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纪念碑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纪念碑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征集方 案,最后采用的是当时耶鲁大学建筑 专业21岁华裔女学生林璎的方案, 1982年建成,曾获美国建筑师协会 “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十大建筑” 第7名,美国建筑师学会2007年度 “25年奖”等。 1982年11月13日,这座有着特殊意 义的纪念碑落成向公众开放,迎接每 日像流水般朝它走来的人们,现在它 已经成为了华盛顿特区游览者最喜欢 的去处之一,也已是普通美国人大多数美国人都认为越战是一场 噩梦,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为此 付出了代价,这段黑色的墙揭示 了美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诉说 着过往沉重的苦难,但是,它所 体现出来的超越于政治的人道主 义精神和敢于直面历史的勇气, 却让参观者对美国人民肃然起敬。 这座看似简单的纪念碑无言地促 使美国人正视越南战争的结局, 开始了治疗战争创伤的漫长历程, 特别在那些越战老兵的心中,这 座纪念碑引发了他们无穷的思考, 促使他们来到这里,怀念战死的 人们,思索生活的意义。
【设计背景】 设计背景】 建造越南战争纪念碑的想法是一名前陆军下士简·斯克鲁格思在战后萌发的。1979 年4月27日,一群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在首都华盛顿成立了一个社团,旨在国家大 草坪博物馆、纪念碑群落地带建造越南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他们提出,这座拟议中 的纪念碑要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鲜明的形象,不管这座纪念碑最后建造成什么样子, 它必须满足四项基本要求:(1)纪念碑本身应该具有鲜明的特点;(2)要与周围的 景观和建筑物相协调;(3)碑身上镌刻所有阵亡和失踪者的姓名;(4)对于越南战 争,碑身上不要有一个字的介绍和评价。 1980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在靠近林肯纪念堂的宪法公园尽头建造越南战争 阵亡将士纪念碑。这个地方,正是斯克鲁格思们朝思暮想的所在,尽管这座纪念馆建 在了联邦土地上,但其建设资金全部由私人捐助。这年秋天,由美国建筑家学会组织, 在全国公开征集纪念碑设计方案,投稿者必须是年满18岁以上的美国公民。结果,在 征集过程中一共收到1421个应征方案。方案设计者被隐去姓名,由8位国际知名的艺 术家和建筑大师组成评定委员会,通过投票选出最佳设计。 1981年5月1日,在1421件应征作品中,林璎的被登记为1026号的设计成为首选, 其设计如同大地开裂接纳死者,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虽然她的设计方案没有立即引起 普遍认同,最后大多数对此方案持否定态度的人最后终于被说服,按照她自己的话说, “(活人和死人)将在阳光普照的世界和黑暗寂静的世界之间(再次会面)。”
每年的5月30日, 美国的“阵亡将 士纪念日”,人 们都要举行仪式, 怀念那些捐躯疆 场的将士。这天, 在越南战争纪念 碑前举行仪式已 经成为惯例。有 人说,林璎设计 的纪念碑已经成 为美国人的“哭 墙”。其实那不 准确,数不尽的 美国人来到这里, 携来的不仅仅是 眼泪,带走的则 必定有深沉的思 索
【设计者简介】 设计者简介】 。 林璎(Maya Ying Lin,可译为玛雅·林,1959 年10月5日-),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祖籍福建省 闽侯县,1959年10月5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雅典城 。林璎小时候就展现出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天赋,中学 时期就是班上的尖子生, 毕业后即被耶鲁大学录取, 成为该校建筑学院学生,1981年获学士学位,1986年 获硕士学位。1987年,林璎被耶鲁大学授予美术荣誉 博士学位。 在耶鲁大学上学时,教授们告诉林璎,你要么到 建筑学院学建筑,要么到艺术学院学雕塑,但不能两 者都学。林璎后来承认,她是建筑学院正式学生,但 经常偷跑到艺术学院听雕塑课。由于同时受两个领域 的训练,这无疑为林璎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基础。她说 :“雕塑是诗,而建筑是散文。” 今天,由林璎设计的作品遍布美国各地,有在耶 鲁大学的“妇女桌”、在田纳西州克林顿区的儿童保 护基金会礼堂、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的 亚太美国人中心和为洛克菲勒基金设计的艺术品等。 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她的成名作“越南战争纪念碑”的 设计,参加越战纪念碑设计竞赛时她才21岁,上大学 三年级。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林璎 林璎
设计俯视图
越战纪念碑 Vietnam Veterans Memorial 越战纪念碑,又称越南战争纪念碑、越战将士纪念碑、 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越战墙等,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中心 区,坐落在离林肯纪念堂几百米的宪法公园的小树林里。邻 近华盛顿纪念碑和林肯纪念堂。该纪念碑由用黑色花岗岩砌 成的长500英尺的V字型碑体构成,用于纪念越战时期服役于 越南期间战死的美国士兵和将官,闪闪生辉的黑色大理石墙 上依每个人战死的日期为序,刻划着美军57000多名1959年 至1975年间在越南战争中阵亡者的名字。 该纪念碑通过设计竞赛的方式征集方案,最后采用的是 当时耶鲁大学建筑专业21岁华裔女学生林璎的方案,1982年 建成,曾获美国建筑师协会“美国20世纪最受欢迎的十大建 筑”第7名,美国建筑师学会2007年度“25年奖”等。
【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 在耶鲁大学建筑学院读书的时候,林璎就喜欢到附近的“林阴墓园”去走走,观看那里形形色色的墓 碑和雕刻。她说:“那儿有一个渡船船长的墓,墓碑上刻着一条渡船,线条简单又优美,我就喜欢简单而 不复杂的东西。”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林璎曾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考察,走访了许多墓园,研究对死者悼 念的形式,她觉得墓园设计也是一项专门的学问,所以在四年级的时候将坟墓建筑列为自己的选修课。 在设计时,她研究了各个领域艺术和文化,了解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纪念物是如何纪念死者,还阅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关于战士的杂志。两个星期以后,她做出了模型。林璎的老师将她的设计评为B,却 仍然鼓励林璎将设计寄走。结果林璎的设计在众多设计师的作品中获得第一名,反倒是应征者中那些国际 知名的建筑师们——其中也包括林璎的老师选送的设计名落孙山。 “1980年秋,那年我和其它五名学生正打算做一个有关墓地建筑的作业,主要强调如何通过建筑形态 来处理“死亡”这个主题。整个学期我们做了许多相关的设计,有一个同学,我忘了是谁,偶然发现了征 集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的海报,于是我们想,何不把它作为毕业设计呢?我们来到将要修建纪念碑的地点 华盛顿。当我站在那里时,开始本能地想象着自己用小刀将地面立体切开并翻起成两翼,一边指向林肯纪 念碑,另一边指向华盛顿,上面还按顺序刻着阵亡者的名字。这时有一位同学收到了纪念碑的设计手册, 其中明确规定纪念碑上必须刻有全部57000多名阵亡者的名字。于是我说:“太妙了!”将名字逐一镌刻 在黑色反光的地表上。正是这样的一座纪念碑!”(摘自林璎自述) “一开始我就问自己,到底建“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是什么,尤其是一座20世纪的纪念碑的意义是什 么?当宝贵的生命首先成为了战争的代价时,这些“人”无疑是第一个应该被记住的。因而这项设计的主 体肯定是“人”而不是政治。只有当你接受了这种痛苦,接受了这种死亡的现实之后,才可能走出它们的 阴影,从而超越它们。就在你读到并触摸每个名字的瞬间,这种痛苦会立刻渗透出来。而我的确希望人们 会为之哭泣,并从此主宰着自己回归光明与现实。假如你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永远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所以一座纪念碑应该是“真实”的写照。首先要接受和承认痛苦已经存在,然后才有机会去愈合那些伤 口。”(摘自林璎自述) 按照林璎自己的解释,好像是地球被(战争)砍了一刀,留下了这个不能愈合的伤痕。黑色的、像两面镜 子一样的花岗岩墙体,两墙相交的中轴最深,约有3米,逐渐向两端浮升,直到地面消失。V型的碑体向两 个方向各伸出200英尺,分别指向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通过借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纪念碑与这两 座象征国家的纪念建筑之间密切的联系。后者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高耸而又端庄,前者则伸入大地之中绵 延而哀伤,场所的寓意贴切、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