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节 预防犯罪 同步练习
初中道德和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了解罪与罚1.班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案例,其中,应该采取刑事庭审的是()A. 张某和李某的宅基地纠纷B. 刘某不服交警队所做出的处罚C. 谢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将吴某砸成重伤D. 王某单方面撕毁与何某签订的协议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复习“违法与犯罪”时画的一张思维导图。
图中有一处错误,请选出(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A. 《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C. 《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D. 《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4.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触犯刑法性B. 应受刑罚处罚性C. 严重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性5.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基本特征。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 犯罪是一种触犯婚姻法的行为D.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6.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A. ②③④⑥B. ①②④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⑤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C. 主刑和附加刑D. 拘役和没收财产8.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A. 拘役B. 有期徒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罚款二、加强自我防范9.“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
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
”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A. 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B. 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C. 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D. 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10.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上同步练习:预防犯罪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6.我们中学生年龄还小,就算实施了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 F) 7.只要不犯罪,平时有些不良行为也没关系。 ( F ) 8.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 ( F )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B ) ①八年级学生小丽认为抽烟很潇洒,于是开始抽烟 ②小恒放学后经常堵住低年级的同学索要钱物 ③小聪经常去酒吧玩,为了唱歌跳舞时更带劲,他会服用“摇 头丸” ④小新放学后经常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例题解析
角度一 犯罪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有一天,小强看了一则新闻,新闻内容是关于某个身居要职
的人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死刑的消息。后来,他在周记中写道:“那 个大官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触犯了刑罚,受到了刑罚处罚,真是 大快人心。我们不能向这样的人学习,否则,有了一般违法行为, 受到这样的处罚就惨了!” 小强的周记中有几处错误,请你指出来,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 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据此可知, D正确。
2.[2018·咸宁]2018年5月,在咸宁市开展的警示教育中,市纪委 公布了一批领导干部贪污腐化、最后锒铛入狱的案例。这些案例中 领导干部犯罪行为的最本质特征是( C ) A.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B.触犯了刑法 C.严重社会危害性 D.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
(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杜绝不良行 为。③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④从小 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联系上图,说说校园内还有哪些不良行为,为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可 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不良行为:抽烟、喝酒、殴打他人等。 措施:①个人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② 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③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 人的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行为,做好教 育和引导。④社会应关爱未成年人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 境,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李某因倒卖个人信息30余万条,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
李某这一行为( )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④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2. 下列关于犯罪的认识,错误的是()A. 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B. 未成年人与犯罪无关,年龄小即使犯罪也不要紧C. 行为上要远离犯罪D. 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3.下列选项中,劝诫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的是( )A.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B.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C.以责人之心责自,以恕己之心恕人D.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4.演员张某因容留他人吸食毒品大麻,被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5 000元。
张某的行为是( )A.犯罪行为B.行政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以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这样的规定( )A.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可以实施犯罪行为表明未成年人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C.表明未成年人无论做出怎样的行为都会免除刑罚处罚D.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就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6.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某、孙某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某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庞某等人的行为(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7. 中学生李某平时成绩较好,但是虚荣心强,追求名牌。
在家庭难以满足其欲望的情况下,便多次寻找机会偷拿同学的钱财,后来竟潜入学校计算机室,窃得价值2万余元的设备,后被抓获。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二单元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第2课时预防犯罪1.刑法的作用及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1)作用:刑法是惩治________、保护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有力武器。
(2)主要内容:它明确规定了____________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__________的刑罚。
2.什么是犯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
3.犯罪具有哪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4.刑罚的含义及种类(1)含义:刑罚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________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5.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1)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____________,认清____________,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______________。
(3)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__________,依法________,做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4)我们要从________做起,避免____________,自觉__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
2018年12月20日,河北省法院集中宣判18起涉黑犯罪案件。
其中被告人连国敏利用自己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特殊身份,把持基层政权,先后实施赌博罪、开设赌场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等七起犯罪,最终邯郸市成安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连国敏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0元。
回答1~3题。
1.连国敏获刑是由于其行为( )①触犯了刑法②是犯罪行为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是一般违法行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2.连国敏最终获刑,说明犯罪的三个特征是(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④民事违法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列对连国敏所受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C.罚金属于附加刑 D.都是附加刑4.八年级学生李某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旷课,还学会了抽烟,班主任老师告诫他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 第二框 预防犯罪》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框预防犯罪一、夯基达标1.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②修正后的刑法更加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③触犯刑法是犯罪的唯一特征④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2.对于刑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②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③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④违法行为均受刑罚处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某等36 人一审公开宣判,其中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有( )A.有期徒刑、死刑B.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C.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4.下面漫画警示我们( )①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一定会导致违法犯罪③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渐④青少年要自觉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中学生陈某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同学进入网吧玩游戏,玩了一两次后逐渐上瘾,后来发展到迟到、旷课。
由于父母所给的零花钱有限,陈某便开始偷同学的钱。
老师、父母多次劝阻,他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他去邻居家盗窃被派出所拘留。
毕业后,他整天泡在网吧,欠了网吧老板很多钱不还。
一次陈某与网吧老板发生争执,随手拿了把水果刀将老板刺死,随后被公安机关逮捕。
(1)这一事例给你哪些启示?(2)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二、培优促能6.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刑法惩治犯罪②刑法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③犯罪行为的后果是触犯刑罚④刑罚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我国,定罪量刑的法律是( )A.刑法B.未成年保护法C.宪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结合漫画,下列对刑法理解正确的是A.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B.刑罚是对犯罪分子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C.违法行为都要应受到刑罚处罚D.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
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犯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行为是不是( ) A.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B.法律所禁止的行为C.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D.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有( )①都要承担法律责任②都应受到刑罚处罚③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④都是触犯了刑事法律的行为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思维导图中有一处错误,它是A.①B.②C.③D.④6.近年来,我国把在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私藏恐怖主义书籍,虐待老幼病残等9种常见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
这些行为共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A.严重危害性B.刑罚当罚性C.刑事违法性D.法律强制性7.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A.违反了刑法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D.刑罚当罚性8.犯罪的法律标志是()A.严重危害性B.刑罚当罚性C.刑事违法性D.法律强制性9.严重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受到()A. 行政拘留B. 行政处罚C. 行政制裁D. 刑事处罚10.下列关于刑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刑罚是公安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B.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附加刑包括罚金、拘役和剥夺政冶权利C.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属于刑事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所有的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1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 )A.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B.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C.主刑和附加刑D.拘役和没收财产12.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 )A.拘役B.有期徒刑C.剥夺政治权利D.罚款13.某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前国家干部周永康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周永康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了解罪与罚 (共8题;共24分)1. (3分) (2019八上·克东期末) 刑法是用来惩治()A . 一般违法行为B . 刑事违法行为C . 民事违法行为D . 行政违法行为2. (3分)(2020·江西模拟) 2019年7月3日晚,河南永城一女子谭某某等3人在一家烧烤店吃饭,期间有饮酒,后醉酒驾驶玛莎拉蒂,先剐蹭8车,强行逃离,两分钟后追尾宝马,致2死4伤。
谭某某的行为()①是行政违法行为,应被行政拘留②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③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④属于一般违法行为,理应受法律的制裁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①④3. (3分)被告人覃鹏安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凭祥镇南山村农民,因生活不如意和相邻琐事产生报复杀害幼儿园幼童之念。
2017年1月4日15时许,覃鹏安携带菜刀来到凭祥市小聪仔幼儿园,持刀先后砍击覃某霖、覃某芹等十二名幼童,致四人重伤,八人轻伤。
在场教师阻拦并呼救,覃鹏安翻墙逃走,后到公安机关投案。
经最高法核准,广西凭祥杀害幼童案罪犯覃鹏安4日被执行死刑,此前他曾为泄愤砍伤12名幼童。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消极情绪必然导致违法犯罪②材料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③覃鹏安的行为具有严重危害性④覃鹏安受到死刑的刑罚处罚是罪有应得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③④4. (3分)(2019·泸州模拟) 一天晚上,阿强等3名中学生活后驾驶率托来到路口,恰遇男青年,他们3人以恐下、搜身等方法,抢劫了男青年李某身上的50元钱。
此后,3人仍不罢休,继续用砖头击打李某的头部,造成该男青年昏迷。
部编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 同步练习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50分)1. 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A. 违反刑事法律B. 具有主观恶意C. 造成严重后果D. 法官独立戡决2. 为了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
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 ) A. 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 B. 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C. 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D. 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3. 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 ) A. 触犯了刑法 B. 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C. 应受刑罚处罚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4. 某法学院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第一天接收了五个案件,涉嫌犯罪的一组是( )①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失手将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将拒不还债的老赖信息放在街头大屏幕上播出,老来认为侵犯其隐私权要起诉法院③在某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与景点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逃课上网,一日为筹上网费而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挪用百万余元A. ①③④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④⑤5. 郑某自小被父母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
他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发展到与一伙“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郑某从小偷小摸到被判刑的过程表明( ) ①违法一定犯罪②青少年应抵制不良诱惑,培养良好习惯③犯罪不一定违法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远离社会,减少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②自觉学法、知法,树立法律意识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据有关部门统计,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学习的约占90%,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32%,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约占32%。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练习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同步练习题1、经山东省邹城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李某受到了________处罚,其中附加刑是________。
()A. 刑罚有期徒刑B. 刑罚罚金C. 刑事罚款D. 民事没收财产2、谢某正在遂溪县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上班,谢某的两名同事在办公室玩枪,未料,枪支走火击中谢某,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两名同事的行为()①触犯了刑法②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应受刑罚处罚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
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犯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行为是不是()A.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B. 法律所禁止的行为C.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4、“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这句话告诉我们()A. 要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B. 加强自我防范,就能防患于未然C. 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 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制裁5、江苏省穿城中学九年级(2)班学生李某用本班同学宋某某的喝水杯焐手,宋某某发现后与李某发生争执,回到宿舍后,李某动手打了宋某某一耳光。
李某的行为①是一种不良行为②是严重不良行为③体现了犯罪的法律标志④具有社会危害性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A. 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 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D. 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7、以下是两个同学的对白:甲:“哥们儿,抽根烟。
”——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粒药。
”——乙:“真过瘾!”甲:“哥们儿,一起干。
”——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
”——乙:“真后悔!”上述两个同学的对白警示我们()A. 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B. 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C. 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发展成犯罪D. 受人唆使的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8、“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 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 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9、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50分)1. 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 违反刑事法律B. 具有主观恶意C. 造成严重后果D. 法官独立戡决2. 为了有力打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界定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标准。
界定此类犯罪的标准主要看其行为 ( ) A. 是否违反国家的法律 B. 是否造成重大人身伤害C. 是否具有社会危害性D. 是否严重扰乱社会秩序3. 北京市某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周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看,他们的行为 ( ) A. 触犯了刑法 B. 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C. 应受刑罚处罚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4. 某法学院学生到律师事务所实习,第一天接收了五个案件,涉嫌犯罪的一组是 ( )①周某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恼怒,失手将对方打成重伤②法院将拒不还债的老赖信息放在街头大屏幕上播出,老来认为侵犯其隐私权要起诉法院③在某旅游景点,小赵骑在文物上拍照,与景点管理员发生冲突④高三学生小王逃课上网,一日为筹上网费而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⑤王某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出纳,暗地里挪用公款炒股,累计挪用百万余元A. ①③④B. 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④⑤5. 郑某自小被父母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气。
他从小偷小摸行为开始,发展到与一伙“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郑某从小偷小摸到被判刑的过程表明 ( )①违法一定犯罪②青少年应抵制不良诱惑,培养良好习惯③犯罪不一定违法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6. 人的堕落往往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于违法行为,离犯罪仅有一步之遥。
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①远离社会,减少交往,以避免违法犯罪②自觉学法、知法,树立法律意识③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7. 据有关部门统计,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在学校纪律差、无心学习的约占90%,由于好奇而吸毒走上犯罪道路的约占32%,由于沉迷网吧、浏览色情网页而犯罪的约占32%。
2023-2024学年初中8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2单元《第5课 5.2 预防犯罪》
课时练5.2预防犯罪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A.②③④⑥B.①②④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⑤2. “CCTV”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
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 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 应受刑罚处罚性B. 触犯了法律C. 严重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性4. 作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②维护法律的尊严③自觉依法自律④加强自身道德修养⑤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A.①③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①②③④5.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散布传播网络谣言就会构成犯罪,要受刑事制裁②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③正确行使权利,传播网络正能量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王某在学校期间,经常违反纪律,对师长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
一天,他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一起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并将对方打伤,被公安机关拘留。
出来后,王某仍不思悔改,经常在社会上寻衅滋事,在一次打架斗殴中将他人打伤致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王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是因为他的行为()①违反了法律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7.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乐清滴滴顺风车司机杀人案”进行宣判,以抢劫罪、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钟元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八班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恪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预防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①社会危害性②刑事守法性③应受法律制裁性④应受刑罚处罚性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用图示法表示所学概念间的关系是我们的学法之一,以下图示描述的概念关系正确的是3.16岁的小芳偶然熟悉了王大哥,王常常请他吃喝、玩电子游戏。
一天王大哥请小芳去教训一人,因而小芳手持木棒猛击对方头部,导致对方重伤。
该案件中小芳的行为A. 属于刑事守法行为,小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 属于普通守法行为,王大哥承担全部法律责任C. 属于严峻不良行为,小芳的家长承担全部责任D. 属于违犯纪律行为,小芳应受严峻的违纪处罚4.2017年5月3日,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杨振超受贿、贪污、滥用职权一案,判处杨振超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毕生,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这启示我们①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②要认清犯罪,阔别犯罪行为③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束缚力④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要从重从严处罚A. ①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5.结合漫画,以下对刑法理解正确的是A. 刑法是惩治犯罪、爱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兵器B. 刑罚是对犯罪分子最严峻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C. 守法行为都要应受到刑罚处罚D. 犯罪具有严峻的社会危害性6.“一溜的马尾辫,低垂的脑袋,稚嫩的脸庞,合理花季年龄的她们,此刻却面临法律的制裁。
” 2017年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同校内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5名犯罪时未满18岁的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
对此案,以下熟悉正确的是A. 她们的行为仅仅是对本人的不负责B.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该当负刑事责任C. 未成年人犯罪不应受到刑罚处罚D. 未成年人任何具危害社会的行为均不属犯罪7.2017年10月9日,柳州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就黄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盗窃一案进行宣判,认定其行为构成犯罪,数罪并罚,打算履行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3万元。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框预防犯罪练习新人教版
○预防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实施法律过程中,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要( )A. 根据地区经济发达程度B. 根据具有社会危害性严重程度C. 根据犯罪的行为动机D. 根据他的犯罪对象2.如图漫画告诉我们,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的“替考”行为属于( )A. 民事违法行为B. 行政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D. 犯罪行为3.某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违法行为。
以下关于酒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B. 酒驾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C. 酒驾是严重违法行为D. 酒驾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该追究责任4.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人一旦违法,必将受刑罚处罚②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维护身体健康④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有( )A. 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B. 有期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C.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D.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6.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是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③应受治安处罚④应受刑事处罚性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7.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警戒线,一旦突破底线,就可能出现坏的结果。
在现代社会,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坚持底线思维,要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下列句子符合底线思维要求的是( )A.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B.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C.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D.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8.2017年9月15日,“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在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主犯陈某犯诈骗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同步训练
第五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电影《少年的你》热映,引发许多共鸣,让人们再度聚焦校园霸凌。
影片里的身体暴力、言语暴力、集体排斥……披露出校园霸凌事件触目惊心,也引发各界的反思。
为此,中学生应该()①广交朋友,团结合作,惩罚犯罪分子②学法守法,预防犯罪,杜绝不良行为⑧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④学会划清是非的界限,禁入生活的“雷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对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做了调整,规定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等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主要警示青少年()A.不是所有违法都是犯罪行为B.遵纪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C.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D.认清犯罪危害就能远离犯罪3.李某因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侮辱、诋毁英雄烈士的照片,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引发公众强烈愤慨、谴责,被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
据此,回答9—10题。
(1)李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其行为()①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②具有刑事违法性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破坏了公共秩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李某的结局警示我们,在网络生活中必须()A.提高素养,信息节食B.恪守道德,遵守法律C.拒绝网络,预防犯罪D.随心所欲,畅所欲言4.2020年3月,云南男子徐某云醉酒后拒不配合疫情防控卡点的登记工作,辱骂并拔刀刺伤工作人员,被判有期徒刑二年。
从犯罪的法律标志看,徐某云的行为具有()A.社会危害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C.严重社会危害性D.刑事违法性5.2021年6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销售假口罩一案作出判决:李东被告销售伪劣产品罪成立,判处李东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非法所得。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被告李东触犯了刑法B.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违法要受到刑罚处罚D.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6. 图示反映的关系,正确的一组是()A. B. C. D.7.“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预防犯罪》同步练习♦选择题__ /1 •严重危害性是()A.犯罪的法律标志B.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犯罪的刑事违法性D.犯罪的刑罚当罚性2•下列关于犯罪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牛寺征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D.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3.从“受到的制裁”来看,犯罪区别于一般违法的特征是()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C.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犯罪违反了我国的刑法4.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XX中学图书馆的枫心•A.合理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D.犯罪行为A.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改变B.面对“黄、赌、毒”,任何人都无法抵制C.不良行为必然导致犯罪D.未成年人要防微杜渐,预防犯罪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预防犯罪并自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就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犯罪的特征,划清与非罪的界限。
下列说法,正确指出了犯罪特征的是( )①是否应受刑法处罚②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是否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是否违反刑法的规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主观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小赵和小高的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小赵和小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需要把握好度;有些嗜好则本身属于不良行为。
很多不良嗜好源自于不良诱惑。
皿小R • •mu! / 叫餐你的今!(1)请列举部分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嗜好。
(不少于三个。
3分)(2)青少年应如何抵制不良诱惑?(3分)9.中学生刘某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某八年级时开始旷课、迷恋上网,搜寻色情、凶杀等信息,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
九年级时,因利用赌博机聚众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还赌债,绑架了同学李某,并勒索人民币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同步检测试卷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同步检测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A.拖欠债务不还B.看电影时拒绝对号入座C.就餐时拒绝“光盘行动”D.非法收购濒危野生动物2.“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3.高某因醉驾被执勤民警查获,经法院开庭审理,确认高某构成了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并处罚金人民币4000元。
其中拘役属于_____,罚金属于_____。
()A.行政处罚、刑事处罚B.主刑、附加刑C.刑事责任、行政责任D.附加刑、主刑4.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
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陈某的这种违法行为的基本特征有()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罚处罚性④规范教化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A.小张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罚款﹣﹣﹣民事违法行为B.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行政违法行为C.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严重违法行为D.李某因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6.犯罪对我们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预防犯罪。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③应受刑法处罚性④违反道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刑罚处罚性D.社会治理性8.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B.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和罚金属于主刑C.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D.刑罚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9.2022年3月28日,虞城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借媒体记者身份敲诈勒索的案件,被告人李某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
新人教版(河南专用)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第五课 第2课时 预防犯罪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比较与选择▲单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下列有关这一条款对刑法作用认识正确的是()A.刑法是打击违法的唯一武器B.惩治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C.刑法打击违法维护公共安全D.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制裁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刑事违法性B.刑罚当罚性C.行政违法性D.严重危害性3.2018年9月21日,杭州保姆纵火案罪犯莫焕晶被执行死刑。
2017年6月22日,浙江一小区发生纵火案,造成4人死亡,其中包括3名未成年人,纵火者为保姆莫焕晶。
该保姆的行为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B.民事违法行为,应受民事处罚C.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事处罚D. 严重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4.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死刑C.死刑、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D.有期徒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5.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跟着电视学,永远都不会错B.要追求时髦,否则就会落伍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D.提高自制力,杜绝不良行为▲多项选择(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6.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具有以下特征()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B.违反了社会道德规范C.触犯了我国刑事法律D.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7.2018年9月28日,河北省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委员、副主席姚某受贿、内幕交易案,对被告人姚某犯受贿罪和内幕交易罪,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100万元。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了解罪与罚1.班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案例,其中,应该采取刑事庭审的是()A. 张某和李某的宅基地纠纷B. 刘某不服交警队所做出的处罚C. 谢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将吴某砸成重伤D. 王某单方面撕毁与何某签订的协议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复习“违法与犯罪”时画的一张思维导图。
图中有一处错误,请选出(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A. 《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C. 《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D. 《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4.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触犯刑法性B. 应受刑罚处罚性C. 严重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性5.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基本特征。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 犯罪是一种触犯婚姻法的行为D.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6.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A. ②③④⑥B. ①②④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⑤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C. 主刑和附加刑D. 拘役和没收财产8.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A. 拘役B. 有期徒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罚款二、加强自我防范9.“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
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
”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A. 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B. 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C. 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D. 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10.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7日,江苏省南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备受社会关注的“8·3”割喉案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被害者家属经济损失43600元。
张某的行为()
①触犯了刑法
②扰乱了社会秩序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图示反映的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3、重庆的陈某看中了明星演唱会门票背后潜藏的巨大“商机”,便不惜以身试法,大肆倒卖假门票。
陈某因犯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被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320万元。
下列对陈某所受的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有()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
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
C.罚金属于附加刑
D.陈某所受的刑罚都是附加刑
4、2017年1月24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庞卫、孙琪非法经营疫苗案开庭审判,认定被告人庞红卫等人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从材料得到的启示是()
A.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B.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C.只是不道德的行为,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
D.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到行政制裁
5、一般违法与犯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选项不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A. 都是违法行为
B. 都有社会危害性
C.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D. 都要受刑罚处罚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这些话告诉我们()
①我们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
②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③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④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CCTV”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
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
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
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
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这句谚语启示我们()
A.守法的人就会天天快乐,没有丝毫忧愁
B.违法的人就不会有丝毫快乐,整天愁容满面
C.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做一个守法的公民
D.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9、下图漫画《一步之遥》说明了()
A.不良行为是不能自觉抵制的
B.要防微杜渐,避免违法犯罪的发生
C.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违法犯罪
D.赌博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10、“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说明的道理是()
A.违法者必定要受到刑罚处罚
B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违法犯罪最终难逃法律制裁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1、《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品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从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来看,这些行为都具有()
A.刑事违法性
B.刑罚处罚性
C.社会危害性
D.法律强制性
12、以下对犯罪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承担刑事责任
②已满14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担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才会担负刑事责任
④已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放火投毒等严重罪行的,才会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3、【法律思考】
据报道,青少年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2.2岁。
福建某地一中学学生遭同班同学围殴致脾脏严重出血;浙江某地初中生将一小学生关进黑屋殴打并用烟头烫……这些校园欺凌事件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令人震惊。
但惩戒的方式多以批评教育为主。
【法律连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1)什么是犯罪?它的特征是什么?
(2)为解决资料反映的社会问题,同学们查阅了相关法律,围绕“是否应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展开了辩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三、实践探究题
14、漫画赏析《吴某的变化“三步曲”》
第一步:“娱乐”
第二步:赌博第三步:抢劫
仔细阅读以上漫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1)吴某的“三步”分别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
(2)试从吴某自身角度分析,吴某最终走向犯罪的原因是什么?
(3)吴某的变化给你哪些警示?
第五课第二节《预防犯罪》同步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BAAD BDCBC CC
二、材料分析题
(1)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是其三个基本特征。
(2)支持降低刑责年龄,理由:凡是触犯刑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必须承担刑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必究。
不支持,理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小小年纪接受刑罚处罚,会影响到他未来的健康成长。
三、实践探究题
11、(1)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
(2)道德水平低下,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对自身要求不严格,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自制力差等。
(3)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铸成的,而是有一条从不良行为到违法行为、从违法行为到犯罪的轨迹;作为合格的现代公民,应该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2、(1)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
(3)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