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第九课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历史第九课知识点

高一必修历史第九课知识点

高一必修历史第九课知识点高一历史课程的第九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结构和官员选拔制度。

下面将依次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种以家族为基础的血缘关系组织形式。

根据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组织单位是家庭和家族,家族内成员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和世袭关系。

在宗法制度下,家族内部由族长或家长统治,家族成员根据亲属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共同分享家族的财富和荣誉。

此外,宗法制度还规定了世袭制度,即家族内的社会地位、财产和职位能够世代相传。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赏土地来设立诸侯和控制地方政权的制度。

在古代中国,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君主,他通过授予土地和封爵来奖励和统治各个封建诸侯。

封建制度下的政治组织形式主要是以封建封号为基础的诸侯国和郡县制度。

诸侯国是在君主封赏下形成的独立政权,诸侯国之间和诸侯和中央政权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等级关系。

而郡县制度则是君主统治地方的主要手段,通过设立郡县来管理地方事务。

三、封建社会的结构封建社会的结构分为君主、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五个主要阶层。

君主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贵族是由君主封赏的诸侯和贵族集团,他们在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享有特权。

士人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知识分子和统治阶层,他们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并在政府中担任要职。

农民是封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在社会地位上处于低下地位。

奴隶则是封建社会中最底层的阶层,他们失去了自由,并为贵族和士人提供劳动力。

四、官员选拔制度官员选拔制度是封建社会中的一种选拔官员和管理政府机构的制度。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科举考试来进行。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省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通过考试选拔出的人才可以担任政府中的高级职位。

科举考试的实施使得士人成为了封建社会中的统治阶层,也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分析、掌握教学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上难度较大。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在人类社会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7世纪中后期,首先是在西欧的岛国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也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开端。

接着,18世纪中后期,地处北美的美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后确立了联邦制的共和政体。

那么,在封建势力较为强大的欧洲大陆,有两个重要的国家,一个是欧洲西部的法兰西,一个是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制度又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首先我们来看法兰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我们知道,要想建立一个新制度是非常不容易的,之前我们学习的英国和美国都是如此,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法国,它建立新制度的道路更是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我们从这里的标题“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就可以感受得到。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法国的一些背景。

我们知道,18世纪的法国是处于封建的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统治者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这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导致他们的强烈不满,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的思想基础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它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天赋(8)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思维导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九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思维导图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制度的力量--强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方针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行政权: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节度使变为虚衔
财政权:设各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地方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
军事权: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目的
分化事权相权,加强皇权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皇帝御前会议
三司三司使财政
中书门下(政事堂)
同平章事(宰相)行政
参知政事(执政)行政
枢密院枢密(副)使军政
台谏
御史中丞监察
知谏院监察
地方
以文制武
重文扩科举,提倡文治
抑武杯酒释兵权,文官任枢密院长官
文人的力量--为生民立命
范仲淹 庆历新政
以整顿官僚队伍为宗旨的改革
触犯官僚集团既得利益,引发抵制,归于失败
王安石变法
核心:理财
目的:富国强兵
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封建生产关系的局
部调整
达到富国的目的,但强兵不明显,最后以失败告终,引发激烈争议
金钱的力量--外交全靠钱
北宋与辽:岁币,澶渊之盟
北宋与西夏:岁赐,宋夏和议
南宋与金:岁贡,绍兴和议
辩证看待金钱换和平
正面:损失有限,和平安定,民族交融贸易生产发展
负面:屈辱求和,财政损失
宋北宋
建立者:赵匡胤
960-1127
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南宋
建立者:赵构
1127-1276
靖康之耻后建立,统治者偏安江南。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三单元 第九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政权与表现
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
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与金维持南北对
峙的局面。
问 问题5.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与前代相比,
题 情
两宋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呈现了什么新变化?二者
境 关系如何?
两宋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重文抑武,内部统治比 较稳定,但军事力量不振,与北方少数民族交战处于劣 势。
3.宋代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现象,具体包括( A )
①文臣吃香,武将受气 ②文官也主持军务 ③科举进士地位 高 ④武将功高受重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 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
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D )
三司(盐铁、度支、户部)
四监司 地方
通判
平行的路级机构,从各方面监控各州 州一级增设,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抑制武 崇文抑 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将势力 武的方
膨胀 针
大力提倡文治 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特 点
重文 轻武
强干 弱枝
创新之处
原因
影响
①有效的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
经济
设诸路转运司综理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税收大部分上交朝 廷
自 主 学 习
统帅赵匡 制
胤发动兵
宋 朝
变夺取帝 位,建立 宋朝,定 都东京,
分散权 力结构
史称北宋。
军事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分别拱卫京师和镇守地方,定 期更换
行政பைடு நூலகம்
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
中央 军政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9课辛亥革命课时训练(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

第九课同步课时训练1.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 )A.兴中会成立时府成立时3.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效仿美国的联邦制,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4.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是( )A.广州、上海B.上海、武汉C.北京、广州D.上海、东京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中国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国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其实际意义在于( )7.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8.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9.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复议。

但参议院对于复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之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即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该规定集中体现了( )1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12.《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2张)【课件1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42张)【课件18】


参众两院 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不合宪法 联邦法院
立法
司法
3、法国——议会共和制
政体
共和制
第一共和国
第二共和国
1870年第三共 和国,1875年宪 法是其标志
君主

立宪 底1攻875年,一票月共和
帝制
狱 占 第一帝国 王


第二帝国

封建 专制
波旁王朝
时间
1788 1789 1792 1804 1815 1830 1848 1852 1870
1861年颁布 满足了民众对土地的要求,赢得民众支持,成 《解放黑人 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此后美国的资本主义 奴隶宣言》 经济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和《宅地法》
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国家统一,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日 1868年明 民族危 本 治维新 机
推行三大政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 策,推翻幕 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保留 府封建统治, 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 制定宪法 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总统府 行政
积极性:
近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性质)
制约与平衡原则,强调加强国家权力,又避免了权力过
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
为美国的稳定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局限性:A没有废除总统奴任隶命制的司度法,官员打必上须经种参族院确歧认视烙印。
B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它所体现的也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
1688年光荣革命意义:
1、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 地位。 2、通过了《权利法案》 3、光荣革命以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保持了政局和社会稳定 ,为社会变革方式提供了一种参考。 4、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打下了政治、 经济基础。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1 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第三表,求偿(债务赔偿);第四表,家父权;
第五表,继承及监护;
第六表,所有权及占有;
保护私
私法
第七表,房屋及土地;
有财产
第八表,私犯(侵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人);
第九表,公法;
第十表,宗教法;
第十一表,前五表之补充;
第十二表,后五表之补充。
——依据杨红林《历史上的大法典》编制
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有什么特点?
第三表 求偿
第1134条中规定:“依法成立的契约, 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 力。”
——《法国民法典》 法国《民法典》封面
近代西方 法律制度 的基本特 征
国家权力 结构
法律内容
司法实践
三权分立 互相制衡
注重人权
程序公正 无罪推定
生命权 自由权 财产权
陪审团制度
律师制度
你如何认识该案的判决结果。
一定程度受到了罗马法、日耳曼法和 教会法的影响。 建立在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上的法 律。
二、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案例分析 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摘编自任东来《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
思考: (1)该案例中哪些内容反映了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不同? (2)该案例反映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3)你如何认识该案的判决结果?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上古时期
封建社会 中古时期
资本主义社会 近代
476年
1500年
罗马法 日耳曼法、教会法
大多数日耳曼法典尽管有法典之名,但既不存在法 律的分门别类,更无公法与私法之分,而是习惯法的记 载和汇编……法典体系凌乱,内容具体,反映出日耳曼 人处于经济文化均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立法技术原始, 尚不能做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课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9 课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 1.了解法国共和政体确立和德意志 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 统一的背景、过程等相关史实。
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 2.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 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 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认识两国政
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 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 用。
3.宰相在整个帝国机构中处于中轴地位。皇权至上,宰 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和宰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皇帝拥 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
4.宪法对公民权利只字未提,联邦议会权力最大,议长 由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 代表组成,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 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图示解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
[轻巧识记]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一、二、三” 一个标志:《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两大权力:参众两院掌握立法权,总统内阁行使行政权。 三个特点: (1)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 (2)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3)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 体,具有曲折性。
提示:不会。因为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帝国议会通 过的法案必须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论从史出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保留了浓厚
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完整和不彻底的资产阶
级代议制。
2.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占有统治地位。中央权力
极大,各邦有一些自治权。

联 邦 制
德意志帝国是__联__邦__制__国__家__,帝国政府掌握军事 、外交等大权,____普__鲁__士__在帝国中占统治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①时间:1871年
皇帝:帝国元首,掌握最高权力,有权任 命帝国首相和官员。统率帝国军队,有权 签署和公布法律,可以召集和解散议会。 首相: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 负责。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立法机构,行使 立法权。 联邦制:中央政府控制地方,普鲁士在帝 国中占统治地位。
D.德意志的军国主义思想严重
5. 如果让你沿着下图中的史实续写历史,那么,正确 的史实应该包括( D )
①“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出现了 ②资产阶级包揽了帝
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 ③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 约 ④带有浓厚封建专制和军国主义色彩的代议制诞生 了 ⑤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进步性:
⑴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国建立起来并确立了君主立 宪政体。 ⑵使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 国。
局限性:
⑴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⑵保留了君主制度,军国主义传统延续,阻碍了资产
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探究问题
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和法国民主共和制的异同。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法国民主共和制
第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 欧洲大陆的扩展
桃江四中 刘志新
一、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深 受 压 迫 的 法 国 人 民
封建统治阶级
压 迫 反 抗
资产阶级
工人 城市贫民
农民
(1)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资产阶级反抗日趋激烈
2、法国共和制的建立
⑴建立过程的示意图
C.③⑤
D.④⑤
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
⑶流程机构
众议院——普选 立法权 参议院——间接选举 总统——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 行政权 国民议会 向 议 会 负 责
国家元首、军队统帅等
内阁——经众议院同意总统任命
司法权: 最高法院,由参议院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历史作用:
①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共和派掌握实权,是历史 的进步; ②使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 本的发展
英国 政体
行政权 立法权 特点 相同点
德国
美国
法国
君主立宪制
内阁 首相 议会
(权力中心)
民主共和制
总统 总统
皇帝
(权力中心) (权力中心)
宰相
议会 国会
国民议会
(权力中心)
君主虚位 军事封建 议会至上 皇帝权重
总统 共和制
议会 共和制
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 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单 元小 结
1、法律依据: 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 (1)行政权:归于总统。 ①总统的选举——经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 连任连选。 ②总统的地位和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 权,在参议院同意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2)立法权:归于参众两院的议会。 ①参议员的选举和权限: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选举委员 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②众议员的选举和权限:由普选产生,任期4年。众议院 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三、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背景: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1) 统一的原因与条件: ①到19世纪中期,德意志依然处于分裂状态,严 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普鲁士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 ④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2)统一的中心国家、人物和方式: 普鲁士、俾斯麦、3次王朝战争
2.下列关于法国1875年宪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 ②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
总结,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法律保障③是法国的第 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④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 确立( C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 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 于( D ) A.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国家 元首 行政 权力 立 法




世袭的君主:集立法、行政、 选举产生的总统,名 义上的大权 军事大权于一身
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权 负责 力受议会限制 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 案都须经皇帝批准 立法权归议会
国家 政体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共和制
比较英国、法国、 德国、美国四种政体 的不同。
共和制
1792
1848
1870
君主 立宪制
君主制 1789 1804 1815
1830
1852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法国共和政体在确立过程中有何 特点? 艰难、曲折
⑵共和之路艰难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②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 建残余长期存在。
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②内容
德 意 志 帝 国 宪 法
③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作用。 A、德国的统一与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政体的确 立,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B、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世 界强国;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德意志帝国政 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3、如何评价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
资 产 阶 级 代 议 制 度
1787年美国宪法 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1875年法国宪法 法国的共和制
1871年德国宪法
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1、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获得通过,
由此法国共和制常被人称为一票共和,下列关于法国
1875年确立的共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法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B、法国的内阁由总统任命向总统负责 C、法国总统在参议院同意下可解散众议院 D、法国的议员由民选产生
B.防止家族势力过大拉拢选票
C.总统可选举产生 D.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共和制度
4.俾斯麦说:(德意志) 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
海绵的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
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而要依靠铁和血。 材料中所说的“这个巨型的怪物成为一个软如海绵的 无抵抗能力的联合体”是指什么( A ) A.处于四分五裂的政治状态 B.德意志工业革命的水平低,经济发展缓慢 C.德意志地区是当时受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