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法家

合集下载

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墨道法对企业管理的深远影响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

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从文化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人们会发现这一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都受到中华民族文化。

尤其是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

它们都善于把当代西方科学的管理与东方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经营思想与管理模式。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创始人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提倡“仁爱”、崇尚:礼仪“,主张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他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

加上后人的不断补充,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其中包括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儒家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美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基础。

其精华部分已经日益显示出对现代经济、现代管理和现代人类文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从实践中看,日本具有特色的企业管理是日本成功的重要因素。

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各国先进文化的民族,在管理中既吸收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也汲取本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

事实上,儒家文化对日本企业界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

日本的许多企业家把儒家思想,比如“以人为本”、“任人为贤”、“贵在人和、”“敬天爱人”等作为企业的经营信条。

日本实业界号称一代霸主的著名实业家社泽龙一写了一本《论语加算盘》的著作,总结自己成功的经营之道就是一手拨算盘、一手捧《论语》。

既讲精打细算的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二者相互补充,大大有益于事业的发展。

他的著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对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相当大的影响。

试论儒道法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层级定位

试论儒道法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层级定位

试论儒\道\法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层级定位作者:张天翼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0年第13期摘要:中国古代的各种思潮及治国思想极其丰富就其实用与影响而言,主要有三家,即儒家的“以德治国”、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

这三种治国方略不断吸纳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国历代传统的治国模式,其发挥了重要的长治久安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企业管理一、在企业高层奉行“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着眼战略谋划,提高决策力“道教”一词,在南北朝以前是一个为诸子百家所共用的概念。

它们都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称之为“道”,以“道”教化众人,故称“道教”。

道家以“自然”为本位,侧重于从“自然”出发来观察人生、社会和宇宙。

作为一种治国方略,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中心思想是“因循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的结果,反而可以“有为”。

所以其核心就是“天治”,即指遵循自然与自然规律而治。

老子有一句名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就是说,人要效法地,地要效法天,天要效法道,道要回归自身,效法它自身的样子。

天、地、人都要效法普遍规律。

归根结底,则是效法自然。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老子所极力倡导的是伟大而高尚的道德内容与要求,就是同自然及其规律保持一致。

道家又进一步指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这些思想精华对于企业高层主管致力于现代企业管理是大有裨益的。

因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种提高效率的手段、一种计算成本的方法、一种给工人付酬的方案,更是企业管理实务中企业领导的管理哲学。

因此,管理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是哲学思维的产物。

在企业步入现代管理阶段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分工与协作越来越频繁,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尤其是人的因素越来越突出,人与人群、与组织的关系,企业文化的建设,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企业管理与道家儒家法家思想

企业管理与道家儒家法家思想

企业管理与道家儒家法家思想道家思想:清净无为,遵行客观规律。

儒家思想:“人之初,性本善”,注重教育启发,主张和谐。

法家思想:“人之初,性本恶”,执行文化,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

企业管理从层次来看主要分三层,通常都叫高层、中层、基层,不同的位置要有不同的心态和性格,好的团队应该是什么样的性格呢?高层管理人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决策层,是把握企业前进方向的舵手。

应该具备道家清净无为的性格,无为不是碌碌无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遵行事物发展的客观。

要有战略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去思考为与不为的界限,比如法律、成本、规划。

一般而言,那些不为的是无害的,但机会成本绝不能忽视。

如果不为是因为弱点导致表现不佳,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变、提高,如找一个互补的合作伙伴,甚至变换一个职位。

中层管理人员是连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及一般员工的纽带,是贯彻企业经营战略的关键。

中层管理人员应该主张儒家思想,即中庸和谐,沟通上级、下级,也要平级沟通,企业的和谐主要是依靠中层干部来实现的。

中层管理人员要能理解企业高层的决策,还要依靠技术技能给予下级专业技术上的指导。

儒家思想的主张逐渐成为技能要求,流行的“木桶理论”刚好可以用来寻找中层管理人员在管理技能中的不足,通过培训可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绩效。

基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是企业组成的重要基础。

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往往也决定了他们的工作业绩。

法学思想主张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强调执行力,正是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基层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在本职岗位上争创一流,任何岗位上的一流员工对于企业而言都有最宝贵的财富。

易经告诉我们要讲究平衡,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样是一个平衡的过程,公司与员工、员工与员工、公司与客户、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等,在一个团队里,管理者既需要魄力和权力,更需要胸怀和宽容,人与人之间需要个性互补,能力互补,知识互补。

在企业不同的管理层具备不同的个性思想,交溶互补,这就是梦幻团队。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历史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现代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

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_以儒家_法家思想为例_朱迁

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_以儒家_法家思想为例_朱迁
经营管理

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
— — —以儒家、 法家思想为例 朱 迁 袁 佳 西南民族大学
四、 结语
对待中国古代各个流派的管理思想, 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兼容 并需, 提倡在借鉴意义上的互相融合, 优秀的管理思想要继承发扬, 相 信中国的管理思想必将得以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与现代经营管理 》 陈世骇, 东北财经大学 1997 出版社, [ 2 ] 《人性的寻找— — —孔子思想研究》 2005 王恩来, 中华书局, [ 3 ] 《法家的管理之道》 2007 张与弛, 中国商业出版社,
甚至连正常的管理工作都无法完成。 效的效果促成管理目标的实现, 总之, 现代企业要确立人本管理理念。 当然, 强调重视员工的自身 价值并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 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价值。 企业要善 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 培养他们的品格, 为他们的成长 创造良好的氛围。
三、 法家思想对当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摘 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中国古代儒家 、 法家思想与管理有关的内容, 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 以 期为解决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理论和管理实践不能对接的困境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 【关键词】 管理思想 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其中蕴藏着许多思想哲学和 : “以人为本” ; “无为 道理。古代的管理思想, 大致可划分为 的管理思想 而治、 道法自然” 的管理思想。 诸子百家中儒、 墨、 道、 法家管理思想的 本质特征在于: 儒家重人治, 道家重领导, 法家重控制, 墨家重理论。 其 中, 儒家与法家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思想体系, 儒家重视人, 法家重视 制度, 而在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中, 究竟该重人还是重制度一直 是管理者和管理界存在的有争端性的问题 。

中国企业管理高层于道中层于儒基层于法

中国企业管理高层于道中层于儒基层于法

中国企业管理⾼层于道中层于儒基层于法来源:中国⽹作者:欧廷君企业经营管理是社会科学中⼀门微观经济的边际学科,国内权威⼈⼠把它称之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第⼀⽣产⼒”,在当今复杂的竞争环境下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处决于企业的⽣存与发展,所以,国内外成功企业家⽆不认为,任何企业的成功与发展均源于“三分靠科技,七分靠管理”。

在此,如何提升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平,将是我国经济管理研究与企业负责⼈在创新、创业⼤潮中思考的重点。

改⾰开放⼏⼗年来,国内众多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舍得投⼊,有不少甚⾄花巨资请国外权威机构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构建与培训学习进⾏系统谋划,这种善于学习与借鉴的精神令⼈钦佩。

但应该明⽩,在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上,不⼀定均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因为任何⼀个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与管理⽅法,必须建⽴在适应国情、区域⽂化、企业⾃⾝发展与市场竞争要求为基础的前提下,去构建科学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与先进的运营模式。

否则,必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形成“⽔⼟不服”的尴尬局⾯,甚⾄陷⼊困境。

前段时间以来,有媒体披露,某国际著名咨询机构为我国实达等企业植⼊“先进”的“洋”管理模式(1)⽽造成“⽔⼟不服”就是国内企业的典型范例。

殊不知,我国虽然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西⽅发达国家起步晚了⼀些,但应该看到,中国⼏千年的优秀⽂化精粹,在⼈类⽂明发展史上凝注⼀部古扑⽂明、五彩斑斓的⽂化史,⽆不让世界⼈民望⽽惊赞!显⽽易见,中国的管理智慧,古圣先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以道家的“⽆为”思想和儒家“仁爱”思想为核⼼。

在管理上注重⼈伦道德,追求崇⾼理想,肯定⼈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等理论学说,其核⼼就是集天地万物为⼀体的宇宙情怀和进取精神。

我国的道家、儒家、法家思想为推动⼈类社会⽂明进步注下浓墨重彩,其缊涵着浓厚的管理智慧与⼈⽂思想。

我们如能科学地把道家、儒家、法家的思想精髓与中国当代企业经营管理有机融合,那么,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必将成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的有⼒武器。

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之运用

儒家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之运用

3、儒家思想运用实例
4、结论
4、结论
三、选择论据在整理好思路后,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论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些论据可以来源于书籍、文献、历史事件等。例如:
4、结论
1、儒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代表作品,其中强调了 “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这些理念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思 想基础。
三、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实例
4、礼贤下士与人才选拔:企业尊重每一位员工,积极发掘和培养人才。在人 才选拔上,企业不仅看重员工的学历和经验,更注重员工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协作 精神。通过公平竞争和选拔机制,让有才能的员工脱颖而出,为企业的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保障。
三、儒家思想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实例
4、结论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员工的权益和需求,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加强员工 培训,促进员工的个人发展。同时要秉持公正、诚信的原则,建立规范的制度和 流程,保障员工和合作伙伴的合法权益。 b.忠诚与诚信:儒家思想提倡忠诚和 诚信,认为“人无信不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秉 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与合作伙伴和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的信任关系。
4、结论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稳定立足,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和合作伙 伴。 c.团结协作:儒家思想倡导团结协作,追求“和合”精神。在企业经营管 理中,需要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促进员工之间的互助合作 有很好的帮助。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信任、互相支持,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只有团结一心、协作一致的企业团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d.
内容摘要
最后,企业管理者需要善于运用“无为”的管理策略。道家提倡“无为而 治”,认为最优秀的管理是不露痕迹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尽量减少干预和强制, 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墨道法与企业管理

儒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儒家文化是一种人本主义文化,它倡导的义利并举的价值观念,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以及兼收并蓄的实用理性等思想,均与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这是儒家文化在管理中受到重视的最重要原因。

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利与弊。

儒家的利:(一)、义利并举,义以生利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的问题。

儒家非常强调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可是,在义与利的权衡之中,儒家认为义应该首先被考虑,它是衡量利之取舍的标准,作为君子应深明大义。

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

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甚至可以将这条原则上升为治国理政的根本要义。

现代社会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能回避利与义的选择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相互之间激烈竞争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利",即最大的利润。

人们要“以义统利”、“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以义为重的价值取向,不取不义之财。

义与利说到底并无必然对立,义也是一种利,只不过不是一人之私利,而是一种整体的利,或称“公利”。

从长远利益看,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企业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群体至上,克己奉公儒家传统思想是以维护社会安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的。

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

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

儒家并非完全忽视人的个性,只是比较强调整体,要求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统一起来,在社会整体中确立个人的价值,强调培养个人对社会、国家的使命感,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完整版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完整版

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儒道法墨四家管理思想之比较前言在此学期学习了中外管理思想史这一门课程,对于古人的管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这种优秀的思想文化,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管理学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有诸多借鉴之处。

积极向学习,向前人学习,从古人的管理思想、管理实践上吸取智慧,丰富我们对管理实践的理解。

在当今社会,我们在不断的借鉴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同时,来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是很有必要的。

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在学习古人思想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希望在此期间了解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优秀不足之处,以促进自身对管理思想的理解。

(二)儒、法、道、墨四家之管理思想在我国丰富的古代管理思想中,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毫无疑问的占据着主要的地位,无论是影响上还是实际的应用中,我们历史上无不是主要围绕着这四大家管理思想来进行的,可以说,我国的历史也是这四家思想相互竞争和应用的过程。

一:儒家管理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它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它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

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

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

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法家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法家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儒家思想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前几年对中国企业中的一些管理现象感到迷茫,这种迷茫来自于实践和理论的一种矛盾,后来随着接触企业逐渐增多慢慢开始理解,因为本土企业发展就处在对立与协调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传统管理思想中本身就有儒法思想的对立与协调,二是西方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环境也存在对立与协调。

三是我们正好处于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环境,这三点方面决定了中国的管理必然会出现明显的矛盾。

由此作者想重点阐述传统管理思想体系,便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对目前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产生的影响。

下面推出的系列将详细介绍儒、法、道、墨四种管理思想,由于其逻辑严谨有助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够看出这些思想在如今的管理中留下的痕迹。

这一篇,我们重点介绍法家思想。

安份守法的法家思想这是效率最高管理思想。

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乃是其强调治国之道是以“法”治国,而这点正是与儒家所强调之以“礼”治国的最大不同之处。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传统儒家所提倡的“礼”欠缺约束力,也就无法实现公平客观的社会秩序,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集权专制的萌芽顺势产生,而这时法家的目标放在“富国强兵”之上,这种理念和当时各国生死存亡的形势一致。

因此法家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而产生的管理之道,其中依“法”治国的思想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法家作为一种思想系统的优秀方面的体现。

管理思想一:组织愿景——天下大治法家思想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社会环境更加恶化的过程,肯定是孔子想不到,因此法家的管理思想中提出的组织愿景是“大治”,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曾说过:“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

“天下大治”是针对“天下大乱”而言,法家认为“仁政”无法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因为人性本恶,即便“先王兼爱天下”,但是人们仍然相互残杀,社会仍然无法安定,内部管理仍然非常混乱,可见“仁政”根本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在《韩非子·显学》中就明确说到“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管理者的三个层次、三种哲学——道、儒、法(深度好文)

管理者的三个层次、三种哲学——道、儒、法(深度好文)

管理者的三个层次、三种哲学——道、儒、法(深度好文)博大精深的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宝典,它对我们现代的企业管理,尤其是对有中国社会特点的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有三大流派:道家、儒家与法家。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尊重、顺应客观规律,不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情;儒家思想是“人之初,性本善”,对人重在启发、教育、感化;法家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该奖该罚,要把丑话说在前面。

这三种哲学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非常大。

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应用的管理哲学,应该有所不同。

最高领导层作为最高领导层,应该多用道家思想,顺应客观规律去做事,把握大的方向与趋势;中层管理者应该奉行儒家思想,担负起启发、教育的职责;基层干部则要用法家思想,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绝不动摇。

这样,企业管理才能井然有序,保证良好的发展。

管理的层次不同,管理的层面不同;高层管理者,位居整个管理层面的最边缘区,最顶层;在公司内部来说,他们是最高管理者,操作着整个公司运作的根本,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对外来说,能保证企业适应外界的市场和社会的变化是他们的义务。

企业内的至高权,决定了他有权,能主动选择“所为”和“所不为”;外界社会和市场的变化要求,要求其行为必须符合自然客观规律;所以,企业高层的处境与道家的研究的哲学对象很接近,企业的高层应从道家思想中去学习处世的规律和方法。

中层管理层中层管理层,是企业运作的中间层,是个承上启下的阶层,从高层来看,中层他是执行者,从基层来看,他是领导者,他的职责是把高层的意志,通过自己的工作,把它变为基层的行为,所以他的工作,就是从“思想”到“行为”的质变过程。

对于人来说,不同于动物的地方,就是具有了“人性”;而儒家思想,诠释了人性的优点和特点,研究和遵循儒家思想,就能达到以自己的“点”同化所有下属员工“面”的目的。

基层员工,就是企业内部行为的执行者,基层干部,就是行为执行的组织者和监督者,所有的行动都有制度指导,基层管理的工作就是照章办事.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对事不对人”的态度,这和法家的思想体系一脉相承的,所以对于基层管理者应该用法家思想进行教化。

我国法儒道兵四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法儒道兵四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法儒道兵四家的管理思想论文题目:《以毕业导师的角色探究我国法儒道兵四家的管理思想》论文标题一:《儒家管理思想探析》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给人类社会管理思想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认为,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有仁德之心,孔子认为“君子有三戒”,即言之不预、践之不废、唯恐后人不及已,儒家的管理思想也始终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取向是仁,以仁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始终以规范人的行为为出发点,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做一个仁者。

论文标题二:《道家管理思想探析》道家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支重要思想体系,其管理思想与儒家有着显著的区别。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认为管理者应该遵循自然规律,顺应事物自然演化的趋势,而不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道家倡导“不为而成”,脱离僵化的管理模式,提倡开拓创新。

同时,道家思想强调道德自律,追求内心真实和谐,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

论文标题三:《法家管理思想探析》法家是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另一种体系,其管理思想更加注重效率与实际成效。

法家强调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重视对管理者、被管理者的权力划分和动员。

法家思想中“严刑峻法”、“劝善惩恶”等法制准则成为了法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借助强大的权力与制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论文标题四:《兵家管理思想探析》兵家思想强调战略性和策略性,重视创新和变通。

在其管理思想中,战略管理成为了其核心内容之一。

兵家思想更偏向于有效的组织管理、规范管理和系统管理。

对于组织管理,兵家强调横向协同;对于规范管理,强调标准化、流程化等;对于系统管理,兵家思想更加注重科学化、规划化,同时也强调创新管理,让管理者找出创新之路,提升管理技能水平。

论文标题五:《管理思想历程探究》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历经千年的长河,不同的时期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管理的理解和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近百年来,管理学开始走向独立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管理学理论框架。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总结篇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总结篇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总结篇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从古人的管理思想来看古人对人性的判断,其中有性善论、性恶论、可恶可善论、消灭人性论,这四种似乎也可以看出社会历史的变迁。

这四种管理思想各有特点,虽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逻辑严谨,随着历史的发展,最后与其他的思想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管理文化。

如果说管理思想根据其特征划分成不同流派,诸子百家也就是不同的流派,而指导中国传统管理的思想并不纯粹属于某一派,其中“阳儒阴法”只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的主基调,历代专制王朝都会把这两种思想渗透在治国管理政策中,在历史上不同时期,其表现的侧重不同,甚至于在某个特定时点走向了极端。

儒家、法家建立封闭型管理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集权控制、等级管理这两方面一直是专制社会的核心构架。

诸子百家中多数都是给顶层群体提出治国的解决方案,其目标基本一致,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要么是温情脉脉,要么是赤裸裸,殊途同归。

儒家思想对社会约束力较弱,所以没有被主动接纳,但是孔子的个人修养的方略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大放异彩,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法家思想就不一样了,与时俱进,时代特点很明显。

难怪秦王嬴政见韩非的《孤愤》、《五蠹》之书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都到了这种程度,见不到韩非能让一代帝王急成这样,可见其对专制体制的贡献之大。

推翻“秦暴政”之后,刘邦败项羽建立汉王朝,尝试过改弦更张但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让汉武帝借“独尊儒术”之名,披上了一层温情的面纱,成就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封闭型组织管理模式曾经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否则不会维持如此长的历史时间,而且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就证明了这点,在宋朝GDP占世界总额的70%-80%。

但是到了公元1500年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拉开了现代文明的序幕,随后资产阶级掀起思想解放运动,而这时中国依然固守原有的传统。

法、儒、道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角色定位

法、儒、道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角色定位

法、儒、道与现代企业家的管理角色定位——从十字路口的交通控制方式说起近些日子,经常出门在外,因而总在路上奔波。

忽一日感觉十字路口的交通控制方式其实蕴涵着法家、儒家、道家三种企业家的管理角色定位。

早期的时候,路上车不多,因此十字的路口不需要控制也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此时,和企业家创业初期很相似,由于很难明了将来的发展,只是几个合得来的人一起努力而已。

无所谓法、儒、道,大家都是创业者,基本上谈不上是企业家。

慢慢的,路上的车多了,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以及交通阻塞,交通部们需要对路口的行车规则进行控制。

此时的企业,由于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企业不再单单只有几个创业者,还有更多的员工。

因此需要企业的指挥者,协调企业内部的关系,指挥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出现了三种企业家的管理方式。

目前常见的交通控制方式有三种:红绿灯、转盘、立交桥。

三种方式各有其特点,代表着法家、儒家、道家三种企业家的管理方式。

第一种:法家式的企业家管理方式。

法家式的企业家管理方式犹如红绿灯,崇尚的是严厉的法治,也即是法家式的管理方式。

这种企业家有个典型的特点是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亲自指挥。

就象红绿灯一样,任何来往的车辆都必须按照我的指挥行事,大到卡车,小到自行车,无所不在指挥之列。

红绿灯式的企业家最喜欢的事情是制订详细的红绿灯(奖励、惩罚)规则,并常常是亲自监督规则的执行。

这种企业家在许多的小型企业中存在。

因为它有着一定的优势,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管理层次少。

由于许多的事情常常由企业家本人承担,因此需要的管理人员相对也要少一些。

对于小企业来说,管理人员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其次,企业家每件事都过问,因而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了解多,不会做出太偏离企业实情的决策;再次,这类企业家对员工对信任度的依赖较低,反正员工只需要听命行事,完成每件事还需要再向自己汇报,所以不必顾虑太多员工的信任。

这种企业家是一种传统的角色定位,本质上是把员工当作程序化的机器来管理,如今已经不再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因为这种方式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1、企业家对于企业的管理是基于奖励、惩罚等有威慑力的行为准则。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现代企业管理起源于西方的管理思想,在改革开放之初进入中国,通过在中国不断的本土化,并经过中国企业家和管理学者的深入实践与探索,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壮大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下面,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法家、道家的核心思想介绍和企业现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对现代管理学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管理文化1.儒家管理文化。

儒家管理文化是儒家学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儒家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核心内容。

其中最为有特色的就是千百年来儒家一直主张的“仁”,“和”。

和谐观是儒家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在论语里表达了“礼之用, 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不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2.法家管理文化。

商鞅是法家学术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春秋战国时期对秦国实行的变法,是法家在实际管理中最为成功的表现。

商鞅认为,国家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只有不断的强大自己,才能不断扩张,从而得以长久生存。

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完善并管理好组织内部,才能实现对外的发展。

3.道家管理文化。

道家思想是中国管理文化的源头活水,历史上以道家思想作为管理文化的人众多,其中首屈一指的为司马迁。

司马迁对道家管理文化的理解为“无为”,又称“无不为”,在实际应用中就是“无为而治”。

其基本管理方式就是“其术以虚无因循为用。

”其意为管理者应当做到“审时适度”,要看清当前的局面与环境,结合自身情况,顺应时势,才能管理好组织。

二.现代企业管理问题分析1.不融洽的工作环境。

霍桑实验表明,工人不是只受金钱刺激的“经济人”,而是个人的态度在决定其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有诸多企业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而忽视了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

其结果都是惨重的,诸如跳楼,猝死之类事件频频发生。

2.不善改革,停滞不前。

很多企业在经历过初期的成长、壮大、繁荣后,不可避免地开始走向衰落和破产,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管理模式和制度老旧腐化,不思进取,不创新,不改革,跟不上社会经济环境变革的步伐,满足不了客户对产品日新月异的需求变化,所以最终发展陷于停滞,直至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墨家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之墨家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墨家思想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前几年笔者及其研究团队对中国企业中的一些管理现象感到迷茫,这种迷茫来自于实践和理论的一种矛盾,后来随着接触企业逐渐增多慢慢开始理解,因为本土企业发展就处在对立与协调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传统管理思想中本身就有儒法思想的对立与协调,二是西方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环境也存在对立与协调。

三是我们正好处于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环境,这三点方面决定了中国的管理必然会出现明显的矛盾。

由此作者想重点阐述传统管理思想体系,便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对目前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产生的影响。

下面推出的系列将详细介绍儒、法、道、墨四种管理思想,由于其逻辑严谨有助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够看出这些思想在如今的管理中留下的痕迹。

这一篇,我们重点介绍墨家思想。

天下同义的墨家思想这是最具时代感的管理思想。

墨学在先秦时期曾经影响很大,达到了与儒家并驾齐驱的地步,有"非儒即墨"之称。

但是自汉朝以后的两千多年来,墨家思想一直被束之高阁,清前从未有过全面的解读,以致于研究资料不足,好在墨家与儒、法、道等家不同之处在于墨家有一个纪律严密的组织。

所以理解墨家管理思想,可以通过墨家兴衰来理解其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十论"中:"尚同"、"兼爱"、"非攻"、"天志"、"明鬼"、"非命"、"尚贤"、"节用"、"节葬"、"非乐"。

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尚同","同"意味着无差异管理,如果"尚统"取代"尚同",对今天的管理学就更具现实意义,因为"统"意味着有差异管理。

儒墨道法四家在管理上的特点

儒墨道法四家在管理上的特点

儒墨道法四家在管理上的特点(一)儒墨道法的产生1、大变革时代:国有经济解体,民有经济崛起;公有经济衰落,私人经济崛起。

(1)科学技术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改变传统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

(2)生产关系的变革:从只对公地征税变为对私田征税的“初税亩”。

(3)社会意识形态转变:“乱”——“君子有勇无义而为乱,小人有勇无义而为盗”,“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宜”2、各自代表的社会基础:(1)“儒”和“法”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所不同的是,儒家在制度和文化中,更强调教化的作用,更看重长远利益;法家更强调制度作用,更偏重眼前利益。

换言之,在民主和权威两大关系中,儒家更偏重民主,法家更偏重权威(法家主创业,儒家主守成)(2)“道”代表社会大变革中的没落阶级利益,即社会地位绝对下降,短期内无法回升的阶级利益,换言之,不得志者利益。

(3)“墨”代表社会大变革中小生产者阶级利益3、四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共同点:承认人追求富贵,但又认为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会发生冲突,从而有害于未来理想和谐社会的出现。

不同点:儒法两派欢呼社会的进步带来的人性的普遍解放,但也看到了社会进步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无序现象,为解决社会的无序现象,儒家主张通过教育的方式以义节利,强调民间自觉的力量;法家则主张以暴力消除社会的过分追逐利益的趋向,强调权威的力量。

道家代表的社会不得志者则诅咒社会的发展、财富的重新分布给他们这些原既得利益者带来的痛苦,主张“废”掉新兴科学技术,但科学技术是废不掉的,于是他们对社会失去信心,悲观厌世,主张退回到原始群的状态,回到人类的幼年时期,认为那才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

墨家站在小生产者、基层员工立场上,既感叹社会变化给他们带来的改善生活的机会,也恐惧社会变化会牺牲掉他们现存的的一切,主张维持人最基本的生理享受。

他们认为这样的话,人和资源的矛盾就可以消失,因此对社会充满信心,积极入世。

浅论中国古代儒、法家的管理思想

浅论中国古代儒、法家的管理思想

浅论中国古代儒、法家的管理思想摘要本文主要在学习孙建国副教授讲解的有关中国古代各大主流思想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对儒、道三家的管理思想进行分析,研究了解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独到性及对于现代管理理论实践的借鉴意义,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关键词管理思想儒家孔子法家韩非子目录摘要 (1)目录 (2)引言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独到之处 (4)一儒家中的管理思想 (5)二法家中的管理思想 (6)三儒法管理思想的取舍 (7)结论 (8)引言社会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国家,企业,及各个组织寻求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可用资源实现尽可能多的任务及目标。

中西文化的差异必将导致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中国现实的冲突。

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以儒法道等百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之中,蕴藏着种种优秀独到的管理思想,必将极大促进中国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及管理方法的革新。

儒家强调:“崇德而广业”,将人文价值与经济活动和为一体;道家强调:“无为”,即“无为而无不为”,作别人不做的事,正与蓝海领域的突破相关。

法家强调以”法“,”“术”,“势”相结合治理国家。

凡此种种均表明中国文化的宝典中有很多的智慧之源,是以启迪现代的管理思潮,提高管理水平。

鉴于孙建国老师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思想的意义的阐述对我的启发,将之整理。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独到之处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包罗万象。

中国的农耕社会很早就固定下来,因此中国古代的先贤便很早开始了对天道及人道的探究。

尤其在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各种思想层出不叠。

其中就以儒、法、道、兵、墨五家为当时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成就。

其中蕴藏着治国安邦、富民、平天下各种思潮。

管理哲学即为明显例证之一。

从中我们能了解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独到之处。

首先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强调要善于向自然学习。

要求阴阳和道。

道,即天道,规律。

《道德经》中便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言。

从儒法兼用看企业管理

从儒法兼用看企业管理

智慧365 从儒法兼用看企业管理法家思想似乎离我们很远,一呢,它不象儒、道、佛那么深入人心,基本每个读书人都知道;二呢,我们近代的法律基本都是从西方学习而来的,在感觉上传统中国是个不太讲法的国家,甚至绝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中国还有法家这么一个学派。

但实际上法家太重要了,在中国近2000年的历史中,各朝统治者表面上追捧的是儒,但实际上用的是法,所谓阳儒阴法或者说儒表法里就是这个意思。

法家对中国政治的实际影响力远远超过道家。

不仅仅在封建时代,在49年建立人民共和国之后,法家还是重要的治国思想。

我们的长辈们经历了WG,很多那个年代的学生们对儒法等传统思想的了解过程说起来滑稽,是从批判林彪开始的。

林彪摔死之后,要批判他,江青派人去搜查林彪的家,翻出不少林摘录的孔孟语录。

于是得出一个结论:林和国民党一样,都是尊孔反法的,后来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批林批孔运动。

孔子算倒了霉了,死了2500年了还被拉出来跟林彪一起受批判。

后来继续发动评法批儒运动,矛头又指向了被成为党内大儒的周公。

为了准备这些批判工具,人们开始大量阅读古文,从里边寻找批判的工具。

我看到一个人在他的书里说他接触《论语》就是从一本逐字逐句批判《论语》的书开始的。

批判的话他没有接受,被批判的东西反而打动了他,这倒是批判者所始料不及的了。

法家思想及其渊源:法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法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里最后出现的一个学派。

不象儒家有唯一明确的代表人物---孔子,道家有唯一明确的代表人物---老子,法家没有明确的代表人物。

一般来说,学术界认为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在他之前,法家分为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他主张在政治和治国方术中用势,即权利与威势最为重要;第二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即权术谋略;第三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即法律和规章制度。

韩非子认为这三者都必不可少。

他认为: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的作用;他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从捉摸,这是术;他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儒家思想众达朴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杨少杰前几年对中国企业中的一些管理现象感到迷茫,这种迷茫来自于实践和理论的一种矛盾,后来随着接触企业逐渐增多慢慢开始理解,因为本土企业发展就处在对立与协调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传统管理思想中本身就有儒法思想的对立与协调,二是西方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环境也存在对立与协调。

三是我们正好处于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环境,这三点方面决定了中国的管理必然会出现明显的矛盾。

由此作者想重点阐述传统管理思想体系,便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对目前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产生的影响。

下面推出的系列将详细介绍儒、法、道、墨四种管理思想,由于其逻辑严谨有助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够看出这些思想在如今的管理中留下的痕迹。

这一篇,我们重点介绍法家思想。

安份守法的法家思想这是效率最高管理思想。

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乃是其强调治国之道是以“法”治国,而这点正是与儒家所强调之以“礼”治国的最大不同之处。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传统儒家所提倡的“礼”欠缺约束力,也就无法实现公平客观的社会秩序,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集权专制的萌芽顺势产生,而这时法家的目标放在“富国强兵”之上,这种理念和当时各国生死存亡的形势一致。

因此法家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而产生的管理之道,其中依“法”治国的思想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法家作为一种思想系统的优秀方面的体现。

管理思想一:组织愿景——天下大治法家思想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社会环境更加恶化的过程,肯定是孔子想不到,因此法家的管理思想中提出的组织愿景是“大治”,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曾说过:“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

“天下大治”是针对“天下大乱”而言,法家认为“仁政”无法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因为人性本恶,即便“先王兼爱天下”,但是人们仍然相互残杀,社会仍然无法安定,内部管理仍然非常混乱,可见“仁政”根本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在《韩非子·显学》中就明确说到“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

因此法家提出了“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法家的“天下大治”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国泰民安”,泰是太平之意,也就是国家太平,人民安定的意思。

在国家建立法治,把国家变成一个高效运作的机器,所谓“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从君主到平民都是这个机器上的部件,最终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

法家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路径是建立强大的诸侯国,并使之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最终天下一统而大治。

法家思想在秦国进行了实践,并由秦始皇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秦国,但“大治”就相去甚远,始皇一死,“大治”导致了“大乱”,可见单纯的依“法”治国并不能解决问题。

管理思想二:管理模式——集权控制在管理模式上,法家提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封闭型组织管理模式最典型的特点。

中国管理者从此牢牢的被这种思想主导,虽然法家先哲人生归宿多不尽如人意,但是其思想的光芒始终无法掩盖,也许这就是思想家的历史价值。

由于这一点引领中华民族走向过辉煌,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曾经与世界格局相去甚远。

秦朝虽然建立中央集权,但法家思想实践却以失败告终后,从汉朝开始使儒家的等级管理思想与法家的集权控制思想相结合,终于确立了中国封闭型组织的雏形,后经历代专制统治者苦心经营,其中又吸收了一些其他管理思想的元素,终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

管理思想三:管理体系——“法治”要想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建立“六亲相保,终无寇贼”的社会秩序,国家就需要“不务德而务法”,建立一套完善的“法治体系”。

法家提出了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首先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所有人必须守法,三执法必严,不守法必然受到的严厉惩罚,四是违法必究,强调公平性,无论是谁都要都到惩罚。

法家的理论构想也是颇具合理性,在整个社会中建议一套法治体系,保证社会的稳定,达到国富兵强。

可惜的是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唯独把“法”的制定者如何守法的问题没有解决,“法”由君主制定,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如果君有不“法”行为怎么办?法家思想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但是却认为统治者人性善,在这一点上和儒家走到了一起。

这个致命伤韩非比谁都清楚:“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但是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如果做不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法家思想在秦国实践的失败原因。

后人批判法家思想也是因为这点,最后就成了法家的“法治”不是为社会服务,而是彻头彻尾的为君主专制服务。

管理思想四:管理基础——“法”构建“法治”管理体系的“法”为何物?法家认为“法”是由君主或官府制定执行的以刑为核心的、所有民众都必须遵守的成文行为规范,“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曾经对法这样描述过:“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意思是“法”具有公平正直性,如同量长短的尺寸,正曲直的绳墨,称重量的衡石等,如同度量衡一样,作为衡量人们行为是非的客观准则。

法家强调法的客观性、平等性,试图据此为社会建立客观、公正的行为规范,要求法“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法家认为“法”是约束人们行为而且是公平的;商鞅也说:“法者,国之权衡也”。

这与儒家的基础“礼”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礼”与“法”一个是来自传统、一个是来自政府,但是约束力量明显不同,法家是通过国家权力保障“法”在组织系统中的运行。

在文明程度落后的战国时代,提出以“法”为管理基础的管理理念,无疑是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否则不会有秦国的统一六国的事实。

管理思想五:管理方式Ⅰ——二柄法家明确了天下大治的组织愿景,建立了以“法”基础的管理体系之后,就是管理了?法家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二柄,在《韩非子•二柄》中明确提到“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杀戮之谓刑,庆赏谓之德”。

即英明的君主靠什么来引导和控制臣下?无非是两种手段,一个叫“刑”,一个叫“德”,也即是通过奖与惩,通过赏与罚这两种手段进行管理。

由政府制定法,由君主掌握二柄,从而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管理。

法家深深的抓住了人类的畏威趋利的心理:“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可以说管理效果非常显著。

在二柄中,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是徙木立信的的情节,却忽视法家还主张轻罪重刑的另一面。

法家刑重,并不是因为受刑者罪行恶劣,而在于重刑下的观众效果——重在威慑,设连坐,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

商鞅曾言“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则无刑也”。

由于法家主张轻罪重罚,所以法前提必须是“明王峻其法而严其刑”,立法必须缜密,执法要严峻,做到“刑罚必于民心”,体现“法”的公平性。

通过严刑峻法,重奖重罚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目的,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描写到“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山无盗贼”之说应该没有问题,至于“秦民大悦”估计是史迁受刑后,伤了大脑的判断。

法家思想这些管理手段必然是人性本恶的基础上,这也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

管理思想五:管理方式Ⅱ——法、术、势法家管理思想除手握“二柄”外,还强调了法、术、势三式合一的综合管理方式。

因为法家内部分了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则是集三派之大成者。

“法”就是法律,更偏重于刑罚,由于“法”由君主决定,因此君主要善于用“法”实行有效的管理;“势”是依附于权力存在的地位、权势,是君主独有的气场,没有气场就体现不出来君主的威严,也更无法驭人治国;“术”是指君主掌握政权、驾驭群臣,进行管理的权谋和策略,经过韩非的总结就是不相信任何人、不露声色、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这四种术。

最终,法家管理思想中提倡法、势、术相结合的手段,成为“帝王三宝”,虽然说“二柄”“三宝”起初是帝王的专利,但是后期普及到了专制统治阶层。

这是历代权谋思想的源泉,可谓影响深远。

法家的管理方式可以用“安份守法”四个字来来概括,“安分”是做好份内之事,要无条件服从国家的管理政策,所有不稳定因素都应该消灭,“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统一制定的“法”。

管理思想六:行为准则——“霸道”在法家眼中,既然仁义行为根本不起作用,甚至有可能亡国,只有把自己变得最强,消灭一切不稳定因素,这就是法家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

因此一系列的管理政策都要组织及个体行为体现出这种思想。

无论是在奖励军功、重农抑商、轻罪重罚,还是废井田,开阡陌、建立郡县、迁都咸阳等这些政策目的只有一个,使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成为一个具有攻击力的机器,这些政策都将以法的形式出现,因此所有人的行为必须服从。

对于君主,法家主张效法当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与时俱进、因时制宜。

在《韩非子·十遇》中告诫君主不要贪图小利、傲慢无礼、耽于女乐、荒废国政、刚愎自用、不纳忠谏等,在《韩非子·八经》中提到君主要兼听,广纳贤才,集思广益,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个遵守“法”的君主。

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庶民,法家的观点比较丰富,在《商君书·说民》中有大量详实且生动的描述,目标就是要求行为上绝对服从国家政策的要求。

法家的管理思想中也能够体现“稳”,法家的“稳”来自于强大自己,消灭内忧外患,法家强调管理要效率、效果,认为国家最好只有农民和战士两种人,其他人的存在对国家不利,提倡扁平化、机械化的管理,使国家成为一台有序运作的机器,这样国家就能稳定并且高效运行。

但是,这种“稳”会也导致组织严重缺乏创造力,把人的思想牢牢的禁锢起来,如何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法家管理思想体系逻辑比较严谨,但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条件下——人性本恶,这个假设一旦成立,整个管理体系运作起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在管理实践中马上就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