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合集下载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报 和 检查风 险 为要 素的 风险分 析模 型 , 即认 为 国家 审计 风 险是 由重大 错报 风险 和检 查风 险构 成 的 , 且 多数从 审计 人员 素质 、 审计 技术 、 审计 单位 内部 控制 等 角度 分 析 国家 审 计 风 险 , 被 而忽 略 了国家 审计 本质 和审计 对 象特征 。究 其根 源 , 这种 观点 没有深 入 理解重 大错 报风 险 的形成 机理 , 忽 略了经 营风 也 险导 向审计 的审计 风险操 作含 义 。社会 审计 风 险导 向 的实质 在 于 风 险控 制 , 与 审计 相 关 的 风 险最 而 终体 现 为客户 的经 营风 险 , 美 国市 场 上 “ 大 ” 如 五 会计 师 事 务 所遭 到诉 讼 , 要原 因就 是 客 户 经 营失 主 败 。错 报 检查仅 仅 是降低 社会 审计 风 险 的手 段 。 国家 审计 职责 是通 过审计 来 监督 财政 财务 收 支 的 ]
有 预 防 、 露 和抵御 的审 计监督 职 能 。如何 有效 地 降低 审 计 风 险 , 为 国家 审计 免 疫 系统 功 能 发 揭 成
挥 的关 键 问题 。 审计 风险模 型是 审计 风 险理念 的简 要表 达 , 它对 审计实 践起 到指 导规 范 的作用 , 于在 确保 审计 用 质 量 的前提 下提 高审 计效 率 。现有 为数 不多 的 国家审 计 风险 模 型研 究 中 , 都直 接 采 用 了 以重 大 错 大


引言
随着 国家审计 在 国 民经济 社会健 康运 行 中的作 用 日益 凸显 , 公众 对 审计 的关注 和期 望值 不 断 提 高 , 上 国家 审计范 围内容拓 展 以及审 计技 术方 法 限制 等 , 加 国家审计 风 险正逐 步 为社会 和审计 职 业

审计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审计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单 位 违 反 国家 规 定 的 财 务 收 支 行 为 . 计 机 关 、 民 政 府 或 审 人
者 有 关 主 管 部 门 在 法 定 职权 范 围 内 . 照 法 律 、 政 法 规 的 依 行 规 定 . 别 情 况 采 取 前 条 规 定 的 处 理 措 施 . 可 以 依 法 给予 区 并 处 罚 。 ” 《 计 法 实 施 条 例 》 审 计 机 关 审计 处 理 处 罚 的规 在 审 《 定》 中也 均 有 体 现 。 这 是 我 国 国 家 审 计 与 某 些 国外 审 计 的 最
国 家 审 计公 告制 度 在 我 国 的顺 利 实 施 和 推 广 提供 了契 机 2 全 面 展 现 风 险 成 因 修 正 后 的 国家 审 计 风 险 模 型 较全 .
面 地 展 示 了 产生 国 家 审计 风 险 的原 因 从 模 型 中还 可 以 直接
看 出审 计 风 险 给 国家 审 计 机 关 带 来 的危 害程 度 . 以清 楚 地 可
大 区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重视 风 险 事件 发 生 的频 率 对 风 险 程 度 的 影 响 。一 般 的 .
二 、 新 构 架 国 家 审计 风 险模 型 重
风 险 测 算 模 型 只考 虑 风 险 损 失 与 ( ) 能 性 两种 风 险 影 响 或 可
因 素 . 课 题 则 认 为 风 险 事 件 发 生 的频 率 也 影 响着 风 险 的程 本 度 从 模 型 中可 看 出 : 险事 件 发 生 的 可 能 性 、 率 及 其 带来 风 频


风 险 的 概 率 ) x 审 计 公 告 前 风 险 事 件 发 生 的 频 率 + 计 公 / ( 2 审 告 后 风 险事 件 发 生 的频 率 ) / 2

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点聚焦模型的构建及案例运用

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点聚焦模型的构建及案例运用

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点聚焦模型的构建及案例运用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点聚焦模型的构建及案例运用是以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为审计对象,通过对其经济责任进行审计,并聚焦于存在的风险点。

这一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审计对象确定:确定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为审计对象,包括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2. 风险点识别:根据国有企业管理的特点,结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识别出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存在的潜在风险点。

例如,违法违规行为风险、资金管理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

3. 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的影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通过量化和定性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价。

4. 相关政策法规依据: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对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要求和监管要求,作为审计的依据。

5. 审计程序和方法:根据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

包括收集证据、分析数据、核查业务流程、访谈相关人员等。

6. 审计结论和建议:根据审计结果,给出审计结论和建议。

对于发现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案例运用:以某国有企业的董事长为例,利用该模型进行审计。

首先,确定该董事长为审计对象,并识别其经济责任存在的风险点,例如滥用职权、私自调用企业资金等。

然后,评估这些风险点对企业经济责任的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接下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审计程序和方法,并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收集证据、分析数据、核查业务流程等。

最后,根据审计结果给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出改进措施,帮助该国有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通过构建和应用这样的聚焦模型,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风险,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这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加强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9.28•【文号】国资发监督规〔2020〕60号•【施行日期】2020.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审计正文关于印发《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资发监督规〔2020〕60号各中央企业:《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国资委第325次党委会议、第40次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资委2020年9月28日关于深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有效推动中央企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工作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国办发〔2015〕79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11号)等有关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审计监督体系和制度的工作部署,围绕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中央企业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促进中央企业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国有资产监管各项政策制度。

深化企业改革,服务企业发展战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助力中央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优做大。

二、强化统一管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领导体制。

建立健全党委(党组)、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研究
结 果 公 告 制 度 是 一 把 “ 刃 剑 ” ,在 公 开 透 明 的 同 时 也 双 会 带 来 更 高 的 审计 风 险 。 审 计 风 险 是 指 审 计 人 员 作 出 的 审 计 结 论 与 被 审 计 事
家 审计机关 遭受诉讼 的可能 。从本质 上说 ,国家审计 同 社 会 一 样 , 也 是 一 种 受 托 监 督 。人 民 是 国家 审 计 的真 正 的委 托人 ,国家审 计要 向人 民负责 ,对人 民报 告工 作 。 但 是 ,在这种 委托 监督关系 下 ,国家审计组 织行为及其 审 计 工 作 质 量 一 直 未 能 实 现 有 效 的 再 监 督 。 国 家 审 计 组 织更 多的是 依靠 内部监督和 职业道德 自律来 不断规 范审 计 行 为 ,控 制 审 计 风 险 。实 行 国家 审 计 结 果 公 告 制 度 以 后 ,在一定程 度上 实现 了对 国家审计 的再监 督 。第一 , 来 自被审计 单位 的监督 。审计结果 公告 的内容表述 的是 否恰 当 ,有 没有不 符合事实 的地方 ,被审计 单位会 时时 监 督 。第 二 , 来 自社 会 舆 论 的 监 督 。 审 计 结 果 公 告 后 ,
公 众 会 对 政 府 审 计 结 果 作 出 一 些 评 议 。第 三 ,来 自国 家
项 实际情 况相背 离的可 能性 ,或 审计人 员作 出错 误 审计 结论 的概 率 。由于现代 审计普遍 采用抽 样审计 的技术 ,
因 此 ,不 论 是 什 么类 型 的 审 计 , 审 计 风 险 都 是 客 观 存 在 的 。 国家 审 计 风 险 是 指 国 家 审 计 机 关 及 其 审 计 人 员 在 履 行审计监 督法定职 责 的过程 中,因对特 定审计 事项 发表 不 恰 当 审 计 意 见 而 承 担 责 任 或 损 失 的 可 能 性 。 随 着 我 国 政 府 体 制 收 革 的 不 断 深 入 ,政 府 透 明度 的 不 断提 高 ,特 别 是 审 计 结 果 公 告 制 度 的 实 施 , 国家 审 计 风 险 问题 曰益 突出 。因此 ,研 究国家 审计风 险产生 的原 因,寻求 防范 国 家 审 计 风 险 的 对 策 ,对 于 提 高 国 家 审 计 质 量 、 明确 国

审计风险概念及其模型重构

审计风险概念及其模型重构

审计风险概念及其模型重构作者:蒋毓翔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5期一、审计风险的定义(一)蒙受损失论蒙受损失论强调审计风险是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对审计风险的关注主要在于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但不能回答审计主体为什么愿意容忍审计风险存在,另外,审计主体蒙受的损失既包括能计量反映的损失类型,也包括不能计量反映的损失类型。

这些损失可能单独产生,也可能以不同的组合混合出现,在此定义下的审计风险是难以完全度量的。

持这一观点的主要有:吴联生(1995)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活动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徐政旦、胡春元(1998)认为,完整的审计风险概念应从广义上解释,即不仅包括审计过程的缺陷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不相符而产生损失或责任的风险,而且包括营业失败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债或倒闭可能对审计人员或审计组织产生伤害的营业风险。

(二)意见不当论《国际审计准则第6号——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认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含有重大错报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人员针对含有实质性错误陈述(或重大错误陈述)的财务报表未能适当地发表审计意见的风险。

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组成。

而在“意见不当论”的定义下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意见不当论”的缺陷是未指出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与蒙受损失之间的联系,而理论上的审计风险含义与审计主体实际承担的审计风险可能不一致。

(三)蒙受损失论与意见不当论的结合笔者认为审计风险是CPA对会计报告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并因此承担责任或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即认为审计风险一方面既包括对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的保留意见等审计意见可能造成的风险,也包括对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会计报表发表肯定审计意见可能造成的风险;另一方面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意见后,由于环境因素而被迫承担的惩罚或损失,如被提起诉讼造成的风险。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戚振东
【期刊名称】《《审计与经济研究》》
【年(卷),期】2011(026)006
【摘要】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导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理论分析出发点。

国家审
计风险与社会审计风险存在实质性差异。

国家审计风险具有风险评估外在压力不足、经济业务活动微观查处责任等特征。

从舞弊动因出发,国家审计风险由错误风险、
舞弊风险和检查风险构成。

应用国家审计风险模型,审计人员应在分析建设项目参
与各方舞弊可能性的基础上,从审计成本、审计效率的综合角度考虑确定跟踪审计
的介入时间。

【总页数】5页(P26-30)
【作者】戚振东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9.43
【相关文献】
1.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J], 齐玉梅
2.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J], 齐玉梅
3.审计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J], 底萌妍;边秀端
4.国家审计风险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J], 戚振东
5.国家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 [J], 张吉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风险

浅谈审计结果公告与审计风险

在未实行审计结果公告的情 况下 ,受审计手段 的有限性 、审 计权威的局限性和本级政府对审 计结果的重视程度等诸多因素影 响 ,审计结果 的利用程度十分有 限 ,因此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 告 内容的关切度也相对较低。而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后 ,由于社会 舆论 的介入 ,审计发现的问题一 旦被披露 ,就迫使被审计单位乃 至当地政府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 施加 以整改 ,并依法追究有关人 员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 ,审计 结果不仅关系到被审计单位的经 济利益 ,还关系到有关责任人的 政治前途 ,甚至影响到当地政府 的政绩和形象 ,因此 ,被审计单 一 位的 自我保护意识将直接影响其 向审 计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 ,加上受到所处的经济环境和 法律 环境的影响 ,会计信息等资 料的失真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或执行不力等情况 ,审计人员在 取证 时对一些隐含的经济活动的 真实性难以全面准确把握 ,在被 审计单位配合不积极甚至设置障 碍的情况下 ,往往会由于审计证 据不充分不恰 当,导致对某一 问 题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进而影 响审计判断的客观公正性 ,导致 审 计 结果 失实 ,加大 了审 计风 险。 2 、来 自审计机 关 内部 工作
4 跚 .刊 O 专
维普资讯
Ch n i aAu i dt 忑
能 力和敬业 精 神参差 不 齐 ,审计 机关人少事多,工作量大等因素 都可 能直 接导 致 由于审 计执 法程 序不 规范 、审计取 证不 充 分 、审 计处 理 不 等质 量问 题带来 的 审 {
可 能动 用行 政权 力 ,要求 审计 机 关虽 然 建立 了一 系列 审计 质: 控 关小‘ 反映 ,尽管这严最违反 了 了 , 制标准 ,对降低审计风险有一定
审计结果公告的原则 ,失去了公 告了意义 ,仙审计机关对此却无 能为力,在这种行政_预下公告 T 计风 险 。在 审计 取证 时 , 由于 审 的审计结果r于在最大问题上反 f 1 计人 员经验 不足 ,对 霞要 的审 计 映 小 实 ,潜 在 着 很 大 的 审 计 风 事项查证小实或者揭露不透彻 , 险。 没能查深 、查透 、查实 ,问题的 4 来 自社 会 公 众监 督 的 审 、 实质没有得到完全的反映 ;在审 计 风 险 计 定性 时 ,由于审 计人 员专业 水 审计结果公布于众,在增加 平的原因而导致定性不准或由于 公众知情权的州时 ,由于我同公 引用的 法律 法 规和 规章 不 当 ,法 共资金的使用领域较宽以及大规 律法规不能恰 当的支持所做出的 模国有资产的存在 ,罔家审计结 审计 结 论等 ,在未 实行 审计 结果 果 必然被 相关 的社会 公众所 使 公告时 ,对这些问题 ,被审计单 用 ,而其对 审计 报告 质量 的要 求 位虽然不是完全认同 ,但出于各 也 必然 越来 越高 ,公 众的 期望 与 种原因考虑 ,经常是保持缄默_ 现实审计所能达到的 目标之 间的 向 不去提 出异 议 。但审 计结 果公 告 差距也将随之出现。一旦 由于同 后 ,一旦 公告 的内容叙 述不 恰 家审计结果 的错报、漏报而使得 或者有不符合事实的地方 , 公众中的利益相关者受到损失, 被审计单位肯定会提 出,并可能 利益相关者往往迁怒于提供审计 诉诸 法律 ,进 而加大 了审计 风 报告的审计机关 ,要求其对 自己 险。 受 到 的损失承担 赔偿 责仟 。 同 3 来 自本 级 政 府 行 政 干 预 时,我国同家审计的责任对象 尚 、 的 审计风 险 未明确规定 。如果按照国外民间 尽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 审计现行的做法,可以从作为直 法 》明确规定 ,审计机关和审计 接委托人的困家所有者扩大到可 人员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不受 以合理推定的审计报告使用者一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 的干涉 ,但 社会公众 , 且作为被告 的国家 在我国 目前的体制下 ,国家审计 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 员负有举证 机关作为政府的组成部 门,必须 责任的话,起诉国家审计机关及 在本级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其审计人员的难度将大为降低 , 近年来 ,尽管我国法治工作有 了 国家审计机关面对的诉讼请求将 明显 进 步 ,但 是长 期 以来 形成 的 大为增加。 长官意志,家长作风 , 在一些党 5 来 自法律 规 定 不够 明 确 、 政机关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具体 的 审计风 险 到审计结果公告工作 , 地方领导 在外部法律方面 ,我国 目前 或出于对地方政府在公众 中形象 已形成以 《 审计法 》为核心的审 的顾虑 ,或出于对完成上级政绩 计法规体系 ,但是法律法规 自产 考核任务的需要,或出于为平衡 生之 日 起就具有滞后性 ,滞后于 方方面面关系的考虑 ,或出于对 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目前社会 经 依法处理有关责任人可能引发的 济活动 日 复杂 ,法律法规约束 趋 各类矛盾的思考等 ,对审计查处 的范围之外存在许多合理不合 法 的较严重 的财 经违 纪违规 问题 。 问题。在内部程序方面 ,审计机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摘要:审计风险模型先后经历了初级审计风险模型、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三个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揭示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从审计程序、审计资料、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等多个角度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演进过程风险模型一、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1)初级审计风险模型1720年,英国爆发了审计史上著名的南海公司事件,该事件标志着现代审计的产生。

自那时起至20世纪初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审计师普遍采用的是账项基础审计模式,此时的审计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业务本身具有发生重要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是固有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师检查了存在错误或舞弊的凭证和报表却没有发现错误与舞弊的风险,也就是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控制模型表述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检查风险(DR)该模型是审计风险模型的最初发展阶段,体现了账项基础审计模式的基本思想,该思想至今仍被不同程度地采用,应用于一些重要科目的审查,以后阶段的模型皆是在这一初级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基本审计风险模型1938年,美国爆发了审计史上最大的案件――麦克森・罗宾斯公司倒闭事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后颁布的增加的审计程序方面明确要求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与评价,这使得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开始在审计实务中应用,并在20世纪40年代以后成为主流。

由于该方法以控制测试为基础,因此产生了内部控制没能及时防止发生错弊的可能性,即控制风险。

同时,由于审计师在该方法下大量采用样本测试,于是存在着部分不能反映总体性质的可能,即抽样风险,从而提高了检查风险的水平,此时的审计风险控制模型在原有基础上逐渐演变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l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相对于初级审计风险模型来说,基本审计风险模型已经初具规模,审计风险因素也基本齐全。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篇一: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基于风险控制角度摘要:随着审计公告制的实施,政府审计风险正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因此,研究政府审计风险的控制问题对建设民主、廉洁的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等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总结性的理论概述,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风险控制政府审计公告制度一、政府审计公告制度与风险概述(一)政府审计公告制度介绍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将审计结论性文件反映的内容通过合法有效的载体向社会公开的一项制度。

根据国家审计署《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试行办法》中的定义:“审计结果公告,是指审计署以专门出版物方式,向社会公开有关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内容的公告”。

实行审计结果公告是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提高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利于审计结果为社会公众所及时知晓,无形中扩大了审计的影响力,对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对审计机关而言,实行审计公告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方面审计公告对于提高审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审计质量具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扩大审计机关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促使社会公众形成参与社会管理的意识;另一方面,审计公告也为审计机关带来了更多的压力,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双重监督检验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审计公告的适当性和准确性。

因此,审计公告的实行,对审计风险是存在影响的。

如果公告得当,则对政府审计具有很大的良性促进作用;反之,则会加大政府审计的风险,使审计风险更加显性化和扩大化。

目前,世界上己有160多个国家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政府审计制度。

按照体制的不同进行划分,各国的政府审计大体可划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在立法型政府审计体制,即政府审计机关隶属于立法部门,完全独立于政府。

立法型体制在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中非常普遍,是现代政府审计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的相关问题研究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国家审计风险的相关问题研究

国 家 审计 风 险 的 成 因 分 析 ( ) 家 审计 的 独 立 性缺 失 一 国

因素。
风险模型 ,即审计风险 =重大 隐瞒风险 ×检 查 风 险 +公 告 风 险 。 中 , 大 隐 瞒 其 重 风险指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前存 在重大问 题 的可能性 ,检查风 险指 审计 人员未发

行 分 析 并 进行 严 密 的 逻 辑 推 理 ,进 而 推 的实质性 、 敏感性问题能否被公告 , 审计 3 审计技术方法 的落后 。我国国家 导和落实审计 的范围和重点 ,确定相 关 机关并 不能独立决定 。 . 审计采用 的审计技术方法仍然 以传统 审 的 审 计 目标 和 审 计 程 序 ,明 确 地 找 到 高 第 三 , 解 性 风 险 。目前 我 国 国家 审 理 风 险 领域 , 有效 地 控 制 审计 风 险 。 当然 , 计的审计报告在通俗性上 还需 要很大的 计模式为主 ,即普遍运用制度导 向审计

章, 但法律之间相互重叠 、 矛盾 , 很多关 我 国新 的审 计 风 险 准 则 是 适 应 形 势 原则的错误 理解 或主观上 以保密原 则为 键 领 域 和 新 出 现 的 情 况 缺 乏 必 要 的 法 律 的变 化 ,克服 现行 的 独 立 审 计 准 则 的 缺 借 口 , 可 以公 开 的 内 容 不对 外 公 开 。 将 规 范 , 使 审 计 人 员 无 所适 从 。 这 陷而 制 订 的 , 计 风 险 模 型 为 : 计 风 险 审 审 第二, 独立性 风险。目前我 国国家审

现状将难 以满足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 度 汁。 为 重 要 的 是 , 国家 审 计 结 果 公 告 审 计 结 果 理 解 上 的偏 差 。 更 在 的要 求 。 制 度下 ,国家审计从形成年计报 告到发 三 、 审计 公 告 制 度 下 的 国 家 审计 风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模型是指审计过程中提出的一种量化工具,它旨在帮助审计师减少安全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让企业管理者快速发现和识别其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或违规,从而减少审计失误的可能性。

此外,使用审计风险模型还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对审计的不当依赖,以及避免审计中的抑郁效应。

审计风险模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安全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安全风险识别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通过观察、分析和测试识别出企业可能存在的违规、不当行为以及其他可能对审计结果产生影响的业务方面的风险。

风险评估则是指识别出风险之后,审计师根据可能对审计产生影响的程度和可能误导审计结果的程度来评估这些风险的影响可能性。

审计师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审计标准和相关控制环境,以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

最后是风险管理,审计风险管理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对识别和评估出的风险进行充分控制,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审计师可以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调整审计方法、增加审计证据,确保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确定可能产生影响的审计对象,对其进行更加严格的审计,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由此可见,审计风险模型对企业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发现和识别其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或违规,从而减少审计失误的可能性,还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审计风险,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使用审计风险模型也可以帮助企业预防对审计的不当依赖,以及避免审计中的抑郁效应。

在当今社会,审计风险模型已成为企业审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多方面来看,审计风险模型是企业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重要利器,它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从而使企业在审计工作中更安全、更稳健,并获得更好的结果。

审计学论文选题

审计学论文选题

1.论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2.我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研究3.基于国家审计公告的审计期望差距研究4.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5.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6.计算机控制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7.我国政府审计问责制度及其效果研究8.基于“免疫系统”论的国家审计职能研究9.基于XBRL的持续性审计研究10.信息环境下数据式审计的应用研究11.高校新校区建设投资效益审计研究12.审计证据相关性与充分性关系研究13.非审计服务与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1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社会认同度研究15.影响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及其对策研究16.审计期望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及发展趋势17.会计师事务所体制创新研究18.基于风险防范的政府债务审计实施思路19.协调与合作: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关系研究20.促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我国的应用对策研究21.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审计与管理的思考22.论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23.政府投资项目跟踪审计研究24.论政府采购绩效审计25.论政府审计信息公开制度26.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创新研究27.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28.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9.我国独立审计市场机制的现状及其改善30.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31.审计风险模型分析及应用32.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审计33.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34.我国网络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5.中外政府绩效审计环境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36.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国家审计风险及防范37.论上市公司管理舞弊的审计防范38.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问题研究39.信息系统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0.对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思考41.面向网络安全监控的上网行为审计系统42.内部审计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用的研究43.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的难点与对策44.我国社会审计质量影响的因素及改善对策45.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46.关于政府绩效审计质量控制措施探究47.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研究48.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互动机理研究49.论内部审计的职业化50.内部审计定位问题的思考51.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与思考52.国家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浅探53.关于整合审计资源的思考5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弱化原因及对策探究55.关于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的探讨56.内部审计外部化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57.注册会计师在社会监督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58.我国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59.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规避策略60.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与风险导向审计61.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其相应对策62.对审计收费问题的若干探析63.浅析管理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64.浅谈审计项目风险控制制度的建立65.在小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探讨66.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运用67.浅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68.对我国国家审计未来定位问题的探索69.会计师事务所任期与审计质量关系研究70.IT审计在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探讨71.浅谈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72.论公司治理和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73.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角度谈国企内部审计运行环境的优化74.论内部审计的外部化的成因和发展趋势75.浅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界定76.浅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77.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78.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营销探讨79.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80.论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与审计独立性81.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82.企业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性思考83.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模式研究84.浅论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改革85.审计期望差距的动因与控制问题研究86.我国审计收费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87.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障碍及对策88.政府投资审计风险的意识与防范89.论经济效益审计的标准90.审计独立性与审计收费模式91.论审计“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92.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93.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策略研究94.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研究95.我国民间审计执业环境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6.论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97.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98.论审计责任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99.论审计执业环境与审计失败的关系思考100.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101.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保证机制102.论审计职业判断及其影响因素103.浅谈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向价值管理转变104.对我国注册会计师新业务拓展的探讨105.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探讨106.内部审计机构定位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107.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新视野108.实时审计在现代内部审计中应用的探讨109.如何推进内部审计的转型与发展110.浅谈目标成本控制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作用。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国家审计风险与对策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下的国家审计风险与对策

结 果公 告制 度 下 国家 审 计 风 险 变 化 的分 析 , 出 新 形 式 下 如 何控 制 国家 审 计 风 险 的 措 施 和 建 议 。 提
关 键词 : 家 审计 ; 计 风 险 ; 计 结 果公 告 制 度 国 审 审
中 图分 类号 : 2 9 4 F3.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 7 9 ( 0 6 0 。 0 30 1 7 ・ 9 1 2 0 ) 10 7 。 3
Ab t a t sr c :Th mp e n a in o u iig r s l n o n e n y t m k s t e rs s o a i n la d t g e i lme t t f a d t e u t a n u c me t s se ma e h ik f n to a u ii o n s n d mi a ta d i c e sn . Th r il re O p tf r r h a u e n u g s i n O t e q e t n h w O o n n e me s r s a d s g e t s t h u s i o t c o o
中的表现 形式之 一就 是政府 的各 项制 度及 信息 应
该 对人 民公开 , 持 透 明 。审计 结果 公 告 制 度 即 保 国家审计 机关对 审计 管辖范 围内重要 事项 的审 计 程序、 内容 、 果 、 报 方 式 等 内容 向社会 公 众 进 结 举 行公 开 , 开 审计 活动 的过 程和 结果 、 公 主动 接受 社
Rik n s s a d Cou t r e s e f Na ina dii de h dii s u t no c m e y t m n e m a urs o to lAu tngun rt e Au tng Re ls An un e ntS se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国家审计公告制度下的审计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 号 : 2 9 F 3
在 国 内 ,随 着 民主 化进 程 的加 快 和公 民法律 意识 的提 高 ,公 民越来 越注 重知 情 权 :在 国 外 ,我 国作 为
WT O的一 员 , 遵守 “ 明度 原则 ” 有 透 的义务 和职 责 。 了 为 满 足 国 内外 的需 求 ,0 2 国务 院批 准 同意 实 施 中 国 20 年 的审计公 告 制 度 , 审计 署 在发 布 ( 0 3 20 年 审计 工 20 至 0 7 作 发展规 划 》 中表现 了实施 国家审 计公 告 制度 的决 心 。 自国家 审计 公告 制 度实 行 以来 ,我 国审计 工 作取 得 了 较 好 的成 效 。但 是 , 国 家 审计 公 告 制 度 是 一 把 双 刃 “ 剑 ” 在公 开 透 明的 同 时也 会带 来更 高 的 审计 风 险 。下 , 面 针对 国 家审计 公 告制 度 下 审计 风 险的 拓展 和影 响 进 行 分析 , 并探讨 防 范 审计 风 险 的措 施 。 国 家审计 公告 制度 下 审计 风 险的界 定 目前 我 国理 论 界 对 国家 审计 风 险 的界 定还 没有 统 的说 法 , 表 性 观 点 主 要有 以下 几 种 : 1 认 为 国家 代 () 审计风 险 与社 会审 计 风 险 、内部 审计 风 险 的涵 义基 本 相近 , 只是 审计 主体 和审计 风 险 的承 受者 不 同 , 持这 种 观点代 表人 物有 王金 会 、 平 。该说 法认 为 由审计 主体 尹 行 为 错 误 带 来 的风 险 也 属 于 国家 审 计 风 险 内 涵 的 范 畴 , 深 了对 国家审计 风 险的认 识 。但认 为 国家 审计风 加 险与社 会 审计 风 险 、内部 审计 风险 的涵 义 基本 相 近或 相同, 抹煞 了三者 之 间 的区 别 , 忽略 了 国家 审计 风 险 的 特殊性 , 识 不够 全 面 。 ( ) 为 国家 审计 风 险主 要 是 认 2认 由于 发表 了不 恰 当 的审计 意 见 或 审计结 论 而 给审 计 主 体带来 损 失 的可 能性 ,持这 种 观 点 的有谭 劲 松 、李 保 伟 、冀 玉玲 等 。从狭 义的 角度 对 国家 审计 风 险进 行 界 定 , 审计 结论 不恰 当产 生 风 险 , 因 但是 该 观点 仅将 风 险 归结 于 审计 意见 或 审计 结论 不 恰 当 ,忽视 了审计 主 体 行 为和 审计环 境对 国家 审计 风 险的影 响 。( ) 为 因审 3认 计 主 体行 为违 背 有 关 法律 法规 的规 定 而 产生 的风 险 , 持这 种观 点 的有张 伏玲 、 郭宏 等 。国家审计 风 险的产 生 是 由于 审计 人员 未遵 守 有关 法 律 法规 而产 生 的 ,将 审 计 责任 完全 归咎 于 审计 人 员 , 种说 法 是 站 不住 脚 的 。 这 ( )仅 强调 审计 结论 与客 观事 实 不符 ,代 表人 物有 廖 4

基于审计结果的审计数据模型构建思考

基于审计结果的审计数据模型构建思考

基于审计结果的审计数据模型构建思考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国家审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国家审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格局形成的背景我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主要是国内大循环,改革开放后以国际大循环为主。

但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抑制了全球需求。

基于此,“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新发展格局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引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是中国基于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

(一)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

新中国成立初步形成以计划经济体制为支撑的国家主导的国内循环体系;1970年初步建立工业生产链,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我国工农业结构出现失衡。

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会议之后,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1世纪初加入WTO,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

但我国外贸依赖度一度高达60%,导致国内经济严重失衡;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冲击了全球经济。

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正当其时。

(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首先创新是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和迈向世界顶尖科技强国的重要节点。

当前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内外宏观环境变化莫测。

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会阻碍我国迈向科技强国之路。

其次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借助国内市场的产业体系,实现新技术的应用和规模使用,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更加有力。

最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自主发展的保障。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着力点。

但我国很多领域面临他国“卡脖子”困境,为避免受制于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三)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审计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徐维兰 魏泽雨 强景新322022年第五期332022年第五期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为应对需求侧动力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亟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20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既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要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等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度 。审计结果 公告 制度是 目前世界 各 国审计 业通行 的制 2 反映” 设和 “ .“ 假 确认” 假设 本身存在 问题 。 所谓反映 , 度 , 是我国政府改 革发展 的必然趋 势 。 同时我们也 应该 是指假定经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 测试后取得的重要信息均 也 但 意识到 , 审计 结果公告制度将会 加剧 国家审计 风险, 国 实行 对 将恰当 地反映在审计意见中。也就是说,根据取得的审计证 家审计风险的控制也会 提出新 的要求 。 据, 审计师能够准确无误地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 要做到这一 在实施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之后 ,国家审计必须更多地关 点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 第一 , 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管
【 关键 词 】 审计结果公告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即国家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 内部控制评价得到的控制风险评估结果来确定可接受的检查 要事项的审计程序 、 内容、 结果、 举报方式等内容向社会公众 风险水平 , 依此规 划实质性测试 的时问 、 围和性 质 , 以避 范 难 进行公开, 开审计 活动的过程 和结 果 、 公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的 免财务报告不存在重大错报 。
只要审计师认为其风险可接受,由于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并不

定会被揭露 , 审计 师即便知道被 审计单位 的财务报告存在 3 传统风 险导向审计从微 观层 面考虑风 险因素 , . 忽略 了
虚假信息 , 也可以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宏观层面的分析评估。 采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审计师常常忽 视 固有风险评估 , 不重视从宏观层面上了解被 审计单位 , 并且
评估流于形式。 第二, 简单地评估固有风险为高水平 , 可接受 险进行评估 、 审计 , 实施 直至对整个会计报表发 表意见 , 但对 的检查 风险就会 相对降低 , 这就意味 着审计师在实质性测试 报表 整体层次 的测 试重视不足 。 据 系统 观 , 是微观层 根 即使 最终归集到会计报表 中, 也可能导致报表整体层面 阶段要分配更多 的审计资 源到那些并不重要 的环节上 , 从而 面的错报 ,
会 因为审计过度 造成 审计资源 的浪费 。 三 , 第 仅仅依 赖通过 ຫໍສະໝຸດ 的重大错报。 一、
世纪 8 年代初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固有风险 × o
道提供的信息能够相互印证或者没有 出现 冲突时 ,信息使用 者就不能够判断出虚假的财务报告 ,当然也就不能判定审计 报告恰当与否。 换一个角度看 , 一方面, 如果被审计单位经营 上没有发生问题 ,那么不恰 当的审计意见很 可能就不会被发 现; 另一方面 , 正因为 “ 确认 ” 假设在实际中不成立 , 风险导 向
审计 的应用才会走 向一个极端——诱 发审计师 的道 德风 险 :
控制风 险× 检查 风险。 笔者认为 , 由于这一审计模型存在 以下 缺陷 , 从而难 以满足 审计 结果公告制度下 国家 审计 对风险控 制的要求。 1 固有风险理论 的应 用存在逻辑 矛盾。 . 固有风 险是假定 不存 在相关 内部 控制 的前提下 , 某一账户 或交 易类 别或连 同 其 他账户 、 交易类别 产生重 大错报或 漏报 的可能性 。 在实 但 务 中 , 固有风险进行评估 时 , 对 又必须从 内部控制人手 , 这样 就导致 了固有风 险理论 在应用时 出现 矛盾。 由于根据相关 内
维普资讯
审 计 园地 ・ 口
审 计 结 栗 公 告 制 度 下 国 家 审 计 风 险 模 型 的 构 建
山东经济学院 齐玉梅
【 摘要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加大了国家审计风险。 为了更好地对国家审计风险实施控制, 笔者在对传统审计风险模型
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构建 了适合我 国国情 的国家审计风险模 型。
部控制不存在的假设单独评价固有风险存在难度, 而审计师
通常认 为把 固有风 险评估为高水平是公 认的稳健做法 , 因而
会人 为地割裂 固有风险与 内部控制 的联系 , 直接将 固有风 险 评估为 10 。 0% 这样做 的缺点如下 : 第一, 这样做会使 审计师不注重从宏 观层 面上 了解企业 及其 环境 , 忽视对 固有 风 险的评估 , 只是简 单地以控 制风险 评估水 平 , 代入审计 风险计算公 式 ( 审计 风 险 = 固有 风 险 × 控 制风 险× 查风 险 )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 固有风险 检 , 使
注审计风险 , 在控制 审计 风险上下更大 的工夫 。 然而 , 由于传 统基础 审计 和制度模 式在控制审计 风险方面的缺陷 , 了 决定
理系统使获得的信息在各项目小组以及每个审计师之间是对 称的 ; , 第二 拥有的执业能力使 审计 师能够根据既得信息做 出
国家审计必须在继承传统审计模式优点的基础上, 逐步引入 正确的审计结论; 第三, 进行审计和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师遵 风险导向审计, 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审计风险模型。 从 职业道德规范。 然而 事实是在很 多情况下达不 到这三点要 传统审计风 险模 型的缺 陷 求 , 反映 ” 设难 以成立 。 确认 ” “ 假 “ 假设 是指假定 不恰 当的 世界各国迄今尚未明确提出国家审计风险模型, 它们更 审计 意见在可 以预见的将来会 以 1 % 0 的概率被确认 。但是 , 0 多 的是借用独立 审计 准则 中的有关 模型 。 常见 的是美 国上 审计实务中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并非全部会被确认 ,当各种渠 最
较少 考虑到内外部环境风险对被审计单位及其财务报告的影 响。 在现代社会被审计单位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 , 而是与整 个社 会及其所属行业高度相关 的经 济主体 ,企业所面临的经 营风险可能随时转变为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原 审计风 险模 型要求审计师对会计报表每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层 面的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