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进展综述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精选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摘要:国企的特殊性质决定着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它的地位是特殊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成为社会持久以来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文章将对国有企业分配的现状和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将尝试提出一些对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措施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企对国家而言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为国家利益的实现做出保障,而且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也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俨然扮演了经济调控中的执行者的角色。
同时,国企利润的分配问题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
1.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1.1 国有企业的扣税后留存利润增加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并逐步成长为社会经济的支撑力量。
2012年,国家再次加大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国家不仅把原来国企上交的利润比例又做了新的下调,而且颁布了相关文件规定央企每年按比例上缴利润总额。
但是人们渐渐发现,国企上交的利润与其获得的巨大收益明显是不成正比的,这使得广大群众不满的意见日渐高涨,对国企利润分配的关注也越来越关注。
1.2 国有企业在国家的重点扶植下飞速发展国企虽然获利颇丰但是真正上交国家的利润却不多,导致企业自身可供分配的留存的收益过多,国企的相关股东年利分红数额巨大。
同时国企行业竞争对手少,员工缺少忧患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来人们对高管高薪这样的词汇越来越熟悉,这也恰恰证明了国企对人们的吸引力。
1.3 国企员工待遇优厚大多数国有企业兼具垄断性质,这使得国有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在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国有企业的员工往往承受着较小的工作压力拿到很高的薪酬,除此之外他们工作时间也是标准的朝九晚五,同时享受标准的节假日休息。
所以进入国企工作俨然成为时下的一种成功的标志,受到众人的追捧。
基于公平的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 ) 二 国内对 国有 企业分红的研 究
20 年 l 月 ,由 世 行 驻 中 国 代 表 处 高 路 易 05 0 ( o i uj ) Lus i 等执笔 的《 K s 国有企业 的分红 :原 因、 金额 以及支 付给 谁? 》 的报 告指 出 , 国国有企业 的利 中 润 和改 制收入属 于公共 收入 , 当向 国家 分红 , 应 上缴
33 一
一
维普资讯
分 配与激 励
实现 国有经 济结构调整 , 国有 资本红利再 投资决策机
制和资金投向问题等都是很现实但很难理 清的课题 。 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孔善广 认为针对 目前我 国 社会保 障基 金严重不 足的情 况 , 必要 将国有企业利 有
润部分上缴 , 建立 全国统一的覆盖包括农村 居民的全
本) 以取 得更高 的资本 ( 股本 ) 回报率 。 具体分红水平
也各 不相 同 , 般为 盈利 的 13 2 。 一 ,至 / 红利 支付 占利 3
润 收入 的比率通 常反 映了每个企业 自身的增 长前景和
经营好坏 。 ( ) 二 国内国有企 业分红地方 实践经验
热 议 已久 的 国有 资本 经 营预 算终 于 进入 实施 阶 段, 国企 只上缴税 收不 上缴 红利 的时代将 成 为历史 。 但是 收缴的红利如何进 行投资 , 如何 让全 国人 民都能 从 国企溢 价 中受益 , 这些都 是 国有企 业利润分配 急需
厘清 的问题 。本文在研究 国 内外 国有 企业分红文 献的 基础 上 , 国有企 业 的国内外经 验及做 法 出发 , 析 从 分
上缴 红利的用途方 面 , 本文 从 四个 角度总结 红利 的支
出方 向 :充实社保基金 和 国家公共 事业支 出、 充企 补 业 国家资本 金、弥补 国有企业 改革成本 , 从而建 立一
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状况研究论文
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状况研究摘要:近几年来,关于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如何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现行利润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
关键字:国企,垄断,利润分配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伴随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需要与之对应的制度相适应,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将国有资本经营的收益作为一种国有资本运营的有效手段已经日益引起了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持续改革和我国总体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长期优惠的政策措施,我国的国有垄断企业利润率自1998年以来稳步提高,这种趋势一直保持到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2009年上半年垄断国企利润有所下降,但全年仍然有10%的增长。
但是这些巨额利润却大部分并没有上缴。
将国企分红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使国企分红惠及全民,几乎是一个”国际惯例”。
鉴于此,本文将在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方面进行研究,以便为之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有关国有垄断企业利润分配问题已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在国有资产利润的管理方面,目前理论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应当建立二元财政模式。
国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叶振鹏(1993)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双重身份及双重职能,决定着国家财政是由两个部分即公共财政和国有资产财政组成,这里国有资产财政主要就是指国企的利润管理。
中南财经大学叶汉生、陈建(2001)从财政本质以及财政的类型划分出发,指出”国家财政”与”公共财政”具有根本区别,两者是相互否定的。
此外,他从复式预算的角度指出了建立国有资本利润管理的积极意义,认为复式预算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划清政府职能与市场职能、国家财政与企业财务的界限,更好地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为国企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著名经济学家许毅(1996)对国有资本进行利润管理的理论提出了批评。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合理地制定利润分配模式,是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定义、发展现状以及优化方向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定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通常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得到的净利润,通过内部分配和外部分配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利益相关方。
其中,内部分配是指企业内部,自主决定了员工、管理层和股东等各类利益相关方所能获得的利润份额;外部分配则是建立在内部分配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将企业利润的一部分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资本金积累、税费缴纳等用途。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发展现状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早期的时候,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以“计划收益、计划投资”为主要特征,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经营决策权有限,利润分配权被大幅度缩减。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开始逐渐走向自主经营,企业管理体制也不断改革,利润分配模式逐渐趋于规范化和市场化。
2006年,我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分配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主要以内部按劳分配、社会公益事业投入、股权激励、薪酬激励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其中,内部按劳分配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基础,社会公益事业投入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方式,股权激励和薪酬激励则是对优秀员工、管理层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产生切实激励的方式。
三、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优化方向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利润分配模式,优化员工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督,建立透明的利润分配和公共财政制度。
具体而言,以下是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模式的优化方向:1、大力推行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是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及其演变进程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及其演变进程摘要: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有经济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主体地位体现在控制力上,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对此,本文分析研究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根据时间和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82年,这一阶段出现的利润分配制度主要有企业利润全额上缴制度、企业基金制度和利润留成制度;第二阶段是从1983~1993年,这一阶段先后实行了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或租赁制等几次大的变革;第三阶段是1994年以后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是规范企业所得税制度,实行了税利分流。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利润分配;国有资产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2-0115-01党的十五在报告中明确规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在于其数量和比重的大小,主要表现在它的控制力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控制力集中表现为弥补“市场失灵”,其主要功能一是提供不适于由市场提供的公共物品,二是掌握涉及国计民生和控制国民经济的行业和部门。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规定了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
分配的形式、比例及其管理方法。
在我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也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及国有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
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不同阶段。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1950~1982)(一)企业利润全额上缴制度。
该制度规定,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全部上缴国家财政,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全部由财政拔付。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研究一、本文概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接着,本文概述了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同时,本文还对当前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分配机制不够灵活、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完善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法律支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内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现状分析在国内,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改革和调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逐渐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规范化、法制化。
目前,国内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主要依据《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进行。
这些法律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分配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确保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同时,国内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进行监管,防止了利润分配中的违规行为。
国内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利润分配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甚至存在利润操纵、利润转移等违规行为。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形象,也影响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执行效果。
相对于国内,国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法律制度的发展较为成熟。
许多国家在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原则、分配方式、分配程序等。
例如,一些国家通过立法规定了国有企业利润的归属和使用,确保了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
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研究丁旭【摘要】近年来,关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探讨越来越多,事实上自新中国建立60多年以来,有关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已经过反复试错,仍没有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制度方案出台。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革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与西方部分国有企业的分红模式的对比中,试图得出一些总结和借鉴的经验,以提出对国有企业利润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国企利润分配模式经验借鉴一、引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之一。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亦表示,国有工业企业可能于明年开始支付红利,这部分资金将用于企业改革重组和投资弱势领域。
事实上自2007年12月财政部给国资委印发了《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以来,按不同行业分类执行的分类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同时也在我国国有企业领域掀起了有关利润分配合理化改革浪潮。
即便如此,当前的国企利润分配格局仍旧有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这既是由我国现阶段企业利润分配原则所决定,同时也是由企业利润分配的一般程序所决定的。
因企业利润分配具有特殊的地位,直接涉及各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分配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相当于全民控股的企业,分配合理与否关系每个国民的利益有没有得到真实体现。
利润分配在这两个因素之间如何得以平衡,其中博弈的和操作程序都值得进一步的去进行探索。
在理论界尚无定论的前提下,通过对六十年来我国不同阶段所实行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问题分析,以及对西方部分国家管理国有企业利润的参考,本文力图总结及借鉴出一些适用于当下国企利润分配新一轮改革的建议。
二、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变革1.统收统支阶段建国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全额上交,企业没有自主财力。
“一五时期,实行企业奖励基金和超计划利润分成制度,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自主财力得到扩大,但由于“左”的思想干扰,企业未能有效使用这笔自主财力。
利润分配总结汇报
利润分配总结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总结汇报我们公司最近一段时间的利润分配情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其中利润分配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我将向大家做一份总结汇报。
首先,我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我们公司在过去一年里实现了利润的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增加、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管理成本的控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利润分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其次,我们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和调整。
我们加大了对员工的奖励力度,提高了员工的福利待遇,让员工能够更好地分享公司的成果。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股东的分红力度,让他们能够更多地分享公司的利润。
最后,我要强调的是,我们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的改革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的、持续的。
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员工的奖励力度,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让员工更加有干劲地工作。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加大对股东的分红力度,让他们更加满意地投资于我们的公司。
总之,我们公司在利润分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革和调整,让利润分配更加合理、更加公平,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够分享到公司的成果。
谢谢大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断好转,一些企业,特别是央企,已跻身于世界500强企业之列,经营成果世界瞩目,但在企业的利润分配上,社会各界争议很大。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上交比例给出了规定,比例分别为10%、5%和暂缓3年上交或者免交。
从一些国有垄断企业的盈利水平上来看,就是最高标准10%的利润计提比例,还是偏低的。
大量的利润留在企业内部,既不利于国有资本的增值,也会带来诸如行业收入差距扩大、高管高薪过高、甚至企业不当投资等问题,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本文从国家和社会利益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上对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国企利润分配问题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笔者认为,在国企利润分配中,政府和企业都应该合理定位,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国家也要合理制定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提高竞争性国有企业利润的计提比例,并对一些垄断国企提取垄断利润,必要时可以直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加强对国有企业利润的监督管理;国有企业上交利润的再分配,应该更倾向于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福利事业,适当减少生产经营性支出,甚至可以为全民建立国企利润分红账户,全民分红,使国有企业经营成果惠及全民的同时,对国企的行为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利润分配工作总结汇报
利润分配工作总结汇报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我很荣幸能够向大家汇报我们公司最近的利润分配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公司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并且在利润分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利润分配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要感谢全体员工在过去一年里的辛勤工作和付出。
正是因为大家的努力,我们公司才能够取得如此优异的业绩。
在利润分配方面,我们始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分享到公司的成果。
在利润分配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首先,我们通过提高基本工资和奖金制度,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其次,我们还设立了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与公司共同分享成长的果实。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力度,以表彰他们的卓越表现。
在利润分配方面,我们还注重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福利保障。
我们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让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员工的福利保障,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改进,公司的利润分配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公司的业绩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为员工创造更好的利润分配机制,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分享到公司的成果。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全体员工对公司利润分配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公司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谢谢大家!。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式研究
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通过销售产品或 提供服务所得收入,减去其总成本后的余额。
利润分配的原则
利润分配应当遵循公平、效率、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的原则。
利润分配的顺序
在利润分配中,应先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然后 依次提取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和股利。
03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 析
研究展望
• 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 • 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的职能发挥,强化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 •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 提高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 加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审计和公开,让公众了解企业利润分配情况。 • 建立健全企业利润分配的公正性评估机制,防止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 • 调整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和方式 •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国家政策导向,适当调整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比例。 • 探索和创新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方式,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促进企业发展。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模 式研究》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础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状分析 • 优化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对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 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研究其利润分 配模式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 效益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
0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基 础
国有企业概述
1 2 3
国有企业的定义
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拥有或控制的,以实现国 家经济战略目标为目的的企业。
国有企业的特点
推进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合理化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防止利润分配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腐 败现象。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 对企业各项业务的监督和管理, 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财务信息
的真实可靠。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率,降低成 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
文献综述
0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02
已有研究成果的优缺点分析
03
本研究与已有研究的区别和 联系
研究方法与内容
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问 卷调查法等
02
研究内容
01
研究方法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及问题分 析、国际经验借鉴、优化策略制
定等
0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概述
01
02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 财务状况、员工福利、社会责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数据来源
从国家统计局、国资委等官方网站, 以及各大财经网站、学术期刊等收集 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 析和归纳,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的数 据支持。
结果分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利润侵蚀、分配不公等问题,影 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推进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合理 化
汇报人:
汇报时间:日期:
目录
• 引言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 • 推进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合理化的重要
性 • 推进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合理化的措施 • 实证分析 • 结论与建议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各阶段的特征和发展倾向。
总结历史,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探索,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国企统收统支制度,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税利分流制。
忖量方今,伴随着国企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战略的深入实施,巩固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于国企利润上缴比例的合理性、利润分配的必要性、上缴利润的支出方向等方面。
受时代发展的限制,国企标准合理的利润分配形式框架还未完备。
目前,由于国企内部留存利润过多致使国企过度投资,利润上缴比例较低,社会福利短缺等方面是国企存在的关健问题。
展望未来,依照改革原则,坚定系统而全面的完善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方向,寻找国企利润分配框架重新构建的路径选择。
自微观层面使国企利润升高,再到宏观环境体系,共同努力实现国企利润合理分配的目标。
本文最初对国企利润分配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界定。
而后,本文自纵向历史参考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
继而自横向现实的角度,阐述了国企利润分配的本质,阐明当前国企利润分配的框架和目标模式所面临的困境和制约。
最后,结合历史和现实的逻辑,寻求顺应中国国情的国企利润分配路径。
关键词:企业利润分配,制度变迁,利润上缴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s,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fl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ach stage.Summing up history, with the gradual exploration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unified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at emerged during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has developed into a tax and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Nowadays, with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fiscal budge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state-owned economic system reform strategy, consolidating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especially i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ofit delivery ratio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necessity of profit distribution, the direction of expenditure on profit delivery , etc. Restrict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standard and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framework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not yet complete. At present, due to the excessive retained profit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over-investment by state-owned enterprises, low proportion of profits delivery and shortage of social welfare are the key probl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Looking into the fu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reform, keep the direction of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ook for ways to reconstruct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fit distribution framework. From the micro level, the profit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increase, and then to the macro-environment system, work togeth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is article initially defined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ngitudinal historical reference, this article sorts out the changes in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system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urtherm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rizontal reality, it elaborates the essence of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clarifi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constraints faced by the framework and target model of profit distribu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inally, combining the logic of history and reality, we seek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path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at conforms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Key Words: Distribution of Corporate profit, Institutional Change, profit delivery目录前言 (1)1综述 (2)1.1研究目的及意义 (2)1.1.1研究目的 (2)1.1.2研究意义 (2)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国外研究现状 (2)1.2.2国内研究现状 (3)1.3论文框架 (3)1.4研究方法 (3)1.5论文的研究价值 (4)2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5)2.1概念界定 (5)2.1.1国有企业 (5)2.1.2国资收益和国企利润 (5)2.1.3国企利润分配、国企分红、国资收益上缴 (5)2.2相关理论基础 (5)2.2.1剩余股利支付政策 (5)2.2.2委托代理理论 (5)2.2.3利润分配理论 (6)3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历史演变 (7)3.1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统收统支 (7)3.2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税利合一 (7)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4年-至今):税利分流 (7)3.3.1缴税不缴利的税利分流初期(1994-2007年) (7)3.3.2税利分流下重构国企利润分配框架(2007年一至今) (8)3.4七十多年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8)3.4.1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向势必发生的 (8)3.4.2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变迁反映了国家和企业两者之间的关系 (8)3.4.3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体现于国企利润分配制度的演变 (9)4国企利润分配现状及问题 (11)4.1国企利润分配现状 (11)4.2国企利润分配存在的问题 (12)4.2.1国企与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导致征缴利润不顺畅 (12)4.2.2国企利润上缴信息披露不够,社会监管缺失 (13)5国企利润分配意见及建议 (14)5.1制定科学的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比例 (14)5.1.1兼顾企业长期利益 (14)5.1.2责任与上缴利润配比原则 (14)5.1.3原则性与灵活性兼顾 (14)5.1.4逐步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 (14)5.2扩大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实施范围 (15)5.3细化国企利润征缴对象的层次 (15)5.4合理规划支出范围,向民生领域倾斜 (15)5.5完善国企利润分配相关制度建设 (16)5.5.1完善国资经营预算制度 (16)5.5.2完善国企投资管理制度 (16)5.5.3完善国企财务信息披露制度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前言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大程度上对保障国民经济健康、高效、持续发展产生影响,在重要领域与关键部门位于支配地位。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浅析中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利润分配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将浅析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现状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利润水平也逐步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5.8%;利润总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3.1%。
其中,钢铁、煤炭等传统产业利润相对较低,而电力、电信等新兴产业利润相对较高。
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纳税、留利和分红。
其中,国有企业纳税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纳税贡献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支持国家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
留利是国有企业为了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而留下的收益。
分红则是国有企业向股东分配的利润,包括国家和股份制投资机构。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存在问题1.分红方式不理想目前,国有企业分配的利润大多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比较方便,但面临的问题也比较明显。
一方面,现金分红方式容易被误解为国有企业和官僚资本之间的权力交换,缺乏公正独立的标准。
另一方面,现金分红也会导致企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降低了企业增长的潜力。
2.国有企业效益评估不足国有企业的效益评估是确定利润分配的重要基础,因此其准确性至关重要。
但目前国有企业效益评估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其盈利难以完全反应其经济贡献,容易误导利润分配。
“必须把握发展这一主线,只有持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才能实现更高的贡献和分配水平。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曾表示。
另一方面,目前许多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估并不科学,缺乏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依据,导致利润分配的不合理性。
3.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足国有企业分配效率不高,是其利润分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对于某些国有企业来说,管理层在利润分配方面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政策,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了资源利用不当和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摘要: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本文由国企收入分配现存的问题入手,经过分析提出个人对于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观点及意见。
关键词: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攀升,贫富差距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其中国有企业尤其是垄断型国有企业的分配不公现象尤为严重。
因此如何重新认识和改革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迫在眉睫。
一、国企现有收入分配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对于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而言,国有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虽然有重要改变,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 传统观念的影响2 大多数国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先带企业制度3 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仍很沉重,改革和脱困基础还不牢固4 相关分配制度的改革没有到位,良好的社会环境尚未完成5 现行国有企业工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国企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是国企改革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且关系复杂,稍有不慎便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动荡。
因此,明确改革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科学的态度对改革进行设计和规划,才能保障我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1)贡献原则2)效率与公平原则3)稳定过渡原则三、国有企业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建议1 加快国企垄断行业改革,根治收入过高问题国企垄断行业收益分配的改革,根本是要打破垄断。
1)加大利税调节力度。
国家在对国有企业实行资本经营预算的过程中,应按照不同行业和企业实施分类预算,对于垄断企业应提高其上缴国家利润的比例:此外,在税收方面,除基本税收外,还可对垄断行业加征或提高利润特别调节税。
2)取消政府行政保护。
加紧步伐转变政府职能,并对政府机构进行深层次改革,加快国有资产运营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法规和政策管理,明晰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重新定位政府在国资管理中的地位,使政府脱离微观经济活动,由此减少甚至避免国有垄断企业利用其特权与民争利。
利润分配总结报告
利润分配总结报告
在过去一年中,公司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实现了良好的销售额和利润增长。
在
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对利润分配进行总结报告,以便向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交代,同时为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公司在过去一年中的利润情况。
根据财务报表显示,
公司总体利润额较上年同期有显著增长,这主要归因于销售额的增加和成本控制的优化。
销售额增长主要得益于市场需求的提升和公司产品竞争力的增强,而成本控制的优化则使得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利润分配方面,公司经过内部协商和讨论,制定了合理的利润分配策略。
首先,公司决定将一部分利润用于再投资,以支持公司业务的发展和扩张。
这部分利润将主要用于研发创新、技术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其次,公司也考虑到了股东的利益,因此决定向股东派发一部分利润作为股息。
这样既可以回报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和投资,也可以提高公司的股东价值,进一步稳定和增强公司的股东基础。
除了再投资和股息分配外,公司还将一部分利润留作备用金,以应对未来可能
出现的风险和挑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公司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和储备,以保障公司业务的持续稳健发展。
综合以上所述,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利润增长,并采取了合理的利
润分配策略,既支持了公司的业务发展,又兼顾了股东利益和风险防范。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稳健的财务管理和长期发展战略,以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感谢各位股东和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支持和信任,我们将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业绩和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 论 综 述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3 00 期
认 为基 于先 简单 再 生 产后 扩 大 再 生 产 的 基 本 原
理, 税利 分流方 案应先 利润后 税 收 , 而消 除 以初 从
政。 随着社 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 制逐步 确立 , 迫切 需 要 建立 起“ 共财政 ” “ 公 与 国有资本 财政 ” 两种 既 这 相 互对 立又相 互统 一 的财政 统一 体—— “ 重 ( 双 双
元) 结构 财政 ” 。首 先 , 构建 公共财 政框 架 , 我 国 是
次分 配的功 能萎缩换 取再分 配 的功能 放大 的低 效 率的 经济运行 机制 ;所 得税 的税 基应 是企业 消 费 基金 , 而非企业 全部实 现 的利 润 。 在理 论分 析 的基
础上 .他提 出我国利税 分流 改革 应采 取 “ 双累进
两个 既相互 独立 又有 内在联 系的财政 行为 。即为
制” 的模式 . 的改革方 案应 是 “ 新 利税 分 流 、 七税 利
三、 税后还 贷 ” 。这 一时期 , 论界还 有刘 克 崮 、 理 怀
鹏 飞等一批 学者从 不 同角度论 证 了税 利 分流 政策
泛搜 集近年 来有 关文献 资料 的基础上 , 国有资产利 润管理是 否 采取二 元财政模 式 。 对 利税 分流政 策是 否 可行 , 国企分红 的收 支主体 、 比例确 定、 用方向等 问题上 的研 究加 以 系统整 理 , 使 以文献综 述的形 式厘 清
近年 来 学术界在 国企利 润分 配 问题上 的研 究思路和动 态特征 。
关键词 : 国有企 业 利 润分 配 研 究综述
建 立与市 场经济 体制相适 应 的国有 资本 经 营 预算 , 当前我 国财政体 制改 革的一 项重大课 题 。 是
20 0 7年 5月 . 国务院 总理 温家 宝主 持 召开 国务 院
上都 还存 在较 多问题 。比如他认为 这种 办法仅 在 国家 与 国企 利润 分配上 做文 章 ,而 不是在 如何 提 高 国企 生产 经营 积极性 上下功 夫 ,因而它 不具有 激励企 业提 高生产 经 营效 率 的机制 。在企业 实现 利润 中 , 国家 拿走 的部分 增大 了 , 必将增 加企 业 的
涉及 许多 有待解 决的理论 问题 和实 际问题 。 1西南财 经大学 教授王 德 中Ⅲ(9 1提 出 , . 19 ) 传 统 的承包制 有 内在 的缺 陷 , 但不 足 以废 除。 税分 利
流办法 虽然有 一定 的优点 ,但它 在理论上 和实 践
作用 。 因此 , 税分 流对 于在我 国建立有 计划 的商 利
常 委会议 , 研究部署 试行 国有 资本经 营预算工 作 。
随后 ,地方 国有 资本经 营预算工 作在各 省市 陆续 铺开 。本文 拟对近 年来 国企 利润 分配 问题 上学 术
界 的研究 动态 进行概 要的综 述 。力 图厘 清在这 一
负担 。迫使企业 采取 许多 变通办 法对部 分利 润进
行截 留 , 而这往 往并 不利 于 国企 的发展壮 大 , 因此 他认 为 , 利税分 流不是 一种 最佳 的改革方案 。 2周昱 今 (9 1 则对 利 税 分流 政 策持 肯 定 . 19 ) 观点 。他认 为 , 国国家 与 国企 之 间的分 配关 系 , 我 使得 国家 的双重 职能合 二为 一。建立新 型 国有资 产管理 体制 。使 国家 的二重经 济身份 得到相 对独 立的经 济体现 。利税 分 流是 明确 国家 与企业 间纵 向经 济关 系 。 范 国家 、 府 行为 的有 效形 式 。 规 政 即 使 它本 身不是 对企业 体制 的直接 改革 ,也会 对确 立 企业独 立商 品生产 者地位 的有效 确立 具有促 进
品经 济 的体制模 式 . 有十分 重要 的积极作 用 。 具 3厦 门大 学李 保 民 [ 马克思 的社会 扣 除理 . 3 】 从 论 出发 , “ 利分 流” 案提 出 了 自己的看法 。 对 税 方 他
} 基金项 目: 本文是 2 0 年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8 Z 07 ( 08 0 B Z 3 )公共 财政框架下的省域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 的阶段性
理 论 综 述
当代社科视野 2 1 00年第 3 期
近年来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研究进展综述
徐 文 秀
( 建 师 范大 学公 共 管理 学 院 福 福 州 3 00 ) 5 07
内容提要 : 近年 来 . 着 国务 院在 央企试行 国有资本 经 营预 算之 后 . 随 学术界 对 国企利 润 分 配的研 究 也 与 日俱 增。 由于没 有现成 的模 式 , 但 学者们的观 点各不 统一 , 一 些 问题上 具有 较 大的争论 。 在 本文在 广
研 究课题 上 的理论脉 络和动 态特征 ,从而 有助 于
推 动 国有 企业利 润分 配改革 的深化 。
一
、
关 于 利税 分 流 政 策 的研 究进 展
改革 开放初期 ,我 国国企传 统 的统 收统 支分 配体制 难 以为继 , 我们进行 了以税 代利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革 , 即
利改税 。 着改革 实践 的发 展 。 国又 提出 了利税 随 我 分流政 策 。 那么在 实践 中究 竟应 当实行 利税合一 。 还 是实行 利税分 流 , 人们 的看 法还不 尽一致 。 中 其
建立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的客 观要求 。市 场 经 济 中公共 财政 弥补 “ 市场失灵 ” 及非 赢利 性等 特征 决定 了此 时 的财 政模式 无疑 就是公 共财政 。 次 , 其 注重 公共 财政 , 不能 忽视 国有资本 财政 。 着市 但 随 场经 济体 制 的确 立和逐 步完 善 。政府 作 为政权 组 织 和生产 资料所 有者 双重身 份的分 开和政 府 职能 转变 , 使得 作为统 一 的国家财 政 内部 , 逐步 区 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