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解剖临床脊柱区

合集下载

脊柱及椎间孔区的解剖

脊柱及椎间孔区的解剖

严重并发症
学习曲线
❖ 术中

晚期 术中出血
常 神经损伤
血肿 硬膜囊破裂
血肿
并发症分类
复发 再发
术后
早期 感觉异 椎管内 椎管外
并发症的处理
❖良好的协调能力 ❖平和的心态
谢谢
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后支至腰椎横 突间韧带内侧缘的骨纤维孔处,分为腰神经后 内侧支和腰神经后外侧支。
椎间孔区的解剖
腰神经根经上关节突旁沟、侧隐窝、盘黄间隙至 椎间管外口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腰动脉
腰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后壁,紧贴椎体行走。腰 椎间盘凸出,椎体侧方中央部位凹陷,腰动脉横跨 椎体侧方凹面的浅沟内,在腰大肌和交感干的深面, 动脉多位于静脉的下方。此处腰动脉走行位置相对 恒定,并被软组织附着. 三个分支:横突前动脉、脊支和背侧支,脊支和背 侧支在椎间孔区先后发出,横跨椎间孔区。
腰神经后支及其分出的内、外侧支在各自的 行程中,都分别穿胸腰筋膜间隙。所以,若胸 腰筋膜处浸润麻醉不彻底,穿刺针、骨钻、工 作套管经过会引起剧烈疼痛。
脊柱及椎间孔区的解剖
Lee等以上、下椎 弓根的内侧缘连线和 外侧缘连线为界限, 将椎间孔分为三个区。
中央椎管为Ⅰ区, 由内向外为入口区 (Ⅱ区)、中央区 (Ⅲ区)和出口区 (Ⅳ区)。
所以,在椎间孔上1/3处尽量避免损伤该动脉。 椎间孔下1/3区,动脉分支相对少而细小,在该区操 作时,可能出血相对较少,但在内镜下仍然清晰可 见该动脉,损伤后镜下视野也不清楚,最好用射频 电凝止血。
二 、腰椎侧方的血管、神经
腰椎静脉
腰椎静脉分为四组:即前组、后组、椎管内静 脉丛和椎间孔-神经根管静脉丛。
手术入路 腰椎侧方的相关层次结构

脊柱区解剖 精品

脊柱区解剖 精品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上段颈髓(C1~4)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下段颈髓(C5~8)和上段胸髓(T1~4)较同序
数椎骨高一个椎体 中段胸髓(T5~8)较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体
下段胸髓(T9~12)较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体
腰髓(L1~5)平对第10、11胸椎
骶、尾髓(S1~5、Co)平对第12胸椎和第
1腰椎。
椎管及其内容物
2.脊髓的被膜
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 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mater 软脊膜 spinal dura mater
硬脊膜
前根 后根 软脊膜 蛛网膜
3.脊膜腔隙及内容物
• 脊髓被膜(外→内):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 被膜间隙(外→内):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前柱 中柱 后柱
4.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后面; 后壁:椎板、黄韧带并靠邻关节突间关节; 两侧壁:椎弓根和椎间孔。
5. 椎管腔的形态
颈段 呈三角形 胸段 呈圆形,以第4~6胸椎处最为狭窄。 腰段 形态不一 ○第1、2腰椎处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第3、4腰椎处 多呈三角形 ○第5腰椎处 多呈三叶形
■胸腰筋膜
胸背区: 薄弱覆盖竖脊肌表面 ●内侧———T棘突/棘上韧带 ●外侧———肋角 腰区: 增厚,分为浅、中、深三层。
腰大肌 腰方肌
竖脊肌
腰肋韧带
胸腰筋膜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 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形成。 肾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 12肋的活动度,便于显露肾。
三、椎管的构成及内容物
椎旁软组织 附于脊柱的棘突和横突,主要为脊柱周围肌。
椎旁软组织
脊柱后部 椎管及内容物 脊柱

经皮内镜应用解剖(腰椎)

经皮内镜应用解剖(腰椎)

横突孔韧带多位于上位腰椎, 体横韧带多分布于下位腰椎
[1] Golub BS ,Si lverman B .Transif oraminal ligaments of lumber spine[ J] .JBJS , 1969 ,51(Am):947 -956 [2] Park HK , Rudrapa S , Dujovny M, et al .Intervertebral foraminal ligaments of the lumbar spine:anatomy and biomechanics[ J] .ChildsNerv Syst , 2001 , 17 :175 -182 [3] Osman SG , Nibu K, Panjabi MM, et al .Transforaminal and posteriordecompressions of the lumbar spin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tabilityand intervertebral foramen area[ J] .Spine , 1997 , 22:1690 -1695 [4] Grimes PF, Massie JB , Garfin SR.Anatomic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lower lumbar foraminal ligaments[ J] .Spine, 2000, 25 :2009 -2014

• • •
4.椎间孔的韧带固定系统

I
椎间孔中央区韧带

II 横孔韧带 III 体横韧带

椎间孔中央区韧带
A 鞘纤维环韧带 B鞘上椎弓弓根韧带 C 鞘小小关节囊韧带 D 鞘下椎弓弓根韧带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局部解剖学学第9版配套PPT-第六章 脊柱区
构成,椎管各壁的解剖结构特点及临床联系; 6. 脊髓的被膜,硬膜外隙、蛛网膜下隙的层次关系,内容及临床联系;脊髓
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7. 椎内静脉丛的组成与交通。
了解 1. 脊柱区的境界和分区;深筋膜解剖特点;
2. 椎骨与颅骨、肋的连结;
3. 脊髓的血供。
第一节
概述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境界与分区
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上三角
内侧界:竖脊肌外侧缘 外下界:腹内斜肌 上界:第12肋 底:腹横肌起始部的腱膜 表面:背阔肌
是腹后壁薄弱区之一,腹腔脏器可 经此三角向后方突出,形成腰疝。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腰下三角
前界:腹外斜肌后缘 后界:背阔肌前下缘 下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仅覆以皮肤和浅筋膜
第二节
层次结构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一、浅层结构
(一)皮肤
厚而致密,移动性小,有较丰富的毛囊和皮脂腺。
(二)浅筋膜
致密而厚实,含有较多脂肪,并有许多结缔组织纤维束与深筋膜相连。项区上部的浅筋膜 含纤维较多,故特别坚韧,腰区的浅筋膜含脂肪较多。
局部解剖学(第9版)
(三)皮神经
一、浅层结构
1. 项区 颈神经后支较为粗大的皮支,包括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枕大神经(greater occipital nerve)是第2颈神经后支的分支,在上项线下方、斜方肌的起点处浅出,伴 枕动脉的分支上行,分布至枕部皮肤。枕大神经与枕小神经在名称上看似相关,但枕小 神经是颈神经前支所构成的颈丛的分支。第3枕神经(third occipital nerve)是第3颈 神经后支的分支,穿斜方肌浅出,分布于项区上部的皮肤。
局部解剖学(第9版)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脊柱断面影像解剖
目录
概述 脊柱区的应用解剖 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 脊柱区断面的解剖学特点 脊柱区结构的断层影像学表现 脊柱区断面解剖及影像
概述
一、境界与分区 二、标志性结构 三、脊柱区结构的配布特点
一、境界与分区
脊柱区(vertebral region)是指脊柱及其后方、两侧软组织 所配布的区域。
(一)椎骨
✓一般形态
椎体 椎孔
棘突 下关节突 上关节突
横突 椎弓峡部
环状骺板
椎孔 椎弓板 椎 椎弓根 弓
椎体
椎弓 椎弓根、 椎弓板及7个突起 (上、下关节突、横突和棘突)
椎弓峡部pars interarticularis 为椎弓根与椎弓板移行部,由 于位于上、下关节突之间,故又称为关节突间部
✓椎骨的构造
棘突
✓骨松质:位于骨结构的中
央部 ,CT表现为细密的网 椎体骨密质
格状影,边缘清楚
椎体骨松质
附件骨骨松质
棘突
横突 CT
横突
2.椎管及内容物
✓硬膜外脂肪 低密度影 椎间盘
✓硬脊膜囊 呈圆形或椭 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 平扫不能区别硬脊膜囊、 脑脊液和脊髓。
脊髓 竖脊肌
✓椎内静脉丛 位于硬 膜外间隙内,在CT平 扫上不能单独显示, 增强扫描呈点状高密 度影。
上界:枕外隆凸、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两侧界:(上→下)斜方肌前缘、 三角肌后缘上份、腋后襞与胸壁交 界处、腋后线、髂嵴后份、髂后上 棘至尾骨尖的连线。
分区:颈段、胸段、腰段、骶尾段
颈段 胸段 腰段 骶尾段
二、标志性结构
1.棘突 2.骶管裂孔和骶角 3.尾骨 4.髂嵴和髂后上棘 5.肩胛冈和肩胛下角 6.竖脊肌
显示为低信号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名词解释解和问答题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名词解释解和问答题

临床医学-人体解剖名词解释解和问答题1.骺软骨(epiphysial cartilage):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一片软骨,称骺软骨,骺软骨细胞不断分裂繁殖和骨化,使骨不断增长。

骺软骨骨化后遗留下来的较为致密的线称骺线。

2.板障(diploe):颅盖骨外层和内层的密质分别称为外板和内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

3.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摸到,此角两侧平对第二肋,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肋弓(costal arch):第8~10肋软骨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而是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结,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是扪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锥体的纤维软骨盘,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椎间盘不仅能使脊柱增加弹性,同时具有缓冲震荡,协助脊柱运动等功能。

由于腰部纤维环后份较薄弱,如果纤维环变形,加之受压过大,如弯腰过猛,该部纤维环容易破裂,髓核向后外方突出,可压迫脊神经根,造成神经根痛(椎间盘脱出症)。

6.界线(terminal line):是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状线,区分了大小骨盆,同时构成了小骨盆的上口。

7.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外力伤及此处易引起颅内血肿,临床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

8.斜角肌间隙(scalene space):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空隙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9.腹直肌鞘(skeath of rectus abdominis):包绕腹直肌,由前外侧群三块阔肌的腱膜组成,分前后两层。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组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的后层与腹横肌腱膜组成。

脊柱知识

脊柱知识

复习思考题
• • •
项部皮肤与筋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征?胸腰筋膜的范围 是指哪些部位?它和哪些肌肉、神经有密切关连? 背部由浅入深由哪些结构组成?请你根据解剖所见谈谈 它们的情况。
为什么肾脏的手术入路要从腰部沿第十二肋下做斜切口? 层次如何?应注意什么?
复习思考题(续)
• 椎管各壁由哪些结构组成?椎管的哪一部分最
• •
易引起狭窄?狭窄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椎管内有哪几层膜和形成哪几个腔隙,各有什 么重要意义? 作椎板减压述时,要暴露出椎板,由浅入深要 切开哪些层次结构? 椎静脉丛位于哪些?有何重要意义? 椎间盘的形态结构特点如何?在什么部位易引 起椎间盘突出症?可产生什么现象?
• •
深筋膜的特点
• 项区的深筋膜分为浅、深二层,浅层覆盖在斜方肌表面,深层在该肌的深面, • •
muscle)
3.起点处切断斜方肌,将 肌片翻向外侧 • 副神经及伴行的颈横动脉 降支 • 肩胛提肌 • 菱形肌, 近棘突切断该肌 翻向外侧 • 观察上后锯肌 • 检查颈横动脉的降支和肩 胛背神经。 • 切断上后锯肌
• 深筋膜及肌肉 (续1) 4.解剖颈夹肌、 头夹肌及半棘肌: • 枕下三角 :枕下 神经 、锥动脉 •枕大神经、枕动脉 5. 腰下三角。 6. 切断背阔肌
椎管及其内容物
组成 内容物 • 脊髓、脊神经根、脊髓被膜、血管和脂肪等组织。 结构 • 前壁由椎骨体的后面、椎间盘及其后面的后纵韧带等构成 • 后壁由椎弓及黄韧带交替组成 • 两侧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 后面是脊神经进出椎管的通路 • 上端接近圆形,其颈段和腰段,略呈三角形。胸段的椎管容积较小, 呈圆柱形。在骶骨内椎管(也称骶管)变得宽而大。 • 由于胸段椎管较狭窄,所以此部的椎体结核或椎管内肿瘤以及脊椎骨 折等,容易挤压脊髓和神经根而发生截瘫。

脊柱区解剖M,N,T

脊柱区解剖M,N,T

腰部两个薄弱区
1、腰上三角 境界:下后锯肌、腹内斜肌、竖脊肌。 底—腹横肌腱膜 表面—背阔肌 内容:肋下N、髂腹下N、髂腹股沟N 临床意义:腹膜后脓肿溃破处、腰疝形成处 2、腰下三角 境界:背阔肌、腹外斜肌、髂嵴 底——腹内斜肌 表面——筋膜 临床意义:腹膜后脓肿溃破处
㈢深部神经血管
1、项部 ⑴神经:主要是脊神经后支 枕下神经(C1后支):穿过寰椎后弓与椎A之间 进入枕下三角,分支支配椎枕肌。 ⑵血管: ①枕A:来自颈外A,经乳突与寰椎横突之间进 入项部,至胸锁乳突肌和头夹肌附着处深面。 ②颈横A:来自甲状颈干,向外至斜方肌前缘深 面分为升、降支。升支营养头夹肌、肩胛提肌, 降支营养菱形肌 ③颈深A:来自肋颈干,在深部上升,与枕A的 分支吻合。
⑵ 椎间关节
1)关节突关节 2)寰枢关节 3)钩椎关节:临床上称“Luschka”关节,位 于下5个颈椎体之间,由椎体上面两侧缘的椎体 钩与上位椎体下面两侧缘后部的陷凹所构成。此 关节病变可引起椎间孔狭窄,导致颈椎病。 4)腰骶关节
⑶ 韧带
1)前纵韧带 2)后纵韧带 3)黄韧带:是弓间韧带的习惯称法。
2、第二层: (1)头夹肌 位臵:项部,斜方肌深面。 起点:项韧带下部、第7颈椎和第1-3胸椎棘突。 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份。 ⑵颈夹肌 位臵:头夹肌的外下方 起点:第3-6胸椎棘突。 止点:第1-3颈椎横突后结节。 [夹肌的作用]: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 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⑶肩胛提肌 位臵:项部两侧,斜方肌深面。 起点: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肩胛骨上角及内侧缘上部。 作用:上提肩胛骨。肩胛固定,使颈屈向同侧。
⑷菱形肌 位臵:斜方肌中部的深面,纤维斜向外下。 起点:第6-7颈椎棘突(小菱形肌)、第1-4胸 椎棘突(大菱形肌)。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中、下部。 作用:使肩胛骨靠近脊柱,并向上移动。 ⑸上后锯肌 位臵:菱形肌的深面,纤维斜向外下。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3胸椎的棘突。 止点:第2-5肋骨肋角的外侧面,呈锯齿状。 作用:上提肋骨,助吸气。 ⑹下后锯肌 位臵:背阔肌中部的深面,纤维斜向外上。 起点: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棘突。 止点:第9-12肋骨肋角的外侧面,呈锯齿状。 作用:下降肋骨,助呼气。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关键词】局部解剖学;三角区;临床应用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

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

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头部三角危险三角为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

面静脉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也可经面深静脉、翼丛等与海绵窦交通。

学海网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常无静脉瓣,当面部感染引起疖、痈时,可经上述途径至海绵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脑膜炎等,故该处感染应避免挤压。

磨牙后三角由下颌骨内斜线和外斜线向上延伸相交而成。

其基底部是最后磨牙的远中面,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颊脂体三角位于颊粘膜下,底位于颊部,尖端靠近翼下颌韧带,相当于下颌孔平面。

亦为下牙槽神经传导麻醉时穿刺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外耳道上三角(Macewen三角)位于外耳道上棘(Henle棘)的后方。

上界为颧突后根的水平延长线(颞线),前界是骨性外耳道后缘的切线,后下界为自颧突后根的延长线引至外耳道下缘之斜线。

乳突凿开术时应以此三角和Henle棘为标志,开放鼓窦和乳突小房。

但应注意勿向上误入颅中窝或伤及硬脑膜,向后易伤及乙状窦。

脑桥小脑三角脑桥臂、延髓与小脑交界的三角形区域。

前庭蜗神经根和面神经根恰连于此,在其上方有三叉神经根,下方与舌咽神经根和迷走神经根邻近,后方为小脑。

因此,当此处有炎症或肿瘤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称为脑桥小脑角综合征。

最常见的是听神经瘤和蛛网膜炎等,随着病灶的扩大逐渐影响周围结构,从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此三角的血管、神经走行较为复杂,在其内手术时应注意避免伤及上述结构[1??3]。

2 颈部三角颏下三角为左、右二腹肌前腹与舌骨体围成的三角区,此区内有1~3个颏下淋巴结,为颏下恶性肿瘤、颏下区结节性筋膜炎的好发处[1]。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转载)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一)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1) 颈椎: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腰椎棘突: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3) 胸椎棘突: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C1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C4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局部解剖 脊柱区试题(1)

局部解剖 脊柱区试题(1)

第六章脊柱区一、重点内容胸腰筋膜分层及各层位置;听诊三角及腰上、下三角的位置、境界及临床意义;脊肋角的位置与临床意义;脊髓被膜及各脊膜腔的特点。

二、难点内容胸腰筋膜分层及各层位置;脊髓被膜及各脊膜腔的特点。

三、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那一结构不是背区的重要骨性标志:A 枕外隆凸B 第2颈椎棘突C 第7颈椎棘突D 肩胛冈E 肩胛下角[考核要点] 表面上考背区骨性标志,实际上考背区的境界及颈椎形态[常见错误] A[错误解析] 为最易错选的答案,因其未分清背区的境界,背区上界起自枕外隆凸和上项线,枕外隆凸极易触及,但在课本表面解剖中并未提及。

第2颈椎棘突短且分叉,项韧带厚,表面无法摸到。

[临床要点] 以上提及的背区的重要骨性标志均为计数椎体序数的标志,便于临床穿刺及封闭定位。

[正确答案] B2、常作为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为:A 第3颈椎B 第7颈椎C 第4胸椎D 第7胸椎E 第4腰椎[考核要点] 辨认椎骨序数的标志[常见错误] E[错误解析] 错选该答案是对腰椎穿刺印象太深,但第4腰椎棘突是以两侧髂棘最高点的连线来确定的,因此作为单选题的最佳答案应为B。

[临床要点] 常用于硬膜外麻醉穿刺的定位。

[正确答案] B3、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平对A 第1腰椎棘突B 第2腰椎棘突C 第3腰椎棘突D 第4腰椎棘突E 第5腰椎棘突[考核要点] 脊柱区的体表标志及椎体定位[常见错误] E[错误解析] 低位硬膜外麻醉时常选第4、5腰椎间隙进针,因此D、E答案易混淆。

[临床要点] 低位硬膜外穿刺时定位标志[正确答案] D4、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平对A 第3腰椎棘突B 第4腰椎棘突C 第5腰椎棘突D 第1骶椎棘突E 第2骶椎棘突[考核要点] 椎体的记数[常见错误] B[错误解析] 易与上题正确答案混淆[临床要点] 两侧髂后上棘与第5腰椎棘突和尾骨尖的连线,构成一菱形区,该菱形区上、下角的连线深部为骶正中嵴,其外侧的隆嵴为骶外侧嵴,后者是经骶后孔作骶神经阻滞麻醉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解剖学
topographical anatomy
解剖教研室
郭旭方
1
境界
上界: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下界:尾骨尖 两侧界: 斜方肌前缘、 三角肌后缘上份、 腋后襞、 腋后线、 髂嵴后份、 髂后上棘 尾骨尖。
2
分区
(四个区)
•四条线分为三个区:
1、枕外隆凸和上项线 2、第7颈椎棘突至两
侧肩峰的连线 3、胸廓的下界 4、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 •两髂后上棘与尾骨尖之间为 骶尾区(骶三角)
棘间韧带
• 棘上韧带位于棘突和 棘间韧带的后方,是 连结棘突尖之间的纵 行韧带。
棘上韧带
36
项韧带
• 棘上韧带在第7颈椎 以上部分称项韧带。 后缘游离增厚是斜 方肌附着部。
• 项韧带的上方附着 于枕外隆突和枕外 嵴;下方,与寰椎 后结节及下六节颈 椎棘突相连,
项韧带 棘上韧带
37
各韧带之间的关系
19
寰椎
椎动脉沟
特点:无椎体、 棘突和关节突
20
枢椎
(上面观)
特点:有齿 突、 棘突最大、 最坚固
21
寰枕前、后膜
• 寰枕前膜:
寰椎前弓上缘 与枕骨大孔前 缘之间的结缔 组织膜
• 寰枕后膜:
寰椎后弓与枕 骨大孔后缘之 间,位于枕下 三角深面
寰枕前膜
寰枕后膜
22
寰枕关节
• 枕骨髁和寰 椎上关节面 组成
头后大直肌
枕下神经 椎A第三段
寰枕后膜 寰椎后弓
头上斜肌头下斜肌11源自听诊三角、腰上三角、腰下三角
听诊 三角
腰下三角 竖脊肌
腰上 三角
12
项部的动脉
椎动脉
颈横动脉
枕动脉
13
骨纤维孔
内侧界为下位 椎骨上关节突 的外侧缘。
上外侧界为横 突间韧带的内 侧缘;
下界为下位椎骨横 突的上缘;
14
骨纤维管
前壁 乳突副突 间沟
• 每侧15—22个, • 有维持脊髓正常位
置的作用 齿状韧带
45
硬脊膜
椎管内面 的骨膜
蛛网膜 软脊膜
硬膜外 隙前隙
硬膜下隙
蛛网膜 下隙
硬膜外 隙后隙
46
椎静脉丛
按部位分为 • 椎内静脉丛 • 椎外静脉丛
47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椎管内面的骨膜
硬膜外隙前隙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硬膜外隙后隙 4855
项区 胸背区 腰区 骶尾区
枕外隆凸 C7
T12 髂后上棘
3
体表标志
棘突
第十二肋
肩胛岗 肩胛下角
竖脊肌
骶管裂孔 骶角
4
项区的皮神经
枕大神经 枕动脉
枕小神经 耳大神经
第三枕神经
5
胸背区 和腰区
的 皮神经
6
胸腰筋膜
前层又称腰方 肌筋膜,位于 腰方肌前面
中层位于竖脊肌 与腰方肌之间
后层覆于竖 脊肌后面
• 限制脊柱过度 后伸
• 防止椎间盘向 前突出
前纵韧带
33
黄韧带
• 黄韧带 位于椎管内 • 相邻椎弓板之间借黄韧带相连 • 不同部位的厚度和宽度不同 • 腰穿或硬膜外麻醉经黄韧带进入
椎管
黄韧带
黄韧带
34
关节突关节
关节突 关节
35
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是连结相
邻棘突的薄层纤维前 接黄韧带,后续棘上 韧带
• 棘突长斜行向 后下方,呈叠 瓦状排列
27
腰椎的共同特征
• 关节突渐渐变为 矢状位
• 上关节突后缘有 乳突
• 横突根部后下方 的突起为副突
• 棘突宽而短呈板 状,水平伸向后 方
• 各棘突相互之间 的间隙较宽
28
骶正中嵴 骶中间嵴
骶外侧嵴
骶骨
尾骨
骶管的上口 骶管裂孔
骶角
29
骶骨裂
• 胚胎期软骨骨 化中心或骨化 中心缺乏,使 两侧椎板不相 融合,即形成 脊柱裂。以第 1、2骶椎和第 5腰椎为多见
• 起自骶管裂孔周 缘,向下止于尾 骨背面,几乎完 全封闭该孔。
• 骶管麻醉时,刺 针通过此韧带后 有明显的落空感, 提示已进入骶管。
骶尾侧 浅韧带
42
椎管前面观 椎管后面观
前壁
侧壁
后壁
43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44
齿状韧带
• 在脊髓两侧,软脊 膜增厚并向外侧突 出形成
• 介于前、后根之间。 三角形,额状位, 底连脊髓,尖向外 侧,推顶蛛网膜而 附于硬脊膜。
黄韧带
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
38
横突间韧带
肋横突韧带 横突间韧带
39
肋头关节与 肋横突关节
肋头关节
关节囊周围有 韧带加强
肋横突关节 肋横突韧带
40
髂腰韧带
髂腰韧带
自第5腰椎横突至 髂嵴后部,由胸腰 筋膜向下增厚而成
腰骶韧带
髂腰韧带
腰骶韧带
自第五腰椎横突 至骶骨的盆面
41
骶尾侧浅韧带
• 骶尾侧浅韧带在 骶管后方、覆盖 于骶管裂孔背面
16
椎体的一般形态
颈椎 胸椎
腰椎
17
颈椎的共同特点
• 3~7椎体上侧缘有 椎体钩,下侧缘有 唇缘,参与组成钩 椎关节
• 横突上有横突孔, 椎血管和交感神经 丛通过
• 2-6颈椎的棘突较 短,棘突分叉
18
颈椎
(上面观)
•横突末端分为横突 前、后结节,结节 间有脊神经通过。 •有时第七颈椎前结 节长而肥大形成颈 肋,向前压迫臂丛、 锁骨下血管 •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关节突近似水平位
30
椎骨间的连结
椎间盘
• 成人23个 • 缓冲震荡增
加脊柱运动 幅度 • 颈部较厚 中胸部最薄 腰部最厚
31
后纵韧带
• 位于椎管内, 椎体和椎间盘 的后方
• 从枢椎至骶骨 • 限制脊柱过度
前屈 • 防止椎间盘向
后突出
后纵韧带
32
前纵韧带
• 位于椎体和椎 间盘的前方
• 自枕骨的咽结 节向下至第l、2 骶椎前面
7
肌层
2
2020/4/15
听诊三角
斜方肌
背阔肌
腹外斜肌 后部
8
肩胛提肌 2
斜方肌
2020/4/15
小菱形肌 大菱形肌
头半棘肌
夹肌 上后锯肌
竖脊肌 下后锯肌
腹内斜肌 后部
9
肩胛提肌
颈横动脉浅支 (颈浅动脉)
肩胛背神经
2020/4/15
颈横动脉深支 (肩胛背动脉)
10
枕下三角
• 内上界 • 外上界 • 外下界 • 三角的底 • 三角的内容
寰枕关 节
23
覆膜
寰椎横韧带
十字韧带 上纵束
翼状韧带
覆膜:
从枕骨斜坡下降,覆 盖在各韧带的后面向
下移行为后纵韧带
寰枕关节 寰枢关节
42
十字韧带
下纵束
24
齿突尖韧带与翼状韧带
齿突尖韧带
翼状韧带
翼状韧带
43 寰椎横韧带
颈椎畸形
26
胸椎的共同特征
• 椎体从上向下 逐渐增大
• 横突上有横突 肋凹
• 关节突几乎呈 冠状位
后壁 上关节突、 副突韧带
上壁 乳突 下壁 副突
15
脊柱
在发育的不同阶段,通过不 同的运动形成四个生理弯曲:
颈曲、胸曲、 腰曲、骶曲。 其中颈曲和腰曲是次发的 曲度,更有利的在站立是传导 了躯干的重力,减少了肌肉的 负担,加强了脊柱缓冲震荡的 能力,脊柱曲度的改变,会产 生一些退行性病变和引发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