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公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做功了吗》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在学习《做功了吗?》这一节以前,我们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压强等知识,功是力的另一种效果。学习功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同时也是学习后面功率、机械效率、能等知识的必要知识储备。

本节从日常生活常见的具体实例入手,让学生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理解做功的必要条件。教材直接介绍了功的公式、单位以及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由于学生基础不同,素质也参差不齐。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力和机械等知识,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但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受力,没有搞清运动和力的关系,不能把握力与移动距离之间的内在联系,导致在判断物体是否做功、进行功的计算时,把不对应的力与距离联系在一起,而引起错误。

八年级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会判断是否做功。

(3)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物理现象归纳总结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理解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力与距离的乘积在物理学中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而这个有意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称为功。

提问:怎样才算做功呢?做功与我们生活中说的“做工”“工作”有什么不同呢?

二、新课教学

(一)机械功的概念

活动:课件展示两幅做功实例的动画,让学生从中找出共同点:受力、移动一段距离。

课件:通过共同点,引导学生找出做功必备的两个条件:有力的作用和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从而给出功的定义(板书)。

(二)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课件:根据之前的动画,在学生已经总结出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1.有力的作用:2.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距离。再展示四幅动画,让学生对照两

个必要条件,判断该四种场景是否做功。

讲解:先由学生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教师再对其中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补充。(板书)

课件:给出两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判断是否做功。并让学生体会“做功”和“做工”的不同。

(三)功的计算

自学:根据定义,学生自学功的表达式,对应物理量的含义和单位,以及单位换算。(板书)

活动:学生感受做功的大小,加深对功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课件:课件展示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和作业

板书

§10.3做功了吗?

1、做功的两个必备条件: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②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定义: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力无距离(S=0,劳而无功)

(2)有距离无力(F=0,不劳无功)

(3)力和通过的距离方向相垂直(F⊥S,劳而无功)

4、功的表达式:W=F•S

单位:焦耳(J)1J=1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