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血管疾病

合集下载

简述周围血管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简述周围血管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周围血管征是指由于周围血管发生了异常变化或受到了损伤而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临床表现。

这些表现既可以是局部性的,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对人体的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周围血管征可以表现为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等。

1. 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周围血管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包括血管壁硬化、血管壁炎症、血管管腔狭窄等。

血管壁的病理性变化会使血管失去弹性,导致血管硬化,增加血管阻力,影响全身和局部的血液循环。

从而引起全身各种症状,如头晕、眩晕、心悸、胸闷等。

2.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周围血管征还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包括血液流速变慢、血流阻力增加、血管弹性下降等。

这些改变会影响全身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传递,引起局部缺血、缺氧的症状,如手脚发麻、疼痛等。

3. 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在周围血管征的发生过程中,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会导致血管壁的重构和增厚,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则会影响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功能。

周围血管征不仅是一种疾病的表现,更是多种疾病的共同表现。

它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对周围血管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周围血管征的诊断,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观察、各种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X线血管造影等)、血流动力学检查(如血压测量等)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明确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周围血管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药等。

介入治疗主要通过介入手术的方法对血管进行扩张和血栓清除等。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搭桥术、血管成形术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周围血管征,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周围血管征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表现,也是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病

多次孕娠
涉水淋雨
劳倦伤气
气滞血瘀 筋脉纵横
血壅于下
寒湿凝筋 筋挛血瘀
筋瘤
外伤筋脉
瘀血凝滞 阻滞脉道
诊断
病史:长期站立工作者或怀孕 症状: 肢体坠胀不适或疼痛,站立时明
显,行走或平卧时消失。 体征:下肢静脉盘曲隆起,色青紫,瘤
体柔软,抬高患肢瘤体缩小,患 肢下垂时恢复。碰破可流出大量 瘀血。 合并感染时:患部有红肿、灼热、压
病因病机
久卧伤气 产后伤气 血脉损伤 久病伤气 年老气虚
气血运行不畅→瘀阻脉络 营血回流受阻 水津外溢
流注下肢 聚而为湿
股肿
诊断
病史:起病较急,肢体外伤、长期卧床、
分娩、盆腔手术、血管内导管术史。 症状:发病肢体疼痛。 体征:单侧肢体肿胀,局部皮温升高,
深静脉走行区压痛和浅静脉张。 并发症:急性股动脉痉挛、肺栓塞 后遗症:肢体肿胀,浅静脉曲张,臁疮。 辅助检查:WBC、静脉血流图、
相当于西医下肢静脉曲张继发小腿 慢性溃疡。
病因病机
青筋暴露
瘀停脉络
+ 小腿皮肤 破损染毒
郁久发热 毒邪化热
臁疮
临床表现
1、病史:久立、筋瘤 2、年龄:中老年 3、临床表现:三期
溃疡前期—长期小腿肿胀、青筋暴露、 沉重感。皮肤粗糙、色素沉着、苔 藓样变,可并发皲裂和湿疮。
溃疡期 —溃后疮面或滋水淋漓或肉芽 苍白,并发感染时滋水秽浊,周围 红肿,或皮肤并发湿疮,溃疡经久 不愈。
周围血管病
总论
概述
周围血管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脑、 肾等脏器组织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可分为动脉病和静脉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
疼痛 1、间歇性疼痛:见于动脉缺血早期。 2、持续性疼痛:见于严重动脉缺血及肢 体营养障碍性溃疡合并感染,肢体坏 疽。静脉性静息痛程度较轻。

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

外膜:交原纤维 静脉壁结构 中层:肌层决定静脉壁强弱 内膜:内皮细胞 静脉瓣膜:双瓣,结构纤维,单向开放阻止 血液逆流 血液动力学:向心回流依靠: ① 小腿肌泵的收缩功能。 ② 胸腔吸气期和心脏舒张期产生的负压作 ③ 静脉瓣膜具有向心单向开放,阻止血液逆 流的功能。
病理生理 静脉压增高,静脉壁软弱及静脉瓣膜缺陷。 静脉瓣膜和静脉壁离心愈远,强度也愈差, 静脉压力离心愈远而愈高。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 2、皮肤瘙痒、色素沉着、湿疹、溃疡。 3、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4、深静脉通畅试验 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6、静脉造影
7、必须排除以下疾病 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②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③ 动静脉瘘 治疗 1、非手术疗法: 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适用于: ① 病变局限。② 妊娠期发病。③ 不能耐受 手术者。
4、手术疗法 腰交感神经切断术,动脉重建术,血栓内膜 剥脱术等。 5、创面处理 坏死界限明确,可截肢(趾、指)。
静脉疾病
概论 静脉疾病好发于下肢。 下肢静脉逆流性疾病: 单纯性下肢静脉屈张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解剖 阴部外、腹壁浅静脉 大隐静脉 股内侧静脉 1 浅静脉 旋髂浅、股外侧静脉 小隐静脉 胫前静脉、胫后静脉、腓静脉 2 深静脉 股深静脉 3 小腿肌肉静脉:腓肠肌及比目鱼肌静脉 4 交通静脉
2、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病变局限,少量,或手术前辅助治疗。 3、手术疗法 是根本的治疗方法,包括三方面: ① 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② 大隐或小隐静脉 主干及曲张静脉剥脱;③ 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并发症 1、血栓性浅静脉炎 2、溃疡形成 3、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PPT课件

周围血管和淋巴疾病PPT课件
– 直接损伤:锐性:刀、刺、枪弹、手术或血管腔内操作; 钝性:挤压、挫伤、外来压迫 – 间接损伤:创伤造成动脉强烈持续痉挛,过伸引起血管撕裂伤,急 骤减速的血管震荡伤
• 病理:
– – – – 血管连续性破坏 血管壁损伤 热力造成的血管损伤 继发性改变:血栓形成,血肿,假性动脉瘤,损伤性动静脉瘘
15
2、临床表现和诊断
– 高脂血症 – 高血压 – 吸烟 – 糖尿病 – 肥胖
21
(5)病理改变:动脉粥样硬化
22
(6)临床表现
– 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动脉狭窄及侧枝代偿的程度相关 – 早期症状为患肢冷感、苍白;
– 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
– 后期患肢皮温明显降低、色泽苍白或发绀,出现静息痛 – 最后出现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
– 狭窄 – 闭塞
– 扩张
– 破裂 – 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4
2、临床表现
疼痛 肿块
肿胀 感觉异常
周围血管疾病
组织丧失
色泽改变 血管形态改变 皮肤温度异常
5
(1)疼痛
• 间歇性疼痛
– 运动性疼痛:间歇性跛行(Claudication),跛行时间、跛行距离 – 体位性疼痛:肢体所处体位因与心脏平面不同而影响血流状态,可激发或 缓解疼痛 – 温差性疼痛:因温度改变而激发或缓解肢体疼痛 – 特发性疼痛:多位于小腿和足部,为肌痉挛性疼痛
– 血管腔内治疗:置入覆膜支架修复血管破裂口
17
外伤性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
刀伤
18
三、动脉疾病
19
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
(1)定义: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病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动 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 慢性缺血性疾病。

20131205 周围血管疾病+股肿+血栓性静脉炎

20131205 周围血管疾病+股肿+血栓性静脉炎

第十四章周围血管疾病中医药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潘恩山讲师学习要求1.熟悉周围血管疾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2.了解周围血管的生理和病理特点概述 定义指发生于心、脑、肾等脏器组织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

主要是动脉病和静脉病。

中医命名中医称周围血管为经脉、脉管,故将周围血管疾病统称为“脉管病”分类按发病部位分为:周围动脉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急性动脉栓塞、动脉瘤、雷诺氏征等。

周围静脉疾病: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症、血栓性浅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

周围动静脉联合疾病:动静脉瘘(先天性与后天性)常见症状及体征 1.疼痛主要原因有A供血不足、V回流障碍、血液循环异常。

1)间歇性疼痛:主要为运动性疼痛,指伴随运动所出现的不适症状。

2)持续性疼痛:指肢体在静止状态下产生的疼痛。

常见症状及体征 2.皮肤温度异常动脉病变多为肢端寒冷静脉病变多为下肢潮热3.皮肤颜色异常包括苍白、紫绀、潮红、色素沉着等改变4.感觉异常寒冷、倦怠、麻木、针刺或蚁行感5.肢体肿胀或萎缩常见症状及体征 6.溃疡和坏疽缺血性溃疡-A病变引起溃疡郁积性溃疡-V病变引起干性坏疽坏疽湿性坏疽临床检查1.皮肤温度包括扪诊法、数字皮温计测量法或红外线热像仪测量法2.营养状况3.动脉搏动检查A疾病的重要步骤检查方法动脉循环检查方法1.跛行时间和跛行距离试验2.皮肤指压时间(乳头下层静脉丛充盈)3.肢体位置试验检查方法静脉功能检查1.勃-屈氏试验(Brodie-rendelenburg test)2.伯氏试验(Perthe`s test)3.霍曼征(Homan征)4.牛好夫征(Neuhof征)特殊毒邪(烟毒)外感六淫外因外伤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内因劳伤虚损周围血管疾病的病机特点是血瘀邪虚三者相互作用、互为因果 瘀1.内治活血化瘀为周围血管疾病总的治则 1)理气活血化瘀法2)益气活血化瘀法3)散寒活血化瘀法4)清热活血化瘀法5)祛湿活血化瘀法6)补血活血化瘀法2.外治可以根据病情选用熏洗、箍围、浸渍、热烘的方法。

周围血管病PPT课件

周围血管病PPT课件

五、色泽改变
皮肤色泽异常
五、色泽改变
指压性改变 运动性改变 体位性改变
六、形态改变
动脉形态改变
搏动减弱 杂音 屈曲
静脉形态改变
曲张
七、肿块
搏动性肿块 无搏动性肿块
八、营养性改变
皮肤营养性改变 溃疡、坏疽 肢体增长变粗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一、病因
病因
外来因素: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 损伤和感染
七、治疗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术 前
术 后 半

静脉性溃疡,术后愈合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发病因素
瓣膜结构薄弱 持久的超负荷回心血量 深静脉瓣膜发育异常或缺如 小腿肌关节泵软弱,泵血无力
临床表现
轻度:浅静脉扩张,踝部轻度浮肿 中度:浅静脉曲张,下肢沉重,色素轻度沉着 重度:浅静脉明显曲张,小腿浮肿胀痛,广泛色素,溃疡
瘤 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性溃疡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诊断
周围静脉压明显升高 静脉血含氧量增高 X线平片 骨骼增长,增粗 动脉造影
动脉主干增粗,血流加快 动脉分支增多,紊乱且呈扭曲状 静脉早期显影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治疗
手术切除或瘘口结扎 骨骺抑制术 弹性长袜 经动脉导管栓塞相关的动脉分支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深静脉血栓形成
病因 静脉损伤
血流缓慢 血液高凝状态
临床表现 上肢深静脉
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第36章 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
分型
充盈 缺损

中医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概述

中医外科学-周围血管疾病概述
• ⑹養血活血法:用於瘀久而正虛,尤其是 血虛者。症見身體瘦弱,肢體蒼白,淡紅, 頭暈乏力,口唇淡白。“血有虛而滯者, 宜補之活之”。應用補血活血的藥物為主, 加用養血之品。如桃紅四物湯。
• ⑺活血破瘀法:用於瘀血凝結之重症。症 見肢體固定性劇烈疼痛,肢體紫紅、青紫, 肢體瘀斑瘀點,肢體青筋結塊,發黑發硬。 以活血破瘀之蟲類藥為主。如四蟲丸。
• ②活血:川芎、蒲黃、紅花、劉寄奴、五靈脂、 郁金、三七、山甲、薑黃、益母草、澤蘭、蘇木、 牛膝、延胡索、乳香、沒藥、王不留行等。
• ③破血:水蛭、虻蟲、三棱、莪術、血竭、桃仁、 幹漆、土鱉蟲、全蠍、蜈蚣等。
應用時注意事項主要有:
• ⑴根據辨證選用藥物,切不可濫用。 • ⑵急性疾病、熱象顯著者,以清熱解毒為
血化瘀就成為周圍血管疾病總的治則。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血實宜決
之。”《素問·至真要大論》說:“疏其血 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
臨床常用活血化瘀法的具體應用如下。 (即活血十二法)
• ⑴益氣活血法:用於瘀血症而有體弱氣虛者。應 用補氣藥加活血化瘀藥,攻補兼施,以消除瘀阻, 暢通血脈,調和氣血,促進癒合。如黃芪通脈湯、 丹參通脈湯。
(3)尺動脈通暢試驗(即亞倫氏征)
行該試驗時令患者 上肢上舉,檢查者以 手指壓迫患者橈動脈, 然後讓患者作握拳動 作數下,如果手部呈 蒼白色,說明患者尺 動脈阻塞;同法可檢 查橈動脈是否通暢。
(4)大隱靜脈瓣膜功能試驗(屈氏試驗)
令病人平臥,高舉下肢,使淺靜脈血向心回流, 在大腿根部、卵圓窩平面遠方紮止血帶,其緊張 度以足以壓迫大隱靜脈,但不致影響動脈血流和 深靜脈回流為標準。讓病人站立,10秒鐘內釋放 止血帶,如淺靜脈超過30秒鐘而逐漸充盈者,屬 正常情況;如血柱自上而下立即充盈大隱靜脈及 分支,提示大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如病人站立, 保持止血帶壓迫情況下,在其遠端某一部位迅速 出現擴張靜脈,提示血液通過小隱靜脈或功能不 全的交通支返流至淺靜脈。

〖医学〗周围血管疾病

〖医学〗周围血管疾病
分类
根据病因、发病部位和病理特点 ,周围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粥样 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 瘤等。
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病理生理
周围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周围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较 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发病率
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 ,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10%-20% 之间,其中下肢动脉疾病最为常见。
02
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症状表现
01
02
03
04
疼痛
周围血管疾病常引起患肢疼痛 ,尤其在活动或站立时加重,
ABCD
物理治疗
如气压治疗、电刺激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疼痛和肿胀。
心理支持
周围血管疾病可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提供心 理支持和辅导十分必要。
患者教育与管理
教育内容
向患者传授周围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预防 措施、自我监测方法等。
自我管理
教会患者如何管理自己的病情,如记录症状 变化、按时服药等。
04
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轻血管阻塞程度。
血管扩张剂
用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抗凝药物
用于降低血液凝固风险,防止血栓扩大。
其他药物
如降脂药、降压药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 行个体化治疗。
手术治疗
血管成形术
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等技术,解 除血管狭窄或阻塞。

外周血管疾病

外周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局部缺血期
营养障碍期
坏死期
临床表现及分期
• 第一期: 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酸胀, 出现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该期病理改变主要以血管痉挛为主。 • 第二期: 营养障碍期:患肢疼痛加剧,出现夜间 持续性静息痛,皮肤干燥、无汗,肌肉萎缩,足 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该期病理改变主要以 血管闭塞为主。
鉴别诊断
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
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③动静脉瘘。

• 非手术治疗
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 带,避免久站、久坐; 间竭抬高患肢
疗 Treatment
治疗 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
手术治疗
Surgical Approaches
• 适应征:用于下肢浅静脉瓣膜和交通支瓣膜关闭 不全而深静脉通畅者 • 禁忌症:深静脉阻塞而浅静脉代偿性曲张者为手 术绝对禁忌征 • 手术方式:一般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 脱术 • 术后并发症:切口出血及血肿形成;股静脉损伤; 隐神经损伤
转归
深静脉完全再通 深静脉部分再通 深静脉闭塞 下肢营养不良及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预防
手术、制动、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 给予抗凝、祛聚药物,鼓励病人经 常作足的伸屈运动和早期离床活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Primary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valve insufficiency
鉴别诊断
•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 多发性大动脉炎 • 雷诺氏征


• 治疗原则:根据不同临床分期,采
取综合疗法。目的是防止病变进展, 改善患肢血运,减轻疼痛,促进溃 疡愈合,保存肢体,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周围血管疾病题目

周围血管疾病题目

A1型题:1、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发小腿慢性溃疡最彻底的方法是()A.患肢抬高、休息B.弹力绷带C.正确更换敷料D.有效抗生素E.以上都不对2、静脉曲张晚期的临床表现中,最主要的是(D)A:皮肤厚硬B:小腿水肿C:色素沉着D:小腿1/3内侧溃疡E:局部瘙痒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哪些是错误的()A.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发作B.病变局限于小动脉C.多侵及下肢血管D.病变血管由于炎症及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闭塞E.间歇性跛行是早期症状之一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营养障碍期的主要表现是()A.肢短发黑,干性坏疽B.间歇性跛行C.持续性静息痛D.游走性静脉炎E.患肢末端经久不愈的溃疡5、诊断动脉栓塞最准确的方法是()A.多普勒超声检查B.皮肤测温试验C.动脉造影D.肢体血流图E.其余选项都不对6、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如不及时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A.肺栓塞B.足靴区营养性改变C.患肢瘙痒D.左下肢神经瓣膜功能不全E.间歇性跛行7、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错误的是()A.防止患肢受伤B.劝告患肢戒烟C.局部热敷D.伯格训练E.局部保暖8、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表现是()A.患肢静息痛B.间歇性跛行C.患肢营养障碍D.足背皮肤弹性减弱E.局部血管收缩9、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护理措施不对的是()A.做足趾伸屈运动B.弹力绷带包扎患肢C.术后3-4d才可下床活动D.抬高患肢E.穿弹力袜10、决定下肢静脉曲张能否手术治疗的主要检查是()A:Perthes试验B:Trendelenburg试验C:Buerger试验D: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E:Pratt试验1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典型表现是()A:久战后有酸胀感B:足背部水肿色素沉着C:皮肤脱屑、瘙痒D:游走性浅静脉炎E:下肢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1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病变部位是()A:上肢的动脉B:上肢的静脉C:下肢的大动脉D:下肢的中小动静脉,以动脉为主E:下肢的中小动静脉,以静脉为主13、患者平卧,患肢抬高70°到80°,持续60秒,若出现麻木、疼痛、苍白或蜡黄色,提示()A:Pratt试验阳性B:Buerger试验阳性 C :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D:Perthes试验阳性E:腰交感神经阻滞试验阳性14、下肢静脉曲张的常见病因不包括()A.吸烟B.静脉内膜损伤C.长期卧床D.血液高凝固状态E.长时间站立工作15、下列属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是()A.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B.深静脉阻塞C.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D.先天性深静脉瓣膜缺如综合征E.先天性的浅静脉壁薄弱16、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早期表现是()A:久战后有酸胀感B:足背部水肿色素沉着C:皮肤脱屑、瘙痒D:游走性浅静脉炎E:下肢静脉曲张、蜿蜒扩张、迂曲17、下肢静脉曲张最可靠的检查方法是()A.下肢静脉造影B.多普勒超声检查C.电阻抗体积描记法检查D.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E.下肢静脉压测定18、下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除哪项外均可非手术治疗()A.病变较局限B.妊娠期妇女C.皮肤变硬或出现溃疡者D.年老体弱者E.以上都不对19、关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非手术治疗错误的是()A.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病人,须卧床休息两周B.主要是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C.抬高患肢D.避免久站E.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可治愈疾病20、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A.弹力绑带B.抗凝疗法C.手术治疗D.注射硬化剂E.应用抗生素21、关于深静脉血栓的抗凝疗法错误的是()A.有出血性疾病者不能应用B.只能防止血栓蔓延,不能阻止新血栓形成C.常用肝素等药物D.适应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栓取除术后E.以往有肺栓塞病史者也可以应用22、关于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硬化剂注射疗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适用于治疗手术后残留的曲张静脉 B.通常用5%鱼肝油酸钠1~2ml C.手指紧压注射静脉两端约一分钟 D.注射后用绷带加压包扎3~6周 E.避免久站,不鼓励患者行走23、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预防静脉血液淤积的方法错误的是()A.维持良好的身体姿势,坐时双膝不要交叉过久B.避免长时间站立C.肥胖者应有计划减轻体重D.穿过紧的内裤,压迫静脉回流E.预防便秘、尿潴留等,避免腹内压升高24、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形成的患者,预防和处理肺栓塞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非手术治疗者,从发病之日起应严格卧床两周B.禁止施行对患肢有压迫的检查C.经常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D.保持呼吸节律正常E.限制自身活动25、关于弹力绷带的使用方法错误的是()A.绷带包扎越紧越好,以便紧紧包裹静脉B.包扎前应使静脉排空,故以清晨起床前进行包扎为好C.包扎时应从肢体远端开始,逐渐向近心端缠绕D.包扎后应注意观察肢端的皮肤色泽、患肢肿胀情况E.短袜应在膝下1寸,长袜应在腹股沟下1寸2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好发人群是()A.青壮年男性 B.老年人 C.妊娠期妇女 D.初产妇哺乳期 E.小儿27、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侵及四肢中小动静脉,特别是上肢血管 B.与烟草有关 C.属于非化脓性病变 D.与寒冷、潮湿环境有关 E.与男性激素紊乱有关28、属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疽期临床表现的是()A.间歇性跛行 B.静息痛 C.肌肉抽搐 D.屈膝抱足 E.趾甲生长缓慢29、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进行皮肤温度测定,双侧肢体温度相差多少以上提示动脉血流减少()A.0.5℃ B.1℃ C.1.5℃ D.1.8℃ E.2.0℃30、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错误的是()A.防止受冷、受潮 B.不应使用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C.患肢应进行锻炼,以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D.可适当使用吗啡或哌替啶类止痛剂 E.减少吸烟数目,但不用完全禁烟31、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措施错误的是()A.适当保暖,必要时使用热水袋等 B.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 C.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坐) D.保持足部清洁、干燥 E.当腿部出现溃疡或坏疽时则禁止运动A2型题:32、患者女性,36岁,护士,因左下腿出现隆起、迂曲、扩张的静脉就诊,患者诉在久站或行走后患肢酸胀、易疲劳,偶有小腿肌肉痉挛发作,患者最可能得诊断是()A.痔疮B.下肢静脉曲张C.深静脉血栓D.血栓闭塞性脉管炎E.静脉炎33、张女士,45岁,因下肢酸胀,出现隆起、迂曲的静脉就诊,诊断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下列可能导致患者患病的原因中不包括()A.先天性的浅静脉壁薄弱B.浅静脉瓣膜发育不良C.先天性深静脉瓣膜缺如综合征D.长期从事负重工作E.长时间站立工作34、张女士,45岁,因下肢酸胀,出现隆起、迂曲的静脉就诊,诊断为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下列可能导致患者患病的原因中不包括()A.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B.深静脉阻塞C.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D.先天性深静脉瓣膜缺如综合征E.先天性的浅静脉壁薄弱35、王先生,48岁,货车司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该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中不包括()A.久坐后患肢酸胀B.易疲劳C.小腿肌肉抽搐D.患肢出现扩张、迂曲的静脉E.静脉曲张部位红肿热痛36、患者女性,45岁,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遵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如下:检查时,先让病人平卧,下肢抬高,使下肢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立即松开止血带。

周围血管疾病(PAD)

周围血管疾病(PAD)

右肱动脉收缩压
左肱动脉收缩压
右踝动脉收缩压 右 ABI =
右肱动脉收缩压
左踝动脉收缩压 左 ABI =
左肱动脉收缩压
右踝动脉收缩压
DP PT
DP: 足背动脉, PT: 胫后动脉
Hiatt, WR. N Engl J Med, 2001;344(21):1608-21
DP PT
左踝动脉收缩压
21
精选课件
26
精选课件
糖尿病足溃疡、坏疽
27
精选课件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分级
临床表现
0 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的足,目前无溃疡
1 级 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 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
3 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 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 级 全足坏疽
小于50岁者但有PAD危险因素 • 吸烟 • 高血压 • 高脂血症 • 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
• 足部护理也很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患PAD2
多普勒超声等25周围动脉闭塞性病变糖尿病足高危糖尿病足溃疡坏疽糖尿病足只是外周动脉疾病的终末期通过踝肱指数abi和多普勒超声可以早期诊治并提早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abi09即为pad患者2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理状态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均可受累最常见的足溃疡或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
精选课件
血管风险持续进展,尽早干预可延缓疾病进 展
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等
脑血管病变随时间的进展
卒中发生
卒中后存活
脂质沉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血管弹性下 降,硬度增加,易破裂出血

(医学课件)周围血管疾病

(医学课件)周围血管疾病

周围血管疾病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周围血管疾病概述•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周围血管疾病的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康复目录01周围血管疾病概述周围血管疾病是指涉及全身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定义根据血管种类,周围血管疾病可分为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和其他血管疾病。

分类定义与分类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病因。

流行病学发病率周围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死亡人数的比例较高,是中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死亡率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吸烟等是周围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病因周围血管疾病的病因多样,包括遗传、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病理机制周围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和血管炎等,不同病因导致的病理机制有所不同。

病因和病理机制02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症状疼痛是周围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表现为患肢远端疼痛、静息痛或夜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烧灼感或刺痛感。

疼痛周围血管疾病可引起患肢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或触觉缺失等。

感觉异常由于血流减少,导致患肢皮肤和组织缺血缺氧,表现为皮肤颜色苍白或发绀。

苍白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患肢局部温度降低,表现为患肢发凉、冰冷感。

发凉周围血管疾病可引起患肢皮肤出现色素沉着、萎缩、溃疡等变化。

皮肤变化由于血液回流受阻,导致患肢出现肿胀,可伴有水肿、指压痕等表现。

肿胀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出现溃疡、坏死等表现。

溃疡周围血管疾病可引起患肢局部组织硬化,质地变硬,弹性减弱。

硬化体征动脉栓塞以肢体急性缺血为主要表现,患者可出现“5P”征,即疼痛、感觉异常、麻痹、无脉和苍白。

静脉栓塞以肢体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患者可出现“3P”征,即疼痛、肿胀和浅静脉扩张。

特殊表现形式03周围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体格检查对患者的脉搏、血压、皮肤色泽和温度进行检测,以评估血管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围血管疾病
概述:周围血管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在明显增高,其相关因素主要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和肥胖病人在增多。

而周围血管疾病的病种和类型繁多,病变比较复杂,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诊断手段和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因此引起临床广泛重视。

通常将繁多的周围血管疾病分为动脉疾病、静脉疾病和动静脉混合性疾病三大范畴。

一、动脉疾病
(一)动脉硬化闭塞症
1.概述: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疾病,可发生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大中动脉,而临床以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最为多见。

动脉硬化闭塞症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中层钙化血管腔内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而致闭塞,从而引起组织慢性缺血的临床表现。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和肥胖症有关。

2.诊断:
①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常见于主动脉-髂动脉型和股动脉-腘动脉型。

症状出现早晚和轻重取决于病变进展速度和侧支循环形成。

早期
出现间歇性跛行,活动时出现疼痛。

②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血管管腔狭窄和闭塞,细小血流或无血流表现。

③动脉造影:可以显示病变部位及范围,还可以观察到侧支循环形成的状况。

④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都可以证明诊断,同时为治疗提供指征。

3.处理: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非手术治疗法,包括病因学治疗和药物治疗,常选用阿司匹林、烟酸肌醇、妥拉苏林和双嘧达莫。

非手术疗法未能达到治疗效果时应选用手术治疗,包括经皮腔内血管形成术(PTA),动脉血管内膜剥脱术和旁路转流术。

4.转诊指征:经药物治疗组织供血没有得到改善应转院治疗。

(二)急性动脉栓塞
1.概述:左心系统和动脉的栓子脱落进入动脉,阻塞动脉血流,出现动脉供血的组织器官急性缺血的病理过程。

急性动脉栓塞可发生于全身各个动脉,常见的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动脉、肾动脉、髂动脉和股动脉等,而临床最常见于髂动脉急性栓塞。

2、诊断:
①急性动脉栓塞主要表现组织和器官的急性缺血的症状和体征,肾动脉栓塞出现肾性高血压和无尿症,肠系膜动脉栓塞则出现肠绞痛、肠麻痹、肠坏死症。

临床常见的急性动脉栓塞是髂-股动脉栓塞,
出现下肢急性缺血临床表现,突发性刀割样疼痛,皮肤苍白凉冷,感觉异常以麻木为主。

出现急性运动性麻痹和动脉搏动消失等征象,所谓5“P”征。

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探查出动脉血栓存在的部位和范围、血流状况。

3.处理:
原则:急性动脉栓塞立即解除栓塞,恢复正常血流供应,确保脏器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和祛聚治疗,也都是术前准备治疗,在准备手术取栓的同时进行尿激酶溶栓,肝素抗凝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减少血小板积聚,术前准备应在6小时内,也就是争取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手术取栓术,常用Fagarty,球囊取栓管进行取栓,以保存肢体,减少截肢率。

转诊指征:凡是确诊急性动脉栓塞即有5“P”征出现应争分夺秒立即转院。

(三)多发性大动脉炎
1.概述:多发性动脉炎又称Takayasu病,也称无脉症。

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多发性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动脉狭窄。

2.诊断:
①不同部位的狭窄和阻塞则表现各自不同特征,通常分为五个类
型:头臂动脉型、胸腹动脉型、肾动脉型、肺动脉型、混合型
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检出动脉狭窄部位和病变程度及其周围动脉状况。

③动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④相关系统检查:有脑部CT、放射性核素肾图扫描、眼底血管检查、核素肺扫描等,针对不同部位动脉闭塞而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提供诊断依据。

3.处理:
早期活动期药物治疗,常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管扩张剂妥拉唑啉和祛聚药阿司匹林。

稳定期动脉闭塞时应采取手术治疗,包括扩张支架术、旁路血管转流术和血管替换术。

4.转诊指征:病情进入稳定期出现组织脏器缺血征象应转院治疗。

(四)雷诺综合征
1.概述:雷诺综合征是小动脉阵发性痉挛而出现肢体急性缺血表现,临床上雷诺综合征包括雷诺病和雷诺现象。

单纯性血管痉挛称为雷诺病;而由其他系统疾病引发的血管痉挛称为雷诺现象。

2.诊断:雷诺综合征多见于青年女性发病,而多发于手指,常常双侧手指发病,临床表现手指顺序性出现突发性苍白、疼痛、麻木、冰凉,相继出现青紫,渐渐变为潮红,而疼痛消失麻木好转。

发病过程中动脉搏动正常,反复发作性出现。

3.处理:预防发作极为重要,首先是肢体的保暖,防止冷凉刺激,戒烟,药物治疗多应用烟酸、胍乙啶、酚苄明、妥拉苏林等,血管扩张药利血平、前列腺素E1。

二、静脉疾病
(一)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1.概述: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也称浅静脉曲张,包括大隐静脉曲张和小隐静脉曲张,浅静脉曲张多见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使上行血流逆流至静脉淤血,扩张伸长迂曲。

2.诊断:
①下肢浅静脉伸长扩张迂曲形成静脉窦结节,皮肤色素沉着,长期皮肤营养不良出现溃疡而久治不愈,多见于大隐静脉,多发生于左侧。

②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
③深静脉通畅试验
④超声多普勒检查:可探知深浅静脉通畅及血流情况。

3.处理:大隐静脉曲张治疗非手术疗法适于病变较局限,症状较轻的静脉曲张,还有妊娠期发病者和无耐受手术能力者,可采用弹力袜和弹力绷带等治疗。

一般情况下应采用手术疗法,术式包括大隐静脉高位结扎、静脉剥脱术、交通支结扎术。

4、转诊指征:诊断大隐静脉曲张症状较重,曲张明显,无手术禁忌证应转院手术治疗。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
1.概述:血流在静脉管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受阻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通常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有静脉挫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混合型。

2.诊断:
①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肢体的高度肿胀进展迅速,出现肢体胀痛,肌张力增高,皮肤张力过高,腓肠肌有压痛,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皮温升高。

②超声多普勒血管检查:深静脉腔内有回声和血流回流受阻现象。

3.处理:预防并发症,静脉内栓子脱落致急性肺栓塞,病人猝死。

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严禁按摩肢体。

肝素疗法:小剂量肝素治疗可减轻继发血栓形成,同时促进侧支新生血管形成及改善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祛聚疗法:低分子右旋糖酐、阿司匹林减少血流凝聚,改善血液回流。

溶栓治疗:溶栓时下腔静脉放置滤网后进行,严防栓子脱落致急性肺栓塞。

手术取栓应在发病48小时之内进行,但必须取在下腔静脉放置球囊阻断后进行取栓,但仍有复发可能。

4.转诊指征: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应立即转院治疗,防止肺栓塞发生。

三、动静脉疾病
(一)动静脉瘘
1.概述:在动静脉之间出现不是通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通路称为动静脉瘘。

临床上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先天性动静脉瘘多因血管发育异常所致,而后天性动静脉瘘大多是创伤引起。

动静脉瘘多见于下肢。

2.诊断:
①肢体浅静脉扩张,局部皮肤温度增高,局部出现震颤和连续性血管杂音,病变远端出现皮肤光薄色素沉着,溃疡形成等动脉供血不良营养障碍。

②超声多普勒检查:可观察到动脉向静脉血液分流。

③动脉造影:可明确瘘口状况。

④静脉压测定和静脉血氧测定可证明诊断。

3.处理:动静脉瘘首选手术治疗,原则是恢复动、静脉的正常通路,切除瘘口。

4.转诊指征:临床诊断和疑为动静脉瘘都应转院治疗。

(二)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1.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主要病理改变是四肢中小动静脉同时受侵引发的炎症性阶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2.诊断:
①本病特点是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呈现周期性发作。

主要表现肢体怕冷,皮温降低,皮肤苍白或发绀,感觉异常,相继出现疼痛,开始间歇性疼痛,逐渐发展成静息痛,组织营养障碍,缺血,皮肤干燥无汗,趾甲变厚,肌肉萎缩,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肢体末端缺血性干性坏疽,脱落,感染坏死。

皮肤温度测定与对侧相差2℃,提示动脉血流减少。

肢体抬高试验阳性表示供血不足。

②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动脉血流减少及动脉闭塞。

③动脉造影可明确动脉阻塞部位、程度、范围。

3.处理:治疗原则是降低病变进展,改善增进下肢血流循环。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潮湿和外伤,保暖。

减症治疗,止痛剂和镇痛剂。

功能练习,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供血。

中药活血化瘀和补气养血方剂。

扩张血管药物:前列腺素E1、妥拉苏林、磷酸镁、低分子右旋糖酐。

高压氧疗法。

抗生素应用。

手术:清创处理创面或截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