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doc

合集下载

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

朗读节奏划分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意。

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准确把握句意是关键。

我们在读古诗文时,要结合课文注释或文中已有的标点符号,基本弄懂句意,然后在此基础上细细体会长句中哪个词与哪个词连在一起读,或不该连在一起读,才符合句意。

这样,就能基本把握住句子内部的自然停顿。

其次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古诗文的朗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节奏的起伏,传达出诗文的情感和意境。

而如何准确地划分古诗文的朗读节奏,是一项需要技巧和经验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标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建议。

## 1. 语句的划分在朗读古诗文时,首先需要明确句子之间的分界。

通常情况下,每一句都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单元,因此在朗读时应该适当停顿,以示句子之间的衔接。

可以通过语气的变化或停顿的长短来实现这种分界,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句子的含义。

## 2. 语调的把握古诗文的语调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调和音律。

在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每个字的音调,以使整体节奏更加流畅和准确。

可以通过加重或轻声、高调或低调来突出语句的重点或情感,从而提高朗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3. 篇章的连接古诗文通常是由多个篇章组成的,每个篇章都有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在朗读时,需要将各个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情感线索进行连接,以使整体朗读更加连贯和完整。

可以通过语速的控制和语调的变化来实现篇章之间的过渡,使听众更容易跟随叙事的线索。

## 4. 韵律的呈现古诗文的韵律是指诗歌或文章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在朗读时,需要注意句子之间的韵律搭配和节奏变化,以使整体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音节的延长省略来呈现句子的韵律,从而提高听众的审美感受和理解能力。

#结语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需要朗读者具备良好的语感和表现力。

通过对语句的划分、语调的把握、篇章的连接和韵律的呈现,可以使古诗文的朗读更加生动和有趣。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朗读古诗文的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

重视基础训练
强化实践练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基础语法和词汇的学 习,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结构和意义,从 而更好地掌握朗读节奏。
鼓励学生多进行古诗文朗读实践,通过反 复练习,培养语感和节奏感。
引导审美体验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文 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学生的文学审美 能力。
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 配乐朗读、情境模拟等,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提高教学效果。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重要性
正确的朗读节奏能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义和内涵,增强听者的 感受力。
通过节奏的变化,可以更好地表现出古诗文的情感和意境,使听者更容易 沉浸其中。
正确的朗读节奏还能够使听者更好地感受到古诗文的韵律和美感,提高听 者的审美能力。
02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方 法
根据音节划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词的朗读节奏
01
词的节奏较为灵活多变,可以根据词牌和内容进行划
分。
02
一般来说,词的节奏以“二二一二”或“二一二一”
的形式为主,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03
词的节奏要注意情感的表达,读出深沉、婉约或豪放
的感觉,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曲的朗读节奏
曲的节奏较为自由,可以根据曲牌和内 容进行划分。
借鉴传统吟诵方法
传统的吟诵方法能够更好地表现 古诗文的韵味和情感。可以借鉴 传统吟诵的技巧,如拖腔、颤音 等,来增强朗读的表现力。
05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案例分 析
《静夜思பைடு நூலகம்的朗读节奏分析
《春晓》的朗读节奏分析
•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佳作,全诗如下:“春眠 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 首诗的朗读节奏主要依据诗句的含义和语调来划分。例如,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的划分方式使得 诗句的语调和含义更加清晰,同时也更能体现出古诗的韵律 和情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夜喜雨朗读节奏划分

春夜喜雨朗读节奏划分

春夜喜雨朗读节奏划分《春夜喜雨》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描绘了春天夜晚降雨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春天的痴迷之情。

演绎《春夜喜雨》时,需要把握好节奏划分,以表现诗歌的韵律之美。

下面是一种可能的节奏划分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第一部分(前奏)(约30秒)在演绎《春夜喜雨》时,可以通过音乐的方式进行一个简短而优美的前奏,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同时给予他们一种期待的感觉。

可以运用轻柔的音乐元素,如钢琴的高音琴键、轻拍的鼓点等,营造出一个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第二部分(入场)(约15秒)演唱者此时可以用柔和一点的嗓音开始演唱,逐渐进入诗歌的情境。

可以关注控制音量和声音质感,使得演唱更加细腻。

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杜甫的思考,比如讲述诗人晚上散步时遇到的春夜降雨的情景,以及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反思。

可以在演唱过程中适度停顿,以保持整个演唱的节奏感。

第三部分(高潮)(约1分15秒)在这一段中,可以展示出诗人对春夜降雨的喜悦之情。

可以用更大的音量和高亢的声音表现诗句中的豪情和激动。

例如,“怜幽草兮社前,微雨零乱纱帘”,可以通过适当加重声音的力度,以及用较快的节奏表现出雨水的滴落和纷乱。

在表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一句时,可以放缓节奏,音量稍微减小,用较柔和的音色表现雨水的细微之处。

可以借助音乐中的音效,如模拟雨滴的声音或者模拟夜晚的虫声,以增强演唱效果。

第四部分(平缓落幕)(约30秒)在这一段中,可以逐渐减小音量和节奏,以平缓的方式结束演唱。

可以添加一些音乐元素来加强音乐的层次感和和谐感,比如适当的和声、琴声回旋等。

在演唱结束时,可以再次用较小的音量演唱最后几句诗句,以加强整个演唱的流畅性和统一感。

以平缓的音乐感与舒缓的嗓音提供诗歌结束的延续感。

总结:在演唱《春夜喜雨》时,需要划分节奏,以体现诗歌中的抑扬顿挫及情感变化。

通过音乐的方式进行前奏,用柔和的嗓音开始演唱,逐渐进入诗歌的情境。

在高潮部分以更大的音量和高亢的声音表现诗句中的豪情和激动,然后在平缓落幕中逐渐减小音量和节奏,用平缓的方式结束演唱。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划分古诗文朗诵节奏的方法

划分古诗文朗诵节奏的方法

【导语】要借助语法知识。

在弄懂⽂⾔句意的基础上,可以⽤语法知识分析句⼦的结构。

先判断⼀下构成句⼦的词或词组,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也能把握古诗⽂句⼦的⾃然停顿。

详细的古诗⽂朗诵节奏的⽅法就让来告诉⼤家,欢迎阅读! ⼀、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2、鸣之/⽽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 1、尝/与⼈佣耕。

2,俄⽽/百千⼈⼤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句⼦,若前⾯有“顾、夫、盖、其、且、⾄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且/⼈患志之不⽴。

2、其/真⽆马邪?3、⾄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七、句⼦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所从来。

2、再/(⿎)⽽衰,三/(⿎)⽽竭。

⼋、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酒洌。

2、扁鹊望桓侯/⽽还⾛。

3、⽃折/蛇⾏。

4、属予作⽂/以记之。

九、骈句排⽐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 1、七⼋个星/天外。

两三个⾬/⼭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古词句⼀般还按⾳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诗句⼀般按“212”或“221”的⾳节划分。

如:1、故⼈/具/鸡⿉,邀我/⾄/⽥家。

2、绿树/村边/合,青⼭/郭外/斜。

七⾔诗句⼀般按“2、2、2、1”或“2、2、1、2”的⾳节划分。

如: 2、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3、春蚕/到死/丝/⽅尽。

蜡炬/成灰/泪/始⼲。

总之,能否准确地给古诗⽂划分朗读节奏,关键在于对句意及层次结构的理解。

掌握⼀些古诗⽂的朗读停顿知识,古诗⽂就会变得好读好记好理解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不过,这样一来,诗的声律节奏与意义结构二者之间就出现了一个错位;如果说第一种是经典的声律节奏,是诗的声韵所要求的自然节奏,那么第二种就是对自然的声律节奏的一种背离;换言之,诗韵所带来的呼应回环美,有所淡化;为此,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把两种形式错综起来使用,且看一首完整的诗,如陆游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两种节奏形式交错起来,产生了更丰富、更深永的美感效应,经典的声律节奏与对它的突破并没有从根本上破坏诗应有的自然的声律美;不过,第二种节奏形式中,单音节在句中的位置是值得注意的,不管是五言还是七言,它都是处于最后一个节拍之前,在意义上往往与最后一节拍结合较紧,而与开头的节拍更疏离;粗粗看上去,它与第一种形式是相似的,这种节奏形式可以看作是第一种形式的一个变式;为此,前人提出了“三字尾”之说,现代有学者则把它称之为“半逗律”林庚唐诗综论;前者认为,五七言诗句末尾三字,从意义上看是一个大的意义单元如“存知己”、“丝方尽”;后者则认为诗句之内还存在一个“半逗”,五言在第一节拍后如“海内学生如何划分古诗节奏中国的语文教育向来是特别注重诗,而一直到二十世纪上半期,学诗都特别注重吟诵的;而传统的吟诵,有腔有调,节奏完全依照自然的声律节奏,而不管意义结构如何,都只按前述的第一种节奏形式,即经典的节奏形式来吟诵;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虽然读的人知道“疑无”无解,“又一”隔断了词义,但实际吟诵时就是这样;可见,传统的吟诵方法是注重声律,而忽视意义的;参阅朱光潜诗论这种方法,用在今天的中小学的教学中,当然是不合适的;那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呢关于这个问题,语文界是有争议的;这种争议在2000年人教版初中第一册语文课本P144练习一中即有反映,这是中学生初次学到古诗,这个练习中要求学生划分节奏,提出的原则是“兼顾音节和意义”笔者按,“音节”应改为“声律”,给出的示范有两种,分别是:故人/具/鸡黍故人/具鸡黍谁家/新燕/啄/春泥谁家新燕/啄春泥然而到了2001年版,两种划法只保留了前一种,后一种被删去了;那么,这种修订的理据是什么呢事实上,有许多教师更愿意使用后一种划分,因为它更简化,而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还可以认为简化的二分法符合“三字尾”或“半逗律”原则,更便于学生操作;常规的情况只要把诗句一分为二就行,五言为二三,七言为四三;然而,这种简化的方法实际上是不妥当的;它仅仅只注意到了意义,并没有兼顾到声律,就如上举的游山西村而言,按二分法划分之后,简单倒是简单了,但这样划分之后,全诗就变成了单调的四三、四三,没有任何变化,这是不符合该诗实际的美感效应;事实上,作为律诗,从形式上说,它特别讲究对仗;而对仗要求上下两句必须结构一致,互为对称;对仗句即骈句安排在中间四句的位置;在律诗的首尾通常使用散句,第一和二句,第七和第八句的结构形式不同;散句和骈句的交错应用,是律诗的基本特点;另外,两联对仗,在结构形式上通常也需要变化,如果颔联是二二一二,那么颈联一般就是二二二一;这样,散句和骈句交错起来,几种不同的骈句结合起来,才使律诗既有很强的表现力,又有很美的阅读效果;游山西村中,第一句为二二二一,第二句则变为二二一二,颔联为二二一二,颈联则为二二二一,末尾两句又变为二二一二;可见,给古诗划分节奏的要领是:⑴找到各句畸零的单音节,这个音节单独作为一个节拍;⑵其他音节,只要不违背意思,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拍;这样的方法,对于常见的两种结构形式都是可行的;操作举例,下面是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首先找到各句的畸零单音节:平、混、泽、城、无、耻、情;这样很快就可以给全诗标出节奏点,如下: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标好后,可以看到,第一句为二二一,第二句为二一二,这一联是散联;中间两联对仗,一联为二二一,一联为二一二,整齐中有变化;这里,尾联第七句没有按三分法划,这是因为“垂钓者”三字不好拆,“垂钓”当然是结合得很紧的,但“者”不好独立,故笔者以为还是尊重意义,把切分后会损害意义表达的结构,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以上的例子属于两种常规意义结构;其实,打破了常规意义结构的诗句,也适用以上方法,如“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杜甫宿府“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元稹遣行很明显,这几个例句从节奏上看,与常规节奏是相同的;不过,以下各例需要特别加以讨论: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②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书怀③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黄庭坚戏呈孔毅父以上是按意义作的切分,从节奏上划分的话,第一不能违背意义结构,第二应尽可能细化,以便反映出诗实际的节奏性,第三节奏点和每个节拍的音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处理;以上三例可以这样标示其节奏的: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②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③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前两例中,两个短节拍是诗句意义的重心,以两个节拍来诵读,有助于领会诗的内涵;例②中两个虚词作为一个单独节拍,主要也是因为“岂”难道和“应”理应各自都是诗人表达的重心,可以独立表意这与前面的“垂钓者”中的“者”是不一样的;语文担当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而要实现这一任务,在诗词教学中,就务必使青少年喜欢诵读古诗,在诵读中体味到古诗的精神、古诗的美;因此,在指导划分古诗节奏时,就不应该满足于简单粗略地切分为二,而应该在不违背意义的前提下,尽可能细致地标出古诗节奏,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出古诗本有的声律美;二、关于古文节奏的划分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1.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这里包括: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2.“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①可/以一战;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如:“且”“虽”“因”“惟”“故”而”等;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敏而/好学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句首发语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如:瞻余马首/可也问/今是何世两三点雨/山前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7.“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余闻之也/久;8.文言文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9.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一般要停顿;如:卢陵/欧阳修也;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要根据语境理解文意,只有确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确地停顿;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些,而这些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下列情况不能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如:其一/犬坐/于前山行/六七里。

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

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

古诗文朗读停顿方法一、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 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两岸青山/相对出。

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春风/不度/玉门/关;或“二二一二”如:人生/自古/谁/无死。

二、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

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正确的朗读节奏: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的古义是指“妻子和儿女”,不是今天所说的“妻子”。

这句的朗读节奏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又如:可以一战。

“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以”,朗读时的节奏为:可/以一战。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3、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在文章中,有表示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语领起时,在这些词后稍加停顿。

例如: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的节奏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如还有:(1)、若夫/霪雨霏霏。

(2)、其/如土石何?(3)、盖/大苏泛赤壁云。

( 4)、盖/追先帝之殊遇。

(5)、故/君子有不战。

4、“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此句朗读时的节奏是:余闻之也/久。

若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时,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5、在转折连词“而”前,一般要稍加停顿。

(1)后/狼止而/狼又至。

(2)人不知/而不愠。

(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三、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⒈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⒉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⒉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印给学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印给学生)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打印给学生记住的)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按音节划分。

五言、七言诗,找出畸零的那一个单音节作为1个节拍,其他的都是两个音节作为1个节拍。

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二、关于古文节奏的划分按意义划分。

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

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以下情况需要注意停顿:1.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

即按照: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可/以一战。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如:“且”“虽”“因”“惟”“故”而”等。

(例如:虽/乘奔御风且/焉置土石敏而/好学)4.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如:句首发语词“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则/素湍绿潭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问/今是何世瞻余马首/可也。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7.“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8.文言文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9.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后一般要停顿。

如:卢陵/欧阳修也。

10.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完整版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完整版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精心整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
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
《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
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
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间/
“故”
“至
/
5.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的原貌。

如:瞻余马首/可也问/今是何世两三点雨/山前
6.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动词谓语“鼓”,应略停,以体现谓语的省略。

7.“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则忧。

古诗文划分节奏的10种方法

古诗文划分节奏的10种方法

古诗文划分节奏的10种方法中学语文古诗文考试中,划分节奏是常考题型,这里分享10种方法。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的结构。

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这样就能把握古诗文句子的自然停顿。

一、主谓之间要停顿。

如:1、一狼/洞其中。

2、君之病/在肌肤。

3、宋/何罪之有。

二、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往往要停顿。

如:1、忘/路之远近。

2、恐/前后受其敌。

3、衔/远山,吞/长江。

三、动词与后面状语(它的补语)间常常要停顿。

如:1、骈死/于槽枥之间。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句中转折连词前一般要停顿。

如: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鸣之/而不能通起意。

五、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

如:1、尝/与人佣耕。

2、俄而/百千人大哭。

六、有些议论、推断、反问、总结等语气句子,若前面有“顾、夫、盖、其、且、至若”等词领起,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

如:1、且/人患志之不立。

2、其/真无马邪?3、至若/春和景明。

4、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七、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

如:1、问/(渔人)所从来。

2、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八、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

如:1、泉香/而酒洌。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3、斗折/蛇行。

4、属予作文/以记之。

九、骈句排比句的朗读节奏上下、前后句是相同的。

如:1、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个雨/山前。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十、古诗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6张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6张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九和方法:一、按章节兼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泰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分为:故人俱鸿黍。

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俱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渐燕豚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划分为:谁家渐燕/啄l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天璐释伏任斤提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川各碑/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凄仔/邑人徕砒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凄子/邑人徕砒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⒈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⒉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⒈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⒉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⒈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详解)一、关于古诗(包括词、曲)节奏的划分1.古诗的声律(节拍)节奏《诗经》的时代,主导的诗歌形式是四言。

在它的影响下,古诗逐渐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体现出整齐匀称、琅琅上口的韵律美。

五七言诗虽然也是以一节拍两音节为主,但与四言、六言不同的是,五言、七言除了几个完整的节拍外,还有一个畸零的单音节,五言是两个节拍外加一个畸零单音节,七言是三个节拍外加一个单音节。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单音节呢?有两个作用:一是更便于体现诗叶韵所带来的韵律美。

五言、七言的节律一般是二二一和二二一一。

第二个作用是使诗句更具顿挫、变化之美。

二二一和二二二一因此就分别成为五言与七言诗基本的,也是经典的声律节奏。

汉以后的诗人写诗,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经典的声律节奏来造句,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古诗的意义结构五七言诗之所以成为古典诗歌主流形式,还与它有着更强的意义表达功能有很大关系。

人们发现,各句中那个畸零的单音节如此显眼,以致它很自然就成为表达的中心。

于是,许多诗人都把功夫放在单音节的锤炼上,从而使五七言诗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成为锻造名句的诗歌时代。

当然,根据意义的需要,单音节的位置就不仅可以置于句末,也可置于句中。

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这样,古诗就出现了两种常见的意义结构:一,单音节在末尾。

五言诗为二二一,七言诗为二二二一,这是符合自然的、经典的声律节奏。

第二种,单音节在句中。

五言为二一二,七言诗为二二一二,这也是比较常见的。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读少府之任蜀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
作者:徐俊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6年第10期
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出现了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题。

这种题型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一种好形式。

看来,古诗文节奏划分题将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

因此掌握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很有必要。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音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2: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甫”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2: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如: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

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语,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

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2: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庸夫之怒也。

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例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这是一个非四字骈字句,可按意义划分节奏,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

“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名词,乐趣、快乐。

“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

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而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3.其一犬坐于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