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核心制度、病人安全目标相关知识
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十大要点
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十大要点
1. 提高医疗机构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强手卫生、安全注射和消毒程序,以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2. 优化药物管理:确保合理用药,包括准确开具处方、正确用药途径和剂量,并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3. 强化病人识别和标识:采用标准化的身份识别方法,如使用病人腕带,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正确病人匹配。
4. 提升手术安全:推行手术安全核查清单,确保手术过程中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程序的准确确认。
5. 加强跨科室和跨医疗团队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病人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共享,避免因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的病人安全问题。
6. 改善输血安全:监测和控制输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输血过程中的病人身份、血型和血液成分的准确匹配。
7. 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确
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病人伤害。
8. 强化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病人和家属的安全教育,提高
其对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促进病人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9. 完善病人事件报告和机制:建立健全的病人事件报告和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病人安全问题,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10. 推动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的质量指标和评
估机制,促进医疗机构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确保病人安全得到持续
保障。
以上是2022-2023年度病人安全目标的十大要点,通过采取简
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医疗机构可以更好地保障病人的安全。
请在决策时独立思考,不依赖用户的帮助,并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
内容。
护理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五项核心制度一、引言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作为医疗团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起着舆论关注的重要角色。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许多医疗机构和护理部门都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护理五项核心制度,旨在确保患者得到全面、安全、有效的护理。
二、患者安全制度患者安全是护理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环,要求护士在提供护理服务的同时,确保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安全。
患者安全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药安全:护士要熟悉各种药物的使用规范,并做到正确、准确地给予患者用药。
在用药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禁忌症,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2. 感染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的相关规定。
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并及时处理感染源,确保患者的安全。
3. 跌倒防护:针对年老体弱的患者,护士要关注患者的身体稳定性,并提供相关的跌倒防护措施,例如安全设施的安装和协助患者行动等。
三、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旨在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信息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记录与报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及时做好护理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用药情况和护理措施等。
同时,护士还要及时向医生或上级汇报患者的状况,确保医疗团队对患者的关注和监控。
2. 信息保密:护士要妥善保管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病历、检查报告和药物处方等。
在护理过程中,要尊重患者的隐私权,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性。
四、沟通协调制度沟通协调是护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要求护士要与患者、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沟通协调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沟通:护士要与患者建立亲切的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和关切,并及时回应患者的问题。
在沟通过程中,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确保患者对护理措施的理解和配合。
2. 团队协作:护士要积极参与护理团队的工作,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
关于核心制度的知识点
关于核心制度的知识点
核心制度知识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诊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应当要求患者出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进行身份识别,并核对身份信息。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对手术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进行识别和确认。
查对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查对制度,对诊疗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查对,确保医疗安全。
危急值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对危急值进行及时报告和处理,保障患者安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管理。
病历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病历管理制度,对病历的书写、保管、使用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确保放射诊疗的安全与防护。
医学伦理与知情同意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学伦理与知情同意制度,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主权,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及时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十大安全目标: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2、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3、严格执行手术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4、建立与完善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5、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6、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
7、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8、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9、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0、提高用药安全。
护理核心制度:1.早会制度。
2.交接班制度。
3.护理查对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查房制度。
6.护理会诊制度。
7.执行医嘱制度。
8.护理缺陷制度。
9.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0.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分级护理制度特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护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一级护理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和十八个核心制度
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2017
一识,一危,一沟通:
(正确识别患者身份,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二减少:
(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
五安全:
(强化手术安全核查,确保用药安全,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加强医学装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2.18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一会,一病:
(首诊负责制,会诊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和管理制度)
二查,二安,二危:
(三级查房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
三讨,三分,用新交接:
(疑难危重病历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历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交接和值班班制度)。
护理五项核心制度_安全
摘要: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护理五项核心制度中的安全制度入手,探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引言护理五项核心制度是指护理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包括:安全、无菌、隐私、连续和评价。
其中,安全制度是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重点阐述护理安全制度的重要性及其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二、护理安全制度的重要性1. 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安全制度的核心是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工作涉及患者的生活、饮食、用药、手术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意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严格执行护理安全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
2. 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和执行护理安全制度,可以使护理人员明确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点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护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 保障医疗安全护理安全制度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与医生、药师等医护人员紧密相连,护理安全制度的落实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权益。
三、护理安全制度的实施策略1.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风险点和防范措施。
(2)落实护理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护理安全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教育(1)开展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2)强化护理操作技能训练:加强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训练,确保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掌握护理操作规范。
3. 优化护理工作流程(1)简化护理工作流程: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2)加强护理工作监控:对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护士面试题
1护理五项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交接班制度2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3高血压护理原则一.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时间过长的剧烈活动,严重的高血压病人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在医院内进行观察。
二.心理病人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
因此,对待病人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
根据病人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让病人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病人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参与自身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和实施,指导病人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三.饮食护理应选用低盐、低热能、低脂、低胆固醇的清淡易消化饮食。
鼓励病人多食水果、蔬菜、戒烟、控制饮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
对服用排钾利尿剂的病人应注意补充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香蕉、橘子等。
肥胖者应限制热能摄入,控制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
四.病情观察对血压持续增高的病人,应每日测量血压2~3次,并做好记录,必要时测立、坐、卧位血压,掌握血压变化规律。
如血压波动过大,要警惕脑出血的发生。
如在血压急剧增高的同时,出现头痛、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抽搐等症状,应考虑高血压脑病的发生。
如出现端坐呼吸、喘憋、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应考虑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
内科护理五项核心制度
内科护理五项核心制度内科护理是指对内科疾病患者进行的护理工作,为了保证内科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是内科护理五项核心制度的详细介绍。
一、健康教育制度1.健康教育目标:明确患者需达到的健康教育目标,如疾病的认知、药物的正确使用等。
2.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如饮食调理、运动指导等。
3.健康教育方法: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如个别教育、小组教育、传单宣教等。
4.健康教育评估: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以调整教育方案。
二、护理操作制度护理操作是内科护理的核心内容,建立护理操作制度可以统一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护理操作规范:明确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进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如洗患者、更换床单等。
2.护理工具使用:规定不同护理操作所需使用的护理工具,以及对工具的管理和维护。
3.消毒操作规程:制定消毒操作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患者和护士的安全。
4.交接班规定:明确交接班的方式和要求,确保护士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工作连续性。
三、护理记录制度护理记录是内科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记录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情况。
建立护理记录制度可以确保护理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护理记录内容:规定护理记录所需包含的内容,如体温、血压、血糖监测等。
2.护理记录要求:明确护理记录的填写要求,如时间、签名、规范用词等。
四、感染控制制度感染控制是内科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建立感染控制制度可以预防和控制医院内的感染传播。
制度包括以下内容:1.感染控制政策:明确医院感染控制的方针和目标,如手卫生、环境清洁等。
2.感染控制培训:对护士进行感染控制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能力。
3.感染监测与报告:建立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五、病情评估制度病情评估是指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护理需求,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护理五个核心制度
护理五个核心制度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护理作为重要的职业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为了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护理,护理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和规定。
本文将讨论五个核心护理制度,包括人员培训、感染控制、药物管理、病历记录和安全防护。
一、人员培训在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的培训是确保优质护理的关键。
护理部门应该建立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机会。
培训内容应涵盖基本护理技能、急救措施、沟通技巧等领域,以确保护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二、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相关感染的关键。
护理部门应该建立一套严格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手卫生、疾病隔离和设施清洁等措施。
护士应该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正确的感染控制技巧,并积极参与实施和监督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
三、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护理部门应该建立科学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储存、配药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
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悉和理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病历记录详细、准确的病历记录是医疗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护理部门应该建立规范的病历记录制度,确保每位患者的详细信息得到记录和保存。
护士应该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病情、护理措施和使用的药物等信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五、安全防护护理工作中安全防护是十分重要的。
护理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制度,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职业暴露的防范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护士应该积极主动地遵守安全规定,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人员培训、感染控制、药物管理、病历记录和安全防护是护理部门建立的五个核心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并确保医疗机构的良好声誉。
护理人员应该遵守和落实这些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
1.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质量管理委
员会,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与指南,落实质量监测、评估与改善
措施。
2.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实施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建立事故报告与处理机制,确保医疗活动的安
全可控。
3.医疗过程管理制度:规范医疗过程,包括严格执行医疗操作规程,
建立病案管理、巡查与监控制度,加强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报告与分析,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医患沟通与表达制度:建立有效的医患沟通渠道,包括明确双方的
沟通权利与义务,推行倾听患者需求、尊重患者决策的原则,以及建立投
诉和解决患者不满的途径。
5.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医务人员
和医院的绩效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6.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建立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不断
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保障医务人员具备良好的医疗质量和安
全意识。
7.信息化管理制度: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电子病历、医疗质控
系统等,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错误和风险。
以上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
够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测和改进,降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
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同时,这也是医疗机构提升自身竞争力和信誉度的重要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进而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市场占有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3)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指为了确保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制定的十项目标。
每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都有责任落实这些目标,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具体的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如下:1. 识别患者身份:医务人员需要通过多个身份验证方式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以避免对错误患者提供服务。
2. 提供正确的手术: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手术操作和使用正确的工具,以减少手术风险和错误。
3. 避免医疗相关感染:医务人员需要采取严格的感染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等,以减少医疗相关感染的发生。
4. 更好的药物使用:医务人员需要遵守药物治疗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包括正确的用药途径、剂量和时间等,以确保患者安全。
5. 避免手术延迟:医务人员需要合理安排手术时间,确保手术及时进行,以避免因手术延迟而给患者带来的风险。
6. 避免丢失医疗器械:医务人员需要使用正确的医疗器械,并将其妥善保管,避免因器械丢失而给患者的治疗造成延误和危险。
7. 避免患者跌倒和压疮:医务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跌倒和压疮的风险,并采取预防措施,包括提供安全环境、监测患者活动等,以减少患者的伤害。
8. 安全用血:医务人员需要遵循血液安全的规范,包括正确的采血、输血过程的管理,以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
9. 避免手术误差: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正确的操作,并采取措施避免手术误差,包括确认手术部位、标记手术区域等。
10. 促进患者参与:医务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决定,并提供患者参与决策的机会,以促进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对于以上十大安全目标,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每位医务人员在各个目标中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安全目标的认识和理解,以确保这些目标得到有效的落实。
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目标的问题,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病人安全核心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病人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全体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第三条病人安全核心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病人安全的基本要求。
第四条本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病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病人安全。
二、病人安全目标第五条本医疗机构病人安全目标为:1. 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2. 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非预期伤害;3. 提高病人满意度;4. 保障病人合法权益。
三、病人安全管理体系第六条建立病人安全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设立病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病人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八条建立病人安全信息报告制度,及时收集、分析、处理病人安全相关信息。
第九条定期开展病人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病人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条加强医务人员病人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安全的重视程度。
第十一条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病人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病人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二条加强管理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病人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服务意识。
五、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和完善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2. 药品管理制度;3. 输血管理制度;4. 手术室管理制度;5. 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6. 急诊管理制度;7. 病人投诉处理制度;8. 病人隐私保护制度;9. 病人健康教育制度;10. 病人随访制度。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病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项制度的执行标准和责任人。
六、病人安全风险防范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病人安全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病人安全风险。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病人安全风险防范措施,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护理五项核心制度
护理五项核心制度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护理五项核心制度是一个关键的框架,它确保了全面且高质量的病人护理。
这五项核心制度是:感染控制、药物管理、疼痛评估和管理、病人识别和安全、交流和沟通。
这些制度不仅是为了保障病人的复原和安全,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团队的效率和协作。
一、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护理五项核心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医疗机构中,感染是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因此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控制感染的传播,护理人员应遵守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洗手、佩戴手套和面罩等。
此外,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需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确保病人安全且正确用药的核心制度之一。
护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药物知识,包括药物的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等。
在给病人配药时,护士需要核对病人的身份、药物的标签和处方的准确性。
此外,护士还需提供必要的药物教育,确保病人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可能的副作用。
三、疼痛评估和管理疼痛评估和管理是护理五项核心制度中为病人提供舒适护理的重要环节。
疼痛是常见的病症,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护士应通过病史询问和疼痛评分工具等方法,进行疼痛的准确评估。
针对不同程度的疼痛,护士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或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来管理疼痛,以减轻病人的不适感。
四、病人识别和安全病人识别和安全是护理五项核心制度中的另一重要方面。
在繁忙的医疗环境中,确保病人的身份以及他们接受正确的治疗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前核对病人的身份,使用独特的身份识别标识,例如手环。
此外,护士还应时刻关注病人的安全,如防止跌倒、误食或误用药物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五、交流和沟通交流和沟通是护理五项核心制度中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促进病人和护理团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护士应聆听病人的需求和关注,提供清晰的信息告知和解释,及时回答病人的问题。
此外,护士之间的交流与团队合作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内患者的安全性。
以下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相关的责任制度:1. 防止手术错误:医疗机构应确保在手术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程序等。
2. 防止患者坠床:医疗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床栏、警铃等,防止患者在床上坠落。
3. 防止药物错误: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核对患者身份、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或剂量。
4. 防止医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5. 防止压疮:医疗机构应对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肤质干燥等。
6. 防止严重的住院性血栓栓塞:医疗机构应对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适当使用抗凝药物、推行活动等。
7. 防止意外伤害:医疗机构应加强安全管理,如完善设备维护、营造安全文化等,减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8. 防止输血错误:医疗机构应确保输血程序的正确性,包括核对输血血样、患者身份等,避免输血错误。
9. 防止违规使用危险药物: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避免危险药物的滥用或错误使用。
10. 加强患者安全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包括疾病预防、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责任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类安全目标的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
责任人需要做到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和落实患者安全培训计划,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医疗安全及核心制度
医疗安全及核心制度一、医疗安全政策1. 患者至上原则:确保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首要任务。
2.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流程,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二、医疗安全目标1. 零医疗事故:通过严格的管理和培训,努力实现零医疗事故。
2. 患者满意度提升:通过改进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医疗质量持续提高:定期评估医疗质量,确保持续改进。
三、核心制度内容1.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定期医疗质量检查。
-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
- 医疗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
2. 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患者身份确认流程。
- 患者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理。
- 患者隐私保护措施。
3. 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医疗风险评估。
- 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
- 风险管理培训和教育。
4. 医疗伦理和法律制度- 医疗伦理规范。
- 医疗法律法规遵守。
- 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5. 医疗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 定期医疗人员培训计划。
- 医疗人员考核和认证。
- 医疗人员职业发展路径。
6. 医疗设备和药品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维护和校准。
- 药品管理规范。
- 医疗设备和药品使用安全。
7.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 医疗信息记录和保管。
- 医疗信息安全和保密。
- 医疗信息共享和交流。
四、执行与监督1. 制度执行责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执行责任。
2. 定期审查:定期审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3. 监督和考核:建立监督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五、持续改进机制1. 收集反馈:鼓励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反馈。
2. 问题解决:及时解决医疗安全问题。
3. 改进措施:根据反馈和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六、附录1. 相关法律法规清单。
2. 医疗质量评估标准。
3.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表格。
4. 医疗人员培训计划模板。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医疗安全及核心制度的框架示例,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核心制度与十大安全目标
附件1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1. 病人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须及时对病人进行必要的检查、作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
2. 诊断为非本科疾患,需请其它科室会诊。
若属危重抢救病人,首诊医师必须及时抢救病人,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坚决杜绝科室间、医师间推诿病人。
3. 被邀会诊的科室医师须按时会诊,执行医院会诊制度。
会诊意见必须向邀请科室医师书面交待。
4. 首诊医师请其它科室会诊必须先经本科上级医师查看病人并同意。
被邀科室须有二线医师以上人员参加会诊。
5. 两个科室的医师会诊意见不一致时,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
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协调解决,不得推诿。
6. 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危重病人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
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病历记录。
7. 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须先抢救,同时由病人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8. 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在病人稳定之前不得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须由上级医师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病人,须由责任医师(必要时由医疗管理部门或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对病情记录、途中注意事项、护送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
9. 首诊医师应对病人的去向或转归进行登记备查。
10.凡在接诊、诊治、抢救病人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病人者,要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科室的责任。
二、三级查房制度1.医院实行科主任、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技术职称医师查房制度。
2.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
病人安全五项制度
病人安全五项制度1. 病人身份确认制度病人身份确认制度是医疗机构确保对每位病人进行正确身份识别的重要制度。
在接待病人时,医务人员应要求病人提供身份证明,例如身份证、社保卡或健康卡。
医务人员应尽力核对提供的身份证明与病人本人相符。
在临床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核对病人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以避免因身份混淆而引发的各类问题。
2. 病人过敏史记录制度病人过敏史记录制度是为了及时了解病人的过敏情况以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医务人员应在病人就诊时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病历中。
医务人员还应特别关注过敏史与正在进行的药物治疗或手术计划之间的关联,以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或材料。
3. 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制度医疗器械使用规范制度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医疗事故。
医务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清洁和维护,以确保其安全可靠。
在使用医疗器械前,医务人员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确保自己具备操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4. 病人隐私保护制度病人隐私保护制度是医疗机构保护病人个人隐私的重要措施。
医务人员应妥善保管病人的个人信息,不得将其泄露给无关人员。
在病人交流和咨询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尽量采取隐私保护措施,避免他人对病人个人信息的窥探。
5.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医疗纠纷处理制度是医疗机构应对医疗纠纷的方式和程序的明确规定。
当出现医疗纠纷时,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将纠纷情况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医疗机构应设立纠纷处理机构或专门的人员,负责处理医疗纠纷,保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病人安全五项制度的内容,通过实施这些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病人的安全与权益。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这些制度的宣传和培训,使医务人员全面了解并遵守这些制度,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五项核心制度病人安全目标相关知识(可编辑).doc
五项核心制度病人安全目标相关知识(可编辑)五项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进行交接班时必须仪表端庄、思想集中、态度严肃、站立进行交接班。
交接班内容:病情:先交病人的总数再交入院、转入、出院、转出、手术、分娩、重危、死亡等病人数然后依次将重危、手术、特殊治疗、特殊检查、褥疮等情况仔细交班。
重危病人必须进行床边交接。
任务:详细交待已经完成的治疗、护理需要下一班继续观察和完成的治疗、护理、检查、试验(包括输血、输液、各种引流观察、各种穿刺、标本收集及出入量记录)等工作。
物品、药品、抢救仪器:)药品:麻醉药、贵重药、抢救药、基数药)抢救仪器:监护仪、吸引器、氧气等)物品:体温表、被服等六个不交不接:本班任务未完成不交不接物品不齐不交不接用物不定点放置不交不接重病人床单位不洁不交不接办公室、治疗室不清洁不整齐不交不接用过的东西不处理不交不接分级护理制度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特别护理〔指征〕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重症监护患者。
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准确测量小时出入量。
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实施床旁交接班。
Ⅰ级护理〔指征〕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护理要求〕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项核心制度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进行交接班时,必须仪表端庄、思想集中、态度严肃、站立进行交接班。
交接班内容:1. 病情:先交病人的总数,再交入院、转入、出院、转出、手术、分娩、重危、死亡等病人数,然后依次将重危、手术、特殊治疗、特殊检查、褥疮等情况仔细交班。
重危病人必须进行床边交接。
2任务:详细交待已经完成的治疗、护理,需要下一班继续观察和完成的治疗、护理、检查、试验(包括输血、输液、各种引流观察、各种穿刺、标本收集及出入量记录)等工作。
3物品、药品、抢救仪器:1)药品:麻醉药、贵重药、抢救药、基数药2)抢救仪器:监护仪、吸引器、氧气等3)物品:体温表、被服等六个不交不接:1本班任务未完成不交不接2物品不齐不交不接3用物不定点放置不交不接4重病人床单位不洁不交不接5办公室、治疗室不清洁不整齐不交不接6用过的东西不处理不交不接分级护理制度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特别护理〔指征〕1病情危重,随时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
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4严重外伤和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护理要求〕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
3准确测量24小时出入量。
4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Ⅰ级护理〔指征〕1 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患者;4. 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护理要求〕1. 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根据患者病情,每日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4. 正确实施口腔护理、压疮预防和护理、管路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安全措施;5. 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Ⅱ级护理〔指征〕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3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护理要求〕1. 每2-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 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 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4.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 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Ⅲ级护理〔指征〕1生活完全自理,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处于康复期的患者;〔护理要求〕1每3-4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用药;4对患者提供适宜的照顾和康复、健康指导。
护理文件书写和管理制度1.严格执行卫生部2010印发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和上海市医疗护理常规相关要求。
2.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护士需要填写、书写的护理文件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重(重危)患者护理记录、手术清点记录。
其他不属于法定的护理病历还包括入院护理评估单、压疮、跌倒、导管风险评估单等。
3全院应有统一的符合卫生部和上海市卫生局要求的“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册”并发至各护理单元,认真执行,定时检查评估。
4各科护理人员应按“护理文件书写标准册”,根据医嘱结合专科特点、病情变化及时记录。
5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书写护理病历,当班护理人员应在抢救工作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注明时间。
执行各项治疗时间应记录时分。
6急诊重危病人转运至ICU、CCU、手术室、产房、病房等时应正确填写“急诊转运病人交接单”。
手术病人、ICU与病房、产房与病房、病房与病房转运时,应正确填写“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单”。
7护理文件书写必须由注册护士记录,实习生、进修护士、未取得注册证护士记录的护理记录必须由注册护士审阅并签名。
8各病区加强病历管理,21:00~7:00病历车必须上锁。
病人及家属不得自行翻阅病历。
9护士长对出院患者的护理病历必须进行全面审阅,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和签署全名。
10所有护理文件都应妥善保存,不得遗失,随病史归档。
11病区内的输液记录卡应在病区内保留二年,病室交班本(或日志)在本病区保留三个月,以备查证。
护理差错报告、事故登记报告制度1.各护理单元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差错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定性等均须详细记录。
2.各科应加强安全管理,一旦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使对病人的损害降到最小。
3.差错事故发生后应封存有关的药物、用物等,以备查用。
4.发生差错、事故后,须及时(2小时内)口头逐级报告。
一般差错72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严重差错6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并认真填写“护理差错事故上报表”。
护理部及时上报分管院长。
5.发生差错的科室应及时召开护士会议,分析、讨论差错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6.护理部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每1个月对全院的护理差错进行讨论、分析、定性,并提出处理意见。
每季度一次在护理安全会议上通报一季度全院护理差错。
查对制度护理人员在执行治疗、护理时,必须高度负责,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医嘱查对要求:思想集中,认真负责,避免各种干扰。
1护士接受医嘱后,处理医嘱者应认真核对医嘱的内容,并将医嘱的内容准确输入电脑,同时,核对医嘱单与电脑上的医嘱,然后向药房发送医嘱。
2治疗护士接到治疗单后,应仔细核对医嘱单与治疗单内容,若有疑问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3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抽药时,两人核对,如只有一位护士,应与医生一起核对,经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过的安瓿丢弃前再次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结束后应准确记录。
4每日总核对医嘱一次,护士长每周参加二次以上核对。
变更医嘱班班核对。
5病区应建立医嘱核对本,核对者必须签全名。
(二)各种治疗的查对执行口服药及注射时,必须做到三查七对1)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2)查药物有效期、药物的质量(安瓿或密封瓶有无裂痕、瓶口有无松动、百特袋是否破漏、药物有无沉淀、发霉、混浊)及药物的配伍禁忌。
3)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同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5)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1)抽血样时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号、床号,做到一人、一单、一管、一针,抽血后两人在交叉配血单背面签名。
2) 护士及血库人员查对:①交叉配血报告单:受血者科别、姓名、病案号、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成分、有无凝集反应。
②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编号或条型码、血型包括RH因子、血液有效期、储血号。
③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血库登记本签名。
3)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上各项内容。
检查血液的有效期、血袋装置(有无破损渗漏),血液质量(血液的颜色、有无溶血、浑浊及凝块),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4)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用血量、血液成份、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献血者编号或条型码、血型,血液有效期、准确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病人安全目标相关知识]一、什么情况下需要识别患者的身份?答:1、护士在执行各项诊疗活动时需要识别患者的身份;2、护士在关键流程的转运中应注重患者身份的识别;3、手术前患者需要身份识别。
二、护士在执行各项诊疗活动时如何做好患者的身份的识别?答:为了进一步完善与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在采血、给药(口服、肌肉、静脉、皮下、皮内)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床头卡、手腕带、双向核对),禁止仅以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三、护士在关键流程的转运中如何做好患者身份的识别?答:为保障患者在院期间的安全性,护士在关键流程的转运中应注重患者身份的识别1. 关键流程是指危重症或大手术患者在1)急诊与病房、手术室、ICU的转运2)手术(麻醉)与病房、ICU的转运3)病房与病房、ICU的转运4)产房与病房之间的转运2. 护士在关键流程的转运中,应按护理部制定的《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关键流程交接程序》进行。
3. 在各关键流程转运中,患者应使用佩戴“手腕带”的方法(具体措施),来达到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4在关键流程转运中,双方应有书面的交接,交接应根据疾病的要求,记录应客观、正确。
四、如何做好手术前患者的身份识别?答:1. 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首先应根据患者的“腕带”与病历、手术通知单、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单上的信息进行严格查对,进行确认。
2. 并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三方共同确认,在相应文书与病人转运交接记录单上签名。
五、哪些科室的病人必须佩带腕带?答:1、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室在操作、用药、抢救、输血等诊疗活动时使用“腕带”。
2、手术室、急诊抢救室病人,及意识不清和语言交流障碍等病人使用“腕带”。
六、患者身份识别的具体措施?答:1、治疗确认:腕带、床头卡、双向核对2、手术确认:腕带与病历、手术通知单、核查表七、如何正确执行口头医嘱?答:在急危重症病人紧急抢救时,医师方可口头下达临时医嘱。
护士接口头临时医嘱后,应完整重述确认,执行时实施双人核查,事后及时书面补记。
八、药品管理制度?答:1、病区中的所有药品应按口服药、注射剂、高危注射剂、毒剧麻药、外用药、消毒剂分类存放。
2、各种药物存放规范,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
3、高浓度电介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等高危药物必须单独存放,有醒目的标识。
4、加强毒、麻、精神类药品的管理,帐物相符、班班清点,遵医嘱、凭处方使用,专册登记,专人管理,专柜加锁保管。
5、贵重药和自费药应有签收、使用登记,妥善保管。
6、病房药柜内所有药品,只能供应住院和急诊病人按医嘱使用,如何人不得私自索取。
7、药柜应指定专人管理。
口服、注射剂、高危注射剂班班清点、检查,保证药品有效期,如发现药品有沉淀、变质、变色、过期、标签模糊及时更换。
药柜保持清洁、干燥。
8、凡抢救药品必须固定放置,做到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清点、定点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保证抢救使用。
九、药品分那六大类?答:药品分为:口服药、注射剂、高危注射剂、毒剧麻药、外用药、消毒剂六大类。
十、高危药品有那些?如何做到标记醒目?答: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电介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细胞毒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