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

合集下载

两种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比较

两种术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比较目的比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分为A组(青白联合手术组,n = 52)和B组(单纯小梁切除术组,n = 76)。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治愈率、眼压、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6个月,A组患者治愈率为90.4%,B组患者治愈率为86.8%,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术后眼压分别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5)。

A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后视力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对于有白内障手术指征的青光眼患者,选择青白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术后视力恢复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单纯小梁切除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边虹膜堵塞小梁网或与小梁网产生永久性黏连,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压升高的一类青光眼,眼球局部的解剖异常,被公认为是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1]。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发展,现有许多眼科医生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或单纯白内障手术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但由于青光眼的复杂性,对于手术方式、手术时机以及临床疗效等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

现对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患者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或单纯小梁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眼科收治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男47例,女81例;年龄56~82岁,平均(68.6±10.2)岁。

其中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8眼,所有患者均没有眼外伤史以及内眼手术史,而且晶状体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混浊、视力降低,将所有患者分为青白联合手术组(A组)52例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B组)76例,术前均告知患者两种术式的原理与方法,并签署了手术志愿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眼部疾病,其特点是眼压升高,可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变性而导致的视力下降。

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是两种眼部疾病同时
存在的一类特殊患者群体。

针对这类患者,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
式有青光眼和白内障两个方面的治疗。

下面将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
的疗效进行比较。

传统的方法是先行白内障手术,然后进行青光眼手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较为简单,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由于青光眼手术在白内障手术后进行,可能会增加眼压升
高和眼压波动的风险。

在选择这种方法时需要慎重考虑患者眼压的情况。

近年来,一种新的手术方法被广泛应用,即联合手术。

这种方法是在同一次手术中同
时进行白内障和青光眼手术。

相比于传统的先行白内障手术再行青光眼手术的方式,联合
手术的优点是手术时间短,创伤减少,恢复较快。

而且,联合手术可以减少手术次数和风险,方便患者就医。

研究表明,联合手术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显著,可以同时
改善视力和眼压控制。

激光手术也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

激光手术主要通过利用激光技术,
对青光眼或白内障患者的眼部进行治疗,以减少眼压和改善视力。

激光手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一些轻度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

激光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对于一些病情较重的患者,常常需要进行手术联合其他治疗方式。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它会导致眼压增高,长期不治疗会损害视神经,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

而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的眼部疾病,会导致晶状体混浊而影响视力。

青光眼和白内障合并的患者治疗起来更加复杂,既要考虑治疗青光眼的效果,又要考虑恢复视力的效果。

目前,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多种选择,包括传统的手术方式和新型的微创手术方式。

针对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式的选择,本文将分别从传统手术方式和微创手术方式的角度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传统手术方式包括青光眼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分开进行的方式。

青光眼手术主要是通过降低眼内房水的产生或促进房水的排出来降低眼压,从而达到治疗青光眼的目的。

而白内障手术则是通过取出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状体来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这两种手术方式都是传统手术方式,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如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术后并发症可能性较高等。

而微创手术方式则是相对较新的治疗方式。

微创手术方式不仅可以同时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而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周期短,并发症较少。

微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激光手术和超声手术等。

这两种手术方式都属于微创手术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微创手术方式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患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更加安全和可靠。

关于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可以从手术效果、手术风险、手术费用以及手术后的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首先从手术效果方面进行比较。

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验证,其治疗效果相对稳定。

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也在不断得到完善,其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在手术效果方面,微创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次从手术风险方面进行比较。

传统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如手术创伤大、恢复周期长、术后并发症可能性较高等。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比较青光眼和白内障都是常见的眼部疾病,而且它们经常会同时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

青光眼是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受损的疾病,而白内障则是晶状体变性引起的眼睛混浊。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来说,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这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也越来越多样化。

本文将就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

一、雷射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1 激光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激光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手术方式,对于一些早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激光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眼压,减轻症状。

而且激光治疗的过程比较简单,恢复时间也比较短。

激光治疗并不能彻底解决青光眼和白内障的问题,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可能效果并不明显。

1.2 激光白内障手术激光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方式,通过激光技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组织蒸发,然后用人工晶状体替换。

这种手术方式对于白内障患者来说效果很好,恢复时间也比传统手术更短。

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来说,激光白内障手术并不能有效地治疗青光眼。

2.1 传统青光眼手术传统的青光眼手术是通过在患者眼球上制造一个新的排液通道,使得眼内的房水能够顺利流出,从而降低眼压。

这种手术方式对于一些严重的青光眼患者来说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

传统青光眼手术并不能治疗白内障,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来说需要进行额外的手术治疗。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有着不同的疗效。

对于早期病情较轻的患者来说,激光治疗可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说,传统手术治疗效果也是比较好的;而对于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来说,组合手术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无论采用哪种手术方式,患者在手术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检查和准备,在手术后也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恢复和治疗。

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尽快康复。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2018年6月DOI:10.19347/ki.2096-1413.201816037作者简介:王济民(1963-),男,汉族,陕西大荔人,副主任医师,学士。

研究方向:眼科(青光眼、白内障)。

临床医学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及生活质量[1],两种眼病可相互影响并同时发生。

白内障和青光眼两种疾病均有较高的致盲率,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处于白内障的膨胀期或过熟期会继发青光眼,对青光眼的治疗又会加重白内障的程度[2]。

目前,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3]。

本研究对比了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98例(110眼)。

其中男48例(52眼),女50例(58眼);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5.12±6.51)岁。

患者均行房角镜检查,前房角黏连均≥2/3周,并均伴有视力明显下降、不同程度的皮质膨胀和晶状体浑浊。

术前检查时排除“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疾病者。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49例(55眼),行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B组49例(55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主刀完成。

A组采用房角分离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局麻下于11点钟方向做一个透明角膜切口,在2点钟位置做辅助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进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清除晶状体核,接着用自动注吸头吸除残留的晶状体皮质,向前房和囊袋内注入黏弹剂,植入人工晶状体,360°缓慢钝性分离前房角,吸除前房内黏弹剂。

两种不同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两种不同术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交通 医学 2 0 1 5年 第 2 9卷 第 1 期 Me d J o f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s 2 0 1 5 . V o 1 . 2 9 . N o . 1
【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2 4 4 0 { 2 0 1 5 ) 0 1 — 0 6 9 — 0 3
性 眼病 ,流行 病 调查 显示 我 国闭角 型青 光 眼患 者 多
于 开角 型青 光 眼【 l _ 。 急性 原发 性 闭角 型青 光 眼主要 的
白 内障 超 声 乳 化 摘 除联 合 房 角 分 离 术 , B组 3 5例
发病机制是瞳孔阻滞 。 随着年龄 的增长晶状体厚度
会 明显增 加 ,如 果合 并 白内障会 更 加加 剧 瞳孔 阻 滞 的形 成 _ 3 1 。 因此 白内障超 声乳 化 晶状体 摘 除联 合或 不 联合 前房 角 分离 可治 疗该 疾 病 。 但对 于前 房 角关 闭 大于 1 8 0 。 者, 单 纯 做前 房 角分 离 联 合 超声 乳 化 手 术 有效 性研 究 较少 嘲 。选 择我 院 2 0 0 8年 1 月一 2 0 1 2年 l 2月 急 性 原 发 性 闭角 型青 光 眼合 并 白内 障需 行 手
・ 6 9・
两种不 同术式对原发性 闭角型青光 眼合并 白内障的疗效 比较
王 勇
( 如 皋博 爱 医院眼科 , 江苏 2 2 6 5 7 2 )
f 摘 要1 目的 :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在治疗原发型闭角型青 光眼合并 白内障时的疗效 。方法 : 将原发性 闭角型青 光 眼合并 白内障 6 5例( 7 0眼 )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A组 3 0例( 3 2眼) 行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 除联合 房角分离术 , B组 3 5 例( 3 8眼 ) 行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 。术后随访视力 、 眼内压 、 前房 角 、 中央前房深度。结果 : ( 1 ) 术前视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Z A a ,A GY g u , H O D n W N i - n nj
H ieg G N “d n Dp r etfO h am l y Z n ri o i l B i n u- n , O G y一a . eat n o p t lo g , ogu H s t eu f m h o pa o f l
bn dw t gn0y eha s ru P aogo p 4 ae )a d P ao m l c t na d t b c lc m o ie i ie i o isn c i y i go p( h c u , 0 c ss n hc e u i i n ae uet yc m n d w t h l s r s ao r o b h
Ds i h ag Nn b 350 ,C ia irtnZ e n , i o 186 h tc i i f g n
Cor s o dig a t o : re p n n u h r ZHAO n,Emal z a da 73 @ 1 3. o l Da i: h o n 3 6 c n
gn snci yi gop ( hc r op 4 ae ) h hne f i a au y i rou r rs r(O ) at— oi yeha s u P ao a g u , 0css .T e ags s l ci ,n acl es e IP , ne o l sr T pr c ov u t t ap u
中 国 眼耳 鼻 喉 科 杂 志 2 l 5月第 1 第 3期 00年 O卷
两 白
1 71

临床 研 究 ・
种 术 式 治 疗 急 性 闭 角型 青光 眼合 并 内障
赵丹 王颖君 吴 慧锋 龚余丹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使用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其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房角分离术。

将其分为phaco组和phaco trab组,phaco组采用的手术方法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而phaco trab组采用的是超声乳化小梁切除联合房角分离术。

对两组患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变化、前房深度等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视力都有所提高,前房角在手术后都有所增宽,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

phaco组和phacotrab组的前房深度分别为340±030mm、351±026mm,在手术后都有所加深。

在随访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比较,phaco组为1596±397mmhg,而phacotrab组为1620±461mmhg,p>005,无统计学意义。

phaco 组和phacotrab组的房角全周开放分别为64只眼(80%)、60只眼(75%)。

结论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非常好。

在手术后能增宽患者的前房角;能够加深患者的前房深度;可以降低患者的眼压;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视力。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梁切除术;房角粘连分离术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9-0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科疾病,并且非常多见,严重会导致患者失明[1]。

在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一般采用小梁切除术,但是此手术的处理比较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眼压的控制不稳定,并且前房的形成也非常缓慢,容易损伤视功能,最后导致手术不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三维超声进行一个有效的结合, 运用二维超声显示上唇线连续、双鼻孔的完整性、对称性, 判断是否存在唇裂或者是唇腭裂迹象, 在发现唇裂或唇腭裂后应用多切面获取和保留超声图像, 采用三维超声对胎儿的软组织以及骨骼进行观察, 为胎儿的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通过对二维、三维超声诊断的联合运用提高诊断的符合率, 降低和减少漏诊情况的出现[7-10]。

本次实验研究中共有中孕期孕妇8540例, 其中检查出唇裂或唇腭裂的孕妇有42例, 检出率为0.5%;检出唇裂或唇腭裂的孕妇中有33例选择在孕30周前引产, 引产患儿经颜面部检查证实有不同程度的唇裂情况;其余9例检出孕妇分娩后发现1例产前超声检查为唇裂, 分娩后发现为唇裂并唇腭裂, 2例产前超声检查为唇腭裂, 分娩后发现为唇裂, 其余6例产妇产前与分娩后结果基本相同;未检查出唇裂及唇腭裂孕妇分娩后发现1例Ⅰ度唇裂新生儿, 漏诊率为0.01%。

综上所述, 在实施中孕期筛查胎儿唇裂和唇腭裂的过程中, 较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为二维超声, 而三维超声是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 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提高了胎儿唇裂和唇腭裂的检出率, 降低了漏诊率。

参考文献[1] 刘爱兰. 四维超声在中孕期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临床研究, 2015, 28(1):100-101.[2] 林鸟. 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意义评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7, 11(3):82-83.[3] 单燕京, 董志远, 胡小林. 胎儿唇裂11例超声诊断及相关性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17):88-90.[4] 沈小玲, 吕国荣, 吴淑芬, 等. 三维超声自由解剖成像新技术在诊断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6, 25(2): 155-158.[5] 林国玲.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在胎儿唇腭裂畸形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1):98.[6] 练纯玉. 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 现代医用影像学,2016, 25(1):134-135.[7] 荆春丽, 丁伟, 孙寒冰, 等. 超声在中孕期筛查胎儿唇裂及唇腭裂的价值.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3(4):286-291.[8] 曾淑华, 张群英, 李艳娜, 等. 二维及三维超声筛查在孕期胎儿唇腭裂诊断中的价值. 当代医学, 2015, 21(23):73-74.[9] 刘晓慧. 产前超声在检查在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价值.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34(7):1005-1006.[10] 朱玉蓉. 超声检查在胎儿产前唇腭裂畸形的诊断价值分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0):45-46.[收稿日期:2017-04-19]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研究徐桂花 陈子林 王小艺【摘要】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 30例(32眼)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 将患者按照房角关闭程度分为A 组(房角关闭<180°)和B 组(房角关闭≥180°), 各15例(16眼)。

A 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 B 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及前房深度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眼压及前房深度较术前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 组患者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分别为(15.38±3.17)mm Hg(1 mm Hg=0.133 kPa)、(3.21±0.35)mm, B 组患者分别为(16.42±2.93)mm Hg、(3.17±0.43)m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降低眼压, 提高视力, 临床上要根据不同的房角关闭状态及医生经验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 超声乳化摘除;白内障;青光眼;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术DOI :10.14164/11-5581/r.2017.14.031作者单位: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中心青光眼和白内障是临床上两种高致盲性的眼病, 青光眼又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上这两种青光眼的比例为1∶3.7[1]。

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不断成熟,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治疗上述疾病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

本文旨在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分别联合房角分离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不同房角关闭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住院手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30例(32眼), 其中男16例(17眼), 女14例(15眼), 年龄45~69岁, 平均年龄(51.3±4.8)岁。

患者均经房角镜诊断为原发性房角关闭的白内障。

排除标准:伴有角膜疾病者;无法随访患者。

将患者按照房角关闭程度分为A 组(房角关闭<180°)和B 组(房角关闭≥180°), 各15例(16眼)。

1. 2 方法1. 2. 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术前根据其眼压情况酌情给予全身或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 控制眼压在25 mm Hg 以下, 术前30 min 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

1. 2. 2 手术方式 A 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爱尔卡因眼液表面麻醉, 常规开睑器开睑, 沿角膜缘于角膜曲率最大处做一个3 mm主切口, 于2点时钟位做一辅助穿刺口, 连续环形撕囊, 水分离, 超声乳化吸除晶状体核并清除残余皮质, 后囊抛光, 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 调正位置。

毛果芸香碱缩瞳后使用粘弹剂针头沿虹膜根部360°钝性分离前房角, 充分打开粘连、关闭的前房角, 加深前房, 加宽前房角, 吸净粘弹剂, 经辅助切口注入平衡盐溶液, 水密切口。

B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晶状体乳化切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式同A组;前房内注入卡米可林缩瞳后, 做以角膜为基底的结膜瓣, 切除小梁网组织, 切除周边虹膜, 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 利用辅助穿刺口注水观察滤过情况良好后间断缝合结膜, 注吸粘弹剂, 水密角膜切口。

术后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

1. 3 观察指标 对患者进行1周、1个月、3个月、1年随访, 观察视力变化, ToPcon自动眼压计测量眼压, IOL master 测量前房深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 1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水平较术前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 术后两组患者在眼压及前房深度变化方面较术前改善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比较(眼数)时间A组(16眼)B组(16眼)<0.1~0.3~0.5>0.5<0.1~0.3~0.5>0.5术前84409530术后1周 25633454术后1个月 23741456注:术后与术前比较, P<0.05表2 两组患者眼压及前房深度比较( x-±s)组别眼数眼压(mm Hg)前房深度(mm)术前术后1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A组1629.55±4.5715.38±3.17a 1.99±0.36 3.21±0.35a B组1628.13±2.41 16.42±2.93ab 2.02±0.41 3.17±0.43ab 注:与术前比较, a P<0.05;与A组比较, b P>0.053 讨论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最常见的青光眼类型, 瞳孔阻滞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手术摘除病变的晶状体, 进而解除瞳孔阻滞状态已成为眼科医生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共识[2-5]。

临床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主要方式为抗青光眼手术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成熟完善, 超声乳化技术联合青光眼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已得到业内专家的认同, 但在针对不同病情患者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

相关研究发现[ 6-8], 在老年患者中闭角型青光眼往往伴发一定程度白内障, 两者相互促进, 加剧发展, 当房角闭合范围<180°时可选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当房角闭合范围≥180°时, 可选择白内障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

国内文献报道显示[9-11], 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患者眼压且远期降压效果好, 针对房角关闭≥180°采用联合小梁切除术, 虽然手术过程稍复杂, 但由于其建立了房水外流通道, 同时松解周边房角, 降低眼压同时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本研究发现根据患者不同的房角关闭状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两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术后视力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前房深度改变及眼压降低程度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韦俊杰. 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8):84-85.[2]李瑛瑛, 张友岩, 王金桃.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华眼科杂志, 2014(4):330-333.[3]徐武平, 洪卫, 朱建刚. 不同房角关闭状态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探讨. 国际眼科杂志, 2016, 16(6):1099-1101.[4]高宏杰, 李朋英.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2):113-115.[5]李娜新.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同范围房角关闭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效果. 河北医药, 2016(38):2961-2963.[6]郑磊, 柳林, 仲明, 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房角改变.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1):52-54.[7]郑磊, 张建华, 仲明, 等.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不同房角状态的闭角型青光眼. 眼科新进展, 2005, 25(4):384-385.[8]蒋慧中, 刘大川, 张健, 等.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比较. 眼科, 2009, 18(5):331-334.[9]赵丹, 王颖君, 吴慧锋, 等. 两种术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 10(3):171-173.[10]李波, 方严.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两种方式手术疗效观察.临床眼科杂志, 2009, 17(3):229-231.[11]苏晨, 张杰. 不同手术方式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1):70-73.[收稿日期:2017-05-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