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教育体系中的社会分层-《教育社会学》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通过对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实践以及教育参与者等方面的研究,教育社会学试图理解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塑造作用。

它关注教育如何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并反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教育是社会的基石和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它不仅仅是向个体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公民意识、形塑社会价值观和塑造社会结构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人们的生活质量。

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制度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它研究教育机构的管理模式、课程设置、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揭示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帮助改进教育政策,促进教育的公平和效率。

教育社会学还关注教育实践和参与者的角色。

教育实践包括教育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它们是教育目标的实现途径。

教师、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参与者的角色和行为方式对教育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教育社会学研究这些角色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和因素,并探讨它们与教育成就、社会流动和社会公正的关系。

在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被提出和发展。

例如社会资本理论强调社会关系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文化资本理论指出个体的文化积累对教育成功的影响;教育流动性理论则关注家庭背景对个体教育机会的影响。

这些理论和概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改进教育政策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然而,教育社会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其中涉及到多个内外因素的交互作用。

因此,探索出有效的研究方法和途径是一个挑战。

其次,教育的本质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的结合体,因此很难量化和评估教育的终极目标。

此外,教育社会学需要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

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和问题需要不同的理论解释和分析。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改进教育政策和实践具有重要价值。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

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

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正文现代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这典型的社会特征曾是社会学最具有想象力的主题。

所谓的社会分化, 即社会生活的各个组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分离成专门的部分。

诸如, 家庭的权力越来越多地交给了社会, 特别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 有了专门的托管机构和学校。

学校教育根据分化后的社会要求建立起各种专门的学校, 学校会将不同的个人经过筛选后送到社会中的一定位置。

在今天的社会中, 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一、阶层间的封闭是“文化屏障”的作用吗在我们的社会中, 社会阶层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社会事实。

各阶层之间的分界随着收入、地位和消费意义的差距加大, 一种明显的阶层界限建立起来, 并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与排斥作用。

其中“文化屏障”逐渐成为各阶层外显的与隐藏的分界标识, 或者是一种“文化符号”, 你没有这个阶层的文化符号就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同样, 没有与你一样的文化符号你也不能认同他并与他建立起关系。

如果非要给文化屏障下个定义的话, 是否可以这样尝试着描述, 所谓的文化屏障是指: 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 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 人们在这种同质文化群体中, 通过交往和行动, 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阶层文化保护和排斥意识——文化屏障——使其他阶层的人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也使得自己阶层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一门关于教育与社会的学科,旨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教育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它的影响和作用是无法比拟的,因此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们理解和改进教育以及推动社会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很多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它是社会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明,都是通过教育得以传承的。

其次,教育是社会实现社会流动性和社会保障的重要途径。

研究发现,教育程度越高,人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就越高。

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保障的功能。

最后,教育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只有进行正确的教育,人才才能得到良好的培养,社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然而,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地区和群体的教育投入较小,使得他们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

其次,教育体制的标准化和单一化问题。

教育体制的标准化和单一化,导致教育过程中存在“控制、压抑、繁琐、庸俗”的问题,不能够有效地培养人才。

最后,教育分流的问题。

教育分流的负面影响,导致教育走向了“分化”和“群体化”,使得教育成为一种社会分化的现象。

在对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时,教育社会学需要关注的一些方面。

首先,它需要关注教育系统的内在本质和特点,以及教育与社会的交织融合。

其次,它需要关注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以及如何促进人才的培养。

最后,它还需要关注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匹配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通过教育来促进社会的进步。

在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教育社会学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首先,需要采用调查问卷、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其次,还可以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来分析和比较不同教育体制下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最后,还需要结合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等分析方法,来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

教育社会学2005摘要:一、教育社会学概述1.教育社会学的定义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和作用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1.社会结构理论2.社会功能理论3.社会冲突理论4.社会构建理论三、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体制与制度3.教育与社区发展4.教育与社会变迁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2.量化研究3.混合研究方法五、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现状与展望1.发展现状2.面临的问题与挑战3.发展展望正文: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关注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探讨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影响。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现象,还能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结构理论、社会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和社会构建理论。

这些理论为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教育机会均等、教育体制与制度、教育与社区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变迁。

在这些领域中,研究者关注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分析教育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在研究方法上,教育社会学采用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和混合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注重深入挖掘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量化研究则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假设。

混合研究方法则将两者结合起来,以期更全面地揭示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在我国,教育社会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社会学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教育社会学中的阶层分析

教育社会学中的阶层分析

教育社会学中的阶层分析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并且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都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增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教育中,阶层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可以用于研究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

阶层是指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网,包括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构成了社会中的阶层结构。

教育和阶层结构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问题。

教育程度与阶层教育程度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变量,通常与个人的社会地位有关。

在许多国家,教育程度越高,就越可能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和更高的收入。

教育程度的不同水平也与阶层的不同层次有关。

具有高学历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在现代社会中,通常认为职业地位、受教育程度和收入三个因素是确定社会阶层的关键变量。

这三个因素的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社会地位。

社会阶层与教育经验的关系社会阶层差异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教育经验。

通常来说,社会阶层越高,个人获得教育的机会越多。

在某些国家,教育更多地为特定社会群体服务,而这些群体往往具有更高的社会地位。

例如,在发达国家,大学教育的学费和生活费往往很高,这意味着只有那些具有相对高社会地位的人才有能力支付这样的费用。

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国家,普及教育往往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教育的机会相对均等。

社会阶层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教育过程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社会阶层差异也会影响这种关系。

具有高社会地位的学生往往会被教师更加关注,并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这样,他们更有可能取得好成绩并进入更好的学校。

类似的,教师通常也与社会阶层有关,他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具有不同的经验和职业社会地位。

这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态度。

在社会阶层不均的情况下,这可能导致教师对某些学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其他方面,则疏远之。

结语教育社会学中的阶层分析揭示了教育与社会阶层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

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

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正文现代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这典型的社会特征曾是社会学最具有想象力的主题。

所谓的社会分化, 即社会生活的各个组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分离成专门的部分。

诸如, 家庭的权力越来越多地交给了社会, 特别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 有了专门的托管机构和学校。

学校教育根据分化后的社会要求建立起各种专门的学校, 学校会将不同的个人经过筛选后送到社会中的一定位置。

在今天的社会中, 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一、阶层间的封闭是“文化屏障”的作用吗在我们的社会中, 社会阶层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社会事实。

各阶层之间的分界随着收入、地位和消费意义的差距加大, 一种明显的阶层界限建立起来, 并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与排斥作用。

其中“文化屏障”逐渐成为各阶层外显的与隐藏的分界标识, 或者是一种“文化符号”, 你没有这个阶层的文化符号就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同样, 没有与你一样的文化符号你也不能认同他并与他建立起关系。

如果非要给文化屏障下个定义的话, 是否可以这样尝试着描述, 所谓的文化屏障是指: 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 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 人们在这种同质文化群体中, 通过交往和行动, 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阶层文化保护和排斥意识——文化屏障——使其他阶层的人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也使得自己阶层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教育社会学课程名称(英文):Sociology of Education课程类别:□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实践性环节课程性质:■学术知识性□方法技能性□研究探索性□实践体验性课程代码:002450周学时:2 总学时:40 学分: 2先修课程:社会学;教育学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三、课程简介教育社会学是研究学校社会系统中的教育行为、活动、组织和制度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其互动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方向、教育学专业教育管理方向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知识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历史发展、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课堂结构与师生互动、班级社会体系、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教育制度的变迁与教育问题、教育与个体的发展等。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教育社会学课程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如下:1.能够掌握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熟悉相关的理论包括教育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理论等及其研究方法。

2.能够理解和掌握学校组织中的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以及影响因素,并能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培养学生对学校中失范行为的控制能力。

3.能够理解和掌握学校课堂教学结构,能运用互动理论来处理课堂冲突,掌握基本的课堂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通过对学校教育知识的社会学模式分析,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社会学解释能力。

4.能够理解和掌握学校和班级的社会群体和组织结构以及学校组织运行和变革的理论与过程,提高学生的对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能力;理解和掌握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的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学眼光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第一章绪论(6课时)第一节研究对象与性质,重点掌握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难点学科性质第二节学科历史发展,了解学科发展的三个阶段,重点掌握各阶段中主要代表人物与思想。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本文将对教育社会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过程。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社会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传承。

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教育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不平等是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教育机会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这种不平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的功能与目标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培养公民素质、塑造个体人格、促进社会发展等多种功能。

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发展、社交技能的培养以及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等。

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通过教育接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个体通过教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逐渐融入社会。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个人品德。

总结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研究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教育与社会关系、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教育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教育社会学教育教材

教育社会学教育教材

教育社会学教育教材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将新一代带入到成年人的社会生活中。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个体成为有用的成年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的内容都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这些教育变化的一个分支,它专注于教师和学生、教学方法和教育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

为了确保教育社会学教育教材的有效性,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教育变化过去的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今的教育需求。

一个好的教育社会学教材应该考虑这种变化并反映在它的教育方法和理论上。

比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增长,传统的课程内容已经不再适用。

因此,教育材料应该一直更新和适应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适应性和互动性教育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因此,一个好的教育社会学教材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这种社会性的教育文件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教育差异。

因此,教育材料应该提供多种方法来满足不同的学生需求。

可持续性教育社会学教育教材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培训,因此,它应该具有持久性。

他们应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并围绕特定的教育目标提供明确的信息和相应的行动计划。

这样的材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逐步推进,并且可以长期使用。

在许多方面,教育社会学教育教材可能是影响教育系统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非常注意这些材料的质量和有效性。

要确保所有材料均考虑到了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因此,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教育体系。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的社会性质、社会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组织、教育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也是从社会学角度研究各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与社会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教育科学中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边缘性的分支学科。

中国古代学者很早便注意到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孔丘就提出过“庶、富、教”的理论,注意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学记》所载“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也表述了当时对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认识。

教育社会学作为一项专门学问来研究是从近代西方开始的。

随着西方工业社会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现代教育在提高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密切。

这使得西方教育学家逐渐把目光转向更广阔的社会,西方社会学家也希望借助教育来解决社会问题。

教育社会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主要历史阶段:第一,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教育社会学的萌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动关系引起社会学者与教育学者地密切关注。

第二,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构建阶段。

在此阶段,教育社会学研究进展迅速,产生大量有影响的学者及其研究成果,人们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和学者们的理论特点,通常把此阶段称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建构时期和传统的社会教育学阶段。

第三,20世纪中叶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时代,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初露知识经济的端倪,此时许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积极参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他们的崭新思想及其理论,使传统的教育社会学迈向新兴的教育社会学研究阶段。

可以说,真正较为完整的教育社会学学科体系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

最早从事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是欧美社会学家。

教育社会学的创始人是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他于19世纪末对教育社会学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指出了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一、名称解释1、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主要运用社会学原理与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的社会学层面进行“事实”研究的一门学科,是社会学与教育学的中介学科。

2、符号互动论:运用情境、脉络、视野、文化、交涉、策略等概念,来解释学校与课堂生活过程,认为这一过程是参与者之间以符号为媒介的社会互动过程。

3、文化资本:个体从父母家庭那里获得的可以促进教育成就的语言文化能力。

4、“公民教育学”:是由德国的凯兴斯泰纳与美国的杜威为代表提出的,他们将学校视为社会的缩影,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5、继续职业社会化:指个体在承担某种职业角色之后,为更好地扮演角色而进行的社会化。

6、“社会教育学”:是由德国的纳托普与勃格曼为代表提出的,他们将社会视为一种有机体,强调教育由社会来进行,并为社会服务。

7、AGIL图式:它是帕森斯为功能主义社会学提供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按照AGIL图式,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对外—对内及手段性—目的性这两对功能范畴组成的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的四种功能,即对外适应功能(A),目标达成功能(G),内部整合功能(I),模式维持功能(L)。

简言之:在社会系统中,经济适应环境,政治达成目标,社会整合内部。

8、抵制理论:反对直接再生产理论,认为再生产是由于学生的反抗和创造性地适应学校环境而间接发生的。

(并非自然而然、必然出现)9、机会的含义:是用来测定个人接受社会、家庭与学校的物质条件与心理因素综合影响状况的一组变量。

10、同辈群体:指处于同等社会地位的同代人组成的小群体。

11、教师预期职业社会化:指个体为适应将要承担的职业角色而进行的准备性个体社会化。

12、教育机会:是指进入各级正规学校的入学机会,现已分化;是指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如学术性与技术性教育渠道的选择;是指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是“结果均等论”的主张,也是教育机会内涵上的新突破。

二、概念辨析1、文化水平与教育水平文化水平:表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指标,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化教育普及和发展水平。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此研究源于教育社会学家对于教育机会均等化的关注。

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 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工作职位、人际交往也都要求教育程度。

教育不仅对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而且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质量。

由于现代社会存在着分化和分层, 教育不但能促进社会分化, 而且越来越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研究证明, 教育确实能使人们向上社会流动, 但是它的作用是有条件的,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教育实现社会流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 教育系统与劳动领域的筛选、训练以及个体在成人职业、经济和身份地位中的分配密切相关。

实际上, 取得成人地位的流动和非流动途径在教育系统内就已经形成了,教育系统的成层符应了社会分层。

正文现代社会存在着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层现象,这典型的社会特征曾是社会学最具有想象力的主题。

所谓的社会分化, 即社会生活的各个组成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逐渐分离成专门的部分。

诸如, 家庭的权力越来越多地交给了社会, 特别是孩子的抚养和教育, 有了专门的托管机构和学校。

学校教育根据分化后的社会要求建立起各种专门的学校, 学校会将不同的个人经过筛选后送到社会中的一定位置。

在今天的社会中, 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流动的最主要因素。

一、阶层间的封闭是“文化屏障”的作用吗在我们的社会中, 社会阶层的存在已经是一种社会事实。

各阶层之间的分界随着收入、地位和消费意义的差距加大, 一种明显的阶层界限建立起来, 并起到了明显的保护与排斥作用。

其中“文化屏障”逐渐成为各阶层外显的与隐藏的分界标识, 或者是一种“文化符号”, 你没有这个阶层的文化符号就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同样, 没有与你一样的文化符号你也不能认同他并与他建立起关系。

如果非要给文化屏障下个定义的话, 是否可以这样尝试着描述, 所谓的文化屏障是指: 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 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 人们在这种同质文化群体中, 通过交往和行动, 逐渐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阶层文化保护和排斥意识——文化屏障——使其他阶层的人不能进入这个阶层, 也使得自己阶层的人的利益不受侵犯。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主要参考书:
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8年版。
2、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 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金一鸣:《教育社会学》,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0年版。
5、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杰弗里·亚历山大:《社会学二十讲》,华夏出版 社2000年版。
10、王养冲:《西方近代社会学思想的演进》,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主要参考书:
11、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1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13、雷蒙德·保罗·库佐尔特、 艾迪斯·W·金:《二十世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第一编 教育社会学学科论 学科要素 、学科发展 第二编 教育的社会背景 社会结构、社会差异、社会变迁 第四编 教育自身的社会系统 学校、班级、课程、教师、学生等 第五编 教育的社会功能
马和民:《教育社会学》
第一编 教育社 第三编 教育活动论 课堂教学、教育知识、 第四编 教育组织论 班级、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第五编 教育制度论 社会变迁、社会结构、教育中的社会问题 第六编 教育功能论 教育制度的功能、教育与个体发展、教育与国家发展
《教育社会学》
1、绪论 2、社会制度与教育 3、社会变迁与教育 4、社会分层、社会流动与教育 5、学校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6、班级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7、教师、学生的社会学分析
《教育社会学的专题研究》
1、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论 2、教育的社会功能论 3、教育的现代化问题 4、教育的民主化问题 5、教育知识与社会控制问题的探索

《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

《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

《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教育社会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 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分析和理解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探讨教育对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 教育社会学概述-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访谈法- 实地观察法- 统计分析法3. 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教育不平等与社会阶层- 教育与社会结构- 教育与社会变迁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了解教育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 课堂演示:邀请相关专家或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实践。

四、教学评价-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积极程度。

- 作业成绩:评估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演示和实地观察中的表现能力。

-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教材:教育社会学教材(可参考《教育社会学导论》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实地观察场所:学校、社区、博物馆等六、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意义,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讲授:讲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4. 实地观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了解教育在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5. 课堂演示:邀请相关专家或教育工作者进行课堂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实践。

教育社会学

教育社会学
3. 發展學派理論-課程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習
者需求的滿足與動機的激勵,非止學科知識和 傳統文化的傳遞;個人主義的色彩較濃
4. 社會改良論-重視學生對於社會不平等、不公
平現象的分析與批判;改良意味較濃
2019/6/1
7
課程社會學之理論基礎-潛在課程 區分為三大學派(陳伯璋,1985)
1. 結構功能論-潛在課程為「學生在學校及班級
事先安排好的有意學習」
2019/6/1
9
3. 社會批判理論-潛在課程為「將影響或決定正式 課程內涵和特性所蘊含的價值、規範、與態度, 內化於教學過程中(包括有意及無意),而使學 生習得這些經驗,藉以完成社會化;或將這些經 驗轉化為自我意識的反省與批判,進而產生對現
狀改進的實際行動」
2019/6/1
*個人方面:指個人的人格特質和需求,又 稱 情意層面
*制度方面:指制度中的角色期望,又稱規 範層面
2 . Getzels提出之班級社會體系模式:影響人類 社會行為的因素有二
3 . 教學必須瞭解個人與制度方面的資源與限制, 源自能掌握成效2019/6/1
15
教學之社會學基礎-衝突論
1. 教學為一種制度化的領導;教師和學生
3.兩性平權主義學派
* 重視課程中不當性別意識型態的批判,以及如何建 立理想之兩性關係
2019/6/1
6
課程社會學之理論基礎-正式課程
1. 人文主義-此類課程重視傳統文化知識與價值
的傳遞,具保守主義的色彩
2. 社會效率論-強調科學管理技術在課程發展與
學校教育實施上的運用,目的在培育具備競爭 力的公民;強調課程對社會的經濟功能
2.重視教育中成功與失敗者之「社會性特徵」及 「階段分配情形」;較忽略基本要素中之課程、 活動、教學、與評量

教育社会学社会阶层

教育社会学社会阶层

教育社会学社会阶层教育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机构之一,它在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社会流动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教育社会学就是关注教育与社会阶层关系的学科,它研究教育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教育机会的分配是否符合社会公正。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密切关系社会阶层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分配过程中,由于其职业、财富、教育、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不同等级。

教育对于个体的职业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育与社会阶层的关系密切。

首先,教育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晋升的通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了职场竞争不可或缺的要素。

具有更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往往享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和薪资待遇,故而教育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个体所处社会阶层的位置。

其次,教育也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观念。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价值观念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社会观念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其行为和决策,这也是教育与社会阶层相互作用的方面。

教育的公正性与社会流动教育的公正性指的是教育资源和机会公平地分配,使每个人都有机会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而教育公正性对于社会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育的公正性对于社会流动具有推进作用。

如果教育机会公平得到保障,则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只要个人努力和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通过学习成绩获得更理想的职业和社会地位。

因此,教育机会的公正性具有推动社会流动和促进社会公正的作用。

然而,实际上教育机会分配并非完全公正。

由于家庭背景、财力、地域等因素的干扰,不同人群接触和获得的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也影响了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的形成。

教育公正性的提高和社会阶层的流动具有密切关系,唯有在教育资源、机会公平且教育质量普遍提高的情况下,社会阶层的流动才有可能实现。

结语教育社会学关注的是教育与社会阶层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教育公正性、教育机会分配和社会流动等方面的探究,揭示了教育在社会阶层的形成和社会流动中的重要性。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

《教育社会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社会分层、文化传统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机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问题以及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等。

2. 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学习并内化社会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逐渐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3.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指所有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家庭背景、经济状况、身体条件等因素,都应当享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体现了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4. 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师生共同创造和共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维方式、物质环境、制度安排等精神和物质的总和。

5. 功能主义理论:在教育社会学中,功能主义理论强调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教育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通过培养个体的知识技能、传播社会文化、维持社会稳定等方式服务于整个社会。

二、填空题1. 教育社会学的核心问题是______。

答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2. _____是教育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在接受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

答案:教育不平等。

3. _____理论认为,教育系统通过筛选和分类,强化了社会分层和阶级再生产。

答案: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

4. _____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形成的角色期待与其实际角色表现之间的差距。

答案:角色冲突。

5. 在_____理论视角下,学校被视为一种社会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规章制度和层级结构。

答案:组织理论。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A. 教育政策的社会效果B.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C. 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D. 社会变迁对教育需求的影响答案:C2. 提出“教育是一种工具,用以维护社会秩序”的学者是()。

A. 涂尔干B. 布鲁纳C. 韦伯D. 杜威答案:A3. 下列关于教育社会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家称这种垂直的社会分层为“某个
社会中的社会阶层”。
在许多情况下,教育是社会成层的一个组成
部分,因为在社会生存和成长中自学校中习
得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变量被认为是重要
的;这种重要性在相关的受尊敬职业的标准
中得到部分体现。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探讨个人地位和教育体
系之间的关系。
从更普遍的意义上讲,教育体系内部的结构之
二、社会分层和教育成果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较高教育成就的人是否
就有更好的流动机会?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清楚“教育”
的含义。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认知结果(成绩和成就)?
受教育时间?
教育资格证书(文凭)?
争论
教育的认知结果(成绩和成就):这种信息不 容易得到! 受教育时间:反映了地方或国家的观点,而且 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教育资格证书:有关文凭的跨国比较包括个人 成分(成绩)和制度特征,教育资格证书的跨 国比较需要转换和认证!
别具有相似生活方式的同类阶层。属于这些
阶级的人是否享有(或缺少)同样的权利?
或者说在等级制度中个人是否已被安置好,
身处高层的人是不是享有更多的权利?
通常根据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来界定其社会地
位,尽管这种做法暗示着可以获得的信息来
源于20至65岁之间的雇佣人口。
3.如何描述具体阶级?
每一种类型有多少人?根据其它的社会稀缺
成了所谓文化和经济资源,而各种职业的均
值被加入到社会经济尺度中。
(二)关于分层的讨论
阶级和地位的含义争论
如何区分阶级?
如何描述具体阶级?
阶级类型的稳定程度如何? 分类维度是否动态?
1.阶级和地位的含义争论
存在一个社会权利是否与得以明确区分的独
立社会阶层有关的问题,或者说社会权利是
物资,例如教育、收入、财富和消费品,这
种阶级和地位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
4.阶级类型的稳定程度如何?
由于不断变化的社会条件和经济增长速度,
特权地位和职业的分配正在发生变化,从而
为个人在社会等级制度中向上或向下流动创
造了机会。不但在一个人的生活历程中,而
且在父母和孩子两代人之间也可以发现这种
流动形式。
间也是相互联系的。教育体系是否促进了分层
形式的出现,导致了特殊的社会群体分类,这
些分类是否在教育改革之后发生变化?这是本
章研究的重点。
一、社会分层及其讨论
社会分层是某个社会中的人群依照某一个或
某几个变化维度所进行的阶级分层,这些维
度是存在的和人们所认识到的收入、财富、
权力,社会名望,年龄和种族,及其它社会
分析和讨论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重点学校与尖子班问题
城乡教育差距现象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四、教育制度和分层
全世界的教育制度显示出许多结构性变化。
教育制度不仅随义务教育的年限而异,而且随 选择不同课程轨道的学生年龄而有所不同。
一些制度属地方分权,而其它制度则是高度 的中央集权; 一些制度很少或没有入学资格的筛选,而另 一些制度则在早期就进行筛选。 这样或许可以推断出对于任何一个既定社会 ,教育制度变化与分层对教育的影响是一致 的。
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工业社会的发展
过程中,劳动力的分工导致了工作日益增长
的专门化以及工作之间的差异。
特别是在20世纪,由于工作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许多职业消失了。而且,出现了一些新兴职 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社会等级制度的彻底 改变,也导致了社会流动途径的变化。 社会学须解决的难题之一是区分各种各样的流 动指标:绝对与相对流动率;基于不同分类所 造成的变化与“真正”发生变化的流动模式。
(2)中产阶级品位
中产阶级品位(Middlebrow taste)指虽为高
雅艺术,但只是其中的二流作品,音乐方面
如《蓝色狂想曲》、《匈牙利狂想曲》等;
绘画方面甚至如雷诺阿,它们都是在中产阶
层或是支配阶级中的“知识分子”里最为流
行的。
(3)大众品位
大众品位(popular taste)指所谓的“轻
三种品位圈
合法品位、中产阶级品位、大众品位
布迪厄在《区隔》一书中着重强调,由于有着
相似收入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生
活方式,因此造成一个特定社会阶级间区隔的
重要因素常常并不在于个体所占有的经济资本
,而在于他所拥有的文化资本。
不同的文化资本决定了不同阶层的欣赏趣味或
曰品位(taste)。
文化屏障能使社会阶层结构持久吗?
穷人希望何在?
思考与讨论
社会变革与教育制度变迁关系
义务教育与社会帄等的关系辨认
高考制度利弊之辩
高考移民与国际高考移民现象 如何认识“锚孩子”现象?
五、文化屏障与社会阶层
教育成为社会流动的方式,被社会当中的大
多数人看成是改善他们的经济地位和获得声
望的一种工具。
教育的资格(文凭)正被用来限制角逐社会
后代的不同生活机遇之间关系的研究,这也
是对理解教育结构与过程做出了重大贡献的
主题。
(一)社会成层的不同尺度
依照某一个或某几个变化的维度所进行的职
业分层,导致了大量而多样的社会分层。
应用最广泛的尺度可以分成两类:声望尺度
和社会经济尺度。
声望尺度
声望尺度可能是所知最广,也是最古老的社会
分层尺度。它是指分层中的符号领域。这些尺
这种等级的重要在于职业与社会资源(例如,
收入、财富和权力)存在系统性的相异之处,
社会资源脱离其它因素(例如智力),部分地
解释了人们生活中的机遇(例如健康)所导致
的差异,以及人们后代生活中的机遇(例如孩
子的教育成就)所导致的差异。
社会学的主要研究主题之一就是对不同的职
业资源(通过社会分层来测量)和人们及其
通过交往和行动,逐渐形成一种共同的阶层文
化保护和排斥意识,使其他阶层的人不能进入
这个阶层,也使得自己阶层的人的利益不受侵 犯。
布迪厄的研究
选择和自我选择
1961-1962年,劳工阶层子女进大学学习的
机会仅为6%,自由职业与高级职员子女为
27%。
劳工阶层子女进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的机
会仅为2%,自由职业与高级职员子女为57%
特征(有时会是物理意义上的)的联合。
因为这些变化的维度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劳动 分工,同时因为职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显 著的特征,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职业被作 为社会分层尺度的基础。 这表明:绝大多数社会分层尺度都是依照一 个或多个变化的维度形成的职业等级,这种 变化的基础是从事此职业的所有个体存在的 和被认识到的特征。
否与将个人以多多少少连续的方式分成等级
的地位维度有关。
前一种观点与卡尔•马克思的古典理论有
关,它主要应用于有明显社会划分界线的
前工业社会。
后一种观点以马克思•韦伯的著作为基础
,他引进生活方式这一概念来标明阶级和
地位。
2.如何区分阶级?
在对阶级和地位的含义达成一致意见之后,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区分阶级,或者说如何识
分层和教育结果之间存在怎样的
联系呢?
研究成果
教育的获得由社会背景(父亲的职业和教育 程度)决定; 一个人所获得的工作和收入却由其受教育水 帄决定; 家庭结构、排行以及同辈群体或者教育成就 等因素对分层具有综合影响; 学校因素(诸如组织、教师、管理风格、课 程)在成绩取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度描述了对职业阶层的“集体认知与信仰” 。
测量这些认识的通用方法是要求个体根据一系
列著名职业的社会声望进行排序。之后将个人
排序与职业声望尺度联合。
社会经济分层尺度
社会经济分层尺度试图捕捉与职业相联系的
文化、经济资源。
这种尺度的最简单有效的形式是:某种职业
中所有个体的帄均收入和教育水帄的均值构
教育社会学
姜相利
第六讲 教育体系中的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及其讨论
社会分层与教育成果 学校和阶层 教育制度和社会分层 文化屏障与社会分层
在所有目前已知的人类社会,都可以根据其
成员占据的社会地位将其分为不同的阶层。
这些阶层直接地或间接地来自于每个社会对
劳动的划分,同时受当时的历史环境所影响
和经济有利地位的候选人的一种稀缺资源。
中上层阶级控制教育并使教育成为再生产的
场所。家庭的影响超过学校的影响。
为什么出现社会阶层的再生产?
文化屏障 区隔
文化屏障的概念
不同文化身份、地位的群体,都有着不同的文
化资本、文化品位、文化消费和不同的生活方
式及价值观念,人们在这种同质文化群体中,
布迪厄认为,趣味是造成阶级区隔的根本因素
,具有“阶级”的制造者的功能。从这一点出
发,布迪厄按照阶级的不同,将趣味分为了三
种,它们都与教育水帄和社会阶级高度相关。
(1)合法品位
(Legitimate taste)是对合法作品的趣味。
所谓合法作品,指的是在社会上获得支配地
位的阶级认可的高雅艺术作品。
质疑
针对这种观点,我们可以质疑学校是否是一个
仅仅从父代向子代传递不帄等的中立制度?
学校在减弱或增强分层影响方面是否发挥独立
的作用?
由于学生群体中的社会成分受到控制,教育结
果是否仍然不同?
可能的回应
学校因素的影响,诸如组织、课程或者学校
的基本特征是影响学校效能的重要因素。这
些变量因素对学生的教育成就的影响力达到
音乐”或经过流行化以后的古典音乐的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