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概念优秀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高中数学《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列这一数学思想的认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等比数列的概念

2.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等比数列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数列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特点。

2. 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借助具体例子,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3. 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推导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4. 应用等比数列通项公式:通过实例,展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课后思考。

7.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

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练习,评价学生对等比数列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掌握程度。

2. 结合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运用等比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数列思想的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

1. PPT课件:制作包含等比数列概念、性质和通项公式的PPT课件,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

2. 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3. 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和性质。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示意图、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等。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内容,如递增数列、递减数列等,让学生复习一下已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等比数列的定义)

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同一个常数r得到的。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际例子,如1、2、4、8、16等,展示等比数列的特点)

- 前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相等;

- 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乘以同一个常数r得到。

(教师提示学生观察并总结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公比为r,第n项为an,则通项公式为an

= a * r^(n-1)。

3. 案例分析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等比数列,让学生判断其是否为等比数列,

并求出公比和第n项等。可以通过黑板、白板或提供作业题的形式进行)

案例1:2,4,8,16,32,...

案例2:3,6,12,24,48,...

4. 练习与巩固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1:判断以下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求出它的公比和第n项。

a) 1,3,9,27,...

b) 2,5,10,20,...

c) 4,12,36,108,...

练习2:求以下等比数列的第n项。

a) 2,6,18,54,...,n=5

b) 3,9,27,...,n=6

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经典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学习目标】

1.准确理解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求解方法,能够熟练应用通项公式解决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

2.通项对等比数列概念的探究和通项公式的推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归纳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激情参与、惜时高效,利用数列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列的应用价值.

【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对等比数列中“等比”特征的理解、把握和应用.

【学法指导】

1. 阅读探究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等比数列通项

公式的求法; 2. 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3.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一、知识温故

1.数列有几种表示方法?

2.数列的项与项数有什么关系?

3函数与数列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材助读

1.等比数列: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

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

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

通常用字母q 表示(q ≠0),即:1

-n n

a a =q (q ≠0)。 注:1︒“从第二项起”与“前一项”之比为常数q {n

a }成等比数列⇔n n a a

1

+=q (+

∈N n ,q ≠0) 2︒ 隐含:任一项00≠≠q a n 且

3︒ q= 1时,{a n }为常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① 111(0)n n a a q a q -=⋅⋅≠ ②1(0)n m n m a a q a q -=⋅⋅≠

等比数列的概念的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的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概念。

2. 理解等比数列的公比及其特点。

3.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部分和公式。

4. 能够解决有关等比数列的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公比的特点。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

通过比较算式(2,4,6,8,10)和(2,4,8,16,32),让学生对这两个

数字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概念的讲解

等比数列,也叫做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数列。这个比值叫做公比q。比如(2,4,8,16,32)就是一个等比数列,“2”是首项,而“4、8、16、32”都是前一项的“2”倍,“2”就是它们之间的公比。

三、概念的解释

1.等比数列的公比:等比数列中,任意两项的比都相等,这个公比叫做q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q^(n-1)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1-q^n) / (1-q)

四、问题解决

1. 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首项为a1,它的第n项为an,求这n 项的和Sn。

(1)特殊情况:当q=1时,等比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2)特殊情况:当a1=1,q=2时,等比数列就是二次幂数列。

(3)特殊情况:当a1=-1,q=2时,等比数列就是多项式(1-x)^n的展开式中x=2 的项,即(1-2)^n的展开式中系数为单数的项的和也是符号相间的等比数列。

2.在等比数列(2,4,8,16,32)中,第10项是多少?

五、作业

1.每组同学互换通项公式和部分和公式的求法,并互相进行验证和解答。

等比数列的定义教案

等比数列的定义教案

1.等比数列的定义

如果数列满足:是常数),则称这个数列

为等比数列,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在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时注意:例如

(1)若是等比数列,则其各项均不为零,公比也不为零。其任意一项与它“隔例如:与)的符号相同。

项”(

(2)定义给出了等比数列的一个递推关系:

(3)定义给出了证明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方法,即:当时,证明是

否等于一个不等于零的常数来判断这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是第一项,是公比).

因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写成,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数列中

是n的指数形式的函数,则这个数列是等比数列.

当时,如果(或),这个数列是递增(或递减)的;当时,

如果(或),这个数列是递减(或递增)的;当时,这个数列是常数列;

当时,这个数列是摆动数列.

3.等比中项

等比中项:若三个数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的等比中项,且(或

).

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a、b、c成等比数列(a、b、c均不为零).(注:若

不注明a、b、c不为零,只能是a、b、c为等比数列的必要条件).

4.等比数列的表示

如果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公比为,那么该数列可表示为:

①列举法:,…可简写成()

②通项公式法:()

③递推公式法:

已知(或数列任一项),及

④图象法:表示数列()的各点均在函数的图象上.(其中)且是一些孤立的点.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为等比数列(1)(为常数;

(2)(为公比,C为非零常数,为等比数列

(3)为等比数列

【有关等比数列概念和公式的题目】

例1 在正数、之间()插入个实数,使它们成为一个等比数列,求公比.

等比数列优秀课程教案及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优秀课程教案及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优秀课程教案及教学设计

引言

等比数列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列,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

和性质对于学生的数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

一份优秀的等比数列课程教案及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

生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 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 能够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计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 掌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

- 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特点;

-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方法;

-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流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讲解定义和特点(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然后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和特点,包括相邻项的比值相等、首项不为零等。

步骤三:判断等比数列(15分钟)

教师提供若干数列给学生进行观察和判断,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的方法和技巧。

步骤四:推导通项公式(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讲解和示例演算,帮助学生理解通项公式的意义和使用方法。

步骤五:求和公式及应用(25分钟)

教师讲解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然后通过例题和实际问题分析,帮助学生掌握求和公式的使用技巧和应用方法。

步骤六:练与巩固(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练题,巩固他们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步骤七:总结与拓展(10分钟)

等比数列教学案

等比数列教学案

等比数列教学案

篇一:等比数列第一课时教案

等比数列的定义教案

内容: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

2.理解和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方法;

3.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授课类型:课时安排:1教学重点: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的探求及运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探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3.公差的确定方法.

4.问题:给出一张书写纸,你能将它对折10次吗?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

1.引入:观察下面几个数列,看其有何共同特点?

(1)-2,1,4,7,10,13,16,19,(2)8,16,32,64,128,256,(3)1,1,1,1,1,1,1,(4)1,2,4,8,16,263请学生

说出数列上述数列的特性,教师指出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如

细胞分裂问题.假设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每个细胞都分裂为两个细胞,再

假设开始有一个细胞,经过一个单位时间它分裂为两个细胞,经过两个单

位时间就有了四个细胞,,一直进行下去,记录下每个单位时间的细胞个

数得到了一列数这个数列也具有前面的几个数列的共同特性,这就是我们

将要研究的另一类数列——等比数列.

2.等比数列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

的前一....

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

做等比数列..

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

3.递推公式:an1∶anq(q0)

对定义再引导学生讨论并强调以下问题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3.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教材中关于等比数列的知识点和习题;

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计算器等;

3. 实例材料:与等比数列相关的生活实例。

三、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通过对一组有序数列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例如:1,2,4,8,16,...,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等比数列的特点。

Step 2:概念解释

介绍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包括首项、公比、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等。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公式。

Step 3:应用训练

结合教材中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等比数列的应用训练。从基础的等比数列计算到更加复杂的问题解决,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

Step 4:拓展训练

提供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将等比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例如:某种细菌的繁殖速度呈等比数列,求第n个小时的细菌数量;某种草地上的蚂蚁数量也是按等比数列递增的,求第n天的蚂蚁数量等。

Step 5: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等比数列的特点、概念和公式,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

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活跃程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布置一些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等比数列知识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平时的小测验和期中、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种数列。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称为公比,记作q。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是首项,an是第n项。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等比数列中的未知项。

二、学习过程

1.引入新知识(5分钟)

将一个数字与它的两倍、三倍等进行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存在比例关系。

2.讲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

定义:等比数列是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相等的数列。

性质:等比数列的公比q不等于0,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3.例题演练(15分钟)

例1: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2,公比q=3,求前5项的和。解: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5 = a1 * (q^n - 1) / (q - 1) = 2

* (3^5 - 1) / (3 - 1) = 242。

例2: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1,公比q=0.5,求前8项的和。

解: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8 = a1 * (q^n - 1) / (q - 1) = 1 * (0.5^8 - 1) / (0.5 - 1) = 1.992。

4.拓展应用(20分钟)

例3: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a1=3,公比q=2,求这个数列的第n项,并求前n项的和。

解:已知an = a1 * q^(n-1),将a1=3,q=2代入得到an = 3 *

2^(n-1)。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 = 3 * (2^n - 1) / (2 - 1) = 3 * (2^n - 1)。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篇一

一、概述

教材内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及简单应用

教材难点:灵活应用等比数列及通项公式解决一般问题

教材重点: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理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

2.能力目标

(1)学会通过实例归纳概念

(2)通过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学会归纳假设

(3)提高数学建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充分感受数列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模型

(2)体会数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应用于现实生活

(3)数学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枯燥无味的

三、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1)高中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基础,理解能力较强。并掌握了函数及个别特殊函数的性质及图像,如指数函数。之前也刚学习了等差数列,在学习这一章节时可联系以前所学的进行引导教学。

(2)对归纳假设较弱,应加强这方面教学

2、学习需要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课前复习

(1)复习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向公式

(2)复习指数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2.情景导入

等比数列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了解公比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比数列,了解等比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通过对等比数列的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猜想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文化。

关于公开课等比数列教案

关于公开课等比数列教案

关于公开课等比数列教案

第一章:等比数列的概念

1.1 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银行利息的复利计算,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数列的规律,从而引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1.2 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相等,这个比称为公比。

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比相等,任意一项可以表示为前一项与公比的乘积等。

1.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导学生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cdot r^{(n-1)}$,其中$a_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第二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2.1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含义,即数列的前n项的和。

2.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给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a_1 \cdot \frac{1-r^n}{1-r}$,其中$a_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引导学生理解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2.3 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

引导学生探究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如前n项和与首项、公比的关系,以

及前n项和的单调性等。

第三章:等比数列的求和

3.1 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

介绍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等。

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分组求和法和错位相减法的步骤和应用。

3.2 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解决

给出一些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求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等比数列的应用

4.1 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问题,如人口增长模型、放射性物质衰变等,引导学生了解等比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一、引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他们解决

实际问题。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等比数列是数列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教案将介绍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以及解题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和应用等比数列。

二、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

1. 定义

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相等的数列。这个比值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

2. 性质

(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其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n为项数。

(2)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n,其前n项和Sn = a1 * (1 -

q^n) / (1 - q)。

(3)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任意三项可以构成一个等比比例。

三、等比数列的解题方法

1. 求某一项的值

给定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如果要求第n项an的值,可以使用通项公

式an = a1 * q^(n-1)进行计算。

2. 求前n项的和

给定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如果要求前n项的和Sn,可以使用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进行计算。

3. 求公比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两项a1和a2,如果要求公比q,可以通过计算q = a2 / a1得到。

四、等比数列的应用

等比数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应用示例:

1. 货币贬值问题

假设某国货币每年贬值10%,初始价值为1000元。我们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来计算每年的货币价值。首项a1为1000元,公比q为0.9(1-10%),我们可以计算出第n年的货币价值an。这样,我们就可以预测未来几年货币的贬值情况。

等比数列概念教案

等比数列概念教案

等比数列概念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解决等比数列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比数列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等比数列的定义

(1)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

(2)引入等比数列的定义:从第二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一项与一个常数(公比)的乘积。

2. 等比数列的性质

(1)引导学生观察等比数列的前几项,分析其特点;

(2)引导学生归纳等比数列的性质:任意两项的比值相等,即a_n / a_(n-1) = a_(n+1) / a_n = q(公比)。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1)引导学生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推导通项公式;

(2)得出通项公式:a_n = a_1 q^(n-1)。

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引导学生探讨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

(2)得出前n项和公式:S_n = a_1 (1 q^n) / (1 q)(q ≠1),当q = 1时,S_n = n a_1。

5. 等比数列的应用

(1)利用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 难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等比数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性质和运算规律;

2. 能够根据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求出任意一项的值;

3. 能够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求出它的首项和公比;

4. 能够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等比数列的运算规律;

3. 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并求出它的首项和公比。

三、教学难点:

1. 应用等比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等比数列的运算规律。

四、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数列的概念,并询问有哪些种类的

数列。引入等比数列的概念,并与等差数列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

两者的区别。

2. 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a.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定义等比数列:若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则称这个数列为等比数列。

b. 探究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

值都相等,这个比值称为公比。公比只与首项和公共比率有关,与

项数无关。

c. 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n项的值可表示为$a_n = a_1

\\cdot q^{n-1}$,其中$a_1$为首项,$q$为公比。

3. 等比数列的运算规律:

a. 计算等比数列中任意一项的值:通过已知的首项和公比,使用

通项公式计算任意一项的值。

b. 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将等比数列的前n项进行求和,得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_n = a_1 \\cdot \\frac{1-q^n}{1-q}$。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掌握等比中项的概念.

2. 逐步灵活应用等比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类比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等比数列概念及通项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类比教学法和自主探究教学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等差数列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过程】略

高三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2.4 等比数列

第1课时等比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

一、教学内容

《等比数列》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第二章《数列》第四节,内容较多,设置了两个课时,第1课时为等比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等比数列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物理、化学、生物

等均有涉及,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数学能力。而且它在教材

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等比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与等差数列既有

区别,也有联系,另一方面,它又对进一步学习数列及其应用等内容作准备,且

等比数列又是高考的考点之一。所以本节内容比较重要,地位较突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能说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并会使用符号语言表示;

②初步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和方法;

③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慨念、公式和例题的教学,渗透类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

思想以及从特殊到—般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

归纳等数学能力及思想方法,增强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比数列概念的归纳,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

习惯以及合作探究的精神,体会类比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等比数列、等比中项的概念的形成,通项公式的推导及运用.

2.难点: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方法的获取.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好奇心强,有着自主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辨别能力.但通过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的引入

及理解都应多加强调,在教学中,需要多设计问题,化难为易,循序渐进,以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比数列的概念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以方程思想作指导,理解和运用它的通项公式.

2.逐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抽象思维等能力.

3.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促进个性品质的良好发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等比数列要领的形成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难点:对要领的深刻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第二类新的数列──等比数列.

(板书)三等比数列

(二)讲解新课

师: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在名字上非常类似,只有一字之差,一个是差,一个是比,你能否仿照等差数列,举列说明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要求学生能主动的用类比思想,通过具体例子说明对概念的理解) 生:数列1,3,9,27,…

师: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等比数列呢?

生:因为这个数列相邻两项的比都是相等的,所以是等比数列.

(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等比数列的特征,但暂时不作评论,以防限制其他学生的思维)

师:这是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不过这个例子中的项是一项比一项大,能否再举一个一项比一项小的.

师:你对等比数列的理解呢?

生: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

师:他们对等比数列理解基本相同的,能否再换个样子,举一个例子.

(若理解没有什么变化,就不必让学生再重复了)

师:下面再举例子又增加点要求,既然要去研究它,说明它一定有实际应用价值,那么能否再举一个生活中的等比数列例子.生:如生物学中细胞分裂问题:1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变为2个细胞,这两个细胞再继续分裂成为4个细胞.这样分裂继续下去,细胞个数从1到2到4到8,把每次分裂后所得细胞个数排列好可形成一个数列1,2,4,8,16,…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师:这个例子举得很好,不仅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能把数学知识应用在其它学科,其实等比数列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说明它确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说了这么多,也发现了等比数列的特征,能否试着给等比数列下个定义呢?

生: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

师:作为定义这种叙述还有一点不足,为保证这样比都作得出来,这每一项应从数列的第二项起,否则第一项没有前一项,也就做不出这个比,调整之后,再找一位同学准确描述一下等比数列.

生: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师:好,就把它作为等比数列的定义记录下来.

(板书)1.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是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公比,记作q.

(教师在叙述的同时,再强调为突出所做出的比都相等,应写为同一个常数更准确)

师:记住这句话并不难,关键是如何理解它,并利用它解决问题,先回到刚才几个例子看它们是否是等比数列,如果是,公比是多少?

师:好,公比会找了,再来看这样一件事,等比数列从定义上与等差数列有很多密切关系使我们想到,有没有这样的数列,它既是等差数列也是等比数列呢?

生:有,如数列1,1,1,1,…是一个以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也是以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师:除了这个数列以外,还能再举一个吗?

师:他们举的例子都是对的,而且从例子中数列的特征,使我们联想到,形如a,a,a,…(a∈R)的数列好像都满足既是等差又是等比数列,是这样吗?

(可让学生作短暂的讨论,再找学生回答)

生:形如a,a,a,…这样的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这一点可以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加以证明).但它未必是等比数列.

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生:当a=0时,数列每一项均为零,都不能作比,因此不是等比数列,a≠0时,此数列是等比数列.

师:这个回答非常准确,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等比数列有什么帮助吗?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生: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不能为零,因为在定义中,数列中每一项都要做分母,所以均不能为零.

师:这一点实际上是隐含在定义的叙述之中的,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数列各项均不为零是这个数列成等比数列的什么条件呢?

生:是必要非充分条件.

师:这是我们对等比数列进一步理解得到第一点共识.

(板书)2.对定义的理解

(1)“a n≠0”是数列{a n}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师:这一点是对等比数列的项的特殊要求,这与等差数列也是不同的.

下面从另外一个角度研究一下定义,数学定义一般都是用文字语言叙述表达的,但是在使用时往往需要符号化,因此下面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述它?

师:这种描述过于具体,能否用简单的一个式子来概括这么多个比的等.

师:由于n可取任意自然数,故a n+1可表示数列中每一项,a n可表示相应的前一项,因此这一个比可以代表无数多个比的相等,所以这个式子与定义是等价的.

师:这个比式也可作为我们判断一个数列{a n}是否是等比数列的依据.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等比数列的定义的研究、回顾一下研究过程.主

要做了这样两件事:一是利用类比方法得到了等比数列的定义;二是用抽象概括将定义翻译为符号语言,并能利用它证明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下面要进一步研究等比数列,必须先搞清怎么表示一个等比数列,要表示数列,需先确定这个数列,确定一个等比数列几个条件呢?

生:两个条件.

师:哪两个条件?

生:可以是首项和公比

师:如果等比数列{a n},首项为a1,公比为q,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这个等比数列呢?

生:可以表示为a1,a2,a3,a4…这是常用的列举法

师:刚才举例时用的就是这种表示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表示法吗?

师:这两种表示法各有所长,但使用最方便的还是通项公式法.即如果已知{a n}是等比数列,首项是a1,公比是q,如何用n的解析式表示数列中的第n项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