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第一框导学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导学案(人教版)
11、《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2.认识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的光辉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茅以升:2、常用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惟妙惟肖匀称洨河暴涨古朴绝伦推崇课堂探究代表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赵州桥(石桥)卢沟桥(石桥)小结:说明文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作者选择这两座桥,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正是因为:它们既具有,又拥有自己的,代表了中国石拱桥的和石桥两种类型,由此可见,说明时选例的标准是:。
4、精读课文,盘点文章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探究这些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在课本具体的句子上作批注。
示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 82米,两端宽9. 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由16米至21. 6米。
”……这是“列数字”,具体准确地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有关知识,。
(把你的发现写在课本上)当堂检测一、课内精读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28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甲)”。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现。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得古朴美现。
人教版八年语文第十一课导学案
11、中国石拱桥【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味本文准确的语言,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会课文选择典型事例说明事物的特征.。
4、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难点】1、理清本文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2、学习几种说明方法,体味准确、生动的语言。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惟妙惟肖.()长虹饮涧.()双曲拱.桥()河水暴涨.()桥墩.()洨.河()匀称.()2.《中国石拱桥》作者___________ 。
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 专家。
在旧中国,他主持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____________ 。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海沧大桥。
学习研讨4、默读课文,理清层次,并找出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的特点。
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5、品读精彩语段,回答问题。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1)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 ,它是典型代表之一。
(2)、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①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②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导学案1
板山学校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导学案备课人:徐小兰备课时间:2015年11月1日授课时间:11月2日课题成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难点懂得从小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更利于成长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
一、温故知新1、听写第十课生字词2、问大家平时零花钱都用来买什么了?引出本文主人公约翰。
3、板书标题。
二、自主学习1、默读课文,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运用自己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习生字。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还不能理解的在集体交流中提出来。
3、自由读课文,你能知道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疑问?你想让老师、同学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4、检测识字情况,指导易错字的写法。
(1)用“开火车”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听写生字。
(2)当时反馈比赛情况,将写错的字正确的写法展示在黑板上,请同学介绍你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3)区分形近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个伙伴吗?再分别组个词。
(4)重点指导“驶、酬、诞”这3个字的写法,教师板书指导三、合作探究1、《成长》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一件什么故事?、2、读过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吗?3、你有哪些问题需要大家帮助你解决?4、梳理学生所提问题,提出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
四、展示质疑1、小组展示生字词认读拼2、学生评价3、老师评价五、当堂检测一、比一比,组句子。
肠()辆()胖()窝()场()俩()伴()涡()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自言自()纷纷()()()不经心恍然大()三、写出下列近义词。
琢磨()偶然()亲昵()四、写出下列反义词。
偶然()放心()恍然大悟()六、课后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
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教师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明白得本文的主题思想。
2、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性格时运用的要紧方式。
二、课前预备一、本文选自《》,作者(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闻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代表作《》。
他曾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的代表作是《包法利夫人》)。
是一代短篇小说大师(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挖苦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侵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他的小说在艺术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重视结构的布局,行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故情形节巧妙真实,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应当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用洗练的笔墨揭露人物内心世界,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
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别墅.()褴.()褛.()阔绰.()女婿.()嘟.()哝.()三、学习进程1、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妇关于勒不同称号的词语及其态度的转变。
称号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方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态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2、菲利普夫妇关于勒的态度发生转变的要紧缘故是什么?你对菲利普夫妇的做法有什么评判?菲利普夫妇关于勒的态度发生转变的缘故:可能有多方面,如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骨血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其他缘故,等等。
评判:3、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关于勒的态度转变,展开曲折的情节。
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用三个短语归纳本文故情形节。
开端: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浪费陷入窘境。
进展: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高潮:船上发觉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第十一课 第一框教案
第十一课第一框教案一;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理解①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3)运用①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③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④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三;教学难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四;教学方法;五环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引入历史唯物主义话题。
指出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十一课就是学习历史观。
授新;㈠出示自学提纲;1、看教材P86页小虚框的内容,回答小虚框内的两个问题2、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什么3、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二者的辩证关系如何?4、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贯彻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如何?6、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如何实现的?7、阶级社会中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如何解决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能不能采用这种方式?㈡、自学探究;让学生预习教材,并分成学习小组分组讨论上述问题㈢展示点评;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回答一个问题,然后由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并打分,学生回答不完整的由教师补充完整。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导学案
【合作探究】方法指导:读一读,想一想、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习。
1.默读“往事”部分的内容,找出描写“灯光”的句子。
(1)“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灯,心头感到光明,感
到温暖?
(2)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3)郝副营长“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他在憧憬什么?
(4)理解句子“这位年轻的战士……没来得及见一见点灯”
2.自读课文,想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几次,各是在什
么情况下说的,把有关语句画出来,想一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
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
3.课文题目是“灯光”你觉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1.你能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吗?
憧( )憬( )璀( )璨( )
微弱( )震天动地()千钧一发()围歼战( )胸墙()
2.请你快速地默读课文,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关于灯光的什么感人故事?
3.请你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的,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
4、给词语注音:
围歼战()千钧一发()璀璨()
郝副营长()黑魆魆()
5、连一连,想象课文中描写的情景。
微弱的时刻宽阔的知识
漆黑的战友宏伟的战斗
危急的夜空激烈的建筑
年轻的亮光丰富的马路
”
苏坊镇中心小学导学案
年级
六年级
科目
语文
课题
11、灯光
时间
主备人
代文娟
审核人
黄小亚兰小玲
班级
姓名
学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
决战高考,改变命运。
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4.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拮( )据栈( )桥煞( )白撬( )开诧( )异牡蛎( ) 别墅( ) 褴褛( ) 阔绰( ) 糟蹋(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拮据: 端详:十拿九稳:褴褛:与日俱增:张皇:狼狈:阔绰:迟疑不决:莫名其妙: 3.作者简介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
短短的一生当中,写了6部长篇小说,300多个短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等。
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相关知识链接: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俄国的契诃夫,代表作为《变色龙》;法国的莫泊桑,代表作为《羊脂球》;美国的欧亨利,代表作为《警察与赞美诗》。
1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2.朗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3.复述课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把小说的情节分为四部分,并分别为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二)深层探究2(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 1.理解小说中环境的描写及其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语言品析(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十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十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在复杂记叙的过程中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既以问题为中心,又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线索来组织材料的写法。
2.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学生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
【重点难点】1.概括本文的线索──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景。
2.学习本文的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情况。
2、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抓住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把握课文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学习内容】一.预习指导1、利用手头资料,了解作者、背景知识及报告文学的特点。
2、筛选积累重要字词3、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画。
4、①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标记相应的段落。
5、②与“外头工人”相比,包身工具有什么特点?试给包身工下定义。
6、③作者除了写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外,还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二.知识链接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因此,报告文学是一种既具有______,又具有______的体裁。
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______;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______的表现方法,______和______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2. 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
1936年春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
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国统区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
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
预习内容: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
跃跃欲试
1.朗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借助资料,了
解本文的主要人物李大钊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文作者和李大钊的关系吗?
2.再读课文,圈画出本课的生字词,把画出的
字词大声读五遍。
3.识记本课词语,注意“魔、哼、执、邢”的写法,试着理解词语:被难、尖锐、恐怖、军阀、严峻、一拥而入、会意。
4.将本课的词语表先大声朗读三遍,再认真抄写两遍。
5.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
(提示;本文是对李大钊被捕前后的,文章是按、、、的顺序来叙述的。
)
大显身手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
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给自己的家人讲一讲。
第十一课导学案
第十一课交往有艺术一、学习目标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必要前提,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2.掌握基本的交往方法技巧和艺术,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文明礼貌对交往的重要意义。
2.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礼仪。
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课前预习(请认真阅读课本85页——8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内容并,把要点划到书上。
)(1)、、是成功交往的艺术。
(2),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他不仅反映一个人的,还反映一个社会的,(3)、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有重大影响。
(4)礼貌待人主要表现、。
(5)文明礼貌首先反映在。
(6)学会礼貌用语有助于。
(7)你所知道的礼貌用语、、、、等。
我们应该在特定的场所内、特定的任务,特定的时间应用特定的文明语言。
(8)与陌生人交往时,要、。
与陌生人交往的第一步。
(9)称呼他人的学问应根根据、、。
(10)文明礼貌还体现在,行为应该、、。
(11)是社会交往中最富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
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在国际交往中,也无时无刻显示着它的巨大力量。
(12)积极倾听的技巧分为和两个部分。
(13)在倾听过程中,要保持、与的态度,切忌一些不良行为,如:、东张西望、翻看书报、、乱插话以及妄加评论,表情冷漠等。
2.问题归纳(注明答案所在页数,并把要点划出来)(1)讲究文明礼貌的重要性?(2)如何与陌生人交往?(3)基本的文明礼貌行为有哪些?(二)合作探究1.情境一:孙雨认为自己学习好,又是班里的学习委员,所以很愿意帮助同学学习,如果哪个同学的作业完成得不好,或着题做错了,他都当众给人指出,甚至指责又挖苦,希望同学把学习搞上去。
但是,不知为什么同学们都疏远了他。
为此,他很苦恼。
情景二:粗心的钟锐没带钢笔。
他知道同桌李玲还有一只漂亮的预备笔,可是昨天刚为某歌星与她大吵了一场,互相不理已经半天了。
但得完成作业啊,于是,他硬着头皮说:“对不起,打搅一下。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时)导学案-河北省涞水波峰中学统编版(2019)高一政治必修1
波峰中学政治学科导学案姓名班级编制人:吕芹娣审核人:吕芹娣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描述不同性会态的本质特征2,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阐明社会发展的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素养定位】1、通过分析不同社会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明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神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道理,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
2.科学分析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壮会生产关的特点,认识社会形态更替的科学性,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
【课前预习单】一、原始社会1、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2、生产力: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时代。
那时,人们主要靠为生。
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
3.生产关系: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在生产中结成的关系,劳动产品。
【名词点击】生产力: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要素:劳动者(人)、劳动工具(物)、劳动对象(物)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要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基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
4.氏族制度: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
5.解体:原始社会末期,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为单位的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
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步解体了。
二、奴隶社会1.产生(1)时间:在原始社会末期(2)原因:生产工具的改进,的发展。
必修1政治第十一课第一框
定南中学政治学科导学案课题:必修1第十一课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本周第课时累计第课时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曾斌审核人:聂友亮上课时间: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和主要表现形式,了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2.能力目标: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利弊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命感。
二、知识链接:1. 教学重、难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和利弊影响2. 教学方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
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3.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三、温故知新: 预习思考1.识记背诵市场经济的含义,市场调节的弱点缺陷。
2.新发展理念的内容3.建设贤弟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四、教学学习内容[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教师:美国人的家里随处可见“中国制造”,那么,中国家庭里有多少“美国制造”、“日本制造”呢?美国主妇认为,“没有中国产品的生活一团糟”。
那么,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我们过没有美国制造的一年,不晓得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会不会同样很有麻烦呢?2、感受身边的经济全球化:让学生列举自己熟悉的中国市场上的外国品牌,并让学生作假设性描述,如果没有这些“洋货”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教师:中国制造让世界无法抗拒,而我们也同样需要外国的商品,这说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全球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种趋势。
[讲授新课] 面对经济全球化(板书)教师过度: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经济全球化,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呢?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板书)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的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互相依赖、互相联系的趋势。
案例探究:生活情境一:阿明鞋业有限公司,既有内销,也接国外订单。
前两年他接到了美国耐克公司在华分公司的合作加工订单生意。
语文第11课导学案
知识链接
变色玻璃是怎样制成的?产普通玻璃时,在原料中加入5%的光敏感物质(如,氧化银),加入0、015%的氧化剂(如,氧化铜,而后经过1500的高温融化后就制成了变色玻璃。这种玻璃为什么会变色呢?因为化银和化铜的颗粒很小,又均匀分布在玻璃中,当然不会应影响透明度,但当遇上强光照射时,化银分解,产生很多银离子,阻止光线通过玻璃,使玻璃由暗变黑;而等到外界的光线变弱,在氧化铜的作用下,氯和银又重新化合成氯化银,玻璃颜色于是由深变浅。
教学流程
学案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出示表格)读一读课文,看着表格,用连贯的话说一说每一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2、召展开销会,鼓励学生当推销员,能够介绍课文中的产品,也能够介绍自己想象设计的,也可介绍课外收集的资料。
3、评选优秀推销员。
4、请同学根据生活需要,每人设计一种新型产品,完成这张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
唐藏中心小学语文导学案
学科
主备人
课型
展示课
课时
第二课时
课题
11.新型玻璃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通过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创新水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
1、个人探求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
21世纪新型玻璃设计方案
产品名称:
产品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人:
月日
5、学生完成方案。
6、交流总结。
我来闯关:
11课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结合实例,理解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⑵了解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⑶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联系社会上侵犯公民受教育权的事例,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A.人格尊严权
二、分析说明题
(1)图中孩子的父亲做法合适吗?为什么?
(2)面对如此情形,你认为这孩子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重点难点】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自主学习】(这部分要求同学们根据下面的提示预习,课前独立完成,记下不明白的问题,课堂小组交流讨论)
1统计本学校有关的有关数据(课本第100页表格);
谈谈小组在收集数据过程中感受到作为受教育者,自己享有了哪些权利?
【探究交流】
1.X某系某市第27中学的毕业生,年幼时因小儿麻痹症造成下肢残疾。当年参加普通中专学校考试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市财贸学校,考分为556分,超过了527分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但是,市财贸学校以该校计算机房在四楼,X某无自理能力为由拒绝录取。在向学校请求无效后,X某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
2.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一项重要法律是 ()
A.《中华人民某某某某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
C.《中华人民某某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某某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小红和小刚是孪生姐弟,小学毕业以后,妈妈说:“小红是女孩,读了书也没有什么用。”只是让小刚上初中读书,主要侵犯了小红的 (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11端午日 第1学时》导学案
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导学案学习内容十一端午日第1学时学习目标1、了解湘西地区端午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2、学生感受赛龙舟场面描写的精彩并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龙舟赛的精彩场面描写。
2、联想的作用。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读课文两遍后完成下列题目。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酒()茶峒.()老鹳.河()泅.水()2、沈从文原名,湖南凤凰人,作家,族人。
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等。
3、阅读课文,了解湘西端午节的习俗,向长辈了解我们当地端午节的习俗,比较异同。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4、阅读中我发现了这些有价值的或不懂的问题:(读文章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它能提高你的阅读水平)二、课堂探究:1、自学交流。
(1)茶峒人端午这天有哪些风俗习惯?(2)这些风俗中详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2、小组交流讨论,完成下列练习。
(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具体语句)(1)仔细品味作者笔下龙舟赛的场面。
看看他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这一场面的。
到底好在何处,会如此吸引你们的?(2)除了直接描写船手们,作者还从什么方面突出这龙舟赛的紧张与激烈?(3)梁红玉在黄天荡老鹳河抗击金兵,一场水战几乎使得金兵全军覆没。
这与龙舟赛有关吗?两者有相似点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的手法来写的?作用是什么?(4)请你们开动一下你们的脑筋,也来试着联想一下,假如你处在这样的场合,这样令人热血沸腾的场景之中,耳朵里充满了呐喊之声,你会联想到什么?(5)能不能从文中再找出能突出龙舟赛热闹欢腾场面的侧面描写的内容?除了龙舟赛的船手们,最热闹的应该是谁呀?(6)龙舟赛既然是如此的紧张激烈,那获胜者的奖品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啦,是不是?所谓的“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那获胜的船手们的奖励是什么?(7)是不是获胜的龙舟上的所有的船手都有呀?那他们图个啥?(8)除了赛龙舟,课文还写了什么节目,目的是什么?3、组际交流4、拓展延伸。
11课第1课时 导学案
5、鸟儿为什么两次“看”灯火?
6、我肯定有很多话想说,我都想对谁说?(小鸟、大树、伐木人、大门…)请分别写下来。
7、我能和同伴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 ──大树唱歌,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一、揭示课题、教学目标
今天我们将通过学习一篇童话故事了解到这样一对好朋友,它们不是人类,但是它们的友情也一样珍贵。板书:《去年的树》
生: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学生明确。
1、我能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词语。
2、我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2、读题:去年的树。
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
1、你从文章什么地方感受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
2、找出鸟儿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的对话。分别用“”和“﹏”画出来。
3、鸟儿为什么要唱起去年的歌给灯火听?
4、鸟儿为什么两次“看”灯火?
5、我肯定有很多话想说,我都想对谁说?(小鸟、大树、伐木人、大门…)请分别写下来。
组长检查独学情况,并作出评价
四、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要求:
1、把你学懂的跟同伴说说。
2、把你不懂的和同伴探讨。
3、把你们还没学懂的记录下来。
五、组内合作探究。
要求:
1、小组长主持汇报并做好记录。
2、学员汇报学懂了什么,打上“√”。
3、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打上“?”。
六、主动展示,张扬个性(大展示)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1课《邓稼
第11课《邓稼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引领学生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写人物传记的独特方法。
3.初步感知人物。
体会传记的情感。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初步感知人物,体会传记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步骤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环节步骤备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①鞠躬尽瘁:②死而后已:③家喻户晓:④妇孺皆知:3. 收集两弹一星的有关资料。
关于“两弹一星”的成果1960年11月5日,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IO月27日,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1975年11月29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就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1982年1O月12日,我国第一枚潜地导弹从潜艇上发射成功。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枚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一号飞船,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4.整理邓稼先的事迹。
5.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研习朗读课文感知内容视频导课。
一、基础积累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2.积累词语。
3. 介绍传记常识二、朗读课文。
1.范读。
纠准字音,提示注意句子停顿。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1.巡视预习情况,督促学生做好积累笔记。
2. 引导交流。
3. 指导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总起句和总结句的内容巧妙地加起来。
二、把每一小节的内容加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导学案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主备人:*** 审核:备课组课型:新授课(二课时)班级:姓名:组别:时间:等次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三、课前自主学习,完成知识储备(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含义:(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其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___ ,是人类社会中各种_____________ 的总和,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和,也包括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_______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_________。
社会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________________。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__________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___________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__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__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_的。
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 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小结:(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2)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 __________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其中形成的__________ 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__________ 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辩证关系①在生产方式中,___________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状况__________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变化迟早会引起___________ 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______________。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______________;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2)辩证关系①经济基础___________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_____________。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时,它就会________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_______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__________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会___________生产力的发展,_________社会前进。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的规律。
3、总结(1)________________ _的矛盾、_______________ 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基本矛盾。
(2)的规律、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 、________ ,发展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地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由向发展。
①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_____________实现的。
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之间的矛盾。
但这一矛盾是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加以解决。
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适应的发展,使适应的发展。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四、合作探究,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探究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学法指导:将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原因)【探究提示】:最根本的原因是之前的哲学没有从实践出发,没有找到社会存在的物质根源。
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法指导:从历史发展过程、时代的条件分析)【探究提示】: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克服了旧历史观的缺陷;马克思能够从实践的观点考察社会,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
探究二: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大碍孩子的发展——鲁迅年龄不等的人,生活圈子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
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世代隔阂,套用一句现代语言,即所谓“代沟”。
根据代沟出现的原因分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探究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性质决定性质)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变化决定变化)(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
(最突出表现)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探究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
不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现象,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珍惜劳动成果、挥霍浪费的现象还是有发生。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学法提示:从我国国情分析)【探究提示】:(1)、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落后、腐朽的思想还会存在,有其现实意义;(2)、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还会通过各种途径在很长时期内影响人们,如:封建迷信等,这正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为什么?【探究提示】:能。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了新的生产方式,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既表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也反映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探究四:社会存在的最本质内容——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社会意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实践生成了全部社会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思想,实践构成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根据上面的材料,你能分析下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的钥匙(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探究五:完成图表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决定)反作用(制度)和设施(决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反作用)五、课堂练习,检验学习效果1.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下列不属于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歧的是( C )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C.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上题材料表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 A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B.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来传颂的至理名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汲取我国传统荣辱观之精华,联系当前社会问题,面向中华民族未来,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上述材料说明( B )①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③事物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④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A.②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自2006年4月1日起,我国对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新增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等税目……。
调整消费税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地调节消费行为,间接引导投资流向。
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D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C.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B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 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6.温家宝总理在回答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关于因特网的问题时说:“我想先引用两句话,一句是肖伯纳说的,‘自由意味着责任’,一句是你们美国的老报人斯特朗斯基说的。
‘要讲民主的话,不要关在屋子里只读亚里士多德,要多坐地铁和公共汽车’。
”温总理的回答蕴涵的哲理是( A )①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②民主政治建设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③要尊重群众,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④民主政治建设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六、知识拓展:(一)社会历史观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贯彻和应用。
依据人们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后,才出现了真正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这个历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也称为唯物史观。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也叫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