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 命题区域5 生物的种群、群落与环境 第1讲
合集下载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域4+生命活动的稳态+调节+第3讲
A.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 B.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非极性运输 C.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D.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第9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D 根对生长素最敏感,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高浓度的生长 素抑制其生长,故幼根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左侧生长慢,所以向左弯曲 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极性运输,A错误;幼根应该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 芽鞘中是极性运输,B错误;胚芽鞘应该向右弯曲生长,胚芽鞘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 的琼脂块左侧生长快,所以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C错 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D正确。
第15页
栏目导航
6.(2019·菏泽一模)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如图为对油菜萌 发的种子进行不同处理后,其幼苗主根生长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16页
栏目导航
A.在萌发的油菜种子中IAA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B.由曲线看出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该实验可探究IAA和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 D.一定浓度的BL可削弱IAA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解析:选B IAA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A正确;实验中没有设置一系列的BL溶 液探究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不能证明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两个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和BL的有无,因此可探究 IAA和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C正确;比较图中两条曲线可知:一定浓度的BL 可削弱IAA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正确。
第24页
栏目导航
高频考点整合提升
第25页
栏目导航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和生理作用
第9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D 根对生长素最敏感,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高浓度的生长 素抑制其生长,故幼根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左侧生长慢,所以向左弯曲 生长,生长素在幼根中是极性运输,A错误;幼根应该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 芽鞘中是极性运输,B错误;胚芽鞘应该向右弯曲生长,胚芽鞘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 的琼脂块左侧生长快,所以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C错 误;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D正确。
第15页
栏目导航
6.(2019·菏泽一模)油菜素内酯(BL)被称为第六大类植物激素,如图为对油菜萌 发的种子进行不同处理后,其幼苗主根生长的结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第16页
栏目导航
A.在萌发的油菜种子中IAA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 B.由曲线看出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该实验可探究IAA和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 D.一定浓度的BL可削弱IAA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解析:选B IAA可由色氨酸转变而来,A正确;实验中没有设置一系列的BL溶 液探究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不能证明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两个自变量是IAA的浓度和BL的有无,因此可探究 IAA和BL对油菜主根生长的影响,C正确;比较图中两条曲线可知:一定浓度的BL 可削弱IAA对油菜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正确。
第24页
栏目导航
高频考点整合提升
第25页
栏目导航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和生理作用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域7+选修部分+第4讲
第18页
栏目导航
解析:(1)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的步骤一般分为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2)提取血红蛋白时,由于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减少干扰,因此选用猪血, 而不选用鸡血。(3)实验前采取新鲜的猪血,要切记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 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若要从红细胞中提取血红蛋白,则要对获得的红细胞进行洗涤、 血红蛋白释放和分离血红蛋白溶液、透析,才能获得含杂质较少的血红蛋白溶液。(4) 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进行纯度鉴 定。(5)在凝胶色谱柱制作过程中,装填凝胶柱时,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 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第17页
栏目导航
(5) 在 凝 胶 色 谱 柱 制 作 过 程 中 , 装 填 凝 胶 柱 时 , 不 得 有 气 泡 存 在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9页
栏目导航
答案:(1)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2)哺乳动物红细胞中没有细胞 核,减少干扰 (3)防止血液凝固 洗涤 血红蛋白释放 (4)凝胶色谱法 SDS—聚丙 烯酰胺凝胶电泳 (5)气泡会搅乱洗脱液中蛋白质的洗脱次序,降低分离效果
第20页
栏目导航
4.(2019·平罗县校级四模)玫瑰精油能使人产生愉悦感,是制作高级香水的主要 成分。下面是玫瑰精油的提取实验,请回答:
第21页
栏目导航
(3)通常对初步得到的乳浊液进行如下处理: 玫瑰精油与水的混合物―试―剂→A 分层―装―置→B 油层―试―剂→C 无水玫瑰精油―过―滤→较纯净 玫瑰精油 其中试剂 A 是________,装置 B 是____________;加入试剂 C 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过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专用)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一部分22个常考点专攻专题五生态课件
(×)
(9)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
(10)生态系统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
(11)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
(12)生产者是自养生物,自养生物是生产者
(√)
(13)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 ( ×)
(14)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都有利于治理温室效应(√)
关注点 8 不能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澄清] (1)信息传递的方向通常是双向的,有的是单向的,不 同于能量的单向流动,也不同于物质循环。 (2)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生物与生物之间,而 是存在于三个方面:同种生物个体之间(性外激素、蜜蜂跳舞 及孔雀开屏等);异种生物之间(物理、化学、行为中警示作用);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有物理信息中的光、磁等)。
关注点 4 牢记六个“未必”和三个“一定” [澄清] (1)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植物未必都是生产者;消费 者未必都是动物;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分解者未必都是微生 物;微生物未必都是分解者。 (2)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关注点 5 牢记生态系统成分中的三个“不等于” [澄清] (1)植物≠生产者:蓝藻、光合细菌等不是植物,但能 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而菟丝子是植物,但营寄生生活, 属于消费者。 (2)动物≠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 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细菌≠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 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判一判]下列说法正确与否?
(1)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人教版高中生物二轮复习 种群和群落 课件 (共24张PPT)
• 1.种群增长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 体数占原有个体总数的比率。 • 公式:种群增长率=(下一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 的 种群数量)/上一年的种群数量
• 即:种群增长率= λ-1
•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曲线图:
增 长 率
J型曲线 增长率曲线
时间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
• 2.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 个体数量 • 公式:增长速率=(下一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 的 种群数量)/一年 • 曲线图:
增 长 速 率
J型曲线
时间
增长速率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 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增长后,数量趋于稳 定的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K值:在环境条件不 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 境容纳量。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K
K/2
(种群数量)
D: 出生率=死亡率,即 种群数量处于K值。 B: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 K/2值。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 即:种群增长率= λ-1
•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 曲线图:
增 长 率
J型曲线 增长率曲线
时间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和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
• 2.种群增长速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 个体数量 • 公式:增长速率=(下一年的种群数量-上一年 的 种群数量)/一年 • 曲线图:
增 长 速 率
J型曲线
时间
增长速率曲线
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存在环境阻力———
自然条件(现实状态)——食物等资源 和空间总是有限的,种内竞争不断加剧,捕 食者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该种群的出生率降 低,死亡率增高。 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就 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例]生态学家高斯的实验: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增长后,数量趋于稳 定的增长曲线,称为 “S”型曲线.
K值:在环境条件不 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 境容纳量。
大草履虫种群的增长曲线
K
K/2
(种群数量)
D: 出生率=死亡率,即 种群数量处于K值。 B: 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 最大,即种群数量处于 K/2值。
6.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根据实验数据,用适 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 的性质进行表达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 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域2+能量的供应和利用+代谢+第2讲
第20页
栏目导航
(1)图中m值是在________条件下测得的。实验中利用一盏瓦数不变的台灯,通 过____________来改变光照强度。
(2)当光照强度为c时,改变装置中的某因素,导致C3的含量下降,则最有可能的 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3页
栏目导航
4.(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光合作用通过密切关联的两大阶段——光反应和暗 反应实现。对于改变反应条件而引起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5/C3的值减小 B.突然中断CO2供应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增加 C.突然将红光改变为绿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C3/C5的值减小 D.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ATP/ADP的值减小
第14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 B 突然中断 CO2 供应,使暗反应中 CO2 固定减少,而三碳化合物还 原仍在进行,导致 C3 减少,C5 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5/C3 的值增加, A 错误;突然中断 CO2 供应使 C3 减少,因此三碳化合物还原利用的 ATP 减少,导 致 ATP 积累增多,而 ADP 含量减少,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的值 增加,B 正确;由于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最少,突然将红 光改变为绿光,会导致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减少,这将抑制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 的还原,导致 C5 减少,C3 增多,因此会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C3/C5 的值增加,C 错误;突然将绿光改变为红光会导致光反应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 [H]增加,而 ADP 相对含量减少,因此暂时引起叶绿体基质中 ATP/ADP 的值增加, D 错误。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域7+选修部分+第3讲
(3)研究发现,如果只饲喂尿素配制的饲料,会导致反刍动物氨中毒,请根据高中 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页
栏目导航
(4)研究发现,瘤胃中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的速度非常快,导致释放的物质没有被 反刍动物充分利用就被排出,使尿素利用率偏低。如果你是研究者,希望通过哪些措 施以减缓尿素分解提高利用率?(答出两点)
(1)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构成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 (2)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它们大多数能合成纤维素酶,将纤 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 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第13页
栏目导航
答案:(1)细胞壁 (2)C1 酶 CX 酶 葡萄糖苷酶 (3)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便 于形成单个的菌落 (4)1.16×109 少
第14页
栏目导航
自测点二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3.(2019·贵州模拟)杨梅果实风味独特酸甜适中,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如图是制作杨梅酒和杨梅醋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6页
栏目导航
2.传统发酵技术中“氧”的控制 (1)严格需氧——用醋酸菌生产醋酸(毛霉制作腐乳也需氧)。 (2)严格厌氧——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3)前期需氧,后期厌氧——用酵母菌生产酒精。
第27页
栏目导航
1.判断下列有关微生物叙述的正误 (1)(2015·江苏卷)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 (2)(2013·江苏卷)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接种后的培 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 )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 板法。( √ )
第7页
栏目导航
(4)研究发现,瘤胃中尿素分解菌分解尿素的速度非常快,导致释放的物质没有被 反刍动物充分利用就被排出,使尿素利用率偏低。如果你是研究者,希望通过哪些措 施以减缓尿素分解提高利用率?(答出两点)
(1)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构成植物细胞的____________。 (2)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等,它们大多数能合成纤维素酶,将纤 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进一步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 少包括三种组分,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第13页
栏目导航
答案:(1)细胞壁 (2)C1 酶 CX 酶 葡萄糖苷酶 (3)以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 便 于形成单个的菌落 (4)1.16×109 少
第14页
栏目导航
自测点二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3.(2019·贵州模拟)杨梅果实风味独特酸甜适中,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如图是制作杨梅酒和杨梅醋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6页
栏目导航
2.传统发酵技术中“氧”的控制 (1)严格需氧——用醋酸菌生产醋酸(毛霉制作腐乳也需氧)。 (2)严格厌氧——用乳酸菌制作泡菜。 (3)前期需氧,后期厌氧——用酵母菌生产酒精。
第27页
栏目导航
1.判断下列有关微生物叙述的正误 (1)(2015·江苏卷)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 ×) (2)(2013·江苏卷)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接种后的培 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 ) (3)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 板法。( √ )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提升课——专题十三:生态系统 (共40张PPT)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提升课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
01 种群
生
态
系
02
能量流动
统
03 物质循环
01 种群
01 种群
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01 种群
密度 出生、死亡率 迁入、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01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出生、死亡率 迁入、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间接影响
01 种群
样方法:随机取、求均值 标志重捕法:两大相乘除一小
速率
K值的应用 ①资源保护 ②防害治害 K/2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 ②生物防治
种群
例1、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 环境负荷量约为: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例2、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植物进入此生态 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 t1-t2时刻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 别是: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
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
成分。图中
(填字母)在碳
循环过程中起着 关键作用;能量在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为
。
例13、下列叙述不下图所示模型丌相符的是
A. 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戒迁入率 B. 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C. 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 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A.衰退型① B.增长型② C.衰退型③ D.增长型④
专题十三:生态系统
01 种群
生
态
系
02
能量流动
统
03 物质循环
01 种群
01 种群
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01 种群
密度 出生、死亡率 迁入、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01 种群
密度
直接影响
出生、死亡率 迁入、迁出率
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间接影响
01 种群
样方法:随机取、求均值 标志重捕法:两大相乘除一小
速率
K值的应用 ①资源保护 ②防害治害 K/2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 ②生物防治
种群
例1、 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 系。在第10年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 环境负荷量约为:
A 100 B 200 C 300 D 400
例2、对某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跟踪调查,发现某种植物进入此生态 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如下图所示曲线。则在 t1-t2时刻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能反映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 别是: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
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 ,
成分。图中
(填字母)在碳
循环过程中起着 关键作用;能量在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为
。
例13、下列叙述不下图所示模型丌相符的是
A. 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戒迁入率 B. 若x表示环境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C. 若x表示捕食链中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D. 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A.衰退型① B.增长型② C.衰退型③ D.增长型④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1部分 专题6 第1讲 种群和群落课件
(2)调查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常用的方法:样方法 和标志重捕法。
2.种群数量的变化
(1)曲线比较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前提条件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受其他生物制约
增长模型
K 值有无
联 系
无 K值
环境阻力
有K 值
环 境容纳量
(2)实践应用 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时间是 K/2 以后。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研究 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 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 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
后又逐步降低。
题组 1 借助图示、图表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1.(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 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 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 Nt=N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 值约为 120 000 个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
4D)(×) 【提示】 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选择植物生长
2.种群数量的变化
(1)曲线比较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空间无限、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有限、
前提条件
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受其他生物制约
增长模型
K 值有无
联 系
无 K值
环境阻力
有K 值
环 境容纳量
(2)实践应用 砍伐森林、养殖捕捞的时间是 K/2 以后。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 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研究 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 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 3 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由此 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
后又逐步降低。
题组 1 借助图示、图表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 1.(2015·广东高考)下图表示在一个 10 mL 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 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 Nt=N0λt 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 值约为 120 000 个
4.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2013·浙江,
4D)(×) 【提示】 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选择植物生长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 命题区域5 生物的种群、群落与环境 高考区域大题突破系列(4
解析:(1)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污水中有机物的 化学能。(2)由图可知,A 是生产者,B 是分解者,D 是消费者,C 是大气中二氧化碳 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生物群落;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 碳的形式传递;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3)鱼属于消费者,即图中 D, 由于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鱼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4)群落的 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挺水植物、浮游植物和沉水植物的分布,体现了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5)生态系统中处理污染物的方法有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 物的降解作用。
(1)流经该人工湿地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 A、B、D 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碳在①②两个过程中分别主 要以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传递。
(3)鱼类属于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常用________法调查鱼类的种群密度。 (4)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荷花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 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 (5) 当 人 工 湿 地 遭 到 生 活 污 水 的 轻 微 污 染 时 , 主 要 通 过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 的影响。
答案:(1)藻类(生产者) B(或 A-C) (2)藻类→植食性鱼类 D/A×100% (3) 抵抗力稳定性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保证鱼类获得较高的能量输入 物理 生物种 群的繁衍
4.某地为解决生活污水(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净化问题,而建立了一个人工湿地, 该人工湿地中的生物主要有芦苇、荷花、藻类、轮虫以及人工放养的鱼和鸭等。如图 为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域6+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实验
第8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 C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活动旺盛,常用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 分裂的实验材料,A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有紫色大液泡,是观察植物 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理想材料,B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叶肉细胞中无叶绿体, 不可用来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C 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接近无色,染色 后可用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D 正确。
第9页
栏目导航
2.下列实验中,实验过程中细胞保持活性的是( ) A.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种子子叶细胞中的脂肪 B.用龙胆紫溶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C.用健那绿染液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 D.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 DNA 和 RNA 的分布
第10页
第5页
栏目导航
[方法策略] 3.加强实验设计与分析题的训练 在高考中,实验设计与分析题往往涉及实验原理的确定、假设的提出、变量的分析、 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骤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实验结果的呈现与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实 验的评价与纠错等多个环节,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加强此类题的训练,并总结解题 规律和答题技巧,以便在高考中从容应对此类试题。
栏目导航
(8)(2014·四川卷)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 富度。( × )
(9)(2013·福建卷)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时,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是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并统计。( √ )
第32页
栏目导航
高频考点整合提升
第33页
栏目导航
考点一 教材基础实验和经典实验
第22页
栏目导航
(2) 该 实 验 ________( 填 “ 需 要 ” 或 “ 不 需 要 ”) 重 复 实 验 ,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晨背十五 种群与群落课件(通用版)
捕捞后,使鱼的种 群数量维持在K/2值, 这样鱼的种群数量 会迅速回升
K值(环境 容纳量)
保护K值,保证鱼 降低K值,改变环境,生存的环境条件, 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尽量提高K值
6.种间关系
种间 关系 捕食 竞争
寄生
互 共生
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 和空间等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 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 存,彼此有利
密度的改变。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运动能力强的动物。 3.种群数量的变化
4.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食物、空间充 前提条件
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环境资源有限
种群数量 变化规律 数量连续增加,Nt=N0λt
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 最大值后停止增长, 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先增大后减小
K值的有无
无
有
注:浙科版把种群S型增长称做逻辑斯谛增长,J型、S型写作J形、 S形。
5.K值与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注意事项
灭鼠
捕鱼
灭鼠后,防止鼠的 种群数量在K/2值附 K/2值(有最 近,这样鼠的种群 大增长速率) 数量会迅速增加, 无法达到灭鼠效果
次生演替
概念
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 覆盖的地面,或者是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 但原有的土壤条件还保留, 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 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 演替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基本规律、变异、进化、育种+第3讲
第23页
栏目导航
网联主干循图导思
第24页
栏目导航
第25页
栏目导航
1.可遗传变异的几个核心语句 (1)关于“互换”的问题:①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 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 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关于“缺失”问题:①DNA 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 ②基因内部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不会改变 DNA 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只 是产生了新的等位基因,并没有改变 DNA 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
第20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D 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 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A正确;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选择作用 可以使被捕食者向一定的方向进化,对被捕食种群的发展起促进作用,B正确;生物 之间是共同进化的,因此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是相互选择,相互影响,共同进 化,C正确;种群中个体数量的变化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D错误。
第16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A 过程①②是2个品种间的杂交育种,而两个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 离,无法杂交,A错误;过程③④⑤是单倍体育种,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 单倍体育种中花药离体培养运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其原理为细胞的全能性;过 程⑤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C正确;若C品种的基因型为 AaBbdd,C植株自交获得的D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类型有AABBdd、AAbbdd、 aaBBdd、aabbdd,其总共占总数的1/4,D正确。
第13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C 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原理都是基因重组,A正确;人工 诱变的情况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提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B正 确;单倍体中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若单倍体含有的是奇数个 染色体组,则无法进行正常减数分裂,一般不能产生种子,C错误;某新品种发育 延迟,结实率低,可判断出其可能是多倍体植株,而秋水仙素可以用来诱导多倍体 的产生,D正确。
2020版高中生物全国Ⅲ二轮复习配套课件目录
12020二轮专题复习全国生物2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专题突破攻略专题一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基础专题二细胞代谢专题三细胞的生命历程专题四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其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专题五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六个体稳态与调节第一篇专题突破篇3目录contents专题七生物与环境专题八实验与探究专题九生物技术实践专题十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十一社会责任生命科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工程第二部分洞察考情揭秘高考揭秘高考命题五大趋势4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必拾教材隐性知识第二部分构建热点主题微网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第二篇考前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专题九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十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十一 社会责任——生命科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工程 第二部分 洞察考情 揭秘高考——揭秘高考命题五大趋势
3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 考前
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 第二部分 构建热点主题微网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2020 二轮专题复习 全国Ⅲ
生物
1
目录
CONTENTS
2
第一篇 专题突破篇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攻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基础 专题二 细胞代谢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其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 专题五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专题六 个体稳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专题八 实验与探究 专题九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十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十一 社会责任——生命科学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工程 第二部分 洞察考情 揭秘高考——揭秘高考命题五大趋势
3
目录
CONTENTS
第二篇 考前
第一部分 必拾教材“隐性知识” 第二部分 构建热点主题微网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2020 二轮专题复习 全国Ⅲ
生物
1
目录
CONTENTS
2
第一篇 专题突破篇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攻略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基础 专题二 细胞代谢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专题四 遗传的分子基础与其基本规律及人类遗传病 专题五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专题六 个体稳
2020高考生物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件:第1部分+命题区域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第3讲
第18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D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会引起染 色体结构的变异,A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 合,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的基因型不一定 相同,C错误;由题图可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则来 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是发生交叉互换 的部分有差别,故②和④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D正确。
解析:选B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次 级卵母细胞中不含有等位基因;又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卵细胞和极体的基因型相同,这两者可能均只含有B基因或 均只含有b基因。
第15页
栏目导航
5.(2019·江西四校联考)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及受精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型为AaBb(独立遗传)的雄性动物,其精巢内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 裂形成精子的基因型为AB、ab或Ab、aB(不考虑交叉互换) B.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错 乱,产生了一个AAaY的精子,则其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Y、Xb、Xb C.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的次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可维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第9页
栏目导航
解析:选B 通过DNA分子的复制,储存在DNA中的遗传信息能稳定遗传,A错 误;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有利于DNA解旋成单链,为DNA的复制创造了有利 条件,B正确;由题意可知,去除蛋白laminA后,染色质的运动高度分散而且DNA 复制速度较快,C错误;DNA复制准确无误进行的原因包括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 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遵循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错误。
2020江苏高考生物二轮课件:1 专题十二 种群和群落
解析:选 BC。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结合图示曲线可知,a、b 两 点出生率/死亡率都等于 1.5,由于 a、b 两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未知,所以 a、b 两点的种群增长率大小无法判断,A 错误;根据“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可 知,当出生率/死亡率小于 1 时,出生率-死亡率小于 0,即增长率小于 0,B 正确;a~ b 时间段内,由于出生率/死亡率大于 1,即种群增长率大于 0,此时种群数量在不断增 加,该时间段鲤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正确;b~c 时间段内,当出生率/死亡 率大于 1 时,该鲤鱼的种群数量逐渐增加,当出生率/死亡率小于 1 时,该鲤鱼的种群 数量逐渐减少,D 错误。
热考命题 1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8·高考江苏卷,T19)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 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
(4) 次 生 演 替 和 初 生 演 替 相 比 , 时 间 往 往 比 较 短 的 原 因 是 次__生__演__替__开__始__时__,__保__留__了__原__有__的__土__壤__条__件__,__甚__至__还__保__留__了__植__物__的__种__子__和__其__他__繁__殖__体___。
解析:选 C。图 1 中 a 只影响出生率,而 b 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 a 为性别比例,b 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 c 为种群密度。图 2 为图 1 的变式,图 2 中甲使 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少,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 只影响出生率,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 1 中 b 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 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A 正确;图 1 中 c 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 正确;图 2 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 1 中 a 为性别比例,C 错误;图 2 中丙为性别比 例,其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D 正确。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016·江苏卷)可以使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蛙卵的密度。( × ) (6)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 (7)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应设空白对照排除无关变量干扰。( × )
2.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结构和演替叙述的正误 (1)(2017·江苏卷)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 ) (2)(2017·江苏卷)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 系。( × ) (3)(2016·海南卷)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 ) (4)(2016·海南卷)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 (5)(2016·海南卷)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 )
2.与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关的3个核心点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 时,K值会下降;反之,K值会上升。 (2)最大捕捞量≠最大日捕捞量 ①种群数量高于K/2时及时捕捞可以获得可持续利用的最大捕捞量但不能获得最 大日捕捞量。 ②种群数量达K值时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捞量。 (3)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类型的主要差异是环境阻力不同,“S”型曲线的开始部 分并非“J”型曲线。
解析:选D 由图可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而后减小, 当增长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达到了S型增长的K值;为持续尽可能 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故选择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开始捕获,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增长率。
3.(2017·全国卷Ⅲ)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4.(2019·全国卷Ⅲ)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 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 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 快。
解析:选A 调查某地布氏田鼠数量的增长方式属于种群数量变化,则属于种 群水平的研究,A正确;出生、性别、年龄、死亡则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出生率 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是种群具有的特征,B错 误;用样方法可以调查校园草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对某些簇生植物不易区分植株 数,不适用样方法调查,C错误;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出生率和 死亡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错误。
解析:选A 根据“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占竞争优势、个体数量多的 种群,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根据题意可 知,丁是捕食者,甲、乙、丙是同一营养级的具有竞争关系的三个种群,且竞争能 力是甲>乙>丙,所以丁会更多捕食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空间结构 B.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皆为森林阶段 C.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都会提高 D.山区大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高频考点整合提升
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8·全国卷Ⅰ)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 K 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解析:选C 植物的分层现象是植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同时为动物创造多种 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A正确;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 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其次还与温度、湿度等多种环境因素有关,B正确; 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属于同一种群,不存在垂直结构的特点,C错误;群落具有 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D正确。
解析:选D 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A正确;林场空间、资源 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 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 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D错误。
自测点二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4.(2019·铜川模拟)对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植物的垂直结构主要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C.某山竹林里的成年竹、幼年竹和竹笋构成了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D.在水平方向上,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会有差别
3.有关群落的结构特征及演替的2个必记点 (1)群落的两种结构及影响因素 ①垂直结构:关键点——垂直方向上“分层”。a.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b.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②水平结构:关键点——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其影响因素包括:光照强度、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 响等。
解析:选A 将纵坐标中的“Nt/N0”通过乘以N0转换成“种群数量”即可表示随着 时间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图示种群数量变化应该符合“S”型增长曲 线,A错误;在时间为0时的种群数量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因此,图中a表示的值 为1,B正确;图中显示,第6年后,该种群的Nt/N0的值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该 种群的数量达到了最大值,故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C正确;在第6年后该 种群的数量最多,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D正确。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 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填“增 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落演替的规律 ①总生产量增加,群落中有机物总量增加。 ②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数量变化叙述的正误 (1)(2018·全国卷Ⅰ)种群的 S 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 (2)(2017·江苏卷)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 低。( × ) (3)(2015·北京卷)采集蚂蚁的方法是样方法。( √ ) (4)计数酵母菌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 )
第一部分 突破高考命题7大区域
命题区域5 生物的种群、群落与环境——生态
第一讲 种群和群落
栏 目 导 航
自测诊断 网联主干 高频考点 课时跟踪
[考纲再现] 1.种群的特征(Ⅰ)。 2.种群的数量变化 (Ⅱ)。 3.群落的结构特征 (Ⅰ)。 4.群落的演替(Ⅰ)。
[方法策略] 构建“种群—群落”的知识网络,运用模型构建 的科学思维方法构建种群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分析 “J”型曲线和“S”型曲线两种模型的形成条件、原理和 应用。 列表比较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明确群落和种群两个 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的不同。
A.该林区猕猴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B.调查时猕猴种群数量已经达到环境容纳量 C.7~9岁个体中,雄性与雌性的数量比值最小,与雄性因争夺空间和配偶死 亡率较高有关 D.各年龄组个体数量不变,若性别比例变为1∶1,则猕猴的出生率将升高
3.(2019·香坊区校级期末)假设某种群的起始数量为N0,Nt 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如图表示随着时间变化Nt/N0值的变化 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 B.图中a表示的值一定为1 C.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b×N0 D.在第6年后该种群的种内斗争最为激烈
答案:(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1.解读三种类型的“S”型曲线
(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 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5.(2019·安庆期末)甲、乙、丙是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一营养级的三种生物(其竞 争能力是甲>乙>丙),被生活在同一环境的另一种群丁捕食,关于丁捕食的食物,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
A.丁会更多捕食种群甲 B.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乙 C.丁会更多捕食种群丙 D.丁捕食甲、乙、丙是随机的,无明显规律
解析:(1)以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 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而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2)该种菌接种 量不变,培养基由10 mL变成5 mL,资源空间、营养物质减少,该种菌的环境容纳 量(K值)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由于 营养物质、资源、空间相同,K值不变。
(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2.K 值与 K/2 值的分析与应用 (1)K 值与 K/2 值的分析
(2)K 值与 K/2 值的应用
考向一 种群特征及相互关系的考查 1.研究人员对某林区猕猴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注:4~ 12 岁为猕猴的生育年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解析:选A 群落演替会导致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A正确;若环境适宜,一 般情况下,群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若环境比较干旱,则不能形成森林,B错误; 群落演替过程中,条件适宜,物种丰富度会提高,否则不会提高,C错误;山区大 火过后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网联主干循图导思
1.记住种群特征的 4 个关键点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3)年龄组成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 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4)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