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祛痰剂
方剂学讲稿——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
方剂学讲稿——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
第二十章祛痰剂
【教学目的】
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2. 掌握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2首)
3.熟悉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3首)
4. 了解滚痰丸(1首)
【教学内容】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属“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适应证】
祛痰剂用于治疗各种痰病。
【痰的成因】
凡是因脾失健运,湿郁成痰者;或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或肺燥津亏,虚火烁液为痰者;或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或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
【分类】
根据痰病的性质及其相应治法的不同,本章方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五类。
方剂学第十七章-祛痰剂
理解—方解
茯苓,通过渗利水湿,减轻生痰之源,已成 之痰需要化,未成之痰需要去,未成之痰就是湿, 祛湿等同于祛痰,这里所以选了茯苓、甘草,主 要是通过益气。
理解—方解
二陈汤去掉甘草,与胆星、黄芩、栝
楼、杏仁等配伍,就由燥湿化痰变成了清
化热痰。
栝楼仁还能润肠
黄芩清肺热,清气分热
理解—方解
枳实、杏仁,降气润肺,黄稠的粘痰 通过润才能出来。产生咳嗽是痰阻于内, 肺气不畅,痰随气逆,要止咳,必然要顺 气,通过降气才能止咳。有痰,除痰是第 一的,降气是第二的,除痰降气才能治有
温胆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与现在讲 义上所的温胆汤不同,讲义上介绍的温胆 汤多一个茯苓,生姜的用量小,还多枣子, 就是姜枣为引,五片姜,加个枣,而《备 急千金要方》上的方子没有茯苓,生姜是 作为主药,而且用量特大,其他的药都是 二两、三两、一两,惟独生姜用的是四两, 所以温胆汤在后世提出来好多的解释,各 持己见。不管加不加茯苓,温胆汤完全说 它寒的也不差。
理解
枳实主要是通过它下气、破坚积、宽中, 合起来就能更好地除痰。
这个方子的特点就在于枳实和竹茹这两 味药。
生姜量的大小,由胃偏寒或胃不偏寒 来决定,但它能止呕,这是必用的。
第二节 清热化痰
清热化痰剂
主治:痰热证。 主症:咳嗽、痰黄,粘稠难咯。 兼症:胸痛、眩晕、惊痫等。 常用药物:瓜篓、胆南星、贝母等。
因为茯苓不仅渗湿利水,它具有先升后降的 特点,还可以补益心脾之气,与其他的利水药不 同,它有益气的作用,通过益气的作用,通过益 气增强运化水湿的作用。
第二十章 祛痰剂 PPT课件
第一节 燥湿化痰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解:半夏15g 君 燥湿化痰 橘红15g 臣 理气燥湿
茯苓9g 佐 健脾利湿化痰 炙甘草4.5g 使 调药,和中,润肺 生姜7片 佐 助半夏燥湿化痰,解半夏毒 乌梅1个 佐 收敛肺气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
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方解:二陈汤去乌梅,加竹茹,枳实,大枣
半夏10g 君 竹茹10g 臣
燥湿化痰 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橘皮15g 佐
枳实10g 佐 茯苓7.5g 佐
理气和胃 健脾利湿
甘草5g 使 调药和中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胆怯易惊,虚烦不宁, 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第二十章 祛痰剂 概说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痰饮为病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5.化痰熄风
四、组方要点: 1.配伍健脾祛湿药。 2.配伍补肾药。 3.配伍理气药。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平肝熄风
白术15g 臣 健脾燥湿
茯苓5g 佐 健脾利湿 橘红5g 佐 理气化痰
甘草3g 使 调药和中
生姜、大枣 调和脾胃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 脉弦滑。
第二十一章 消食剂 概说
一、概念:1.以消食药为主组成 2.具有消食化积作用 3.主治食积停滞的方剂
方剂学讲稿——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
方剂学讲稿——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第二十章祛痰剂【教学目的】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2. 掌握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2首)3.熟悉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3首)4. 了解滚痰丸(1首)【教学内容】【定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属“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适应证】祛痰剂用于治疗各种痰病。
【痰的成因】凡是因脾失健运,湿郁成痰者;或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或肺燥津亏,虚火烁液为痰者;或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或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
【分类】根据痰病的性质及其相应治法的不同,本章方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五类。
【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的不同。
2.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20.1燥湿化痰燥湿化痰剂,主治湿痰证,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配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淡渗利湿药如茯苓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二陈汤。
二陈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命名】方中陈皮、半夏二药以陈久者良,故名二陈汤。
【组成与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君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臣白茯苓―――健脾渗湿佐甘草炙―――调和诸药,润肺和中使生姜―――降逆化痰,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
乌梅―――收敛肺气。
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
湿痰之证,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
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影响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
方剂学课件之祛痰剂
2021/3/28
37
【方解】
君: 瓜蒌20 清热化痰,理气宽胸
臣: 半夏12 化痰除痞 黄连6 清热除痞
辛开苦降 清热涤痰
与瓜蒌相配,其清热化痰,理气开痞作用更著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2021/3/28
38
类方鉴别
相同 不 主治证 同 点见 证
清气化痰丸
小陷胸汤
清热化痰,治疗痰热为患
痰热壅肺
2021/3/28
49
【方解】
君: 干姜15 温肺化饮,且可温运脾阳以化湿
臣: 细辛5 辛散,温肺化饮,助干姜散凝聚之饮
茯苓20 甘淡,健脾渗湿, 化既聚之痰,杜生痰之源
佐: 五味子5 酸涩, ①敛肺气而止咳嗽
②与干姜、细辛配伍,有散有收, 使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使: 甘草15 调和诸药
【功用】温肺化饮
2021/3/28
50
第五节 化痰熄风
治风化痰剂,适用于内风挟痰证。 内风挟痰证,治宜熄风化痰,根据痰的性质而选 用不同的化痰药。
①配伍平肝熄风药
②配伍健脾渗湿药
2021/3/28
51
半夏白术天麻汤
《医学心悟》
【主治】风痰上扰证
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自腻,脉弦滑等。
2021/3/28
52
【方解】
2021/3/28
28
【附方】
1. 导痰汤(《济生方》) 药味组成:半夏 天南星 枳实 橘红 茯苓 甘草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2. 涤痰汤(《证治准绳》) 药味组成:南星 半夏 枳实 茯苓 橘红 石菖蒲 人参 竹茹 甘草
2021/3/28
29
茯苓丸
《指迷方》录自《是斋百一选方》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目的要求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
熟悉:祛痰剂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熟悉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
了解:滚痰丸概说【概念】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排除或消解痰饮作用,以治疗各种痰证的方剂,称为祛痰剂。
依《素问〃至真要大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燥者濡之”、“结者散之”及《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而立法,属于“八法”中的消法。
【痰病概说】痰之与饮,异名同类,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皆为水液代谢的病理产物。
加之二者具有生于脾、贮于肺、随气周流、变动不居、易随体质从化等致病特点,故痰证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了易引起咳嗽吐痰、哮喘、痰饮等肺脏疾病外,还可因其能成为第二致病因素而导致其它疾病,如失眠、眩晕、心悸、癫狂、痫证、中风以及痰核、瘰疬等,故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即是致病之因液有余便是痰┤└又是病理产物▲痰生百病,气为百病之始。
痰为有形之物,必阻气机,与气有关,故曰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饮无热,无热饮,与它因相合则另当别论。
【分类】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和治风化痰五类。
【使用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热燥湿风的不同痰证的成因很多,治法也不相同。
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2.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3.有咳血倾向者,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4.祛痰剂中当伍以健脾益肾之品,方为治本之策对于痰证的治疗,主要应治其生痰之源,其源在于脾肾。
正如《医宗必读》所说:“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
”《景岳全书》也说:“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乎脾肾。
”并指出“善治痰者,惟能使之不生,方是补天之手”。
5.“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矣”,所以祛痰剂中还当配伍理气药,旨使气顺痰消。
第一节燥湿化痰燥湿化痰剂,主要适用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而成的湿痰证。
二十化痰止咳平喘药
【性能】: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本品苦可降肺气,兼有辛散之性而略具宣肺之 功,为止咳平喘专药;质油润,可入大肠润肠燥而 通便。 【应用】:1、咳嗽喘息——以止咳为主,系中枢 性镇咳药。 2、肠燥便秘。 【用量】:3—10克。 【注意】:用量不可过大;有可能影响消化功能。 附:甜杏仁——又称巴旦杏仁。可用于肺虚劳嗽、 肠燥便秘。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 消肿止痛。 《本草便读》:“为治呕吐、蠲饮邪之圣药 也”。 【应用】:1、湿痰、寒痰证——尤为湿痰要药; 配清肺之品,也可用于热痰。 2、胃气上逆的呕吐——宜于胃寒、痰 饮呕吐;配清胃热药,也可用于胃热呕吐;配伍后 可用之妊娠呕吐——本品为中枢性镇吐药。 3、心胸痞满、结胸、梅核气等。 4、瘰疬瘿瘤、痈疽、毒蛇咬伤等—— 生品外用居多。
★ 黄药子 【来源】:薯蓣科草质藤本植物黄独的块茎。
• ★海蛤壳:帘蛤科动物文蛤、
青蛤等的贝壳。功能清肺化 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 喘、痰粘稠及痰火凝结的瘰 疬、痰核等,也可用之浮肿、 小便不利。 • 海浮石:为胞孔科动物脊突 胎虫、瘤胎虫的骨骼和火山 喷发时岩浆形成的多孔石块。 功能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利尿通淋,用于痰热咳嗽, 痰稠成块及瘰疬、痰核,以 及石淋、血淋。
★★★川贝母、 ★★★浙贝母
• 【来源】:分别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 甘肃贝母、棱砂贝母(以上均为川贝母),浙贝 母的鳞茎。 • 【炮制】:生用。
棱砂贝母
川贝母
浙贝母
【性能】:川贝——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浙贝——苦,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 川贝:甘润肺止咳; 浙贝:苦寒性强,散结消肿力强。 【应用】:1、痰热咳嗽。按:川贝宜于肺阴虚久咳; 浙贝宜于风热、痰热咳嗽。 2、瘰疬、瘿瘤、疮痈、肺痈—多用浙贝。 【用量用法】:川贝3—10克,研末服1—1.5克;浙 贝3—10克。
祛痰剂
4、润燥化痰剂:适用于肺燥阴虚、虚火灼津为痰者,处 方多以润肺化痰药+润肺清热药为主组成。 5、治风化痰剂:适用于内风夹痰证,常用平肝熄风药+化
痰药配物组成。
三、注意:
1、注意治生痰之源,因痰的生成与肺、脾、肾三脏相关,
故治痰应结合宣肺、健脾、温肾之品。
2、治痰注意治气,气顺则痰消。故祛痰剂中多配伍理气
加减: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
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 痉。
注意:本方适用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但其热象较轻者,若痰热
重者,力有不逮,当随证化裁。
病例:王某,男,2010年6月7日诊。患者上
高二时,某晚自习时,突然倒地,手足抽搐,
每于阴云密布雷霆将作之时,令其子女环守和在旁,执
其手,捂其头,始觉心情安宁,否则一声雷响,则昏厥
扑地,不知人事。患者身体肥硕,经常头晕,胸满,呕
吐痰涎,睡眠极差,舌体肥大,舌苔微黄,脉来沉弦而
滑。
此证为胆气虚怯于内,痰热浊邪上扰于心所致。治
当利胆化痰,镇静安神。处以温胆汤:竹茹20克、半
夏18克、陈皮12克、生姜14克、枳实10克、茯苓20克、
痰阻气机:胸膈痞闷
湿聚成痰 痰浊困脾:肢体困重
痰阻清阳:头目眩晕
痰浊凌心:心悸 舌、脉:苔白滑或腻,脉滑
方解:本方证为脾失健运、温聚成痰,
上犯于肺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
橘红——理气化痰。 茯苓——健脾渗湿。 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
君
臣 佐 使
生姜—— 辛温化饮,降逆止呕,且解半夏毒。
方剂学 第二十章 祛痰剂
中国药科大学教案(第二十章首页)
教学目的
1、理解祛痰剂的概念和使用注意。
2、掌握祛痰剂的分类。
3、重点掌握二陈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本章讲授提纲及学时分配
共2学时
第二十章祛痰剂
一、定义二、分类及适应证三、注意事项
第一节燥湿化痰
二陈汤
第二节清热化痰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
第三节润燥化痰
第四节温化寒痰
第五节化痰熄风
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课程学科的新进展
化痰剂的现代临床应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教学参考书
方剂学江平安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方剂学王绵之上海科技出版社
本章内容的重点
1、祛痰剂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注意。
2、二陈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功用及主治。
本章内容的难点
祛痰剂的配伍特点。
1、配行气药;2、配调节肺、脾、肾功能的药物。
本章内容及讲授的改进意见
结合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讲授。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祛痰剂的概念、分类及注意事项。
2、祛痰剂为什么常配伍行气药和健脾药?试举例说明。
3、半夏白术天麻汤由何方变化而来?为什么?
教具及教学设备要求
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授课教师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
方剂学――第二十章 祛痰剂
方剂学――第二十章祛痰剂一、填空题1.二陈汤为治湿痰之___方,方中半夏、橘红以______良,故方以“二陈”为名。
2.二陈汤中用少许乌梅___肺气,与半夏相配伍,______,使祛痰而不伤正。
3.茯苓丸主治___。
4.温胆汤功用___。
5.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的方剂是______。
6.清气化痰丸系___加减化裁而来。
7.滚痰丸臣以大黄之苦寒,______,开痰火下行之路。
8.贝母瓜蒌散中润燥与理气合用,则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____ __,则咳逆自止。
9.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为______而设,以______、______、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
10.定痫丸中竹沥善能______,镇惊利窍。
二、单项选择题1.治痰剂中常配伍的药物是()A.祛湿药B.清热药C.补气药D.收涩药E.温里药2.二陈汤主治()A.风寒咳嗽B.热痰咳嗽C.燥痰咳嗽D.湿痰咳嗽E.寒饮咳嗽3.温化寒痰的方剂是()A.苓甘五味姜辛汤B.半夏白术天麻汤C.二陈汤D.贝母瓜蒌散E.茯苓丸4.茯苓丸之君药是()A.枳实B.茯苓C.制半夏D.生姜汁E.风化朴硝5.痰停中脘,流注经络宜选用()A.二陈汤B.温胆汤C.贝母瓜蒌散D.清金化痰丸E.茯苓丸6.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易梦,呕吐呃逆,癫痫等,宜选用()A.定痫丸B.滚痰丸C.清气化痰丸D.酸枣仁汤E.温胆汤7.温胆汤之功用不包括()A.理气B.化痰C.清胆D.温胆E.和胃8.治疗痰热咳嗽之代表方()A.清气化痰丸B.贝母瓜蒌散C.苓甘五味姜辛汤D.二陈汤E.温胆汤9.清气化痰丸用法中以何为小丸()A.蜜B.水C.姜汁D.乳汁E.藕汁10.证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治宜选用()A.小陷胸汤B.滚痰丸C.二陈汤D.贝母瓜蒌散E.清金化痰丸11.小陷胸汤之功用是()A.清热化痰,宽胸散结B.清热化痰,理气止咳C.温肺散寒,涤痰化饮D.燥湿化痰,平肝熄风E.荡涤实热,攻逐顽痰12.滚痰丸中没有的药是()A.大黄B.礞石C.沉香D.瓜蒌仁E.黄芩13.贝母瓜蒌散主治证是()A.湿痰咳嗽B.热痰咳嗽C.燥痰咳嗽D.寒痰咳嗽E.风痰眩晕14.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证之病机是()A.中阳不足,饮停心下B.外感风寒,内停水饮C.下焦虚寒,湿浊不化D.脾胃阳虚,水饮内停E.阳虚阴盛,水饮内停15.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证的病机是()A.脾湿生痰,风痰上扰B.胆胃不和,痰热内扰C.实热老痰,上蒙清窍D.阳虚阴盛,水饮内停E.火热犯肺,灼津为痰三、多项选择题1.二陈汤与清气化痰丸共有的药是()A.橘皮B.半夏C.甘草D.杏仁E.茯苓2.温胆汤的功用是()A.理气化痰B.温胆化痰C.清胆和胃D.燥湿行气E.软坚化痰3.下列方剂中含有半夏的是()A.二陈汤B.小陷胸汤C.清气化痰丸D.温胆汤E.半夏白术天麻汤4.组成中含有大黄的是()A.茵陈蒿汤B.滚痰丸C.定痫丸D.清气化痰丸E.贝母瓜蒌散5.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是()A.燥湿化痰B.软坚散结C.清胆和胃D.燥湿行气E.平肝熄风四、简答题1.何为祛痰剂?祛痰剂中为何常配以理气药?2.滚痰丸以礞石为君药的意义是什么?3.方中配伍乌梅的意义。
最新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ppt课件
肺寒或外感风寒配杏仁、苏叶、陈皮、生姜 如杏苏散;
肺热或外感风热,配桑叶、菊花等方如桑菊饮
2.利咽---咽喉肿痛、失音
咽喉为肺之门户,肺有火热可致咽喉红肿疼 痛、渴喜冷饮,配甘草、山豆根、牛子、射干等
3.排脓---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此
为肺有内热、风寒外束、内热不能及时宣发疏散 邪郁化热、壅滞不散、蕴而成脓---肺痈。配甘草, 如《金匮》之桔梗汤。
1.清肺化痰:
①热痰: 肺热咳嗽, 痰黄稠粘不易咯配知母 浙贝等。
②燥痰: 配川贝、知母等。 ③肺热咳嗽: 配黄芩、桑白皮等。
2.宽胸散结:
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痞闷或作痛 ①胸痹证:方如瓜蒌薤白半夏汤,主治胸 痹不得卧。
近年来用治冠心病取得了一定效果。 通阳宣痹,活血祛瘀,芳香开窍 ——治疗冠心病三大法则。 ②小结胸证:痰热互结,配半夏、黄连— 小陷胸汤 ③治肺痈、肠痈、乳痈:配鱼腥草,败酱草, 公英,乳药等。
2.疏散风热---风热咳嗽 辛散能宣肺气而 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咳嗽痰多,粘稠或咽 喉肿痛,配银花、连翘、薄荷、防风(性平和) 桔梗(性平和)
二前的比较:
前胡与白前都能降气化痰,但前胡尚可宣散 风热,白前则专主降气。
二胡的比较:
前胡与柴胡均有发散的力量、两药配伍可用 于散风热,故前人称二胡为风药,但前胡治在肺 经而主降,柴胡则在肝胆而主升,这是两药的不 同点。
咽喉肿痛失音咽喉为肺之门户肺有火热可致咽喉红肿疼痛渴喜冷饮配甘草山豆根牛子射干等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此为肺有内热风寒外束内热不能及时宣发疏散邪郁化热壅滞不散蕴而成脓肺痈
中药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2.止咳平喘药 (1)掌握:杏仁(附: 甜杏仁) 苏子 百部 枇杷叶
第二十章 祛痰剂
[主治]
燥痰咳嗽
证候
咳嗽呛急 咯痰不爽 涩而难出 咽喉干燥哽痛 苔白而干
方解
贝母 ――润肺清热,化痰止咳
瓜蒌 天花粉――清降肺热,生津润燥 橘红――理气化痰,气顺痰消 茯苓――健脾渗湿 桔梗――宣肺化痰,引药入肺
运用
1.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 2. 本方可用于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
3. 对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 所宜。
温胆汤
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与用法]
半夏 竹茹 枳实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 炙甘草一两(30g)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5片 大枣1枚
汤剂,水煎服。
[功用] 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
胆郁痰扰证。
胆怯易惊
头眩心悸
心烦不眠
症
夜多异梦
状
或呕恶呃逆
眩晕,癫痫
苔白腻
本方主治实热顽痰,以舌苔黄厚,脉滑 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常用于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等 属痰火内闭者。
本方药力较,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 孕妇应慎用。
贝母瓜蒌散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
[组成与用法]
贝母一钱五分(4.5g)
花粉
茯苓
桔梗各八分(各2.5g)
瓜蒌一钱(3g) 橘红
水煎服
[功用]
润肺清热 理气化痰
返回目录
滚痰丸
组成
大黄 片黄芩 沉香 礞石
丸剂。
功用
泻火逐瘀
主治
实热老痰证
癫狂惊悸
怔忡昏迷
症
咳喘痰稠
状
胸脘痞闷
眩晕耳鸣
舌苔黄厚
脉滑数
方解
青礞石— 燥悍重坠之性,攻逐陈积伏 匿之痰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1节化痰药
2020/11/25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1节化痰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
【配伍】因咳、痰、喘每多兼挟,故使用本类药时 常与化痰、止咳、平喘药配伍同用。
【使用注意】 ① 咳喘初起痰热盛者,忌用温性或带有收涩性
质的化痰止咳药,以免滞邪致变。 ② 对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应慎用某些温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1节化痰药
川 贝 母 《神农本经》
Tendrilled Fritillary Bulb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或棱砂贝 母F.delavayi Franch.的鳞茎。前三者按不同性状习 称“松贝”和“青贝”,后者称“炉贝”。 川贝母主 产于四川、云南、甘肃等地。夏、秋二季采挖,除去 须根,粗皮,晒干,生用。松贝以质坚实、颗粒均匀 整齐、顶端不开裂、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青贝以 粒小均匀、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炉贝以质坚实、 色白者为佳。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1节化痰药
【性能】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应用】 1.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如杏苏散,桑菊饮。 2.咽喉肿痛,失音 如桔梗汤。 3.肺痈咳吐脓痰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① 药性升散,凡气机上逆,呕吐、呛
咳、眩晕,阴虚火旺咳血等慎用。 ② 用量过大易致恶心呕吐。 ③ 桔梗皂苷有溶血作用,不宜注射给药
第20章化痰止咳平喘药第1节化痰药
【性能】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止咳化痰,清热散结。 【应用】 1.虚劳咳嗽,风热燥热痰热咳嗽 2.瘰疬、疮痈、肺痈、乳痈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研末服,1~ 1.5g。 【使用注意】反乌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祛痰剂【教学目的】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2.掌握二陈汤、半夏白术天麻汤(2首)3.熟悉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3首)4.了解滚痰丸(1首)【教学内容】【定义】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饮作用,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统称为祛痰剂。
属“八法”中“消法”的范畴。
【适应证】祛痰剂用于治疗各种痰病。
【痰的成因】凡是因脾失健运,湿郁成痰者;或火热内盛,灼津为痰者;或肺燥津亏,虚火烁液为痰者;或脾肾阳虚,寒饮内停,或肺寒留饮者;或痰浊内生,肝风内动,挟痰上扰者,均可运用本类方剂治疗。
【分类】根据痰病的性质及其相应治法的不同,本章方剂分为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化痰熄风五类。
【注意事项】1.首先应辨别痰病的性质,即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的不同。
2.同时还应注意病情,分清标本缓急。
有咳血倾向者,不宜用燥烈之剂,以免引起大量咯血;表邪未解或痰多者,慎用滋润之品,以防壅滞留邪,病久不愈。
20.1燥湿化痰燥湿化痰剂,主治湿痰证,症见痰多易咯,胸脘痞闷,呕恶眩晕,肢体困倦,舌苔白腻或白滑,脉缓或滑等。
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南星等为主,配伍健脾、理气药如白术、陈皮、淡渗利湿药如茯苓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二陈汤。
二陈汤*【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命名】方中陈皮、半夏二药以陈久者良,故名二陈汤。
【组成与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君橘红―――理气燥湿,使气顺痰消臣白茯苓―――健脾渗湿佐甘草炙―――调和诸药,润肺和中使生姜―――降逆化痰,既可制半夏之毒,且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
乌梅―――收敛肺气。
本方为治湿痰之主方。
湿痰之证,多由脾肺功能失调所致。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停湿生痰,湿痰犯肺,致令咳嗽痰多。
湿浊内盛,最易阻碍清阳,影响胃气失和,因此每见头眩心悸,恶心呕吐。
治宜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法。
方中以半夏为君,取其辛温性燥,善能燥湿化痰,且又降逆和胃。
以橘红为臣,理气燥湿祛痰,燥湿以助半夏化痰之力,理气可使气顺则痰消。
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煎加生姜者,以其降逆化饮,既能制半夏之毒,又能助半夏、橘红行气消痰,和胃止呕;复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相伍,散中有收,使祛痰而不伤正,并有欲劫之而先聚之之意。
以甘草为使药,调和药性而兼润肺和中。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的通用方剂。
方中半夏、橘红以陈久者良,故方以“二陈”为名。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倦怠,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主治湿痰。
以咳嗽痰多易咯,舌苔白腻或白润,脉缓、滑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因其性燥,故对阴虚肺燥及咳血者忌用。
3.随证加减本方为治痰的基础方,随证加减,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痰证。
风痰,可加南星、竹沥;热痰,可加黄芩、胆星;寒痰,可加干姜、细辛;食痰,可加莱菔子、神曲;气痰,可加枳实、厚朴;皮里膜外之痰,可加白芥子等。
4.现代运用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反酸症、小儿疳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伤食咳嗽、咳甚遗尿、肾炎蛋白尿、药物性肝损害、高脂血症、声带小结、原发性面肌痉挛、头痛、肩关节周围炎、闭经、产后缺乳、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下肢慢性丹毒等病症。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温胆汤#【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命名】本方原治胆寒之证,后世减生姜用量而治痰热,但方名仍称温胆。
【组成与方解】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君竹茹――清胆和胃,止呕除烦臣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佐茯苓――健脾利湿佐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使生姜、大枣――和脾胃、制半夏之毒使本方是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
胆属木,为清净之府,失其常则木郁不达,胃气因之失和,继而气郁生痰化热。
胆主决断,痰热内扰则胆怯易惊,失眠多梦,甚或痰热上蒙清窍,而发癫痫。
胃主和降,胆胃不和,则胃气上逆,而为呕吐呃逆。
治宜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法。
方中以半夏为君,燥湿化痰,降逆和胃。
竹茹为臣,清胆和胃,止呕除烦。
佐以枳实、橘皮理气化痰,使气顺则痰自消;茯苓健脾利湿,俾湿去则痰不生。
使以甘草,益脾和中,协调诸药。
煎加生姜、大枣,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
诸药相伍,可使痰热消而胆胃和,则诸证自解。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
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带数者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无热象者慎用,虚寒者忌用。
3.随证加减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4.现代应用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以神经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氏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胆胃不和者。
温胆汤中芩半夏,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
20.2清热化痰清热化痰剂,适用于热痰、痰火之证。
症见咳嗽痰黄,粘稠难咯,以及由痰热所致的胸痛,眩晕,口干舌燥,面赤烦热,舌苔黄腻,脉数,或为惊痫,或为癫狂等。
常用清热化痰药如瓜蒌、胆南星等为主,配伍苦寒清热之品如黄芩、黄连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等。
若痰热蒙蔽清窍,致成神昏抽搐者,则应与清热开窍剂之安宫牛黄丸、紫雪丹之类配伍应用。
清气化痰丸#【来源】录自《医方考》【命名】以功用命名。
【组成与方解】胆南星――清热化痰君瓜蒌仁、黄芩――降肺火,化热痰臣枳实、陈皮――下气消痞,化痰散结佐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制半夏――燥湿化痰本方是为痰热壅肺之证而设,火热犯肺,灼津为痰,痰热互结,阻碍气机,故见咳嗽痰稠色黄,胸膈不快,气急呕恶诸证。
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为法。
《医方集解》说:“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先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
”方中以胆南星为君,取其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治痰热之壅闭。
以瓜蒌仁、黄芩为臣,瓜蒌仁甘寒,长于清肺化痰;黄芩苦寒,善能清肺泻火,两者合用,泻肺火,化痰热,以助胆南星之力。
治痰当须理气,故佐以枳实下气消痞,“除胸胁痰癖”;陈皮理气宽中,亦可燥湿化痰。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又佐以茯苓健脾渗湿,杏仁宣利肺气,半夏燥湿化痰。
诸药配伍,共奏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效,使热清火降,气顺痰消,则诸症自愈。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
痰稠色黄,咯之不爽,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是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剂,以痰稠色黄,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性偏苦燥,阴虚燥咳者忌用。
3.随证加减若身热口渴,肺热较甚者,可加石膏、知母以清泻肺热;痰多气急而喘者,可加桑白皮、鱼腥草等以下气祛痰。
4.现代运用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咯血、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癫症等。
清气化痰杏瓜蒌,茯苓芩枳胆星投,陈夏姜汁糊丸服,专治肺热咳痰稠。
小陷胸汤#【来源】《伤寒论》【命名】本方根据治疗结胸证而命名。
因结胸有大小,邪结高下。
故有大、小陷胸汤之剂。
本方治小结胸证,故名小陷胸汤。
【组成与方解】瓜蒌――清热化痰,理气宽胸君黄连――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臣半夏――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臣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
《伤寒论》说:“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痰热内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按之则痛。
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散结。
方中以瓜蒌为君,清热化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
以黄连、半夏为臣药,取黄连之苦寒,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半夏之燥,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
两者合用,一苦一辛,辛开苦降,与瓜蒌相伍,则润燥相得,清热涤痰,其散结开痞之功益著。
方仅三药,配伍精当,是为痰热互结,胸脘痞痛之良剂。
不仅可用于伤寒之小结胸病,而且对于内科杂病属于痰热互结者,亦甚有效。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腻,脉滑数。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互结的著名方剂。
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随证加减若兼胁肋疼痛者,可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难咯者,可加胆南星、川贝母以加强化痰之力。
3.现代应用现代主要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肋间神经痛及急慢性胃炎等。
小陷胸汤连夏蒌,宽胸开结涤痰优,膈上热痰痞满痛,舌苔黄腻服之休。
滚痰丸【来源】王隐君方,录自《丹溪心法附余》【命名】本方药力峻猛用于实热老痰。
滚为速去,方中礞石驱逐顽痰,力甚猛峻,故名为滚痰丸,又名礞石滚痰丸。
【组成与方解】礞石――攻坠老痰君大黄――荡涤实热臣黄芩――苦寒泻火佐沉香――降逆下气佐本方是治疗实热老痰之峻剂。
实热老痰,久积不去,变幻多端。
上蒙清窍,则发为癫狂,昏迷;扰动心神,则为惊悸怔忡,梦寐怪状;内壅于肺,则为咳嗽痰稠甚则噎息烦闷;留于经络、关节,则为口眼蠕动,或骨节卒痛,或绕项结核等。
治宜荡涤实热,攻逐顽痰。
方中以礞石为君,取其燥悍重坠之性,善能攻坠陈积伏匿之老痰,与焰硝同煅,其攻逐下行之性尤强。
《本草纲目》说:“此药重坠,制以硝石,其性疏快,使木平气下,而痰积通利,诸证自除。
”臣以大黄之苦寒,荡涤实热,开痰火下行之路。
佐以黄芩苦寒泻火,专清上焦气分之热;复以沉香降逆下气,亦为治痰必先顺气之理。
四药相伍,泻火逐痰之力较猛,可使痰积恶物自肠道而下。
对于形气壮实,痰火胶固为病者,用之最宜。
【功用】泻火逐痰。
【主治】实热老痰证。
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
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本方所治诸证均属实热顽痰为患。
以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为证治要点。
2.使用注意本方药力较峻,凡中气不足、脾肾阳虚者以及孕妇,皆应慎用。
3.现代应用本方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癫痫、神经官能症、单纯性肥胖等属痰火内闭者。
尚有治疗中风、肺心脑病、久泄、偏头痛、眩晕、夜游症、失眠、惊惕不安症、胆道结石等的报道。
滚痰丸用青礞石,大黄黄芩与沉香,百病皆因痰作祟,顽痰怪证力能匡。
20.4温化寒痰温化寒痰剂,适用于寒痰证。
症见咳痰清稀色白,口中自觉有冷气,身寒,手足不温,大便溏泄,舌苔水滑,脉沉。
本类方剂多以辛热温阳之品如干姜、肉桂与化痰药半夏、南星等配合组成。
代表方如苓甘五味姜辛汤。
苓甘五味姜辛汤【来源】《金匮要略》【命名】以本方的组成药物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