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9年春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作业(已审阅)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两个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课件。
2.准备一些实际操作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操作例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上有3个苹果和2个香蕉,问学生“3个苹果加上2个香蕉等于多少?2个香蕉加上3个苹果等于多少?”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式子的结果是相同的,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和课件,详细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用生动的例题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
苏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苏教版⼩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课堂作业设计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如果⽤a,b分别表⽰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成,2、如果⽤a,b,c分别表⽰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表⽰成。
2、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72+□=36+□□+68=□+a760+(40+93)=(760+□)+□□+(37+88)=(b+37)+□(△+○)+☆=□+(□+□)3、下⾯各题应⽤加法交换律的画“☆”,应⽤加法结合律的画“○”。
63+b=b+63()67+38+362=67+(38+362)()(274+a)+26=a+(274+26)()4、哪两朵花上的数的和是100?连⼀连。
5、⽤竖式计算,并⽤加法交换律验算。
657+294 266+4586、先算⼀算,再⽐⼀⽐,哪道算式的计算⽐较简便。
62+(38+77) 54+(78+46)(62+38)+77 (54+46)+787、(1)两筐苹果和⼀筐梨最多重多少千克?(2)两筐梨和⼀筐苹果最少重多少千克?8、⼩明在⽤计算器计算178+69时,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他是这样计算的:178+49+20,你能⽤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解释这样计算的理由吗?第2课时⽤加法运算律进⾏简便计算1、你能很快说出每组三个数的和吗?把得数写在横线上。
2、⽤简便⽅法计算下⾯各题。
105+278+122 352+79+248 25+(27+175) 371+(29+62)178+403 204+349259+303 408+5463、分别算出鲜花店四⽉份卖出的三种鲜花的总量,填在表⾥(单位:枝)。
769;4、它们⼀共钓了多少条鱼?5、⼩华从家到少年宫刚好⾛了500⽶,他⾛的是哪⼀条路?把这条路描出来,并⽤计算说明。
6、简便计算:47+48+49+50+51+52+53。
第3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及其简便运算1、填⼀填,并在应⽤了乘法交换律的式⼦后⾯画“☆”,应⽤了乘法结合律的式⼦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例1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体会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过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积累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归纳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符号意识。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出示教科书第55页例1的情境图,说明四年级的同学正在操场上开展体育活动。
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跳绳的有多少人?”“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等问题。
整理并板书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这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理解和掌握了加法运算的意义和加法的计算方法。
那么,加法运算中存在哪些规律呢?这些规律有怎样的作用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运算律)二、探索加法交换律1.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提示:请同学们先列式解答第一个问题。
如果能列出不同算式的,请列不同的算式解答。
学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不同的列式方法。
指板演的算式,提问:请同学们看这里的两道算式,求跳绳的有多少人,既可以用“28+17”计算,也可以用“17+28”计算,这说明了什么?指出:这两道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得数也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
(板书:28+17=17+28)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你有什么发现? 明确: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指出:从个别的例子中得出的结论,只能看作一个猜想。
要知道发现的规律是不是适用于其他的加法算式,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的计算,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和理解这两个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计算问题能够独立解决。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概念性知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合作交流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的例题,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道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具体的例题进行解释。
让学生在实例中感知和理解这两个律。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出题,并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拓展(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不符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判断。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今天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一课时[教材简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运算定律,对于加法交换律的内容,从知识的层面上看,学生研究、理解、运用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在以往的研究过程中也已经渗透,让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研究加法的运算定律,为以后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同时也为简便运算打下基础。
[目标预设]1、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加法验算.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研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地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惯。
4、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研究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进程。
2、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称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设计理念]1、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注重新旧常识的接洽,引导学生在自立、协作、探讨中巩固旧常识,发现新常识,掌握新方法。
2、以学生的“最近开展区”为导游,精心设计课堂讲授策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按部就班,预设出合理的讲授流程与思维坡度。
3、本着真实有效的目标,让课堂抖擞生活的活力,让每个孩子在民主、平等的课堂中获得不同的开展。
并注重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在对话中加强情绪交流,使得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从而让教师与学生都获取丰富的,积极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强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
[设计思绪]1、展示生活题材的数学例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从而初步感受规律。
2、充分感知,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观察,比较、不断地思考与建构。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于简单的运算定律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的例题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关于两只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让学生思考两只小猴子分香蕉的过程是否符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例题。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实际例题中体会和理解运算定律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运算能力。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问题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2.新课讲解: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运用。
3.实例分析:分析具体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
4.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5.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
可以设计如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掌握程度。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学目标⒈让学生在创设现实情景中,获取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实例,感受、发现、体会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特征。
⒉让学生在“亲历、感悟、体验”的过程中,发现、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与不变”本质属性,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与不变”的规律。
⒊让学生在有序的数学活动中,在进一步认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以及价值,提高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机的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合作探究的习惯,方式和方法,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学情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最喜欢的活动项目跳绳和踢毽子,求参加活动的人数。
然后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这样的安排,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并能分辨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教学活动一、创设情景,获取信息,揭示课题1.四(1)班的大课间活动开始,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开展了哪些活动?出示: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提问: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跳绳的有多少人?2.列式比较。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生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应该能够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并能够解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发现并证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
2.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练习题、卡片等。
3.教学设备:准备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如:小明和小华一起买书,小明买了3本,小华买了5本,他们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例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这两个律规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律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规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及其应用。
2.难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实例。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3.练习题:设计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交换商品的顺序后,总价不变?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应用。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基本的数学运算定律,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抽象的运算定律理解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加法运算卡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加法运算卡片、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要把苹果和香蕉分开装篮子?为什么要把木块和砖头分开堆放?引导学生发现,分开装篮子和堆放可以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物品。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中的加法运算,提问:你们认为加法运算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提出加法运算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即a+b=b+a。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算式,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并用字母表达式表示。
3. 小组汇报:每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发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其他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巩固练习: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5. 总结:师生共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明确其在计算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a b = b a2. 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分析、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019年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设计苏教版
第 1 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生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和踢毽子吗?我们班哪位同学跳绳比较强?谁踢毽子比较强?学生自由发言。
2.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例题1情境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说)追问: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1)跳绳的有多少人?(2)参加活动的女生有多少人?(3)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3.导入新课。
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进行过很多的加法运算,你知道在加法运算里有哪些基本规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加法中的运算规律。
(板书课题)二、交流共享1.加法交换律。
(1)提出问题: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2)列式解答。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可以怎样列式?教师板书:17+28=45(人)(3)观察发现。
提问:这两道算式都是求什么的人数?结果都是多少?再观察算式,说说它们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算式都是求跳绳的总人数,加数相同,得数也一样,只不过是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了一下。
引导: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这两道算式连起来呢?(等号)师板书:28+17=17+28(4)照样子写一写。
让学生试写等式,并投影展示。
提问: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5)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这种规律。
学生在各自的练习本上表示规律后,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明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教师指出: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证明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以及运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难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学具,用于学生的实际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在计算时可以改变加数的顺序或者把两个加数先结合起来计算呢?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呈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和证明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特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材简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内容。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内容有两个:一个是加法的交换律,另一个是加法的结合律。
运算律是小学数学最基础的一种规律性知识,也是学生具备的一种计算能力,学习加法的运算律,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还能使一些计算简便,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经常用到。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加法运算律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会用个性化的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中,研究数的运算,在给出运算的定义后,最主要的基础工作就是研究该运算的性质。
在运算的各种性质中,最基本的几条性质,就是“运算定律”,可见,运算定律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数学大厦的基石”,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所以在设计时,我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将数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自主探索、交流合作及比较理解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思路]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课选用了学生生活中熟悉且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为了贴近教材,我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为例引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逐步引出知识点,再用习题巩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认识加法的运算律,感受数学的乐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和理解这两个定律,从而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抽象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让学生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3.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定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感受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和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如小球、积木等,用于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准备一些奖励物品,用于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例如,讲一个小明和小红的故事,小明和小红一起买水果,他们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是5个水果。
然后,小明和小红把水果的位置换了一下,变成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一共还是5个水果。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神奇。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PPT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新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p55—56页。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习加法交换律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8+17=45(人)追问:还有不同的算式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完成板书:17+28 =45(人)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28+17和17+28的结果都是45。
教师接着指出:这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这样的等式。
(板书:28+17=17+28)观察比较这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
生一起说,师板书:(28+17)+23=28+(17+23)提问:它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不符合,加数的位置没变)提问:加数的位置没变,那究竟加数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呢?(相加的顺序不同)2、在计算中验证规律。
再来看这样两组算式:算一算,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Ο45+(25+13)(36+18)+22Ο36+(18+22)回答要点:先算前两个加数的和和先算后两个加数的和的结果是一样的。
3、揭示加法结合律观察黑板上的几个等式,你能发现等号两边的算式什么没变?什么变了吗?小组讨论:(要点:三个加数没变,加数的位置没变,运算顺序变了,结果没变)提问: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谁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指出:这两个算式中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 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再同第三个相加;右边的算式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 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加,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
②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 示? (a+b)+c=a+(b+c) 这个表达式怎么读? 学生自己自由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了能体现运算的顺序,建议大家这样来读:a与b的和加上c等 于a加上b与c的和。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28+17=45 17+28=45 (28+17)+23=68 28+(17+23)=68
28+17=17+28
(28+17)+23=28+(17+23)
a+b=b+a
(a+b)+c=a+(b+c)
二、说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入手,理解并掌握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加法运算律。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 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初步 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在教学中我主 要采用直观演示法、探究发现法、讨论交流法和猜想验证法等方式 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学法上,学生自 主探索、操作验证、合作交流、质疑问难,把知识转化成相应的技 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板书
设计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5+17=17+25 (28+17)+23=28+(17+23)
a+b=b+a(a+b)+c=a+(b+c)
教后记
2.探索加法结合律
⑴问题2: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列式计算。板书两种不同方法的算式,说说每个算式各先算什么。
⑵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两个不同算式的计算结果。说明由于计算结果相同,这两个算式也可以写成等式。(板书:(28+17)+23=28+(17+23))
提问:两道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交流小结:三个加数分别相同,加数的位置也相同。但两个算式中相加的顺序不同: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不管哪两个数先相加,最后的结果都一样。
提问: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这个规律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c=a+(b+c)
指出:这个规律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三、
回顾
交流
收获
提升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能说说他们的具体内容吗?怎么样用字母表达呢?
2.这两个运算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指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是加法运算中存在的规律,涉及的数都是加数。加法交换律中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中加数的位置不变,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和也不变。
四、
延伸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实例导入,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 4 = 7,然后提问:如果小红有3个苹果,小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发现:4 3 = 7,从而引出加法交换律。
2. 探究新知- 利用多媒体展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规律。
-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举例验证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 及时反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纠正错误。
4. 总结提升-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提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举例说明。
5. 课后作业- 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
- 鼓励学生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如何改进?2. 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如何?如何提高?3.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否合理?如何优化?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表示成,
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加法结合律可表示成。
2、根据加法运算律填空。
72+□=36+□□+68=□+a
760+(40+93)=(760+□)+□□+(37+88)=(b+37)+□(△+○)+☆=□+(□+□)
3、下面各题应用加法交换律的画“☆”,应用加法结合律的画“○”。
63+b=b+63()
67+38+362=67+(38+362)()
(274+a)+26=a+(274+26)()
4、哪两朵花上的数的和是100?连一连。
5、用竖式计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657+294 266+458
6、先算一算,再比一比,哪道算式的计算比较简便。
62+(38+77) 54+(78+46)
(62+38)+77 (54+46)+78
7、
(1)两筐苹果和一筐梨最多重多少千克?
(2)两筐梨和一筐苹果最少重多少千克?
8、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178+69时,计算器上的数字键“6”坏了,他是这样计算的:178+49+20,你能用本课时学习的知识解释这样计算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