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检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5.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

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作业:15.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答案)

15.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师夷……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又赞誉说:“中国士大夫之稍有地理知识,实自此始。

”“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者。

”他称赞的是()A.王夫之 B.魏源C.王韬D.郑观应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新思想。

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知识和科学知识,故选B。

答案:B2.张之洞在《劝学篇》说:“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下列观点突破了张之洞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强兵之术”C.“启民智、伸民权、设议院”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解析:张之洞主张的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而C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故C正确。

答案:C3.“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解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借孔子权威宣传维新思想。

材料中的“反叛精神”就是要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近代民主政治,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4.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解析: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观念中的反映。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质量检测 人民版必修3

专题质量检测(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这里所说的“实倡先声”是指( )A.编译《四洲志》,引导国人关注了解世界B.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发起洋务运动C.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向西方学习D.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2.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

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

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A.要不要社会革命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3.“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A.魏源的《海国图志》B.张之洞的《劝学篇》C.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4.“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

”“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C.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5.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C.陈独秀 D.孙中山6.1905年,一本书使安徽少年胡洪骍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少年人的心与血”。

受此影响,他改名胡适,字适之。

这可以说明( ) A.“中体西用”思想兴起B.天演法则产生巨大影响C.进化论成为革命旗帜D.传统思想的权威被打倒7.19世纪末,有人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评估检测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8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评估检测及答案

专题评估检测(八)专题八(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大广场,于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遗产。

广场边上有著名的“白天鹅之家”餐厅,餐厅门上面有块铜牌,用法语、荷兰语、英语和德语写着“卡尔·马克思自1845年2月-1848年3月生活在布鲁塞尔。

”马克思在此居住期间最有可能完成的是( )A发表了《神圣家族》B发表《共产党宣言》创建领导第一国际 D出版《资本论》第一卷2人民指出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提出工人的贫困是从现代劳动本身的本质中产生出,造成工人贫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只要这种关系依然存在,即使整个社会财富达到了顶点,对工人说依然是持续不变的贫困。

由此推可知,马克思主义( )A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B蕴涵着深刻的民生思想指出工人运动的根本原因D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3(2013·莆田模拟)2011年美国失业率高达91%,收入不均达20年最高值,总统因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政策被媒体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这从侧面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论( )A能缓和失业危机B反映无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能缓解社会分配不均D是奥巴马总统的信仰之一4“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

他的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

”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圣西门和其空想社会主义论B欧文和其古典政治经济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论D列宁和列宁主义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建立国民自卫军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D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6下图是上海造币厂制作的《卡尔·马克思逝世100周年》大铜纪念章的背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评估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跟踪检测评估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某某联考]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玩偶之家》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

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提倡某某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2.[2020·东城区模拟]洋务派以“西学中源”来反驳顽固派,认为“彼机器一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彼西土目为东来法……中国亦务某某用,焉往不学?”这表明洋务派 ( )A.否定魏源“师夷长技”的主XB.忽视中西思想文化的差异C.论证学习西方科技的合理性D.主X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2020·某某某某一模]《万国公报》是由英美传教士主办的教会刊物。

甲午战争前后,该报系统报道战争全程,并在对时局的评论中袒日排俄、抨击清政府腐朽无能、宣扬变法。

1896年,其发行量迅速增加,“购阅者大都达官贵介名士商绅”。

材料表明当时( ) A.外媒报道相对客观公正B.民众爱国意识迅速觉醒C.教会左右清廷政治变革D.民族危机推动“西学东渐”4.[2020·石景山区一模]“他们努力创造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文化,其主要方法是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中的“他们”是( )A.地主阶级洋务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倡导者5.[2020·某某某某模拟]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

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在( ) A.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 B.打破传统体用文化偏见C.借西学推动制度革新 D.提供反清革命理论依据6.[2020·某某某某三校联考]戊戌变法前,追随康有为的梁启超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提倡尊孔保教,致力于儒学的某某化。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31.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这一时期他们学西方的主要意图是()A.制造器物B.仿行制度C.变革思想D.强国御侮〚导学号13300954〛答案:D解析:本题题眼是“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制造器物是当时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仿行制度是后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变革思想是从资产阶级激进派开始的,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西方的坚船利炮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兴趣,他们开始关注西方科技尤其是军事方面的技术,以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强国御侮,故D项正确。

2.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撰文指出,林则徐仅仅只是旧时代的“精英”,“是中国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此观点意在说明()A.林则徐仍然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代表B.林则徐思想主张的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C.林则徐是主张向西方全面学习的思想家D.林则徐是晚清资产阶级思想家中的精英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思想的萌发,题眼是“旧时代的‘精英’”“旧文化最好的产品”。

林则徐主张“开眼看世界”,故A项错误;林则徐是清政府抗英的官吏,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他的思想着眼点是维护旧秩序,故B项正确;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全面学习,故C项错误;林则徐代表的是开明地主,而不是资产阶级,故D项错误。

3.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墨利加洲之以部落代君长,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

”这表明()A.魏源认可美国的选举制度B.魏源认识到美国先进的根源C.魏源借以表达反专制思想D.历史上对魏源的评价偏低〚导学号13300955〛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开眼看世界的思想,题眼是“公举一大酋”“以部落代君长”。

材料大意为,公开选举一个领导人行政,不但不世袭,而且四年就换一届,美利坚以共和国代替君主,他们的制度流传下来而且没有弊端。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

辽宁省抚顺县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检测卷 新人教版必修3

必修3一轮复习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考 纲]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 标]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地主阶级向西方的学习1.“开眼看世界”(1)背景: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战败。

(2)概况⎩⎪⎨⎪⎧①林则徐: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 地理志。

他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魏源:编撰出《》一书。

该书明 确阐述了“”的思想,对 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史论要旨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启迪人们去探索救国之路。

但这只是起步,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尤其是军事技术,新思潮的倡导者大多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且没有付诸实践。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______________的形势。

(2)概况⎩⎪⎨⎪⎧①代表:、李鸿章、X 之洞、左宗棠。

②主X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活动:创办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一批新式学堂。

④影响:迈出了中国历程的第一步。

小结:1、代表人物的阶级属性、政治派别、实践活动、结果和败因。

2、“中体西用”思想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继承和发展(1)目的上,都主X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抵御外国的侵略,根本目的都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

(2)方法和步骤上,都主X 从西方引进先进军事技术,不同之处是林则徐等人的主X 没有完全实行,只停留在“知夷”的层面上,而“中体西用”思想则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实践。

(3)结果上,都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最终都失败了。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精练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精练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版(江苏版)单元精练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

”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

‘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

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

”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工业化B.科技现代化C.政治民主化D.国防现代化3.(2012·泰州模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

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

”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4.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C.抨击了民主革命思想D.强调了救亡图存思想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A.培养人才 B.开启民智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6.(2013·盐城模拟)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7.(2012·南通期末)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必修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测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人民必修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汕头质检)据统计,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描述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多。

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鸦片战争的失败B.晚清统治的腐败C.国内政局的动荡D.西方思想的冲击2.“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辛亥革命3.(2012·珠海一模)观察右图,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B.该漫画描绘的是清末“新政”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中体西用”4.(2012·深圳一模)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

”此时“人人争言西学”侧重于( )A.学习科学技术B.仿行西方制度C.倡导实业救国D.创办新式教育5.(2012·佛山一模)1859年问世的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成为( )A.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C.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D.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6.(2012·清远调研)袁伟时在《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中的论述:“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对材料中康有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最正确的理解( )A.康有为希望推翻儒学,而创立不同于儒学的新孔教B.康有为认为维新派只要内心有虔诚的信仰,就不应盲目听从儒学C.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以达到彻底改造旧社会的目的D.康有为希望通过创立“新孔教”,成为资产阶级变法的思想基础7.(2012·惠州二调)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8.(2012·江门模拟)戊戌变法后,清廷命各省学政广为刊印张之洞《劝学篇》一书,理由是该书“卫人心大有裨益”。

青海省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

青海省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

青海省高三历史高考一轮复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人教版一、重点关注知识点本单元所讲述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高考重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维新变法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都是高考重要的知识点。

丛历届命题角度来看,本单元内容的考查将着眼于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分析,并同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世界形势相结合命题。

二、要点分析1、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向西方学习;(2)、其出现是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之时;(3)、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为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主张学习的科学技术,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4)、《资政新篇》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技而且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为近代中国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2、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4).对人民革命的态度相同;异:(1).阶级立场和成分不同(根本);(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3).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4).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5).开展运动的方式不同3、如何理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体:主体、本质;(2)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3)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4)西学:指西方的先进科技、文化、思想,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5)“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

(6)“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仿效其教育、赋税、武备等办洋务,挽救清王朝。

4、什么是“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东渐:指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一般特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13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十三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60分)1.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

……驭夷之道,贵识夷情。

……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由此可知,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认识到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会给中国带来永远的利益,他继承了魏源的“师夷制夷”思想,故A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学习西方技术制造炮船,并非强调要全面向西方学习,B项错误。

材料主要反映了解西方、学习西方技术的重要性,而非“天朝上国”思想,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曾国藩主张学习西方技术,未涉及“中体”的内容,排除D项。

2.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回答说:“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

”这表明李鸿章(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这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3.19世纪60年代末,清朝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虽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_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

2012届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三第五单元_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

【问题探究】
第一篇章 看眼看世界
材料 1(在中国)《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
然而,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最终在国 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朝川济世 《魏源和他的《海国图志》对中国、日本的不同影响 》
材料 2《海国图志》在1853年流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追
求海外知识幕末志士的必读书。„„《海国图志》在日 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15版,价钱一路走高。
【问题探究】
第三篇章 维新思潮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 们以帮助,借他们的名字、口号、衣服,以便穿着这 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 新场面。”
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是什么?他为 什么要这样做?
特点: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托古改制 原因: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真题演练】
第二篇章 中体西用
(2010年江苏卷,7)近代史上,顽固派 “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 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问题探究】
第三篇章 维新思潮
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 兴民权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革运动
2、提倡新学,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
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课外延伸】
谭嗣同的“求死”
第三篇章 维新思潮
谭嗣同:“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人教版)(含答案)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 “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BC.《变法通议》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九州”“四海”可知,这是一部介绍世界地理方面内容的著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

答案 A2.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A.B.“吾国固有之文明C.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解析A项体现中体西用的特点,属于洋务派的言论,排除。

B项为所谓的“以中济西”论,该观点不属于维新派,可排除。

D项属于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派主张的民主与科学(舟车之有两轮),排除D项。

“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出自严复的言论,符合维新派既重视学习西方技术,也重视学习西方制度的观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答案 C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BCD解析“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说明B项不正确;20世纪初,维新变法运动已经失败,故C项错误;“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说明D项不正确。

作者此段表述的主旨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否则就会被历史淘汰。

答案 A4.诗人徐志摩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

”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解析徐志摩“24岁以前”,即1920年以前,这是做此题的前提。

由此判断A项错误,因为1917年胡适和陈独秀已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三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三十)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含解析)新人教版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

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 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解析:选B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

2.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解析: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项错误。

3.(2019·山西名校联考)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

所以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

”这思想()A.促使洋务运动突破了器物层面B.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体的联系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D.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解析:选B由“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等信息,可以得出郑观应意识到了商业发展需要政府和国会的支持与保护,故选B项;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4.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

这反映了康有为()A.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B.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C.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D.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康有为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其目的就是力图使儒家思想实现近代化以挽救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综合考点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必修3高中历史综合考点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答案

考点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

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片胡言”。

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B.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国防近代的重要性.向西方习的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D.“中体西用”的思想未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解析】选D。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

材料表明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仿造近代军舰的主张反映了他已认识到国防近代的重要性,统治集团对林则徐的反对只能说明新思想面临被扼杀的危险,当时尚未出现“中体西用”的思想,所以谈不上统治者的重视问题,此项错误。

2.1883年美国总统格兰特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谈及自己在国外所遇到的四个最了不起的人分别是:法国首相甘贝特、德国首相俾斯麦、英国首相格兰斯顿和中国的李鸿章。

格兰特推崇李鸿章最有可能是()A.他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了《望厦条约》 B.第一个明确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想.中国近代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D.最早支持中国赴美留教育活动者【解析】选。

李鸿章有“东方俾斯麦”之称,而俾斯麦是使德意志统一和走上近代道路的主要人物之一,李鸿章也是洋务运动的主将之一,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的开始,故选。

也可用排除法,A是耆英,B是张之洞,D是丁日昌。

3.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向西方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建立了东西方文明沟通的桥梁,19世纪70年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习的主要途径有()①阅读和翻译西方书籍②就读新式强化训练③出国留习④阅读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A.①② B.②③.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阶段性历史特征。

注意时间“19世纪70年代”,当时正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强化训练,翻译了西方书籍,又选派留生出国深造;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是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综上所述D项正确。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人教版作业: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人教版作业:第29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Word版含解析

第29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A组基础过关题组一、选择题1.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寮之中均闻而却避。

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

”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A.近代社会转型曲折艰难B.晚清改制缺乏社会基础C.国人思想守旧不愿革新D.士大夫研习西学已成风尚2.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时指出:“倭伺吉林于东,英启藏卫而窥川滇于西,俄筑铁路于北而迫盛京,法煽乱民于南以取滇粤。

”由此可知,康有为( )A.维新思想已形成体系B.主张与列强进行商战C.对皇帝软弱表示不满D.关注日深的民族危机3.(2017山东泰安高三质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主张用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来代替封建伦常。

两者的共同目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C.为维新变法创造历史依据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原则4.《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说明《新青年》旨在( ) A.借助《天演论》宣传变法思想 B.把反迷信作为反封建的重要内容C.大力弘扬民主和自由思想D.将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5.(2017广西南宁一模)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

其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6.(2017海南单科,7,2分)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

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

高三历史人民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高三历史人民第一轮复习同步训练:第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辽阳模拟)右图是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所著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在书中他认为:“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思考的结论是() A.“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一切的黑暗。

”B.“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C.“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

”D.“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现共和。

”解析: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B项正确;A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思想;C项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思想;D项是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

答案:B2.著名史学家戴逸谈及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时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材料强调维新变法的意义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D.建立民主政治解析:材料要表达的意思是维新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所以C正确。

答案:C3.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心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

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解析:康有为的着装说明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探索救国之路,说明康有为是一个传统与进步交汇融合的人物。

A项说法错误,他主张变革政治制度,并不是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人;C项“彻底”二字说法错误;D项“完全”二字说法有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八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邯郸高三模拟)林则徐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同英国军舰抗衡是不可能的,并断定:“船只、大炮和水军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但林则徐决不愿意散布这些观点,说明( )A.林则徐思想极保守B.学习西方科技成为时代潮流C.中国军队士气低落D.大多数士大夫极其藐视西方解析:选D根据所学史实鸦片战争时期清朝自认天朝上国,盲目自大,而林则徐已经看到中英存在巨大差距,故应排除A项;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根据所学当时中国并没有形成向西方的社会潮流,属于新思想的萌发故排除B;C项未体现故排除。

故选D。

2.(2014·潮州高三考试)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解析:选C林则徐、魏源的新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长技指的是西方先进的技术,并不包括制度,选择C项。

3.(2014·厦门模拟)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的国情B.可以挽救民族危机C.是理想的救国方案D.具有一定的落后性解析:选A洋务运动的开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其发展道路并不是救治中国的理想方案和挽救民族危机的良方故排除B和C项;中体西用有利于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故D错误。

4.(2014·广州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

”材料评述的是( )A.经世致用B.“中体西用”C.维新思想D.“兼容并包”解析:选B结合近代思想解放历程可知“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符合“中体西用”思想的内涵,故选B项。

5.(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

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A.魏源C.陈独秀D.孙中山解析:选B解答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材料思想的特点,题干材料反映思想巨人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主义,主张变法挽救民族危亡。

魏源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符合题意,B项正确;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抨击封建正统思想,高举民主与科学,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项排除;D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符合题意。

6.(2014·浙江五校联考)据统计,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翻译数量占译书总数的22%;到了戊戌变法时期,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文献的翻译数量占此期总数的61.4%。

近代中国出版内容的变化说明( )A.西方民主思想与传统儒学相对立B.洋务派只重视西方科学技术C.国人已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D.当时出现了学术救国的热潮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期翻译外国文献的比重大幅度增加,这表明维新派已经认识到只有开启民智,让国人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才能变法图强。

故选C。

A、B两项旨在分析洋务运动时期翻译外国文献比重较小的原因,不符合题干意思,可排除;D项“学术救国”表述错误。

7.(2014·厦门毕业班质检)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B.政治革命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解析:选A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和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8.(2014·杭州教学质检)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 )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B.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C.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解析:选B材料认为拥护民主和科学需要反对中国传统政治和文化,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通过主张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这实际上是以民主和科学重新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9.(2014·云南模拟)陈独秀说:“内地风气,还是不开。

各处维新的志士设出多少开通风气的法子。

……排些开通民智的新戏唱起来,看戏的人都受他的感化,变成了有血性、有知识的好人,方不愧为我所说的世界上第一大教育家哩!”这表明陈独秀认为( ) A.新文化运动应倡导戏曲改革B.新戏对启蒙内地民众更有普遍意义C.新戏的社会启蒙作用最有效D.社会启蒙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解析:选B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侧重点,题干强调内地风气不开,可以通过排新戏来开。

D选项提到的应从内地普通民众做起,而在题干中陈独秀则在强调内地风气没有开,所以与题意不符。

A、C说法错误。

10.“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

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该评论意在说明( ) A.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历史的进步影响不大B.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指导思想骇人听闻C.文学革命是一个历史错误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解析:选D结合“废除汉字”等主张可知,这些口号明显过激,该评论侧重于新文化运动的负面影响,排除A项;文学革命的指导思想不能等同于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 项;材料表明作者侧重强调文学革命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评价其对与错,排除C 项,故答案为D。

11.(2014·临沂模拟)近代中国,新兴的知识分子不仅公开介绍西方科学技术、法律及政治制度,而且宣称:中国的哲学、伦理观念、自然科学、社会学说和制度,都应该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

这些主张( )A.催生了洋务运动B.促成了戊戌变法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D.指导了辛亥革命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看,该派主张中国不仅要全面学习西方,而且要全面改造中国,中国原有的社会传统文化,都要“彻底重估,参考西方重新创造”,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张,故选C项。

12.(2014·辽宁、大连双基测试)陈先初先生在《五四时期民主观念的演变路径》中提到“在新文化运动向前推进的同时,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势……民主观念又开始了新的转变”。

这里“新的转变”指( ) A.实践英国自由主义民主B.效仿法国激进主义民主C.实行德国保守主义民主D.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看,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思想界出现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近代的历史走向,这里的“新的转变”是指中国人由向西方学习转向“以俄为师”,走十月革命的道路,即追求俄国苏维埃式民主,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2014·徐州高三摸底)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断道德之标准。

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材料二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令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

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材料三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请回答:(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

(3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6分)(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7分)解析:(1)回忆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的内容回答第一问,回忆新文化运动的内涵解答第二问。

(2)从材料中对国人觉悟的认识入手,可知国人觉悟经历了“学术”、“政治”和“伦理”三个阶段。

回忆教材知识可以回答“背景”。

(3)理解材料中“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欧洲黑暗”的含义回答“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和当时政治经济状况回答“原因”。

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

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

(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

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

(任选3点)(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规范混乱。

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

14.(2014·安庆模拟)在20世纪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了东西方文明激烈的交融与碰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清朝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了,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有着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材料二“认清了我们的祖宗和我们自己的罪孽深重,然后肯用全力去消灾灭罪;认清了自己百事不如人,然后肯死心塌地去学人家的长处。

……八股、小脚……‘有文化’的崩溃,全不是程颢、顾亭林、戴东原等圣贤的功绩,乃是与欧美文化接触之后,那科学工业造成的新文化叫我们相形之下太难堪了,这些东方文明的罪孽方才逐渐崩溃的……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