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问题认定与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第4章_火成岩结构成因分析

第4章_火成岩结构成因分析
是有一个变度的点。
斯石英
柯石英
a b
方英石 鳞石英
液相
4、二元固溶体体系(An-Ab)
Plagioclase (Ab-An, NaAlSi3O8 - CaAl2Si2O8)
斜长石环带结构--成因解释
(1)相图组成特点
常压下(P=105Pa),An熔 点 = 1553℃ , Ab 熔 点 = 1118℃,二者以任意比例混 合组成中间成分的斜长石。 液相线是熔浆开始结晶或固 相全熔的曲线,固相线是固 相开始熔融或熔浆全部结晶 的 曲 线 。 曲 线 上 的 f=1 , 为 单变平衡线。二曲线之间是 固相与液相平衡共存的区域。
程的反过程
升温最初的熔体成分 是g (在 An20 and 1340oC) 继续升温:熔体和斜长 石的成分连续变化 最终熔融的斜长石的成 分是 c (An87) at 1475oC, 而熔体成分是b
②分离熔融:可熔出不同成分的斜长石液相 Remove first melt as forms Melt Xbulk = 0.60 first liquid = g
(2)平衡:就是以其最低能量状态同外界条件相一致的体系,也 就是说平衡是研究体系内处于最小能量条件的状态,它没有自发 地发生变化的趋势。
体系内是否稳定,或者说体系内是否平衡,均与体系内的能 量(变化)有关。一个自然体系总是趋于能量最低状态。
能量状态 ( Energy States )
• 不稳定态: 落下或 滚落
4、水压对相图的影响
③水压变化对 相图的影响
4、水压对相图的影响
③水压变化对 相图的影响 --斜长石反 环带结构和韵 律环带结构的 成因
水压变化时斜长石环带的形成
③水压变化对 相图的影响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和解决策略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和解决策略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和解决策略一、问题定义问题定义是进行报告分析的第一步,它的准确和全面性直接关系到后续报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问题定义阶段,需要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的描述和分析。

1.1 问题描述问题描述是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准确的描述。

例如,如果报告中存在销售额下滑的问题,问题描述可以是“销售额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下滑现象”。

1.2 问题原因分析问题原因分析是对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

通过对报告中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以及与相关人员的访谈,可以确定问题的原因。

例如,在销售额下滑的问题上进行原因分析时,可能发现是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提高、产品质量问题或是市场营销策略不当等原因导致的。

1.3 问题关联度分析问题关联度分析是对报告中的问题进行关联性评估,确定问题之间的关联程度。

这有助于确定解决问题时的优先级和侧重点。

例如,在销售额下滑的问题中,如果发现市场份额提高是主要原因,那么相关的问题可能包括市场调研和竞争对手分析等。

二、解决策略解决策略是针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所制定的具体行动计划。

在制定解决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原因和关联度,并结合组织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合理规划。

2.1 解决目标设定解决目标设定是明确解决策略的目标和预期效果。

解决目标需要具体、可衡量,并与组织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

例如,在解决销售额下滑问题时,解决目标可以是在下一个季度实现销售额增长10%。

2.2 解决方案制定解决方案制定是对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和规划。

这需要综合考虑问题的原因和关联性,并结合组织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合理配置。

例如,在销售额下滑问题中,解决方案可能包括制定新的市场营销策略、增加产品创新和提供更好的客户服务等。

2.3 解决步骤明确解决步骤明确是对解决策略进行详细规划和分解,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和时间节点。

这有助于组织和协调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在制定新的市场营销策略时,可以分为市场调研、目标市场确定、定价策略制定、推广策略制定等多个步骤。

策划方案制定的问题识别与解决

策划方案制定的问题识别与解决

策划方案制定的问题识别与解决一、问题识别在策划方案制定过程中,问题识别是关键的第一步。

为了确保策划方案的成功实施,需要准确识别出存在的问题。

问题识别分为外部问题和内部问题。

1. 外部问题外部问题是指与组织外部环境相关的问题,比如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变化等。

在制定策划方案前,必须了解并识别出这些外部问题,以便针对性地制定对策。

2. 内部问题内部问题是指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包括组织结构复杂、资源分配不合理等。

识别内部问题可以帮助制定方案时更好地考虑到组织内部状况,避免方案出现内部冲突或实施困难。

二、问题分析识别出问题后,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问题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问题本质,为解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 原因分析通过原因分析,可以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只有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才能制定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

2. 影响分析影响分析可以帮助了解问题的影响程度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通过评估不同因素对问题的影响,可以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三、目标确定在制定策划方案时,必须明确目标。

目标是指制定方案的目的和预期效果,可以帮助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1. 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具体目标,通常与组织当前的问题和需求相关。

2. 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实现的战略目标,与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

合理制定长期目标有助于保持战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方案制定方案制定是制定策划方案的核心环节。

制定方案时,应综合考虑问题的性质、目标的要求和资源的限制。

1. 方案选取根据问题和目标要求,从已有的方案中选取合适的方案。

在选择方案时,需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适应性以及实施的风险。

2. 方案设计设计方案是指在选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方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成本控制,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五、方案实施方案实施是指将制定好的方案付诸行动。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组织协调确保方案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畅通,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提高方案实施的效率。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一节发现问题
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马磊
一、教材分析
“发现问题”是江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技术设计过程首要阶段,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对“问题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系统阐述并进一步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敏锐地发现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具备了发现问题的初步知识,但判断能力较差,难以发现有设计价值的问题。

2、学生对分散的、零乱的问题,缺少合理性、科学性的分析,难于提出符合事理技术设计的问题,对发现问题缺少系统性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知道发现问题的基本来源。

2. 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性。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师生交流及小组合作对案例分析探究,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教学重难点的掌握,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观察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探究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和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新课教学。

苏教版通用技术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课件

苏教版通用技术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课件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的限制及具体设计任务
如果让你制作家用书柜,请你考虑各种限制因素, 完成下表:
设计因素 材料
制造工艺 结构
所需资料 成本 时间 ……
是否受限制
可否执行技术规范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设计计划
为了保证设计的顺利实现,我们需要制定设计计 划,设计计划可以更好地保证设计的有目的、有 计划地进行: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1、问题是否明确
问题表述本身是否明确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否明确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否明确等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2、问题的价值
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遵循了基本的科学原理? 迄今为止,能否确认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解决? 该问题是否有普遍意义? 在多个问题同时发生时,该问题是否是主要问题? 现有的技术能否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发展后呢? 解决该问题所需的投入是多少?投入与产出的比是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多少 ? ……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思考:
判断下两个问题是否明确和有价值,并 说明理由: 1、能否设计一个能回收天空中常常出现 的不明飞行物的产品? 2、怎样才能将冬天的雪有效地利用起来?
《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明确问题的限制及具体设计任务
在明确问题的内容与价值之后,还应明确解决这 一问题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明确设计所 应受到的限制和所要达到的标准,进而提出设计 任务。
计划的制定:
1 a 2 b 3 c4 d 5 e 6
a:发现与明确问题:调查需求、明确要求; b:制定设计方案:设计分析、方案构思; c:制作模型:绘制图样、产品制作; d:测试评估及优化; e:产品的使用和维护:产品说明书;

问题原因剖析

问题原因剖析

问题原因剖析问题原因剖析是一种常见的分析问题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原因的剖析,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问题,提高工作效益和质量。

本文将从问题原因剖析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阐述。

一、问题原因剖析的基本概念问题原因剖析是指在发现和分析问题时,采用一种特定的方法,通过系统性的思考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寻找解决这些原因的最佳方法和措施。

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问题定义和分析、原因分析、措施和解决方案的制定以及评估和改进。

其目的是有效解决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障碍和矛盾,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达到生产管理的理想境界。

二、问题原因剖析的步骤1、确定问题和目标问题原因剖析的第一步是确定问题和目标,只有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充分了解问题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将目标设定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所需要达到的状态。

2、收集相关数据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分析问题,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从团队成员、相关人员、文件记录、现场观察等方面进行收集。

3、制定数据分析和原因剖析方案在了解问题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原因剖析。

在这个步骤中,可以采用Ishikawa图、5为1Hh 分析、PDCA循环、SWOT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以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4、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原因的剖析,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解决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估,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5、执行和评估在确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后,需要开始执行和评估方案。

在执行方案时,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以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在评估方面,需要根据方案的实际效果、成本、时间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进一步完善和更新问题解决方案。

三、注意事项1、了解目标和过程在进行问题原因剖析前,需要明确目标和过程,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课件

问题的分析与决策课件

在制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 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并制定相应 的应对措施。
制定详细步骤
为实现目标,需要制定详细的实施步 骤,包括任务分配、时间安排、资源 需求等,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实施监控
监控进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控计 划的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按
照预定计划进行。
调整计划
根据监控结果,如果发现计划存在 偏差或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以 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计算机模 拟来预测决策实施后的可能结 果和趋势。
多目标决策
对于涉及多个目标的复杂决策 问题,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综 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优方
案。
04
决策实施与评估
实施计划
明确目标
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首先需要明确决 策的目标和期望结果,确保计划与决 策意图保持一致。
详细描述
通过优先级排序,可以确定哪些问题需要优先解决,从而合 理分配资源和时间。它通常采用优先级矩阵、四象限法等工 具进行排序。
资源分配
总结词
资源分配是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和 紧急性,合理分配资源的分析方 法。
详细描述
资源分配旨在确保关键问题得到 足够的关注和资源,同时避免资 源浪费。它通常采用资源需求分 析、资源优化等方法进行分配。
问题分类
总结词
将问题归类以便对症下药
详细描述
将问题归类到相应的领域或类型,有助于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策 略。通过对问题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把握问题的特点和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 效率和准确性。
问题重要性评估
总结词
确定问题的重要性和优先级
详细描述
对问题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有助于确定解决问题的优先级和资源投入。通过评估问题的紧迫性、影响范围和潜在 后果,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和时间,优先解决最重要、最紧急的问题。

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

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问题。

一些问题很简单,我们可以很快地解决,但有时我们会遇到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一些分析,找到根源,以便能够解决它们。

本文将探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法。

一、原因分析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分析问题的原因。

原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分析方法。

1. 鱼骨图鱼骨图是一种流程图,也称为因果图。

它用于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的根源。

鱼骨图将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列出每种原因。

这样就可以更容易地找出解决方案。

2. 5W1H分析法5W1H分析法是一种非常简单的问题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问题。

这种方法的核心是回答5W1H:谁、什么、在哪里、为什么、什么时候、如何。

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进而分析问题的原因。

3. 核心问题分析法在这种方法中,我们需要确定问题的核心,然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聚焦于问题的核心,找出最重要的问题,然后找出解决方案。

二、问题解决方法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问题解决方法。

1. 制定计划当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就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包括这样的内容:解决方案、实施时间、负责人、所需资源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 优先级分配当有多个问题需要解决时,我们需要将其按照优先级排序。

首先解决最紧急和最影响工作流程的问题,然后才是其他问题。

3. 试错法试错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会反复地尝试不同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每次试验的结果,并逐步修正。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4. 活动追踪活动追踪是一个管理和监控问题解决过程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跟踪问题解决方案的进展,并监控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结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原因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然后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

优品课件之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 发现问题

优品课件之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 发现问题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教材版本】通用技术必修1《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设计理念】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话题为切入点,创设情景促进学生思考,用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自我体验中完成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本节内容由问题的来源、发现问题的途径及方法、技术研究与技术实验三部分组成,在知识点的内在逻辑上这三个知识点是一种逐层递进的关系。

发现问题是技术设计过程首要阶段,对学生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建立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意识,形成对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时间:1课时。

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发现问题的重要性及问题的来源这两部分内容是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的铺垫和准备。

学习的重点在于使得学生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而由于问题的种类不同,故此可针对不同种类的问题提炼出发现的方式。

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3.知识学习意义分析发现问题是从事任何活动的起点和发端。

科学合理的问题是促进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就在这样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

因此,发现问题对技术发展、科学研究、生产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节的学习在于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思考、求新的精神。

【学情分析】1.原有认知发展分析在高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够从现象中分析隐藏与其后的本质,具有归纳总结、演绎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2.原有知识结构分析发现问题对于每位同学来讲似乎并不陌生,问题在我们生活当中无处不在,问题的提出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

但我们的学生对问题却往往视而不见,问题如空气,习以为常、不能一起足够的重视与关注。

即便能提出问题,可是从未考虑过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对问题的提出也不系统,在思维和习惯上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

这节课的意义在于从理论上对问题的提出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发现问题的视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优品课件之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优品课件之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

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单击此处下载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课件第四章发现与明确问题第一节发现问题授课人: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马磊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册教材在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是学生确立设计项目,进行独立设计活动的第一步。

本节内容由“问题的来源” “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两部分组成,在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拓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是一种在日常生活有广泛运用,且可以形成能力迁移的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明确发现技术方面问题的重要性。

(2)初步掌握发现问题的一般方法。

(3)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发现问题相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

2、能力目标: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进行分析问题,提出有技术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善于对生活经历的思考,体验生活的乐趣,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问题的来源和发现问题途径和基本方法。

2、难点: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进行处理。

教学策略与方法:1、本节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观察问题的现象到掌握问题本质,使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一些基本途径和方法。

2、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第三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设计的一般过程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问题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首要阶段,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设计环节。

设计必须有确定的目标,目标需要人去寻求和发现。

这是设计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起点。

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从本章开始, 我们将详细地介绍几个主要设计环节的有关知识。

下面我们来学习发现问题这一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身边的问题通过这些案例我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什么是问题:生活中为我们所不知而需要解答的话题,这就是问题。

程序计划概览_问题界定和分析

程序计划概览_问题界定和分析

2.社会学: 分析社会结构文化规范和群体互动对个 人影响
2.以理论和研究结果分析问题
2.2 理论分析
2. 选取近期和可改变的因素之理论
1. 心理分析学派:早期发展 2. 行为学派:经验行为关系 3. 社会学: 社会规范及结构关系
社会认知理论 戒毒后的青少年没有信 心(efficacy)能做到受 一般人喜欢的行为 交换理论 青少年从正规活动较难 获得回报,他们从以往的 群体所获得的回报更多, 且令出较少 差别交往论 青少年与有行为问题的 群体为伍,再次爱不良规 范所影响,沾染不良习惯
青少年逃避参与正 规活动
建立自信及改善人 际技巧
青少年回复与旧朋 友为伍
增强他们参予正常 活动的满足感
青少年回复吸毒的 恶习
扩阔社交圈子,结 识益友,远离损友
2.以理论和研究结果分析问题
2.3 研究结果
采用个别的学者机构及具权威研究结论
2.如何撰写计划书的理念(Rationale)部份
有水平计划书的六个元素
校长 老师
小区领袖
政府官员 专业人士
1.界定问题
1.3 搜集数据
1.3.3 焦点小组(FOCUS GROUPS)
邀请6-8位目标群体的成员或相关人士出席一次讨论, 大家表达意见。
主持人带出及澄清大家的问题。
1.界定问题
1.3 搜集数据
1.3.4 现有数据和数据分析(use of secondary data soures)
1.数据支持 2.引用合适理论分析 3.基于理论的分析指出适当的问题介入点 4.问题界定,问题分析,目标厘订,活动内容是否相配合?
5.推断合乎逻辑
6.能说明活动执行的细节
2.如何撰写计划书的理念(Rationale)部份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概念分析方法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概念分析方法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概念分析方法1. 问题定义的重要性与方法1.1 问题定义在报告中的作用1.1.1 确定报告的目标与范围1.1.2 为解决问题提供清晰的方向1.2 问题定义的方法1.2.1 分析问题的背景和现状1.2.2 确定问题的关键因素和变量1.2.3 明确问题的限制和假设2. 概念分析的意义与步骤2.1 概念分析在报告中的作用2.1.1 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报告的主题2.1.2 确保报告中使用的概念准确和统一2.2 概念分析的步骤2.2.1 定义研究的主题和范围2.2.2 确定涉及的概念和定义2.2.3 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属性3. 问题定义和概念分析的关系3.1 问题定义对概念分析的影响3.1.1 问题定义的清晰性决定了概念的准确性3.1.2 问题定义的明确性有助于概念之间的关系分析3.2 概念分析对问题定义的辅助作用3.2.1 概念分析可以帮助明确问题的关键概念3.2.2 概念分析可以帮助优化问题定义的表达方式4. 实例分析:如何进行问题定义和概念分析4.1 问题定义实例:医院就医排队问题4.1.1 分析背景和现状:医院就医排队时间长、人员不足等问题4.1.2 确定关键因素:医院资源、医生就诊时间、患者数量等4.1.3 确定限制和假设:医院资源无法大幅度增加,患者需求会有波动等4.2 概念分析实例:效率和满意度的概念分析4.2.1 定义效率和满意度的概念4.2.2 分析效率和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5. 工具支持:问题定义与概念分析的方法和工具5.1 问题定义的方法和工具5.1.1 问题树:帮助将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5.1.2 六顶思考帽: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5.2 概念分析的方法和工具5.2.1 概念图:展示概念之间的关系5.2.2 概念分类表:对概念进行分类和定义6. 总结和展望6.1 问题定义和概念分析在报告中的重要性6.2 进一步提高问题定义和概念分析的方法和工具6.3 通过问题定义和概念分析提升报告的质量和实用性通过以上六个标题,我们详细论述了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概念分析方法。

解决常见问题中的分析方法与解决步骤整理

解决常见问题中的分析方法与解决步骤整理

解决常见问题中的分析方法与解决步骤整理一、问题的明确与界定在解决常见问题时,首先需要明确和界定问题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因素。

对于问题的明确与界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1. 观察问题:仔细观察问题出现的时间、地点、频率等情况,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环境。

2. 收集信息:与相关人员交流、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3. 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细分,把整体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子问题。

4. 定义问题:明确问题的定义,并找出问题的关键因素和要素。

二、问题原因的分析与探索核心问题明确之后,下一步是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通过分析问题的原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策略。

在问题原因的分析与探索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1. 因果关系分析:通过追溯问题发生的原因,找到最初的触发点,确定因果关系。

2. 五问法:通过反复追问“为什么”来找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直至找到根本原因。

3. 鱼骨图(因果图):利用因果关系的图形化表示方式,将问题与其潜在原因联系起来。

4.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数据和相关指标分析,找出问题的相关因素和影响因素。

三、解决方案的制定与筛选在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筛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在解决方案的制定与筛选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1. 脑暴法:集思广益,开展头脑风暴,收集各种想法和解决方案。

2. 评估方案: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可行性、成本效益等多个维度。

3. 优选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4. 实施计划:制定解决方案的详细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资源、责任人等要素。

四、解决方案实施与落地制定完解决方案之后,需要将其付诸实施并确保有效落地。

在解决方案实施与落地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1. 组织执行:明确责任人,组织执行团队,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

第四章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政策问题的认定学习目标了一个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虽然具有一定的严重性,但是只是关系到当事人,尚未影响到其他人。

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而影响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并且,公众基于价值观念和自身的切身利益的考虑,开始提出以解决该问题为目的的公意诉求时,问题就转化为了公共问题。

而当社会的权力主体体会到公众的公意性并趋同于公众的诉求时,该问题就成为了一项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内涵对于政策问题的含义,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

迪里 (David Diry)在《政策分析中的问题定义》一书中说:“政策问题是未实现的需要、价值或可以通过公共行动来追求的改善机会。

”1琼斯在1970年版的《公共政策研究导论》中认为,政策问题是一种人们的需要被剥夺或不满足,可由自己认定或他人认定,且要加以解决的公共问题。

2林永波、张世贤则认为,“所谓政策问题,乃是在一个社群中,大多数人觉察到或者关心到的一种情况,与他们所持有的价值、规范或者利益相冲突时,便产生一种需要,受剥夺或者不满足的感觉,于是透过团体的活动向权威当局提出,而权威当局认为多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3美国学者安德森认为,从政策意图的角度看,政策问题可以被定义为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需要或者不满足的某种条件或者环境,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者补偿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由受影响者直接从事,也可以由别人以他们的名义进行。

国内有学者认为只有公共问题属于政府的政策范围,因而能进入政府议程的情况下,才能成为政策问题。

4陈振明认为,政策问题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或者状况,而且也是一种主观感知及集体行动的产物。

它是一种由相当数量的社会成员感觉到的与人的利益、价值和要求相联系的,并由团体活动所界定的以及为政府所认可必须加以解决的社会问题。

5宁骚认为,在考虑政策问题时我们不应该忽略两点:一是社会统治集团与社会多数民众在公共政策问题的认知上往往是有差异甚至相互矛盾的,有些可能并不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感知的问题却为统治集团的少数人所认识,因而也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二是公共政策问题尽管主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然而并非都必须由政府亲自出面加以解决,有许多问题可由一1Willian N Dunn,Pb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1994,p85. 2See David Diry,Problem Definition in Policy Analysis,Lawrence ,K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1984.3林永波张世贤:《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3,72页4桑玉成刘百鸣《公共政策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76页;5陈振明编著《公共政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4页些非政府的社会公共组织乃至政府委托的私人组织加以解决。

第4章:问题认定与成因分析

第4章:问题认定与成因分析
第4章 问题认定与成因分析
一、问题认定概述 四、成因分析概述
二、问题认定的意义
三、问题认定的程序
五、成因分析的步骤
六、认定与分析方法
问题
三个人到一家汽车旅馆,开了一间房。总价格是30元,每人付了10元。他 们进了房间以后,总台的服务员发现钱收多了:他忘了今晚有特价,25元 钱一间。总台服务员不能离开。于是,他找来在客房值班的服务员,给他5 张1元钱的钞票,请他到房间去还给那3个人。他在路上想,3个人分5元钱 ,怎么分?于是,他决定只还3元钱给他们,因为他们又不知道钱收多了, 剩下的2元自己揣了起来。谁也没有察觉。 问题: 每个顾客实际支付了9元,3乘以9等于27元。服务员藏了2元,共29元。剩 下的那1元钱哪里去了?
五、成因分析的步骤
沃恩、巴斯:优秀的政策分析人员是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对问题做出诊断的 ,他们的分析工作并不始于可信的解释,相反,他们的工作往往始于提供 支持自己做出诊断的最有力的证据和排除其他可能解释的理由。为了系统 地排除不可能的原因,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或根源所在,政策分析人员应遵 循如下步骤:(1)建立若干个与问题症状存在某些一致性的竞争性假设 (competing hypothesis),这些假设必须与观察到的症状相一致并合乎逻 辑。(2)寻找证据,以确定是否有某一假设最有可能对症状做出解释;与 此同时,找到充分的理由尽可能多地否定其他竞争性假设。(3)进一步收 集证据,对做出的诊断进行追踪检查。 从逻辑上说,建立竞争性假设的前提是找到影响政策问题的所有因素,而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决定了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必然是众多因素交互作用 的结果。因此,成因分析在程序上还应当包括系统查找政策问题的影响因 素以及构建政策问题的形成机理。依据这一逻辑,成因分析的步骤可分为3 个环节。(1)系统查找问题的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的辨析和归类。 (3)构建问题的形成机理。

报告问题分析与界定

报告问题分析与界定

报告问题分析与界定一、引言问题分析与界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它们为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报告问题分析与界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问题分析与界定。

二、问题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问题问题是指需要解决或改进的具体情况或事物。

准确定义问题有助于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路径,为后续步骤提供指导和决策的基础。

2. 分类问题在进行问题分析与界定之前,需要将问题进行分类,以建立清晰的问题结构。

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按照问题性质、影响程度、发生原因等进行分类。

三、问题分析的重要性1. 揭示问题的本质问题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内在关联,而不仅仅是处理表面现象。

通过问题分析,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问题,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2. 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问题分析能够帮助识别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和优先顺序。

通过分析问题,可以确定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指导。

四、问题界定的原则1. 清晰明确问题界定应该具有明确的表达,不含模糊或歧义的词语。

只有明确界定了问题,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具体可操作问题界定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和具体性,能够量化或描述问题的特定方面。

这有利于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

五、问题分析与界定的方法1. 问题树分析法问题树分析法可以将复杂问题系统化地拆解为多个子问题,以帮助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思路。

2. 五何分析法五何分析法通过问五个问题(何时、何地、何种、何故、何解)来全面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外围因素。

六、案例分析:公司销售下滑问题的分析与界定以某公司销售下滑问题为例,通过问题分析与界定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和界定该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向。

七、结论报告问题分析与界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解决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通过明确定义问题、分类问题以及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高效和可行的路径。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流程

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流程

初步分析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初步 分析,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或异常。
明确问题定义
清晰描述问题
对问题进行清晰、准确的描述,明确问题的性质、 范围和影响。
确定关键因素
找出影响问题的关键因素,以便更好地制定解决 方案。
确定目标
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为后续的解决方案制定提 供方向。
确定问题范围
分析问题影响
评估问题的影响范围,包括对人员、设备、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
确定问题原因的相关因素
在分析问题原因时,需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各种 因素,如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等。
确定问题影响
分析问题对组织的影响
01
问题可能对组织的生产、质量、成本、交货期等方面产生影响,
需要评估这些影响的程度和范围。
分析问题对个人的影响
02
问题可能对相关人员的工作、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需要关注
04 问题解决与实施
实施解决方案
方案评估
在实施解决方案之前,需要对方案进 行全面评估,确保方案的有效性和可 行性。
资源分配
根据方案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 和财力等资源,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实施计划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实施步骤、 时间节点和责任人,确保方案的顺利 推进。
培训与沟通
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明确方案实施 要求和目标,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
定。
03
识别与问题相关的风险和机会
分析问题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会,为制定解决方案提供参考。
03 问题解决策略
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诊断问题
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因素,以 便准确地诊断问题。
制定解决方案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解决方法:准确定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解决方法:准确定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报告中的问题定义与解决方法:准确定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引言在实际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撰写报告。

而撰写报告的第一步就是准确定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讨论报告中问题定义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概述1.问题的背景和影响在撰写报告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影响。

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特定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问题的起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有充分的了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定义问题,并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

2.问题的准确定义准确定义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一个明确定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它。

在定义问题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性质、范围和影响。

例如,如果报告的问题是关于某个生产环节中的质量问题,我们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表现、受影响的产品数量以及对企业和消费者带来的损失等。

3.问题的分析和诊断在准确定义问题后,我们需要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诊断。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问题所在,并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法。

对于生产环节的质量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检查原材料的质量、生产过程的操作规范以及设备的维护情况等,找出问题的原因和关键环节。

解决方法的选择与实施4.解决方法的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选择,我们应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背景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法。

例如,在解决质量问题时,我们可以采取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员工技能、引进先进设备等方法。

选择方法时,我们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可行性、成本、效果等。

5.解决方法的实施选择好解决方法后,我们需要将其具体实施到实际操作中。

这包括具体的计划、时间表、资源配置等。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密切跟踪和监督,确保解决方法的贯彻执行,并及时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我们也应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确保他们理解并支持所采取的解决方法。

6.解决方法的评估和总结在解决方法实施后,我们应进行相应的评估和总结。

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解决方法的效果和成效,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默和维宁:问题认定的3步流程
政策分析划分为2步: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分析 问题分析分为3个步骤:理解问题、选择和解释目标与限制、选择解决方案 。 理解问题可区分为3个步骤: 1.评估问题的症状(评估委托人面临的问题症状) 2.框定政策问题(将问题界定为市场失灵或政府失灵) 3.模拟政策问题(模拟所关注的情况与那些能够由公共政策操纵的变量之 间的关系)。
帕顿和沙维奇:问题认定的7步法则 1.思考这个问题(尽量形成完全、准确的关于经验情况的陈述)。 2.勾画出问题边界的轮廓(查明问题形成的原因、存在的时间,与其他问 题的关系)。 3.建立事实根据(问题界定需要基本信息,因此必须查询各种数据来源, 使用多种评估技术对数据加以验证)。 4.列出目的和目标(可能的解决办法依赖于行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目的, 因此,必须准备一般的目标陈述与一系列目的陈述)。 5.弄清政策封界(policy envelop)。“政策封界”是指哪些个人或团体受 到政策问题的影响,哪些个人或团体没有受到政策问题的影响,其界限在 哪里;“政策边界”是指政策问题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方面的边界。 6.显示潜在的成本和收益。 7.重新审视问题的陈述。 政策问题认定的7个步骤不总是严格按相同的顺序加以实施,而是反复出现 的,在任何一个环节上,都可以返回到前一环节上分析,也可以跳过某个 环节,进行下一环节的分析。
质量状态 结构要素 问题性质 资源投入 决策参与者 政策调整对象 方案数量 价值认识 概率
优良 清晰可辨 少量可计算 少量 少量 有限 共识 可把握
适度 清晰可辨 大量可计算 少量 大量 有限 共识 不易把握
不良 模糊或有争议 不可计算 大量 大量 无限 冲突 无法把握
邓恩:问题构建的4个环节
邓恩:问题构建的4个环节
三、问题认定的程序
邓恩:问题构建的4个环节 问题的构建过程因问题的性质而异:对于结构优良的政策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使用常规的分析方法就可以了;对于结构不良的政 策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亦即性质和成因较为模糊、界限不够明 确的问题,必须将自己置身于问题情境中,运用判断力和洞察力等创造性 思维,才能够得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解释。因此,问题构建过程实际上是 对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
一、政策问题认定概述
(国内学者)
问题认定与成因分析实际上这样一个过程:
三、问题认定的程序
斯塔林:针对问题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提出问题:(1)问题是非常 紧急的还是不太重要的?即这个问题需要何时做出决策,决策的时限要求 决定了政策分析人员所能支配的时间,进而决定了他在认定问题时所能采 取的方法。(2)问题是潜在问题的表面症候还是导致实际问题的根本原因 ?(3)问题是自成一类(一个问题就是一类)还是属于某一类(一个相似 问题中的一个)?构成一个类型的问题需要独特的解决办法,大多数问题 通常是某一类问题中的一部分,由于它们经常重复发生(常规性问题), 不需要太多的探究就能够找到答案。
系统查找问题的影响因素
任何一项问题都与其它问题或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而形成一个系统,体现为横向关联性和纵向关联性。因此既要注意问题 与其它问题或因素的关联性,从其它问题或因素中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 也要善于从过去的政策中寻找问题的成因。 政策问题也具有动态性,即与问题相关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期待以及问题的 解决方案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问题的动态性不仅表现为问题的性质、 程度、影响范围的变化,而且表现为旧问题的消失和新问题的产生。因此 要看到其发展变化性,必须看到问题的影响因素也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 中。问题的系统性和动态性要求我们在查找问题的影响因素时,必须完成 两项任务:一是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追踪问题发展演变的趋势。 从理论上说,问题(Y)与其影响因素(X)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Y=f( X1,X2,X3……Xn)。受“有限理性”的制约,我们很难将全部影响因 素逐一列举出来,不过仍有许多定性方法使我们能够无限逼近这一理想状 态。
五、成析人员是通过客观的描述来对问题做出诊断的 ,他们的分析工作并不始于可信的解释,相反,他们的工作往往始于提供 支持自己做出诊断的最有力的证据和排除其他可能解释的理由。为了系统 地排除不可能的原因,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或根源所在,政策分析人员应遵 循如下步骤:(1)建立若干个与问题症状存在某些一致性的竞争性假设 (competing hypothesis),这些假设必须与观察到的症状相一致并合乎逻 辑。(2)寻找证据,以确定是否有某一假设最有可能对症状做出解释;与 此同时,找到充分的理由尽可能多地否定其他竞争性假设。(3)进一步收 集证据,对做出的诊断进行追踪检查。 从逻辑上说,建立竞争性假设的前提是找到影响政策问题的所有因素,而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决定了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必然是众多因素交互作用 的结果。因此,成因分析在程序上还应当包括系统查找政策问题的影响因 素以及构建政策问题的形成机理。依据这一逻辑,成因分析的步骤可分为3 个环节。(1)系统查找问题的影响因素。(2)影响因素的辨析和归类。 (3)构建问题的形成机理。
韦 默 和 维 宁 : 问 题 认 定 的 三 步 流 程
几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政策问题的认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不存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式 邓恩强调分析人员的洞察力、判断力和创造力,韦默和维宁从市场失灵与 政府失灵两个角度框定问题。这些不同的视角和见解毋宁说是互补的,政 策分析人员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借鉴上述分析框架形成自己特有的 看法。 都非常强调不断重复界定问题;都将问题界定视为政策分析的“预研究” ;都强调要分析政策利害相关者的立场和影响力。问题认定阶段所做的许 多工作都和此后阶段的工作高度相关,甚至是同一件工作。 2.问题认定中的若干注意点 分析人员不能无视公众议程的存在,有必要对公众议程进行描述、分析和 评价;但是,公众议程的存在造就了大量为吸引“政府眼球”的观点,这 些观点不仅可能是相互矛盾和冲突的,而且很多观点似乎还持之有据。 沃恩和巴斯:(1)头脑要开放,要敢于怀疑。追究三个问题:“问题果真 如此吗”(用于探究问题的实质)、“到底需要多少钱”(用于评价问题 的重要性)、“谁在这样说”(用于分析问题被表达错误的原因)。(2) 看清数字背后的问题。政策分析人员要避免受量化的诱惑,了解数据的汇 编者、数据是如何编辑的、对似是而非的精确性保持警惕、检查数据产生 的年代、区分统计的显著性与政策的显著性。(3)了解问题的历史,但不 要陷入历史类比的陷阱。
系统查找问题的影响因素
——激发并利用他人的思维。 ——借助成熟的理论进行分析。 如果现有的问题可以通过已有的理论来解剖,那么用这个理论来分析问题 的成因,其科学性就会得到很大提升。 ——政策分析人员的独立判断。 分析人员不能只将公众或私人行为作为影响因素的来源,政府及其政策也 可能是潜在而重要的影响因素来源。 。政府并非一个自动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组织,而是一个有着自利动机 和特殊利益的主体,甚至有着一双“贪婪的手” 罗伯特·埃尔顿: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PG =f(G,E)。 戴维·伊斯顿:公共政策是环境与输出交互影响的产物,环境中存在的问 题形成了压力,迫使政或决策系统做出反应,进而出台政策回应问题,如 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政府是一个非中立的行动者,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系统的行为过程,即 为解决自身与环境的矛盾而采取的行动,这种行动未必以公共利益最大化 为目标,因而在环境与输出(公共政策)交互影响的过程中,政府可能就 是问题的一个来源。
当代主流政策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前政策分析”,探讨政策问题的本质及界定方 式与政策过程的关系,政策问题的认定与成因分析开始受到高度重视,但 二者常被关联在一起讨论。 邓恩:政策问题的构建(problem structuring) 帕顿、:认定与细化问题(verify,define and detail the problem) 韦默、维宁:理解问题(understand the problem) 沃恩、巴斯:评定(assessing)与诊断(diagnosing)
影响因素的辨析和归类
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按照重要性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和排序,以确立 它们与问题之间的因果关系。 ——辨识真正的影响因素。 ——评估合理因素,确定可行因素。政策分析者可采取层次分析法,从可 能(possible)、合理(plausible)和可诉(actionable)三个层次分析问题 的成因。 ——对可诉因素进一步归类。从“理想形态”(ideal type)上说可诉因素 可以归纳为3类:问题的根源、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 “直接影响因素”是指那些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缺 少了这些因素,问题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链条就可能难以维系 “间接影响因素”是指那些通过直接影响因素作用于问题的产生和发展的 因素,缺少了这些因素,问题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仍然能够维系 “问题根源”是指当某些影响因素的进一步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被穷尽 ,且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政策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或者说是那些不符 合社会发展潮流和规律但从根本上制约政策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它常常 表现为制度或体制。
第4章 问题认定与成因分析
一、问题认定概述 四、成因分析概述
二、问题认定的意义
三、问题认定的程序
五、成因分析的步骤
六、认定与分析方法
问题
三个人到一家汽车旅馆,开了一间房。总价格是30元,每人付了10元。他 们进了房间以后,总台的服务员发现钱收多了:他忘了今晚有特价,25元 钱一间。总台服务员不能离开。于是,他找来在客房值班的服务员,给他5 张1元钱的钞票,请他到房间去还给那3个人。他在路上想,3个人分5元钱 ,怎么分?于是,他决定只还3元钱给他们,因为他们又不知道钱收多了, 剩下的2元自己揣了起来。谁也没有察觉。 问题: 每个顾客实际支付了9元,3乘以9等于27元。服务员藏了2元,共29元。剩 下的那1元钱哪里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