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皮亚杰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

皮亚杰学前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1. 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对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认为儿童在学习中应该具备主动性和自主性,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他提出了“构建主义”理论,即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开放的学习环境,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成为儿童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独立思考、表达意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参与到有趣、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去。

2. 注重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皮亚杰提出了一种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即“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认为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思维特点和能力,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感知、运动、操作和符号运算等基本能力。

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探索和实践活动来促进儿童的感官和运动发展。

在小学前期,教师可以引导儿童进行逻辑推理、分类和数量概念等符号运算活动。

3. 强调合作与社交能力的培养皮亚杰认为,合作与社交是儿童学习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他提出了“协作学习”理论,强调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来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合作、互助共享的氛围。

他们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孩子们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儿童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还能够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4. 强调观察和记录儿童的发展皮亚杰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他认为观察是获取知识和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来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观察每个孩子的兴趣、需求和进步,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试分析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分析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试分析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社会科学系 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一班 20100310011 王培培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对于认知发展这个理论,最有影响并且相对完善的观点有三名伟大人物的观点,然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下面我就皮亚杰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是先天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行为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他们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历程达成对周围环境的适应,从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智力得到发展。

皮亚杰把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归结为两个主要方面,即认识形成的心理结构和认识结构与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每一个智慧活动都含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即图式。

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是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图式中,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

顺应是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

平衡,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环境的两种机能。

儿童遇到新事物,在认识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如果成功,就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

反之,儿童就做出顺应,调整原有图式或创立新图式去接受新事物,直至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

儿童心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从低一级水平的图式不断完善达到高一级水平的图式,从而使心理结构不断变化、创新,形成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还把儿童认识的建构过程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四个阶段。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启示》读书心得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启示》读书心得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及其教育启示》及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的读书心得张生芳女康川学校小学语文高级教师皮亚杰是20世纪最着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的,各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和发展成就,并且儿童的发展是主动的。

他的这一观点给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方法等带来诸多启示。

一、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数量累积过程。

他按照认知结构的性质把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阶段可以得到不同于上一阶段的认知能力,儿童就可以获得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1]这一自我调节过程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健全的神经系统。

同时,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作用,产生于儿童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之中。

而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活动这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

所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皮亚杰非常重视儿童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在儿童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他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并清楚地阐述了儿童认知发展是分阶段的,各阶段有其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取得成就。

皮亚杰把人的身心发展分为感知运算、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虽然每个发展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人的身心发展总体上表现出连续性、阶段性、结构性、次序不变性和交叉性等特征。

认知发展理论阐明了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们依次发生,不能超越,也不能逆转,表现为连续性和阶段性。

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儿童自身中,他不同意行为主义过于强调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

皮亚杰认为,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儿童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都有一套独特表征和解释世界的方法和原则,表现出思维的独特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学的启示关于人的发展,历来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

心理学家们主要是从认知、人格、社会化、语言、动作与行为等方面研究人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见仁见智的理论。

而在认知发展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当属瑞士日内瓦大学心理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他却对儿童的反应,特别是错误回答非常关心。

他发现儿童的错误符合一个连贯的模式,这模式暗示他们的思考可能具有自己的特点。

幼小儿童不会只是比年龄较大的儿童或成人更不会说话,而可能以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思考。

他独具慧眼,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

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以下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的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初生的婴儿,只有一系列笼统的反射。

他最初的感觉动作是笼统含糊,缺乏精确性和协调性的,也分辩不清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随后的发展便是组织自己的感觉与动作以应付环境中的刺激,到这一阶段的后期,感觉与动作才渐渐分化而有调适作用的表现,开始意识到主体与客体的区别,有了客体恒常性概念,思维也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7岁)随着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思维是单维的和不可逆的,其推理也常常是不合逻辑的。

例如,让4到5岁儿童用两手分别向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内投放同等数量的木珠)每次投一颗)儿童知道这两个杯子里装的木珠一样多。

然后实验者将其中一杯珠子倒入另一高而窄的杯子中,问儿童:两杯珠子是一样多,还是不一样多?部分儿童会说,矮而宽的杯子中的珠子多;另一部分儿童会说,高而窄的杯子中的珠子多。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从多维对事物归类,具有了思维的可递性和去自我中心,因而能够进行具体逻辑推理。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与维果茨基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理论探讨 LILUNTANTAO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建构主义思潮在欧美掀起了一场对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革命,革新了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有学者将把建构主义理论分为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学建构主义三个阵营。

其中,真正对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有很强的启示意义的,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个体建构主义和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社会建构主义。

 皮亚杰的个体建构主义理论与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实质与机制问题,对学前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主要包括: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并引导学前儿童积极主动与环境进行互动;学前教育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基础上进行;重视游戏和实践活动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关注学前儿童对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等。

一、基本观点1.皮亚杰个体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发生认识论。

为皮亚杰奠定在建构主义心理学派中的地位的,主要是其创立的“发生认识论”。

其基本观点包括:①遗传和环境通过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认知发展。

②个体出于适应环境的需要,通过作用于环境,实现认知发展。

③智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内容、机能和结构,智力发展是个体认知结构形成和持续建构的过程。

(2)认知建构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产生与发展是个体不断自我建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为说明这一过程,皮亚杰提出了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概念。

其中,图式是指认知结构,个体正是通过图示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层面的适应和组织的。

同化是指个体把新信息整合到已有图式中的认知过程,顺应则是个体在无法同化新信息时,通过改变旧图式或创造新图式的方式吸收新信息的认知过程。

平衡则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通过协调与整合而达成的“均衡状态”。

每一个个体都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之间由不平衡到平衡,再由平衡到不平衡的螺旋式循环过程中,使得图式不断生长,从而实现认知发展的。

这一过程是个体通过自己的活动,在与外部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对学前教育启示论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对学前教育启示论文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说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前者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连续的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中图分类号:d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4-0063-02相信无论是研读心理学或是教育学的人对于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这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

他是瑞士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并且建构出一套有关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而闻名,曾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罗伊德之外的另一位巨人。

另一方面,他的理论对于西方教育的改革起了深远重大的启示作用。

因此,无论是对于心理学或是教育学,皮亚杰都是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皮亚杰认知(智力)发展理论作简单介绍,并且针对其理论对于学前教育启示作以评述。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皮亚杰认为智慧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人的智力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由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而智力也必然在变化着,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皮亚杰认为认知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即凡是行动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图式。

而同化与顺应是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

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学前教育的影响1

合于认知结构中,个体认知结构发生量变,但结构依旧保持稳
定 ,而顺化是认知结构被刺激影响而发生改变 ,结构彻底变
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化。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象征思维(2~4岁);直觉思维阶段(4~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认知发展阶 段理论
教师采用的教 学方法应促进 幼儿自我调解 与认知建构的 过程。
贡献
➢丰富与深化了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描述了儿童思维发展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 级的过程。
➢皮亚杰提出,个体发展是个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相互作用 论具有辩证意义。
➢ 皮亚杰强调,当个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时,个体并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 外部环境刺激的影响,而是主动地寻求探索周围的环境和刺激。
局限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适应和平衡是源于生物学的,贬低了环境、教育和语言的作用。 他将适应和平衡扩展至人类社会,从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这个最根本的特征。
➢个体认知发展并不完全像皮亚杰描述的“全或无”那样的形式,个体的有些认知能力在 其年幼时就已经存在。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遭到了批评。有些人认为皮亚杰在做实验时把很多变量混淆了,从而 对结果产生了影响。
· 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 1923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 1924
《儿童的道德判断》 1932
《智慧心理学》
1947
NO.2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是在儿童本身与外部环境不断
地交互作用中 ,认知结构形成与更新的结果。认知结构的不断
认知发展观
形成与更新重组就是认知发展的根本,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化达 到认知结构的建构与再建构,同化是个体将外部刺激或信息整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启示-精选文档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启示-精选文档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启示-精选文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幼儿社会教育的启示认知发展理论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观点,主要体现在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论述中。

皮亚杰作为发生认识论领域的专家,主要关心的是儿童认知的问题,但他在儿童社会性发展领域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对后来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社会领域“主要解决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认知领域主要解决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前者属价值判断,后者属事实判断。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关于儿童是主动学习和发展的、幼儿认知的发展有一定的阶段顺序、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有效途径、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等观点,对当前的幼儿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1.儿童是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皮亚杰十分重视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反对传统上把儿童看作是一个“依赖的变量”。

皮亚杰认为,儿童从一出生就是其自身发展的积极的动因。

他积极地从环境中寻找、选择适宜的刺激,积极主动的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

儿童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不断的建构着自己的经验系统既认知结构,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知识体系。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并不只受教于成人,而且自己独立进行学习。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儿童,而是出自儿童本身。

皮亚杰进而指出,儿童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具有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任何外界的、奖惩类的强化并不起主要的作用。

2.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一定阶段顺序的卢梭在《爱弥尔》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儿童不是小大人”的说法,皮亚杰则用大量令人信服的实验材料证明了儿童和成人在认知方面的不同,并且儿童在不同的阶段,其认知结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出与前后各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

皮亚杰是坚决主张阶段论的心理学家,他的阶段论给人们提供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应教什么和怎样教的教育教学的心理学依据。

皮亚杰认为,“教育是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主张教学一定要考虑学生当时所处的发展阶段。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包括认知发展的阶段说和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分析两部分内容,前者把人的认知发展过程分为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连续的四个时期;每一个时期的发展都受成熟、经验、社会经验、平衡等因素的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学前教育相信无论是研读心理学或是教育学的人对于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这个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

他是瑞士的著名儿童心理学家,以研究儿童智力发展,并且建构出一套有关人类认知发展的理论而闻名,曾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罗伊德之外的另一位巨人。

另一方面,他的理论对于西方教育的改革起了深远重大的启示作用。

因此,无论是对于心理学或是教育学,皮亚杰都是位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

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皮亚杰认知(智力)发展理论作简单介绍,并且针对其理论对于学前教育启示作以评述。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皮亚杰认为智慧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人的智力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由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而智力也必然在变化着,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皮亚杰认为认知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即凡是行动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图式。

而同化与顺应是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

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思想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思想

2.儿童认知结构与智力发展 皮亚杰依据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 儿童思维发展结构理论,其核心是“发 生认识论”,主要研究儿童认识发展的 工程和结构,涉及“图式” 、“同 化” 、“调节” 、“平衡”4个基本概 念。 图式——即人类认识事物的主观上的结 构。(行动是外显的运动行为叫做感知 运动图示,行动是内化叫做认知图式)
心理学上,受格式塔心理学关于部分与整体 关系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瓦 隆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及佛洛伊德精神分析 学说的谈话法的影响。 教育学上,受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培尔、 蒙台梭利、杜威等人及20世纪上半期儿童中 心主义教育思潮注重儿童研究、倡导内发论、 儿童中心论、崇尚活动教学等思想的影响。 他博采众长,并对前人的遗产批判地继承之 后,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儿童心理学及教育理 论。
我的感想
皮亚杰的认识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思想为当 今的幼儿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们 需要借鉴与发展,使当今学前教育方法与基 本原则不断完善,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 习环境。
(二)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基本原则 (1)教育应配合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 要求:①按儿童的认知发展顺序,编制 课程②教材以不显著超越儿童现有的认 知发展③传授教材时,重点不宜放在加 速儿童的学习进度上。 并且规定各个时期教育重点分为2岁以 前、学前早期、学前晚期、学龄阶段四 个方面
1919年,他注意到两个事实 (1)同龄儿童的回答中存在着相似 的错误; (2)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回答中 的错误发生相应变化。
著作
他一生发表了百余篇论文和30多本专著, 影响较大的有《儿童的语言与思维》 (1923) 、 《儿童的道德判断》 91932) 、 《儿童智力起源》(1936) 、 《智力心理学》(1947) 、 《儿童心 理学》(与英海尔德合著,1966) 、 《结构主义》(1968) 、 《发生认知 论》(1970) 、 《教育科学和儿童心 理学》(1969) 、 《了解及发明.教育 的未来》(1972)。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浅析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摘要:皮亚杰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心理和教育理论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从学前教育角度出发,阐述了他的观点给教育实践和教学方法带来的启发。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是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和心理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更有着突出重大的贡献。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一)几个核心概念1、智力: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

2、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3。

适应:适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发展或智力发展的基本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会产生两种心理即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连;而顺化(accommo dating)则是指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

4。

运算(Operation)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其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感知运动阶段出现思维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到形式运算阶段,才出现比较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了三个特点: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他们经历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遍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都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

2、每一阶段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

试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对教育的影响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智力发展理论为重点,涉及智力发展的影响因素、阶段特点和智力的本质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儿童的行为是先天的遗传结构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正是在先天遗传结构或图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同化、顺应和平衡而获得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不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促进智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四个:成熟、经验、社会互动、平衡作用。

其中成熟是认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智力是否得到发展,还要看后天的环境因素的作用。

经验包括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物理经验比较简单,是儿童操作外界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而获得的,它只有经过同化,才能进入儿童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发展。

数理逻辑经验是儿童经过内在活动所获得的概念,而非来自物体表面的知识,它超越了物理经验,是儿童进一步获得发展的基础。

社会互动泛指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关系、教育和语言的运用。

它使人类与其他动物有所差别。

平衡作用是一种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负责协调成熟、经验和社会互动,它是个体与外界相互调适的状态,是矛盾与冲突的解决,是认知发展的必经历程。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乃是认知结构不断组织与再组织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渐进的、阶段性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或智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学前教育与课程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1)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皮亚杰认为,教育是认知发展的陶冶过程,就是创造条件,促使儿童与外界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育目的不在于增加儿童多少知识,而在于使儿童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把内心潜在的发明和发展的可能性表现出来。

按照皮亚杰的话说,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儿童能做新事,有创造能力和发明兴趣,而不在于只训练重复既有事情的人;教育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培养儿童的批评性,具有求证的能力,而不只是接受知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 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A schema is a unit of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a person's entire schema constitutes a person's cognitive structure.
举例For example:
(四)平衡
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个体在平衡-失衡-新的平衡中,实 现认知的发展。
Balance is a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individuals achieve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the balance - imbalance - new balance.
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
Theory of children's thinkingdevelopment stage
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启示
Enlightenment to preschool education work
1
一、皮亚杰简介
●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
●一个四个半月的婴儿,当看到拔浪鼓时,伸手去 抓,握住后摇晃拔浪鼓,这一行为模式的心理结构就 是图式。
(二)同化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 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是个体 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本质上是旧 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
Assimil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n individual integrates stimuli into the original schema in his mind and makes them part of himself. It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n individual acquires new experiences through existing cognitive structures (essentially, it is the processing of new situations from old viewpoints).

皮亚杰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皮亚杰理论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皮亚杰理论对学前教育实践的影响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

皮亚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理性的核心问题,把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当作一种“方法论的插曲”(皮亚杰语),力图寻找生物学与逻辑学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而他的理论体系的重心则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上。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的发展表现出阶段的特性,每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具有特定的性质,这些特定的性质由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决定。

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儿童(认识的主体)与环境对象(认识的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的。

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智力与成人的不同之处,使我们认识到从新生儿到成人这段时间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因时施教。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从出生到2岁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时的儿童主要依靠肌肉动作和感觉来探索外部世界,对自己感知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直觉动作思维。

成人在这段时间内就应该多与婴幼儿接触,给他们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感知的刺激物,巩固婴幼儿已有的反射,练习并发展新的习惯动作,形成有目的的动作,进而达到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分化并协调。

有了这些练习基础,婴幼儿才能发展新的手段以应付新的情景。

例如,台布上放着玩具,儿童用手抓不到玩具时,便先抓台布,然后借拉台布而获得玩具。

这里抓拉的动作是原有的,但拉台布而获得玩具则是新的行为。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儿的思维是需要靠动作来支持的,同时,也要重视先前的动作练习对后续更高层次动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也要重视婴幼儿这时期的教育,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时的婴儿受活动能力的限制,只躺在自己的婴儿床上睡觉就可以啦,只对那些哭闹的孩子加以关注。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分析

皮亚杰的教育思想分析

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
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 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开始系统地研 究儿童的心理发展。
1925-1932年,他对自己的三个孩子出生后 最初几年的心理发展进行了详细地观察,形 成了儿童智力起源、儿童象征行为(游戏和 模仿)的一系列重要理论。
同化 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和改变的过 程。
顺应 是指学习者自己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 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儿童一旦对外来刺激产生了顺应,
就会再度用顺应后的图式去同化刺激。
平衡 是指学习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是认 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 渡的过程。
智力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打破认知平衡的过 程。
皮亚杰很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他认为与同伴 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使儿童有机会了解别人的想法,特别是 当他人的想法与自己不同时,会激发儿童进行思考,因为同伴 间地位平等,儿童不会简单地接受对方的想法,而试图通过比 较、权衡进而自己得出结论,这对儿童的去自我中心性的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常扮演权威的角色,儿童会养成被动接受 “正确”答案的习惯,丧失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因此,在教学 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给予,同时应多采取 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处于不同认知发展
阶段的儿童其认识和解释事物的方式与成人是有别的。因此要
了解并根据儿童的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如果忽视儿童的成长状 态,一味按照成人的想法,只会给儿童带来压力和挫折,让他 们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而不是有趣的事,扼杀了儿童学习的欲 望与好奇心。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划分是以个体认知方式而非年龄为标 准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速率是不同的,有快有慢,并不是同样 年龄的儿童其认知水平就是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 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皮亚杰的幼儿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的幼儿游戏理论及启示

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是从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派生出来的, 或者说, 他关于儿童游戏的观点是他对儿童发展基本观点的扩展和具体化。

皮亚杰认为, 儿童的发展是由同化———顺应的过程完成的。

儿童的心理(皮亚杰称之为智力) 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 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 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

这种动作的本质就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而个体的适应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所谓同化, 是指在某种情境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

而顺应则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就是认识上的适应, 也是人的智慧行为的实质所在。

在皮亚杰看来, 游戏是学习新的物品和事物的方式, 是形成和扩大知识与技能的方式, 是把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式, 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所以, 皮亚杰认为, 游戏是儿童一种在已有经验范围里的活动, 是对原有知识技能的练习和巩固,是智力(认知) 活动的一个方面或表现形式。

儿童游戏的动力基础在于智慧的发展形式, 即用认知发展理论的术语来说, 游戏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另外, 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儿童智力(认知) 发展水平相适应。

二、皮亚杰认为, 这是因为游戏给儿童提供了巩固他们所获得的新的认知结构以及发展他们情感的机会。

皮亚杰说: “儿童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不断地从外部影响他的、由年长者的兴趣和习惯所组成的社会世界, 同时又不得不经常地使自己适应于一个对他来说理解得很肤浅的物质世界。

但是,通过这些适应, 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的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需要。

因此, 为了达到必要的情感上和智慧上的平衡, 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 在这领域中, 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 恰恰相反, 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

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 这样一个活动领域便是游戏。

它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 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

”也就是说, 在游戏中, 儿童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 通过想象,创造情景。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早期阅读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早期阅读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早期阅读的启示【摘要】早期阅读对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前儿童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又有赖于其智力、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教师认识和解释早期阅读的心理过程,指导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以及其划分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对幼儿教师解释儿童早期阅读的心理机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且对幼儿教师在实施早期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主要观点1.认知结构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从对象上来说,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认知结构理论最基本的单元就是格式(scheme),也就是图式,体现在儿童身上的图式就是指儿童对一个时间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

[1]最初的图式是条件反射,而后随着儿童的成熟,儿童对于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所设想的认知结构不论是动作的还是智力的,都是为了说明随着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其图式内容也在不断地演变。

刺激输入的过滤或者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要求叫做顺应。

[2]概括来说,思维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适应机能,不断从低级的平衡水平发展到高级平衡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平衡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这三个概念揭示了认知从发生到发展的规律,并指出认知发展的实质就是,外界刺激经过“同化”“顺应”的作用,不断打破原有的平衡,建立认知发展的新平衡的心理过程。

[3]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就可以解释为在这个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构建和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实现其认知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

2.认知发展阶段划分皮亚杰将个体的认识发展阶段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分为四个依次出现而又各具特点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学习的启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学习的启示

活动 者 , 他 们需要主动 活动的机会 , 主动活动是 幼儿智 力、 身 体 和 社 会 性 能 力发 展 的基 础 . 教 师 是 幼 儿主 动 活 动 的 支持 者 、
鼓励者 , 是 材料 的提 供 者 , 兴趣的关注者、 激发 者 。 关键词 : 幼 儿 教 育 认 知 发展 理 论 学 习启 示 皮亚杰认为 , 认识 起源于动作 , 认 识 是 从 动 作 开 始 的 。动 作 在 儿 童 智 力 和 认 识 的发 展 中起 着 重 要 作 用 。认 知 结 构 是 逐


幼 儿 在 活 动 中 是 主 动 的
皮亚杰认为 。 主动过程有两个含义 : 一 是 儿 童 直 接 作 用 于 他 的环 境 . 二 是儿 童 在 心理 上是 主动 的 。…这 就 是 说 首 先 要 提 供 儿 童 直 接 作 用 于 其 中 的环 境 , 在这个环境 中 , 儿 童 可 以 直 接 与 环 境 相 互 作 用 。其 次 是指 儿 童 的 主 动 活 动 需 要 相 应 的 自由 的探 索 氛 围及 探 索 欲 望 。
体 现 环 境 的 动态 性 、 空灵性 。 2 . 教 师 是 幼 儿 活 动 兴 趣 的关 注 者 和 激 发 者 教师应多观察儿童 , 可 以 是 儿 童 活 动 的 内容 及 过 程 , 幼 儿
步 建 构 起 来 的 ,它 的发 生 起 点是 主 客 体 相 互 作 用 的 唯一 可 能 的联 结 点— — 活 动 ( 动作 ) , 而不 是 知 觉 。 知 道 一 个 东 西 就 是对 它 施 加 动 作 。“ 思维就是操作” . 思 维 是 内化 了 的动 作 。儿 童 的 学 习是 主 动 的 . 是 在操 作 活 动 中 完成 的 。

浅谈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对小学数学辅导的启示

浅谈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对小学数学辅导的启示

浅谈皮亚杰智力发展理论对小学数学辅导的启示摘要:城市家庭中家长总会面临着孩子作业的辅导问题,觉得尽早的让孩子接触数学对他日后学业有帮助,不能输在起跑线等,希望孩子能在幼儿园就学会100以内加法,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便预先完成初中的数学,以便孩子后续有更多的时间能为后续的升学做更充分的准备。

然而期望的美好和现实的不及预期,甚至相距甚远,使得家长怀疑孩子的智商,孩子变得自暴自弃,否认自己,渐渐地形成低下的自我效能感。

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要求是否符合其认知发展。

由孩子的实际理解水平出发进行辅导很有必要。

家长在进行讲解以引导孩子思考时,是从自身的理解水平上进行还是在孩子的认知水平阶段进行的。

本文以皮亚杰的智力发展阶段理论和机制理论为依托,通过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及相关启示,改变思路提升小学数学家庭辅导的效率。

关键词:皮亚杰智力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智力发展机制理论;认知水平皮亚杰是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儿童智力的发展,提出儿童智力的发展存在四个阶段,而智力的发展建构有其特有的过程。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数学的发展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对学习者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提出一定的要求。

数学的学习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学生个体的成长和智力发展也存在着差异,所以同龄小学生间数学的学习也存在差异。

而家长在进行数学辅导和讲解时往往是基于成人的理解水平进行说明,导致孩子无法理解家长所言。

本文将从两个维度出发来谈论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展的理论对数学辅导的启示,从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

1.智力发展机制理论及相关启示1.1.智力发展机制理论皮亚杰提出一个概念:图示,即认知结构,它不是一个静态的知识结构,也不是一个生理构造,它从最初的无条件反射,通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个体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特有的认知结构。

这种结构是认识的一系列动作,也是思维认知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图式(schema)
皮亚杰认为智慧是有结构基础的、而图式就是他用来描述智慧(认知)结构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凡在行动可重复和概括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图式"。简单地说: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三)同化(Assimilation)、顺应(Acodation,又称调节)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几个主要概念
(一)智力
什么是智力?迄今为止心理学家尚未能提出一个为众人接受的明确定义。有人认为、智力主要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亦有心理学家将智力解释为"适应能力"、"学习能力"、"获得知识的能力"、"认识活动的综合能力"。更有某些智力测验的先驱者认为:"智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是智力测验的那个东西。"。在皮亚杰看来:一个智慧行为是一个生物体本身在现存条件下能够产生的最适合于其生存条件的行为。、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即人的智慧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智慧既然是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手段、那么由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因而智慧也必然在变化着、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外界因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形成的结构"、也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也可以说、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顺应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四)运算(Operation)
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二、儿童智力发展阶段
如上所述、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后到15岁智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发展的阶段性、皮亚杰概括有三个特占:(1)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固定不变、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它们经历不变的、恒常的顺序、并且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因而阶段具有普通性。任何一个特定阶段的出现不取决于年龄而取决于智力发展水平。皮亚杰在具体描述阶段时附上了大概的年龄只是为了表示各阶段可能出现的年龄范围。事实上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可文化相同但教育不同、各阶段出现的平均年龄有很大差别。(2)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点。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建构)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面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新系统。每阶段的结构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它不是无关特性的并列和混合。前面阶段的结构是后面阶段结构的先决条件、并为后者取代。
<<<12345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