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三叉神经的解剖
一、三叉神经解剖:三叉神经: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和躯体运动纤维,由较粗大感觉根和细小运动组成。
感觉根上感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前面三叉神经压迹处,叫做三叉神经半月节。
自节发出三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运动根紧贴三叉神经半月节深面,进入下颌神经。
故眼神经和上颌神经属感觉性,而下颌神经则为混合性。
三支神经感觉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运动纤维则主要支配咀嚼肌。
1.眼神经:ophthalmic nerve自半月节发出后经眶上裂入眶,分为额神经、泪腺神经及鼻睫状神经等三支。
(一)额神经frontal nerve最粗,在上睑提肌上方向前行,在眶中部分为二支,较大外侧支为眶上神经;较小内侧支为滑车上神经。
滑车上神经经眶上孔内侧额切迹,眶上神经经眶上孔(切迹)出眶,布于额部皮肤。
(二)泪腺神经Lacrimal nerve较细小,沿外直肌上缘向前至泪腺(三)鼻睫状神经nasociliary nerve在上直肌下面斜越视神经上方至眶内侧,分出睫状节长根和2-3支睫状长神经等。
分布于眼球、眼睑、泪囊、鼻腔前部粘膜和鼻下部皮肤。
2.上颌神经:maxillary nerve经园孔出颅至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区,经眶下沟、管,出眶下孔称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布于眼裂和口裂之间皮肤、上颌牙齿以及鼻腔和口腔粘膜。
上颌神经主要分支有:(一)上牙槽神经superior alveolar nerve该神经分为前、中、后三支。
上牙槽后支在翼腭窝内自上颌神经主干发出,在上颌骨体后方入骨质;上牙槽中支和前支分别在眶下沟和眶下管内由眶下神经发出。
上述神经分布于上颌牙齿及牙龈。
(二)蝶腭神经为两根短小神经,在翼腭窝内分出,向下连于翼腭神经节,由节发出分支布于鼻腔和腭部粘膜。
(三)眶下神经infraorbital nerve为上颌神经本干延续,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再经眶下孔出眶,分布于眼睑鼻外侧部,上唇和颊部皮肤,在沿途发出上牙槽中支和前支。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分支并观察眼轮匝肌及咀嚼肌的表面电活动,判
断三叉神经的传入及脑干三叉神经中枢路径的功能,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颅底肿瘤、多
发性硬化、脑血管畸形等。
一、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
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
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 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面部扳机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
征可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 鼻窦炎 舌咽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五)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无效时可选择非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0.1g,2次/日,每日增加0.1g,至疼痛控制,最大剂量不超
过1.0g/d 其他药物选择:苯妥英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非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 亦称为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或贝尔 麻痹(Bell palsy),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 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Thanks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为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解剖与热凝术
与舌咽神经痛相鉴别
鉴别点 发病率 疼痛部位 侧别
疼痛深度
扳机点 诱发因素 进食情况 发作频率 试验治疗
舌咽神经痛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少见
多见
舌神经分布区域 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左侧多于右侧
右侧多于左侧
深在
表浅
多在咽后壁、舌根 多在唇、鼻翼
吞咽
咀嚼、说话、洗脸、剃须
惧怕吞咽动作 较少 咽部可卡因喷雾
惧怕说话、咀嚼,吞咽无痛 频繁 咽部可卡因喷雾无效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多在40岁以上 女性多于男性 多在白天 数秒至2分钟多 在下颌及颜面部 随时可诱发 闪电样刺痛、刀割痛
面部抽搐、流泪
面部不动,以手掩面 说话、洗脸 有 极少见 卡马西平有效
4、三叉神经炎
Trigeminal neuritis
属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多发生于眶上神经 为持续性剧痛 数日后可出现带状疱疹 少数患者可发生角膜炎与溃疡 自限性,大多在1~3周内痊愈 镇痛药物、维生素或局麻药、激素皆有效
4.疼痛的规律
发作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mins, hrs) 随病情发展而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剧烈 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 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
6.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 眉等处
丧失 该病亦称为Ramsay-Hunt syndrome
三叉神经痛的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
射频技术的原理—持续射频
损伤电极和弥散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人体与射频机 之间的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形成电场。电场使损伤电 极周围组织中的离子做往返运动,离子在组织中运动的 摩擦力产生大量的热,因而,是组织本身产生了热量, 而不是穿刺针,组织的热量使损伤电极的温度升高,热 凝的面积取决于穿刺针的粗细和针尖裸露部分的长短。
三叉神经解剖
➢ 颌面部的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系脑神经中最大的一支,是颅前部.眶部.面部.鼻腔及口腔 等处之感觉神经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在颅内,三叉神 经以感觉根(大部)和运动根(小部)与脑桥臂相连。感觉根包 含来自感觉主核司触压觉的纤维,也包含来自脊束核司痛温觉的 纤维,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扩展成扁平的半月神 经节,内含感觉神经细胞的胞体,再发出节后纤维形成眼神经和 上、下颌神经。 来自运动核的运动神经纤维则不进入半月结而直 接加入到下颌神经中。
的
经
颏 神 经
颊 长 神 经
分
下 牙
布
槽 神
经
➢ 上颌神经外环:
上牙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前神经、眶下孔神经。
➢ 上颌神经内环:
鼻腭神经(切牙孔神经)、腭前神经(腭大孔注射)、腭中 后神经。 蝶腭神经
➢ 下颌神经外环
下牙槽N、颏孔N 、颊N(颊长神经)。
➢ 下颌神经内环
舌神经
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起于半月神经节前缘的中部,经园孔达翼腭窝之上部,再 经眶下裂入眶。
棘孔神经─硬脑膜 翼内肌神经─翼内肌
下 颌 神
颞深神经─颞肌 咬肌神经─咬肌
下 颌
经 前 干
翼外肌神经─翼外肌 颊神经─下后牙颊侧牙龈
颊部粘膜皮肤
神
颞下颌关节
经
外耳道
耳颞神经 腮腺
下
颞区皮肤
颌
神
下颌舌侧牙龈
经 后 干
布于泪腺,眼球,眼睑,前额皮肤及一 部分鼻腔粘膜。
颅
中 脑膜中神经—硬脑膜 窝
段
翼 颧神经—颧、颞部皮肤
腭 窝
蝶腭神经—鼻、腭粘膜
精华三叉神经解剖(高清)
精华三叉神经解剖(高清)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
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支配脸部、口腔、鼻腔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并将头部的感觉讯息传送至大脑。
三叉神经由眼支(V1)、上颌支(V2)和下颌支(V3)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始于三叉神经运动核,其轴突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自脑桥腹侧面与小脑中脚移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的前内侧,随下颌神经分布至咀嚼肌等。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的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节内,此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前面。
三叉神经节有假单极神经元组成,其中枢突聚集成粗大的三叉神经感觉根,由脑桥腹侧面入脑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及三叉神经脊束核,其周围突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眼、鼻及口腔的粘膜。
1眼神经眼神经在三支中最小,只含有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眼神经向前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布于额顶部、上睑和鼻背皮肤,以及眼球、泪腺、结膜和部分鼻腔粘膜)。
(1) 泪腺神经细小,沿眶外侧壁、外直肌上缘前行至泪腺分布于泪腺和上睑的皮肤。
(2) 额神经较粗大,位于上睑提肌的上方,分2~3支,其中眶上神经较大,经眶上切迹,分支分布于额顶部皮肤。
(3) 鼻睫神经在上直肌的深面,越过视神经上方达眶内侧壁。
此神经分出许多分支,分别分布于眼球、蝶窦、筛窦、下睑、泪囊、鼻腔粘膜和鼻背皮肤。
2上颌神经上颌神经也是一般躯体感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发出后,立即进入海绵窦外侧壁,之后经圆孔出颅,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各牙、牙龈、上颌窦、鼻腔和口腔的粘膜以及睑裂间的面部皮肤以及部分硬脑膜。
12月6日河南新型膏药、液体膏药、三伏贴、膏方及中药泥灸制作培训班←点击链接查看(1) 眶下神经为上颌神经的终支,通过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至面部,分为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和上唇的皮肤。
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
三叉神经解剖及功能声明:今天的图片和内容绝大部分来源自:Wilson-Pauwels, Linda. Cranial Nerves. Shelton, Conn.:People's Medical Pub. House, 2010. Print.向本书的作者及出版社进行致谢,并建议大家购买原版书籍!强烈推荐Rhoton Collection,向Dr.Albert L. Rhoton致谢!请大家访问RhotonCollection的官网,所有图片都免费下载,如果大家要把图片用在文章中,只需要向网站索取授权即可!三叉神经的功能:三叉神经主要支配头颈部皮肤粘膜的感觉和咀嚼肌的运动三叉神经包括感觉支和运动支两个部分三叉神经感觉支又分为三支: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参与了两个反射:- 下颌反射- 角膜反射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感觉支的解剖及其分布情况有没有眼花缭乱的感觉?怎么记忆呢?先大概记住每一支的分布情况下面一支支的来看三叉神经第一支V1:眼支接受来自角膜、眼球和鼻腔上部粘膜(鼻睫神经),泪腺(泪腺神经),前额皮肤(前额神经),和小脑幕(脑膜支)的感觉冲动怎么记忆呢?想想小孩感冒了的场景:流眼泪(泪腺神经)流鼻涕(鼻睫神经)头痛(前额神经)白色卫生纸擦鼻涕(脑膜支)三叉神经第二支:上颌支接受来自外鼻和上唇(眶下神经),部分颞侧和颧弓部皮肤(颧神经),上牙槽(上牙槽神经),上颚(腭神经),前颅窝和中颅窝脑膜(脑膜支)的感觉冲动怎么记忆:范围记忆法:眼眶以下,上颚以上,颧弓以内的范围+前/中颅窝硬脑膜这里来个番外:圆孔和翼腭窝的解剖,虽然有图例,但很难理解,建议大家拿个头颅模型,用一根绳子穿过圆孔和翼腭窝,就很好理解了三叉神经第三支:下颌支接受来自舌前2/3感觉(舌神经)《面神经传递舌前2/3味觉》,颏部皮肤和下牙槽的感觉(下牙槽神经),外耳道和耳前颞部皮肤感觉(耳颞神经),颊部皮肤感觉(颊神经),前/中颅窝脑膜的感觉(脑膜支)怎么记忆?猴子抓耳挠腮的抓虱子(耳颞神经/颊神经),抓到了虱子就放在嘴里吃掉(下牙槽神经/舌神经),吃完了大脑很兴奋(脑膜支)回顾一下:V1:眼支(眶上裂,与眼眶相通)V2:上颌支(圆孔,与翼腭窝相通)V3:下颌支(卵圆孔,与颅底相通)三叉神经在颅内如何走行V1和V2经海绵窦外侧壁,再与V3在Meckel's腔处形成三叉神经节,再经桥脑进入三叉神经核这里有个番外:Meckel's腔在哪?Meckel's腔是由两层硬脑膜和两层蛛网膜包裹的一个与后颅窝相通的腔隙,此腔隙富含脑脊液,三叉神经节位于此腔隙内Meckel's腔位于中颅窝,颞骨岩部顶端,靠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Cr III:动眼神经, Cr IV:滑车神经,Cr VI:外展神经,ML:硬脑膜,TC:三叉神经池,TG:三叉神经节,PL:岩骨表面硬脑膜,ICA:颈内动脉,Clivus:斜坡,Petrous apex:岩尖三叉神经经桥脑中外侧入脑干进入脑干以后,进入三叉神经核中换元三叉神经核包括:- 三叉神经中脑核主要传递咬肌的运动神经冲动和牙齿/牙龈/硬腭的触觉冲动- 三叉神经脑桥核主要传递V1/V2/V3的触觉冲动- 三叉神经脊束核(延展到C2水平)主要传递V1/V2/V3的痛觉和温度觉冲动这里再复习一下脑干神经核团的解剖经三叉神经核换元后,神经如何上行?三叉神经感觉支神经纤维包括两部分:触觉和痛温觉先来看看触觉纤维走行通路V1/V2/V3的触觉冲动,到达三叉神经核以后,分成两部分:传导口腔的触觉和传导口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触觉传导口腔的触觉冲动:经背侧三叉丘脑束到达同侧中央后回面部感觉皮层传导口腔以外的触觉冲动:经内侧丘系交叉到对侧上行至丘脑腹外侧核,再经内囊到达对侧中央后回面部感觉皮层再来看看痛温觉的走行通路V1/V2/V3的痛觉和温度觉冲动,主要经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出,交叉到对侧,经脊髓丘系传导至丘脑内侧背核和丘脑腹内侧后核,再经内囊传导至前扣带皮层、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和背侧岛叶皮层这里顺便回顾一下感觉皮层的分布小结:三叉神经感觉支主要传导面部和颈部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触觉包括两方面:口腔部位的触觉和口腔以外的头面部触觉口腔部位的触觉经背侧三叉丘脑束传导至同侧感觉皮层口腔以外的触觉经内侧丘系传导至对侧丘脑腹后核再传至感觉皮层痛觉和温度觉神经纤维主要在三叉神经脊束核换元,经脊髓丘系交叉到对侧,在丘脑内侧背核和丘脑腹内侧后核,再经内囊传导至前扣带皮层、中央后回感觉皮层和背侧岛叶皮层三叉神经运动纤维的传导路径双侧大脑运动皮层发出冲动,神经纤维部分交叉、部分不交叉(双侧支配)下行至三叉神经运动核,运动纤维出脑干以后,随感觉纤维V3经卵圆孔出颅,支配相应的肌肉支配的肌肉有哪些?- 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鼓膜张肌- 腭帆张肌- 下颌舌骨肌- 二腹肌前腹肌肉的功能- 调节鼓膜张力(鼓膜张肌)- 咬碎食物(咬肌)- 调节发音怎么记忆:鳄鱼(腭帆张肌)用下颌(下颌舌骨肌)咬住(咬肌)了一只鼓着(鼓膜张肌)肚子(二腹肌前腹)的青蛙这里特别提一下咀嚼肌浅层:- 颞肌- 咬肌深层:- 翼内肌- 翼外肌讲完了感觉支和运动支,下面来看看与三叉神经有关的两个反射:角膜反射和下颌反射角膜反射:角膜受刺激以后,感觉冲动经鼻睫神经传导至V1,再上传至三叉神经脊束核,再发出纤维与面神经运动核相沟通,面神经运动核发出冲动,导致眼轮匝肌收缩下颌反射:用来测试三叉神经感觉通路与运动通路之间联系的完整性测试测试者嘴巴微张,敲击下巴正常:在敲击瞬间,嘴巴紧闭或无反应异常:在敲击瞬间,嘴巴张大敲击下颌时,颏神经受刺激,经下牙槽神经传导冲动至三叉神经下颌支,神经冲动再传导至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中脑核发出纤维与三叉神经运动核相沟通,神经冲动经三叉神经运动支再次传导至咀嚼肌,引起嘴巴闭合学会了嘛?Enjoy!。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分类:疼痛治疗 | 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2013-03-25 17:51阅读(6542)评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 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
自Dandy1931 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 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 。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 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 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TN 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 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 。
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 cm 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 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 个2. 5 cm× 2. 0 cm 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压,待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
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
继续以Teflon 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
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侧邻颈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解剖--2
颅骨
额骨 蝶骨
顶骨
枕骨
颞骨
颅骨Leabharlann 脑颅筛骨蝶骨颅骨
鼻骨 上颌骨
颧骨
泪骨
下鼻甲 下颌骨
颅骨 面颅
腭骨
犁骨 舌骨
颅骨
(二) 颅的整体观 1.颅顶面观 颅的上面称颅盖。
有三条缝, 冠状缝, 矢状缝及人字缝。 额骨
顶骨
冠状缝
人字缝
矢状缝 枕部
颅骨
颅盖
上矢状窦沟
颅骨
2.颅侧面观
侧面中部有外耳门, 外耳门后下方的突起 即乳突。在颞窝内有 额骨、顶骨、颞骨和 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 成的翼点。颞窝下方 的窝称颞下窝, 窝内 有三角形裂隙, 其深 部称翼腭窝。
翼点
颞窝 乳突 外耳门 颧弓
颅骨
翼点,脑膜 中动脉前支
翼腭窝
颅骨
3.颅前面观 前面可见一对 容纳眼球的眶 和位于其间的 骨性鼻腔,下 方为由上颌骨、 下颌骨围成的 口腔。
颅骨
眶上切迹
眶上裂
泪腺窝
视神经管
眶下沟
泪囊窝
眶下裂
颅骨
眶下孔
(1)眶分为底、尖和四壁。 眶尖部有视神经管,眶下壁有眶 下沟、管、孔。上壁、外侧壁和
颅骨
前囟 前囟
后囟
后囟
颅骨
三叉神经解剖基础
面部的感觉神经-----三叉神经:
系脑神经中最大的一支,是颅前部.眶部.面部.鼻腔及口腔 等处之感觉神经以及咀嚼肌的运动和感觉神经。在颅内,三叉神
经以感觉根(大部)和运动根(小部)与脑桥臂相连。感觉根包
含来自感觉主核司触压觉的纤维,也包含来自脊束核司痛温觉的 纤维,在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扩展成扁平的半月神
解剖三叉神经
解剖三叉神经三叉神经是脑神经(第五对脑神经)中最粗大的一对。
大部分为感觉纤维,接收来自面部、口腔、眼眶与鼻腔的感觉信息;小部分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二腹肌前腹和舌骨舌肌。
三叉神经自三叉神经节处发出(三叉神经节位于脑桥侧方,颞骨岩部尖端的前面),分为3大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1眼神经(V1)眼神经皮支支配结膜、前额皮肤、上眼睑、大部分鼻外侧皮肤。
滑车上神经滑车上神经是额神经的终末小分支,走行于眼眶前内侧顶部,经过滑车上方,供应一条下行的鼻睫神经滑车下支。
它从滑车和在额切迹上的眶上孔之间出现,与滑车上动脉一起在前额贴颅骨弯曲上行,支配结膜和上眼睑皮肤。
然后,它在皱眉肌和枕额肌额腹之下上行,继而分为数支穿过这些肌肉支配前额下部近中线处皮肤。
眶上神经眶上神经是额神经终末粗大分支,通过眶上切迹或眶上孔发出睑纤维支配上眼睑和结膜。
它与眶上动脉伴行,在前额上行,分为中间支和侧支支配向后直到接近人字缝的头部皮肤。
这些分支起初在枕额肌额腹深面,然后中间支和侧支分别穿过肌肉和帽状腱膜直到皮肤。
泪腺神经泪腺神经是眼神经主要分支中最小的一支,穿过眶隔到达并支配上眼脸侧区,然后加入面神经纤维。
滑车下神经滑车下神经是鼻睫神经分支。
它从滑车下离开眼眶,支配眼睑皮肤、结膜、泪囊、泪阜和内眦上方的鼻旁部。
鼻外侧神经鼻外侧神经是筛前神经终末分支。
它通过鼻侧外壁下行,支配除鼻翼以外鼻骨下方鼻部。
2上颌神经上颌神经通过眼眶支配下眼睑皮肤、面颊突起部、鼻翼、部分颧区和上唇。
它有三条表皮分支,分别是颧颞支、颧面支和眶下支。
颧颞神经颧颞神经是颧神经终末分支之一。
它通过颧骨上一条小管进入颞窝前部,在骨骼与颞肌之间上行,最终穿过颞筋膜到达额弓上2cm支配颞区皮肤,并与面神经和耳颞神经相交通。
当它穿过颞筋膜深层时,在两层筋膜间向眼角发出一条细长小分支。
这条分支从翼腭神经节运送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到泪腺。
颧面神经颧面神经是颧神经终末分支之一。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分类:疼痛治疗| 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2013-03-25 17:51阅读(6542)评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 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
自Dandy1931 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
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 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 。
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内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 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 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
TN 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 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 。
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cm 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 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 个2. 5 cm×2.0 cm 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内,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内压,待颅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
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
继续以Teflon 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
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内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内侧邻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解剖学研究
三叉神经 the trigeminal nerve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① 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spinal nucleus ② 触压觉-三叉神经脑桥核pontine nucleus ③ 本体觉-三叉神经中脑核mesencephalic n. 2、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三叉神经运动核motor nucleus 3、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the trigeminal ganglion or semilunar ganglion
5、腮腺的毗邻 腮腺床:咬肌、翼内肌、茎突诸肌、二 腹肌后腹和胸锁乳突肌以及颈内动脉、 静脉、下四对脑神经共同形成。 6、咬肌masseter muscle 咬肌前缘与下颌骨下缘交界处可以摸及 面动脉。
面侧深区the deep part of the lateral face
颞下窝的范围,口咽的外侧; 顶:蝶骨大翼下面 底:下颌骨下缘 前壁:上颌骨体的后面 后壁:腮腺深部 内侧壁:翼突外侧板和咽侧壁 外侧壁:下颌支
上颌神经 the maxillary nerve
1、眶下神经the infraorbital nerve 2、颧神经the zygomatic nerve 3、蝶腭神经the pterygopalatine 4、上牙槽神经the superior alveolar nerves(前、中、后支)
下颌神经 the mandibular nerve
B. 纵行: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颞浅 动脉、静脉、耳颞神经。
C. 面神经facial nerve 第一段:出茎乳孔至进入腮腺之间 第二段:分成上、下两干,再发出9-12支, 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5大分支。 第三段:颞、颧、颊、下颌缘、颈支。 D. 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 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下颌后静脉-前支 与面静脉合成颈内静脉;后支与耳后 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E. 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 F. 耳颞神经auriculotemporal nerv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血管起源SCA起源于中脑前部BA近终末端,在大脑后动脉( PCA)、下缘绕大脑脚向背侧行走,两者之间恒定有动眼神经走行,后行走在三叉神经上方,到达中脑小脑沟并在此转向小脑上脚,终止并供血于小脑皮层表面。
AICA从BA中下段发出后经外展神经根的上面或下面,向下后外方斜行,越过脑桥小脑角发出的神经根前面至绒球外上方弯向下内侧,形成一个凸向外的血管袢,随后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布于小脑下面前外侧部,还发出分支至第Ⅸ、X、Ⅺ对脑神经根和脑桥下外侧部及小部分延髓。
而三叉神经复合体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TN)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TN分两大类:即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PTN)和可查出明确病因的症状性三叉神经痛( STN)。采用的全麻,嘱患者采用侧卧位,操作者于患者患侧乳突后入发际处约2 cm处开一纵向弧形切口,切口长度4 cm左右,采用手术点钻将颅骨钻孔,然后形成1个2.5 cm×2.0 cm大小的骨窗,直到将乙状窦边缘暴露在操作者的术野内,呈“十”字形打开颅脑硬膜,然后将小脑延髓池打开,慢慢释放脑脊液,注意监测颅内压,待颅内压下降后探查桥小脑角。然后在显微镜的辅助下,锐性剥离蛛网膜,观察三叉神经责任血管和三叉神经之间的关系,同时观测是蛛网膜是否有粘连、压迫、水肿的情况发生。继续以Teflon棉垫对周围血管进行减压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关颅操作。解剖三叉神经自脑桥腹外侧出脑伸向前外侧经小脑幕与岩上窦下方至颞骨岩部前方终于三叉神经节,该节位于岩尖部三叉神经压迹处,小脑幕附着缘前端下方硬脑膜凹处形成三叉神经腔,蛛网膜与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入腔内包绕三叉神经根与三叉神经节的后部,硬脑膜及蛛网膜与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融合,三叉神经节的内侧邻颈内动脉和海绵窦后部,节的下方靠近岩大神经,三叉神经节呈半月形,凸缘向前外,节的前缘由上向下分别连有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位于三叉神经根周围的颅底血管主要有小脑上动脉( SCA)、小脑下前动脉 ( AICA)、基底动脉脑桥支及岩静脉。参照Klun B等1986年编订的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分为3型:压迫( I型) :血管在三叉神经根上形成压痕或穿过三叉神经根;接触( II型) :血管与三叉神经根并行、交叉且血管与三叉神经根最近的距离小于该血管半径;第3种为无上述关系者( III型)。按上述标准,发生接触和压迫的血管主要为动脉: SCA 4侧( 20.0%)、AICA 1侧( 5.0%),1侧( 5.0%)与岩静脉接触。
三叉神经手术解剖
———————————————————————————————— 作者:
———————————————————————————————— 日期:
ﻩ
分类:疼痛治疗|标签: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血管手术神经
2013-03-2517:51阅读(6542)评论(1)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早在200多年前已有记录,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自Da1931年提出可能为血管压迫其颅内段后,被世界各国的神经外科医生手术所证实。现在大多数的学者均认为三叉神经痛是由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进出脑干区域( REZ)所致,即微血管压迫学说( MVP)。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微血管减压术( MVD)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现这一术式已得到广泛开展,随着神经内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MVD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