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

合集下载

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复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2)他领导的这次运动与康有为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 性质各是什么?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这两场运动都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从 当时的国情来看,他们探索失败说明了什么?( 2分)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和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中国是走不通的。

7、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 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和改革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 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 中国人每向前迈一步,都异常艰辛,但确是一种不断提高 的过程。 ──摘自《深圳商报》2000年1月2日《世纪之交的回望与 断想》 回答:(1)文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 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举出这些事件力图达到的主要目标。
前期:反对“尊孔复古”逆流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1、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2、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每周 评论》,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
1、洋务运动的目的 2、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同盟会的纲领 5、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内容 6、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7、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阵地 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9、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10、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
2、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 1) 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8课 戊戌变法
1、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主张、代表人物及人物图片 2、公车上书的时间、背景、领导人、要求、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四次近代化探索:
派别
主张
学习内容
口号
影响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科学技术(器物)师夷长技或自、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变法图强
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
政治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
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共同点:
1、结果:都失败(从社会性质角度分析,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失败原因: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
3、共同作用: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二、中国四次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体现出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_近代化的探索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失败的原因:
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 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行不通。
第9 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先生 (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 建立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 领导辛亥革命。
革命高潮: 武昌起义(1911.10.10)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后建立中华民国(1912.1.1)
革命结果: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没有
完成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革命果实被 袁世凯窃取。(北洋军阀) 革命意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 年的封建帝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四提倡四 反对;马 克思主义
影 响
有利于社会的 进步,为资产 阶级的思想传 播奠定了基础。
教训: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 半封建的中国行不 通。
统治,结束了我 国两千多年的帝 制; ②促进了民 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 ③推动了中 国近代化进程。 教训:资产阶级 革命不可能完成 反帝反封的民主 革命任务。
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背景: 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反动政策 开始时间:
1915年
10. 新 文 化 运 动
阵地: 前 期 人物: 旗帜: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民主和科学
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影响(性质、作用) 后 期
内容: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为中国的民主革命指明了光明前途。
10、(1915 )年,陈独秀、( 李大钊 )、 ( 胡适 )、( 鲁迅 )等,高举( ) “民 和( 》杂志 “科学”)两面大旗;以《 主” 为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所谓“近代化”是指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二.戊戌变法三.辛亥革命四.新文化运动中考要求: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索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中央:地方:)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评价:P30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近代化的探索1.阶段特征:在1919年以前,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侧重于在经济上学习西方的技术,如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如新文化运动。

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

2、主要内容:奕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同: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目的: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国家富强;方法:都主张学习西方;艰难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影响:都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经验教训:只有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要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要依靠人民群众;要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先进文明;要坚持思想解放,更新观念。

4、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外国的侵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5、近代化过程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民族独立,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6、近代化探索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健。

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历史感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挽救民族危亡,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只依靠朝廷本身改革社会不过是幻想;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先进的外国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要坚持改革开放的国策;我们只有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历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一、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②、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③、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④、主张(口号):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⑤、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⑥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⑦、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⑧、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运动)①、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③、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

④、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⑤、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⑥、意义启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②、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③、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⑤、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⑥、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技术层面的洋务运动、制度层面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文化层面的新文化运动。

第6课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制度。

)1、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2、主张和目的: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5、洋务运动主要活动:(1)前期“”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目的:武装军队a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b在上海创办的(曾国藩、李鸿章);c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后期“”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a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李鸿章);b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张之洞)(见书P28——29页小字及图片)。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1862年成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

)(见书第29页插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6、结果:失败。

标志事件是: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开辟了道路。

第7课戊戌变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春。

起因:《》的签订(见课本32页插图)。

(2)主要领导:、梁启超。

(见课本第32页照片)(3)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4)意义:揭开了的序幕。

(5)政治团体:、宣传刊物:。

2、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9月(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打击官僚制度,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需求)上:训练新式军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维新派力量薄弱 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维新派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袁世凯的出卖
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变法失败说明了什么?(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 路行不通
维新派体现的时代精神: 1)为国家强盛勇于探索的精神, 2)以救亡图存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3)为改革变法勇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简述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为救亡图存所进行的革命 活动. 1)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性质: 局限性: 积极性: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 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 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 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 术力量。③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主要在经济领域。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实质: 以大机器代替手工操作。 3、洋务运动的最大功绩是:为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洋务运动开始和结束对应的历史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 5.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6.洋务运动失败的启示: 洋务运动在甲午战败后破产说明单纯引进外国科学技术 的地主阶级改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7.洋务运动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洋务派面向世界的开放气度,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追 求民族自强的爱国情感,值得我们学习。
传播.(2)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 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进行了什么探索?这次探索的伟大 功绩是什么? 领导辛亥革命. 功绩: . 3.上述两次探索的最终结果如何?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本原 因是什么?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知识整合:1、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2、中外近代化的探索比较:西方近代化探索:思想解放——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中国近代化探索: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解放(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同点:中西方近代化的变革顺序正好相反。

原因: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正常的发展过程。

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中国近代是被迫打开了国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受西方影响较大。

3、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公元纪年=1911+国民纪年4、近代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5、区别: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洋务运动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6、洋务运动与同时期的改革比较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61年中国洋务运动;都是维护改革者统治,在中国维护封建统治,俄日顺应资本主义潮流。

7、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中国没有发动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明治维新成功:原因,进行倒幕运动,打击封建势力。

8、孙中山与华盛顿比较:都创建民主共和国。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孙中山与毛泽东、邓小平联系:9、中国近代历史上几个政权的更迭:清政府:1912年垮台。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在南京成立。

北洋军阀政府:1927年北伐战争中被推翻。

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蒋介石建立,1949年渡江战役后推翻。

10、促进思想解放的事件。

中国:古代:百家争鸣近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现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国外: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11、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近代化的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探索

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过程:
第三步:辛亥革命(政治制度)
重难点(三): 辛亥革命(领导人、政党、纲领、影响)
领导人:孙中山(革命活动) 1.成立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美国檀香山) 2.成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 革 命 纲 领 日本)
驱除鞑虏,1862年京师同文馆
结果: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破产 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 积极意义: A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经济入侵)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

训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 道路走不通。
中国近代化的“四步探索”过程:
第四步: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
重难点(三):新文化运动
1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 主要阵地: 3 旗帜:民主(德先生)
1918年《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李大钊
宣传马克思主义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每周评论》
三.辛亥革命 四 新文化运动
背 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 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兴 起 领导阶级
代表人物 口 内 性 影 号 容 质 响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
A 时间:1912年1月1日 B 地点:南京 C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民国年份+1911=公历纪年 如:民国15年+1911=公历1926年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二近代化的探索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2.社会生活习俗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和废除缠足等法令。

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3.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中国近代化中的努力。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是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

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观点1: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1)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2)中国近代化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求得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新中国成立后,近代化(又称现代化)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国家真正独立了;改革开放,国家富强起来。

(3)要实现国家富强,首先要实现民族独立。

中国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强国富民。

观点2: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近代化探索是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探索。

它说明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近代中国为培养翻译人员兴办的最早的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B.京师同文馆C.黄埔军校D.清华学堂2.他,历史上褒贬不一。

他曾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留下千古骂名。

他在近代中国兴办洋务,创海军建企业,为探索自强道路而不懈努力,但最终却以失败告终。

他是()A.李鸿章B.曾国藩C.左宗棠D.林则徐3.“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 • • • • • • • • •
5.(2008年广东汕头)“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对它的本 质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A.它是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 B.它促进了官僚资本的发展 C.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D.它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解析: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是因为洋务运动创办近代 工业,开始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答案:C 6.(原创)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为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开始 创办近代企业这在当时 A.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的人才 C.改变了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D.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力量 解析:此题是问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当时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洋务近代企业的创办,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A
辛亥革命
• 兴起: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1894年 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1894年8月,创建同盟会,性质s股资 产阶级革命政党;地点在日本东京, 后来,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 报》上,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民族”“民生”“民权”,合称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指导思 想。 高潮:武昌起义。时间1911,地点湖 北武昌;影响是全国纷纷响应,1911 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意义: 性知识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性:辛亥 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长 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是民主共和 的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革命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建立了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
• • • •
• •
• • • • • •
7.(原创)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主要目的是 A.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B.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C.培养外交、军事、科技人才 D.强化儒家传统文化教育 解析: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初衷是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 需要,它以培养翻译、外交和军事、科技人才为主要宗旨,而不是培 养效忠皇帝的奴仆。 答案:C 8.(原创)“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我 们通常称之为“近代工业”。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 B.其产生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C.中外反动势力的双重压迫影响了其正常发展 D.其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发展的工业体系 答案:D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

中国近代化探索[五篇范文][修改版]

第一篇:中国近代化探索主题二中外史上的近代化问题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大转变,使工业主义渗透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变革的过程。

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

17-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进行,给封建思想制度以巨大的冲击,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为思想武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统治。

到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来,随之而来的是在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这大大推动了世界向近代化的迈进。

中国由于坚固完善的封建体系的束缚,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但最终没能阻挡这一历史洪流。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这些人称为“洋务派”。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汽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

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最大的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要求记忆军用于民用企业各两个)2.洋务运动的口号、对中国影响口号:自强、求富。

影响:(1)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4)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民族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刺激(2)民族工业的先驱:方举赞和孙英德(1866 上海发昌机器厂),陈启沅(1872广东南海县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主张(实业与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3)民族工业从兴起到衰落的几个时期:洋务运动-清末(兴起)、1895—1913年(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23年(”黄金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成立(萧条)(二)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1、戊戌变法(1)1895年,《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后,康有为和梁启超发动的“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 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1915-1917)
背景
阶级及人物
民国后,袁世凯掌权,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与科学。
探索层面
口号或旗帜 “民主”、“科学” 概况
2、近代化的探索原因
• 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四次战争、三大不平等条 约及影响),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危 机加深。 • 列表:
侵华战争 鸦片战争 (1840-1842 )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不平等条约及内容 《南京条约》(1842) “五亿(议)港元” 《瑷珲条约》(1858) (60万 ) 《马关条约》(1895) “两商唱(厂)歌”
评价
2、戊戌变法(1895--1898)
背景 甲午战败,《马关条约》签订。亡国灭种。
阶级及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探索层面 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国 家。
口号
过程
变法图强
①序幕-公车上书(1895)②政治团体:强学会 (北京)其机关刊物《中外纪闻》③高潮:百日维 新(1898、6-9月、内容 )④结果:戊戌政变
历史意义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产阶 级文化的传播。
3、辛亥革命(1894--1912)
背景 外国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阶级及人物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等。
探索层面 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国。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过程 ①开始-兴中会(1894)②推动: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 纲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 机关刊物: 《民报》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③高潮:武昌起 义· 1911.10.10 )④结果:中华民国· 1912· 孙中山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

专题十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线索:一、中国近代化概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痛苦反思: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来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的毒害。

阶级派别及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李·左·张等。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严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等。

资产阶级知识分陈·李·胡·鲁·蔡等。

探索层面科学技术:器物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国思想文化: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含义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

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等。

中国近代化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产生原因外部原因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内部原因①封建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腐朽以及民族危机的严重②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有利条件①封建经济开始解体;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入主要内容经济上经济上的工业化,即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近代化的核心)政治上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即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近代化的保证)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思想获得解放(近代化的前提)两大问题实现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①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②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目标独立、民主、富强四大事件洋务运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③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近代化的探索

近代化的探索

3、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原因)是:外因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因是太平天国运动。

针对西方列强武器先进,洋务运动前期提出“自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性质的企业,如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目标创办了一批民用性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等)。

洋务运动失败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4、评价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历史地位),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5、揭开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意义)的事件是“公车上书”。

历史背景是《马关条约》签订,领导人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主要内容是拒和,迁都,变法。

6、戊戌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失败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

主要客观原因是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的最大历史功绩是思想启蒙(即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7、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它由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

辛亥革命的爆发标志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中华民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即三权分立原则)。

说辛亥革命成功的理由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说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8、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袁世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道路(复习资料)
一、洋务运动(阶级或者封建统治阶级的救亡图存)(学习器物)掀起时间:
代表人物:
提出口号:
创办企业:
积极评价:
消极影响:
二、戊戌变法(阶级改良派的救亡图存运动)(学习政治制度)爆发时间:
导火线:
著名报纸和文章:
代表人物:
变法措施: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失败原因:
产生影响: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派的救亡图存运动)(学习政治制度)
同盟会的成立时间: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同盟会的历史地位:
革命志士的奋斗主要起义:
武昌起义时间:
辛亥革命的意义:
四、中国民国的建立
建立时间和第一任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三民主义的内容:
五、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爆发时间:
口号和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后期转向宣传主义
历史意义:
六、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导火线:
爆发时间:
运动扩大:
斗争形势变化:
斗争主力变化:
性质:
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