资金管理,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2022年,全市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113.5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7.9万户次,用“真金白银”为市场主体注入了发展活力。
1.2加大创业担保扶持力度开展“援企稳岗”活动,对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研究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金融行业也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壮大,金融市场有着作为资本存量蓄水池的作用,特点是用迅速、灵活的融资方式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而且国家和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调用各种手段和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金融机构和企业也根据金融市场发出的信息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
本文中,笔者研究分析了构成现代金融的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通过分析三者的内涵和作用,比较了三者的关系和不同。
标签: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关系研究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现状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商品交易的场所,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依托,是以市场为基础。
它的作用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有限的资金资本资源,提高资本和资金的使用效益。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内,随着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发展非常大,取得了很多很重要的突破,还建立起了完整、系统的金融组织体系。
以前的中国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而它既要承担中央银行任务还要办理具体、繁琐的银行业务,而现今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由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业监管,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新型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和协调发展的新的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与较快的发展一同产生的问题也随之凸显,金融结构的失衡、金融监管不力、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等等问题。
[1]二、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内涵开发性金融机构有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而开发性银行的资金主要用于国家和社会的开发和发展,是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
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和弥补体制落后导致的市场失灵。
开发性金融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市场经济的稳定。
财政与金融 政府缺位与越权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打出“政府包赔”的幌子,直接目的是为了吸引资本的流入。但是,在市场经 济的过程中,政府是裁判员,企业是运动员。到底赚还是赔的事情应该由市场 最终说了算,而不应该直接大包大揽,甚至“包赔”。这样的行为一者是将政 府的定位搞错了,一者会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局面。再 者,对于省外企业的“优待”客观上又造成一种不正当竞争的格局,对于本地 企业来说明显是不公平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企业应该是公平的,政 府不能厚此薄彼。而“政府包赔”显然已经逾越了政府固有的角色,开始从裁 判员迈向运动员。 如果真的出现某企业赔本,政府埋单的话,说白了就是将财政收入进行转移支 付。而这样的转移其实是变相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因为财政原本是为了改善 民生而兴建各种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在财政蛋糕固定的情况下,多赔企业 一部分就会少支出一部分改善民生资金。 总而言之,长治市的招商引资初衷是正确的,但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需要做 的功课还很多。一方面,要对企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不能为了GDP而忽视了 民生,不能将污染严重的企业引进,这是入口的把握。另外一方面,对于政府 的定位需要重新思考,不能跨越裁判员的身份,去行运动员的事情。最后,需 要牢牢把握的是这样的招商是为了改善民生的主旨和根本,否则,为了政绩而 招商就会让社会发展走更多弯路。
子虚乌有的昆明“华西•滨湖国际生态城”(以下简 称华西城)在长达半年时间里,频繁在各种传媒和大街 小巷高调亮相,推销其“低碳生活”理念,以及“价廉 物美的花园洋房”,就是这个根本不存在的楼盘,竟然 在这半年间欺骗了200析:
商品房购销理应是一项政府监控最严格的商业活动,从立项到销 售,有项目立项、土地预审等一系列环节,涉及的政府部门多达几十 个,“华西城”项目自始至终根本就没有立项,也未曾获得任何许可 证在长达6个月的招摇过市,只要有任何一个本应涉及、却并未涉及 的相关部门发出质疑,真相就可以大白于天下。 在当地媒体直播和承办的“昆滇宜居地产低碳先锋行动评选”颁 奖晚会上,华西城及其开发公司还分别获奖,而这项评选的主办单位 昆明市文明办、市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则无一例外是政 府机构、部门,很显然,该评奖以及类似的其他活动,在客观上为 “华西城”提供了更多耀眼光环和绚烂的包装材料,也让其背后的行 骗者获得了更多欺诈资本。这些政府部门、传播机构中哪怕有一家按 章办事,在“发言”前作一下必要的资质审查,哪怕只是简单验一验 证件,骗局也能被戳穿。 由此可见,有关政府部门实际上是“双重消失”:当市民需要经 济适用、能够负担的住房时,他们缺位;当不法分子假借“楼盘开发” 名义行骗,市场亟待监管和规范时,他们同样缺位。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论文范文
财政与金融的关系论文范文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的表现的重要标准,金融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那两者之间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财政与金融论文范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财政与金融论文范文篇一:《试谈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关系》【摘要】地方财政与金融虽然性质不同,但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补充。
当然,二者存在缺位与越位的问题,也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应该采取措施,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以及调整财政与金融“归位”,这样才能保证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地方财政与金融的和谐发展关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政金融发展关系建议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地方财政与金融发展概述地方财政概述。
地方财政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政府职能,参与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它体现的是地方政府与所属或所辖区内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分配关系。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积极运用地方财政发展当地经济,而地方财政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作用。
当然,地方财政的职能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赋予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地方政府一改计划经济时期萎靡消极的姿态,主动出击,根据地方发展情况和经济水平实行多种体制机制,积极投入地方财政发展经济,一时间,地方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但同时也严重影响中央财政对地方的宏观调控。
1994年开始,中央全面实行分税制体制改革,将原本属于地方财政支柱的消费税、增值税和所得税划分为中央收入和共享收入,采取税收返还的形式保证地方利益。
这一举措保证了中央财政的宏观调控,但是分税制改革将部分地方财政大权上交至中央,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权,而且地方主要财源上交国库,增加了地方财政的风险和困境。
地方金融发展概述。
广义来讲,金融是一种经济活动,一般指货币的发行、流通和回笼,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汇兑的往来等。
开发性金融
开发性金融:政府增信理论的开创性应用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高级阶段,它是指具有政府赋权法定政府信用的金融机构,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推动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以实现政府特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资金融通方式。
开发性金融是基于国家开发银行的业务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政府信用和市场业绩相结合是其根本特征。
2005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名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文章中,阐述了“十一五”期间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路,指出,“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适应新形势,传统的政策性银行要转变成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上可持续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11月15日的“三峡库区(重庆)经济发展暨金融服务高层论坛”上,周小川再次指出,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是目前的一个主流的趋势。
因此,对开发性金融理论和实践的系统研究,对推动我国政策性银行顺利转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丰富和推动国内金融理论和金融产品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开发性金融的实务工作者最早对开发性金融进行了介绍与研究。
陈元(2004)对开发性金融的历史做了介绍,刘克崮(2004)研究了开发性金融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个别学者简单介绍了开发性金融内涵和特征,如李扬(2004)研究了开发性金融在我国的表现。
总体上,目前国内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中涉及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并不多见。
开发性金融的运作模式、风险控制与监管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理论基础研究的缺位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开发性金融实务的发展,也弱化了开发性金融实践的理论总结,从而削弱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文主要从政府增信理论研究开发性金融的应用,希望能为开发性金融寻找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和理论视角。
一、政府增信的基本原理和机制政府增信不同于财政信用和财政拨款,它不是靠补贴与国家贴息资金运转,也不是对政府信用的简单分配,而是在依靠政府信用运转的基础上,不断运用和放大政府信用在市场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它将政府的组织优势与开发银行的融资优势相结合,成为组织增信的社会功能,成为市场经济分配资源的新的基础性平台、支柱,通过建设市场实现政府意志。
开发性金融知识问答
开发性金融知识问答十年来,国家开发银行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金融理论,在积极支持经济建设的同时,取得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市场业绩,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开发性金融之路。
一、国家开发银行与开发性金融1.国家开发银行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国家开发银行是1994年3月17日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经过十年改革发展,到2004年9月底,开发银行资产总额为13922.51亿元。
目前,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设有32家分行,在香港设有代表处。
开发银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长期融资领域的主力银行,主要经营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国家开发银行的任务是什么?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之初,按照国务院国发[1994]22号文件规定,其主要任务是集中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大中型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及其配套工程(“两基一支”)建设,并对所投项目在资金总量和资金结构配置上负有宏观调控职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开发银行的任务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市场缺损的国情特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宏观调控政策目标,运用开发性金融的建设市场方法,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重点支持“两基一支”和高新技术产业及其配套工程建设,以及政府急需发展的其他领域,完善风险约束机制,推进市场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和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实现政府持续稳定发展和安全的目标。
3.什么是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
开发性金融是实现政府发展目标、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灵,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增强竞争力的一种金融形式。
开发性金融一般为政府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体现政府意志,把国家信用与市场原理特别是与资本市场原理有机结合起来。
从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看,开发性金融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政策性金融初级阶段,开发性金融作为政府财政的延伸,以财政性手段弥补市场失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研究——以开发性金融机构为例
89大众商务金融天地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峻考验。
在此情况下,无论考察调研,还是重要会议,党中央更加重视实体经济发展。
聚焦“六稳”“六保”,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金融服务、防控金融风险,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是当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势所趋,开发性金融机构在其中如何发挥政策优势,为企业持续减费让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研究意义。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概况(一)国外概况金融市场的研究与金融市场相伴而生。
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外较为注重金融信用创造功能、储蓄转化投资功能、流动资金风险分散功能等某一项功能的研究,包括研究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是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且不够系统。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外学者转换了研究思路,开始系统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前的关系,研究结果均表明金融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当然金融中的不同主体因指标不同会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Bagehot通过一定的企业金融研究认为,大型工业项目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其中的金融活动对工业革命产生巨大的推动力;Schumpeter通过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关系研究认为,金融机构提供的资金能促进企业进行产品创新、生产创新和技术进步;Gurley和Shaw通过对金融制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金融制度的效率越高,国家运用资源的效率则越高;Patrick于1966年提出了两种研究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方法,分别为“供给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并在后期的经济改革中发挥出较大的效果。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道路,但根据当前收集的情况来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道路均是保障金融发展的同时,探索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弱势企业的方式方法。
比如,韩国在大力扶持银行信贷的同时,积极开展扶助政策以完善农村的金融体系,以此来推进农业基础产业的发展;美国通过颁布法律的方式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使国内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实现了协同发展;印度在扶持农村发展的同时,积极实施农业信贷政策,保障农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开发性金融机构
开发性金融机构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既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又开展商业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
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目录1基本经验2发展历程3盈利模式1基本经验编辑1.政府在工业化推进中的作用是重要的,但必须采取间接手段。
政府不仅通过财政,而且要通过发达的、稳健的金融体系来支持经济发展,对市场进行监管和维护,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纠正市场偏差。
2.由于长期以来出现的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业务交叉,甚至竞争的局面,人们普遍认为,为项目提供资金的功能,能够而且正在有效地由商业银行承担,他们似乎也更有能力规避风险。
但是,发生在亚洲国家的金融危机表明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商业银行的贷款决定是出于考虑客户关系和受利益的驱使,而不是通过专业化分析项目的生命力,并且其资金是大部分短期资金运用于长期贷款。
这样,在危机发生后,导致了几乎全部的商业银行从长期项目的融资中抽走资金,延缓了危机的恢复时间。
由此事件,再次强调了长期项目融资必须要由专业化的人员和机构管理。
3.开发性金融机构绝不是简单的构造或重造金融体系、振兴经济和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药方,它必须健康发展。
关键是要防止风险,避免失败和破产,以及正确认识外部环境和内部框架。
外部环境包括:(1)明辩政府的政策意图和优先发展的领域;(2)谨慎确定业务范围;(3)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4)处理好与民间银行的关系;(5)必须考虑到稳定的资金来源的重要性。
内部框架包括:(1)独立的自主决策权,政策由国家制定,贷款由银行决定;(2)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3)以健全的银行规则为企业文化;(4)金融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作保障;(5)有外部的审计,保持透明度。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研究
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比较研究作者:王宏奕来源:《商品与质量·消费视点》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讨论了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三者之间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即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在引入市场运作原理下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性金融是开发性金融的基础阶段,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在某种条件下的融合生成了开发性金融,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
关键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关系一、金融及其分类对于金融的含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金融的构成要素包括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金融市场与金融组织、金融调控与管理方式,以及金融交易、金融市场、金融组织、金融管理之间及与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狭义的金融可以指以资金融通和货币经营为主的金融活动即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从事金融中介与金融服务,创造和提供金融市场,组织金融活动的主要组织与机构及其以存贷、信用、资本、证券、外汇等金融工具为载体,以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组织中心的各种信贷、资本交易、债权与债务转移等经济活动;广义的金融包括一个国家的所有经济单位、个人、家庭以及政府同货币、资本、信用、证券等有关的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及体现的各种经济关系。
通常来说,从理论上金融可以基本分为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
所谓商业性金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体按照市场的原则所从事的货币资金融通活动;所谓政策性金融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体尤其是政府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即”市场失灵”,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国家作为融资主体运用各种特殊的融资手段和融资渠道、为配合国家特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而进行的特殊的资金融资行为。
可见,政策性金融是与商业性金融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策性金融是商业性金融市场失灵的条件下产生的。
二、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由于政策性金融天生具有弥补市场的优点,国家开始不断的组建政策性金融机构,大量的政策性金融进入市场,但是政策性金融在弥补了市场不足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如金融体系发育滞后、经济结构扭曲、融资制度僵化、运营效率低下、缺乏透明度等等,这些问题我们称为”政府失灵”。
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支柱,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变化,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和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本文旨在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1. 促进资金配置效率金融发展可以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更好地连接储蓄者和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使得资金可以更有效地流动到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领域和企业。
金融机构通过信用评级、风险管理等手段,提高了资金的配置效率,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摩擦导致的资源浪费,推动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2. 支持创新和科技进步金融发展有助于支持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融资服务和风险管理等功能,为企业家和创新者提供了创造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基础。
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完善可以提高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水平。
3. 优化风险管理能力金融发展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具有优化风险管理能力的作用。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保险、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有助于企业和个人降低风险、分担风险。
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风险的有效传导和分散,减轻了企业和家庭的风险承受能力,提高了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金融机构也通过监管和风险管理,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管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金融发展对于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机构通过提供国际支付和融资服务,降低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交易成本,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和跨国企业的发展。
由此,金融发展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国际贸易的开展,提高经济全球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发挥金融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以下是几点政策建议:1. 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强金融市场的法制建设,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有效性。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
论我国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立法完善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简单地说就是既开展政策性金融业务,又开展商业性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深化和发展。
它以国家信用为基础,以市场业绩为支柱,通过融资贯彻国家政策,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摘要: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到今天已经有了20年的发展期,在能源、农业农村等重要的经济领域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伴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也到了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需要转型改革。
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金融机构转型的关键是制定专门的法律,并且是分别立法,即“一行一法”。
唯有通过专门立法,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业务范围和监督体系等才有明确规制,面对转型时才有统一明确的体系和目标。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风险防范;监管体制;立法模式一、我国政策性银行产生发展的现实基础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目的并非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等相关决策的指导下,以较低的贷款利率、较长的还款期限,对特定的领域进行投融资活动,其投融资的领域往往是基础设施、农业等需要较大投资、资金回报率较低的领域,这些是商业性银行不愿意投资,却对国民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领域,因此,政策性银行的设立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发展经济必要和合理的经济手段。
从当代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自由资本主义竞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以及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力量平衡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处于萌芽发展初期,政府的立场也是非强势的,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并不过多干预,更多的是依赖市场自身发挥调控能力,因此这一阶段各国普遍的经济模式是自由放任。
论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协调配合
论财政税收政策和货币金融政策协调配合一、财政税收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整税收结构和税率,对经济运行进行引导和调节。
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国家安全、提高政府财政收入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包括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地区差异等因素,以确保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政府还需要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征收效率,确保税收政策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1. 财政税收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财政税收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税收制度、税种结构、税率水平、税收征管等手段,以实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一种经济政策。
它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改善社会福利、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经济增长。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可以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消费和储蓄行为,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可以刺激企业投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激发消费需求。
调节收入分配。
财政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群体的税率水平,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实施累进税率制度,使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对低收入者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提高其可支配收入。
改善社会福利。
财政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实施增值税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增加财政收入,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维护国家安全。
财政税收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关税、出口退税等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防范外部风险。
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高关税壁垒,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压力;对出口产品给予退税优惠,鼓励出口。
财政税收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税收制度、税率水平、税收征管等方面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调节收入分配、改善社会福利、维护国家安全等目标。
我国开发性金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开发性金融的理论 与实践研 究
甘 海涛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 摘 武汉 4 06 ) 300
要] 开发性金融是适应并弥补体制落后和市场失 灵, 门为实现政府 经济 社会发展 目标 , 专 维护 国家经济
金 融安全 , 强国家竞争力 , 增 促进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的一种金融形式。在 国际上 已有百年 历史, 而在我 国, 一理论才 这 刚刚兴起。国家开发银行 的建 立则 为我国的开发性金 融得 以实现和发展。 [ 关键词 ] 开发性金 融; 政策性金融; 市场失 灵 [ 中图分类号 ]F 3 [ 80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0 4 1 (0 8 0 04 0 04— 8 7 2 0 ) 1— O 4— 2
二、 开发 性金 融理 论研 究概 述
国内对开发性金融理论的创新 性研究 , 因于以陈 起 元为代表 的国家开发银行近 几年来的规模性 实践 , 并在 此 基 础上 , 家 开 发 银 行 总 结 并 提 出 了 开 发 性 金 融 理 国 论。20 0 3年 7月 , 在海南 博 鳌季 度工作 会议 上 , 国家 开 发 银 行行 长 陈 元 全 面 系 统 地 阐述 了开 发 性 金 融 原 理 , 形 成 了 开 发性 金 融 理 论 的 基 本 框 架 。20 04年 5月 , 开 发 在 性 金 融 实 践 与理 论 研 讨 会 上 。 元 全 面 系 统 地 阐 述 了 这 陈 理 论 的 内 涵 和基 本 原 理 。 国家 开发 银 行 的开 发 性 金 融理 论 (04) 为 , 发 20 认 开 性金融是实现 政 府发 展 目标 、 补体 制 落后 和 市场 失 弥 灵, 并有助于维护 国家经 济金 融 安全 、 增强 竞争 力 的一 种金融形式。开发性金 融是政策性金 融的深 化和 发展 ,
深入实践开发性金融理论 全力支持构建和谐海南
第四, 国家及政府组 织增信是 开发性 金融 的一个重
要基 本原理和方法 。国家及政府 组织增信是 国际惯例 ,
国开行这 些年 的实践 表 明 , 政府信 用 、 把 政府 的组 由来 已久 。在政府 组织 增信 中 , 政府不仅是一个 必要 的
国家开发银行是我 国开发性金融 的载体 , 19 从 9 4年 于财政融资和商业 性金融 的开发性金融道 路 , 得了具 取
证券 融资不 够发 达 , 而且信 贷融资 不完善 , 易受 到财 3月成立至今 , 容 在实践 中探索 出一条具有中 国特色 、 区别 有 国际先进水平 的市场业绩 。国家开发银行 发展大体经
险。 配合 和扩大投 资拉动 。进行 了三次信贷改革 , 着眼于
构造信 用体 系 , 动市场 和体 制建设 , 比第 一阶段迈 推 这
是发展 中国家还是发达 国家 , 经济社会 的发展都需要 有 进 了一大 步。第 三阶段 是从 20 年开始 , 01 注重加强与政 这样一 类金融机构来 实现政府 的发展 目标 , 完成单纯 依 府 、 企业 、 会 的合作 , 社 使金 融 、 经济 和各级政府相结合 , 靠市场和商业性金融不能完成 的功能和使命 。特别是发
国 家开发 银 行 海 南省 分 行 行 长 林 回福
一
、
开发 性金融是适 合我国市场 经济建设特 色的 融 这更要靠开发性金融来解决 这些矛盾 。财政融资虽然也 是 政府拉 动 的 , 以直接解决 融资 的市场 失灵 , 可 但不 能
资 方 式
融资方式有 三种融资方 式 , 即财政融 资 、 信贷融 资 、 解 决根本 的制度 缺损 , 没有解 决市场 建设 问题 ; 商业信
财政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
财政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财政和金融是两个紧密相联的领域,它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财政与金融的协同发展是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着手,探讨财政金融的协同发展研究。
一、财政和金融的联系财政和金融之间的联系紧密又复杂,二者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利益关系。
首先,财政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运行具有直接影响。
财政政策中的税收、财政支出等因素会改变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影响到货币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其次,金融政策对财政收入和支出也是有影响的。
通货膨胀、金融风险等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财政收入和支出。
最后,财政和金融之间的联系还表现在金融机构在执行金融政策时需要财政的支持,而财政也需要金融机构来保障国家资金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二、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财政和金融的协同发展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并可以发挥出诸多潜在的优势。
首先,协同发展可以加强宏观调控,减少经济风险。
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作用,可以减少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避免经济周期过度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
其次,协同发展还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活力。
财政部门的开支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力,并让金融机构从中受益,从而提升机构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协同发展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
金融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融资便利,从而促进其发展和扩张。
三、实现协同发展的途径要实现财政和金融的协同发展,有几个关键的途径需要考虑。
首先,政策的协调。
政府需要制定财政和金融政策,并协调两种政策的关系,使其互相配合,实现整体调控效果。
其次,监管的协同。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减少监管套利和走样的现象,以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最后,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是关键。
金融机构需要开发适合不同人群和企业的金融产品,从而满足其融资需求,实现互利共赢。
四、案例解读在实践层面,协同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中国为例,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促进财政和金融的协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金融政策的区别和联系
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与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
(2)内容不同。
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
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金融政策(financial policy)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现行高中经济常识教材在“银行和储蓄者”中介绍了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是各种媒体以及经济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经济词汇,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成为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货币政策的走向、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改变等与货币政策运行相关的问题,受到经济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与市场经济是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的,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发挥开发性金融在陕西经济建设和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尚韬
发 挥 开 发 性 金 融在 陕西 经 济 建 设 和 制 度 建 设 中 的 作 用
国 家开发 银行 陕西 省分 行 党委 书记 、 行长 尚韬
建立市场主体这~基本制度做起 , 核心 的融资机制 。 “ 政府选择项 目 着力对项目法人进行孵化、 培育 、 完 入 口 、 发性 金 融 孵化 、 开 实现 市 场 出 善 , 国家 信 用 、 发 银 行 信 用 、 使 开 地 口 ” 个 环 节 是 开发 性 金 融 的 融资 三 方政 府信 用 孵化 出企 业 信 用 ,既降 特征。 政府选择项目入口, 就是由地 取 得 了 具 有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的 市 场 l低 了自身 信 贷风 险 ,又 促进 了地方 方政 府 按照 国 家产业 政 策 和该 地 区 业 绩 ,走出 了一条符合 中 国实际 经济发展。开发性金融以组织增信 的战略规划需要 , 整合内部资源 , 选 的 开 发 性 金 融 之 路 ,逐 渐 形 成 了 为基本方法和原理。组织增信是开 择确定项 目,推荐申请开发性金融 独具特色的开发性金融理论 。 行与 政府 的 一种 合作 方 式 ,双 方通 借款 。 开发 性金 融 孵化 , 就是 在政府 开 发 性金 融在 实 践中形 成 过共 建信 用体 系和 制度 体 系来 防范 协调下以融资推动项 一种共识 、 共建 、 协 体 制 建设 ,使项 目逐步 由 收支 流 量 论为 开发 银行 的业 务 发展 确立 了 发 调、 合作的关系。 在完全市场化的融 平衡 的法人向资产负债表式的法人 展方 向 资体制中 ,政府不直接参与市场运 形式转化 。 选择市场出口, 就是依据 总结 1 年来 开发性金 融在 国 行 , 0 但在 我 国 目前 情况下 , 政府 具有 现金流建设的发展趋势 ,针对借款 内的实践 ,我们可 以清楚地认识到 管理 、 规范 、 提供制度框架和参与经 性质 、用途 和 使用 情况 设 计不 同的 开发性金融的基本特征 :开发性金 济运行的多重身份 ,这是社会主义 偿还机制 , 包括正常信贷还款 、 母公 融 以国家信 用 为基 础 ,以市场 业绩 初级阶段融资体制的基本特征。在 司回购 、资本市场出口等市场化偿 为支 柱 。这 是 开发 性 金融 的核 心 内 实践中 , 开行运用组织增信 , 主动构 还机制 ,以及对于部分公益性项 目 容。 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 开 筑信 用 结构 和 风险 分担 机 制 ,有 效 所采取的政府回购等财政性偿还机 行的资本金由国家提供 ,并拥有国 地控制信用风险 ,优化信用资源的 制。 家赋予发行金融债券的特许权 , j配 置 ,有 力地促 进 了开行 市场 业绩 享 二 、开 发 性金 融在 陕 西 的实 践 有准主权级的国家信用。开行强调 : 和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开发性 与 发展 市场 业绩 , 并不 是 为 了自 身利 益 , { 金融实行政府机构债券和金融资产 而 国家开 发银 行 陕西 省 分 行成 立 是 把财 力集 中用 于新 的领 域 ,实现 管理 方式相 结合 。 国家 出资 5 0亿 于 1 9 年 3月 ,负责陕西省境内 0 9 9 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开发性金 : 元作为开行资本金 ,并赋予开行准 信贷项 目研发及项 目管理 。成立以 融以市场路径实现政府经济社会发 主权 级政 府信 用及相 应的 法律 地 来 , 分行在陕西省委 、 省政府的大力 展 目标 。开发 性 金融 与 商业 性金 融 } 位 ,这 是 开行 市场 化运 作 和 市场业 支 持下 , 实有 效 的开 展 工作 , 断 扎 不 不同的地方 ,主要在于能够主动地 绩 的基 础 。 在资 金来 源上 , 行享 有 加大对 陕西经济发展 的支持力度 , 开 运 用和依 托 国家信 用 ,在 没有 市 场 在市场上发行金融债券的特许权 。 取 得 了良好 的经 营业 绩 。 止 2 0 截 05 的地方建设市场 ,在有市场的地方 开发 银 行 的融 资领 域 介于 国债 和 商 年 6月末 ,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累 充分 利 用和完 善 市场 。 运 行中 , 在 开 业金融之间 , 需要通过市场建设 、 体 计向陕西省公路 、 电力、 铁路 、 城建 、 发性金融不直接进入已经高度成熟 【 制建设进行推动 ,采取政府协调 强 石 油 等 “ 基 一 支 ” 业 投 放 贷 款 两 行 的 商业 化领域 ,而是从 不 成熟 的 市 化金融资产管理的方式 ,运用政府 5 5亿 元 ,有力 支 持 了国 家 重点 和 5 场做起。 坚持用建设市场的方式 , 以 组 织 增 信 提 高 资 产 质 量 和 资 金 效 陕 西省 重 点项 目建 设 ,推 动 了 陕西 融 资为 杠杆 , 用政 府组 织优 势 , 1 益。开发性金融实行以金融孵化为 经济的快速发展。 利 从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题库综合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以( )为中心。
A.经济建设B.结构性改革C.对外开放D.社会主义制度【答案】 A2、开发性金融以市场运作为基本模式,以保本微利为经营原则,以()为载体。
A.短期投资B.短期投融资C.中长期投融资D.中长期融资【答案】 C3、1998 年以前信贷政策贯彻实施依托于()。
A.金融监管B.道义劝说C.间接调控D.市场调控【答案】 A4、()是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通货膨胀。
A.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B.严重的通货膨胀C.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D.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答案】 C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其中()在货币供应量中流动性最强。
A.M0B.M1C.M2D.M3【答案】 A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招标投标工作,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的工作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的是国务院()。
A.发展改革部门B.商务部C.住房建设部D.财政部【答案】 A7、在衡量一个国家产出水平的诸多指标中,目前最全面的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收入D.国民净收入【答案】 A8、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基本原则是()A.梯次推进、集约发展、合理布局B.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C.坚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优先发展小城镇D.完善功能、扩大服务、实现城乡一体化【答案】 B9、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下不属于新的历史方位的原因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B.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D.国际环境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答案】 B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开发金融市场的意义与策略
开发金融市场的意义与策略在当下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金融市场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国家经济长期稳健发展,开发金融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而开发金融市场所涉及到的意义与策略,必然会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局势,下面将从多方面分析其必要性和应对方法。
一、金融市场的意义开发金融市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促进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金融市场来为经济增加流动性,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增强宏观经济财务运作的效率。
而随着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能够通过各种形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刺激各个领域的投资和创新。
2、降低经济风险不同于传统模式,开发金融市场的意义还体现在了它能够降低经济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保险、证券等行业,通过具体的金融市场操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减轻经济损失。
因此,对一个国家而言,开发金融市场不仅能够为经济带来利益,也能够为其经济风险染上保护色。
3、带来财政收入金融市场能够为国家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从而可以增加财政资源的投入,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和拓展,也能够同时对国家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深远的意义。
二、金融市场发展的策略1、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良好的人才队伍作为基础支撑。
因此,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的素质,确保人才的能力和本质。
这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类高校的培养、鼓励人才自主创业与发展等多方面来实现。
2、提高市场全面竞争能力市场的全面竞争能力决定了金融市场能否稳定发展。
为此,在市场全面竞争方面,需要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打破垄断,促进竞争,防止产生利益捆绑与大量的经济犯罪行为,这些都将有助于保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3、提高金融监管能力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巨大,而金融监管和政策监管的重要性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得更加明显。
因此,提高金融监管能力是现今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金融监管者要紧密跟踪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严格进行监管,有效地保证金融市场的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性金融在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与财政的关系研究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要紧问题及与开发性金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逐渐推进,我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目前,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差不多形成,投资方式和融资渠道也趋于多样化,分散的、多层次的投资决策机制以及间接调控机制,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融资体制运行的基础条件。
但我国现行投融资体制仍然带有传统体制的烙印,还不能专门好适应市场经济关于资源配置的要求,其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体系建设。
1.市场体系的发育过程。
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同样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从对生产资料商品属性的确认开始,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了只把个人消费品视为商品,交换关系只在这些商品中发生作用的局限。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社会主义有打算商品经济的论断,强化了“市场取向”的改革,并把培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首次明确提了出来。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又提出建立适应有打算商品经济进展的打算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指出,打算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打算;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目标,强调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市场体系也逐步得到培育和进展。
总之,我国市场体系的发育大体经历了五个时期。
(1)1979年至1984年10月。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首先推进,逐步放开和进展集市贸易,放开个体经营,消费品市场最先得到较快的进展,并带动了生产资料市场等的萌芽与产生。
(2)1984年10月至1987年9月。
1984年10月公布《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经济是有打算的商品经济,确认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生产资料开始进入市场。
1984年、1985年,国家调整了生产资料购销政策,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开始实行双轨制,即一部分(打算调拨部分)实行政府定价,一部分(上市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生产资料市场开始建立和进展起来。
1986年,国家批准在上海、沈阳、天津、武汉、重庆、西安六都市建立钢材市场,带动了整个生产资料市场的进展。
(3)1987年9月到1991年底。
1987年9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概念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模式后,各类市场包括生产要素市场的进展进入“快车道”,金融、地产、劳动力、技术、信息等市场迅速起步和进展,生产要素价格开始显露并开始市场化进程。
(4)1992年1月至1997年9月。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进一步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的发育。
在这期间,市场体系迅速建立和价格改革迈出重大一步,使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的进展,国内外市场的对接也成为现实的过程。
(5)1997年底至今。
1997年9月,在党的十五大上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任务。
此后,伴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改组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经济市场化、自由化程度加深。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促进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进展。
目前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进一步进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已初具框架,对资源配置已开始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2.要紧市场的进展状况。
(1)商品市场。
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展,我国的商品市场迅速进展,一是市场基础建设差不多具备一定规模。
2003年国内城乡消费品市场达81017个,成交额26498亿元,遍布城乡的商业网点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络。
2004年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万亿元,增长 13.2%,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实际增长9.8%。
生产资料销售额10.3万亿元,增长19.8%。
二是相继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商业形态。
近几年来,许多新的业态,如连锁超市、仓储超市、拍卖市场、旧货市场、电视购物、网上交易等相继出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拓展了市场空间,完善与进展了市场体系。
三是市场流通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渠道竞争的局面。
尤其是集体、个体、私营经济迅速进展,大批进入流通领域。
四是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全建立。
改革开放前,中国绝大多数商品价格由政府决定。
1979年,国家定价的比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为97.0%,在工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为100.0%,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为92.6%。
到2001年,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为96.0%;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为93.9%;在生产资料零售总额中,市场调节比重为87.6%;同时政府定价治理的商品和服务由1992年的141种 (类)减少为2001年的13种(类),要紧是重要的中央储备物资、国家专营产品、部分化肥、部分重要药品、教材、天然气、中央直属及跨省水利工程供水、电力、军需品、重要交通运输、邮政差不多业务、电信差不多业务、专业服务等,这表明我国以市场调节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差不多形成。
五是私人消费范围的拓展,过去许多具有福利性质而被分配的商品也成为市场交易的对象,其中,最要紧的有住房、卫生保健和教育,等等。
一些大中都市居民消费开始由实物消费为主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体育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高档耐用晶成为居民消费新的热点。
六是商品市场呈现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告不了短缺经济。
据商务部监测,2004年在600种要紧商品中,上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分不比 200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减少了43种和8种。
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比上半年又减少了16种。
供过于求商品减少,供求平衡或差不多平衡商品增多,讲明我国商品市场供求关系接着好转,商品市场的竞争程度进一步提高。
(2)劳动力市场。
通过长期的市场化取向改革,我国差不多上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力流淌和自主择业的机制与差不多框架,劳动力市场已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有序地逐渐进展起来,并在劳动力资源的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劳动合同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在90年代得到大力推行,1995年以后城镇各经济单位差不多上实现了劳动力自主择业。
城镇大中专毕业生则逐步由原来的打算分配方式转变为政府分配和学校推举、人才交流会、双方协商择业相结合的方式。
到2001年毕业生分配差不多实现了双向选择,由教委下达分配打算的比重由 1992年的约50%下降至不到5%。
截至2003年 8月,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覆盖的基层单位达127万家,覆盖职工达9500万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户籍治理的松动,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非农就业人数占乡村劳动力的比重由1992年的22.3%上升到2001年的32.7%,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至35%。
在市场主导的非公有制部门,从一开始确实是典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即典型的劳资关系和雇佣关系,劳动力的价格完全由市场调节,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价格决定,企业和职工按照雇佣合同保持着解雇和辞职的权利。
2002年底,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占城镇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30%,各类非国有单位的从业人员所占比例已超过70%,意味着完全市场化的劳动关系在数量上占主导地位。
另据劳动保障部课题组的一项统计分析表明,2003年底,中国城镇灵活就业人员总量约为4700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的 18%,其中自营劳动者数量约为3400万人,城镇家庭帮工数量约为600万人,非全时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其他灵活就业人员约为700万人。
2002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6万个,其中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8万个,占70%。
近几年来,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每年约为2000万人次提供了就业服务,其中约1000万人次介绍成功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表明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型劳动关系差不多形成。
(3)土地市场。
在传统的打算经济时期,我国土地以行政划拨方式配置,没有土地市场。
随着经济向市场体制转化,政府适时建立了符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的土地市场。
我国土地的市场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987年,中国政府决定借鉴香港、新加坡的土地市场模式,在保持都市土地国有的前提下,同意国有土地使用权通过拍卖、招标、协议等方式进行出让和转让。
1999年往常,按照法律规定,行政划拨土地必须在补交出让金后方可进入市场转让和出租。
1999年7月11日规定原行政划拨土地能够在不补交出让金的条件下,通过出租和作价入股等方式进入市场。
政府还可按照经济和都市建设的需要,依法对单位和个人的土地资产使用权实行“提早收回”来重新调整土地资产利用方式。
从上海的土地批租、深圳的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槌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土地出租、转让的修改,标志着土地供应无偿、无限期流淌制度的结束,土地开始作为商品走向市场。
通过十几年的进展,土地市场从无到有建立起来,并逐步形成了政府供地制度和宏观调操纵度以及土地产权制度和交易治理制度,衍生了市场服务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运行良好、调控有效的土地市场体系差不多形成,市场在配置土地资源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据《2001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介绍,2001年有 1142个市县建立了住房信息公布制度,1515个市县建立了土地登记信息可查询制度,1216个市县制定了协议出让最低标准,1087个市县建立了土地有形市场,1002个市县建立了土地收购储备制度。
全国以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宗数占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次数的比重,由1993年的8.78%上升到2001年的16.17%,2004年“招拍挂”出让土地面积、价款分不占整个出让土地总面积和总价款的 2&5%和58.4%。
但我国的土地市场总体上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
依照《宪法》、《土地治理法》和《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都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进入市场。
国家只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实行有期限的出让和出租等。
在土地出让市场,国家对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实行垄断,转让市场即二级土地市场则完全放开。
与其他要素市场相比,能够讲土地市场差不多建立,但仍处于发育的初级时期。
(4)资金市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展,中国的金融市场在不断探究中完善,目前一个粗具规模、分工明确的金融市场已差不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