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与共生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演变历程综述——基于部分典型案例的分析
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
儿童友好社区:解析框架、典型案例与施策路径内容提要:构建儿童友好社区,正在成为中国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整体版图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随着“十四五”规划第一次提出“儿童友好”的目标及内容,对应的理论研究要及时跟进。
本研究以“公共空间—邻里关系”为解析框架,推导出探索参与型、交往聚集型、空间吸纳型、周边离散型这四类型态的儿童友好社区,并以T市H区4个社区为典型案例来呈现每一型态的现状特质。
未来构建儿童友好社区的三大施策路径包括:增设或改造儿童情感化的社区基础设施,广泛开展儿童游戏化参与的社区文化供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的组织协同与制度保障。
关键词:儿童友好社区公共空间邻里关系社区建设一、导论:迈向儿童友好的社区场景构建儿童友好社区,显著提升社区生态的儿童友好度和亲近度,正在成为中国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整体版图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在学理论证方面,各类研究作品对儿童友好社区之于儿童权益、家庭生活、社区场景、社会资本的正向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及丰富的论据。
在实践推动方面,以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儿童友好社区工作委员会于2019年6月发起的首个儿童友好社区试点项目为代表,全国近百个城市各自在探索儿童友好社区的多样化模式。
儿童友好之于社会治理绩效尤其是民众生活幸福感的巨大提升效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相关治理主体都在倡导并力推相关政策方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联合国人居署于1996年首次提出“儿童友好城市”的理念,得到了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
2018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儿童为重点发布了《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手册》,强调城市规划首先应关注儿童所需要的相关概念、依据和技术策略。
2020年9月,基于长期以来儿童和弱势群体在获得卫生、福祉和营养等服务方面的巨大缺口以及新冠疫情的重大冲击这一双重挑战,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签署了一项新的合作框架,提出加快以最边缘化和最弱势人群为优先的公共卫生努力;与此同时,双方还签署了新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及发展联合规划。
高层建筑中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例的案例分析
高层建筑中的商业综合体设计--以成都来福士广场为例的案例分析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明,如雨后春笋般林立而起。
同时随着人们日常的生活需要多样化,高层建筑由原来的独立单一功能,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合了办公、酒店、餐饮、娱乐、商业等多功能融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
与普通的单体高层建筑不同,商业综合体不仅需要单独考虑每一个单体的形态、功能、结构等一系列基本高层建筑的参数,更多的则需要考虑各个单体的组合以便更好的反映商业综合体作为“微型都市生活体”的这一意识形态。
项目简介:建于原四川历史博物馆旧址,位于成都市主干道人民南路与一环路交汇点,主要通过半围合式塔楼布局烘托出中心广场的公共休闲空间,裙房和地下空间为一个与地铁站相连的超级时尚购物中心,五栋白色的混凝土清水塔楼则包含了国际甲级写字楼、酒店及国际高端服务公寓、城市豪宅等复合功能,并且收放自如地在塔楼之中嵌入诸多商业和公共空间,同时给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室外活动休闲和体验空间,正如霍尔所说“建筑就是为了给人们带来更好的城市体验,让建筑与人和谐共生,所以我们在来福士广场设计了非常好的公共空间。
”下面结合着本案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层商业综合体进行分析和理解:一:设计理念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高层建筑组团设计中的理念:强调整体化的都市功能与形式、建筑体的多孔隙性、还空间于市民、融入三峡理念的中庭广场、用现代环保技术打造超级绿色建筑等概念,希望带给成都市民一种兴奋的体验。
城市在眼前缓缓展开,可以感受到来福士这个“城中之城”的城市内涵。
他所述说的建筑体的孔隙性,以及还空间于市民,这些理念更好的诠释了建筑的人文精神,人与建筑的互动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如下图所示:A:建筑的孔隙性:大部分高层建筑着重表达外观世界,对内部的表达以服务和装修环境表达居多,当然这无可厚非,但是成都来福士给了我们另外的一种探索研究的可能性:1.与封闭的具有使用者局限性的屋顶花园不同,这里以开放的屋顶平台来取代,增加了建筑本身的活力和屋顶平台的利用率,把服务对象扩充到整个市民。
商业综合体案例分析课件
绿色屋顶可提高建筑的隔热降温 性能,有效地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实现建筑能 源的节约。
商业综合体的文化建设与品牌塑造
文化底蕴传承
商业综合体应从历史、地域、 文化等多角度挖掘市场内在 需求,弘扬文化匠人精神, 持续提供有内涵的文化服务。
品牌战略整合
商业综合体应根据企业发展 规划,整合各品牌优势,提 供有吸引力的品牌聚集地, 加强品牌资源合力,运用现 代营销手段实现品牌推广。
旧城改造模式
城市综合体从老城区、城中村等 旧区改造中诞生,通过整合现有 资源实现规模化经营。
高层建筑模式
轨道交通拓展模式
城市综合体由高层建筑组成,楼 上为住宅、办公、酒店等,楼下 为商业、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
城市综合体由轨道交通站点为核 心,依托周边配套和转移十字路 口功能,形成多层次、高密度、 全方位的城市空间。
商业综合体案例分析课件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商业综合体的发展历程、市场运营策略、规划设计、建设 模式、案例分析等关键内容,为听众呈现一个全面的商业综合体建设指南。
什么是商业综合体
商业综合体是集商业、文化、娱乐、餐饮、办公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一站式”服务的地标性建 筑,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购物及休闲体验。
多元化经营
环贸广场以奢侈大牌、时尚潮牌、 国际美食等打造高品位时尚体验, 吸引消费者聚集。
环贸广场内部充满动感和空间感, 吸引消费者游览购物,成为青年 时尚人群的重要流行地标。
环贸广场融合了众多商业形态, 如夜市、街区、小店,加强了商 业的细分和层次感。
案例二:北京王府半岛商业综合体
1
奢华体验
王府半岛商业综合体借助顶级酒店和精品商业,为消费者提供奢华和高品位的消 费体验。
2007共生环境营造论坛研讨会投稿摘要审查通过名单
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
2-7
台北市防災公園設施現況檢討-以地震災害為例
張雅婷
中國文化大學市政暨環境規劃學系
2-8
從日本傳統「里山」文化景觀到當代都市近郊生物多樣性綠帶保全的永續發展
陳章瑞
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2-9
都市更新計畫的視野與協調性-「彰化火車站北區都市更新計畫」之問題探討
3-5
文萌樓與周邊產業共生結構關係轉變之研究
林憬鴻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3-6
以生活教育的角度探討居民對社區共生環境的態度-以金瓜石社區為例
林雅惠、蔡淑瑩
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3-7
從共生發展之觀點探討台北科技大學校園與周邊社區之關係
楊君儀
3-8
以景觀資源評價方法探討古蹟規劃範圍
1-6
氣候變遷對農地影響之研究
章佩如、詹士樑
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1-7
台灣地區區域發展差距之再檢視
柯文欣、姜渝生
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系
1-8
國土保育地區及其次分區劃設模擬-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例
賴炳樹
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
1-9
高雄市的河流復原與永續發展歷程
李安祥、張世典
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王章凱
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
2-10
地震災後土地使用變遷之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地震前後為例
呂佳音、洪鴻智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2-11
鄉村土地功能與價值認知之研究:鄉村類型差異之比較
方怡茹、李承嘉
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
RBD&TBD概念及案例分析
传统乌节路城市商业区 新加坡滨海CBD
新加坡河
牛车水历 史街区
新加坡新滨海 CBD
克拉码头改造
。。。。。
新 加 坡 河
亲水功能的实现:具备景观价值的亲水开放式休憩餐饮空间以及灯光营造下色彩斑斓的水影效果,改变了克
拉码头原本的临水不亲水,丰富了其商业形式
为改变克拉码头临水但不亲水的局限,业主嘉德置业 聘请国际知名设计公司ALSOP进行沿河的景观改造, 其主要措施包括: 具备景观效果的休憩空间打造——结合东南亚地区 多雨的特点,为河岸打造开放式的荷叶状景观“顶 棚”,“顶棚”延伸至河内约1.5米,成为亲水餐饮、 休憩的主要空间,由于其独具特色的造型,本身也成 为区域的一大看点 利用灯光效果,营造五彩斑斓的水影,让克拉码头 越夜越美丽
公益性的主要面向当地居民日常休闲,是对购物环境的补充和基本的基础设 施条件,商业化运作部分面向当地居民更高档次需求和外地游客。 案例三:首尔清溪川
清溪川有 600 年历史的文化遗址和 遗产(清溪川桥)得到复原和保护。它 将古代宫殿、 东大门和首尔市中心 融为一个文化整体。
特点三: 服务对象为所有潜在客源,并以本地居民为基础市场 外地游客与当地居民共同使用着城市中的一部分设施和场所。尤其是RBD,它 往往是城市的标志性地段和光环效应区,是外地人了解一个城市的窗口。因而,外 地人对RBD及其设施的利用率会远远高于城市其它地方。 案例四:日本六本木商业综合体
TBD的主要形态
• • • • • • 1.点状形态 典型的表现为以大型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主题公园和历史景点 等为核心吸引物形成的TBD。 2.条状形态 条状形态以特色购物步行街、好吃街以及历史街区等最为典型。 3.块状形态 4.环状形态
城市综合体:几种典型范式的演变研究
城市综合体:几种典型范式的演变研究摘要:文章对当前中国城市开发中的热点名词“综合体”进行了新的诠释和历史回顾。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择CCDI集团设计的十多座城市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当代城市综合体开发范式的演变,并特别强调了人居功能对保持综合体活力的巨大意义。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混合开发、高密度、共生、人居Abstract: The article defines “City-Complex”as a hot point during the city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from early moder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more than ten examples of city-complex designed by CCDI. The typology study points out that the residential function needs more attention than the commercial parts in the next stage ofcity-complex development.Keywords: City-Complex, Mixed-Used Development, High Density, Mutualism, Inhabitation一、混合开发:都市综合体的认知界定不知从何时候起,“综合体”悄然成为中国新一轮城市开发的主角。
城市综合体是现代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高密度土地混合开发模式,一般出现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型都市,如纽约、巴黎、东京、芝加哥等。
而我国国内地理区位优势的差异,使得当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一种分布极不平衡的交织状态发展。
从CCDI作为一家大型设计机构近五年遭遇的设计竞赛与委托项目来看,在城市化程度并不高的中国,已经提前出现综合体开发建设的热潮,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种建筑现象。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与案例分析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与案例分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通过联合各方资源、优势,形成一个相互协作、产业链条完整、经济效益高、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下面将结合一个案例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进行分析。
案例:河北省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由当地政府主导组织,主要组成成员包括农业种植大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科研院所、农产品销售渠道等。
该联合体主要发展了以小麦、玉米和蔬菜为主的生产链条。
首先,在生产环节上,联合体通过政府统筹规划,将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划分出统一规模的种植区域,并且引入先进的耕作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
同时,为了确保农田的生态环境,联合体还在农田周边建立了生态护坡和水源保护设施。
其次,联合体在加工环节上,与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共享加工设备和技术,形成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
通过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且开发了一系列农产品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联合体在销售环节上,与零售商、超市、餐饮企业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农产品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范围和销售额。
此外,联合体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农产品出口贸易。
最后,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还与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
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帮助农户提高种植、管理和加工水平,提高整个联合体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对该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整合资源:通过联合各方资源,共享设备和技术,使得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形成紧密连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2.降低成本:通过规模化生产、集中采购、统一包装等方式,降低生产和销售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提高质量:通过科学种植、现代化加工和严格质量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市场需求。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二代涉入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以“_宽带中国”_战略为准自然实验
图1 2010—2020年我国互联网宽带发展情况
图2 2014—2020年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高风险的战略决策,不仅需要技术数字化更迭,还需要通过商业互动与价值
交换等市场模式的数字化来实现 能 力 转 换 ( 池 仁 勇 等,2022 ) [ 1] ,它 利 用 驱 动 创 新 来 改 变 创 新 模 式 并 提 高
收稿日期: 2022-09-20
基金项目: 浙江省工商管理一流学科建设基金项目“ 中国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财务安排研究” (1010JYN4118003G)
作者简介: 郑智勇,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家族企业治理研究。
论文荣获浙江工商大学杂志社第三届“ 金道杯” 学术新人论文大赛博士生组“ 学术新星奖”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二代涉入与家族企业绿色创新
———以“ 宽带中国” 战略为准自然实验
郑智勇
( 浙江工商大学 会计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 宽带中国” 战略作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实施方案,在二
代涉入的情境下,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对家族企业绿色创 新 产 生 重 要 影 响。研 究 发 现,数 字 基 础 设
DOI:10. 14134 / j. cnki. cn33-1336 / f. 2023. 09. 007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of Family Enterpri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ond Generation Involvement: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业务流程再造、动态整合技术知识等手段,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提高了自
基于耕读文化传承的“微介入”乡村传统公共建筑改造设计研究——以吉安陂下“星聚堂”为例
local residents, and to realize the resonance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 farming culture; micro-intervention; rural traditional public buildings; spatial reconstruction近年来,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希望通过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契机,进一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造更新乡村传统公共建筑。
一方面,相较于过去拆除重建的方式,这种改造更新可以更加节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后期维护和更新,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传统的物质文化资源。
祠堂建筑作为乡村传统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更新改造空间。
1 “微介入”设计近年来,继“有机更新”理论和“谨慎更新”原则提出之后,“微介入”成为被广泛应用与研究的建筑及环境更新方式。
“微介入”旨在通过小范围且低成本的介入,对场地公共空间进行综合提升。
希望在可控的时间和成本框架内落实更新措施,并通过短期、局部的治疗发挥相应的示范和带动作用[1]。
这是对以往推倒重来的反思和发展,摒弃了以往大尺度大规模的更新方式,通过“微”衍生出尺度微小的改善,减少建设性的干预,以达到可持续更新的目的[2]。
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可以根据时间推移或场地自身状态变化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调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节约资源,实现对传统公共建筑的重新编织与梳理,这种编织既是物的编织,也是时间、地方、情感的编织。
这个交织而成的空间最终重新赋予和定义一种全新的地方公共性文化[3]。
该设计理念在传承文化的基摘要 乡村祠堂建筑作为耕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在当代社会环境下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玉米商业化育种科企合作案例解析
1 科企合作主要条款
1 . 1 合作 的 思路 、 原 则 和定 位 思路 : 解 放 思想 , 服
从 国家种子 产业 战 略 , 支 持 民族种 业快 速发 展 ; 创 新
机制 , 整合优势资源 , 提高科研效率 , 加速成果转化;
以人 为本 , 调动 和激 发科 研人 员积 极性 和创 造性 ; 合
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 》 , 明确提出
要 加强 科技 成果 产 权对 科研 人 员 的长期 激励 。这 中最 受 关 注 的就 是 文 件 首次提出 “ 允许 科 研 人 员 和教 师依 法依 规适 度 兼 职
河南省豫玉种业股份有限公 司、 中棉种业科技股份
有 限公 司和安 徽 丰大 种业 股份 有 限公 司签署 了科 企
标, 决定参加试验的品种及省份 ; 享有合作育成品种
的共 同所 有 权 , 独 家享 有 合 作 育成 品种 的生 产 经 营 权, 申请 合作 育成 品种 的植 物新 品种 权 ; 作为 育种 团
寸 田 舯廿
专 题 论 述
玉 米 商 业化 育 种 斜 企 台 作 案 例 解 析
齐世 军 陈 凯 李文才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 小麦玉米 国家工程实验室 / 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济南 2 5 0 1 0 0)
摘要 : 为 了加快我 国种 业公 司的研 发能力提升 , 国家出台了一 系列的政策鼓励各种形式的科企合作 ; 山东省农业科 学院玉 米研 究所响应 国家号 召 , 在 玉米商业化育种科企合作方 面开展 了积极的探 索并取得 了一定进展 。本文对 山东省农科 院玉米所 的科 企合 作案例进行解析 , 以期 为更 多的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参考 。
杂交营销(娄向鹏)
杂交营销(一)主讲:娄向鹏时间:2007-12-18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我称作有中国特色的实战营销理论,叫杂交营销。
那么谈到这个词的时候,可能很多朋友会觉得是很奇怪的说法,怎么会谈到杂交营销呢?那么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这个过程,我称之为营销创新的原动力。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我们国家现在在提倡自主创新,在创新这个链条里面,我认为营销应该是我们国家经济创新的一个支点,但是大家也非常明白,尤其是做市场的同事、做营销的同事非常明白,真正的创新其实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在现在这种竞争特别残酷的情况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想着创新,创新,但是真正的创新非常不容易。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希望通过另外一种视角,能够给大家提供一种更广泛的思维,我们可以称之为大营销的一种概念。
那么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演讲,我不知道这个人,大家认不认识?有没有人认识他?他叫沈世华,我们这次“神六”航天飞行,他是我们中科院的一位研究员。
他在“神六”上面搭载了四颗柴油树,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石油危机是全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能源现象,我们国家就希望通过“神六”这次航行,不光是在我们航天领域取得成就,也希望在我们的生物领域、在我们的能源领域和航天技术能够搭上钩,那么这也是一种杂交的产品。
它现在每亩可以产生500斤的植油果,能够提炼180公升的油,它再经过提炼之后能够提炼出160升,是可以用于我们现在的石油产业的一个成果。
这一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认识他,他是德国二战期间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将军,叫卡尔·邓尼茨。
他曾经在二战期间当过德军的海军总司令,希特勒在临死前任命他为德国的总统,叫军方最高指挥官。
这么一个人他发现了一个狼群效应,什么意思呢?他发现狼在捕获猎物的时候,它往往是群体性的动作,就是说一旦发现一个猎物的时候,狼通过它特有的信号会在短期内召集成群成群的狼马上扑过来,然后把猎物搞定之后马上又散开,非常快速、非常高效。
媒介生态融合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博物》为例
市场与营销玄胎技行祐究媒介生态融合背景下的商业模式创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会化媒体下虚拟社区消费者知识分享机理及营销策略研究”(18BGL118)、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在线社区消费者知识分享机理研究”(18IRTSTHN018)、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19-CX-012 )、河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培育计划(2019CXTD008 )资助成果。
**通讯作者:刘中刚。
----以《博物》为例◎张洁梅刘中刚”桑虹丽摘要:在互联网“智能融合”带来的媒介生态融合背景下,需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来应对挑战。
本文以《博物》杂 志创新实践为例,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网络以及价值获取四个维度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并进一步提出商业模式优化建议。
相关经验和对策对传统纸媒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媒介生态融合《博物》 商业模式 中图分类号:G231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正迈入以“智 能融合”为特征的互联网新时代,媒介也进入生态融合的时代。
在媒介生态融合的背景下,应对新挑战绝不是多发行一个数字版,多开一个微信或微博移动端这么简单。
如 果仍停留在简单常规的产品形态、单一维度的价值主张、自我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模式、相互隔离的二元渠道,即使采用新媒体平台,也很难吸引并满足读者。
在近几年传统 纸媒遭遇阵痛的情况下,《中国国家地理》创办的《博物》 杂志,却通过重塑商业模式在新环境的挑战中获得逆势增长。
《博物》在媒介融合生态下所探索的商业模式创新之 路,值得传统纸媒借鉴。
面的“仪式感”通过物质形式的设计呈现出来,并通过形 式的强化来加深精神属性。
基于人与环境协调的设计理念, 借助于空间规划、光与色的表现、陈设绿化与装饰元素实 现读者与书店之间交互过程的舒畅、自然,满足消费者对 读书“仪式感”的需求。
参考文献⑴ 许衍凤.全球最美20家书店生存之道的启示[J].出 版发行研究,2013 ( 12).[2] 木子.古人读书讲究多[J].政府法制,2011 (35).[3] 潘可礼.亨利•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口南京师一、融合生态下媒介商业模式创新要求媒介融合是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电子通讯技术 为核心的科学技术推动下,大媒体业的各产业组织在经济 利益和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合作,实现不同媒介形态的 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媒介终端融合的过程。
文旅深度融合的公共性解读
文旅深度融合的公共性解读作者:白凯资明贵袁祖社来源:《旅游学刊》2024年第01期公共性是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中的基础范畴,是一个历时态与共时态并存的“复合”概念。
当今社会,频繁使用公共性叙事与关注公共性议题,表明“公共性”已然产生了“问题”,并成为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问题2。
西方社会中的公共性源于古希腊的城邦政治、自然法和古罗马的共和思想与公法体系1。
随后在中世纪被教会国家主导下神权的神圣性所取代,再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以资本建构了维护部分人利益的公共政治体系,并描绘出所谓的民主、平等与自由的社会基本原则,公共权力成为粉饰金钱关系与私人行为的工具与手段,因此,常被学者们称为“虚无的公共性”2。
中国社会的公共性实践历来强调民生与道德,封建社会时期以君主之权力实现公共性的福祉,通过集权的形式完成公共事务。
1949年后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土地改革到共同富裕,从一贯奉行的走和平发展道路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公共性格局,向世界不断贡献破解现代化背景下公共性消解困局的中国智慧,是为“真实的公共性”。
究其概念,由于多学科的话语属性,学界并未达成共识,但都认可其具有公开、平等和实在等特征,产生于特定共同体成员的交互行为与结构性活动,包含公共精神、公共空间、公共理性、公共交往等丰富内涵。
文化被看作是社会成员掌握和接受的所有才能和惯习的复合体,包含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等内容,具有价值引导、社会规范和群体聚合等功能;旅游被看作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具有形象优化、文明对话、文化传播等作用,可见文化和旅游本身便具有公共性的特质。
解读文化和旅游的公共性,透视文化和旅游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间的联系,有助于讲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中国故事。
文化以其历史性与社会性彰显着“公共”的意涵,旅游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见证了社会政治经济的演进,并逐渐成为福祉与幸福生活的“公共选择”,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基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分析
基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分析摘要:就当下而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扩大了城市人口对高质量商业设施配套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商业建筑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一影响因素下,城市商业综合体便水到渠成。
但是,基于商业综合体在形态上呈现的多效能性,多层次性及多区域性,造成了其规划难度与繁杂程度均大于功能比较单一的其他一些商业建筑。
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的商业地产设计工作经验,对基于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方案分析引言在现代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怀着对自然界与社会历史、文化崇敬的心情来设计商业综合体的平面功能与立面造型,塑造一个与自然和社会和谐共生的商业建筑作品。
1、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理念分析一个经过众人称赞的建筑物应该是具有其独特建筑灵魂的,它的任何一处设计都包含了它想要表达的思想理念,可以传递给大众该地域的人文素养及思想内涵。
这是它本身价值和美学追求的展现,可以清晰的表现这一建筑物的品质。
所以,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原则应该根据周围建筑的风格进行规划,符合城市文明发展的需求,并进行不断地创新与创造。
将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必须具有良好的建筑形象,应该利用多项建筑手法与方式,将其打造为一个观赏性较高的建筑物。
在规划设计中还应了解实际的人流导向、自我定位、交通建设规划以及环境状况等等。
因此商业综合体是一个非常具有设计观念的建筑,是人民群众智慧和现实社会生活的体现。
2、商业综合体设计框架建立新的商业综合体规划方案与传统的概念规划方案有很大的差异,其需要协调众多前期策划、设计咨询、招商运营部门,安排了体系化的探究,从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建筑规划、空间规划、景观规划、形象规划、构造规划、设备规划、可持续规划等多个方面,以全专业协调设计安排为根本,递交凝聚众多专题的方案规划研究成果。
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
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爱森肉食品公司整体转型案例编者按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日前在《<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爱森肉食品公司整体转型案例》上作出批示:以集团名义下发至各子公司学习,也希望各子公司总结出更多的转型典范在面上交流推广,以全面推进集团的转型。
本报今日刊登《〈从产业化经营到全产业链模式>——爱森肉食品公司整体转型案例》,以飨读者。
(元日/文)爱森肉食品公司从2001年9月成立至今,已有整整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里,爱森从第一块猪肉进入农工商超市销售,到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2011年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的肉食品供应商,以其完整的“公司+基地+渠道”的全过程产业链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健康的肉食产品,也走出了一条具有爱森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
爱森所走过的转型发展道路,是他们始终围绕品牌、科技、资源、网络,坚持不懈地进行商业模式转型的结果。
转型使爱森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2010年的毛利率达到24.97%,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化经营,跃上了全产业链模式的新台阶。
经济运行质量在成功商业模式的驱动下,走在了全国同类型农业企业的前列。
(一)爱森的发展道路可谓并不平坦。
从“摸着石头过河”开始,到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实现了生猪的种、养、加、销一体化,成为了这一行业的龙头企业,爱森径直走了7年多.在这7年时间里,爱森从亏损走向盈利,在市场竞争中求立业,创建了爱森肉食品牌,创立了爱森肉食品市场,将一个中高档的肉类品牌呈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经济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事实上,这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业的滋味,既需要磨砺的精神,又需要耐心的态度.虽然说非常艰辛,却也给爱森尝到了甚是转型的甜头。
从创建爱森品牌开始,到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爱森在产业化经营和产业链延伸方面想尽了办法,不仅打响了爱森品牌,而且立足了市场。
到2007年,爱森上市肉猪已经超过20万头,种猪生产超过5000头,销售收入超过3.2亿元,同比增长27%,净利润同比增长26%。
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演进机制与知识基础——天虹丝绸纵向案例研究
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演进机制与知识基础——天虹丝绸纵向案例研究曾宪聚;曾凯;曾梓萱;欧阳桃花【期刊名称】《南开管理评论》【年(卷),期】2024(27)3【摘要】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是能否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蚕丝制造企业翘楚——天虹丝绸的纵向案例研究,系统分析了该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的演进过程、合作机制与知识基础。
研究主要有三点发现:第一,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的演进经历了从“利益共同体”到“事业共同体”再成为“命运共同体”的三个阶段,这一发现奠定了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演进的理论基础。
第二,企业与农户、共育户、家庭农场主等核心利益相关方不同的合作机制推动了新型农业组织共同体的演化。
意义建构机制推动命运共同体高级形态的跃升,是对从利益嵌入机制和关系渗透机制出发构建新型农业组织的一种补充和超越。
第三,组织知识、产业知识和乡土知识的整合影响了合作机制构建与运行。
此外厘清了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演进过程中的底层知识逻辑。
研究为构建新型农业组织命运共同体以推动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提供了路径选项与理论启发。
【总页数】15页(P82-93)【作者】曾宪聚;曾凯;曾梓萱;欧阳桃花【作者单位】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澳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相关文献】1.商业模式场景化对价值创造的影响——天虹股份2007-2018年数字化转型纵向案例研究2.认识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评肖宪教授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3.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职业农民知识转移演进过程研究——基于广西龙脊梯田景区的纵向单案例研究4.基于二次创新动态过程的组织学习模式演进——杭氧1996~2008纵向案例研究5.“竞争”还是“合作”:组织中局部功能替代性部门间冲突的动态演进——基于研华大陆区线上业务的纵向案例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产品拍卖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昆明花拍中心”为例
农产品拍卖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以“昆明花拍
中心”为例
朱苗绘;秦开大
【期刊名称】《未来与发展》
【年(卷),期】2024(48)3
【摘要】随着平台经济的不断发展,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受到广泛的关注。
选取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简称“昆明花拍中心”)为案例对象,基于动态能力的理论视角,分析农产品拍卖交易平台不同发展阶段商业模式的演变过程。
研究发现:农产品拍卖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的演变与动态能力的变化是相互匹配、相互协同的。
其中商业模式主要从价值主张、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3个维度进行分析,动态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能力、创新能力和整合能力。
本研究剖析动态能力与平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机理,为我国农产品拍卖交易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78-86)
【作者】朱苗绘;秦开大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鲜活农产品拍卖价格波动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交易数据
2.云南省花卉拍卖的发展模式及相关问题研究——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
为例3.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KIFA)成为"云花"发展的助推器4.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生鲜农产品拍卖市场价格的影响\r——基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中心的实证研究5.基于商业画布的云南鲜花批发电商交易平台商业模式分析——以花伍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机理研究——基于温氏与京东农场的双案例分析
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机理研究——基于温氏与
京东农场的双案例分析
吴浩强;刘慧岭;胡苏敏
【期刊名称】《财经理论研究》
【年(卷),期】2023()1
【摘要】新经济时代,驱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链集成融合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本文在阐释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内涵基础上,运用双案例分析法解构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机理。
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强调农业产业链具有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的创新能力、价值增值力、协同度、可持续性与控制力。
数字技术的深度集成应用,可组织赋能、知识赋能与生态共同体赋能农业产业链:通过强化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以增强创新能力;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与降低交易成本以提高附加值;通过强化柔性特征以提高协同度;通过降低社会成本与生态成本以提高可持续性;通过强化链主培育与“隐形冠军”培育以提高控制力,从而促使农业产业链实现现代化。
【总页数】10页(P35-44)
【作者】吴浩强;刘慧岭;胡苏敏
【作者单位】武汉轻工大学经济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
【相关文献】
1.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基于京东模式的案例分析
2.精准扶贫:数字农场赋能农业现代化
3.数字化赋能底层女性包容性创业的机理与作用——基于数字平台的多案例分析
4.农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能力评价研究——以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5.数字技术赋能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乡村振兴视角下以新希望六和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生态城市 2019年2月第16卷总第309期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7杂交与共生视角下的商业综合体演变历程综述——基于部分典型案例的分析李哲(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摘要:“杂交与共生”起源于生物学,在建筑学的语境中,杂交与共生现象是高密度和多样性的直接表征。
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中,高昂的地价和网格化的城市结构催生了可容纳任何能够获利的功能空间的建筑单体,这种“杂交建筑”的典范就是商业综合体。
实践证明,它有效地解决了空间有限和利益需求的矛盾。
研究通过分析集杂交和共生现象于一体的部分典型商业综合体,简要论述其演变历程。
关键词:杂交;共生;商业综合体[中图分类号] TU-09 [文献标识码] A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Commercial Complex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ybridization and Symbios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ome Typical CasesLi Zhe(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Abstract: “Hybridization and symbiosis” originated from the biology. In the context of architecture, hybridization and symbiosis are direct representations of high dens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high-density urban environment, the high land price and the grid urban structure have resulted in the single building that can accommodate any functional space that can be profitable. The model of this kind of “hybrid building” is the commercial complex.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t effectively solv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imited space and interest demand.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some typical commercial complexes through analyzing some typical commercial complex integrating hybridization and symbiosis.Key words: hybridization; symbiosis; commercial complex1杂交与共生的定义——源自生物学的概念“杂交与共生”起源于生物学。
在生物学的语境中,杂交(hybridization)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互相结合而产生杂种的过程[1]。
”共生(symbiosis)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机体生活在一起的相互关系,一般指一种生物生存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外形成互相有利的关系[2]。
在建筑学的语境中,杂交与共生现象是高密度和多样性的直接表征(见图1、图2)。
实践证明,商业综合体有效地解决了空间有限和利益需求之间的矛盾。
2杂交与共生的特质——混合使用在杂交与共生的建筑语境下,商业综合体的特质就是混合使用。
1976年,美国城市土地学会(ULI)在其著作《混合使用——新的土地使用方法》[2]中首次提出“混合使用”,其主要特征定义如下[3]:(1)包含三种或三种以上能提供收益的主要功能的相互支持(如零售、娱乐、办公、居住、酒店,以及公共、文化、休闲空间等)。
(2)对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进行空间和功能上的一体化(以达到相对紧凑的土地使用),并包括不受其他交通干扰的步行连接。
(3)按照一个有条理的计划进行开发(这个计划往往包含了对允许的功能种类及其比例的确定,以及对允许密度等相关事宜的确定)。
既有研究显示[4],地区及其尽可能多的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多于一个,最好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人流的存在。
基于此,混合使用解决了建筑各时间段使用不平衡的问题,并为建筑和建筑所在区域带去活力和效益。
以商业综合体建筑为例,理论上这是一种每天使用时间可以达到24小时的“全日制”建筑。
作者简介:李哲(198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建筑设计方法。
(图片来源:张为平.隐形逻辑:香港,亚洲式拥挤文化的典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37-49.)图1 建筑杂交现象图示图2 建筑共生现象图示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8(下转第70页)3基于杂交与共生理念的商业综合体演变历程商业综合体的雏形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
在古希腊,广场与围绕其布置的神庙、议事厅、剧院、商店、体育场以及竞技训练场等建筑共同构建了城市和生活的中心,为政治集会、戏剧演出、集市贸易和体育竞技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在这里,柱廊的存在不但丰富了广场的空间层次,而且将广场活动从室外引向室内[5],这使得全天候的广场活动成为可能并使广场具有活力。
基于此,广场以及周边的建筑群具备了商业综合体“全日制”建筑的特征。
以米利都城集市市场和贝加摩集市市场为例(见图3、图4),米利都城集市市场分为北市和南市,北市是贸易场所和中转站,并根据商品名称,如鱼、肉、水果等对集市场地进行了命名和划分。
南市与北市以议事厅相隔,西侧与城市商业和宗教区域相连。
贝加摩集市市场分为下集市广场和上集市市场,下集市广场周边有竞技训练场、神庙和商店,上集市市场周边有宙斯圣坛、剧场、雅典娜神庙、图拉真神庙以及其他各种居住建筑和商店。
在古罗马,浴场作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容纳了不同功能的建筑空间,并基于此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综合体。
以卡拉卡拉浴场为例,建于公元212—216年的浴场占地约160 000m 2,内设餐饮、图书馆、竞技场、散步道、健身房等各种商业休闲设施,浴场外还建有购物中心(见图5)。
在中国,从西周至唐代,商市采用“坊市制”管理方式,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受到了限制。
以唐长安为例,东市集中各种商业,西市多为外商店铺,两市内也有少量的手工作坊[6]。
此外,某些坊内也存在如寺庙、学校和用于戏曲演出的教坊等公共建筑,混合使用迹象初现。
至唐末,居住坊内出现了商铺,而商坊空间突破了坊墙。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进一步改变了城市商业空间的形态,集中作为点或者面的“市”开始蜕变为线状的“街”市[7]。
街市由商业、娱乐、休闲、文化等服务设施组成,具有综合性[8]。
“前铺后居”“下铺上居”的商住混合建筑成为普遍的沿街建筑形式。
在北宋东京的商业街中,集酒店、旅店、商铺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已经出现(见图6)。
这一“街”市的商业形态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消费文化和商品被引入中国,商业空间在开埠城市随之改变。
清朝末期的上海,与发达商业活动相适应的各类行业公所大量出现,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城隍庙及其庙园——豫园。
各类商业设施汇聚在其周边,形成具有杂交与共生特征的商业区。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钢结构、电梯和空调相继图4 贝加摩集市市场平面图图3 米利都城集市市场平面图(图片来源:Benevolo, Leonardo.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M]. Campus-Verl, 1990.)图5 卡拉卡拉浴场总平面、一层平面、复原图(从左到右)(图片来源:https://)图6 北宋东京的商业空间:酒店、旅店和沿街店铺的杂交与共生(图片来源:赵广超.笔记《清明上河图》[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图8 第二版的环球塔剖视图图7 环球塔的外观(图片来源:库哈斯.癫狂的纽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108.)自然风景所特有的稀缺性和可生长性,使它具有巨大的提升生活品质的潜力。
与其他三项比重不断下降相比,自然风景优劣度在房地产价值的权重会逐渐加大。
5.3.3未来房地产价值的体现途径在未来“距离不是问题、商贸没有差距”的前提下,交通、商服、配套所代表的“硬设施”在房地产价值体系中的权重大幅度下降的同时,人们必然会将注意力转向“软环境”,注重寻找适应自己文化、美学价值的环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具有精神层面的舒适感。
根据阿摩斯拉普卜特在《建成环境的意义》中的阐述,“空间”“时间”“交流”“意义”四要素是建成环境的最终表现,因此构建上述要素的软环境可以归纳为:①自然环境:指自然风景优劣度以及人与自然绿化的亲密关系程度;②人文环境:指所在住区及周边环境中的人口结构、文化层次、行为模式、兴趣爱好等人文要素,展现的是住区中人与文化相关的社会属性;③空间环境:指居住区域及周边的公共空间的结构形态,具有地域性的特质。
预示着住区及公共环境中人与人、人与建筑之间的活动或交往方式,同样包含文化的含义[11]。
在未来,人们更有条件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或事业发展前景去选择居住地点,越来越体现出“人以群分”的特点。
因此,房地产发展需要更加关注的是人们在住区内的文化特质和行为方式,以及外部公共环境的空间结构特色,更趋于具有“主题性”“特质性”意义的建设模式。
总体来说,更注重客户的心理需求及情感体验,更加精准的客户使用特色是未来房产价值中最重要的体现途径。
6结语廉价、强大、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拥有“改变一切”的力量,我们目前所担心的私家车发展过快、城市拥堵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将在科技的支持下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智能科技在解决现有问题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空间适应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需要城市管理者把握住科技发展节奏,把科技要素有效地应用在城市发展、商业结构转变中,这样才能够使我们拥有“运用新一代信息的思维和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1] 金江军,郭英楼.智慧城市: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 凯文•凯利.必然[M].周峰,董理,金阳,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 汪卫东.浅析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J].汽车工业研究,2006(07):28-30.[4] 李朋波.特斯拉开放专利背后的战略逻辑[J].企业管理,2014(10):24-26.[5] 苏娟.人性化步道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2.[6] 黄微.“人机大战”助推人工智能创业潮[J].沪港经济,2016(05):67-71+66.[7] 朱美虹.浅析“注意力经济”[J].经济师,2003(04):74-75.[8] 梅纳德•韦布,卡莉•阿德勒.用互联网思维工作[M].冯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9] 刘茜茜,刘畅,王远.房地产区位价值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3):296-298.[10] 吴选忠,倪子伟.人工智能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建设科技,2005(02):45-46.[11] 阿摩斯•拉普卜特.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M].黄兰谷,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上接第8页)发明,这使得建筑在垂直方向上首次获得了进行发展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