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被减数一差=减数的应用题
被减数一差=减数的应用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数学中,被减数、减数和差是减法运算中的三个关键概念。
被减数是被减去的数,减数是用来减去的数,而差则是被减数减去减数的结果。
被减数和减数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等式来表示:被减数= 减数+ 差。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来求解被减数、减数或差。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应用题来深入理解被减数一差等于减数的概念。
1. 小红手里有一些苹果,小明给了她5个苹果,这时小红手里的苹果数量比小明给她的苹果数量多3个。
请问小红手里原本有多少个苹果?根据题意可知,被减数即小红手里原本有的苹果数量,减数即小明给出的苹果数量,差即两者之差。
设被减数为x,减数为5,则根据被减数一差等于减数的公式,可以得到方程:x = 5 + 3。
解方程可知,被减数为8,即小红手里原本有8个苹果。
同样地,设小明手里的糖果数量为x,小红手里的糖果数量为y。
根据题意可知,小红比小明少3颗糖果,即y = x - 3;小明再给小红4颗糖果后,两人的糖果数量相等,即y + 4 = x。
结合两个条件,可以得到方程组:y = x - 3y + 4 = x解方程可知,小红原本有5颗糖果。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被减数一差等于减数的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式,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求解未知数的值。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锻炼我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实例的讲解,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被减数一差等于减数的概念,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文章结束】。
第二篇示例:在数学中,被减数、减数以及差是减法运算中的三个重要概念。
当我们进行减法运算时,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到的差就是运算的结果。
在实际生活中,被减数一差等于减数的应用题也是非常常见的。
通过这些应用题,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减法运算的原理,并且培养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一节实践应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求被减数等。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减法运算,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但对人民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途径,掌握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途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情境图、实际问题、人民币图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份人民币图片,一份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
如:“妈妈带了20元钱去超市购物,买了3瓶饮料,每瓶饮料3元,还剩多少元?”2.呈现(10分钟)呈现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8.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
划走了一些, 还剩5只。
划走了多少只?
27-5 = 22(只)
原来的只数 - 还剩的只数 = 划走的只数
原来有的27只小 船 剩下的小船 划走的小船
划走了22只。
2.体育室里有45个足球。
借走一些后, 还剩20个。
借走多少个?
体育室里的45个足 球
45-20 = 25(个)
原来的个数 - 还剩的个数 = 借走的个数
16+20 = 36(架)
飞机场一共的飞机 剩下的飞机 飞走的飞机
4.(1)飞机场一共有36架飞机,飞走一些后 还剩20架,飞走多少架?
36-20 = 16(架)
(2)飞机场一共有36架飞机,飞走16架, 还剩多少架?
36-16 = 20(架)
(3)飞机场飞走16架飞机后,还剩20架。 飞机场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3355--431= =341((棵棵))
没有栽的棵数 已经栽了的棵数
4.(1)飞机场一共有36架飞机,飞走一些后 还剩20架,飞走多少架?
36-20 = 16(架)
(2)飞机场一共有36架飞机,飞走16架, 还剩多少架?
36-16 = 20(架)
(3)飞机场飞走16架飞机后,还剩20架。 飞机场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摘了28个桃, 吃了一些, 还剩7个。
吃了多少个桃?
摘了28个桃 吃了一些后,还剩7个 吃了?个桃
怎样求出吃了多少个桃?
摘了28个桃, 吃了一些, 还剩7个。
吃了多少个桃?
摘了的28个桃
28-7 = 21(个)
还剩的桃子数 吃了的桃子数
吃了21个桃。
1. 湖边原来有27个。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苏教版教学目标
1.了解何为被减数和差;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被减数的求解方法;
3.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被减数的概念;
2.求解被减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2.操作符号推算求解答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
1.引入被减数和差的概念;
2.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物品的被减数和差的概念。
知识讲解
1.被减数的定义;
2.操作符号的含义;
3.如何通过差和被减数求解减数的方法。
教学实验
1.请一位学生来到讲台前;
2.找到两个水果,将一个放在桌子上,一个拿在手上,让学生算出放在桌子上的水果数量。
合作探究
1.以实际问题为例子,让学生自己操作符号求解被减数;
2.合作中欣赏他人答案并对自己答案进行核实。
总结归纳
1.讨论学生对于被减数和减数的理解;
2.强化学生所学内容的答题技巧。
作业布置
1.让学生回家将身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作答;
2.让学生自己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通过符号进行操作并求答案。
教学参考资料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苏教版一年级数学》。
教学评价
学生能否将身边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符号进行操作并求解答案。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含试卷)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在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
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信息;并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问题。
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
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
并提醒学生要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 想想做做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几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算式,答,为什么这样做三个方面来交流,以真正达到吃透题意,理解题目数量关系的用意。
想想做做第4题是对比题,在教学时,我也主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一小题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小题用减法计算,让学生理解到: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进行解答。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华华从家到学校,先向南走了一段路,再向东北方向走了一段路,然后又向西南方向走了一段路才到学校.华华走的路线应该是()A. B. C.2.若a是非零自然数,下列算式中的计算结果最大的是()。
A.a÷B.a×C.a÷D.÷a3.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中央电视台晚上《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以下表示方法哪一个是正确的()A.7:00 B.19:00 C.晚上7:00 D.19小时4.①用同样方砖铺一间教室,方砖的边长和块数是(_________)②如果2y=x,那么x和y是(_________)③如果ab-5=8那么a与b是(_________)。
苏教版一年级下《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一年级下《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在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是一个重要且有趣的知识点。
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小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数学探索之旅。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的情况下,求出另一部分的数量。
比如说,小明有 10 颗糖果,吃了一些后还剩下 3 颗,那小明吃了几颗糖果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呢?这其实是在培养小朋友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们能够理解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例子来帮助小朋友们理解。
比如,老师可以拿出一篮子水果,里面有 8 个苹果,然后分给小朋友们 5 个,问篮子里还剩下几个苹果。
或者,展示一幅图画,上面有 7 只小兔子在吃草,跑走了一些后,还剩下 2 只,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跑走了几只小兔子。
为了让小朋友们更好地掌握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我们还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来解决。
比如,用圆圈代表苹果或者小兔子,画出总数和剩下的数量,然后数一数中间缺少的部分,就是减数。
这种直观的方式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清晰地理解问题。
在解决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时,小朋友们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地方。
首先,要认真读题,理解题目中的意思,弄清楚总数是多少,剩下的数量是多少。
然后,用总数减去剩下的数量,就能得到减数。
在计算的时候,要细心,不要出错。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练习一下。
例 1:小红有 12 朵花,送给同学 5 朵,还剩下几朵花?总数是 12 朵花,送出去 5 朵,求剩下的花的数量,就是用总数 12减去送出去的 5 朵,12 5 = 7(朵),所以还剩下 7 朵花。
例 2:妈妈买了 9 个苹果,吃了几个后还剩下 3 个,吃了几个苹果?总数是 9 个苹果,剩下 3 个,求吃了的苹果数量,用总数 9 减去剩下的 3 个,9 3 = 6(个),所以吃了 6 个苹果。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知减法,体会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对加法有了一定的理解,但是在减法运算上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
同时,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减法的意义。
2.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减法,理解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减法,掌握减法。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减法。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物道具,用于教学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小猴摘桃子”的故事,让学生感知减法。
故事中,小猴摘了10个桃子,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桃子?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减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减法的例子,如10-3,8-4,5-2等,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规律。
同时,教师解释减法的含义,让学生理解减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实物道具进行减法操作,如拿走一些物品,让学生实际体验减法。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在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
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信息;并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问题。
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
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
并提醒学生要口答:“树上原来有28个桃。
”想想做做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一下这几题的答案,让学生从算式,答,为什么这样做三个方面来交流,以真正达到吃透题意,理解题目数量关系的用意。
想想做做第4题是对比题,在教学时,我也主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第一小题用加法计算,而第二小题用减法计算,让学生理解到: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进行解答。
在学习“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前,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本节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求减数的实际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减法的意义,减法算式的构成,以及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于减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减法。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减法的计算方法需要一定的指导和实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2.减法算式的构成。
3.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一些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减法运算。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减法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材料。
2.PPT或者黑板。
3.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
4.计时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有10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他还剩下几个苹果?”来引导学生思考减法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减法的算式,如“10-3=7”,“15-5=10”,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减法算式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减法的练习,如“20-7=13”,“30-15=15”,并引导学生发现减法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减法操作,巩固学生对减法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生活问题,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吃掉了2个,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无锡市八士实验小学陶莉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55、56页教材简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加法解决求和或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会用减法解决求剩余或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一个例题和4道配套习题。
例题通过小猴吃桃的场景图提出了求吃掉多少(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问题就其数量关系来讲,仍然是过去学过的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但是题中信息的呈现顺序与事情的发展顺序不一致,因此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会发生困难,这就是设置这道例题的原因。
教材为了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直观地展示了小猴吃桃的情景和剩下的桃,并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桃的总数中去掉剩下的就可以算出吃掉的桃的数量了。
“想想做做”的4道题则比例题提高了要求,都是纯文字叙述的问题,教材所配的图只是一个示意图。
这种纯文字的问题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最难,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理解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求减数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思路:1.找准起点学生在学习求减数的实际问题之前,基础是什么?应该有很多,如“求和、求差的实际问题”、“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等等,但最直接的应该是“有括线和问号的题”,这是一年级上册的知识。
在学习中,学生已经明确“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用减法做”。
而这节课教学的内容也是如此,只不过是以文字形式出现的。
如果能帮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旧知对照起来,利用旧知学新知,那么就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也使新知易于掌握。
16.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求去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与问题的联系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摘了28个桃,吃 了一些,还剩7个。
吃了多少个桃?
剩下的7个
吃了?个
28个
检验:
28-7 = 21(个) 21+7=28(个)
答:吃了21个桃。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
的就可以了,用减法计算。
1. 湖边原来有27 只小船。
划走了一些, 还剩5只。
划走了多少只? 27 - 5 = 22(只)
2.体育室里有45个足球。
借走一些后, 还剩20个。
借走多少个?
45 - 20 = 25(个)
3.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 求减数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一共要栽 35棵花。
还有4棵没有栽。
已经栽了多少棵? 35 - 4 = 31(棵)
4.(1)飞机场上午飞走20架飞机,下午飞走16架。 一共飞走多少架? 20 + 16 = 36(架)
4.(1)飞机场上午飞走20架飞机,下午飞走16架。 一共飞走多少架? 20 + 16 = 36(架)
(2)飞机场一共有36架飞机,飞走20架,还剩多少架? 36 - 20 =16(架)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减法的含义,学会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关系,感受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运算,对基本的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减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如何引导学生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减法运算。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图片和道具。
2.准备数学游戏材料。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际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到减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减法的含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减法运算的练习,巩固他们对减法的理解。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减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巡回指导中,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减法的过程。
探索小学数学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练习题
探索小学数学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练习题一、市场购物小明去市场购物,他手上有100元,他买了一些水果和蔬菜。
下面是他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请帮他计算他还剩下多少钱?1. 苹果:10元2. 西瓜:25元3. 香蕉:8元4. 菠菜:12元二、自行车比赛小红和小李参加自行车比赛,小红骑行了25公里,小李骑行了17公里。
请问,小红比小李多骑行了多少公里?三、邮票收藏小明有一套邮票收藏,其中一张邮票价值20元,他拿去交换了两张10元的邮票,请问他交换后收藏的邮票数量有多少张?四、购买玩具小军去玩具店购买玩具,他手上有50元,他买了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足球价格是15元,篮球价格是28元,请帮他计算他购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五、动物园观察小明去动物园观察动物,他看到了5只大象,其中有3只正在进食,请问还有几只大象在休息?六、出游花费小芳和小华一起出游,他们一共带了150元。
在旅行中,他们用了80元去游乐场玩耍,用了20元买了些零食,请问他们还剩下多少钱?七、图书馆借书小燕去图书馆借了5本书,她还有10本书没有还,请问小燕共有多少本书?八、加班收入小明加班工作,他一共加班了6小时,每小时加班费是15元,请帮他计算他加班后收入多少钱?九、食品消耗小明一天吃了3个苹果,小红一天吃了1个苹果,他们一共有7个苹果,请问他们还剩下几个苹果?十、清零奖励小王的游戏积分是75分,他被奖励清零后又得到了25分,请问他现在的积分是多少?十一、红包分配小红得到100元的红包,她想分给她和她弟弟两人,她自己要分到60元,请问她弟弟可以得到多少?结束语: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际应用练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学数学减法运算。
这些练习题涵盖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实际的应用问题,提高了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提升自己的数学技能,将数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小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公开课教案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名称,学会口答结果。
2. 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 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在书面解决实际问题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看,两只小猴子来到山下掰玉米,小猴掰了3个玉米,大猴掰了12个玉米。
你能算一算,它们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怎样列式?生:3+12=15 还可以怎样列式?12+3=15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求一共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二、引导探索1.猜一猜。
谈话:小猴又来到了果园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桃子。
请你先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刚才,有小朋友猜53、24……想知道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你还想知道什么信息?2.说一说(出示例3图)我们来听听大猴告诉我们什么呢?谁能扮演一下大猴,大猴说……这是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也是两个已知条件。
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指读)谁来完整地说说条件和问题。
3.理一理提问:怎样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呢?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你是怎样求的?预设:23+5 (为什么这样求?)生:把摘下来的23个和剩下的5个合起来。
提问:你怎么想到的?你的意思是把这23个桃再移回去(看大屏幕)提问:原来的桃就被分成了几个部分?请你上来指着图说一说。
(圈出两部分)学生说完,教师贴,明确:原来桃的个数被分成了已摘的个数和还剩的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