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局部解剖-精华
局部解剖胸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局部解剖结构,包括肌肉、神经、血管、淋巴结等。
2. 掌握胸部的解剖标志和分区。
3. 提高解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解剖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胸部解剖标本3. 实验记录本4. 针、镊子、解剖刀等解剖工具五、实验对象人体胸部解剖标本六、实验内容1. 胸部解剖标志和分区- 观察胸骨、锁骨、肋骨等骨骼结构。
- 识别胸部的肌肉,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 观察胸部的神经,如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等。
- 观察胸部的血管,如胸主动脉、肺动脉、胸廓内动脉等。
- 识别胸部的淋巴结,如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2. 胸壁肌肉- 观察胸大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 观察胸小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 观察前锯肌的起止点和功能。
3. 胸部神经- 观察胸长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 观察胸背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 观察肌皮神经的行程和分布。
4. 胸部血管- 观察胸主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 观察肺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 观察胸廓内动脉的行程和分支。
5. 胸部淋巴结- 观察腋淋巴结的分布和引流范围。
- 观察锁骨上淋巴结的分布和引流范围。
七、实验步骤1. 观察胸部骨骼结构,包括胸骨、锁骨、肋骨等。
2. 识别胸壁肌肉,如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3. 观察胸部神经,如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等。
4. 观察胸部血管,如胸主动脉、肺动脉、胸廓内动脉等。
5. 识别胸部淋巴结,如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6. 根据观察结果,绘制胸部解剖结构图。
八、实验结果1. 胸部骨骼结构完整,包括胸骨、锁骨、肋骨等。
2. 胸壁肌肉发育良好,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3. 胸部神经分布清晰,包括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肌皮神经等。
4. 胸部血管行程明确,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胸廓内动脉等。
5. 胸部淋巴结分布合理,包括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等。
九、实验讨论1. 胸部肌肉在呼吸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胸大肌、胸小肌等。
胸部局部解剖

纵膈左侧面观
左锁骨下动脉、主动 脉弓丄缘与脊柱前面 围成食管上三角,内 有胸导管和食管胸段 上部;
胸主动脉、心包和膈 围成食管下三角,内 有食管胸段下部。
左迷走神经在主动脉 弓前方下行,发出左 喉反神经,绕主动脉 弓至其后方上行。
纵膈右侧面观
肋间外肌:肋间隙 浅层,肌纤维斜向 前下,自肋结节至 肋骨前端接肋间外 膜。
肋间内肌:肋间外 肌深面,从胸骨侧 缘至肋角接肋间内 膜。
肋间最内肌:肋间 内肌深面,肌纤维 方向与肋间内肌相 同,存在于肋间隙 中部1|3处,肋间 血管神经直接与其 内面胸内筋膜相贴。
肋间肌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动脉 上支 肋间后静脉
剑突:剑胸结合,平对第九胸椎。
锁骨和锁骨下窝:窝深处有腋动 静脉和臂丛经过,可摸到肩岬骨 喙突。
肋和肋间隙; 肋弓和胸骨下角
乳头:肋中线与第四肋间隙相交 处(男性)
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后线 腋中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标志线
胸壁
胸壁旳层次构 造
胸膜反折线
壁胸膜各部相互转折部位,前 界、后界有主要临床意义。
胸膜前界:肋胸膜前缘胸膜前 缘反折线。在第2-4胸肋关节间 相互靠拢,而上下分开,形成 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上方为 胸腺三角,内有胸腺;下方为 心包三角,内有心包、心。
胸腔穿刺常选部位:肩胛线或腋 后线第7、8肋间隙中部进针。
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肋间肌、胸内筋膜。
主支气管 肺动脉 肺静脉
肺韧带
支气管肺段
肺旳血管、淋巴引流和神经
肺动静脉 功能性血管
局部解剖学胸部

第一节 概述
CHENHUA
h
2
一 境界
上界 下界 两侧 ▲胸部表面的界线并
不代表胸腔的真正 范围
CHENHUA
h
3
二 分区 胸前区
胸壁 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 部胸腔左部 右部纵隔
胸腔内脏器
CHENHUA
h
4
三 表面标志
1.颈静脉切迹 2.胸骨角 3.剑突 4.锁骨/锁骨下窝
CHENHUA
h
18
二 浅筋膜
1.浅血管 2.淋巴汇流 3.皮神经
CHENHUA
h
19
第三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0
第四节 胸前壁深层结构
CHENHUA
h
21
CHENHUA
h
8
3.剑突
剑胸结合 平对T9椎体 两侧与第7肋软骨
相连
CHENHUA
h
9
4.锁骨下窝
锁骨中下1/3交界处下 方的凹陷
窝内锁骨下方一横指 处~肩胛骨喙突
CHENHUA
h
10
5.肋/肋间隙
胸骨角~第2肋间隙
CHENHUA
h
11
6.肋弓/胸骨小角
肋弓最低点~平对 L2~3椎体/第10肋
5.肋/肋间隙 6.肋弓/胸骨下角 7.乳头 8.胸大肌
CHENHUA
h
5
CHENHUA
h
6
1.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上缘中份 平对T2~3椎体
CHENHUA
h
7
2.胸骨角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 前突的角
两侧平对第2肋 相当于T4~5平面 主动脉弓起止端 气管杈 食管第2狭窄 上下纵隔分界线 胸导管由右向左行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三章、胸部(一)

胸部的标志线
前正中线 胸骨线 锁骨中线 胸骨旁线 腋前线 腋中线 腋后线 肩胛线 后正中线
胸壁的局部解剖
胸壁的层次结构 胸壁切口
胸壁的层次结构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胸廓浅层肌 肋间隙 肋间肌 胸内筋膜 胸膜壁层
皮 肤
* 胸前壁和胸外侧壁的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皮肤较薄,活动度大. 背部的皮肤较厚, * 背部的皮肤较厚,活 动度小, 痈好发. 动度小,疖,痈好发.
乳房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乳房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发生不同部位脓肿的切口选择 乳晕下脓肿—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乳晕下脓肿 沿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乳房后脓肿 沿乳房下皱襞弧形切口. 一般乳房脓肿应做放射状切口. 一般乳房脓肿应做放射状切口.
乳房的血液供应
动脉—胸廓内动脉 动脉 胸廓内动脉 胸外侧动脉 肋间后动脉 静脉—浅静脉 浅静脉: 静脉 浅静脉: 乳房静脉丛: 乳房静脉丛:胸廓内静脉 深静脉: 深静脉:
※ 乳房肿瘤易转移至肺和骨髓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 胸肌淋巴结—腋尖淋 乳房外侧和中央部的淋巴管—胸肌淋巴结 腋尖淋 胸肌淋巴结 巴结—锁骨下干; 巴结 锁骨下干; 锁骨下干 乳房上部淋巴管 腋尖淋巴结—锁骨下干; 乳房上部淋巴管—腋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腋尖淋巴结 锁骨下干; 乳房内侧的淋巴管 胸骨旁淋巴结—支气管纵隔干 乳房内侧的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支气管纵隔干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内下侧部的淋巴管 膈上淋巴结—膈下淋巴 乳房内下侧部的淋巴管—膈上淋巴结 膈下淋巴 膈上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结;—胸骨旁淋巴结; 胸骨旁淋巴结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 肩胛下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 乳房深部的淋巴管—肩胛下淋巴结 胸肌间淋巴结 肩胛下淋巴结 或腋尖淋巴结) (或腋尖淋巴结)
局部解剖精华

一.胸前区1.乳房的位置及其淋巴引流1)乳房的位置:成人女性乳房的大部分位于胸大肌和胸肌筋膜表面的浅筋膜内,上达第2肋,下达第6肋,内侧至胸骨侧缘,外侧近腋中线。
乳头平对第4肋间隙或第5肋。
2)乳房的淋巴引流:①乳房外侧部的淋巴管沿胸大肌下缘注入腋淋巴结的胸肌淋巴结,这是乳房淋巴回流的主要途径;②乳房内侧部的淋巴管注入沿胸廓内血管排列的胸骨旁淋巴结;③乳房上部的部分淋巴管可注入腋淋巴结的尖淋巴结;④乳房下部的淋巴管可穿腹前壁至膈上淋巴结(前组),从而间接与膈和肝上面的淋巴管相联系;⑤两侧乳房的浅淋巴管有广泛吻合。
二.腋窝1.腋窝的构成及其内容物1)腋窝前壁由胸大肌和胸小肌构成。
内侧壁由胸壁的上部和前锯肌构成。
外侧壁由肱骨的上端以及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肌构成。
后壁由肩胛下肌、大圆肌和背阔肌的一部组成,背阔肌和大圆肌下缘及覆盖它们的筋膜和皮肤构成腋后襞。
腋窝的顶为上口,由第1肋骨、锁骨和肩胛骨上缘围成。
底由腋筋膜和皮肤封闭。
2)腋窝的内容物包括腋动脉及其分支、腋静脉及其属支、臂丛的分支、腋淋巴结和疏松结缔组织等。
2. 穿锁胸筋膜的结构:头静脉,锁骨下淋巴结输出管,胸肩峰动脉,胸外侧神经。
3.腋窝淋巴结分布和收受腋窝淋巴结位于腋窝内,约15-20个,他们接受上肢、胸壁、乳房、脐以上腹壁,以及髂嵴以上的腰背部等处的淋巴管。
按其位置排列可分为5群:1)外侧淋巴结:位于腋窝的外侧壁,沿腋静脉远侧段排列,收受来自上肢的淋巴管(沿头静脉走形的淋巴管除外)2)胸肌淋巴结:位于胸小肌下缘,沿胸外侧血管排列,收受乳房大部、胸壁前外侧部和脐以上腹壁的淋巴管。
3)肩胛下淋巴结:位于腋窝后壁,沿肩胛下血管排列,它收受背及项部得淋巴管。
此群淋巴结肿大时,可在腋后壁的深面触及。
4)中央淋巴结:位于腋窝中央的脂肪组织内,接受以上3个淋巴结的输出管。
5)尖淋巴结:位于腋窝尖,胸小肌与锁骨之间,锁胸筋膜的深方,沿腋静脉近侧段排列。
它收纳上述4群淋巴结的输出管和乳房上部的淋巴管,其输出管组成锁骨下干,左侧入胸导管或左静脉角,右侧入有淋巴管或右静脉角。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11082c6de80d4d8d05a4f01.png)
Greater supraclavicular fossa
Inferior fossa of clavicle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5
Nipple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6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27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4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5
(二)分区:
1、胸壁:前正中线、腋前线、后线和后正中线。 2、胸腔:分为中部(纵隔)和两侧的左右部(肺和胸 膜)。
胸前区
胸背区
胸外侧区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6
Thoracic wall and cavity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18
Co肋stal a弓rch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19
costal arch
The infraster胸nal骨( su下bc角ostal) angle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20
剑肋角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③ The innermost intercostal muscle
肋间外膜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2020/12/15
[局部解剖学]胸部PPT课件
肋间内膜
35
Anterior and posterior intercostal artery
2020/12/15
优选局部解剖学胸部

管与对侧相交通 内下部 → 腹壁或膈下淋巴管
深部 → 胸肌间淋巴结
乳癌时乳房形态变化:
橘皮样外观 乳头歪斜
Why?
乳房形态变化的解剖学基础
①由于癌肿累及Cooper韧带,引起韧带挛缩,以及癌肿与 皮肤粘连、固定,牵拉皮肤,使乳房表面皮肤形成许多小凹 陷。 ②癌肿位于乳头下方,侵及输乳管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粘连 固定,内牵乳头造成乳头内陷。如癌肿位置不在乳头下正中 而偏于一侧,则可引起乳头朝向的改变,乳头朝向癌肿一侧。 ③由于癌肿侵及、压迫皮肤毛细淋巴管,造成淋巴管阻塞, 淋巴液淤积,引起小凹周围的皮肤出现肿胀,皮肤发生貌似 “橘皮”样改变。 如果乳房出现上述形态变化,均应高度怀疑乳癌的可能。
2 皮神经
(1) 锁骨上神经 (2) 肋间神经的外 侧皮支、前皮支
特点:节段性 重叠性
(三)乳房
1 位置 乳房后间隙
2 形态结构:由皮肤、 纤维组织、脂肪组织 和乳腺组成
乳房悬韧带 Cooper韧带
乳房的淋巴回流
乳房的淋巴回流主要注入腋淋巴结,引流方向主要有: 外侧部和中央 → 胸肌淋巴结
三大裂孔:
膈的裂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其传经的结构
名称 位置
穿经结构
腔静脉孔 T8 下腔静脉、右膈神经
食管裂孔 T10 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 胃左动脉食管支,淋巴管
主动脉裂孔 T12 主动脉,胸导管,有时还有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胸廓构成 肋间肌:包括肋间
外肌、肋间内肌 和肋间最内肌
肋间后动、静脉和肋间神经
胸膜腔穿刺手术入路
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 胸廓→肋间肌→胸内筋膜→壁胸膜
局部解剖学资料(胸部)

12.心包窦:pericardial sinus 浆膜心包壁、脏两层相互返折处形成的间隙,称心包窦。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在心脏手术时,可利用心包横窦钳夹升主动脉和肺动脉,以暂时阻断血流。位于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左心房后壁和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斜窦。位于浆膜性心包的前壁与下壁返折处的间隙称心包前下窦,深1~2cm,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坐位时,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4.乳房后隙:retromammary space 乳房位于胸肌筋膜表面,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称乳房后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管,因此,乳房可轻度移动脉。患乳腺癌时,乳房可被固定在胸大肌上。乳房后间隙感染可致脓液积聚,称乳房后脓肿。
5.胸肋三角:sternocostal triangle 膈肌胸骨部和肋部之间缺乏肌纤维,只有膈胸膜筋膜和膈上、下筋膜覆盖,形成一薄弱区,称为胸肋三角,腹壁上血管及来自腹壁和肝上面的淋巴管通过该三角,该三角亦是膈疝的好发部位。
10.通过主动脉裂孔的结构有 、 和淋巴管。通过食管裂孔的结构有 、 、 和胃左血管的食管支、淋巴管。通过腔静脉孔的结构有 和 。
11.肺根内主要结构的排列顺序由前向后依次为 、 和 。
12.左肺根内的结构自上而下的排列顺序依次为 、 和 。
4.锁胸筋膜是指位于 、 和 之间的筋膜,穿经该筋膜的主要结构有 、 、 及淋巴管。
5.胸肌间隙位于 和 之间,内含 和 。
6.在肋沟处,肋间血管和神经的排列顺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 和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晕:乳头周围色泽较深的环行区。
乳腺叶:15~20个(乳腺小叶) 输乳管:开口于乳头,呈放射状排列。
乳房悬韧带:两端分别附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的纤维束。
乳房淋巴回流:分为浅、深两组。
浅组:位于皮下或皮内。 深组:位于乳腺小叶周围和输乳管壁内 1.外侧部和中央部的L管 2.上部的L管 3.内侧部的L管 4.内下部的L管 5.深部的淋巴管 胸肌L结
第一节 概述
胸壁
胸部 胸腔 胸腔内容物
一、境界
上界: 以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
肩峰至第7 颈 椎棘突的连线。
下界:以剑突、两侧沿肋弓、第11
肋前端、第12肋下缘至第12胸椎 棘突的连线。
外侧界:三角肌的前后缘的上份和
腋前、后襞下缘与胸 壁相交处 的连线。
二、分区与分部
胸前区
胸壁
(thoracic wall)
胸外侧区
胸背区
胸部 胸腔
(thoracic cavity)
中部: 纵隔 肺 左部 右部 胸膜、胸膜腔
三、标志线(9条)
第二节 胸 壁(thoracic wall)
一、胸前、外侧壁层次结构及其特点
(一)皮肤 (二)浅筋膜
脂肪、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和乳房 前、外侧区皮肤薄,除胸骨表面皮肤外,均有较大活动性
两者有广泛的吻合
尖L结和锁骨上L结 胸骨旁L结 浅层与对侧L管交通 通过腹壁和膈下L管 经乳房后间隙 与肝的L管交通
胸肌间L结
向上--附于锁骨
浅层
向下 --与腹外斜肌筋膜相续 胸大肌表面
向内--附于胸骨 向后– 与胸背区深筋膜相续
深筋膜 深层
锁胸筋膜 胸大肌深面穿经结构
穿出: 胸肩峰A和胸外侧N 穿入: 头V和L管
(1)形态、位置 (2)内构 (3)淋巴回流 (4)临床:乳腺炎(化脓切开引流)
乳腺Ca体征(酒窝征、乳头内陷、橘皮样改变)
乳腺Ca手术
(1).形态、位置:
以成年女性未哺乳女性为标准呈半球形, 位于胸肌筋膜浅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
间,平第2~6肋高度,(“乳房后间
隙”)。
(2).内构
由纤维组织、脂肪组织、乳腺构成。
第四节 胸膜及胸膜腔
一、胸膜(pleura) 二、胸膜腔(pleural cavity)
三、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
四、壁胸膜的反折线的体表投影
脏胸膜(visceral pleura)
胸膜(pleura)
肋胸膜 壁胸膜
(parietal pheura)
膈胸膜 纵隔胸膜
胸膜顶
胸膜腔
胸骨部 肋部
腰部
胸肋三角
腰肋三角
食管裂孔
主A裂孔 T12
1.皮神经:
胸前、外侧区的皮神经来自颈丛和上位的肋间神经的分支。
(1).锁骨上神经(supraclavicular
nerves)
(2).肋间Leabharlann 经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肋间神经分布的特点: ①明显的节段性和带状分布
②重叠分布
2、乳房(mamma):
胸廓外肌层:包括胸上肢肌和部分腹肌,分浅、深两层)
浅层:胸大肌、腹外斜肌、腹直肌上部
深层: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前锯肌
肋间隙(intrercostal space):
肋间外肌
肋间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肋间血管、神经
肋间后A 肋间后V 肋间N
肋间血管、神经的排列规律: 1.在肋角至脊柱段:主干未分支 2.在肋角至胸骨:自肋角处分上、下两支,分别沿上位肋肋沟 和下位肋上缘前行,在肋沟处,血管、N排列自上而下V、A、N
自上而下
(三)深筋膜 (四)胸廓外肌层 (五)胸廓、肋间隙 (六)胸内筋膜
浅血管:
动脉:胸肩峰A、胸外侧A 胸廓内A 肋间后A 静脉: 胸外侧V—胸腹壁V(起自脐周V网)在胸外侧部 汇合成而成,收集腹壁上部、胸壁 浅V血,注入腋V。
胸外侧 A
胸肩峰A
胸廓内V
肋间后V
第三节 膈(diaphragn)
一、分部: 中心腱 肌部 二、裂孔: 腔V孔 T8 T10
肋膈隐窝
胸膜隐窝
肋纵隔隐窝
胸膜前界 肺下界 锁骨中线 腋中线 肩胛线 第6肋 第8肋 第10肋 胸膜下界 第8肋 第10肋 第11肋 第12胸 椎棘突
脊柱旁线 第10胸 椎棘突
胸膜腔(胸腔)积液:
穿刺部位:临床常在肩胛线或腋后线 第7-9肋间隙中部穿刺。 穿刺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肋间外肌 胸内筋膜 深筋膜 肋间内肌 壁胸膜 背阔肌 肋间最内肌
穿刺针进入: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es)
胸腔积气:
穿刺部位:常选择在锁骨中线 第2、3肋间隙的中央穿刺。 穿刺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肋间外肌 胸内筋膜 深筋膜 胸大、小肌
肋间内肌 壁胸膜
第四节 肺
一、肺门、肺根 二、肺根内结构排列关系 自前向后:肺V、肺A、支气管 左肺:肺A、支气管、肺V 右肺:支气管、肺A、肺V 三、支气管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