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球的演化4.3大地构造假说(第1课时)土壤圈课件湘教版选修1

合集下载

1.4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必修一地理(共32页)

1.4 地球的演化 课件-湘教版必修一地理(共32页)
8
9
10
地层缺失的原因: •1.地壳抬升,地势变高,无法沉积。 •2.地层露出地表,被侵蚀 •3.气候变化,河川径流量变小,沉积间断
11
地层和化石的特征可以指示曾经的环境特征:
红色岩层 黑色页岩(含黄铁矿)
珊瑚化石 破碎贝壳
氧化环境 还原环境 温暖浅海环境 滨海环境
12
二、地球演化史
13
新生代
两栖类、巨 型昆虫
脊椎动物
(鱼类)
蕨类
矿产 海陆分布
重要造 煤时期
陆地面积扩大, 形成联合古陆
早期
5.4亿年
海生无脊椎 藻类
(三叶虫、 奇虾)
16
3.中生代
生物发展 矿产 海陆分布
动物 植物
爬行动 裸子植
1.陆地扩大,联合
中生代
物(末 物(苏 重要造煤时期、古陆开始解体,
期生物 铁、银杏、金属矿产
形成高大山系。
2.5亿年 大灭绝)松杉纲)
2.中国陆地完整。
17
4.新生代
生物发展 矿产 海陆分布
动物 植物
哺乳动
新生代
物,人 类出现 (第四
被子植 物
造煤时期、金 属矿产
0.65亿年纪冰期)
联合古陆最终解 体,形成高大山 系,现代海陆格 局形成
18
红色岩层
19
黑色页岩、黄铁矿
20
珊瑚化石、珊瑚
宙、代中、生纪代 、世、期
古生代
前寒武纪
14
1.前寒武纪
生物发展 矿产 海陆分布
元古宙
铁 真核、多细胞生物
(藻类、细菌)
矿等金
出现大片陆地
太古宙 原核生物(蓝藻) 属矿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演化》宇宙中的地球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演化》宇宙中的地球PPT

及海陆分布。
②生演物化第哺四乳纪出动现物人和类被子,是植生物物大演发化展史,上出的现重灵大长飞跃类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思考] 在海陆演化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主要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 提示:前寒武纪多岩浆活动,古生代和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中生代板块运动 剧烈。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练习小测] 1.判断正误 (1)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的遗体。( × ) (2)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中生代。( × ) (3)我们可以在一些煤层中找到被子植物化石。( × ) (4)人类的出现是生物发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 )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推测地层年代的方法 生物的进化由低级到高级,在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化石,根据这些
化石的判断分析可以推断出这些化石的地层年代。
第二十页,共三十一。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 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1)~(2)题。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蕨类
两栖 类)
末期 大部分动物灭绝
植物

植物繁生
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②生物演化
(2)中生代 ①海陆演化: 陆地 面积空前扩大,环太平洋地带 地壳运动 剧烈,形成高大山系。
②生物演化动物 末期:恐爬龙行灭绝动物盛行,后期向鸟类发展, 植物: 裸子 植物占主要地位
(3)新生代 ①海陆演化:发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现代 地貌格局
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
2.连线 把下列地质年代与其生物演化特点进行连线。
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
探究 地球的演化历史

1.4 地球的演化(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4 地球的演化(课件)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象,到处是一片荒凉死寂。地球经过十几亿年的演化,有了水和空

气之后,太古宙中期才出现最原始的生物。从无生命到有生命,这

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4600
4000
2500
541
距今大约年代 (百万年)
252
66
2.58
元古宙
在元古宙,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被海洋所占据。那时地壳 运动剧烈。元古宙晚期,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元古宙时, 海水中的生命活动明显增强,除单细胞生物外,还出现了藻 类、海绵等低等的多细胞生物。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原核 生物到真核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
化石
地层和化石
化石
地层中的化石,多数是古生物的遗 体,如贝壳、骨骼等;少数是 古生物活动的遗迹,如足印、粪便 等。生物是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 向高级不断地进化的。
大羽羊齿
琥珀
地层和化石
化石
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 同时代的地层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 石,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例如:含三 叶虫、大羽羊齿化石的,为古生代地层;含 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寒奥志泥石二
宙 宙 宙 宙 武陶留盆炭叠
纪纪纪纪纪纪
4600
4000
2500
541
252
距今大约年代 (百万年)
古生代
三侏白 叠罗垩 纪纪纪
中生代
古新第 近近四 纪纪纪
66
2.58
新生代
冥古宙
据科学家推断,46亿-40亿年前地球形成之初是一个由岩浆物质组成的炽
热的球体。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

地球的演化课件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地球的演化课件湘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

第(2)题,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称 为原核生物;经历了大约20亿年的漫长演化,在距今约14亿年 前,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从古生代寒 武纪开始,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此后又依次出现 了原始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第(3) 题,化石是指经过自然界的作用,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 或遗迹。不同时代的地层里往往含有不同种属生物的化石, 恐龙化石所在的地层属中生代,三叶虫化石所在的地层属古 生代。
学以致用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
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
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
是( )
A.古生代、三叶虫
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 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

生物出现与环境的演化有何关系? 提示:生物出现与环境 变迁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典例剖析 读某地地质剖面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属于古生代 地层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根据图中化石,动物在这一时期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海生无脊椎动物
地 球的演 化课件 湘教版 必修一 高中地 理
地 球的演 化课件 湘教版 必修一 高中地 理
2.显生宙 (1)古生代。 ①地表的演化: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 欧亚 大陆和 北美 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 ②生物:早期,海生 无脊椎 动物繁盛;中期,出现了 脊椎 动物——鱼类;后期,部分鱼类演化成 两栖类 ;中后期陆地 上出现了大片植物, 蕨类 植物繁生。古生代后期是重要 的造 煤 时期。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共37张ppt).ppt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1.4地球的演化(共37张ppt).ppt
➢第 四 纪 出 现 了 人 类 , 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 重大飞跃。
原始人类
➢ 第四纪进入地质历史上最新 的一次大冰期,称为第四纪 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来临 时,气候变冷,陆地上冰川 覆盖面积增大,海面下降100 多米,许多大陆架变成了大 陆间人和动物来往的通道。
总结:
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由海生到陆生 由低级到高级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的 灭绝事件,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种类灭绝了,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 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 显衰退。
2.中生代
➢陆地面积空前扩大。环 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 烈,形成高大山系,也 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
银杏 中生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活动
AETINIT Y
材料:植物孢粉是植物在繁殖期间撤出的孢子和花粉的总称。当孢粉离开 母体撒落在地面,就会被一层层地掩埋在土层或泥炭层中。孢粉数量巨大 (例如,一棵山毛榉树一年可撒出4亿粒花粉),在与空气隔绝的情况下, 一部分孢粉可长期存留下来。因而,可根据孢粉的形态来判别母体植物的 种属,这成为推测地质时期植被及其相应气候的依据。
A.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B.寒冷干燥的寒带荒漠 C.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D.河湖众多的温带平原
A 3.科学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上有腕足动物化石( )
A.说明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是海洋 B.通过该化石不能确定海洋的地质年代 C.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D.通过该化石可以确定青藏高原的地层厚度
湿
大家发现没有?
第四纪以来,绝大多数时间的气候比现在寒冷,但从 整个地质时期来看,绝大多数时间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观察这些规律有什么意义呢?

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选修1地球的内部结构word教案

第四章地球的演化地球的内部结构相关素材直到十六世纪时,人类才了解到地球只只是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罢了。

地球不需太空探测船即可熟悉,可是直到二十世纪咱们才真正勾画出地球的全貌。

固然能自太空中取得它的影像是其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地球的太空影像对天气预测,尤其是台风(飓风)的预报来讲有专门大的帮忙,而且从太空看到的地球真是超级漂亮、可爱。

由化学组成成份及地震震测特性来看,地球本体能够分成一些层圈,以下就标示出它们的名称与范围(深度,单位为千米):0~40地壳40~2890地幔2890~5150外地核5150~6378内地核固态的地壳厚度转变颇大,海洋地域的地壳较薄,平均约7千米厚;而大陆地壳就厚得多,平均约40千米厚;地函也是固态,只是在它上部有一层极小部份熔融的区域,称为软流圈,其上的地函最顶部及整个地壳则称为岩石圈;至于外地核是液态而内地核是固态。

这些不同的层圈都是以不持续面为界,最出名的确实是在地壳与地函之间的莫氏不持续面(Mohorovicic discontin uit y)地幔占有地球的要紧质量,地核反而位居第二,至于咱们生存的空间则只是整个地球极小的一部份罢了(质量,单位为10的24次方千克:大气层 = ,海洋 = ,地壳 = ,地幔 = ,外地核= ,内地核 =地核的要紧成份是铁(或铁镍质),只是也可能有一些较轻的物质存在,地心的温度约有7,500K,比太阳表面温度还高;下部地函的要紧成份可能是矽、镁、氧,再加上一些铁、钙及铝;上部地幔要紧成份则是橄榄石及辉石(铁镁矽酸盐岩石),也有钙和铝。

以上这些瞭解都是来自于地震震测资料,尽管上部地幔的物质有时会因著火山喷出熔岩而被带到地表来,可是咱们仍无法抵达固体地球的要紧部份,目前的海底钻探行动连地壳都尚未挖穿。

地壳的成份则主若是石英(二氧化硅)及硅酸盐类如长石。

整体估算,地球化学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铁% ,氧% ,硅% ,镁% ,镍% ,硫% ,% 钛。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四章 地球的演化-课件(共33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四章 地球的演化-课件(共33张PPT)
地球的年龄
一、地球的相对年龄
根据地层的新老关系,确定其形成的年 代早晚,再推断出的地球年龄,称为地球的 相对年龄。
二、地球的绝对年龄
宇宙尘埃凝聚成为行星之初,所有物质 含有的放射性同位素的组分是一样的。放射 性同位素衰变速度不受周围温度、压力、磁 场和化学环境的影响、通过检测岩石中的放 射性同位素含量的变化,就可以得知岩石的 绝对年龄。
二、岩石圈中的矿物
矿物是化学元素在地球岩石圈中存在 的基本物理形态,是具有稳定的化学成分、 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目前,地球上 已经发现和确认的矿物超过3000种。常见 的矿物有石英、长石、云丹、方解石、赤 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滑石、 石膏、磷灰石。
三、岩石和矿床
岩石是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 合体,由一至多种矿物组成。如,石灰岩、 大理岩主要是方解石的集合体,花岗岩则 是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集合而成。 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 积岩和变质岩。
地表形态的变化
角石化石
卷螺化石
据新华网河北频道报道,在天下奇寨抱犊寨发现 了上百处化石遗址,它们是早期的海洋古生物化石, 生活在4.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
这说明了什么?
分类
能量 来源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热能)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等
外力 地球外部 破坏、搬运、 作用 (太阳能) 堆积
皱 向斜 压弯曲
变形
岩层向 上隆起
岩层向 下凹陷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山岭 背斜成谷
谷地 向斜成山
2、断层
断层线
A
B
(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D ,属于向斜的是 C ,
属于断层的是 AB 。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第1课时 地层与化石)(共31张PPT)

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四节 地球的演化 课件(第1课时 地层与化石)(共31张PPT)

理环境是( )
B
A.森林茂密的湿热环境
B.温暖的浅海环境
C.严寒的深海环境
D.氧化性强的干燥环境
检:5分钟
古生代地层;含恐龙化石的,为中生代地层。
相隔60公里的A、B两地是否具有同一时代的地层?将同一时代 的地层用虚线连接起来,思考:两地中,哪一地层最古老? 哪一地层最年轻?
若岩层出现缺A 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B 能是?
A1
B1
A2
B2
A3
B3
若岩层出现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
研究化石的意义
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
的环境特征。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 矿指示还原环境;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破碎的贝
壳指示滨海环境。
提示:不同的地层及化石代表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地层沉积时的环 境特征。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
1.4地球的演化
学习目标:
1.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规律。 2.依据地层和该地层化石的相关资料确定地层所形成的年 代和推测地层形成时的地理环境特点。 3.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温度、大气、液态水
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若岩层出现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了解地层和化石的概念,掌握其规律。 例如:红色岩层指示氧化环境,黑色页岩并含黄铁 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还原环境 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2、以下关从富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可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是( ) 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推断该时期的海陆分布、海岸线位置和湖泊、河流、沼泽的范围; 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 化石不能用来确认地层时代 掌握不同地质年代的生物特征。

地球的演化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地球的演化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
导入
地球的演化
第三课时
导学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学习目标,5分钟阅读课本P34-35, 5分钟完成导学案,5分钟背诵导学案基础感知。
阅读教材P34~P35: 1.说出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时间范围和阶段划分。 2.归纳并记忆中生代和新生代地球海陆的演变和生物的演化史。 3.阅读课本图1-31,归纳并记忆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特点。
距今
距今5.41
46亿
亿年
年(3)新生代:
距今2.52 亿年
距今 6600万

a、发生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
显 b、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
生 宙
c、第四纪大冰期发生,气候变冷。 d、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关于第四纪大冰期老师还想多告诉你一点知识哦!第四 纪大冰期分为若干冰期。两个冰期之间是间冰期,这时气 候转暖,海面上升,海水淹没了若干低洼的地方。也就是 说,整个第四纪大冰期内,地球气候呈现冷暖交替变化的 过程哦!
古近纪
现代地势起伏的
6600万 总格局和大山脉
生 中 白垩纪

代 侏罗纪
生物演化
人类出现 被子植物繁盛
哺乳动物繁盛
矿产
石油 褐煤
气候
第四 纪出 现多 次冷 暖交 替变 化

三叠纪
二叠纪
石炭纪
古 泥盆纪
生 代
志留纪 奥陶纪
寒武纪
元古宙 太古宙
前寒武纪
冥古宙
地球诞生
联合古陆分裂 形成联合古陆 海陆慢慢形成
评讲
新 生 代 生 物 复 原 图
冥古 太古 元古



前寒武纪

古生代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的演化课件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必修第一册地球的演化课件

探究一
探究二
素养培优
地球的演化历程是怎样的? 问题探究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当堂检测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冒险电影,于1993年6月11日 在美国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学家利用凝 结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体内的恐龙血液提取出恐龙的遗传基因,将 已灭绝6 500万年的史前庞然大物复生,使整个努布拉岛成为恐龙 的乐园,即“侏罗纪公园”,但在哈蒙德带孙子孙女首次游览时,恐龙 发威了。
(1)含义:多数是古生物的遗体;少数是古生物活动的遗迹。
(2)特点: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而相同时代的地层
往往保存着相同或近似的化石。
(3)作用: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4.研究意义: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
积时的环境特征。
关键能力 1.形成化石的条件 (1)生物本身具有硬壳、骨骼等不易毁坏的硬体部分容易形成化石。 (2)生物死亡后必须尽快地被沉积物所掩埋,这样才能避免腐烂或被 其他动物所吞食。 (3)埋藏下来的生物遗体必须经石化(如矿物质的充填或交代作用、 植物的炭化作用等)才能形成化石。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境变迁 形基本形成
早期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生物 进化
中期 出现了脊椎动物——鱼类 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
后期 海洋向陆地发展;重要的造煤时期
陆地上蕨类 植物繁生
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 末期
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
必备知识
自主检测
课前篇必备知识 课堂篇探究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于大孔隙中的水因重力作用而下移,进
入地下水潜水层,称为重力水。由于重力水停 留在土壤中的时间相对较短,使植物的利用受 到限制,属于土壤中的过剩水量。
重力水排除后留下的可供植物利用的含水量 叫做田间持水量。
土壤水分析
土壤持水量=植物有效水量+植物萎蔫点 土壤持水特征与土壤质地有关
一般来说,土壤粒径愈小,土壤颗粒总量和孔隙 总量就愈大,土壤田间持水量也随之增加。但由于吸 湿水量增加,植物萎蔫点也随之增加,所以,在较粘 的土壤中,植物的有效水量反而会降低。土壤有效水 量最高的是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的壤土。
是土壤中矿物的粗质部分和各种化学元
素的最初来源。
只有通过化学风化分解后,才能释放
并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次生矿物
岩石经化学风化后新生成的矿物;
包括简单盐类,铁、铝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 其中铁、铝氧化物和次生铝硅酸盐是土壤矿物质 中最细小的部分,常称为粘土矿物;
粘土矿物形成的粘粒具有吸附、保存呈离子态养 分的能力,使土壤具有保肥性。
§Hale Waihona Puke 土壤的组成土壤的固体组成包括无机和有机物质;
流体组成有空气和水;
不稳定组成是生物群。
土壤的无机组成
来源于矿物质,是土壤中最基本的组分; 重量占土壤固体物质总重量的90%以上; 可以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中的主要矿物
原生矿物
经物理风化后未改变化学成分和结 晶结构的造岩矿物。
壤土既能维持土壤和大气间经常的气体交换,
又具有较高的有效水分含量和土壤溶液含量, 最适宜于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组成示意图
土壤
固体组分(50%)
孔隙(50%)
生物群
无 机 物 质 ( 45%) 有 机 物 质 ( 5%)
空 气 ( 25%) 水 ( 25%)
植物群落 动物群落
§2 土壤的性质
土壤剖面
第四章土壤圈
土壤在地球表面所构成的覆盖层称为土壤圈。 土壤圈的规模虽然不能和其他圈层相比,但它对 生命乃至人类的重要性却是不容忽略的。
土壤圈三特征
空间上: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 石圈和生物圈的交接地带。 性质上:土壤圈是生物有机体和无机 环境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面。 功能上:土壤圈与其它圈层间进行着不断 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可以分为土壤植物区系和土壤动物区系: 土壤植物区系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 以及生活于土壤中的高等植物器官(根系)等;
土壤动物区系包括至少有部分生活史是在土壤
中度过的所有动物,种类极其繁多。
磷细菌
放线菌
土壤水分
大气降水渗入土壤内部,充填土壤中的
孔隙,形成土壤中的水分。根据水分在土 壤中的存在方式,通常可分为吸湿水、毛 管水和重力水。
N2含量不同于大气。 这是由于植物根系的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对有 机残体的好气性分解,消耗了土壤孔隙中的 O2,同时产生大量CO2的缘故。
,O2和
土壤空气
土壤通气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的 孔隙
度 、 孔隙分布 以及 充水孔隙的比例 。孔隙度 高的土壤在水分长期过多时通气性也会很差, 而中等以下孔隙度的土壤在水分适宜和孔隙 大小适中时,其通气性也可很好。
土壤圈的重点是土壤
土壤是由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具有 一定肥力而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土壤是生物、气候、地形、母质和时间 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
土壤三基础
土壤是一种“类生命体”:能自动调节水、 热、气、肥的存在状态;有抵抗酸-碱化的缓冲 作用。 土壤的本质和生命力所在是肥力。它是土壤 在外界环境条件影响下,主动协调植物生理 和生态要求的能力。 土壤肥力与土壤的组成成分,土体结构 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腐殖质层(A) 淋溶层(E) 淀积层(B) 母质层(C)
A、E、B层合称为土体,是成土作用最为活
跃的层次和真正意义上的土壤层。
土壤的物理性质
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土壤的其他性质,例如土壤养分的 保持、土壤生物的数量等。因此,物 理性质是土壤最基本的性质。它包括 土壤的质地、结构、比重、容重、孔 隙度、颜色、温度等。
土壤的有机组成
来源于生物体,是土壤中最特殊的组分; 按重量计算只占土壤固体的5%左右; 原始组织和腐殖质
原始组织包括高等植物未分解的根、茎、叶;
动物的排泄物和死亡之后的尸体等。这类有 机质主要累积于土壤的表层,约占土壤有机 部分总量的10% ~15%。
腐殖质是由微生物从有机组织合成的新化合
(单位:%)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来源于大气,它存在于未被水分占
据的空隙中,但其性质与大气圈中的空气明显 不同。
土壤空气是不连续的。由于不易于交换,局
部孔隙之间的空气组成往往不同。
土壤空气一般含水量高于大气。在土壤含水
量适宜时,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100%。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中CO2
物,或者由原始植物组织变化而成的比较稳定 的分解产物,约占土壤有机部分总量的85 % ~ 90%。
腐殖质 是一种复杂化合物的混合物,通
常呈黑色或棕色,性质为胶体状。它具 有比土壤无机组成中粘粒更强的吸持水 分和养分离子的能力,因此,少量的腐 殖质就能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
土壤中的生物群(非土壤组成):
土壤质地 质地表示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
也即砂、粉砂和粘粒的相对比例。
根据砂、粉砂和粘粒在土壤中的组合, 可以进行土壤质地的分类。
存在于土壤颗粒表面的水膜称为 吸湿水 。
这种水靠水分子氢键的作用紧紧地附着在土 粒表面,植物一般无法利用,所以又称为植 物无效水。
当膜状的吸湿水充满土壤毛细孔隙后,靠毛
细管力而保持的土壤水分称为毛管水。这种 水具有活动性,是植物可以吸收的有效水分。
植物出现缺水的征兆,甚至萎蔫时,土壤
所含的残留水量叫做萎蔫点,它是土壤有效 水与无效水的分界点。
沿垂直方向的分层性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
不同的层次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颜色和 外形等,构成土壤独特的形态。为了认识 土壤的这一特征,通常需要一个较小的土 壤单元,这就是 土壤单体。 土壤单体的垂 直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的分层方案
自然土壤剖面可以划分为几个基本土 层,从地表向下为:
枯枝落叶层(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