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教材图文版-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及特定穴_PPT课件
中指端揉,称揉乳根。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宣肺理气、化痰止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咳。
图1-4-18 按揉乳根
胸腹部穴位
4、膻中
【位置】在胸骨上,平第四肋 间隙处,相当于两乳头连线 之中点,属任脉。
【操作】医者用中指指端揉, 称揉膻中;两手拇指自穴中 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 膻中;用示指、中指自胸骨 切迹向下推至剑突,称推膻 中。
胸腹部穴位
﹡ 1、天突 【位置】在胸骨切迹上缘正中凹陷处。 【操作】①按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或
揉,称按天突或揉天突,或先按继而 揉之称按揉天突。②点天突,以示指 或中指指端微屈,向下用力点之。③ 捏挤天突,用两手拇、示指捏挤天突 穴。 【次数】按揉30次;点3〜5次;捏挤至 皮下瘀血呈红紫色为止。 【功用】理气化痰、降逆止呕,止咳平 喘。
图1-4-16 按揉天突
胸腹部穴位
﹡ 2、乳旁 【位置】乳头外侧旁开0.2寸。 【操作】医者以两手四指扶患
儿之两胁,再以两拇指于穴 位上揉之,称为揉乳旁。 【次数】揉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图1-4-17 按揉乳旁
胸腹部穴位
﹡ 3、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0.2寸,平
第五肋间隙。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指或
梢分推,称推坎宫,亦称分头 阴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
图1-4-6 推坎宫
头面部穴位
3、太阳
【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中点,向 后约1寸凹陷处。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 推,称推太阳;用中指端揉或 运,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 方向揉运为补,向耳方向揉运 为泻。
﹡5、山根
【位置】印堂之下,两目内 眦之间。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 掐山根。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把手并上的时候,最高的突 起处,就是合谷穴。或用一 支大拇指的横纹对准另一支 手的虎口,直接按下去的位 置就是合谷穴
1、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 眼圈,眼部减压,增进免疫 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 肌肉僵硬;
2、镇静止痛,通经活络, 清热解表;
3、合谷穴治疗下牙齿疼痛, 特效穴。
3
曲池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阴部痛,痛经, 遗精;膝痛
19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科常见穴位
主讲人—王亮
1
常用穴位
涌委阳阴三足命肾气神中迎水印百风少内曲合 泉中陵陵阴三门俞海阙脘香沟堂会池商关池谷
泉泉交里
2
合谷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 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 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 故名 。
20
委中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
骨神经痛、小腿疲劳、 肚子疼痛、脖子酸痛、 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 疼痛、膝盖疼痛。
21
涌泉
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 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1.昏厥、中暑、 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 及神志病患;
2.头痛,头晕; 3.咯血,咽喉肿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热; 6.奔豚气。
17
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 胫骨后缘
按摩功能: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 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 难产,产后血晕,恶露 不尽,遗精,阳痿,阴 茎中痛,水肿,小便不 利,遗尿
1、抒压/解除疲劳,消除黑 眼圈,眼部减压,增进免疫 力,提神醒脑,可舒缓肩颈 肌肉僵硬;
2、镇静止痛,通经活络, 清热解表;
3、合谷穴治疗下牙齿疼痛, 特效穴。
3
曲池
主治腹胀,腹泻,水肿, 黄疸;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阴部痛,痛经, 遗精;膝痛
19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中医科常见穴位
主讲人—王亮
1
常用穴位
涌委阳阴三足命肾气神中迎水印百风少内曲合 泉中陵陵阴三门俞海阙脘香沟堂会池商关池谷
泉泉交里
2
合谷
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 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 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 故名 。
20
委中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坐
骨神经痛、小腿疲劳、 肚子疼痛、脖子酸痛、 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 疼痛、膝盖疼痛。
21
涌泉
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 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1.昏厥、中暑、 癫痫、小儿惊风等急症 及神志病患;
2.头痛,头晕; 3.咯血,咽喉肿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热; 6.奔豚气。
17
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 胫骨后缘
按摩功能:脾胃虚弱, 消化不良,腹胀肠鸣, 腹泻,月经不调,崩漏, 带下,闭经,子宫脱垂, 难产,产后血晕,恶露 不尽,遗精,阳痿,阴 茎中痛,水肿,小便不 利,遗尿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PPT课件
骨度定穴法-背部
直量:上下距离(直寸)以脊椎棘 突为依据。
横量: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6寸 (单侧为3寸);两骶髂关节之间-3 寸(单侧为1.5寸),以此作为背部横 寸的依据。肩峰至后近中线-8寸。
骨度定穴法-胸腹部
直量:胸部的上下直行距离(直寸)以肋间 隙为依据。
腹部,自胸骨下角(歧骨,剑突上)至脐中 -8寸;
腘横纹-外踝尖 下 肢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常用骨度 度量法
用途
12 直度 确认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3
直度 确认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3
直度 确认第7颈椎棘突下-后发际正中距离
9
横度 确认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9
横度 确认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8
横度 确认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12 直度 确认胸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在按摩治疗过程中,准确地选取穴位非常重要。 经穴、奇穴的分布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时应 当采取正确的方法。腧穴的定位方法有以下4种。
腧穴的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指寸定位法 简便取穴法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现 又称“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 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 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 位的方法。即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 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 等分为1寸。常用的骨度分寸以表 说明如下。
常用骨度度量法用途前发际至后发际12确认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眉心至前发际正中确认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后发际正中至第7颈椎棘突下确认第7颈椎棘突下后发际正中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横度确认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前额两发角之间横度确认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横度确认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确认胸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胸剑联合中点脐中确认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耻骨联合上缘横度确认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两骼后上棘之间横度确认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腕横纹肘横纹12确认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肘横纹腋横纹股骨大转子腘横纹19确认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腘横纹外踝尖16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18确认下肢外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股骨内侧踝下方内髁尖1313体表标志法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
中医常用穴位PPT讲稿
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 能力增强。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
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
十宣
内关穴
• 定位----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
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 临床应用 • 孕妇呕吐、晕车(大拇指掐在
内关穴 )、手臂疼痛、头痛、 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 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 逆、腹泻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合谷穴
• 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
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 指处就是合谷穴 。
• 临床应用: • 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 • 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浅刺 • 经闭----合谷、三阴交 • 鼻疾----合谷、迎香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
疾、消化不良等胃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
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
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
•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外关穴
•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
桡骨之间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劳宫穴
• 定位-----握拳屈指时中指尖
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悸 • 中暑昏迷----劳宫、水沟、
十宣
内关穴
• 定位----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
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
• 临床应用 • 孕妇呕吐、晕车(大拇指掐在
内关穴 )、手臂疼痛、头痛、 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 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 逆、腹泻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合谷穴
• 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
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 指处就是合谷穴 。
• 临床应用: • 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 • 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浅刺 • 经闭----合谷、三阴交 • 鼻疾----合谷、迎香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
疾、消化不良等胃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
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
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
•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外关穴
•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
桡骨之间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常用穴位取穴方法》课件
常见穴位取穴
03
合谷穴取穴
总结词
合谷穴位于手背,取穴时需找到虎口位置,即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
详细描述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具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发热等 症状。取穴时,将手背朝上,找到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即虎口位置,用手指按压有明显酸胀感 的位置即为合谷穴。
五输穴
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 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 重要穴位,是临床常用穴位。
络穴
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络 脉在身体各部位的联络穴位, 具有调节表里两经的作用。
募穴
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俞 穴,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
取穴方法
02
骨度分寸法
总结词
骨度分寸法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度尺寸来确定穴位位置的方法。
三阴交穴取穴
总结词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取穴时需找到内踝尖上三寸的位置 ,即胫骨内侧后缘处。
详细描述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具有健脾利湿、调经止痛 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症状。取穴时 ,找到内踝尖上三寸的位置,即胫骨内侧后缘处,用手指按 压有明显酸胀感的位置即为三阴交穴。
注意事项
详细描述
骨度分寸法是一种常用的取穴方法,它是根据人体不同部位的骨度尺寸来划分穴位的位置。这种方法将人体分为 若干等分,每一等分代表一定的长度或宽度,从而确定穴位的位置。骨度分寸法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因此在针灸学中被广泛采用。
手指同身寸法
要点一
总结词
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来测量穴位位置的方 法。
调节内分泌,缓解失眠等症状。
THANKS.
自然标志取穴法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异常情况预防和处理
1、晕针:精神疲惫、恶心呕吐,面色、唇色苍白
( 1 ) 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 扶持患者平 卧,注意保暖。(2)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即可恢 复(3)如未能缓解者,亦可加刺人中,灸百会、 足三里,揉按内关等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嘱患者消除紧张, ( e g : 聊 天 ) 放松局部肌肉 (eg:循、按、弹等);因单向捻针致滞针者, 可以反向将针捻回。
大椎放血——治疗青春痘。
神阙(肚脐)——固本培元。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腧穴定位:以体表标志为主要依据,或两标志之间折合成一定比例寸,利用骨 度分寸或者同身寸进行定位。
同身寸
常用腧穴
百会、太阳、迎香、人中、安眠、风池、大椎、肩井、天宗 少商、合谷、列缺、养老、内关、支沟、手三里 涌泉、太冲、三阴交、丰隆、足三里、委中 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
常见疾病有什么?
合谷穴(手阳明大肠经)
定 位 : 手背第一、二掌骨 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处。
合谷穴被称为“万用穴”,可以治 疗 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眼 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 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 、 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 , 咽 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 便秘,经闭,滞产等很多疾病。
4、其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不宜针刺。
中医常用穴位 ppt课件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闭经,子宫脱 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遗精, 阳痿,阴茎中痛,水肿,小便不利,遗 尿,脚气,失眠,湿疹,荨麻疹,神经 性皮炎,高血压病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神门穴
❖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 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心痛、心烦、惊悸、健忘、
失眠、神经衰弱等心与神志 病证。 ❖ 高血压
❖ 临床应用 ❖ 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 热病 ❖ 胁肋痛,上肢痹痛
风池穴
❖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 凹陷处即是
❖ 临床应用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
鼻渊,鼻出血,耳聋,中风,口眼歪斜, 热病,感冒,落枕 ❖ 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方向斜刺 0.5~0.8寸,
交点处
❖ 临床应用 ❖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
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 等 ❖ 升阳举陷:治脱肛、泄泻等证
关元穴
❖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 脐下3寸
❖ 临床应用 ❖ 遗尿,遗精,小便频数,小便不通,
疝气,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产后出血,小腹痛,完谷不化,泄泻, 脱肛,中风脱证 ❖ 强健要穴---艾灸关元穴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涌泉穴
❖ 定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 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 临床应用----养生保健 ❖ 用热盐水浸泡双侧涌泉穴。热水以自己能适应为
鱼际穴
鱼际
❖ 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临床应用: ❖ ①单针鱼际对哮喘而伴有口干舌燥者有良好治疗作用 ❖ ②咳嗽,咳血 ❖ ③小儿疳积 ❖ 每天搓鱼际穴防感冒、咳喘
常用穴位定位与取穴方法PPT课件
4
4.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
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5.迎香*(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 及眶下神经。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齿痛、 颊肿、三叉神经痛。 •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9
3.颊车*(Jiáchē,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Tóuwéi,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 平刺0.5~l寸。 5.地仓*(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5
6
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ST1) 足阳明经、阳跷、 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之间
【主治】 ①眼睑瞤(3-①)动、迎风流泪、目 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 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 出血。
4.肩髃*(Jiānyú,LI15) 【定位】 在肩峰端下缘,三角肌上部中央。上臂外展或向前
平伸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主治】 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颈项拘挛;②瘰疬;③目
疾。 【操作】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5.迎香*(Yíngxiāng,LI20) 手、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主治】 ①鼻塞,鼽衄,口歪,面痒;②胆道蛔虫症。 【操作】 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 及眶下神经。 •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瞤(3-①)动、齿痛、 颊肿、三叉神经痛。 • 【操作】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l寸
9
3.颊车*(Jiáchē,ST6) 【定位】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
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操作】 直刺0.3~0.5寸,平刺0.5~l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Tóuwéi,ST8) 【定位】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操作】 平刺0.5~l寸。 5.地仓*(Dìcāng,ST4) 【定位】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主治】 口歪,流涎,眼睑瞤(3-①)动。 【操作】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5
6
足阳明胃经
1.承泣*(Chéngqì,ST1) 足阳明经、阳跷、 任脉交会穴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 之间
【主治】 ①眼睑瞤(3-①)动、迎风流泪、目 赤肿痛、夜盲;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 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 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 出血。
穴位的定位及功效PPT课件
• • • • • • • • • • • • • • • • • • • •
9、足太阳膀胱经穴厥阴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 功效:疏通心脉,宽胸理气。心痛,心悸。咳嗽,胸闷。牙痛。 10、足太阳膀胱经穴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养血宁心,理气止痛,通络宽胸。 心痛,心悸,胸闷,气短。咳嗽,吐血。 失眠,盗汗。 11、足太阳膀胱经穴督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寸 。 功效:理气宽胸,心痛,胸闷。胃痛,腹痛。咳嗽,气喘。 12、足太阳膀胱经膈俞 ;定位: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理血化淤,调气补虚,调和脾胃。便血。咳嗽,气喘,吐血,盗汗。 13、足太阳膀胱经肝俞: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疏肝理气,养血明目,癫狂,脊背痛。 14、足太阳膀胱经胆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疏肝利胆,理气解郁,调和脾胃,口苦,胁痛。肺痨,潮热。 15、足太阳膀胱经脾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健脾利湿,益气和中。 腹胀,呕吐,痢疾,便血。水肿。 16、足太阳膀胱经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理气和胃,化湿消滞。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 17、足太阳膀胱经三焦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通利三焦,疏调水道。 水肿,小便不利。腹胀,肠鸣。膝关节无力。 18、足太阳膀胱经肾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功效:滋阴壮阳,补肾益气,利水消肿。遗尿,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耳 聋,耳鸣,咳嗽,气喘。中风偏瘫,腰痛,骨病。
腿后侧
1、足太阳膀胱经承扶;定位:在大腿后侧,臀下横纹正中。 功效:祛湿补气 ,缓解腰痛、痔疮。 2、足太阳膀胱经委中;定位:腘横纹中点, 功效:治疗腰背痛要穴,排毒的出口。需弯曲腿部点按。 3、足太阳膀胱经承山;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 小腿或足跟 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三角形凹陷处。 功效:治疗腰腿痛,痔疮。 4、足少阴肾经穴太溪;定位:脚内踝后侧贴着内踝。 功效:肾经的原穴,补肾的大穴。对人体非常有补益作用。 5、足太阳膀胱经穴昆仑;定位:外踝后侧凹陷, 功效:经常拨动可以降低血压,增强大肠的蠕动,治疗便秘。对治疗腰痛也 有很好的效果。 6、足少阴肾经穴涌泉;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 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功效:人体长寿大穴,排毒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 力充沛,腰膝壮实,行走有力。辅助治疗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 肾炎、每晚按摩100次可调节高血压。
中医常用穴位ppt课件
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
9
迎香穴
•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 临床应用 •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
10
四白穴
• 定位-----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 • 临床应用 •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
痛眩晕。 •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
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胃
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
14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低时,针灸足三里可
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 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
19
肩贞穴
• 定位-----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 纹头上1寸
• 临床应用 • 治疗肩周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
.
20
睛明穴
• 定位---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迎风流泪
.
22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
9
迎香穴
•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 • 临床应用 • 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
10
四白穴
• 定位-----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 • 临床应用 •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
痛眩晕。 • 指压该穴道,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
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
天枢穴
• 定位-----脐中旁开2寸 • 临床应用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消化不良等胃
肠病 • 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
14
足三里穴(保健要穴)
• 定位-----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 • 临床应用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 常灸足三里可养生保健 (预防感冒) • 按摩足三里治疗慢性胃炎、胃痛 • 血压高时,针灸足三里可降压,血压低时,针灸足三里可
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 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
19
肩贞穴
• 定位-----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 纹头上1寸
• 临床应用 • 治疗肩周炎----肩贞穴、肩髃穴、肩髎穴
.
20
睛明穴
• 定位---人体睛明穴位于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临床应用 •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迎风流泪
.
22
委中穴
• 定位---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临床应用 •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 腹痛,急性吐泻。 • 小便不利,遗尿。 • 腰背痛、腿部疲劳----揉按委中穴
中医穴位ppt课件
中医穴位
焦作职工医学院 杨淑敏
1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 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所以,从古至今,中医们就一直将经络以及经络上的穴 位当作人体大药来使用。
2
❖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道位于 “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 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 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 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 穴道,称为正穴。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 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 发”、“砭灸处”、“穴位”。
18
❖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 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 ②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癫狂痫。 ③盗汗,疟疾。 ④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19
❖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
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 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 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 无乳、瘿气、霍乱、转筋等其 他病证
5
❖ 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
❖ 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 志法”;
❖ 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 “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
❖ 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 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 “同身寸”。
11
❖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 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 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 手指挛痛。
焦作职工医学院 杨淑敏
1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人体经络是一套具有强大自我调节 能力的系统,五脏六腑都通过经络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所以,从古至今,中医们就一直将经络以及经络上的穴 位当作人体大药来使用。
2
❖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道位于 “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 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 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 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 穴道,称为正穴。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 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 发”、“砭灸处”、“穴位”。
18
❖ 后溪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 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 ②耳聋,目赤,咽喉肿痛,癫狂痫。 ③盗汗,疟疾。 ④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
19
❖ 膻中穴: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 现代临床上常用于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
痈等呼吸系统病症,噎膈、臌胀、呕吐涎沫等消化系 统病症,胸痹胸痛、心痛、心悸、 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 无乳、瘿气、霍乱、转筋等其 他病证
5
❖ 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
❖ 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 志法”;
❖ 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 “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
❖ 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 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 “同身寸”。
11
❖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解表清热,通利咽喉,苏厥开窍 1.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腮腺炎,感冒发烧, 支气管炎,肺炎,咯血;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休克,精神分裂症,癔病,失眠; 3.消化系统疾病:食道狭窄,黄疸; 4.五官科系统疾病:齿龈出血, 舌下肿瘤,口颊炎; 5.其它:脑溢血,盗汗,小儿惊风, 手指挛痛。
中医常用保健穴位ppt课件
.
22
5. 治虚喘:喘哮发作面色苍白,用灸法,特效。
6. 治小肠病:为小肠募穴,可治小肠各种疾病。
7. 治糖尿病:强肾可缓解糖尿病并发症,需配合足 三里、三阴交穴。
8. 治排尿不顺:可用灸法,也可以用拍法,五指并 拢空心掌拍打,一次连续拍108下效果最好。
9. 治各种血症:本穴为血液循环的强壮刺激点,又 为先天气海,元阴元阳在此交会,虚症用灸,平 时多揉按拍可促进血液循环。
.
19
关元穴
• 定位 位于脐下三寸处
• 功效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 临床应用
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
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
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
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
的目的。
.
20
• 保健方法 艾灸或按摩。
• 温灸:每天温灸3-5分钟,有强肾壮阳,增 加男性性功能的功效,建议长期坚持使用, 效果显著。
3.失眠,癫狂,头晕。
4.虚劳赢瘦,水肿。
5.膝痛,下肢痿痹,脚气。
.
18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 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 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 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 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 炎、休克、失眠等。
•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胃炎、肠炎、痢疾、 尿潴留。
.
29
内关穴
•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 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27
神阙穴
• 定位 在脐部中央。
• 功效 穴当元神之门户,故有回阳救 逆、开窍苏厥之功效。加之位于腹之 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 肠,所以还能健脾和胃、理肠止泻。 本穴除治中风脱症,厥逆之外,还可 治疗腹泻、脱肛等症。一般不针,可 隔盐、隔姜灸之。
中医科常见穴位PPT课件
百会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 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穴居颠顶,联系脑部 治疗高血压、眩晕、血 管性头痛等。安神定志: 治心悸、失眠、健忘等 证
印堂
穴位于人体额部,当两眉头 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 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 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主治病证:头痛,眩晕,失 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 额窦炎,鼻出血,面神经麻 痹,三叉神经痛,子痫,高 血压、小儿惊风等。
曲池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 屈肘 取该穴道时患者应采用正坐, 侧腕的取穴姿势,曲池穴位 于肘部,寻找穴位时曲肘, 横纹尽处,即肱骨外上髁内 缘凹陷处。 1.助排便,解除掉发危机; 2、有预防和改善老人斑、 皮肤粗糙 3、缓解高血压 按摩曲池穴容易造成流产, 孕妇禁用
内关
内关穴位于人体的前臂 掌侧,从近手腕之横皱 纹的中央,往上约两指 宽的中央。 1、帮助入眠,可调节 自律神经,改善胸痛、 心悸、盗汗,舒缓腹胀 感,治头晕目眩; 2、治疗心绞痛的穴位。
气海
位于腹正中线脐下一寸 半 ,取穴时,可采用仰 卧的姿势,气海穴位于 人体的下腹部,直线连 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 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 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闭经、崩漏、带下、阴 挺、恶露不尽、胞衣不 下等妇科病证,腰痛、 食欲不振、夜尿症、儿 童发育不良等。
肾俞
阳陵泉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 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范围:半身不遂, 下肢痿痹,麻木,膝膑 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 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 神经痛,肝炎,胆囊炎, 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 小儿舞蹈病等。
《腧穴与常用穴位》幻灯片
手太阴肺经
◆属络的脏腑:属肺,络大肠,环循胃口。
◆联络的器官:喉咙
常用穴位
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 上1.5寸,即两手虎口穿插,食指尖下 所指筋稍凹陷处。
太渊:在腕掌侧横纹的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1分
手太阴肺经 —腧穴
腰脊引痛睾丸等
〔3〕配伍:配天枢、上巨虚、血海治 大便
脓血
〔4〕刺灸法:直刺1-2寸。
足阳明胃经—腧穴
【丰隆】
〔1〕定位:外踝高点上8寸,距胫骨前缘外 2横指。
〔2〕主治:是治痰要穴,既可治有形之痰, 如痰多
咳嗽、哮喘,又可治无形之痰,如癫
狂痫证、眩晕、中风等;下肢痹痛
〔3〕配伍:配太渊、肺俞、中脘治痰多咳嗽
手太阴肺经—腧穴
【太渊】 〔1〕定位:在腕掌侧横纹的桡侧,桡动脉搏
动处 〔2〕主治:咳嗽痰多,无脉症 〔3〕配伍:配列缺治风痰咳嗽;配内关、人
中治无 脉症
〔4〕刺灸法: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刺法要点:针尺泽、太渊要避开动脉,且不可
尺泽
列决 太渊
少商
手阳明大肠经
◆ 属络的脏腑:属大肠,络肺。
当鼻唇沟中。 〔2〕主治:一切鼻疾〔鼻塞流涕、鼻衄等〕 〔3〕配伍:配风池、外关治疗鼻塞流涕;
配孔最治鼻衄 〔4〕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合谷 曲池
迎香
肩髃
常用穴位
解溪:足背踝关节横纹中点。
天枢: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 胫骨前缘一横指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 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 正中为12寸。
2、眉间至前发际正中为 3寸
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 发际正中为3寸。
4、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 离端为12寸。
.
1、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 际正中为3寸。
2、肩胛甲骨内缘到后正中 线为3寸。
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4、肘横纹到腕掌(背)侧
横纹为12寸。 5、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
.
.
足部反射区图
.
.
1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 内关—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前臂 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 呃逆、失眠、头痛、癫狂、痫证、癔病、 热病、肘臂挛痛。
.
内关穴
▪ 快速取穴 ▪ 微屈腕握拳,从掌侧
.
⑵远治作用:
▪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 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 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
⑶特殊作用
▪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某些穴位
机体功能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一穴位)
▪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
.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度 作为1寸。用于四 肢部取穴。
.
③横指同身寸法:将 食、中、无名、小 指并拢,以中指第 二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
指寸定位法
▪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 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又称指量法、手 指同身寸取穴法。
腕横纹向上2寸,两条 锁状筋之间。
.
2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
▪ 劳宫—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手掌 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 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主治:心痛,中风昏迷,癫狂,中暑,鹅 掌风,口疮,口臭。
.
快速取穴: 半握拳,中指指尖压 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 即是。
.
3 合谷
▪ 合谷—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 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 指尖下是穴。
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 的方法。
.
1、前两额发角之间为9寸。
2、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 寸。 3、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 4、两乳头之间为8寸。 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 6、腋前、后纹头到肘横纹为9寸 7、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 为12寸。 8.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 缘18寸。 9.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 寸。
.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
任脉
.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
.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
▪ 快速取穴:屈肘取穴, 在肘横纹头下2橫指处。
.
6 曲池
▪ 曲池—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 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瘾疹,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 高血压,癫狂。
.
快速取穴:把胳膊弯曲,肘横纹这条 细缝靠近肘尖的部位。
.
7 迎香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络系统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别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
一、腧 穴
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
⑴近治作用:
▪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 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 位的共同点。
中医基本知识之经络腧穴 (常用的穴位)
2014.12.11
.
经络的概念
“经”,路径;“络”,网络。 经: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 络: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的 特殊系统
.
▪ 指寸定位法使用方便,但对儿童和身材高 矮胖瘦者易有误差,必须在骨度分寸的基 础上应用,不能以指寸倍量全身各部,以 免长短失度。
.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 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 例如: 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 尖到达处就是风市穴。 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 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齿痛、面 肿、口眼呙斜、痄腮、指臂痛、上肢不遂、 腹痛、便秘、发热、无汗、多汗、瘾疹、 滞产。
.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9寸。 6、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
2.体表标志法:
(1)固定标志: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
.
3.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指 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 掌侧两端纹头之间 为1寸。用于四肢 取穴的直寸、背部 的横寸。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
▪ 快速取穴: ▪ 手掌侧放,拇指伸直
向上翘起,腕背桡侧 有一凹陷处即是。
.
5 手三里
▪ 手三里—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前 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 纹下2寸。
▪ 主治:齿痛,颊肿,手臂麻痛,肘挛不伸, 上肢不遂,腹胀,吐泻。
1、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 正中为12寸。
2、眉间至前发际正中为 3寸
3、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 发际正中为3寸。
4、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 离端为12寸。
.
1、第七颈椎棘突下至后发 际正中为3寸。
2、肩胛甲骨内缘到后正中 线为3寸。
3、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4、肘横纹到腕掌(背)侧
横纹为12寸。 5、股骨大转子到腘横纹为
.
.
足部反射区图
.
.
1 手厥阴心包经-内关
▪ 内关—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前臂 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 寸,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主治: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 呃逆、失眠、头痛、癫狂、痫证、癔病、 热病、肘臂挛痛。
.
内关穴
▪ 快速取穴 ▪ 微屈腕握拳,从掌侧
.
⑵远治作用:
▪ 十四经穴还能治疗本经循行所过的远隔 穴位所在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 变,甚至对全身有影响。
.
⑶特殊作用
▪ ①双相良性调节作用
▪ 当机体功能低下时 某些穴位
机体功能增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一穴位)
▪ 当机体功能亢进时
恢复正常
▪ ②相对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 位、素髎升压
.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
.
②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度 作为1寸。用于四 肢部取穴。
.
③横指同身寸法:将 食、中、无名、小 指并拢,以中指第 二节横纹处为准, 四指的横度为3寸。 又称“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背 部的横寸
.
指寸定位法
▪ 指寸定位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 分寸以量取腧穴的方法,又称指量法、手 指同身寸取穴法。
腕横纹向上2寸,两条 锁状筋之间。
.
2 手厥阴心包经--劳宫
▪ 劳宫—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手掌 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 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 主治:心痛,中风昏迷,癫狂,中暑,鹅 掌风,口疮,口臭。
.
快速取穴: 半握拳,中指指尖压 在掌心的第一横纹处 即是。
.
3 合谷
▪ 合谷—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 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 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 放在另一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 指尖下是穴。
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 的方法。
.
1、前两额发角之间为9寸。
2、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为9 寸。 3、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为8寸 4、两乳头之间为8寸。 5、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 6、腋前、后纹头到肘横纹为9寸 7、肘横纹到腕掌(背)侧横纹 为12寸。 8.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 缘18寸。 9.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 寸。
.
任脉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共二十四穴。
.
任脉
.
督脉 体表路线:
起于尾骨尖下长强穴→腰背项部正 中→巅顶→前额正中→鼻柱→人中 沟→止于上唇系带与齿龈相接处的 龈交穴
.
.
带脉
▪ 带脉的“带”字,含有腰带的意思。因其 横行于腰腹之间,统束全身直行的经脉, 状如束带,故称带脉。带脉的主要功能, 总的说来是“约束诸经”。它从第二腰椎 发出,围腰一周。因此,足部的阴阳经脉 都受带脉的约束。由于带脉出自督脉、行 于腰腹,腰腹部是冲、任、督三脉脉气所 发之处(冲、任、督皆起于胞中),所以 带脉与冲、任、督三脉的关系极为密切。
.
▪ 快速取穴:屈肘取穴, 在肘横纹头下2橫指处。
.
6 曲池
▪ 曲池—定位:侧腕,屈肘。在肘横纹外侧 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主治: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瘾疹,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 高血压,癫狂。
.
快速取穴:把胳膊弯曲,肘横纹这条 细缝靠近肘尖的部位。
.
7 迎香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正经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经络系统
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
十五别络
络脉
孙络 浮络
.
一、腧 穴
定义: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一)腧穴的分类 1、十四经穴 2、经外奇穴 3、阿是穴
.
(二)腧穴的治疗作用
一、近治作用 二、远治作用 三、特殊作用
.
⑴近治作用:
▪ 有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 器官、脏腑病变的作用。这是所有穴 位的共同点。
中医基本知识之经络腧穴 (常用的穴位)
2014.12.11
.
经络的概念
“经”,路径;“络”,网络。 经:为主干,大多直行,位置相对较深,数量少。 络:为分支,纵横交错,位置相对较浅,数量较多。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气 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的 特殊系统
.
▪ 指寸定位法使用方便,但对儿童和身材高 矮胖瘦者易有误差,必须在骨度分寸的基 础上应用,不能以指寸倍量全身各部,以 免长短失度。
.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 行的取穴法,又称“经验取穴法”。 例如: 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而立,于股外侧中指 尖到达处就是风市穴。 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 手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 二横纹上取劳宫穴。
▪ 主治:头痛、眩晕、鼻出血、齿痛、面 肿、口眼呙斜、痄腮、指臂痛、上肢不遂、 腹痛、便秘、发热、无汗、多汗、瘾疹、 滞产。
.
▪ 快速取穴法 ▪ 拇指食指并拢,当第
1.、2掌骨间背侧肌肉 最高处的中央。
.
4 阳溪
▪ 阳溪—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腕背 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 腱与拇掌长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19寸。 6、腘横纹至外踝尖为16寸。
.
2.体表标志法:
(1)固定标志: 背部的标志:
①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②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③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④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 (2)活动标志
.
3.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指 寸法)①中指同身寸法:
中指屈曲时,中节 掌侧两端纹头之间 为1寸。用于四肢 取穴的直寸、背部 的横寸。
▪ 主治: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咽喉肿 痛,齿痛,腕痛。
.
▪ 快速取穴: ▪ 手掌侧放,拇指伸直
向上翘起,腕背桡侧 有一凹陷处即是。
.
5 手三里
▪ 手三里—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前 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 纹下2寸。
▪ 主治:齿痛,颊肿,手臂麻痛,肘挛不伸, 上肢不遂,腹胀,吐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