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同课异构课件1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说课稿

归去来兮辞说课一、说教材:《归去来兮辞》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

它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描写了诗人得以辞官归隐的喜悦心情和对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热爱。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如此推崇,其文自然很值一读。

新《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归去来兮辞》所在的单元也有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要重视诵读和背诵。

”根据本文为自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大纲要求,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背诵课文和探究陶渊明的思想情感和辞赋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调动学生的想象与联想。

细品作品之美。

难点:品味语言质朴美。

[教学过程]本设计根据课文内容,突出三点:1.领略田园自然美。

2.领悟诗人情操美。

3.领会语言质朴美。

二、说教法:1、自读法。

《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自读课文,相对于本单元其他篇目,它的词句理解难度较低。

因此,这堂课可以学生为主,由学生自己完成疏通课文的任务,然后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文句,学生之间相互解答,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常识。

2、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学生大多能得到陶渊明是个高风亮节的文人,作者乐于田园的隐居生活等结论,针对其复杂情感的流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3、诵读法。

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尤其是这篇文章是讲求音韵的辞赋。

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会使用到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在介绍文体,归纳重点文学常识时,直接的投影展示,便于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

[教学方式]以诵读、讨沦、点拨为主,重点在通过解读课文。

发现美,品味美,鉴赏美。

三、说学法: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doc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材来源: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民教冇出版社内容来源:普通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主题:《归去来兮辞(并序)》课时:2课时授课对象:高屮二年级学生设计者:李兰/郑州中学郭河秀/郑州市第九中学李艳慧/郑州市第五中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学期冃标中对文言文阅读的慕本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站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并且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2.教材分析《归去来兮辞(并序)》是“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其他三篇为《滕干- 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四篇文章有辞赋,有书序,有先秦诸子散文,有给皇帝的奏章(表)。

虽文体不同,但都能依托文体的语言特点抒发真性真情。

学习本单元,要能够借助注禅和工具书,说出古代抒悄散文屮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语境屮的意义和用法; 能从关键词汇、句式、用典等方面赏析课文语言,体会或质朴自然或典雅华丽的语言风格; 熟读成诵,感受作品抒发的真挚情感。

3.学情分析学生己经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作品,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情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辞赋的特点和对陶渊明归隐情结了解得还欠深刻。

学习本文,要以诵读辞赋为线索,感受辞赋语言抒情的特点,与文本深度对话,以实现与陶潜的心灵碰撞,披文入情,多方面把握作者的复杂情感。

口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说出“策”“胡”“奚”等词语的语境义。

2.通过诵读课文,感受这篇辞赋语言朴素、音节和谐、音韵优美的特点并背诵课文。

3.通过自由品读、小组研讨,概括文章再现的画面,借助画面分析文章蕴含的复杂情感并做出评价。

评价任务1-结合文本准确说出“策”“胡”“奚”等词语的语境义,直译重点文句(教师圈定)。

2.从语言风格、音节、音韵等方面说说这篇辞赋的特点,通过对语调、语速、语顿等的恰当处理,有感情地诵读并试背课文。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新人教版高二必修5语文教案
重点目标
明思想及其作品特点,掌握词赋特点。
难点目标
让学生体会陶渊明的辞官归隐的原因及其人生追求与高洁品质。
导入示标
古人说:“学而优则仕”,这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共同的理想追求。然而,进入仕途的知识分子并不是都能大展宏图,功成名就。总有很多人,或因为不满官场的黑暗弃身而去,或因改革时弊而触动权势利益被害,失意而去。因此就有了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彻悟。在他们之前也有一位失意之人,他以归隐田园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他就说陶渊明。(播放第一张PPT)
景翳翳以将入 景,同“影”,日光。
(2)古今异义策扶老以流憩扶老:古义,拐杖;今义,扶持老人。
(3)词类活用策扶老以流憩 策,名词用作动词,拄着。
园日涉以成趣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日。
(4)固定句式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载……载……,一边……一边……。
3、导做:学生探究讨论:
1)第一自然段最后表现出了作者回家途中欣喜和急迫的感情,第二自然段
学做思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导学: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推举同学分别指出第一段中的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
2、导思:本段讲了什么内容?(作者辞官的原因,回家途中的欣喜之情。)
(1)特殊句式:“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句中“为”表被动
(2)古今异义: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1)古今异义
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5

高中语文重难点第四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单元说明】本单元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

通过本单元学习,既要了解古代抒情散文这种体裁根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有关背景材料,并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同时,又要落实文言文教学目标,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能力和文言语感。

所选课文是中国文学史上名家名篇,有助于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提高,有助于培养安康高尚理想、情操,从而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熏陶和感染。

作为古代抒情散文,本单元具有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作为高中语文课文一般属性,二是作为文言文学习特点,三是作为文学作品特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这三个方面都有相应要求。

比方,对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有人文性方面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和认识。

〞作为文言文学习来说,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传统文化底蕴奠定根底。

学习从历史开展角度理解古代作品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作为文学作品来说,要求“具有积极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修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王勃滕王阁序,庄子逍遥游和李密陈情表。

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

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发感情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感慨,寄托着作者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

都是古人真情实感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烈抒情特征。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王勃、李密都是抒情高手,这几篇课文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名篇,都曾屡次入选高中语文教科书,属于传统经典篇目,有助于学生了解四位作者文学成就,同时也有利文言文学习。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学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学案 第二单元第四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

4 归去来兮辞并序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掌握“胡、奚、曷、焉、何”等疑问代词的用法,归纳“行、引、乘、策”等实词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技能目标朗读课文,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情感目标体会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鄙弃官场生活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

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他写诗喜欢写田园生活和自然景色,意境淡远,语言质朴,有独特的风格。

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

主要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41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

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1.辞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

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

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

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

2.五言诗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之一。

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个字构成的诗。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设计(高二必修五) 篇1教学目的:1、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了解辞的体裁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

3、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

4、了解作者解印去职的直接原因。

5、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

教学重点:1、诵读比赛,在诵读中掌握辞的结构及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2、了解创作背景、作者情况,及辞这种文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1、掌握本课出现的各种文言知识。

2、明确本文的写作特点。

3、把握本辞淡远洒脱的风格,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第一节一、导入:初中时我们学过陶渊明的一篇文章。

《桃花源记》中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正是作者精神追求的形象反映。

我们今天要学的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归去来兮辞》。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

东晋大诗人、词赋家、散文家。

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死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

他生于东晋后期晋宋交替之际,其时家势已渐衰落。

后因家境贫寒,29岁时走上仕途。

年轻时曾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

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但每次时间都很短。

几度出仕,使他逐渐看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41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

此后20多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贫病交迫中去世,终年63岁。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案

四、《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辞赋的特点,了解文中陶渊明所述之志。

2.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1.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和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语朴素、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高尚情操,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理解述志中流露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归纳实、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本文属于辞赋,宜抓住辞赋押韵的特点,以朗读为主要教学手段,在指导诵读中引导学生鉴赏课文。

2.点拨教学法。

以文中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为重点进行点拨教学。

3.探究拓展法。

提倡学生进行浅近的研究性学习,给学生提供一个研究性学习的小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探究未知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陶渊明画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单介绍陶渊明及其作品。

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初步把握文意。

朗读课文,找出押韵的字,通过韵脚归纳各层大意,帮助学生理清背诵思路。

点评句子,以求更准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在1600多年前,一位中国的诗人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的社会,那是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桃花源。

他就是陶渊明。

(多媒体显示其画像)陶渊明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可现实的黑暗把他那“大济苍生”的壮志击得粉碎。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选择了归隐的道路。

今天我们学习的《归去来兮辞》正是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陶渊明《归去来辞》写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这时他四十一岁,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却决定弃官隐居。

陶渊明为什么辞官归隐,他在“序”里说:“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萧统《陶渊明传》则曰:“遣郡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

’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但一般认为,陶渊明决绝官场,退隐归耕,不会如此简单。

陶渊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少有大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因此他抱着“大济苍生”的理想,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曾经几次出仕。

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极为黑暗。

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

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

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

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

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

陶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

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

陶渊明的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只能归隐。

清陶澍《陶靖节集》谓陶渊明之归隐,“初假督邮为名,至属文,又迁其说于妹丧以自晦耳。

其实悯晋祚之将終,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之节也。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归隐是理想在现实中的碰壁,是无法“远翥高飞”的无奈。

本文共有“序”和“辞”两部分,故以“归去来兮辞并序”为名,“辞”是文体的名称,属辞赋一类;“序”写於“辞”的前面,交代写作原由,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内容。

关于“归去来兮”,一般的解释是,“归去”是辞官归隐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无意义。

但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初编》:“就彭泽言谓之归去,就南村言谓之归来。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至2018版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

汉魏六朝,文风绮靡,陶渊明的出现无异于在花团锦簇中伸出一枝青枝绿叶,又好像在珠光宝气浓妆艳抹的贵妇人中走来一位不加修饰的清纯少女。

返璞归真,崇尚自然,这既是陶渊明生活的准则,也是他创作的准则。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授朝散郎,为王府侍读,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这便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内容丰富,情真意切,对仗工整,声律和谐,手法多变,格调迥异,骈散结合,语言华美,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广为传诵,它就是《滕王阁序》。

《庄子》一书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奇特的描写,生动的寓言故事,创造出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大胆的想象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浑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从中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那个坐在祖母床旁,两手端着冒热气的药碗,委婉而坚定地对陛下微笑,轻声说着“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的李密,朦胧中侧过脸颔首,我们泫然。

也许有些感情我们永远也无法了解,但李密对祖母的爱,我们却在《陈情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字里行间,朴实平淡,却也深沉,毫不做作,我们索性再添一句短评:“十步九折,行路难,但得三年祖母老;千言万语,怅秋风,化作一篇《陈情表》。

”一、词语理解1.通假字(1)乃瞻衡.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景.翳翳以将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曷.不委心任去留: 2.一词多义(1)为⎩⎨⎧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诸侯以惠爱为.德: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2)就⎩⎨⎧三径就.荒: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3)犹⎩⎨⎧松菊犹.存: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困兽犹.斗,况国相乎:(4)引⎩⎪⎨⎪⎧引.壶觞以自酌: 引.以为流觞曲水: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引.而不发: 旁征博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5)策⎩⎨⎧策.扶老以流憩: 振长策.而御宇内: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6)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李白乘舟将欲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策扶老..以流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或.命巾车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曷不委心任去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4.虚词归纳(1)以⎩⎪⎨⎪⎧引壶觞以.自酌: 木欣欣以.向荣:园日涉以.成趣: 问征夫以.前路: 既自以.心为形役:(2)而⎩⎪⎨⎪⎧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泉涓涓而.始流: 鸟倦飞而.知还:(3)之⎩⎪⎨⎪⎧求之.靡途: 悟已往之.不谏: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会有四方之.事:二、词类活用1.眄庭柯以怡.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审容膝之易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乐.琴书以消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悦.亲戚之情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园日..涉以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时.矫首而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乐琴书..以消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或棹.孤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携幼.入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特殊句式1.遂见用于小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既自以心为形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寓形宇内复几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乐夫天命复奚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寻程氏妹丧于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农人告余以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句翻译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译文: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教案

【教材解析】一.《回去来兮辞》是作者要走开政界、归隐田园的宣言书,能够看作是陶潜的思想总纲。

领悟了本文,有助于正确理解陶潜的人文精神,有助于学生积淀必然的人文关怀。

二.《回去来兮辞》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其不与世俗沆瀣一气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引起好多文人学士的共鸣,拥有超时代意义。

其为捍卫自己的精神家园所做的各样努力,在现在仍有不能磨灭的借鉴意义。

【学生解析】一 .学生在初中时从前学过陶潜的《桃花源记》,对其人其事及其思想感情有必然的学习基础,能够此作为打破口。

二 .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辩的能力,都有主动研究的天性,都隐藏着“自我实现的创立力”(马斯洛),能够据此作为解读本文的钥匙。

三.学生对古代文假名人的精神世界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也有与他人相同交流的期望,本教材的内容安排能在教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

【授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利用辞的体例和押韵的特色朗诵并背诵全文,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在朗诵中感觉陶潜的归隐情结,体悟作者感情,并能对作者的思想进行简单辨析。

3.学习研究性阅读和创立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辩能力和责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五读法:在五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陶渊明的精神世界,每一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2.对话法:创立问题情境和优异气氛,进行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相同交流。

3.研究法:比较序言、文本和说明资料,对本文的写作时间进行浅层次的研究式学习。

三.态度感情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陶潜藏本文中的感情取向。

2.引导学生用现代看法审查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限制,感觉陶潜的人文精神,进而砥砺自我人生涵养。

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感情和奋斗向上的人生态度,确定精神的底子。

【授课要点】1.朗诵诗歌的要领、方法引导及其能力培养。

2.解读陶潜这一隐逸诗人的形象及其意义商议。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第二单元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课件(1)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作者在这里运用情景交融手法,把 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
【解析】 D 项是借景抒情,而不是情景交融。 【答案】 D
四、阅读课文第 3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作者归来后交往之乐的一项是( )
①请息交以绝游 ②悦亲戚之情话 ③木欣欣以向荣
④农人告余以春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①写断绝与世俗的交游;③写自然环境的优美。
【答案】 D
五、阅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各项中,直接表明作者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 A.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B.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C.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D.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 B 项,感叹人生苦短;C、D 两项属于作者追求的境界,表明作 者的隐居之乐。
第 3 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实迷.途.其未远
(
(2)策.扶老以流憩
(
(3)乐琴.书.以消忧
(
(4)或棹.孤舟
(
(5)生.生成资
(
(6)园日.涉以成趣
(
(7)时.矫首而遐观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答案】 A
[话题·互动] 话题:在封建社会里,“修身、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最为宏大的抱负, 有着“大济于苍生”政治理想的陶渊明归隐后就真的那么坦然吗?“乐夫天 命”是否表现了作者消沉颓废的思想? 学生甲:不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静谧, 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但他内心深处仍然表现出一种茫然和困惑,感 叹岁暮年衰。悲叹人生无常,难以排遣的壮志难酬的痛苦和矛盾,这些都表现 了他消沉颓废的情绪。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教学设计:第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
二、学习序
译文: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乏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被委派到小县作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差。××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崇尚自然,不是勉强得来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任职一年,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仲秋到冬天,在职共八十多天。因辞官而顺随心愿,写了一篇题叫《归去来兮》的。这时候正是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设问:从此段中又可以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隐士情怀?
提示:与下面的诗句具有相同的心境。(幻灯片)
《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确:一诗一赋,表达了相同的心境,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之二。
二、读悟、翻译第3段
陶潜的这种“心为行役”,视入仕为“迷途”的心情有他的诗为证:(PPT幻灯片)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和人生境界,认识陶潜归隐原因,理解其所处社会环境及人才应有的理想环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一等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一等奖)

⼈教版⾼中语⽂必修五第4课归去来兮辞教案(全国⼀等奖)教学设计中学语⽂题⽬:《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教学⽬标】1、知识⽬标反复朗读课⽂,熟读成诵;2、能⼒⽬标理清全⽂的⾏⽂脉络,梳理作者归⽥的情感变化;3、情感⽬标体会作者⾼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体悟作者情感和作者返璞归真的⼈⽣志趣与⼈⽣境界。

【教学⽅法】探究法、讨论法【教学安排】⼀课时【教学过程】⼀、导⼊“落花⽆⾔,⼈淡如菊”有⼈⽤这两句话来形容陶渊明的作品和他的⼈格,同学们,你们觉得恰切吗?陶渊明所形成的独特的⼈⽣状态与精神对后来⼈产⽣了⾮常重要的影响。

《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所表达的情感在后来⽂⼈的作品⾥⾯也经常出现。

同学们,你有没有与作品产⽣⼀些共鸣呢?今天我们来品读它。

⼆、预习检测(⼀)通过翻译序⽂,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第1⼩组⼝头展⽰)明确:有三点理由。

1、“质性⾃然,⾮矫厉所得”,也就是说⾃⼰本性⾃然,不会扭曲⾃我,不会强迫⾃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

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我性情会⾝⼼“交病”,那⽐交冻可能更难以忍受。

3、“程⽒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

其中第⼀条是根本的。

⾃⼰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崇尚⾃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之志”。

官场实在有违⾃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

(⼆)背诵⽂章的⼀、⼆段。

三、整体感知课⽂聆听《归去来兮辞》配乐诗朗诵,注意节拍和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课⽂,组内解决以下问题。

(第2、3、4、5组对应回答,第6组点评并加以打分)1.在第⼀段,作者是怎样申述“归去来兮”的缘由的?明确:开头⼀句,开门见⼭地喊出久郁⼼中之志。

——“归去来兮,⽥园将芜胡不归?”俨然抒发⼀⼝闷⽓,顿觉⾃在坦荡、轻松畅快。

最后的反问,表明其志已决,不容持疑、犹豫。

接下来,说明归隐的原因。

“⼼为形役”,为⾐⾷所迫⽽出来做官,既如此,那就没有什么惆怅悲伤的了。

说课稿:语文《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语文《归去来兮辞》

说课稿:语文《归去来兮辞》语文说课稿《归去来兮辞》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是2号考生。

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归去来兮辞》。

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活动评价、课程设计及教学亮点这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第一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合理、科学、全面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归去》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

本文是陶渊明在辞官之后所写的一篇辞赋。

全文分序和辞两部分,序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和背景,辞抒发了作者辞官后回到田园的愉快心情以及乐天安命的思想。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自然。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能了解辞这种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隐士情怀。

2.学情分析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学情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高三的学生正处于由抽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的阶段,他们的求知欲旺盛,乐于探索发现,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他们对于文言字词的积累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方面还有待加强,对文言文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3.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论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重点文言词句及语法知识,把握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体会辞的文体特点,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感情脉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官场的厌恶之情以及重返自然的舒畅心情,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句及语法知识,理清文章结构及作者的感情脉络;难点:体会辞的文体特点及风格韵味。

以上是我对教学背景所做的分析。

二、说活动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的现场效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评价。

评价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我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方式,例如,在理清作者情感脉络时,我会提问:作者到家时的欣喜体现在哪些语句中?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因此我会请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回答,不论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首先我都会予以表扬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读课文
飏(yáng) 觞(shāng) 翳(yì) 瞻(zhān) 憩(qì) 桓(huán) 樽(zūn ) 岫(xiù) 畴(chóu)
棹(zhào)
耔(zĭ)
窈窕(yăotiăo)
整体感知,四人小组概括段意
决心辞官
愉快生活
表露情志
读悟第一段
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小结:
归家途中
抵家欣喜
闲适自在
固穷守节
到家闲适
隐居乡间 “将有事于西畴”
淡薄明志
诗酒琴书 躬耕园田
隐 士 情 怀
读悟第四段
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了 一种怎样的心绪?
焦虑人生苦短
2.这样的心绪在第四段中又有怎样体现的?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3.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快然自足于隐 士生活,依据何在?
以乘韦先
“四”的代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行走 出行
为吾子之将行也。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运行
行动
大行不顾细谨
其志洁,其行廉。
品行
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 给客人斟酒 七行
3、疑问代词
田园将芜胡不归(为什么)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复驾言兮焉求(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为什么)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哪里)
景翳翳以将入
日光 为„„而高兴
悦亲戚之情话
感吾生之行休 曷不委心任去留 帝乡不可期 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
将要
随从、顺从 期望、期求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往

姑且
2、一词多义 策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扶老以流憩 马鞭子 拄着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策略、计策 乘鄂渚而反顾兮 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坐、骑
第4 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作者:陶渊明
关于作者
陶渊明
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 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 位田园诗人.钟嵘赞其为“古今隐逸 诗人之宗也”。 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 生传》等。诗歌有《归园田居》、 《饮酒》等。
2
关于文体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 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 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 “骚体”。 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 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 体,很象诗,但压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骚长于言幽怨之情”,所以“辞”一 般是抒情的。 形式上,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 句为一组。
3.那么陶渊明具有怎样的隐士情怀呢?
田园将芜 心为行役 以往不谏 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 今是昨非 自责 自恕 鄙弃官场 向往园田
第一部分小结
自责之词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
辞官归田
自恕自慰之词 来者可追,迷途未远
情感:厌弃官场,向往田园生活
解读二三段
陶渊明的愉快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 表 归家途中 现 了 抵家欣喜 怎 到家闲适 样 的 隐居乡间 情 怀?
词语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归去来兮 助词,无义 既自以心为形役 表被动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劝止/挽回 觉今是而昨非 对 /错 载欣载奔 一边„„一边 三径就荒 接近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举/斜看/使愉快 审容膝之易安 明白、知道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拄着/抬、举
总结
叙事线索是:
辞官 —— 归途 —— 抵家 —— 室内生活 — —涉园——外出 —纵情山水——如何度 过余生。
抒情线索则是:
自责自恕——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归 去 来 兮 辞
自责之辞 辞官归田 (第1节) 安慰之辞 归途(归心似箭) 抵家(欣喜若狂) 居家 室内 园中 田园生活 心志 (第2,3节) 交往 出游 出游 所见 乐天安命 所感 (第4节)
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正 反
出游之乐
重审心志 亲人倾谈
出游方式
所见所感
思 考
“聊乘化„„复奚疑?”表达了一种 怎样的思想?积极吗?
安天乐命 表面是消极的,但这里有他遗世独立, 超脱生死的旷达思想,也流露出了他 无可奈何的、听天由命的思想情怀; 更是他欲冲破黑暗而不能的保身之计。
4、文言虚词:以、而、之、兮、来
知来者之可追 恨晨光之熹微
取 独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觉今是而昨非 门虽设而常关 时矫首而遐观 鸟倦飞而知还
表转目的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承接
舟遥遥以轻飏
聊乘化以归尽
以 木欣欣以向荣
问征夫以前路
乐琴书以消忧
归思
自责自慰 (缘由) 归途之乐
直 接 抒 情 + 间 接 抒 情
归 去 来 兮
归田
室中之乐 园中之乐
自安自得
出游之乐
归心 厌恶富贵 (主旨) 乐天安命
隐士情怀: 厌恶官场,鄙弃功名 回归田园,固穷守节 崇尚自然,闲适自在 娱情诗酒,娱乐琴书 知天乐命,不忘思忧
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 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 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 的高洁人格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