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1 三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5篇)时间真是转瞬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三篇1一、指导思想依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教学大纲》,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准确定位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高考,培养综合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全面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重点讲解和练习能够拿分的知识点。

二、学科目标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提高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二轮专题复习,研究考试说明,捕捉高考信息。

三轮作好模拟训练,增加高考经验,争取__年取得优异成绩。

三、具体措施1、备课中对每节内容、重点、难点、疑点、材料的选择,怎样呈现给学生要进行充分研究。

教学中要及时反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改进和修正教学方案。

教师要多作题,多参考资料。

把握高考方向,提高课堂效率。

2、认真搞好练习和试卷讲评,每次训练测试全批全改,分数登记入册。

有练必改,有考必评,练考必讲。

引导学生去分析每一个问题及原因。

考后及时巩固。

3、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5年高考试卷。

总结高考经验,指导好复习4、二轮专题复习时间3月13日至4月30日,共分12个专题。

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重、难点。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综合、探究的能力。

强化学科用语、规范用语。

三轮复习时间5月1日至30日,这段时间主要是查漏补缺,全面巩固,综合训练,深化知识,加强学生应考能力。

四轮复习5月30日至6月3日,进入考前知识再现阶段。

主要是回归基础和课本,教师答疑解惑,增强应考信心。

5、教师广泛搜集资料,选择最适合学生的习题进行练习,每练必改,每考必评。

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收到更大效果。

6、认真做好辅优工作,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引导,让他们有足够的信心参加高考。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1单元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课标要求] 1.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1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2.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基于对蛋白质和核酸功能的说明,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通过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推导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脱水缩合的过程以及DNA和RNA的结构,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尝试构建蛋白质和DNA的结构模型。

(科学思维)3.结合蛋白质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关系,形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社会责任)考点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1.多肽的形成及过程(1)过程a名称:脱水缩合;场所:核糖体。

(2)物质b:二肽。

多个氨基酸发生a过程形成的产物被称为多肽。

(3)结构c:肽键。

(4)H2O中H原子的来源:H来自相邻氨基酸的氨基(—NH2)和羧基(—COOH);O来源于羧基(—COOH)。

(5)由n个氨基酸形成的一条肽链上至少有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分别位于肽链的两端;其余的氨基(或羧基)在R基上。

2.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1.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提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

(×)提示: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成的是必需氨基酸。

3.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提示: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结构也不同。

4.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肽键连接。

(×)提示:血红蛋白的不同肽链之间的化学键不是肽键,而是其他的化学键。

2023年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2023年高中生物《创新设计》一轮复习

第 3 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时间:45 分钟)A 级根底演练1.(2023·豫南四校调研)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

①DNA 复制②纺锤体消灭③联会④着丝点分裂⑤基因重组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解析联会、基因重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特有的。

答案 D2.(2023·衡阳联考一)某同学总结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 和着丝点的数量关系,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不一样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 分子数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内DNA 分子数一样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总是一样的解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和正常体细胞中核DNA分子数一样;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核中DNA 分子数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的2 倍;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核内DNA 分子数的一半。

答案 D3.在果蝇卵巢中不能观看到的细胞分裂图像是( )。

解析果蝇含 4 对同源染色体,卵巢中既可以进展有丝分裂,也能进展减数分裂。

A 图可表示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图像;B 图可表示第一极体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的图像;C 图可表示卵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D 图由于不是8 条染色体,不是有丝分裂的细胞,又由于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也不是减数其次次分裂末期的细胞。

答案 D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 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安排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 b 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A.aX b,Y,Y C.AX b,aY,YB.X b,aY,Y D.AAaX b,Y,Y解析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只有X,没有Y,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XY发生了分别;由于产生的这个精子中有A和a,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没有分别而进入到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含AAaaX b X b 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两个A 基因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基因型分别是AAaX b 和aX b 的精子;含YY 的次级精母细胞,则形成两个基因型为Y 的精子。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讲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讲

第2讲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最新考纲] 1.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2.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考点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5年4考)1.细胞中的元素(1)元素的来源、分类和存在形式(2)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在元素种类和含量上的关系2.细胞中的化合物3.正确区分鲜重、干重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下图A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B是细胞中几种化合物的含量。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如果图A表示的是活细胞中的元素含量比例,则甲~丁依次为O、H、C、N。

(2)若按干重计,图B中②为蛋白质,其标志性元素是A图中的丁(填“甲”“乙”“丙”“丁”),按鲜重计②应为水(此时①为蛋白质)。

(3)图A所示元素在非生物界中一定能(填“一定能”“一定不能”或“不一定能”)找到。

(4)C、H、N三种元素在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而在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不到1%,这一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1.(2013·海南卷,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胰岛素含有碳元素解析脱氧核糖属五碳糖仅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C2.(2018·河北衡水调研)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B.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低,但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MgC.生物体内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一定不含SD.P是磷脂、蛋白质、ATP和核糖等多种化合物的组成元素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是O,A错误;叶绿素的合成离不开Mg,但Mg是大量元素,B错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有机物是tRNA,其组成元素只有C、H、O、N、P,C正确;磷脂和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质中一定含有C、H、O、N,有的含有S等,核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D错误。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答案)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选择性必修1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含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讲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

3.分析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和脑中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4.阐述语言活动和条件反射是由大脑皮层控制的高级神经活动。

1.通过神经元膜两侧的离子分布特点分析,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生命观念) 2.分析膜电位的变化曲线,培养科学思维的习惯。

(科学思维)3.分析学习、情绪、毒品与神经调节的关系,关注人类健康。

(社会责任)4.了解大脑皮层的分区,分析各自的功能,形成结构与功能观。

(生命观念)5.分析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调控器官和系统的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科学思维)考点一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必备知识·夯实基础知|识|巩|固1.兴奋的传导(1)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

(2)传导过程(3)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①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②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2.兴奋的传递(1)突触的结构和类型(2)兴奋的传递过程①过程②信号变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3)神经递质与受体(4)兴奋传递的特点3.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和毒品大多是通过突触起作用的。

(2)作用机制①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速率。

②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③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静息状态下,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兴奋状态下相反。

( × )(2)膜外Na+通过Na+-K+泵主动运输内流,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

2021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 第3单元 素养加强课1 酶的相关实验设计

2021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必修1 第3单元 素养加强课1 酶的相关实验设计

酶相关实验设计中的“酶解法”某科研小组经研究得知X酶存在于人的肝细胞中,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

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请利用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X酶的化学本质究竟是蛋白质还是RNA。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审题指导](1)据题干可知,X酶的功能是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

(2)联想到蛋白酶可以改变水解蛋白质从而使其失去功能。

(3)RNA酶可以催化RNA发生水解而使其失去功能。

(4)若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被蛋白酶处理后,则不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

(5)若X酶的化学本质是RNA,被RNA酶处理后,则不能将糖原分解为还原糖。

(6)题干中要求设计甲、乙两组实验,二者之间要能相互印证,因此联想相互对照。

[解析]实验设置甲组和乙组,两组实验分别用蛋白酶和RNA酶处理X酶,然后与糖原混合检测两组实验中X酶有无活性。

检测X酶是否有活性可用斐林试剂与产物反应是否产生了颜色变化来完成。

[答案]实验思路:甲组:将X酶用蛋白酶处理,再与糖原溶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保持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还原糖产生。

乙组:将X酶用RNA酶处理,再与糖原溶液混合,在适宜条件下保持一段时间后,检测是否有还原糖产生。

预期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有还原糖生成,乙组没有还原糖生成,则说明X 酶的化学本质是RNA;②若甲组没有还原糖生成,乙组有还原糖生成,则说明X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1.鉴定酶本质的“酶解法”模型“酶解法”——从酶的化学本质上来讲,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

其必须保持正常的空间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因此可以分别利用蛋白酶和RNA酶处理某酶,再观察其功能是否受影响来确定该酶的本质。

设计如图方案。

2.实验设计中可用酶催化底物分解,根据酶处理后的变化或底物的变化,来证明底物的成分或酶的作用。

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从芍药中提取出一种酶,为探究该酶催化分解的底物是葡萄糖还是蔗糖,该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内化知识、系统归纳、编织成网,方能做到游刃有余!易错易混、点点必纠1.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指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包括脑和脊髓。

神经中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2.雌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的类固醇激素。

主要作用是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子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的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对机体代谢也有明显影响。

促性腺激素:由垂体分泌。

主要作用是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3.白细胞介素2与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还能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抑制病毒增殖,保护细胞不受病毒感染。

4.生长素、生长激素、生长因子与秋水仙素生长素:一种植物激素,即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细胞伸长)等作用。

生长激素:一种人或动物的激素。

由脑垂体前叶分泌,是一种蛋白质,具有促进人或动物生长的作用。

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但自身又不能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主要是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是微生物的五大类营养要素之一。

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以提供。

秋水仙素:一种从植物秋水仙中提取出来的生物碱,能诱发基因突变,在细胞有丝分裂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规范答题——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实验探究应用案例)答卷投影规范审答(2011·北京卷,29)实验一:用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图2。

规范审题|抓关键词信息1 细菌又相当于抗原。

说明: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

信息2 从图2可以看出,Ⅱ、Ⅳ组活细菌数量增长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抗体所起作用不大,而注射A组小鼠的T细胞后细菌数量变化明显,说明T细胞发挥了作用,进而说明起作用的是细胞免疫。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1

【创新设计】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一单元单元整合新人教版必修1,学法指导——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学习是一个发现问题(错误)、解决问题(修正错误)、循环进步的过程,建立个性化的错题档案(错题本)、积累一些代表性经典习题,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

建立错题本,应注意以下环节:(1)分门别类地把平时练习或模拟考试中做错的题进行整理、分析、归类,通常把它归为三类:第一类是特别愚蠢的错误或特别低级的错误;第二类是相对难度较大的题目所犯的错误;第三类是题目难度中等,按道理有能力做对,但却做错了的。

(2)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明确是答题失误,还是思维方法、知识、运算错误,这是建立错题本最为关键的环节。

(3)把做错的原题在错题本上原原本本地抄一遍或剪下来贴在错题本上,并把原来错误的解法清晰地摘录在错题本上,并在下面留有一处空白。

(4)纠正错误。

记下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然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规范地把原题做一遍,如果有多种解题思路,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

(5)错题本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6)要勇敢面对错误,做到三点:一是不绕过,二是不拖拉,三是分析总结。

(7)建立错题本之初,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坚持能防范错误,一边记忆,一边翻阅课本,找准出错的原因,强化记忆正确的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8)要通过错题本明确后阶段复习的主攻方向,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重点解决自己的薄弱环节。

临考前,尽可能把自己的错题本集中在一起看一看,也可借阅其他同学的错题本。

建立错题本时应重视知识的分类,将同一个知识点的错误都集中在一起以便于“复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易错易混、点点必纠)易错点1 误认为生物名称中带有“菌”字的都是细菌1.细菌:从名称上看,凡是“菌”字前带有“杆”“球”“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第4讲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

【创新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一单元 第4讲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

第4讲免疫调节知识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想一想:免疫系统的组成层次中谁最重要?知识点二免疫系统的调节思一思: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参战者与作用对象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否可以直接杀死抗原?知识点三免疫疾病及免疫学应用议一议: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但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但所产生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免疫细胞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等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判断正误1.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分布的场所( )。

2.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他们分化、成熟场所也相同( )。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互,互不相关( )。

4.注射免疫针剂可在人体不发病情况下获得免疫力( )。

5.二次免疫作用强烈且迅速( )。

连一连特点免疫疾病对应实例①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a.过敏反应Ⅰ.类风湿关节炎②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而引起b.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Ⅱ.皮肤荨麻疹③发作快,消退快,非首次接触抗原时发生 c .自身免疫病 Ⅲ.艾滋病 学习笔记:自我校对:①骨髓 ②胸腺 ③生成、成熟 ④T ⑤胸腺 ⑥骨髓 ⑦抗体 ⑧浆 ⑨T ⑩皮肤、黏膜 ⑪杀菌物质 ⑫吞噬细胞 ⑬浆细胞 ⑭记忆细胞 ⑮抗体 ⑯记忆细胞 ⑰效应T 细胞 ⑱靶细胞 ⑲淋巴因子 ⑳衰老 ○21破坏 ○22癌变 ○23系统性红斑狼疮 ○24再次 ○25相同抗原 ○26发作迅速 ○27严重损伤 ○28遗传倾向 ○29T 细胞 ○30一切 ○31疫苗 ○32器官移植 想一想:免疫细胞思一思:体液免疫的参战者是抗体,作用对象是抗原;细胞免疫的参战者是效应T 细胞,作用对象是被抗原入侵的细胞(靶细胞),无论抗体还是效应T 细胞,它们均不能直接杀死抗原。

抗原多与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错·防范清零[易错清零]易错点1混淆塑料大棚中“塑料颜色”与“补光类型”的选择点拨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塑料大棚栽培时常选择“无色塑料”以便透过各色光,这是因为太阳的全色光透过时各种色的光均可被作物吸收(尽管黄绿色吸收量较小,但总不会起负作用),而阴天或夜间给温室大棚“人工补光”时,则宜选择植物吸收利用效率最高的“红光或蓝紫光”灯泡。

因为若利用白炽灯,则其发出的光中“黄、绿光”利用率极低,从节省能源(节电、节省成本)角度讲,用红灯泡、紫灯泡效率最高。

易错点2误认为温室生产中昼夜温差越大,作物产量越高点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或增加CO2浓度,可有利于提高光合产量,夜晚不进行光合作用,适当降低温度可降低呼吸速率从而减少有机物消耗,故适当提高昼夜温差可提高作物有机物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然而,昼夜温差并非越大越好,因为夜晚温度过低时,呼吸酶活性过小,当呼吸作用被过度抑制时,必将减弱矿质离子的吸收等代谢过程,从而制约次日的光合作用,这对作物生长显然不利。

易错点3误认为14C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5→14(CH2O)点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C5的作用在于固定CO2形成C3,14CO2中的14C转移途径为14CO2→14C3→(14CH2O),中间没有C5参与,C5的作用为C5+CO2→2C3→(CH2O)+C5,C5被用于再次固定CO2,不能理解为C5生成(CH2O)。

易错点4误认为只能是光反应制约暗反应,暗反应不会制约光反应,从而认为停止CO2供应时,不影响O2产生点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故光反应停止时,暗反应无法进行,然而光反应也需暗反应为之提供ADP、Pi和NADP+等,故暗反应停止(如撤掉CO2供应)时,光反应也将受制约,从而导致O2产生速率下降。

易错点5误认为光照下密闭容器中植物周围空气中CO2浓度不变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点拨一株放在密闭容器中的植物,当给以光照,此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时,不要认为此时叶肉细胞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等于释放量,事实上是整个植株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等。

因为植株还有非绿色组织,该部分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而对于叶肉细胞来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释放量,即“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抵销“所有细胞”呼吸速率时密闭容器中CO2不变(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规范答题](2016·江西高安中学、玉山一中等九校联考)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分布广泛的黑藻为实验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图1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

请分析回答问题:兴趣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 ℃),以白炽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白炽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

(1)该实验研究的是________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若将灯的距离固定在20 cm,温度适宜,光照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黑藻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泡数逐渐减少,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小组在室温、10 ℃和30 ℃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图1,D点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

(4)研究者分离黑藻叶绿体(图2),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结构①转移至结构②物质主要是________。

(5)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 cm逐渐改变为90 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实验过程中,用H182O培养黑藻,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182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相关物质、过程和箭头表示)随堂·真题演练1.(2015·海南卷,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B.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解析 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来自太阳能,A 正确;由题图可知: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始终比植物乙的高,B 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所以C 正确;同理,叶温为35 ℃时,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相同,但不为0,D 错误。

答案 D2.(2013·新课标Ⅱ,2)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解析Mg是合成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必需元素;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叶绿素不能有效地吸收绿光,绿光被反射出去,使植物呈现绿色。

答案 D3.(2015·课标卷Ⅰ,29)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

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

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__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________,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________。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________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________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解析(1)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 组的94%,说明C组黑暗条件下进行了部分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了ATP和[H],为下一次的光照时间内光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ADP、Pi和NADP+等,所以C组单位光照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量较高。

光合产物生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2)A、B、C三组实验中光照时间之和均为67.5 s,但是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并且是单位时间内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越高,光合作用产物相对量越高,可知光照时产生的ATP和[H]在光照时没有用完,可以在黑暗中继续利用,还原C3化合物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及C5化合物,C5化合物继续与CO2结合,因此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光照基质(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ATP和[H]课后·分层训练(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1.下列有关叶绿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在光下和黑暗中均可生成ATPB.经黑暗处理后叶肉细胞内淀粉等被输出消耗,此时叶绿体内不含糖类C.叶绿体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内膜上D.叶绿体产生O2和线粒体产生H2O均在生物膜上进行解析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发生光反应生成ATP,黑暗中叶绿体不产生ATP,A错误;叶绿体中的DNA、RNA含有脱氧核糖或者核糖,B错误;在叶绿体中与光反应有关的酶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叶绿体产生O2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线粒体产生H2O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D正确。

答案 D2.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

此实验证明()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B.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C.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D.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解析依据题中信息判断,光照后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有O2释放,说明该过程有O2产生;而类囊体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进行的场所,故该实验说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

答案 C3.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表示O2,④表示CO2B.暗反应中,CO2首先与C5结合生成C3,然后被还原为(CH2O)C.C3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只有②D.增加光照强度,C3的含量将减少解析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光反应阶段,这一阶段中产生[H](即NADPH)、ATP和氧气,因此,①表示氧气,④表示暗反应阶段中与C5反应的CO2,A正确;CO2先与C5反应生成C3,然后C3在光反应阶段提供的ATP和[H]的参与下被还原成(CH2O),B正确、C错误;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增多,则在暗反应阶段有更多的C3被还原,故增加光照强度,C3含量减少,D正确。

答案 C4.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B.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的,起保护作用C.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D.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解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色素仅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错误;叶绿体内膜和外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叶绿素在光反应中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答案 D5.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及其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膜结构为叶绿体内膜B.A侧为叶绿体基质,其中含有少量DNAC.甲表示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的是叶绿素aD.图示过程为光反应,该过程不需酶的催化解析分析图示过程可知,该生理过程为光反应,场所为类囊体薄膜,A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